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建立的完善的国家祭祀体系,对于道教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4收藏

明朝建立的完善的国家祭祀体系,对于道教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第1张

道教作为中华民族固有的文化形态之一,对当时社会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明朝时期,由于统治者对于道教有着相当严格的祭祀体系和相关政策,所以明朝时期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祭祀体系。而这一套祭祀体系对道教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其中最为主要和影响最为深远的就是明代皇室对道教有着一定扶持政策的一些改变,明朝皇室对于民间道教的扶持和管理程度逐渐提高,所以在此过程中我国出现了更加多方面影响道教发展的因素。

明代时期,由于政权在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地位非常高,所以对于道教的发展十分重视,尤其是在民间道教当中存在着大量关于道教神仙和道门、神明的故事以及传说。明朝时期国家祭祀体系中还存在着相当严格的宗教活动限制,其主要是对于民间信仰活动进行一定的限制,并且对于一些涉及国家社稷和人身安全方面的祭祀予以明确的规定。

明朝时期,道教受到了不同程度上的限制和打压,而根据相关史料记载可知在明代时期国家祭祀体系中存在着很多方面对民间道教进行打压和压制措施。其中最为主要和影响最为深远和十分重要的就是元代时期出现了一系列针对于道教神仙以及民间信仰所采取的打击措施之后所形成、发展出来的一套相对较为完善的宗教祭祀体系。而从明代开始在国家祭祀体系中逐渐出现了一些带有佛教色彩或者是道家色彩甚至是带有地方色彩、民间信仰内容较为丰富并且又十分特殊的宗教活动。

明代时期,道教在政治上获得了一定的政治地位,而这一政治地位,是建立在道教文化基础之上的。首先,明朝时期中央政府确立了道家的地位和信仰,从而对道教进行了大力支持。其次,为保证道教文化得到发展,加强对道教祭祀活动本身的管理,明代皇室也是采取了相应措施。比如在祭祀活动中,明代皇室会为道教提供大量资金用于发展道学。此外,由于朝廷对民间信仰有着很强的扶持力度,所以明朝皇室对于道教思想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从明朝初期开始,由于朱元璋开始将道教纳入到自己的宗教体系中,使得道教在洪武之后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其数量也日渐增加。但是随着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建立了完整的祭祀体系,使得明朝前期的道教规模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随着时间推移,朱元璋逐渐将一部分宗教化。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明代后期以张三丰为首的广大教中道师所形成的官方信仰——神仙术。这些道士在当时并没有受到太多重视,甚至逐渐被一些地方势力所控制。

这些道教教派开始发展不均衡,虽然明朝皇室对这些道教教派给予了一定程度上扶持和鼓励,但是民间道教仍然没有得到重视。由于道士们并不具备传统知识,所以他们与官方宗教之间有着一定程度上的隔阂与冲突,道士自身对于皇帝更加信赖,也更加喜欢接受官方宣传和组织;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明朝中后期虽然皇帝对于道士进行了一定力度的扶持但是依然无法消除民间对道士群体不信任感。所以这也导致大量在社会上教唆道士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从而导致民众不满心理加强,这种情绪也会直接让道士们更加容易与当时统治者发生冲突并不断。

全文约2600字,大约需要7分钟

前言

咱们高中上 历史 课,在学世界史的时候,肯定上过这么一课,叫“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内容大家都很熟悉了,也不用我多说了。不过不可否认的是,这场开始于欧洲16世纪基督教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运动,不仅为新教的诞生打下了基础。同时也打破了天主教的精神束缚。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可以说没有这场伟大的改革,就没有后来的欧洲。

而马丁·路德,也作为宗教改革的领袖,也被世人铭记。后来美国的著名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就是他父亲十分崇拜马丁·路德,所以才把自己的名字改成马丁·路德·金的,原先他不叫这名,叫迈克尔。好像美国人有都是叫迈克尔的,大众名字。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欧洲有这么伟大的宗教改革运动,咱们中国的宗教也不少,外来的佛教、伊斯兰教、本土的也有道教。那么咱们中国有没有类似的改革呢?

虽然,咱们中国没有像欧洲那样的影响世界的宗教改革运动,但是 历史 上,我们还真对宗教进行过一系列的改革。

改革之后,道教从原来的民间宗教一跃成了国家宗教,并被后世君王所信奉。那么,道教是如何实现这一 历史 性飞跃的呢?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中国 历史 上对道教的这次“宗教改革”。

天师下凡

寇谦之的故事比马丁·路德要传奇的多了。

他是现在北京昌平人。据说这位高人从小就痴迷成仙,但是可能是方法不对,这位“候补神仙”呢一直也没转正。不管这么练功啊服药啊,都不管用。估计这哥们自己也琢磨呢,咋回事呢?我咋还没成仙呢?反正他命挺大,从小吃药都没吃死。

可能是注定以后要干大事,所以老天爷也暗中保佑他。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高人。

这个人叫成公兴。八成也是个世外高人。这个成公兴就问寇谦之了“你想学道,那你能隐居吗?”

寇谦之说:当然能了。之后的故事就更玄幻了。

于是成公兴就把他带去华山的一间密室,给了他一些药。他吃了之后呢,从此没有饥饿感了。可惜咱们不知道这种好药的配方,要不然解决世界人民的饥饿问题,肯定得诺贝尔奖。

下一站是嵩山的第二件密室。据说成公兴拿出了毒虫让寇谦之吃,寇谦之吓的扭头就跑。于是成公兴叹了一口气:“看来你是注定成不了仙了,但是你可以安邦定国了。”

后来,这个成公兴在第三间密室死去,又在第二天复活。并被两个仙童接走了。据说他是犯了错误的神仙,被贬下凡,现在又重返天庭了。

寇谦之则继续留在嵩山,直到被太上老君和他的玄孙接见。据说太上老君传给他“天师”之称,并告诉他,你要整顿道教,辅助太平真君。

咱们现在听这个故事。谁信谁傻帽。那来的太上老君?他还娶妻生子了,还有玄孙了?但是这个故事却被记载在《魏书·释老传》里。就连下凡的日子都一清二楚。

呵呵,看来只要统治者有需要,正史也可以是玄幻小说。凡人也可以是大罗神仙。

道教的危机

和马丁·路德改革天主教的原因一样,道教也出现了严重问题。只不过马丁路德可能没见过耶稣,而寇谦之是受命于天。

当时道教出了什么问题呢?低俗,混乱,危害 社会 。

因为道教认为,房中术也是一种 养生 手段,男人的阳气和女人的阴气进行调和,来达到“气”的平衡。也就是说,掌握了房中术,就可能延年益寿,返老还童。但是当时的房中术已经不是“调和阴阳”的手段,而是成了*乱苟且的借口。

还有的道士打着画符消灾去病的幌子诈骗钱财,更有甚者以此为由进行勒索。而以宗教活动之名聚众闹事,散布谣言等等行为,不仅被当时上流 社会 的文人士大夫看不起,更是威胁到了统治者的稳定。如果不改革,那么道教可能从此就会从 历史 上消失。

西方的宗教改革是为了解放思想,推动资本主义。我们的改革是为了保全自己,跟统治者妥协。难怪西方的宗教改革名扬天下,我们的改革却鲜有人知。

进行改革

这么看来,不管有没有太上老君的授权,宗教改革也是必须进行的了。

寇谦之找到了当时出身名门望族的崔浩。崔浩是华夏文明的忠实粉丝,他一心想实现鲜卑民族的全盘汉化,所以他本人对外来的佛教很是反感。

寇谦之向他请教儒学,并传授他 养生 之道。崔浩就开始在当时的太武帝面前给寇谦之打广告。寇谦之能成功,崔浩功不可没。

改革是多方面的。首先就是“扫黄”,废除房中术,清理杂七杂八骗人的书籍。然后制定道教的清规戒律,整顿 社会 上打着道教旗号的各类组织,清理原有的陋习等等。

但是其中最重要的,是严禁散布谣言,坚决维护国家稳定。

改革后的道教被称为“新天师道”,也叫“北天师道”。因为当时是在北朝进行的改革嘛。其实寇谦之的改革核心,就是把儒家的思想和佛教的形式融入到道教之中。比如道士也要修行,斋戒,诵经等等。

如此一来,原本危害 社会 的民间组织,现在变成了维护稳定的工具。自然而然的得到了统治者和士大夫们支持。后来寇谦之在北魏首都平城建立了道场。之后,北魏的太武帝甚至把自己的年号改成了“太平真君”。后来,北魏新皇帝即位之前,都要去道场接受符箓。就像欧洲的国王必须得到教皇的认可一般。

道教成为了北魏的国教,寇谦之也成了大国师。从此,道教从一个民间的组织变成了国家宗教。

结语

从东汉顺帝时期方士于吉著《太平经》到寇谦之完成道教改革,历时三百年。

最早的民间道教,比如东汉末年的天师道和太平道,按咱们今天的说法,都是邪教和非法组织。尤其是当张角打着道教的旗号,喊出那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时候。更是遭到了镇压和取缔。

而从改革的内容中不难看出,道教之所以后来被官方承认,其本质在于融合了儒家的思想,这种思想正好符合了统治者的需要。而统治者之所以信奉道教,也在于道教能够帮助统治者更好的维护 社会 稳定。

所以,成为国教并不是因为真的相信,而是能带来现实利益。换句话说,能带来好处,能维护统治,什么都可以变成国教。

最后分享给大家一个小故事。

有一个叫法琳的和尚得罪了唐太宗,要杀头。临刑前执法官问他:“念观音菩萨了吗?”

和尚回答:“不念观音,念陛下。”

又问:“怎么念起陛下了?”

和尚说:“陛下就是观音菩萨。”

太宗听后撇了撇嘴,改流放。

请问,观音菩萨管用吗?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公众号:观察者的眼。解读您熟知的 历史 ,挖掘不一样的人性。读 历史 就是读人心。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迄今已经2000年的历史。道教奉老聃为教主,尊称太上老君。道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重要地位。道家思想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如老子的虚怀若谷、宽容谦逊的思想,恬淡素朴、助人为乐、反对争名夺利的思想,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思想等。正是这种道教文化的发扬,形成了中华民族开阔的文化襟怀,使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能够经久不衰,愈来愈繁荣昌盛。

关于道教为什么在东汉末年这个时期产生呢?它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

首先,当时社会矛盾的激化,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都需要宗教的支撑。在东汉王朝,朝廷就分为宦官和外戚两大政治集团。他们之间的勾心斗角,使得朝政黑暗腐朽,社会动荡不安,百姓苦不堪言,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有苦难的地方就有宗教。列宁曾指出:恐惧创造了神。这就是一切宗教产生的最根本的根源。又说:野蛮人由于没有力量同大自然搏斗,而产生对上帝、魔鬼、奇迹等的信仰。百姓走投无路,寄希望于一种宗教来解脱或安慰自己。统治者也企图借助宗教来麻痹人民,削弱人民的反抗情绪。于是乎,宗教就成了当时社会的普遍需要,道教即应运而生。

其次,继商周尚鬼神的遗风,汉代有神论的泛滥,以及统治思想的宗教化,为道教形成提供了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有神论与无神论并存。汉高祖一统后,为巩固其统制,大力加强思想控制。先期以道家的“无为而治”为主流。到了武帝刘彻喜欢儒学,并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家思想便成了社会的统治思想。但董仲舒并非完全照搬孔老夫子的儒家思想,而是用阴阳五行说进行的改造,推出了一套以“天人感应”为核心的神学体系。按他的说法,天是一切的主宰。自然界乃至人类社会的一切变化,都是上天的旨意。所以,董仲舒还吸收巫师、方士的做法,施行巫术,才有了刘彻晚年的“巫盅之案”。董仲舒以后的儒学已经演变成了宗教化意志。两汉之交的王莽用图谶篡汉,刘秀用图谶称帝,谶纬神学从此泛滥流行,朝野上下笼罩在鬼神崇拜的神秘气氛中。在这种大背景下,将道家思想与神学合流变成了道教。

第三,封建帝王对神仙方术的追求,对道教的产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大家所熟知的秦始皇多次派人东海求长生不老药;汉武帝求仙炼制长生不死药,以方士为代表的大批求仙修道形成一种社会风气,这就促使道教丹鼎派的形成。

第四,佛教的传入和兴盛也促进了道教的产生。佛教从东汉明帝时期传入中国,到东汉末年已得到快速发展。佛教是外来文化,由印度僧人来华传播并很快占稳脚根。另外佛教是世界上所有宗教中最华贵、逻辑体系最缜密、哲学韵味最深厚的一门宗教(注:王东岳语)。它的传入给中国的神仙道徒和方士以有益的启示,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民族情感,促使他们要建立一个体现中国自己文化主旨的宗教,以此来对抗外来的佛教,这也是道教产生的一个背景。

道教的正式诞生学界认为是东汉末年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和太平道的形成。这其中五斗米道信奉的经典是《老子》,太平道信奉的经典是《太平经》。

明朝建立的完善的国家祭祀体系,对于道教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

道教作为中华民族固有的文化形态之一,对当时社会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明朝时期,由于统治者对于道教有着相当严格的祭祀体系和相关政...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