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女人,婚姻里别做太强势的女人,我就是例子,很惨”你怎么看?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3浏览:7收藏

“劝女人,婚姻里别做太强势的女人,我就是例子,很惨”你怎么看?,第1张

01

现代婚姻里,提倡女人做一个有思想,有主见,有能力,有个性的强势女人。这样一个独立自主的女人,不会依赖爱情和爱人,同时也是一个有能力付出的女人。

可是,很多女人却把“强势”的含义进行了错误的理解。“假强势”,是指表现得霸道骄横,不考虑他人的感受。同时,把自己的个人需求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假强势”的女人,说到底是因为内心缺乏安全感,想通过强硬的态度和语言,来建立自己的“威严”。“假强势”可以暂时让男人对女人产生敬畏感。但是,时间久了,男人揭穿了女人“假强势”的面具之后,就会对这样的女人产生厌倦。

02

“劝女人,婚姻里别做太强势的女人,我就是例子,很惨。”这是崔佳离婚两年之后,发自肺腑说出的一句话。

崔佳和王烨是大学恋人。毕业之后,两人就顺利结了婚,结婚头两年,两人的感情还是像热恋时那么好。王烨选择崔佳,主要是喜欢她温柔的性格,说话细声细气,待人接物也体贴周到。

当时,家里人并没有催两人生小孩。可是,两年过去了,婆婆见崔佳肚子还没有什么动静,心里就开始着急了。

于是,婆婆时常给崔佳煲各种补身体的汤药,还专门嘱咐王烨要带她去城里好的医院检查好身体,把身体调理好了就准备要个孩子。

崔佳也有要小孩的心里,觉得婆婆为她做的一切都很暖心。可是,连续补了差不多三年,崔佳还是怀不上孩子。

崔佳心里也着急,于是跟闺蜜说了内心的苦恼。闺蜜跟她说:“哎呀,你就是太软弱了!做女人应该要强势一点。现在你怀不上孩子,你婆婆就各种整。你应该要有自己的想法,要不要小孩,别听你婆婆的。”

听了闺蜜的话,崔佳觉得怀不上孩子,是婆婆所做的这些给她造成很大的压力。从那以后,崔佳对婆婆的态度开始发生很大的改变。虽然婆婆依旧对她很好,但她总觉得婆婆是另有意图。

有一次,崔佳和王烨开车回老家,临走前,婆婆特地给他们准备了一只老母亲,说到:“这只老母鸡很久都不下蛋了,给佳佳拿去补身体吧。”

看似无心的话,崔佳却理解成了是在讽刺她怀不上小孩的意思。于是,崔佳当即甩脸,生气的对婆婆说:“不就是怀不上小孩吗?至于拿只不下蛋的老母鸡来讽刺我吗?不要!”

婆婆尴尬地站在原地不知如何是好,她本是好意拿这只老母亲给崔佳补身体,却被崔佳说成是讽刺她。

当时,王烨听到崔佳的话,也挺生气的。但又不好说什么,只好对自己的母亲说:“妈,这只老母鸡你还是先留在家里,等下次我们回家再杀来吃。”说完之后,又回过头来哄崔佳,让她别生气。

自那次以后,崔佳发现,只要自己变得“强势”时,王烨对她的态度就会好很多。实际上,王烨态度的转变,并不是赞成崔佳的做法,而是不想事情变得复杂而发生不必要的矛盾而已。

03

崔佳和王烨终于在结婚后第五年,如愿怀上了孩子。面对这次怀孕,家里上上下下都把崔佳当成了宝贝来小心呵护着。

没有怀上孩子之前,崔佳总觉在王烨家抬不起头,因为她觉得王烨家里人因为怀不上孩子而嫌弃她。

现在终于怀上孩子了,崔佳觉得自己可以“扬眉吐气”了。

看到崔佳怀孕了,王烨家里人都很高兴。尽管崔佳对他们说话态度不好,但都没有对她说什么,反而处处都以崔佳为主,小心照顾着她的脾气。

生了孩子之后,婆婆负责照顾崔佳坐月子。婆婆把崔佳要吃的饭菜做好之后,总是第一时间把饭菜端到崔佳房间让她先吃。忙完饭之后,婆婆又赶忙去清洗崔佳和宝宝换下来的衣服。

面对如此好的婆婆,崔佳却总是鸡蛋里挑骨头,说婆婆给她做的饭菜是凉的,故意让她做不好月子。实际上,是崔佳起床时间慢了,加上是冬天坐月子,所以饭菜容易变凉。

当时王烨并没有在家里,而是在另外一个城市上班,听到崔佳的“告状”,心里也着急,就电话里说了婆婆一通。

后来,王烨提前回了一趟家,看到婆婆忙上忙下,心里突然明白了崔佳之前的告状,很明显是颠倒事实。于是狠狠地批评了崔佳。没想到,崔佳反而气势汹汹地说:“我月子里吃的就是冷饭菜啊!我生了小孩,身子不好,起床慢了又怎么样?明明就是她故意给我吃冷饭菜的。”

听到崔佳的这番话,王烨心里感到一阵寒心。但是王烨并不能对崔佳怎么样,毕竟,他心里还是爱着这个女人的,所以再一次对她忍耐。

04

结婚第七年,王烨和崔佳拿到了新房的钥匙。通过半年的装修之后,准备入住新房。但是王烨和崔佳手头积蓄并不多,所以买的是两室一厅的房子。

还没入住之前,崔佳就对王烨说:“新房装修好后,我要让我爸妈过来跟我们住的。他们把我养大不容易,我也该好好孝敬他们了。如果你不同意,我们就离婚吧!”

听到崔佳的话,王烨很不同意:“我们的新房,按道理说,也应该是我爸妈先过来住吧?而且我已经跟我妈说好了,让她过来住,顺便帮我们看孩子。”

因为让谁的爸妈来住新房的事情,王烨和崔佳发生了争吵。王烨的母亲听说了这事,劝王烨不要跟崔佳吵架,对他说:“儿子,崔佳想让她父母过来住,就让他们过来住吧。我呢,住不住你家也无所谓的。只要你们一家三口过得好就行了。”

听到母亲的话,王烨鼻子一酸,心里很不是滋味。崔佳之前对母亲的态度就不好,但母亲还是时时刻刻为她着想。王烨再一次对崔佳失望了。

王烨心里对母亲有愧疚感。小的时候,母亲为了他们三兄妹,没少吃苦受罪。如今自己成家立业了,想让自己母亲享享福。但崔佳太过于强势,让他没有办法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对母亲尽孝。

可是,王烨的一次退让,并没有获得崔佳的感恩。相反的,崔佳反而一次又一次变得不可理喻起来,特别是崔佳对婆婆的态度,也越来越差。

王烨每个周末,都会去接母亲过来家里吃饭。一来,是想借机会孝顺母亲;二来,是想让母亲看看自己的孙子。

可是,每次母亲过来,崔佳总是黑着脸,还把家里做饭和洗衣的活都留给婆婆做。婆婆生来勤劳,心地也善良。过来的时候,也乐于帮忙。

时间久了,王烨终于看不下去了,对崔佳发脾气说:“崔佳,你太过分了!以前,我妈好心伺候你月子,你却不懂得感恩,反而百般嫌弃她,那个时候我没怎么说你。后来,你说让你爸妈来住,我也同意了。如今,我只是想让我妈过来好好吃顿饭,你倒好,洗衣做饭的活都留给她一个老人家去做。这是个儿媳妇该做的事情吗?跟你这样的女人简直没有办法过日子,离婚吧!”

崔佳听到王烨提离婚,觉得小题大做了,便赌气说道:“离就离,谁怕谁!”

05

离婚之后,房子和孩子都判给了崔佳,王烨算是“净身出户”了。

王烨离婚后,一门心思放在了拼搏事业上。通过自己的努力,当初创业的小公司有了渐渐走上了轨道,也先后买了车子和房子。

崔佳离婚后没多久,父母因为家里弟弟结婚生小孩而回了老家。崔佳因为独自一人带孩子,没能出去工作,只能每个月等着王烨给她的抚养费过日子。

如果崔佳当初不那么强势,对婆婆和王烨都多一份包容和忍让,她的日子应该会是很幸福的。至少,婆婆会帮她照顾孩子,王烨养家,自己也可以出去找一份喜欢的工作来做。

崔佳意识到了婆婆和王烨的好,想复婚。但王烨却冰冷地回应她:“面对你这么强势的女人,我是不会复婚的。你已经伤了我妈的心,也伤了我的心。我们已经回不到当初了。”

婆婆好心送老母亲补身体,被崔佳说成了讽刺;婆婆尽心尽力伺候月子,崔佳不懂感恩反而嫌弃;不顾王烨反对,执意让自己爸妈住新房等等。这些行为,表面上看,崔佳是一个十分强势的女人。但是,也看得出她是一个内心缺乏自信和安全感的女人。

崔佳的婚姻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她强势的态度。她看不到婚姻里婆婆和老公的好,以为按照自己意愿去做事,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到最后呢?崔佳让老公寒了心。婚姻散了,家庭没了,幸福也消失了。

婚姻里,女人需要独立自主,但是不要蛮横不讲理。做一个通情达理,温柔体贴的女人,会更容易赢得男人的好感和尊重。

…………定下后十四辈的字派,即“百、世、声、传、芹、藻、香,子、孙、繁、衍、邦、家、光。”为方便传之于后人,他还续了两句诗:“满庭玉竹宏光绪,之朝宗祝永长祥。”…………

很难找到确切的~

你可以上崔氏族谱站上询问崔氏族人,

://cszp/ 崔氏族谱

崔姓来源

一、出自姜姓,为炎帝神农氏后裔。

西周初年,有姜姓吕尚,字子牙,为官太师,也称师尚父,又俗称姜太公,因辅佐武王灭商有功,被封于齐,为诸侯国,建都营丘。

姜太公有一子名(亻及),周成王时为朝廷重臣,康王时为顾命大臣,死后谥号为齐丁公。

齐丁公有嫡子名季子,本应继承齐国君位,却让位于弟叔乙,自己食采于崔邑(今山东章丘县西北的崔氏城),遂为崔氏,故崔氏的始祖为崔季子。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述为:“姜姓本炎帝,生于姜水,因以为姓。”姜姓部族是羌人的一支,姜、羌二字古音相同。

羌字从羊从人,表示族名;姜字从羊从女,表示族姓,他们都生活在我国西部地区。

《说文》云:“羌,西戎牧羊人也……西方羌从羊”;《风俗通》谓:“羌本西戎卑贱者也,主牧羊。”而姜姓部族原来也居住在今陕西省扶风县一带。

《水经注·渭水》说:“岐水又东经姜氏城南,为姜水。”这里所记的姜水和姜氏城,可能就是姜姓部族最早活动的地区。

由于姜、羌同源,故《后汉书·西羌传》说:“西羌之本……姜姓之别也”;近代人章炳麟也指出:“姜姓出于西羌”,追其祖先都应是以牧羊为主或以羊为图腾的部族。

然而,姜姓部族很早就从羌人中分离出来,他们的居住地在羌人的东部,其经济生活也由游牧转变为以农业为主。

据传姜姓部族的始祖为神农氏,或称炎帝。

《说文》释“姜”字曰:“神农居姜水,因以为姓。”《帝王世纪》述:“炎帝神农氏,姜姓也……长于姜水,因以氏焉。”关于神农氏开始从事农业的故事在古代流传极广,可知以炎帝神农氏为始祖的姜姓部族,实为羌人中最先进入农业经济阶段的一支。

在中国古史传说中,最早、最显赫的氏族即姜姓炎帝族与姬姓黄帝族。

炎帝族的姜姓部落和黄帝族的姬姓部落原来十分接近,两族还有亲属关系。

《国语·晋语》曰:“昔少典氏娶于有(足乔)氏,生黄帝、炎帝。

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姜、姬两姓有密切的血缘关系,他们不但世为婚姻之族,而且不断争斗,其中最著名的是蚩尤与黄帝之战,或曰炎黄之战,战争的结局以炎帝族失败与黄帝族胜利而告终。

在史前时代,姜姓部族辗转四迁之地甚多。

在历史的进程中,炎帝的许多子孙分为很多支系,变易为其他姓氏。

姜姓较主要的一支即吕氏,据《吕氏世系表》载:“共工氏从孙伯夷,佐尧掌四岳,佐禹治水,封为吕侯,为吕姓之始。”《新唐书·宰相世系》记载:“吕氏出自姜姓。

炎帝裔孙为诸侯,号共工氏,有地在弘农之间,从孙伯夷,佐尧掌礼,使偏(通遍)掌四岳,为诸侯伯(通霸),号太岳。

又佐禹治水,有功,赐氏曰吕,封为吕侯。”可见,吕姓,源自姜姓,是由古部族名和古国名、古邑名等而得姓。

炎帝的后裔,共工氏从(堂)孙伯夷,是帝颛顼之师,帝尧时辅政,掌管礼仪,帝舜时正式任命他为秩宗,并告诫他说:“伯夷啊,由你做秩宗,早晚都要小心恭敬,只有为玖清明才能正直。”伯夷牢记帝舜教诲,兢兢业业,恪尽职守。

禹代行天子之政时,伯夷尽心辅弼,成为禹的“心吕之臣”(吕,据许慎《说文解字》:“吕,脊骨也,象形。”《新唐书·宰相世系》:“吕者,膂也,谓能为股肱心膂也。”心吕之臣意即心腹之臣)。

为嘉奖伯夷,帝舜晚年赐伯夷姓姜,赐氏为吕,并封他为吕侯,形成吕氏部族。

伯夷的后代,早年活动于甘青山岳地区,由于崇拜山岳之神,形成了四岳部落。

在尧、舜、夏禹时代,四岳成为部落联盟的山岳祭司,也是当时强大的部落之一。

吕与申,皆为四岳部落之后,属羌人的一支,是姜姓的主要分支。

《诗经·大雅·崧高》称:“崧高维岳,骏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维申及甫,维周之翰。”(这里的甫就是吕,《尚书·吕刑》在《礼记·表记》中引作《甫刑》,就是明证。

)

原始社会末期,吕部族由羌人分出,与亲族申部族由甘肃东部东迁。

在申人迁至今陕西甘泉县之北的上申川时,吕人同时迁至上申川之北的吕川,即今志丹县东北的杏子河。

杏子河发源于靖边县的白云山,东流注于延河,后流入黄河。

吕人正是顺着延河河谷,东渡黄河,与申同时迁至今山西中部的吕梁山。

今山西乡宁县东南4公里地有吕乡废城,是吕进入山西的落脚点。

有人考证:“吕氏旧地,疑当在是”。

这里接近舜都蒲坂及夏都安邑,伯夷便在此接受帝舜的赐封,建立侯爵国吕国,世称吕侯。

吕人在夏、商时世有其国,后又东迁至汾水中游肥沃的平原,今存古吕城遗址。

《元和郡县志》记载:“霍邑西南十里有吕乡。”霍邑在今山西霍县西南。

商朝末年,吕国成为周人的同盟。

西周中期,吕国南迁至宛,即今河南南阳。

商周之际,吕侯支孙吕尚(据《竹书纪年·帝系名号归一图》,又称臧丈人、吕牙、吕望、吕消,后来人们又从其祖姓称他为姜尚、姜子牙、姜太公)在灭商建周的过程中建立了盖世功勋,成为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史记·齐太公世家》说他是“东海上人”,《吕氏春秋》说他“东夷之士”,《战国策》又说他是“齐之逐夫,朝歌之废屠”。

而《竹书纪年》 (战国时魏国史臣纂录古书及其国典籍而成的史书)则说:吕尚为“魏之汲邑(今河南卫辉)人”,西晋《太公吕望表》、东魏《太公碑记》、宋《太公舟人》诸文,均称吕望为汲入。

近年来,陕西省宝鸡市太公钓鱼台管理处曾为研究吕尚的籍贯,从豫南吕姓封地《西周时吕国南迁至宛即今河南南阳),到古称东海郡的山东郯城,最后来到河南卫辉。

他们遍查各地,均未能查到说明吕尚籍贯的史实资料,更末发现任何历史遗迹,而关于吕尚为汲人,确有多方面的论证依据。

吕尚青年时期,家境穷困,曾在朝歌 (今河南淇县)屠牛卖肉,后又到孟津(今河南孟州南)司厨卖饭,他还在商朝做过官,因感商纣王昏残无道,辞官而去。

他曾游说诸侯,却无人欣赏,失望之余,遂隐居下来,此即《孟子》所言“太公避纣(乱),居于东海之滨”。

后来,吕尚听说西伯姬昌(周文王)在西岐崇贤尚老,就千里跋涉,迁徙至今陕西。

这时的吕尚已届古稀之年,但他谙识典籍,见闻广博,胸怀治国之道,心藏用兵之术,兴世强国之心不衰。

相传,吕尚到陕西后,垂钓于渭滨,与姬昌出游狩猎相遇,两人一见如故,非常投机。

姬昌听了吕尚侃侃而谈的治国安邦之策,赞赏不已,遂同载而归,并高兴地对吕尚道:“我先君太公曾预言:‘当有圣人到周,周因而能兴盛,此即指先生吧我的太公期望先生好久啦!”姬昌尊吕尚为“太公望”,并立为掌管军事的“太师”。

吕尚辅佐西伯操练兵马,励精图治,西伯攻灭密须(今甘肃灵台西)、黎(今山西黎城)、崇(今陕西西安沣水西),建丰邑(今陕西长安县沣河以西),多出自他的谋略。

西伯死后,姬发继位,史称周武王,尊吕尚为“师尚父”,迁都于镐(今陕西长安县西北)。

姬发继位后的第九年,在吕尚和周公的协助下,率军东征,进攻商朝,会盟孟津,当时有800多个大小不等诸侯背殷投周。

吕尚认为虽然灭亡殷商的条件基本成熟,但殷纣的实力还不可轻视,建议暂缓出兵伐纣。

又过了两年,殷纣王杀比干、囚箕子之后,招致天怒人怨、众叛亲离。

于是周武王以吕尚为国师,率部伐纣,由孟津渡河,大战于牧野(今河南淇县西南)。

周军在吕尚指挥下,骁勇善战,所向披靡,纣王之军如堤溃岸崩,纷纷倒戈。

纣王见大势已去,逃回朝歌城中,登鹿台自焚。

根据吕尚的建议,周武王悬纣王首级示众,到社庙前,祀告天地,宣布伐纣战争的最后胜利。

武王灭商之后,在各国拥戴下建立了周朝,他派人封比干墓,释放被囚禁的箕子,封纣王之子武庚于朝歌,散发鹿台所藏钱财和巨桥国库所积粟米赈济贫民,又派人视察传国之宝——九鼎。

接着,吕尚又带兵东征商的亲族同盟军——淮夷、徐夷、莱夷以及奄、齐、郯、薄姑等17国。

周武王称王天下后,大封同姓宗族和异姓功臣谋士。

吕尚受封东夷族齐国故地,仍称齐国,他即是齐太公。

齐国为侯爵,都营丘(今山东临淄北)。

齐国地处泰山以北,多处近海,地处僻远,发展农业的条件较差,受中原影响较小,东夷人的风俗习惯更为浓厚。

齐太公在打败了东夷人莱侯的进攻,安定了封国后,对于东夷人的风俗采取了保留与因袭的态度。

齐太公没有强制性也推行周朝的制度和礼仪文化,对于东夷人的传统习俗不是加以革除,而是加以因袭,只是对其君臣之礼略加简化。

在经济政策和经济思想方面,重视发展经济,利用靠近大海的条件,因地制宜,在注意发展农业均同时,还注意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齐民争为渔盐之利,齐文化更多地表现出许多工商社会文化的特点。

齐国很快成为经济、军事强国。

周武王灭商后不久便病逝,其子成王姬诵继位。

成王年幼,武王弟周公辅政,武王的另外两个弟弟管叔、蔡叔等怀疑周公有夺取王位的意图,对周公极为不满。

商王纣子武庚乘机拉拢管叔、蔡叔,又联合东方的徐、奄、薄姑等郡,起兵反周。

周公率领大军东征,齐太公参与了平叛。

周成王策命齐太公对五侯九伯有征讨其罪的权利:“东到大海,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关,北到无棣,在此范围之内的五等诸侯,九州方伯,若有罪,皆得以征讨他们。”齐国从此代替天子征讨不服从者,成为东方大国。

姜太公有个儿子叫(亻及),周成王时为朝廷重臣,周康王时为顾命大臣,死后谥号为齐丁公。

齐丁公有个嫡子季子,本应继承齐国君位,或许出自宽厚与世无争的秉性,或许厌倦了纷争的人世,看破了红尘;或许惧怕相互倾轧,争权夺利,担当兄弟反目为仇相互残杀,骨肉相残,杀庶逐弟的罪名,姜季把父亲传给他的齐国国君的位子拱手让给了弟弟姜乙,自己甘愿要了一个名叫崔的地方为食邑,过一种田园生活,崔邑即今山东章丘县西北的崔氏城。

其后,姜季子就在这里定居并繁衍生息,他的子孙逐渐以邑为姓,改姜姓为崔姓。

二、少数民族崔姓

据有关资料,现在彝族、 、蒙古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中亦有崔姓分布。

唐时新罗国有人姓崔,今朝鲜半岛崔姓是该地的主要姓氏之一。

清代高丽人崔姓共分四个支派,出易州、瓜克山、刚城府、得州等地,今为朝鲜族第一大姓。

清代满洲人有姓崔的,世居辽阳。

清代满洲八旗姓崔佳氏者后改为崔,如今满族仍有崔姓。

崔姓迁徒史

崔氏发源于山东省境内。

其后在汉晋南北朝、隋唐这段漫长的时期里,一直称盛于清和、博陵两部之间的武城安平两地。

其间,崔氏还繁衍到了河南、陕西、山西、甘肃等省。

东汉末年的时候,军阀混战,平州刺史崔毖率族人千余避乱入朝鲜,后发展成为朝鲜族大姓;西晋至唐代,崔氏还分布于今山西、浙江、江苏、广西、安徽、陕西、甘肃等省的一些地方;西晋时被列为北方氏族之首。

唐代以后崔姓大批南迁,主要分布于今天的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等省。

宋代时,崔氏最集中的地方在清河和博陵。

宋代以后,崔氏分布地更广,有的于清代以后移居东南亚一些国家。

迁台及移居海外

崔姓移居台湾,多在明清时期,尤其是清康熙帝时占据台湾的郑氏集团归顺后,清在台湾设府置县,招徕东南沿海居民到台湾垦殖,以开发、建设台湾的这一阶段。

现居台湾的崔姓居民大多是从广东、福建两省迁居而去的,现分布在台湾全省各地。

1949年,大陆解放,崔氏一些成员随 迁移至台湾,其中较有名气的有崔书琴、崔垂言、崔百城等人。

此外,还有一些崔氏成员在中国近代时期移居香港和澳门,其中最具盛名的是澳门中华总商会副会长、澳门建筑置业商会会长、澳门基本法协会会长崔德祺。

自明末以来,东南沿海省份的一些崔姓人士为谋生的需要,漂洋过海,在异国他乡落地生根。

海外崔姓主要聚居地在今朝鲜半岛。

朝鲜半岛崔氏与李、朴同是大姓之一,朝鲜崔姓也修有家谱。

如朝鲜朔宁《崔氏世谱》,三编,总目一卷,崔鹤九编,1913年朝鲜铜活字本,4册。

该谱以崔天老为始祖,崔善甫为一世祖。

分甲乙丙三编,各编又分上下,皆世传。

末册版心刻“朔宁崔氏谱总目”,内载行状、墓志等。

崔姓家谱介绍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家牒、家乘、世谱,是一个家族或宗族的世系表谱,即用以记载宗族世系事迹的历史典籍,举凡姓氏源流、家族迁徙、人口兴衰、人物掌故、风物人情都可以入谱,可以说是宗族的发展史。

家谱大致包括13项内容:序文;凡例;世系世表;源流、宗派;诰敕、象赞;别传、墓志;祠堂记、祠规;家规、宗约;家训、家范;义田记、义庄记;墓记、墓图;艺术、著作等,一般30年左右续修一次。

一位对谱牒研究有素的学者认为:“如果说,国家编正史、州县纂方志、家族修谱牒,构成中国宗法社会历史大厦三大支柱的话,那么就数量之多,影响之广来说,当首推谱牒。”前代学者,如顾炎武、王夫之、章太炎、王国维、陈寅恪在治学中,也都重视使用家谱资料,以补正史之不足。

在历史上兵荒马乱的战争年代,族人流亡或迁徙,首先要携带的就是家谱。

《盱南崔氏族谱》(建昌崔氏)为清雍正年间崔仁懋等编。

该支崔氏奉崔伦为始祖,崔伦自唐代乾符年间由抚州青泥徙居南城之北港(即今崔坊),是为建昌崔姓一世祖。

南城、南丰、新城、广昌、泸溪各族支派皆其后裔。

此家谱共16卷,卷一为谱序,卷二至十六为世传。

安徽太平崔氏《仟源崔敦五堂支谱》为民国十八年(1929年)崔森编,该谱记唐代崔群之后世居宣州,至元代寿一公始由宣城洪林桥迁太平东乡黟山之阳,为始迁一世祖。

传至第四世,分为东分、西分两派。

传至第八世,东分有(火+汉-氵),生五子:琬、珊、武、文、曼,遂为五房,此谱载蟆下五房之世系,故称“五房支谱”。

卷首外纪统谱世系(自汉代崔篆至唐代崔篆至唐代崔群)、内纪统谱世系(崔群到寿一之父省五)、人物类志,卷一敦五堂世系总图考,卷二至九二房至五房世系图考,卷十艺文,卷终墓图。

民国十三年(1924年)崔铸编的《仟源崔氏悼叙堂支谱》(共10卷,首一卷,终一卷)为《仟源崔敦五堂支谱》中第九世崔滚一支,这支谱,属东分。

“悼叙堂”即滚公支堂名。

卷首新序,卷一旧序、簪缨考,卷二至九世系图及世传,卷九至十墓图、契据、艺文,卷终为本支祠产及历置公产及创修支谱跋。

安徽无为《濡须崔氏宗谱》(八卷),为崔筱云等编,民国十八年(1929年)三戟堂活字本。

该谱记载:南宋绍兴年间有舜民自铜陵迁无为,是为始迁祖。

但该支自舜民以后世系不详。

此谱以明宣德至嘉靖人崔彪为大房之祖,崔志清为二房之祖。

湖南宁乡《崔氏七修族谱》共25卷,末一卷,崔黼编,为民国二年(1913年)默荫堂活字本。

该谱以南宋时崔比为始迁祖,崔比自江西迁来宁乡。

所存各卷为乐吾房、举臣房、赞明房、让吾房、爱台房、斗宇房、养心房、少州房、少溪房之系图,以及世传、墓图,卷末为存族编(辑名存而传阙者)、收族编(辑远徙各处者)。

宁乡《崔氏八修族谱》系民国二年谱之重修本。

宁乡崔氏支系又有崔荫樾等纂修的《博陵崔氏四修云岫支谱》(10卷),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三戟堂木活字本。

该谱以南宋人崔比第76代孙崔守曾为宗祖。

崔守曾于明万历四十七年筑别墅于宁乡板石衡,题曰“云岫”。

卷一谱序,卷二系图,卷三至九行传,卷十墓图、字据等。

家谱可为研究社会变革和历史事件提供有力佐证。

如明朝初年的洪洞迁民,正史中虽然也有记载,但不甚详细,而家族谱 (尤其今河南、山东等地家谱)中记载得较为详备。

另据河南省孟津县大崔沟《崔氏家谱》记载:崔氏本居山西洪洞,迁于河南,相传;五门河北横岭,一居巩县白沙,一居孟津油坊街,一居洛阳太古庄,一居大崔沟,崔沟祖茔在村后北岭……今河南省巩义市《白沙崔氏源流》记载:白沙崔氏始祖崔思义,兄弟四人,原籍山西省潞安州等籍长子县:兴宁村。

元末战乱迭起,人民离散。

明太祖定鼎后,河南一带,地广人稀,官府组织移民。

其长兄思仁守祖业于山西,其三弟、四弟思礼、思智分别迁居河南温县南部驼坞村、遂平县沙河店。

二弟思义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迁居巩县白沙村,成为白沙崔氏始祖。

始祖下分五门,今已繁衍二十四世。

1995年统计,白沙计有崔氏后代 6000余人。

今河南省洛宁县、沈丘县、郸城县、宜阳县、洛阳市郊、偃师市、永城市、濮阳市区和山东省鄄城县等地的崔姓家谱,都记有明初洪洞迁民事,均将其支系自山西东迁之人奉为其始祖。

“劝女人,婚姻里别做太强势的女人,我就是例子,很惨”你怎么看?

01现代婚姻里,提倡女人做一个有思想,有主见,有能力,有个性的强势女人。这样一个独立自主的女人,不会依赖爱情和爱人,同时也是一个有能...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