敦肃皇贵妃的年氏丧礼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3浏览:4收藏

敦肃皇贵妃的年氏丧礼,第1张

雍正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敦肃皇贵妃薨。世宗宪皇帝辍朝五日,大内以下宗室以上十日内咸素服不祭神,所生皇子摘冠缨截发辫成服,二十七日除服,百日剃头。皇贵妃宫中女子内监皆剪发截发辫成服,姻戚人等成服,皆大祭日除服,百日剃头。特简公大臣办理丧仪,奏遣近支王公七人、内务府总管一人、散秩大臣三人、侍卫九十人成服,大祭日除服剃头;尚茶、尚膳人等成服,皆大祭日除服,百日剃头;内府三旗佐领内管领下官员男妇,以三分之一成服,大祭日除服剃头;执事内管领下人员,大祭日除服,百日剃头;皆停止截发辫剪发。初薨日,亲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民公侯伯以下四品官以上,朝夕日中三次设奠,咸齐集。公主福晋以下县君一品夫人以上,朝夕奠,齐集。至奉移后,惟祭日齐集。百日内三次奠献,百日后至未葬以前每日中一次奠献,朔望仍三次。皆内府官及内府佐领内管领下成服男妇齐集。每奠献遣内管领妻祭酒三爵,每祭一叩,众随行礼毕各退。二十八日奉移金棺于阜成门外十里庄。先期行奉移礼,致祭金银定七千五百,楮钱七千五百,馔筵七席,羊二,酒五尊,设仪仗,读文致祭,齐集行礼。奉移日,礼部堂官祭毕,金棺启行。王以下各官咸随行。所过门桥,礼部堂官祭酒,公主福晋命妇等皆先往殡宫祗候。奉安,祭酒行礼,毕各退。越日行初祭礼,用金银定楮钱各九万,画段千端,楮帛九千,馔筵三十五席,羊二十一,酒二十一尊,设仪仗,齐集行礼,与奉移致祭同。次日绎祭,金银定楮钱各七千五百,馔筵七席,羊三,酒三尊,礼部、工部、内务府、光禄寺堂官及内务府成服之官员、执事人等男妇,齐集行礼。大祭礼与初祭同。次日绎祭如前绎祭仪。又奏准贵妃晋封皇贵妃,于未受册封之前薨,金册宝停其铸造,照例制绢册宝备书谥号,择日遣正副使二人读文致祭,先期一日遣官祗告太庙后殿、奉先殿,告祭事宜由各该衙门办理,绢册宝由工部制造,册文祭文由翰林院撰拟,册谥吉期由钦天监选择。皇贵妃先封贵妃之金册宝交内务府收贮。至日行册谥礼,王以下四品官以上、公主福晋命妇等咸齐集銮仪卫,豫设采亭于午门外,正副使二人诣内阁,于册宝案前一跪三叩,恭奉册宝由午门中门出,安采亭内,一跪三叩。兴校尉舁亭册前宝后,黄盖御仗前导,执事官员随行至殡宫大门外亭止。正副使于亭前一跪三叩,恭奉册宝由殡宫中门入,陈于案,册左宝右。正使诣香案前,三上香,毕,宣读官以次宣读册文、宝文,毕,复于案,退,读文祭酒,致祭行礼如仪。初周月致祭,用金银定一万楮,钱一万一千,馔筵十有一席,羊五,酒五尊,设仪仗,齐集行礼。百日内遇清明致祭,不焚楮钱,用挂楮钱宝花一座。中元冬至歳暮致祭,用金银定楮钱各一万五千,皆馔筵十有五席,羊五,酒五尊,设仪仗,齐集行礼。百日后清明,用挂楮钱宝花一座。中元冬至歳暮,金银定一万,楮钱一万一千,皆馔筵九席,羊三,酒三尊。四年三月行百日致祭礼,用金银定楮钱各二万五千,馔筵十有五席,羊七,酒七尊,设仪仗,齐集行礼,仪与大祭同。是年十一月,期年致祭,用金银定楮钱各一万八千五百,馔筵十有五席,羊七,酒七尊,设仪仗,齐集行礼,仪与百日致祭同。五年再期致祭,用金银定二万,楮钱一万,馔筵九,二三周月致祭同,即佛朶席,羊五,酒五尊,设仪仗,齐集行礼仪,与期年同。六年奏准皇贵妃在殡已逾三年,所有朔望三时奠献,毎日中奠馔筵应行停止。每月朔望奠馔筵一席,羊一。四时致祭用金银定楮钱各一万,馔筵十有一席,羊五,酒五尊。清明用挂楮钱宝花一座。忌日用金银定楮钱各一万八千五百,馔筵十有五席,羊七,酒七尊,不设仪仗,内管领下官员执事人等齐集。每致祭时,办理丧仪公大臣及礼部、工部、内务府、光禄寺堂官各一人前往监视,致祭令内管领妻祭酒,朔望祭祀令宫殿监领侍祭酒,掌仪司官一人监视奠献。乾隆二年奉移金棺。随孝敬宪皇后送往泰陵。沿涂驻宿。奉安于芦殿左闲,奠馔筵一席。至日奉安于隆恩殿西芦殿。次日行奉安礼,致祭用金银定楮钱各一万五千,馔筵十有三席,羊五,酒五尊,设仪仗,办理丧仪王大臣暨送往之公大臣、官员、在陵之贝勒、大臣、官员暨贝勒夫人、大臣官员妻等咸齐集。礼毕各退。至葬日,先期行奉移礼,致祭与前奉安致祭仪同。届期恭移金棺升太平车从葬泰陵。《清史稿》卷九十二雍正三年,敦肃皇贵妃年氏薨,辍朝五日。特简王公大臣典丧仪,遣近支王公七,内务府总管一,散秩大臣二,侍卫九十,内府三旗佐领,官民男女咸成服。大祭日除,剃发。日三设奠,内外齐集,百日后至未葬前,日中一设奠,朔望仍三奠,命内管领妻祭酒三爵。奉移日,礼部长官祭轝。金棺启行,王公百官从。礼部长官祭所过门、桥。初祭陈楮币十八万,帛九千,画缎千,馔筵三十五,羊、酒各二十一。大祭同。又定贵妃晋封皇贵妃,未受册封前薨,罢制金册宝,以绢册宝书谥号。遣正、副使读文致祭,先期遣告太庙后殿、奉先殿。届日内外会集,正、副使赴内阁诣册宝案前一跪三叩,奉册宝出,至午门外陈采舆内,复三叩。校尉舁至殡宫大门外,正、副使行礼如初。奉册宝入中门,陈案上。正使诣香案前三上香,宣讫,读文致祭如仪。乾隆二年,奉移金棺从孝敬后葬泰陵。《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五十二中关于埋葬和安奉神主的部分三月庚寅,奉安世宗宪皇帝、孝敬宪皇后梓宫于泰陵地宫。其日辰刻,奉移世宗宪皇帝、孝敬宪皇后梓宫升龙輴,由隧道入地宫,安奉宝床,次请敦肃皇贵妃金棺升太平车,安于宝床。皇上亲视安奉,又特命和亲王弘昼随入。上痛号不已,诸臣再四叩请,乃出。是日,大学士等恭题世宗宪皇帝、孝敬宪皇后神主毕,行虞祭礼。上恭奉神主回京,升祔太庙。先是二月己卯,谕据礼部奏称,向来祔主有具采服之例,今世宗宪皇帝祔主日期在二十七月服制之内,除简命祔主之大学士具朝服外,朕与群臣皆素服,不缀冠缨等语,朕思服制之内,固素服为是,但祔主乃系皇考万年崇祀之吉礼,朕与臣工在隆恩殿行礼时,咸应从吉服,冠缀缨纬,传谕礼部知之。戊子谕派出祔主之大臣鄂尔泰、张廷玉、三泰、任兰枝。曰:祔主大礼攸关,必取其人品望素优、老成端悫者俾之,敬谨将事,方克称尊奉之隆仪。卿等皆国家大臣,夙荷皇考恩遇,倚任有年,名望素着,故藉卿等襄此钜典,其体朕哀慕悃忱。斋庄严恪,静虑凝神,以对越皇考在天之灵,庶得仰邀皇考歆鉴,朕有厚望焉。甲午清明节,奉安世宗宪皇帝、孝敬宪皇后神位于隆恩殿。礼部奏,三月初六日清明节,于隆恩殿奉安神位大祭仪。是日,泰陵奉祀等官俱朝服,预陈祭品进祝版毕,奉祀执事等官诣东配殿供奉神牌处行三叩礼,恭奉神牌由中阶升,奉安世宗宪皇帝神牌于正中左宝座,奉安孝敬宪皇后神牌于正中右宝座,俱南向,奉安敦肃皇贵妃神位于西宝座,东向,各行三叩礼,退。承祭官奠献行礼如常仪,祭毕奉祀官行三叩礼,恭奉世宗宪皇帝神牌安奉正中暖阁居左,孝敬宪皇后神牌安奉正中暖阁居右,敦肃皇贵妃神牌安奉西一室,均南向,奉安毕行三叩礼退。《皇朝通典》卷六十二皇贵妃丧。雍正三年十一月,敦肃皇贵妃薨,定为皇贵妃丧礼。诹日奉移金棺于阜成门外十里庄,行册谥礼。乾隆二年三月奉移敦肃皇贵妃金棺从葬泰陵。十年正月,慧贤皇贵妃薨,是日谕:皇贵妃高氏,着晋封慧贤皇贵妃,礼部遵旨议准照册谥敦肃皇贵妃之例,行册谥礼,一应丧仪,皆与敦肃皇贵妃同。是月,哲悯皇贵妃薨,谕皇长子生母哲妃富察氏着追封皇贵妃,又谕皇贵妃富察氏着追封哲悯皇贵妃,一应典礼与慧贤皇贵妃同。 Ps我怀疑雍正年间真的是第一次办皇贵妃丧事,后来的那些,都是按照年mm的丧事行的,清史稿之所以特别记下来,应该也和第一例有关。《永宪录》卷三丙辰。贵妃年氏薨于圆明园。诏追册为皇贵妃。上谕礼部。贵妃年氏秉性柔嘉。持躬淑慎。朕在藩邸时。事朕克恭诚敬。在皇后前小心恭谨。…………(中间一段和录过的那个那个上谕差不多,我就省了)渐至沉重。朕心深为轸念。著封为皇贵妃。一切礼仪俱照皇贵妃行。礼臣奏。皇上五日不办事。亲王以下宗室以上五日不跳神(小小不良一句,难道他们经常要跳神?)。不还愿。俱穿素服。王、公、伯、侯、大学士、精奇尼哈番及品以上官员俱往圆明园安奉皇贵妃。去时摘缨。以天寒诏免公主、福金、格格及大臣妻齐集。赐皇贵妃年氏谥肃敏(我疯了,错一处也就算了,后面还有某页,忘了页码了,称年mm为温肃皇贵妃,难道作者不知道校对还有一种叫本校吗?)。辛酉。葬肃敏皇贵妃。上谕。天生、福惠二阿哥只于本处送丧。元寿阿哥预往园林候。一例祭酒。先期祭祀。免诸王大臣妻行礼穿孝。诸王大臣俱送往葬所。十年九月。命大学士嵩祝、工部尚书李永绍、兵部右侍郎傅鼐往遵城北二十里九凤朝阳吉地。相度地形。建树红椿及建城垣卫署方向。拟皇贵妃卜葬于此。又上立寿陵于房山。因地内皆沙,遂令卜地于易州。后之祔葬泰陵。无肃敏也。(吐血)按肃敏未知诞于何族。一云遐龄之抚女。 ps1一直有种想法,觉得某四当年迁葬十三的妈妈,固然有拉拢十三的意思,但总觉得是为以后能把年mm葬在身边开个绿灯放个先例呢。Ps2清朝这些官书,就四库里的,对祔葬的说法,表述就十分混乱,有说皇帝和元后合葬,余后祔葬,皇贵妃从葬的(会典卷四十二:景陵在昌瑞山,孝东陵之东,孝诚仁皇后合葬,孝昭仁皇后、孝懿仁皇后、孝恭仁皇后祔葬,敬敏皇贵妃从葬);也有说皇帝和数个皇后合葬,皇贵妃从葬的(皇朝通志卷四十,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五十一:圣祖仁皇帝陵曰景陵,孝诚仁皇后、孝昭仁皇后、孝懿仁皇后、孝恭仁皇后合葬,敬敏皇贵妃从葬),畿辅通志则称帝后为合葬,皇贵妃为祔葬。

  冬十月戊申,敕授年羹尧抚远大将军,改延信为平逆将军。癸亥,罗卜藏丹津执我使臣常寿,笔帖式多尔济死之。癸酉,以阿尔松阿为礼部尚书,尹泰为左都御史。

 十一月丁丑,赐於振等二百四十六人进士及第出身有差。戊寅,罗卜藏丹津入寇西宁,守备马有仁、参将宋可进败之於申中堡,贼遁。丙戌,年羹尧奏总兵杨尽信进剿番贼於庄浪椅子山,斩贼数百。得旨嘉奖。辛丑,冬至,祀天於圜丘,奉圣祖仁皇帝配享。

 十二月丙午朔,以吴尔占等怨望,不准承袭安郡王,并撤所属佐领。辛酉,年羹尧奏贼人来犯,参将孙继宗击败之。安插洋人於澳门,改天主堂为公所,严禁入教。丁卯,册嫡妃那拉氏为皇后,封年氏为贵妃,钮祜禄氏为熹妃,耿氏为裕嫔。甲戌,祫祭太庙。

 是岁,免直隶、江南等省四十九州县灾赋有差。朝鲜、琉球入贡。丁户二千五百三十二万六千二百七十,又永不加赋后滋生人丁四十八万五百五十七。田赋徵银三千二十二万三千九百四十三两有奇。盐课银四百二十六万一千九百三十三两有奇。铸钱四十九万九千二百有奇。

 二年甲辰春正月辛巳,祈谷於上帝,奉圣祖仁皇帝配享。诏大学士图海配享太庙。常寿自罗卜藏丹津处回,命监禁西安。丁亥,命岳锺琪为奋威将军,专征青海。丁酉,以高其佩为汉军都统。庚子,建孔子庙於归化城。

 二月丙午,御制圣谕广训,颁行天下。戊午,岳锺琪兵至青海,擒阿尔布坦温布等三虏,收抚逃散部落。诏以青海军事将竣,策旺阿拉布坦恭顺,罢阿尔泰及乌兰古木兵。辛酉,诏临雍大典,改幸学为诣学。癸亥,上耕耤田,三推毕,复加一推。甲子,敕州县举老农,予顶戴。年羹尧奏凉庄道蒋泂剿平阿冈部落,加按察使衔。丙寅,高其倬奏中甸番夷就抚。庚午,上祈雨於黑龙潭。

 三月乙亥朔,上诣太学释奠,御彝伦堂讲尚书、大学,广太学乡试中额。丁丑,祭历代帝王庙。庚辰,上谒陵。岳锺琪师抵贼巢,罗卜藏丹津遁,获其母阿尔泰喀屯,青海平。封年羹尧一等公,岳锺琪三等公,发帑金二十万犒军。乙酉,清明节,上诣景陵行敷土礼。丁亥,还宫。

 夏四月丁未,以孔毓珣为两广总督,李绂为广西巡抚。庚戌,召王大臣训饬廉亲王胤礻异,令其改行,并令王大臣察其善恶,据实奏闻。己巳,敦郡王胤蓪有罪,削爵拘禁。

 闰四月丁丑,续修会典。丙戌,以嵇曾筠为河道副总督。丁酉,以苏丹为蒙古都统。癸未,青海叛虏阿尔布坦温布、吹拉克诺木齐、藏巴紥布械系至京,上御午门受俘。

 五月癸卯朔,夏至,祭地於方泽,奉圣祖仁皇帝配享。贝勒阿布兰复降为辅国公。丙辰,贝子苏努坐廉亲王党削爵,并其子俱发右卫。辛酉,诏川、陕、湖广、云、贵督、抚、提、镇“朕闻各处土司,鲜知法纪,苛待属人,生杀任性。方今海宇乐利,而土民独切向隅,朕心不忍。宜严饬土司,勿得肆为残暴,以副朕子惠元元至意”壬戌,以那敏为满洲都统。戊辰,贝子弘春削爵。

 六月癸未,敕八旗勿擅殴死家人。乙酉,以青海平定,勒石太学。戊戌,上以阙里庙灾,致祭先师,遣官监修。降贝子胤祹为镇国公。李光复罢,以李永绍为工部尚书。

 秋七月丁巳,御制朋党论,颁示诸臣。壬戌,以丁寿为阿尔泰驻防将军。癸亥,副将军阿喇衲卒於军,上念其久劳於外,加予世职。

 八月甲戌,命乡、会试回避士子一体考试,别派大臣阅取。壬午,停本年秋决。庚寅,以田文镜署河南巡抚。

 九月辛丑朔,以阿尔泰军功予丁寿世职。停户部捐纳事例。甲寅,命山西丁银摊入地粮徵收,其后各省以渐行之。

 冬十月乙亥,赐陈德华等二百九十九人进士及第出身有差。戊寅,封明裔朱之琏为一等侯,世奉明祀。癸未,诏京师建忠义祠。乙未,诏厄鲁特郡王额驸阿宝赐往青海游牧。设宁夏驻防。丙申,刑部尚书阿尔松阿以无心效力,夺职削爵,发往盛京,以其伯音德袭果毅公。暹罗国贡稻种果树。设直隶布政司、按察司,以巡抚李维钧为总督。庚子,以音德、夸岱俱为领侍卫内大臣。丁未,以苏丹为宁夏将军。

 十一月庚戌,弘晟有罪削爵。乙卯,以绰奇为蒙古都统,噶尔弼为汉军都统。丁巳,高其倬奏官兵进剿仲苗,平之。辛酉,定称孝庄文皇后山陵为昭西陵。

 十二月癸酉,命太学立进士题名碑。癸未,废太子胤礽薨,封理亲王,谥曰密。以绰奇为奉天将军。己丑,裕亲王保泰有罪削爵,以其弟子广宁袭封裕亲王。设湖南学政。戊戌,祫祭太庙。

相书?是“尚书”吧?

应该是工部尚书李永绍,为山东宁海州西解甲庄(今烟台市莱山区解甲庄镇西解村)人。

参考资料:

解甲庄走出的工部尚书

2007年10月16日 来源:烟台晚报

李永绍并不是解甲庄历史上第一个入朝做官的人,事实上,仅在有清一代,西解甲庄村读书进仕者就多达二十余人,而官居一品、为人正直、为官清廉的李永绍是他们当中的杰出代表,关于这位工部尚书的故事至今在莱山区一带仍为人津津乐道……

清雍正二年(1724年),山东宁海州西解甲庄(今烟台市莱山区解甲庄镇西解村)出了一位官居一品的尚书,他就是至今仍为乡人所津津乐道的清工部尚书李永绍。

李永绍,字绳其,号省庵,晚年自称“痴愚老人”。生于顺治,康熙进士,雍正尚书,卒于乾隆。一生经历了四朝皇帝,在其中的两朝任过职。

为民义杀御赐牛

李永绍为官清廉,爱民如子,解甲庄一带至今流传着他义杀御赐牛的故事。

“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明清两代有帝王在先农坛祭祀先神的传统,每年开春,皇帝还要扮演一次普通劳动者,亲耕陇亩。康熙帝时,有一年又到了御驾亲耕的时候,皇帝问左右:“哪位爱卿可以扶犁耕田,做一下示范?”身边的大臣面面相觑。这些多年寒窗苦读的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哪里有过种田的经验?这时,农民出身的李永绍说:“臣愿试试。”话毕,挽起袖子扶着犁,赶着牛稳稳当当地向前走去。皇帝很高兴,当众就把这头牛赐给了李永绍。这头御赐的黄牛被送回了宁海州西解甲庄老家,不敢圈养,也不能让它干活,只能是由着它乱窜,“东吃八百亩,西吃八百亩”,这下老百姓可遭殃了,谁家那点薄田经得起这么糟蹋?百姓敢怒而不敢动手,后来李永绍知道了此事,立即令人把这头牛处死了,然后奏告皇上,说牛不服水土得暴病而亡。从此,乡邻得以太平。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春,文登、宁海州等地因为大旱引起大饥,饿死者大半。李永绍写下了著名的代表诗作《甲申叹——康熙甲申岁荐饥》,诗作描述了当时“千村万落寂无烟,卖妻瘗子啖人肉” 的真实情景,发出了“安得高廪千万斛,大庇一郡穷民果其腹”的呼声,为民呐喊,后来朝廷下令减免了三年的田租。

举贤避亲传佳话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朝廷任命李永绍为顺天乡试主考官,其间所录取的名士张经南、储中子等,皆为一时耆宿,一时舆论翕然,人们把他称为“伦鉴”。此间也发生了一段小插曲。

话说解甲庄南冶头村的杨家也是书香门第,与西解李家世代友好,李尚书的大女儿就嫁给了冶头村杨家的一位书生。这位书生女婿聪敏过人,勤奋好学,经过多年寒窗苦读,这年秋天,要参加乡试了,李家有人告诉他,说“你今年定能金榜题名”。杨公子起先只当别人是说吉利话儿,后来才得知话出有因,原来此次考试的主考官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岳父大人、尚书李永绍。杨公子想自己多年饱读诗书,本想凭真材实学考取功名,但如果是岳父大人做主考的话,考中了别人也会说三道四的,所以,他毅然放弃了这次考试。后来李尚书闻听此事,把自己的女婿大大赞扬了一番。并告诉他自己确实是主考官,但不是本省的,而是顺天(今北京地区)主考官。这位杨公子终于在雍正朝考取了举人,那时李尚书已告老还乡了。

晚年的李尚书致仕归里,雍正皇帝恩准于其故里修建尚书府及后花园约山亭,退休后的李尚书“徜徉其中,日莳花竹,畜禽鱼,焚香观书,饮酒赋诗以为乐。”并留下一部《约山亭》诗稿。

清正遗训警后人

成于民国年间的《清史稿》洋洋近三百卷列传,收录的个人传记成千累万,却唯独没有这位一品部院大臣的传记。这是为何?最近,笔者看到一位李氏后人整理的一篇资料,终于揭开了这个谜团。

1914年袁世凯当权,为编纂《清史稿》,在北京设立以赵尔巽为首的一百多名文人参加的清史馆。《清史稿》历时14年,期间因经费拮据,不得不多次向民间募集资金。

李永绍的裔孙李子宾,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投机经商发了财,在烟台北大街开设了经营批发绸缎的商号“裕兴祥”(地址在今市文物店西侧),并在日本大阪开设了分号。有一年,清史馆经费困难,与李子宾关系不错的总纂柯劭忞派人持亲笔信到大阪找他,让他为《清史稿》捐五万“袁大头”,李子宾是李氏家族中有名的“三倔子”,对送信人说:“你回去告诉柯公,我家尚书爷临终有遗训,子孙后代不许拿钱买虚名!”

柯劭忞将这一情况报告了赵尔巽,赵在馆务会议上公开声明“不许为李永绍立传”,于是一部《清史稿》,独缺李永绍。 文/图 解焕新

在大家看完电视剧《甄嬛传》之后,都对里面的年世兰年妃这一角色非常的喜爱,但是又为年妃的遭遇感到悲哀,因为电视剧里面的皇帝为了不让年妃怀上自己的孩子,而长期让年妃服用欢迎香导致年妃一生无子。但是在真实的历史上,年妃并不是如电视剧那般嚣张跋扈,并且一生无子的。

在真实的历史上,年妃同样是雍正帝在最宠爱的妃子。因为年妃在雍正帝潜龙时期就嫁给了还是皇子的雍正帝为侧福晋。当时的年妃年轻貌美,家世又非常显赫,并且并不是像《甄嬛传》里面饰演的一样嚣张跋扈。并且年世兰非常恪守妇道,从来不主动干涉政务,对外非常得宽容大方,对内十分贤惠,还能够帮助潜龙时期的雍正皇帝将府里府外的事务都打理得井井有条。并且年妃是出生汉军的镶黄旗,再加上前后为雍正皇帝生下了四个孩,子因此深得雍正皇帝的喜爱。 。雍正帝继位的那一年年妃就直接被雍正帝封成了贵妃,此时年妃的哥哥年羹尧也因为妹妹得到了雍正帝的重用,可见雍正帝对年妃还是非常宠爱的,即便是与皇后乌拉那拉氏相比,也是完胜。

而在雍正皇帝薨世之后也将自己和年妃同葬于泰陵,在泰陵之中,除了皇后,就只有年妃能够和雍正皇帝合葬了。根据年世兰生前身后得到的雍正皇帝的喜爱之情,雍正帝将自己与年妃合葬,一定是因为对年妃非常的怀念和喜爱。所以才在年妃离世之后,破例将其安葬在了清西陵里面的泰陵,也就是雍正皇帝薨之后的归穴地。

虽然在后期年妃的哥哥年羹尧,对雍正有一些不敬之处,但是在前期年羹尧还是为雍正的江山社稷做出很大贡献的,而且加上雍正帝对年妃的宠爱程度,让自己与年妃合葬,虽然不合礼制,但是也无可厚非。对于历史人物,还是要多查看史书,而不能看了现在电视剧就信以为真。

李永绍是谁?很多烟台人或许不知道;但如果说解甲庄的李“尚书”,不少人应该有所耳闻。作为烟台历史上的名人,此前早已有很多人撰文讲述过这位清朝“大官”,不过多以介绍其生平为主。本文则想换个角度,探索一下到底什么样的家族,能培养出“尚书”级的人物。

想了解清代人物,一般先要翻阅《清史稿》。然而,李永绍以“工部尚书”之身份,却在《清史稿》中无传,令人有些不解。这其中的缘由,在前人的著述中也被反复提及,大意为民国初年修《清史稿》时,编者向李家后人索捐被拒绝,因此未给李永绍作传。

这或许是其中一个重要缘由,但客观来说,李永绍于清史之地位,也并没有达到非立传不可的地步。现今人们提到“尚书”一职,都习惯说是“一品大员”,而实际上这种说法并不严谨。据《清史稿·职官志》的记载,“尚书,初制,满洲一品,汉人二品。顺治十六年改满尚书二品。康熙六年复故,九年仍改正二品。雍正八年俱定从一品。”也就是说,汉人尚书直到雍正八年才能称得上是“一品”官,而李永绍是雍正二年才升任工部尚书,雍正五年即告老还乡,满打满算只有四年时间。任职时间不算长,品级亦非最高,立不立传,在两可之间。

对于清史而言,李永绍可立可不立;但对于老牟平县志(解甲庄以前属牟平)来说,小地方难得能出一位“尚书”这样的大人物,当然要不吝笔墨。因此,关于李永绍的生平,主要记载在老牟平县志(宁海州志)当中,后世的文章,大多以此为参考。

按照旧志的记载,老牟平地界上,李姓有很多不同的分支,李永绍家族所属的这一支,主要分布在西解、范家庄、大山后、李家疃等地,相传是元末明初从“云南”迁来。清代以前,这支李姓并不闻名,并没有出仕做官的记载。直到李永绍祖父一代,才逐渐踏入仕途。

敦肃皇贵妃的年氏丧礼

雍正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敦肃皇贵妃薨。世宗宪皇帝辍朝五日,大内以下宗室以上十日内咸素服不祭神,所生皇子摘冠缨截发辫成服,二十七日除...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