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江姓的起源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3浏览:5收藏

古代江姓的起源,第1张

江姓起源

江姓起源有三:

1、出自嬴姓,传说是大禹的贤臣伯益的后代。

据唐人林宝所著《元和姓纂》记载:“嬴姓,颛顼元孙伯益之后,爵封于江,后为楚所灭,以国为氏。”颛顼,为古帝名,是五帝之一,相传是黄帝之孙;元孙即玄孙,颛顼的玄孙伯益,是舜时东夷部落的首领,因助禹治水有功,禹要让位给他,他避居箕山之北(箕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县东南)。伯益的后代大约于商朝或西周初期受封建立江国。据考证,古江国的国都位于今河南正阳县附近。春秋时,江国介于楚、宋、齐三国势力之间,经常受这些大国操纵,加之淮水泛滥,往往淹没江国的中心地带,所以江国一直没能强盛起来,最后被楚国灭掉。江国灭亡后,其子孙流落各地,并“以国为氏”,将江姓世代承袭了下来。可见江氏是伯益的后代,因其始祖伯益为嬴姓,故江氏源于嬴姓。

2、出自姬姓,为翁氏所分。西周初年,昭王饿支庶子孙受封于翁山(今浙江省定海县东,一说在今广东省翁源县东),后以邑名"翁"为氏。宋初,有福建泉州人翁乾度生有6个儿子,分姓洪、江、翁、方、龚、汪6姓。其中次子处恭,分姓江,其子孙也姓江。

3、江姓还有一支是姓萧的改姓的,唐代萧氏因败于黄巢,怒而指江为姓,后裔主要聚于江西婺源江湾。

江姓变迁

因为江氏发源于河南正阳,所以早期主要是在河南发展繁衍。亡国后的江氏子孙,先从正阳向北逃到淮阳(今属河南),后又迁至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并在此发展成为名门望族,故江氏以“济阳”、“淮阳”为郡号。据记载,江国灭亡后,还有一部分江国子孙逃到齐(今山东临淄一带)。此后,江姓在河南、山东立足后,又向四处繁衍发展,迁播到全国各地。唐初,江姓人迁到福建落籍;宋代,江氏大规模南迁到浙江、江西、福建、广东等地。明清时期,有的江氏族人跟随郑成功入台湾,在台湾定居,后来又有人移居海外。

在中国历史上,江姓名人辈出,如汉代以传授《诗经》、《谷梁春秋》闻名的大江公;因精于《诗经》被誉为“鲁诗”之宗的江翁;西晋人江蕤,任谯郡太守,其子湛,官侍中、吏部尚书;南朝时人江淹,历仕南朝宋、齐、梁三代,梁时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封醴陵侯,以文章见称于世,世称江郎,晚年诗文无佳句,时人谓之才尽,遂有“江郎才尽”之典故;南朝梁时考城人江革,任御史中丞,敢于弹劾权贵,以廉洁见称;南朝陈时的文学家江总,历仕南朝梁、陈、隋三朝,陈时官至尚书令;宋朝人江参,擅长山水画,存世作品有《千里江山图》等;清朝人江永,精研音韵,兼通历算地理,考释古代名物制度多有创见;清朝江苏元和人江声,精于训诂,著有《尚书集注音疏》;其孙江沅,著有《说文释例》、《说文解字音韵表》;清朝江苏人江藩,博综群经,精于训诂,旁及诸子佛老,著述颇丰;清朝还有诗人江湜、音韵学家江有诰、将领江忠源等。

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六

据资料考证,江姓在以人口多少为序的中国百家姓氏中排名第79位

起源一出自嬴姓,传说是大禹的贤臣伯益的后代。据唐人林宝所著《元和姓纂》记载:“嬴姓,颛顼元孙伯益之后,爵封于江,后为楚所灭,以国为氏。”颛顼,为古帝名,是五帝之一,相传是黄帝之孙;元孙即玄孙,颛顼的玄孙伯益,是舜时东夷部落的首领,因助禹治水有功,禹要让位给他,他避居箕山之北(箕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县东南)。伯益的后代大约于商朝或西周初期受封建立江国。据考证,古江国的国都位于今河南正阳县附近。春秋时,江国介于楚、宋、齐三国势力之间,经常受这些大国操纵,加之淮水泛滥,往往淹没江国的中心地带,所以江国一直没能强盛起来,最后被楚国灭掉。江国灭亡后,其子孙流落各地,并“以国为氏”,将江姓世代承袭了下来。可见江氏是伯益的后代,因其始祖伯益为嬴姓,故江氏源于嬴姓。帝舜时,东夷部落首领伯益因助禹治水有功,故受帝舜赐姓嬴。(虞舜时,伯益负责驯养鸟兽,至大禹时又辅佐治水,因功而得以受赐嬴姓。此后,嬴姓部落又分为14个小部落)伯益为嬴姓之祖,因治水有功受到帝舜的赐封,其后裔有封于黄国。相传他善于畜牧和狩猎,在古代,尤其是周朝、到秦朝的近一千年,嬴姓都是一个贵族姓氏。比如,秦始皇就姓嬴。也有很多周朝诸侯国的国君姓氏是嬴。比如,秦国、赵国、郯国、葛国、黄国、江国、莒国(今山东莒南县附近)、梁国、徐国、萧国的国君姓氏都是嬴。传说中,伯益的后裔有十四个分支,即:“既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赵氏、合称嬴姓十四氏。”启自黄帝传自高阳氏,由高阳氏三传而生伯益,当尧之时,举益为虞典官。伯益曾辅佐大禹治水有功,禹之子启建庙祭祀。益生三子,长子大廉封地于秦,次子若木封地于徐,幼子玄仲封地于江,遂以国为姓。江氏之先祖,起始于此!周武王时,仍旧封益地,所以春秋时称江人,鲁文公四年楚国废江国为济阳郡,江氏始称济阳族系。其后有宋代御史江景房为浙江衢州开化一代始祖。至咸淳元年时,任宰相兼枢密使江万里时,因元入侵,江万里为国尽忠,万里之胞弟万倾、万九与母奔鄱阳,遭遇乱劫杀,兄母不下落不明,万九逃居湖北今黄岗县中和乡罗曲村八里湾,为我系湖北入蜀的由来。其时有江万载,临危授锦衣卫摄行中军事,扶昺帝入福建,遇元兵溺海而死。其子江文蔚,隐居福建建宁府江宁化石壁村。江万九之四子江文友,于元朝定鼎时,携家属入蜀,定居于今重庆江津县九龙铺。为入蜀之一代始祖。江国灭亡后,王室子孙与国民们纷纷逃散,流落外地,多以故国名称为姓氏,称江氏、鸿氏、邛氏、邗氏,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该支江氏史称为正宗。该支江氏、鸿氏、邛氏正确读音皆作hóng(ㄏㄨㄥˊ),江氏今读作jiāng(ㄐㄧㄤ)亦可。要注意的是,江国源出的邛氏读音不作qióng(ㄑㄩㄥˊ),邗氏读音也非读作hán(ㄏㄢˊ),皆依然读作hóng(ㄏㄨㄥˊ)。该支江氏族人尊奉玄仲为得姓始祖,且不与姬姓江氏合谱。起源二源于姬姓,为翁氏所分,属于长者赐姓为氏。据史籍《元和姓纂》、《六桂堂业刊》记载,周初,昭王支庶子受封于翁,后以邑名“翁”。西周初年,周昭王姬瑕(公元前?~前1023年在位,待考)将自己的一支庶子孙受封于翁地(今浙江定海),因地有翁山,其后裔子孙遂以邑名“翁”为姓氏,称翁氏,世代相传至今。到了宋朝初期,有一位福建泉州人翁干度(唐乾宁五年~南汉乾和九年,公元898~951年),官拜五代十国中的闽越国补阙郎中。他生有六子,在(闽越福恭懿王王延政天德三年,公元945年)闽越国灭亡之际,为避战乱,携眷归隐到建瓯莆田(今福建莆田竹啸庄),之后将六个儿子分别赐姓为洪、翁、江、方、龚、汪六各姓氏,以避宋难。其中次子原叫翁处恭,被分姓为江氏,他的后裔子孙遂世代称江氏。这兄弟六人后来在宋初三次科举考试中先后进士及第,被誉为“六桂联芳”。该支姬姓江氏正确读音作jiāng(ㄐㄧㄤ),今读作jiāng(ㄐㄧㄤ)亦可。该支江氏族人尊奉翁干度、翁处恭为得姓始祖,且不与嬴姓江氏合谱。起源三源于子姓,出自唐朝末期宰相萧遘后裔,属于避难改姓为氏。今安徽徽州新安萧江氏的祖先,出自唐朝末期宰相萧遘。该支萧氏源出周王朝时期宋国始祖微子启的后裔大心。萧遘,字德熹,家族通称其为萧黄墩,是唐朝中晚期宰相萧寅之子,父子皆为唐朝宰相。在黄巢起义军攻击安徽歙州时,萧遘曾竭力与节度使高骈组织抵抗,后论功进秩为上柱国、江南节度使。后因唐末战乱不止,萧遘的第二个儿子萧祯举家从安徽徽州新安渡江而至先父的避居地歙县黄墩。并为了纪念此次避难,改萧氏为江氏,此后世代称江氏至今,在萧氏谱书中记载其为“萧江氏”。凡江氏之宗于萧氏者,萧遘、萧祯即其鼻祖,其后裔主要聚于今江西省婺源县江村一带,人丁十分旺盛。该支江氏正确读音作gāng(ㄍㄤ),今读作jiāng(ㄐㄧㄤ)亦可。起源四据福建连城等地族谱记载,清流县有鲁野一公,唐宣宗时进士,受建州刺史,从原居地江西建昌来闽南地就任时,为祈求渡江平安而改姓江,后因有感于宦途险恶,弃官隐居于清流,其三世二十五郎江礼,宋出谥为“忠节”,其后繁衍为闽西江姓大族。起源五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蒙古族江吉氏,世居布尔哈图城(今吉林延吉),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Giyanggi Hala。蒙、满两个民族的江吉氏族人皆隶属于满洲正蓝旗,属于清朝嫡系军制,世出满清大内侍卫,今位于清华园与燕园(即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之间著名的蓝旗营,就是当年该旗主力兵营驻居之地。蒙古族江吉氏在明朝时期即所冠汉姓为江氏,满族江吉氏则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江氏。蒙古族、满族江氏读音皆作jiāng(ㄐㄧㄤ)。起源六源于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清朝时期,著名的四川明正土司名叫辖木坪,其父名叫坚赞大结,氏族姓为坚赞氏,后在明朝政府的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江氏,读音作jiāng(ㄐㄧㄤ),世为土坪地区土酋。

华夏正根江姓的起源

一、华夏正根江姓发源于东夷古江水(上古四渎之东渎)

上古时期,在古老的亚洲大陆东部,有一条直通浩瀚沧海的大河,名曰江水。江水,乃上古四渎之一,为四渎之东渎。《史记· 殷本纪》引《汤浩》曰:“古禹、皋陶久劳于外,其有功乎民,民乃安。东为江,北为济,西为河,南为淮,四渎已修,万民乃有居。 ”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上古四渎与后世四渎的变化。由于岁月变迁,日月星移,沧海桑田,古江水早已消逝于历史长河之中。而古江水作为四渎之一的地位,也被大江(长江)所取代。唐代始称大淮为东渎,大江为南渎,大河为西渎,大济为北渎。即大淮(淮河)接替古江水,由南渎变为东渎;而大江(长江)则接替大淮(淮河),成为新的南渎。其后,历朝历代袭之。

江氏发源于古江水

二、华夏正根江姓出自古江国开创者玄嚣

江氏源于古江水,而始自玄嚣。《史记 · 五帝本纪》云: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而《国语晋语 四 重耳婚媾怀嬴》云:凡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唯青阳与苍林氏同于黄帝,故皆为姬姓。又《帝王世纪》云:少昊帝,名挚,字青阳,姬姓也……生少昊,是为玄嚣。邑于穷桑,以登帝位,都曲阜,故或谓之穷桑帝。地在鲁城北。《史记索引》云:降,下也,言帝子为诸侯。降居江水……即所封国也。综上所述,华夏民族人文初祖黄帝之嫡长子玄嚣,降居江水,为姬姓江氏,是古江国(江水之国)之开创者,以及江氏之得姓始祖。

黄帝嫡长子、江氏得姓始祖玄嚣

三、江为淮阳氏的由来

嬴姓部落,出自姬姓(部落)江氏(氏族),即姬姓部落之内的江氏(氏族)因发展壮大而成为独立的部落。上古时期,玄嚣之孙、蟜极之子业父,娶颛顼帝部落之女为妻,名女修。女修因食玄鸟(燕子)之蛋而怀孕,并产下一子,名大业,大业生伯益。因伯益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赐他嬴姓,使其脱离原来的姬姓部落,成立独立的嬴姓部落。因此,伯益就成了上古时期嬴姓部落各氏族(含江氏)的共同祖先。伯益第三子元仲,是嬴姓部落江人(氏族)的首领。江元仲下传数十代,历经夏商,至西周初期,江人(氏族)再次受封诸侯,重建江国于淮水之阳(今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东南部淮河北岸)。周襄王廿九年戊戌(即公元前623 年),楚人灭江,江人以国为姓,即以氏为姓,称为江姓。因江国地处淮水之阳,故有“江为淮阳氏”之说。

江国被楚国破灭之后,江姓族人纷纷北逃,涌入陈境,休生养息。秦于陈国故地置陈郡,汉于陈地屡置淮阳国,又屡除为淮阳郡。后汉复置淮阳国,后改陈国,厥后复为陈郡。越三国以至两晋,陈地或为淮阳郡,或为陈郡(含北陈郡)。自失国以迄秦汉,淮阳(陈地)乃江姓之主要栖息地域,亦为其蓄以复兴之地。秦汉以降,江姓继续北上,终抵故陈之留地(陈留)。西晋时期,陈留江姓初显兴盛之势,涌现出谯郡太守江蕤、南安太守江祚、散骑常侍江统等官宦士人,使得陈留江氏家族,跻身门阀士族,为东晋南北朝时期济阳江氏的隆盛,奠定了坚实的历史基础。

古代江姓的起源

江姓起源江姓起源有三:1、出自嬴姓,传说是大禹的贤臣伯益的后代。 据唐人林宝所著《元和姓纂》记载:“嬴姓,颛顼元孙伯益...
点击下载
上一篇:吕家的家谱下一篇:屈原家族背景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