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傅雷家书》看傅雷先生的家庭教育观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3浏览:6收藏

从《傅雷家书》看傅雷先生的家庭教育观,第1张

傅雷先生认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不是与社会无关的某一家庭的私事,而是与国家、民族的发展乃至人类的进步密切相关。因此,作为家长,他在努力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必须承担起教育子女的责任。傅先生在1957年写给儿子的信中说爸爸的一颗赤诚的心,为周围的几个朋友打气,忙着管闲亊,为社会主义亊业尽一分极小的力,也忙着为本门的业务加工,求自己能有寸进;当然更要为你这儿子作园丁与警卫的工作。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乐趣。”

要担负起家庭教育的责任,必须明确家庭教育的目的。傅雷先生认为,这同样不能局限于小家庭,而应涉及“更积极更阔大的天地和理想”,明确地意识到家庭教育旨在“鼓励孩子培养自己以便对社会对人类有所贡献”简言之,傅雷主张,家庭教育应当为国家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培育人才。他在家书中多次写道我这个可怜的父亲,就在处处替你作这方面的准备,而且与其说是为你作准备,还不如说为中国音乐界作准备更贴切。”“爸爸一千句、一万句,无非是为你好,为你个人好,也就是为我们的音乐界好,也就是为我们的祖国、人民,以及全的人类好!”

傅雷给其子傅聪的临别赠言是四句话:“第一,做人;第二,做艺术家;第三,做音乐家;最后,做钢琴家。”他对儿子说,“你只要永远记得这个就可以了”。这四句话傅雷奉为“教育信条”。他认为,只有遵循这个教育信条,子女才能抱一腔热情,以真才实学为祖国服务,为人类作贡献。

傅雷先生既重视子女的先天禀赋,也重视后天环境对子女成长的作用。他说:“无论多么优秀的种子,没有适当的环境、水土、养分,也难以开花结果,说不定还会中途变质或夭折。”作为家长,就应当为子女发展提供“适当的环境、水土、养分”,使之“开花结果”,将成才的吋能性转化为现实性。而这正是家庭教育的作用所在。

从傅雷先生的教育言论和他的家庭教育实践中,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几项家庭教育原则:

01     及早教育的原则

傅雷认为,家庭是孩子最初生活的环境,也是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父母必须尽早担负起教育子女的任务。他认为,爱孩子、疼孩子是人之常情,但不能忽视教育。他说疼孩子固然要紧,养成纪律同样要紧。几个月大的时候不注意,到两三岁时再收紧,大人小儿都要痛苦的。”傅雷认为,家庭教育的各个方面都要尽早开始,由浅入深地进行。比如做人方面,他就先从训练孩子的文明习惯入手。如全家进餐时,他要求孩子坐姿要端正,手肘不许妨碍邻座的人!咀嚼时不许发出很大声响;用匙舀汤时不许滴辛桌面上;饭后要把凳子移入桌下……等。傅雷还认为,早期教育既要从正面进行,培育扶植优良人格品质和心理素质,又要防微杜渐,防止和消除不良品质的萌生。傅雷指出,家长从孩子很幼小时就应留心观察他的“天份”特点,如果适宜某项专业,就应及早创造必要条件予以扶植,促其发展。在这方面,家长切不可单从自身好恶出发不顾孩子天资而强迫孩子向某一专业方向发展,即使孩子有天资,还要培养和考察孩子的爱好、意志等“倾向性”,这样才能选准孩子的成才方向。

02     严格要求的原则

要培养“全面发展”的“比任何人都缺少不完美之处”的人才,家庭教育就必须贳彻严格要求的原则。傅雷认为,严格要求,至少有四点好处。

第一,有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因为儿童善于模仿,也比较容易管束,如不从严要求,孩子容易沾染不良行为,再教育时“大人小儿都要痛苦”

第二,可以培养孩了对学习对专业的“严肃观念”。傅雷认为“年轻人往往容易估高自己的力量”其结果或者是受到挫折或者是受到赞扬而骄傲自大,这对成长都是不利的。所以他主张家庭教育必须处处严格,不究过分夸奖孩子,他甚至提醒孩子的老师也“不要过分称赞”孩子。孩子即使取得很大成绩,家长也不应过于高兴和表扬,这才不至于“骄傲”孩子,使孩子养成对专业的“严肃的观念”,有“‘如临深渊,如瓶薄冰’的格外郑重、危惧、戒备的感觉。”

第三,可以促使子女用高标准督促自己进步。傅雷引用古人的话说:“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只有严格地用高标准要求自己,“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

第四,有助于培养孩子独立自主能力。傅雷认为家长从孩子幼小时起就对他进行全面的严格的教育,孩子就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他们走入社会以后就能以这些“自动化的”习惯的行为准则和行为方式为人处事,如傅雷所说从小到大由父母严格管教的青年也有另外一些长处,就是独立自主的能力较强,像你所谓能自己管自己。”

03     联系社会生活的原则

傅雷认为,家庭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生活,搞封闭式的训练,而应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这样才有助于孩子开阔视野,吸收养份。目光远大,胸襟开朗”,“全面发展”。他说“一般小朋友,在家自学的都犯一个大毛病:太不关心大局,对社会主义的改造事业很冷淡。……这样下去,少年变了老年。与社会脱节。真正要不得。……那般小朋友的病根,还是在于家庭教育。”傅雷一家在傅雷的倡导下养成了“关切社会上大小问题的习惯,家里的空气绝对不是单纯的,一味的音乐,音乐,音乐的,同样关心琴以外的学问和时局。”傅雷说,家庭教育与社会生活联系,让孩子从中吸取新鲜养料,有助于“人格的发展”。如果家庭教育与社会生活脱节了,那么这种教育就是畸型的,不完全的,孩子的人格发展就“很少真有希望”。

04     启发诱导的原则

在家庭教育活动中,孩子是受教育的客体,也是学习的主体。贯彻启发诱发原则,有助于激起孩子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思考的习惯,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独立思考的心理品质,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正是基于这种考虑,傅雷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很注意遵循启发诱导原则。比如他在家中给孩子上小学语文课时,如他所说从来不直接讲解,而是叫孩子事前准备,自己先讲;不了解的文意,只有旁敲侧击的言语指引他,让他自己找出正确的答案来;误解的地方也不直接改正,而是向他发许多问题,使他自动发觉他的矛盾。目的是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与基本逻辑”傅雷的孩子后来谈到父亲对他们的教育时表示这种启发式教育使他们获益非浅。

05     以身作则的原则

父母和子女的血缘关系和共同生活的感情,以及儿童好模仿,可塑性强等特点,往往使孩子天然地依从父母,听父母所言,仿父母所行。所以在家庭教育中,以身作则是家长所应遵循的一项重要教育原则。傅雷对此有深刻的认识,他说:“世界上最有力的论证莫如实际行动,最有效的教育英如以身作则;自己做不到的事千万不要要求别人”傅雷在教育子女时能自觉地以自己的行为去影响他们。傅雷是一位优秀的知识分子,他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文化,对事业十分认真与执着。他在与孩子交谈时或在信中,经常畅谈自己研究祖国文化的体会、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的心得,参观国内建设成就的感受和自己治学的经验教训等等,使他们受到教育。

傅雷的家庭教育方式充分体现了“润物细无声”的熏陶式教育的特色。

傅雷(1908年4月7日-1966年9月3日),字怒安,号怒庵,生于原江苏省南汇县下沙乡(今上海市浦东新区航头镇),中国著名的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

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的重要缔造者之一。早年留学法国巴黎大学。他翻译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名家著作。

20世纪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其有两子傅聪、傅敏,傅聪为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的钢琴家,傅敏为英语教师。

他的全部译作,现经家属编定,交由安徽人民出版社编成《傅雷译文集》,从1981年起分15卷出版,现已出齐。

傅雷先生为人坦荡,禀性刚毅。“文化大革命”之初,受到巨大迫害,遭到红卫兵抄家,又受到连续四天三夜批斗,罚跪、戴高帽等各种形式的凌辱。

被搜出所谓“反党罪证”(一面小镜子和一张褪色的蒋介石旧画报)。1966年9月3日凌晨,愤而离世,在家中吞服巨量毒药,悲壮地走完了一生。夫人朱梅馥亦自缢身亡。

扩展资料:

傅雷出生那年,正赶上末代皇帝溥仪登基,一个旧王朝气数已尽,一个新、乱充满变数的世界在眼前铺开。1908年4月7日,傅雷出生于上海市南汇县傅宅。

出生时,哭声震天,族中长者据《孟子》“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而取名“怒安”。后因大发雷霆谓之怒,故又取名“雷”。

傅雷4岁丧父,父亲傅光祖被劣绅诬陷入狱三月,出狱不久,含冤未雪,加上身患肺痨,24岁就抑郁而亡。母亲为求翻案四处奔走,以至弟弟妹妹无人照看,相继夭折。

一个原本幸福的家庭,一夜间就这么崩塌了。然而傅母却不是一般的女人,办完丧事不久,她就带着傅雷离开乡下。那是改变傅雷一生命运的一个早晨。

在傅雷的心底,有着儒家“士”的传统。士可杀,不可辱,要死便死!但从灵魂上,决不能屈膝!一如儿子傅聪所言:“我父亲是一个文艺复兴式的人物,一个寂寞的先知。

一头孤独的狮子,愤慨、高傲、遗世独立。绝不与庸俗妥协;绝不向权势低头。”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他不允许思想被霸占,也不允许心灵被玷污。

傅雷这一生严谨、认真,以真立人,他爱的是真切的人间,爱这个人间的真理。至死,也不愿为心中的真理妥协半步。

用作家陈村的话说:“这就是他最刚烈的一面,他觉得世道不好,就不跟你们玩儿了,他永远忠于自己。一个人,可以用苟活的方式度过,但之后就会变成另一个人,傅雷不会走这条路。”

他带走了一个时代的优雅,也留下了一个世界的明媚:有克里斯多夫的传奇,激励沉沦的众生,也有儒士刚烈的德操,为文人风骨立碑,还有万金家书,为万千心灵春风化雨。

-傅雷

1 傅雷家书中关于文学的诗句

傅雷家书中关于文学的诗句 1《傅雷家书》中的名句

家书名言摘录

〈一〉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二〉在公共团体中,赶任务而妨碍学习是免不了的。这一点我早预料到。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坚定的意志和立场向领导婉转而有力的去争取。 〈三〉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 〈四〉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 〈五〉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 〈六〉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一潭死水;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解脱。 〈七〉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八〉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终不至于被回忆侵蚀。 〈九〉最折磨人的不是脑力劳动,也不是体力劳动。而是操心(worry)。 〈十〉……多思考人生问题,宇宙问题。把个人看的渺小一些。那么自然会减少患得患失之心。结果身心反而会舒泰,工作反而会顺利。 〈十一〉人寿有限。精力也有限,要从长远着眼,马拉松才会跑得好。 〈十二〉中国哲学的思想,佛教的思想,都是要人能控制感情,而不是让感情控制。 〈十三〉假如你能掀动听众的感情,使他们如醉如痴,哭笑无常。而你自己屹如泰山,像调度千军万马一样的大将军一样不动声色。那才是你最大的成功,才是到了艺术与人生最高的境界。 〈十四〉一个人没有灵性,光谈理论,其不成为现代学究、当世腐儒、八股专家也鲜矣!为学最重要的是“通”,“通”才能不拘泥、不迂腐、不酸、不八股;“通”才能培养气节、胸襟、目光。“通”才能成为“大”,不大不博,便有坐井观天的危险。 〈十五〉艺术家与行政工作,总是不两立的! 〈十六〉世界上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 〈十七〉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你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 〈十八〉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象征。 〈十九〉惟有肉体禁止,精神的活动才最圆满:这是千古不变的定律。 〈二十〉只要是先进经验,苏联的要学,别的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也要学。(50年代怀有如此“反动”的思想,相当不易) 〈二十一〉我们一辈子的追求,有史以来有多少世代的人追求的无非是完美。但完美永远是追求不到的,因为人的理想、幻想永无止境。所谓完美像水中花、镜中月,始终可望不可及。 〈二十二〉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讲演或是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地点点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施肥、垦殖。 〈二十三〉一个人要做一件事,事前必须考虑周详。尤其是改弦易辙,丢开老路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的理智做一个天平。把老路和新路放在两盘里精密的称过。 〈二十四〉孩子,可怕的敌人不一定是面目狰狞的,和颜悦色、一腔热血的友情,有时也会耽误你许许多多宝贵的光阴。 〈二十五〉现在我深信这是一个魔障。凡是一天到晚闹技巧的,就是艺术工匠而不是艺术家。……艺术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注意手段的人,必然会忘了目的。 〈二十六〉生性并不“薄情”的人,在行动上做得跟“薄情”一样,是最冤枉的、犯不着的。正如一个并不调皮的人耍调皮而结果反而吃亏,一个道理。 〈二十七〉汉魏人的胸怀更近原始,味道浓,苍茫一片,千载之下,犹令人缅怀不已。 〈二十八〉艺术特别需要苦思冥想,老在人堆里。会缺少反省的机会;思想、感觉、感情、也不能好好的整理、归纳。 〈二十九〉而且究竟像太白那样的天纵之才不多,共鸣的人也少。所谓曲高和寡也!同时,积雪的高峰也会令人有“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之感,平常人也不敢随便瞻仰。 〈三十〉人毕竟是有感情的动物,偶尔流露一下不是可耻的事。 〈三十一〉高潮不过分是你紧张,低潮不过分是你颓废。

2傅雷家书的文学赏析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龙源期刊网 [摘要]《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写给儿子傅聪、傅敏的书信集。

与其说是“家书”,不如说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也是现代中国影响最大的家训。本文尝试剖析《傅雷家书》中的教育思想,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傅雷家书》;傅雷;傅聪;教育思想一、前言《傅雷家书》写于1954年到1966年,是傅雷夫妇写给儿子傅聪、傅敏的书信集。《傅雷家书》是一本教子精华书。

本文尝试剖析《傅雷家书》中的教育思想,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启发意义。二、《傅雷家书》中的教子精华思想《傅雷家书》不是一般的家书,它的每一封信都洋溢着傅雷夫妇的爱子之心。

那呕心沥血的指点,体贴人微、无微不至的关照、叮咛,真实地反映在了家信中。同时,它们也寄托了傅雷对年轻一代的热诚期待。

傅雷是一位博学多识的大学者,所涉及的领域很广,所以他写的家信处处都有精彩。具体而言,《傅雷家书》的教子精华思想体现在以下几点:1、《傅雷家书》中蕴含着做人教育思想傅雷在1960年12月31日给傅聪用英文写的信中谈到教育孩子的信条,即3。

3傅雷家书的文学常识

1、《傅雷家书》辑入了傅雷暨夫人1954至1966年间写给傅聪等的家信186封,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让他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以渊博丰厚的学识、平易近人的姿态、循循善诱的笔触、语重心长的话语,与儿子谈做人、说爱情、论文化、道艺术,纵横捭阖、呕心沥血、设身处地、体察入微,托出了一位严父、慈父的舐犊深情。

2、这些家书开始于1954年傅聪离家留学波兰,终结至1966年傅雷夫妇“文革”中不堪凌辱,双双自尽。十二年通信数百封,贯穿着傅聪出国学习、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也映照着傅雷的翻译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运起伏。傅雷夫妇非常细心,儿子的信都妥善收藏。

3、《傅雷家书》最早出版于1981年,《傅雷家书》的出版是当时轰动性的文化事件,三十多年来一直畅销不衰。它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由次子傅敏编辑而成。

扩展资料:

傅雷家书内容简介:

在信件中傅家人探讨音乐艺术、文学创作的深刻与高度,傅雷为傅聪纾解艺术道路上的心绪问题:“你说常在矛盾与快乐之中,但我相信艺术家没有矛盾不会进步,不会演变,不会深入。”(1955)也兴奋地交流刚看的戏剧**,“常香玉的天生嗓子太美了,上下高低的range很广,而且会演戏,剧本也编得好。”(1956)

这些家信更因傅雷一家在时代悲剧中的命运变幻带有悲凉的感染力,傅雷在写给儿子的最后一封信中沉重地说,“生活中困难重重,我们必须不断自我改造,向一切传统、资本主义的、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感情与习俗作斗争,我们必须抛弃所有的人生观和旧的社会准则。”

搜狗百科-傅雷家书

人民网-从《傅雷家书》看文化艺术的教育

4傅雷家书中的好句摘抄50句

傅雷家书中的好句摘抄50字,如下:1、既然生活在金钱世界中,就不能不好好地控制金钱,才不致为金钱所奴役。

2、练的东西,艺术上的体会与修养始终是自己得到的,早一日露面,晚一日露面,对真正的艺术修养并无关系。3、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4、世上就绝没有放纵无度而不食其果的事!5、对自己的文化遗产彻底消化的人,文化遗产决不会变成包袱,反而养成一种无所不包的胸襟。6、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

7、人生的关是过不完的,等到过的差不多的时候,又要离开世界了。园丁以血泪灌溉出来的花果迟早得送到人间去让别人享受。

8、唯有艺术和学问从来不辜负人;花多少劳力,用多少苦功,拿出多少忠诚和热情,就得到多少收获与进步。9、把自己的思想写下来(不管在信中或是用别的方式),比着光在脑中空想是大不同的。

写下来需要正确精密的思想,所以写在纸上的自我检讨,格外深刻,对自己也印象深刻。10、多抑制感情,多着重于技巧,多用理智,我相信一定能减少疲劳。

11、心中没有的人,再经名师指点也是枉然的。12、一个人孤独了,思想集中,所发的感想都是真情实感。

13、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14、为学最重要的是“通”,通才能不拘泥,不迂腐,不酸,不八股;“通”才能培养气节、胸襟、目光。

“通”才能成为”大“,不大不博,便有坐井观天的危险。15、从形象的朴实,见到他精神世界的健壮。

16、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17、中国哲学的理想,佛教的思想,都是要能控制感情,而不是让感情控制。

假如你能掀动听众的感情,使他们如醉如狂,哭笑无常,而你自己屹如泰山,像调度千军万马的大将军一样不动声色,那才是你最大的成功,才是到了艺术与人生的最高境界。18、一个又一个的筋斗栽过去,只要爬得起来,一定会逐渐攀上,超脱在小我之上。

19、经历一次磨折,一定要在思想上提高一步。以后在作风上也要改善一步。

这样才不冤枉。一个人吃苦碰钉子都不要紧,只要吸取教训,所谓人生或社会的教育就是这么回事。

20、佛教的智慧正好与基督教的信仰成为鲜明的对比。智慧使人自然而然的醒悟,信仰反易使人入于偏执与热狂之途。

21、尽管人生那么无情,我们本人还是应当把自己尽量改好,少给人一些痛苦,多给人一些快乐。22、人毕竟是感情的动物。

偶尔流露也不是可耻的事。23、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

24、要有耐性,不要操之过急。越是心平气和,越有成绩。

时时刻刻要承认自己是笨伯,不怕做笨功夫,那就不会期待太切,稍不进步就慌乱了。25、艺术是火,艺术家是不哭的。

26、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27、只有傻瓜才自己碰了钉子方始回头;聪明人看见别人吃亏就学了乖。

28、一切做人的道理,你心里无不明白,吃亏的是没有事实表现。29、一个人不一定付了代价有报酬,可是不付代价的报酬是永远不会有的。

即使有,也是不可靠的。30、一个人发泄是要求心理健康,不是使自己越来越苦闷。

31、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32、对付你的精神要像对付你的手与指一样,时时刻刻注意放松。

33、一个又一个的筋斗栽过去,只要爬得起来,一定会逐渐攀上,超脱在小我之上。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

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34、你的随和脾气多少得改掉一些……老在人堆里,会缺少反省的机会;思想、感觉、感情,也不能好好地整理、归纳。

35、母性的伟大不在于理智,而在于那种直觉的感情。36、园丁以血泪灌溉出来的花果,迟早得送到人间去让别人享受。

37、对于你感受的东西不要让它浮在感觉的表面,而要仔细分析,究竟新感受的东西,和你原来的观念、情绪、表达方式有何不同。这是需要冷静而强有力的智力,才能分析清楚的。

38、艺术不但不能限于感性认识,还不能限于理性认识,必须要进行第三步的感情深入。39、一个人爬得越高,越要在生活的各方面兢兢业业。

40、人一辈子都在——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41、只要是真理,是真切的教训,不管出之于父母或朋友之口,出之于熟人生人,都得接受。

别因为是听腻了的,无动于衷,当做耳边风。42、艺术若是最美的花朵,生活就是开花的树木。

43、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44、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们掌握之内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赋,但只要坚强,就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从此以后你可以孤军奋斗了。

45、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46、一个人太顺利,很容易不知不觉间忘形的。

47、坚持真理的时候必须注意讲话的方式、态度、语气、声调。要做到越有理由,态度越缓和,声音越柔和。

坚持真理原是一艰巨的斗争,也是教育工作;需要好的方法、方式、手段,还有是耐性。48、多抑制感情,多着重于技巧,多用理。

5摘抄《傅雷家书》中的句子并赏析

1、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与上句“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紧密相接,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说明了控制情绪的必要。 2、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到过感情的 ruin(创伤,覆灭),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作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这句话意在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对于感情的创伤,要“当作心灵的灰烬看”,就“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凭吊古战场时,烈火硝烟散尽,只余残垣断壁,金戈铁马、血肉厮杀都已被岁月的黄沙掩埋。只余下万千感慨,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

这就是我们对待往事应有的心态。 3、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

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 现实不能逃避,错误还需正视,冷静地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吸取教训,引以为鉴,那样就能够无坚不摧,就可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甚至是不怕孤独,人也就变得坚强了。

4、早预算新年中必可接到你的信,我们都当作等待什么礼物一般地等着。 寥寥数笔,简单地交代,却让计算时间、等待书信的细节充满了生活的情味,不经意间体现出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牵挂。

5、能够把不朽的大师的不朽的作品发扬光大,传布到地球上每一个角落去,真是多神圣,多光荣的使命! “把不朽的大师的不朽的作品发扬光大”巧妙暗示出儿子所从事的艺术事业是不朽的事业;“多神圣,多光荣的使命”毫不矜持地表达出父亲对儿子所从事的事业的支持与理解,对儿子所取得成功的高兴和赞美。 6、多少过分的谈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总算我的教育没有白费,你二十年的折磨没有白受!你能坚强,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 首先赞许儿子在成功面前没有昏头、没有因为赞美而骄傲的对待荣誉的冷静而平静的态度,然后回首“我的教育”和“你二十年的折磨”并对它们进行了肯定,最后说到“坚强”,这里“坚强”的意思已不是挺住困难,而是要挺住成功,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不要因暂时的成功而放弃进一步的追求。

7、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 当代哲学家周国平说过:“孤独、寂寞和无聊是三种不同的境界,分别属于精神、感情和事务的层面;只有内心世界丰富的人,对精神与灵魂有着执著追求的人,对人间充满爱的人,才可能体验真正的孤独;孤独产生于爱……”傅雷对孤独的理解,与之有所不同,傅雷相信:“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不是纯洁到像明镜一般,怎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怎能打动听众的心灵?”正因为赤子之心是最纯洁的,它不含私心杂念,没有欲望纷争,只容纳人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感情,所以“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赤子的现实生活也许境遇不佳、缺少知音,甚至会遭到误解和排斥,身边的世界让他孤独;但人类最纯洁最美好的感情与思想,是相通永存的,普天下的赤子都将成为他的知音和朋友。这心灵的朋友,这精神的世界,足以让他无惧身边的孤独,永远不感到精神的孤独!就是这些心灵的朋友和美好的情感,成为赤子创造的博大宽广的精神世界。

赤子之心无比纯洁,剔除了纷纭杂念,才可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并以之“打动听众的心灵”。才可能达到艺术的最高境界、人生的最高境界。

8、河,莱茵,江声浩荡……钟声复起,天已黎明……中国正到了“复旦”的黎明时期,但愿你做中国的——新中国的——钟声,响遍世界,响遍每个人的心!滔滔不竭的流水,流到每个人的心坎里去,把大家都带着,跟你一块到无边无岸的音响的海洋中去吧!名闻世界的扬子江与黄河,比莱茵河的气势还要大呢!……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有这种诗人灵魂的传统的民族,应该有气吞斗牛的表现才对。 中国已经解放,新中国到了要复兴要发展的时候了,滔滔不竭的黄河长江孕育了伟大的中华文明,被这般伟大的文明之河哺育过的艺术家,更应该有着磅礴的大气,有着奋进的豪气,努力进取,执著追求。

用 9、你说常在矛盾与快乐之中,但我相信艺术家没有矛盾不会进步,不会演变,不会深入。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

文中提到罗曼·罗兰笔下的约翰·克利斯朵夫(以贝多芬为原型),说傅聪常以克利斯朵夫自命,其个性也与之相像;又说“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其意旨在鼓励儿子像贝多芬一样不惧矛盾,勇敢面对,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趋向完美。

10 人毕竟是有感情的动物,偶尔流露一下不是可耻的事。 用真挚的语言导出了引导儿子对于真善美的认知,强调了情感胜过理智。

6对《傅雷家书》中句子的赏析有哪些

句子: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创伤,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的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赏析:这句话意在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对于感情的创伤,要“当做心灵的灰烬看”,就“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凭吊古战场时,烈火硝烟散尽,只余断壁残垣,金戈铁马、血肉厮杀都已被岁月的黄沙掩埋。只余下万千感慨,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这就是我们对待往事应有的心态。

《傅雷家书》获过中国首届优秀青年读物一等奖,还被列为大型丛书《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之一。及至目前,它在20多年间的发行量累计已达110万册,这足以证明其影响之大。

《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对学生来说,更值得一读。

获过中国首届优秀青年读物一等奖,还被列为大型丛书《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之一。对学生来说,更值得一读。

《傅雷家书》补充的句子和赏析:

1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

赏析:赤子之心是最纯洁的,它剔除私心杂念,远离欲望纷争,只容纳人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感情,所以“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赤子的现实生活也许境遇不佳、缺少知音,身边的世界让他孤独;但人类最纯洁最美好的感情与思想,是相通而永存的,普天下的赤子都将成为他的知音和朋友。就是这些心灵的朋友和美好的情感,成为赤子创造的博大宽广的精神世界。

2句子:“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到过感情的………要像对古战场一般存着凭吊的情怀。”

赏析:这句话意在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面对古战场,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是我们对待往事应有的心态。

3“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

赏析:赤子之心是最纯洁的,它剔除私心杂念,远离欲望纷争,只容纳人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感情,赤子的现实生活也许境遇不佳,但人类最美好、最纯洁的感情是相通而永存的。普天下的赤子都将成为他们的知音和朋友,就是这些心灵的朋友和美好的感情,成为赤子创造的博大宽广的精神世界。

“傅雷(怒安)很顽皮。”张小天老师说,“大概六七岁时,他在庭院里玩。我家前面是墙门间,放了很多柴草,他点了火以后到里面去看看亮不亮,结果对面的人家跑过来说,看见你们家房顶上出烟了,你们墙门间怎么会出烟了?我们当时不知道啊,跑出来一看,才知道情况严重,墙门间的东西都烧掉了,他玩火造成的。他的娘很严格,凶得不得了。这桩事体如果被他娘晓得,肯定会打得臭要死!所以我们一直瞒着他娘,不告诉他娘。他白天在我们家读书,到了晚上,他娘一定要叫他把白天学习的书读给她听。很严格的,读不出就要打。”

当时周浦镇上有个曹家,房子虽多,但据说“闹鬼”,女主人丁有贞整天胆战心惊,正想出借部分房子,好有人陪伴自己壮壮胆。经人介绍,鹏少奶奶一家租住进了曹家的西半宅(今周浦镇东大街60号),曹家住东半宅,中间隔着客堂、庭院。

在举目无亲的环境里,一家上下和睦相处、共度时光。为了让儿子长大成才、重振家业,在怒安不满4岁时,鹏少奶奶已让同住的60多岁的账房陆先生,教他认写在一张张方块纸上的单字。怒安7岁左右时,鹏少奶奶与几户人家相商,共同请来一位名叫斗南公的老先生,在傅家借的最东面的一间厢房里教私塾,与怒安同时就读的还有五六个孩子。

在母亲的严厉督促下,怒安年复一年,月复一月,不分昼夜地刻苦读书。除了旧历正月里从初一到初三这几天允许他穿得衣冠整洁在家中休息玩耍外,其余日子母亲不许他玩耍或出门一步。只有炎热的夏夜,屋中热得难熬时,怒安才遵母命,随母亲到庭院中乘凉,但也不能白闲着。勤劳的母亲在柱子上吊起一盏风灯,在地上燃起一堆青蓬熏赶蚊子,然后在摇曳的灯光下为袜厂做活,将织好的开口袜头缝合,针针线线,缝好一打也只有6个铜板工钱。身材修长、面容清秀的怒安则在灯下抱卷吟读。母亲虽不识字,但极聪明,一篇文章先让怒安读给她听,往往一两遍后已记住其中内容。当怒安背诵时,偶有错漏,母亲已经知晓,于是便要训斥或责罚。

母亲信奉的是“筷头上出逆子,棒头下出孝子”。她多次对曹家女主人说:“我只有这一个孩子,倘若不管教成才,将来成为废物,那我还有什么指望呢?”因此,母亲用严厉得近乎残酷的方法教育儿子。怒安稍不用功,母亲就对他重重敲打。有个冬夜,怒安因背不好书被母亲责罚,逃到曹家敲门求救:“妈妈救命!妈妈救命!”曹家女主人赶紧开门,将瑟瑟发抖的怒安拉进屋,抱进暖和的被窝,让他安宁下来。还有好多次,母亲用绳索将他缚在客堂中灵柩上,让他认罪。深夜灵柩上铜圈叮叮当当直响,曹家人闻声偷偷解开被缚的孩子,再抱回家让他吃喝睡觉。

有一次为管教怒安,母亲感到心灰意冷,拿了绳子要上吊,怒安拼命哭叫、奶妈等极力劝说,但都无效,只得请曹家女主人劝阻。好半天,母亲才消了气,但一定要儿子写下保证书,保证以后不犯错误,用功读书。儿子哭跪在母亲脚下写了保证书,曹家女主人又反复劝说,一场轩然大波才算平息。

在母亲的严厉教育下,怒安竭尽全力读书,孩子们的种种有趣游戏与他是绝缘的。这一方面造就了他优异的学业,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他不善合群的孤僻性格。

出国留学时方知寸草心

孩子毕竟是孩子,天真、活泼、好动、爱玩的天性无法全然泯灭,有时他就想出一些独特新奇方法来取乐。如父亲周年祭奠时,顽皮的怒安趁母亲不注意,偷偷吃掉灵桌上的菜、代替酒的糖水,并为此而暗暗高兴。平日读书,母亲不在时他就读出新花样。如将《孟子》中的“孟子见梁惠王……”改为“孟子见梁惠王,一块铺絮换两块糖”等等,引得曹家姐妹隔着客堂“吃吃”暗笑。有一次还用绳索缚住双脚,蹦蹦跳跳到庭园中看秋葵,结果摔了一跤,在下巴上留下了一块伤疤。

怒安11岁时,进了镇上南汇县第三公学读高小二年级下学期,由清末秀才苏局仙先生教国文、历史、地理等。苏先生循循善诱,怒安学习成绩优异。但母亲仍不放心,常常悄悄地站在教室外观察儿子。怒安一见到母亲就很惶恐,立即正襟危坐、目不斜视,待母亲走后才能松一口气。

1920年,12岁的怒安读完高小,离开周浦这个居住了10年的江南小镇,踏进了十里洋场的大上海,先进南洋中学附小四年级学习。离开严厉的母亲后,他像脱缰的野马,顽皮孤傲,一年后被学校以“顽劣”而开除。1921年,怒安进入法国人办的天主教教会学校——徐汇公学读初中。1924年,因为反迷信反宗教,言辞激烈,被徐汇公学开除了。接着他又考入大同大学附中读书。1925年的“五卅”惨案,使他亲眼目睹了帝国主义巡捕残杀中国爱国人士的情景。尤其是同班小同学饮弹喋血的壮烈场面,使他十分痛恨腐败的北洋军阀政府,更痛恨残暴的帝国主义,激起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1926年,受北伐战争胜利的鼓舞,他与同学一起参加反军阀运动,大同校董吴稚晖下令通缉。母亲赶紧让儿子回到周浦。

在表兄顾仑布说动下,傅雷决心出国留学,姑母傅仪也劝说他母亲让他出国。母亲泪流如注,最后答应了儿子的请求,并叮咛说:“只是你数年来在国内的操守,千万不可丧失啊!再有交友方面,也要好好当心,不能忘了你爸爸吃过的亏啊!”

1931年秋天,多年的游子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回到了母亲的身边。虽然他在国外没有得到什么学位,但他的人生发生了极大的飞跃,并深刻地影响到他的后半生。

1932年,傅雷同青梅竹马的表妹朱梅馥结婚,婚宴设在周浦镇曹家厅,亲朋好友云集,十分隆重热闹。婚后,傅雷同妻子在上海租了一所公寓,即吕班路(今重庆南路)201弄53号。此后他在上海勤奋地笔耕墨犁,先后翻译了500余万字的世界文学艺术名著,并写了不少文艺评论和散文,成为中国优秀的翻译家、艺术评论家,在中国的翻译史上留下了光辉一页,为东西方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

1933年母亲病逝,傅雷将母亲遗体护送到周浦与父亲合葬在一起。

1、傅雷: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对亲人(主要是儿子)和国家有着无私的热爱,有良知,正直,为人坦荡,秉性刚毅。

2、傅雷夫人(朱梅馥):因材施教,教育思想非常成功。

3、傅聪:刻苦用功,先做人、后成“家”,生活有条有理,严谨,热爱音乐,同时也是个热爱祖国的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4、傅敏:正直,善良,勤勤恳恳,默默无闻,不因有父亲和哥哥的光环而骄傲。

扩展资料:

傅雷对儿子的要求是“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说明傅雷的教育是把做人放在第一位的,“人”是根本的道德素养,要求儿子宁静淡泊、真诚待人、认真做事。作为艺术家,要求儿子真诚地爱艺术,发扬艺术,提高艺术的品味鉴赏力;

作为音乐家,要求儿子以开阔的胸襟拥抱不同风格的音乐;作为钢琴家就更要细水长流,不断演绎不同风格的新乐曲,不浮于演奏技巧而多注重意志对整个乐曲的把握控制。首先,他教育儿子要爱国。其次,傅雷教育儿子要学会独立思考。

书中也有许多让人感动的地方,比如傅雷身患疾病时,还坚持带病写信给儿子。一字一句,都凝聚了父亲对儿子深厚的爱。

恩德是指牛恩德,牛恩德是傅雷夫妇生前认的“干女儿”。萧芳芳是一位演员,小时候跟傅雷学习过书法。

牛恩德,1934年出生于上海,12岁首次登台演奏钢琴,后在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及俄亥俄州立大学分获硕士、博士学位,多次被聘为国际青年钢琴家比赛评委,近40年来先后在亚、美、欧各地多次举行音乐会,热衷向西方观众演奏中国民族音乐,被誉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萧芳芳1988年凭借**《不是冤家不聚头》获得了第7届香港**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1993年在**《方世玉》中饰演方世玉母亲苗翠花为大陆影迷熟知。

1995年出演**《女人四十》并凭借该片获得第45届柏林国际**节最佳女主角奖  、第32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和第15届香港**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

扩展资料:

傅雷的信在“文革”中遗失了,其时傅家家产尽数被抄,傅聪的信也未能幸免。十几年后的一天,上海音乐学院在一间装扫帚等杂物的四平米小屋里,发现了傅雷的一些遗物,其中包括一个黑纸包裹的练习册,标题是《聪儿家信摘录》。

1986年,傅聪得知此事后,却坚决不同意发表这些信,因为自感年轻时思想和文字过于稚嫩,无法与父亲相提并论。

在家书中,可以看到平时教育子女极其严厉的傅雷直抒胸臆,爱子情深:“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1954)“儿子交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尽管将来你我之间聚少别多,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

—牛恩德

—萧芳芳

从《傅雷家书》看傅雷先生的家庭教育观

...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