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的表字是什么 唐朝大将李靖简介
展开全部
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药师,汉族,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东北)人。是唐朝文武兼备的著名军事家。后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
李靖军功卓越。上元元年(760),唐肃宗把李靖列为历史上十大名将之一,并配享于武成王(姜太公)庙。他才兼文武,出将入相,为唐朝的统一与巩固立下了赫赫战功。 唐太宗曾给予高度评价:“……尚书仆射代国公靖,器识恢宏,风度冲邈,早申期遇,夙投忠款,宣力运始,效绩边隅,南定荆扬,北清沙塞,皇威远畅,功业有成。”
同时,他治军、作战又积累了一套成功的经验李靖简介李靖简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军事思想和理论。他写有《李靖六军镜》等多部兵书,大都已经失传,后人编辑了《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在北宋时期列入《武经七书》,是古代兵学的代表著作。
李靖才兼文武,出将入相,为唐朝的统一与巩固立下了赫赫战功。公元760年(上元元年),唐肃宗把李靖列为历史上十大名将之一,并配享于武成王(姜太公)庙。同时,他治军、作战又积累了一套成功的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的军事思想和理论。他写有《李靖六军镜》等多部兵书,大都已经失传,后人编辑了《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在北宋时期列入《武经七书》,是古代兵学的代表著作。
贞观十七年(643年)二月二十八日,唐太宗命人画二十四功臣图于凌烟阁,皆真人大小,李靖名列其中,位于第八名。
开元十九年(731年),唐玄宗为表彰并祭祀历代名将所设置武庙,它以周朝开国丞相、军师吕尚(即姜子牙)为主祭,以汉朝留侯张良为配享,并以历代名将十人从之,“唐尚书右仆射卫国公李靖”便是其中之一,同时代被列入“武庙十哲”的只有李勣而已。及至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李靖。
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李靖亦位列其中。
以下给你答案。李靖是唐初著名的将领,被称为唐朝的军神。他先后被封为代国公、卫国公,在灵岩阁二十四名功臣中排名第八。他死后,太宗下令将他葬在昭陵。根据汉武帝和霍去病的故事,他命令人们将李靖的陵墓建造成阴山、积石山和铁山的形状,以表彰他的军事成就。《唐人志》第五章向世人展示了唐代卫国公公的杰出军事成就。
首先李靖的一生可以说是半生蹉跎。李靖出生在官家,她的祖父是一个州的刺史,她的父亲是一位太守。到了李靖这里,他已经四十多岁了,还是一个纯朴的知府。按照常理,李靖不应该如此悲惨,因为他有一位著名的舅舅,就是隋朝著名的将军韩擒虎,而政府大臣牛弘则称赞他“王佐之才”,这相当于被组织部部长看上了。然而,有这么好的背景关系,李靖的仕途并没有取得巨大的成功。直到后面李渊攻破李靖所守之城,但是不忍屈才,于是就让他进入李世民的幕府跟随李世民作战。此时,李靖48岁,他辉煌的下半生就开始了。
早期,李靖跟随李世民征服洛阳。因为李世民的光芒太耀眼,直到李渊让他独自带兵,李靖才脱颖而出。当时,南朝萧梁的后裔萧勉占领了江南地区。凭借萧梁在南方的影响,他迅速扩大了自己的领土,成为江陵的皇帝,建立了梁王朝。李渊命令李靖在夔州(重庆)任职,以解决战事的问题。有趣的是,虽然李渊让李靖指挥军队,但李渊还是给他派了一位顶头上级,赵郡王李孝恭。主要是李渊对李靖还没有完全的信任。
贞观九年,吐谷浑攻打寇边。天可汗李世民怎么能忍受呢?他计划派军队去教训一番。经过考虑,他想让李靖带兵,但此时李靖已经65岁了,腿和脚都不方便,所以他犹豫了。李靖在家里听到这件事后,焦虑得像火锅上的蚂蚁。他一生中从未问过任何人。他第一次找到了宰相房玄龄,请他向李世民求情,并派他去战斗。终于,65岁的李静再次参战。那是阴历十二月的寒风。李靖率军露宿,多次击败吐谷浑军。最后,吐谷浑云汗带领1000多人四处逃窜。他被部下杀死,并被提供给唐军,于是最后吐谷浑归顺到了大唐。李京知道自己的功劳很容易招来杀身之祸,所以他时刻保持警惕,在朝廷上很少说话,也没有参加其他大臣的聚会。后来,他以年老和疾病为由辞去了所有职务,并安心在长安供养老人。
正是因为李靖的伟大成就,后人才逐渐将他神话化。托塔王李靖的原型是唐代的魏卫国公。此外,还有“风尘三杰”的传说。然而,这只是一个虚构的故事。没有红拂女和秋须客,李靖也没有侠义行走江湖。综上就是李靖的一生。
唐朝李靖
卫国景武公李靖,是李唐初期的一名极为出色的大将。因为李靖生于官宦世家,而其舅父韩擒虎又是隋时的名将,所以自幼受熏陶的李靖可谓是文韬武略,并不是那些仅有匹夫之勇的将军可以比拟的。
李靖画像
归唐后的李靖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帮助李渊父子平定了江南割据势力南梁政权。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李靖在进军江陵之前就安排好了各项人事调动,并且打造战船做好充足准备。九月,李靖趁着连绵的大雨,长江江水暴涨之际,在众人都认为等候洪水退去之时才出兵的时候,毅然出奇兵打响战斗。因为南梁始料未及,李靖连拿荆门,宜都和夷陵。南梁都城江陵,也在李靖的围困下,开门投降。
在仅以两月就平定江南后,李靖得到唐高祖的重用,接任检校荆州刺史。李靖有着瞻高远瞩,懂得岭南不安的深层原因,于是他率军南巡,每经一地都会亲自安抚当地百姓,遂得人心。武德六年,李靖又奉命前往南京平定反唐的辅公u的农民起义军。在精准地分析了战事形势后,李靖出其不意偷袭了辅公u两边的冯惠亮、陈正通的军营,遂成孤军的辅公u也很快被灭。
最能体现李靖军师才能的还属他夜袭阴山。贞观四年(公元630年),李靖率三千骑兵,在东突厥意料不到的时候成功袭营,突厥的数万大军是一退再退,最后还是被李靖攻进定襄。这场战争胜利后,东突厥就此一蹶不振,不久颉利可汗也被擒获,东突厥灭亡。常胜的李靖年老之后也是老当益壮,在吐谷浑进犯之际,他仍旧挂帅平定叛军。不到半年,吐谷浑就被打的落花流水,伏允可汗后也被部下杀害。
李靖的功勋是浩大的,他出将入相,乃是初唐的十大名将之一。依据常年作战经验,李靖写出了许多著名的兵书,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的奇才。
唐朝李靖的儿子李靖是唐初的著名军事家,在唐太宗时期官拜兵部尚书,曾经南下消灭南梁政权,平定辅公u,北上击灭东突厥,年迈之际还远征吐谷浑。李靖的军威声望可谓是名震四海,敌寇无不闻风丧胆。身为卫国公的李靖生有儿子,长子名叫李德謇,次子李德奖。
李靖
长子李德謇生卒不详,三原人,官拜将作少匠。李德謇还曾受太子李承乾的逼宫一案牵连过。因为李承乾是长子,所以八岁时就被立为太子,但是长大后对太宗阴奉阳违,对自己的老师也是极为不耐烦,甚至有谋杀老师的嫌疑。贞观十七年(公元642年),心胸狭隘的李承乾忍受不了有夺嫡之心的胞弟李泰深受宠爱的现实,于是试图将李泰谋杀掉。事情失败暴露了,头脑冲昏了的李承乾同汉王李元昌,驸马杜荷等人勾结,意欲逼宫。但是事情败露地过早,被太宗一并拿下。
太子谋反按律是当斩的,但是唐太宗实在爱子心切,他不忍心将李承乾杀掉于是把他贬为庶民流放到外地去了。其他的从犯要么被处死,要么被发配边疆,其中就有倒霉的李靖长子李德謇。但是李靖毕竟官位高,所立功勋大,所以李德謇后在父亲的缘故下迁到吴郡,后承袭了李靖的卫国公爵位。
关于次子李德奖的记录就更少了,传说好游的他跑去蜀山练剑去了。李德奖成了当年声震江湖的蜀山五侠之一的“赤金剑”。这一个庙堂之上,一个江湖之远,李靖二子的选择差别还是蛮大的。
唐朝李靖简介李靖生于公元571年的雍州三原,是隋末唐初的一代名将,他文武兼长,擅长出奇制胜的兵法之道。李靖一家世代为官,所以早年他在隋朝为仕。虽然都是些品阶不高的官职,但是李靖本人杰出的才华还是享誉众多官员之间的,都认为这年轻人将来能够为朝廷建功立业。但是他们没料到的是,李靖后来效力的朝廷成了他们的死对头――李唐王朝。
李靖剧照
大业末年,各地已经涌现了抵抗隋朝暴政的势力了,李渊也是暗地里蠢蠢欲动。本打算将此事告知朝廷的李靖,最后还是发李渊抓捕,在临刑前一刻,李靖为了还未实现的报复,大声疾呼请求为李唐效命。李渊父子佩服李靖的胆略,后李世民收于自己府中。
从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开始,李靖随秦王东下平定各地的割据势力,首当其冲就是已然称帝的王世充,这一站李靖初露锋芒。之后李靖奉命率军继续东下平定割据在江南的南梁政权,途中还为李瑗出计,一举击败了曾经作乱猖狂的蛮兵。武德四年,实为三军统帅的李靖在解除了巴蜀之地的后顾之忧后,南下直取江陵。李靖兵出奇招,趁着暴涨的江水萧铣以为李靖不会出兵之际,他冲破了江浪,连拿荆门、宜都和夷陵。随后李靖亲率骑兵直奔南梁大都,封锁各路,为后续大军争取了时间。江陵城终于在李靖的大军压力之下,开门投降。
李靖不仅在李唐收复割据势力的过程中屡立战功,他也在对外突厥的战斗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李靖的阴山之战,以少胜多,最终消灭了东突厥,确保了大唐的边境安定。之后又远征吐谷浑,早已年迈的李靖再次焕发了精神,击败了进犯凉州的吐谷浑,并且一直打到了新疆,直让敌军山穷水尽。李靖的一生可谓是战功赫赫,攻无不克,去世后谥号景武。
李靖与红拂女历史上的李靖是雍州三原人,本是隋朝命官,后归顺李唐才开始了他辉煌的军旅生涯。李靖南灭萧铣,平定辅公u,北上铲除东突厥,年老后又远征吐谷浑。李靖就是李唐的常胜将军,正是因为他的名声太大,受人敬仰,所以还有一个民间传说中的侠客李靖和其夫人红拂女的故事。
李靖与红拂女
文韬武略的才子李靖,因为胸怀大志所以试图通过在长安的杨素求个报国的门路。起先杨素对年轻人李靖并不看得起,但是在一番交谈之后,发现他博学多识,见识颇广。然而此时的杨素已经年老昏花,早已没有了年轻时候的壮志雄心,故而拒绝了李靖的要求。无奈的李靖只好黯然离去。
这一幕正好被立在一边的红拂女看见,她本名张出尘,是陈朝一大将军的女儿,但是父亲被杀,母亲也被赐给了杨素。红拂女见李靖仪表堂堂,具有英雄气概,所以连夜感到他的住所告知了愿永生相随的意愿。李靖见佳人相伴也是欣喜,于是二人乔装出了长安,云游四海。途中偶遇一个虬髯客,他们结伴相游,逍遥自在。
之后三人都回到了长安,不想虬髯客本是富人,他将家产尽数都给了李靖夫妇自己远走他方去了。李靖在其家中发现了数部兵书,于是悉心钻研,收获颇丰。不久李世民父子起兵,李靖投入他们帐下屡立战功,封为卫国公,而其夫人红拂女也就成了一品夫人。夫妻二人感情笃厚,生活幸福,并生下二子。
李靖灭突厥李靖一生用兵如神,可谓是战无不克,攻无不胜。李靖在消灭雄踞江南的南梁政权,平定辅公u的叛乱之后,又北征东突厥。李靖一生用兵出神入化,最为精彩也是最为威震天下的就是他北上以少敌多,大败东突厥的数万大军。
李靖画像
因为北方的突厥势力时常进犯大唐北部边界,闹得当地百姓是民不聊生。适逢东突厥内部发生变乱,各部开始出现叛离的现象,远在长安的李世民接受建议,发兵出征东突厥,行军总管是兵部尚书李靖。贞观四年(公元630年)的正月,北方还是寒风凌烈的时候,李靖只率领三千精锐轻骑直取恶阳岭。由于天黑阻挠了颉利可汗的视野,以为李靖段不敢孤军深入,身后必有唐朝大军为援,所以大惊失色的颉利可汗一退再退。
李靖不仅兵法如神,还善于谋略。李靖派遣间谍离间了颉利可汗和其心腹之间的信任,导致他的心腹前唐营投降。随后李靖迅速攻下定襄,缴获大量辎重物品。同时李抟灿稍浦薪军,同东突厥的军队在白道交战。早已成为惊弓之鸟的颉利可汗不敌李薜逆缬麓缶,大败。狡黠的颉利可汗意欲通过和好来使自己休养生息,于是唐太宗派遣使者安抚颉利可汗。
就在使臣进驻东突厥的前方营地时,率军跟进的李靖降千余帐军俘。后又隐藏在大雾之中,悄然逼近了颉利可汗的大营。待到颉利可汗发现唐军时,已然来不及排兵布阵了,唐军猛冲上去斩获敌军一万多人,颉利可汗也被擒获。就此东突厥灭亡,唐王朝北部的一大隐患从此消失。
卫国景武公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药师,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东北)汉人。隋末唐初将领,是唐朝文武兼备的著名军事家。后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
李靖善于用兵,长于谋略,原为隋将,后效力李唐,为唐王朝的建立发展立下赫赫战功,南平萧铣、辅公祏,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
公元760年(上元元年),唐肃宗把李靖列为历史上十大名将之一,并配享于武成王(姜太公)庙。同时,他治军、作战又积累了一套成功的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的军事思想和理论。他写有《李靖六军镜》等多部兵书,大都已经失传,后人编辑了《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在北宋时期列入《武经七书》,是古代兵学的代表著作。
去世后谥曰景武,陪葬昭陵。著有数种兵书,惟多亡佚。
扩展资料
唐朝开国大将:
赵公长孙无忌(?-659年),字机辅,河南洛阳人。先 长孙无忌2河间王李孝恭(591年—640年)唐初大将,高祖从侄,父亲是李蔚,就是李虎的第七个儿
2河间王李孝恭(591年—640年)唐初大将,高祖从侄,父亲是李蔚,就是李虎的第七个儿
3莱公杜如晦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京兆杜陵(今中国陕西长安县)人,唐朝初期大臣。
4郑公魏征(580年-643年),字玄成。唐巨鹿曲城(今河北晋州市,又说 魏征
5梁公房玄龄(579年—648年),名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今山东济南) 人。唐朝初年 房玄龄
6申公高土廉(575年-647年),山西太原仗义村人。唐代开国功臣。长孙皇后的舅父,官至尚书右仆射。
7鄂公尉迟敬德(隋开皇五年585年—唐显庆三年658年),隋末唐初名将,名恭,字敬德,朔州善阳(今山西朔城区)
8卫公李靖(571—649),字药师,京兆府三原(今属陕西)人,唐朝伟大的军事家
9宋公萧瑀,字时文,其祖父是后梁宣帝萧察。与唐朝争地的萧铣还属他的子侄辈亲族。隋炀帝的皇后萧氏的弟弟,以外戚为隋炀帝重臣。
10褒公段志玄(~642)唐初齐州人(现山东临淄),唐代开国功臣。其父段偃师,隋末为太段志玄
11夔公刘弘基(582年—650年),雍州池阳人。
12蒋公屈突通(557年—628年),复姓屈突,先世为库莫奚种人,依附鲜卑慕容氏,父亲屈突长卿,北周时任邛州刺史。李渊起兵后进攻长安,屈突通率部下死战,力尽后自杀未遂,最终投降李渊,被封为兵部尚书。
13勋公殷开山,名峤,以字行,京兆鄂(今陕西鄂县)人。为隋太谷长。
14谯公柴绍(—638年)字嗣昌,晋州临汾(今山西临汾)人,唐朝大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曾是北周骠骑大将军历任遂、梁二州刺史,封冠军县公;父亲柴慎,为隋太子右内率,封钜鹿郡公。
15邳公长孙顺德,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的本家叔父(亦太宗李世民的叔岳父):父亲长孙恺,隋朝时任开府。顺德在隋朝时任右勋卫。隋炀帝出兵高丽时,为避兵役逃往太原依附李渊,与李氏父子友善。
16勋公张亮,郑州荥阳人。出身寒贱,务农为业。史载,张亮“倜傥有大节,外敦厚而内怀诡诈。”
17陈公侯君集(?—643429),豳州三水(今陕西旬邑)人,唐朝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18郯公张公瑾 张公瑾,字弘慎,魏州繁水人。
19卢公程知节程咬金(593-665),济州东阿(今山东东阿西南)人,原名咬金,后更名程知节,字义贞,生于隋文帝开皇十三年(593),卒于唐麟德二年(665)二月七日,享年七十七岁。
20永兴公虞世南,隋朝臣虞世基之弟,自幼以文学著称。
21邢公刘政会,滑州胙城人也,祖环隽,北齐中书侍郎,李渊任太原留守时的老部下,随李渊起兵,首义功臣。
22莒公唐俭,北齐大臣,其父唐鉴与唐高祖李渊为世交。参与李渊太原起兵。
23英公李绩,李绩原为瓦岗军大将,少年从翟让起兵,翟死后跟随李密。李密降唐后成为独立势力,但仍坚持以李密部下的身份降唐以示不忘故主,被李渊称为“纯臣”。
24胡公秦叔宝,马槊英雄勇武绝伦——胡公秦叔宝 秦叔宝
参考资料
-李靖
唐初名将李靖:因祸得福时遇名主,再建勋功一代楷模发布时间:2017-06-0710:13浏览:加载中李靖,太宗时检校中书令、尚书左仆射,两度为相;同时亦是唐初名将。原名药师。雍州三原人。隋朝末年,任马邑郡丞。李渊父子起兵反隋时李靖被俘,行将诛杀时被李世民救下,召入幕府。后因战功被授为开府。李世民即位后,历任刑部、兵部尚书,检校中书令,尚书右仆射。先后封代国公、卫国公。他虽然位高权重,却为人厚道,态度谦恭,被唐太宗称为一代楷模。死后陪葬昭陵,谥景武。绘像凌烟阁
一、因祸得福时遇名主李靖身材魁梧、容貌清秀,青少年时就受到良好的教育,精通史书,勤练武艺。他曾对亲近的人说:男子汉大丈夫,应当以功名取富贵,不必去做咬文嚼字的书生
隋朝名将韩擒虎是李靖的舅父,常与李靖谈论兵法武艺,并在别人面前对李靖赞不绝口,悉心传授他武艺。李靖也非常勤奋,除了研习兵法,还刻苦演练弓马之术
20岁左右,李靖从军,后步入仕途,担任地位很低的长安县功曹。30岁时,任驾部员外郎。这期间,李靖的才略得到了吏部尚书牛弘、宰相杨素的赏识。牛弘曾怀着赞赏的心情对他说:李靖有王佐之才啊!杨素有一次也指着自己的座位对李靖说:阁下终将坐在这个位子上啊
隋炀帝末年,李靖任马邑郡丞。隋义宁元年,留守太原的李渊父子正密划起兵谋反。李靖察觉到李渊正密谋起兵,立即前往江都,准备把这事密告正在那里巡视的隋炀帝。抵达长安时,道路堵塞,未能到达。这时,李渊父子已举兵太原,迅速攻占了长安,李靖被俘。后来,李渊决定处李靖以死刑。临刑前,李靖大声说道:你李渊起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以成大业,为何以私怨斩壮士?李渊听了,很佩服李靖的胆识,加之李世民屡次说情,李靖得以免死获释,归于李世民幕府,从此他追随李渊父子东征西讨。李渊在长安建唐登基后,李靖因跟随李世民征讨王世充立下大功,唐高祖李渊封赏他开置府署,设置官属
二、平叛萧铣安定岭南武德二年,唐高祖命李靖率军南下,征讨正带领数万人马进攻夔州的开州少数民族首领冉肇则,不巧路上遭遇萧铣。萧铣是南朝梁皇室的后裔,隋末混乱之际,趁机占据了江陵,拥兵40万,控制了整个长江中游地区。由于萧铣的阻挡,李靖无法开往夔州。驻守夔州的赵郡王李孝恭迎战冉肇则失利。唐高祖大怒,密令陕州都督许绍斩李靖,许绍认为李靖是个有才之人,请求唐高祖赦免,李靖才得以活命。没过多久,李靖率八百士卒偷袭冉肇则大营,继而设伏兵于险要,身先士卒,一马当先,枪挑冉肇则,俘敌五千余人。唐高祖闻讯后十分高兴,并写一首敕令给李靖,说:既往不咎,以前的事,我早就忘了
从此,唐高祖对李靖另眼相看,更加重用李靖
武德四年正月,李靖经过一番深思后,向唐高祖献上十条计策以攻取萧铣,唐高祖对他的战略极为赞赏,于是任命李孝恭为夔州总管,李靖为行军总管,兼李孝恭的长史,负责军队的指挥。李靖立即召来巴蜀酋长子弟,按才授职,跟随之左右,看上去是提拔重用,实则为人质,以稳定巴蜀局势,这一招果然见效。九月,李靖兵分四路自夔州而下。正值江水猛涨,诸将建议水势减缓后再行军。李靖说:兵贵神速,现在我们的军队开始集结,而萧铣还未觉察,如果乘江水暴涨,突然直抵其城下,出其不意而进攻,擒获萧铣在此一举,机不可失也!李孝恭听取了李靖的意见,遂乘两千余艘战舰顺江而下。十月,抵达夷陵,一举击溃萧铣部将文士弘,获战舰三百余艘,杀敌近万人
击败文士弘后,李靖乘胜而下,率五千精兵围攻江陵,萧铣恐惧而降。李靖严令,对江陵秋毫不犯,犯者必斩。因此,江陵城中,人心安定。江汉地区州县获知后,纷纷归降
平定萧铣后,唐高祖论功封赏,授李靖上柱国,封永康县令。十一月,又封李靖为岭南抚慰大使,并授予承制拜封的特权,代表朝廷任命地方官员。李靖所到之处,招抚诸州,共得96州,六十余万户,岭南之地尽为唐朝所有。紧接着,唐高祖又任命李靖为检校桂州总管,镇守岭南。可谓声名显赫,功盖江南
三、收复江淮迎击北犯武德六年八月,江淮公柘在归顺唐朝后不久又重新反唐,还自封皇帝,并举兵向海州、寿阳进发。唐高祖闻讯后,立即命李孝恭为元帅、李靖为副元帅,率军由西、南、北三面包围江淮军。次年三月,唐军抵达舒州,辅公柘部将冯慧亮、陈正通,屯兵博望山和青林山,坚守不战。李靖不同意诸将绕道攻取丹阳的战略,他说:今博望诸塞尚不能攻破,公柘又据石头城,哪能轻易攻取得了?如进攻丹阳,一举拿下尚好,若久攻不下,冯慧亮威胁我们后部,使我们腹背受敌,那更危险
他建议以老弱士卒诱敌。李孝恭采纳了李靖的意见,以老弱士卒攻打冯慧亮。冯慧亮不知是计,率军出城追之,被伏于途中的李靖大队人马打个措手不及,遂遭惨败。随后,李靖率水陆大军直逼丹阳,辅公柘得知前方军败,弃城而逃,在浙江武康镇被俘。江淮军被彻底镇压,唐朝基本统一全国
平定江淮后,唐高祖在丹阳设立东南道行台,任李靖为行台兵部尚书。没过多久,又改设扬州大都督府,李孝恭任扬州都督,李靖任扬州都督府长史,协助都督李孝恭治理江南
武德八年八月,突厥进犯太原。李靖为行军总管,率军万人屯守太谷。在这次抗击中,其他部队都兵败,唯有李靖获胜而归。次年四月,突厥又进犯灵州,李靖又奉命率军抗击,在青铜峡附近与突厥展开了激战,击败突厥。不久,唐高祖设立灵州大都督府,命李靖任灵州大都督,料理北方防务。武德九年,唐高祖让位给李世民,改元贞观。唐太宗任命李靖为刑部尚书,后又任命他为代理中书令,李靖当了宰相
四、再建勋功一代楷模唐太宗为了让周边疆界不再受东突厥的不断袭扰,决定对其进行大规模的打击。贞观三年,唐太宗任命兵部尚书李靖为行军总管,代州都督张公瑾为总管,率十几万大军分兵四路大规模征讨东突厥。
李世民后代:
1、太子李承乾:母长孙皇后,贞观十七年谋反按律应赐死,因太宗不舍,最后只废为了庶人,后卒于黔州。
2、楚王李宽:母不详,出继给叔父楚哀王李智云,早薨,无后。
3、吴王李恪:母隋炀帝女杨妃。
4、魏王李泰:母长孙皇后,争夺皇位被贬后,又重新进封为濮王。永徽三年,逝于郧乡县。
5、王李佑:母阴妃,贞观十七年发动叛乱。事败,赐死于内省,贬为庶人,国除。
6、蜀王李愔:母隋炀帝女杨妃,后被废为庶人,死于流配巴州。
7、蒋王李恽:母王氏,妃元氏。诬告谋反,惶惧自杀。
8、越王李贞:母燕德妃。参与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霍王李元轨反武则天失败,服毒自尽。
9、唐高宗李治:母长孙皇后。
10、纪王李慎:母韦贵妃,妃陆氏江殇王李嚣:母燕德妃,贞观六年薨。
11、代王李简:母不详,贞观五年薨,无后,国除。
12、赵王李福:母杨贵妃,贵妃之位是否为追封待考,妃宇文氏。
13、曹王李明:母巢刺王妃,妃元氏。永淳年间,因为和废太子李贤通谋,降封零陵王,贬至黔州。都督谢佑逼李明自杀。
贞观之治
隋朝杨广造成隋末严重大乱,导致人口锐减,使得武德年间、贞观初只有200万户 [11] ,李世民经常以亡隋为戒,注意叮咛自我克制欲望,嘱咐臣下莫恐上不悦而停止进谏,励精图治,在政治上,既往不咎,知人善任,从谏如流,整饬吏治;经济上,薄赋尚俭,为政谨慎;亦致力复兴文教,令隋末动荡之局得以稳定下来。
李世民十分重视吏治的清明,曾命房玄龄省并冗员,派李靖等13名黜陟大使巡察全国,考察风评;又亲自选派都督、刺史等地方官,并将其功过写在宫内屏风上,作为升降奖惩的依据。另又规定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值宿中书省,以便随时廷见,垂询民间疾苦和施政得失,百官遂自励廉能,直接提高政府效率。
在军事上,李世民多次对外用兵,先后平定突厥、薜延陀、回纥、高昌、焉耆、龟兹、吐谷浑等,由是唐朝声威远播,四方宾服。
经李世民君臣二十三年的努力,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并稳定发展,对外武功显赫,至公元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人口达到三百八十万户,奠下了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年间大唐盛世的基础,史称贞观之治。
《李卫公问对》是一部问答体兵书。又称《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或《唐李问对》。《唐李问对》,故名思义就是唐太宗李世民与卫国公李靖论兵的言论辑录。
《李卫公问对》对奇正论述深刻,分析透辟。它引《握奇经》:“八阵,四为正,四为奇”,说明奇正原是方阵队形变换的战术。方阵中有四块“阵地”或“实地”(即战斗部队的位置),有四块“闲地”或“虚地”。在“实地”作战的部队就是“正兵”;利用“虚地”实施机动的部队就是“奇兵”。它认为奇与正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提出“善用兵者,无不正,无不奇,使敌莫测,故正亦胜,奇亦胜。”“奇正,在人而已,变而神之,所以推乎天也。”它用奇正的观点来解释进退、攻守、众寡、将帅、营阵、训练等各个方面的军事问题,大大发挥了孙子的奇正学说。如它指出:“凡兵,以向前为正,后却为奇”;“先出合战为正,后出为奇”;“大众所合为正,将所自出为奇。”“凡将,正而无奇,则守将也;奇而无正,则斗将也;奇正皆得,国之辅也”等。它把奇正与虚实、示形紧密联系起来阐述,指出“奇正者,所以致敌虚实也。敌实,则我必以正;敌虚,则我必以奇。”“但教诸将以奇正,然后虚实自知焉。”“故形之者,以奇示敌,非吾正也;胜之者,以正击敌,非吾奇也。此谓奇正相变。”“形人而我无形,此乃奇正之极致。”
《李卫公问对》非常重视阵法训练。主张从实战需要出发训练部队,达到在战斗中“斗乱而法不乱”,“形圆而势不散”,“绝而不离,却而不散”。它重视训练方法,认为“教得其道,则士乐为用;教不得法,虽朝督暮责,无益于事矣”。强调根据部队的不同特点进行教练,“汉戍宜自为一法,蕃落宜自为一法,教习各异,勿使混同。”它还提出了由单兵到小分队,由小分队到大部队的训练程序,即由伍法而队法而阵法。对于方阵、圆阵作了较为明确的阐述。尤其对李靖创造的六花阵,明确指出本于诸葛亮八阵法,“外画之方,内环之圆,是成六花,俗所号尔。”“凡立队,相去各十步;驻队去前队二十步;每隔一队,立一战队。前进以五十步为节。角一声,诸队皆散立,不过十步之内。至第四角声,笼枪跪坐。于是鼓之,三呼三击,三十步至五十步以制敌之变。马军从背出,亦五十步临时节止。前正后奇,观敌如何。再鼓之,则前奇后正,复邀敌来,伺隙捣虚。此六花大率皆然也。”
《李卫公问对》对古代兵法的源流进行了总结归纳,它认为古代兵法“大体不出三门四种而已”,即:“《太公谋》八十一篇,所谓阴谋,不可以言穷;《太公言》七十一篇,不可以兵穷;《太公兵》八十五篇,不可以财穷。此三门也。”“权谋为一种,形势为一种,及阴阳、技巧二种,此四种也。”它对古代重要兵法进行了评述和发挥,其中有许多独到见解。如对《孙子》“守则不足,攻则有余”的解释不囿于曹操等旧说,并批评他们用力量的强弱来解释是“不悟攻守之法也”。指出“谓敌未可胜,则我且自守;待敌可胜,则攻之尔。非以强弱为辞也”。对于攻守问题,它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如“攻是守之机,守是攻之策,同归乎胜而已矣。”“攻者,不止攻其城击其阵而已,必有攻其心之术焉;守者,不止完其壁坚其阵而已,必也守吾气而有待焉。”等等。
《李卫公问对》也包含著较为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它认为战争的胜负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不可归结为单纯的一个原因,“兵家胜败,情状万殊,不可以一事推也。”它还认为事物都是在发展变化的,强弱、优势、主客都处在变化之中,“‘因粮于敌’,是变客为主也;‘饱能饥之,佚能劳之’,是变主为客也。”它注重人事、反对迷信,指出“后世庸将泥于术数,是以多败”,“及其成功,在人事而已”。但是,它又不主张废弃阴阳术数,认为这是“使贪使愚”的诡道之术。
李靖的表字是什么 唐朝大将李靖简介
本文2023-09-22 00:46:3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9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