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氏家谱字辈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3浏览:10收藏

谭氏家谱字辈,第1张

我是四川内江市资中县龙结镇的谭辉,我是“际”辈的。据记载我们本是福建上杭人,后又入广东和江西。此族谱是元末明初开始记载的,因之前的坏2次,没有记载了这位祖宗是叫谭明道,从他开始记载的,族谱排行如下:“明,景,贵,福,子,仲,仕。”然后又排“立正绍李长,光开耀日章,清廷享泰运时际映春芳。”后又新增:“世德荣华茂,书声振家邦,万骥昌隆盛,余庆永辉煌。”

  1、出自姒姓。即我国谭氏家族的祖先,正是出自圣君夏禹的姒姓后裔。据史书记载,周朝初年大封诸侯时,建立谭国(今山东省章丘县西),爵位为子,由于国势一直不强盛,不久沦为齐国的附庸。春秋初年,齐桓公称霸诸侯,吞并了谭国。谭国国君之子便逃到莒(今山东省莒县)国,而留在故国未走的子孙,只好以国为氏,称谭氏。

史书中关于谭姓的记载最早见于《左传》鲁庄公十年:“冬十月,齐师灭谭,谭子奔莒。”无独有偶的是,在《诗经》中也有类似记载,诗曰:“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诗中的谭公就是指谭国的诸侯王,谭国在济南平陵县西南。齐桓公灭谭国的原因是谭国失礼于齐,据说,齐桓公出师经过谭国,谭国国君没有表现出当时应有的礼仪,后来齐桓公班师回国后,其他的诸侯小国都来祝贺,谭国又没派使者前往祝贺。于是,当年(前684年)冬天,齐桓公便以此为理由灭掉了谭国。实际上,春秋时期正是诸侯逐鹿中原之时,齐桓公灭掉谭公的真正目的是为了争霸。

谭国灭亡后,国君谭伯逃奔到了莒(今山东莒县),留在故国的子孙,为了纪念故土,便“以国为氏”,以谭姓相传,这在《姓谱》和《姓纂》中均有记载。

谭伯是大禹的后代,因为大禹姓姒,所以有人称谭姓“系出姒氏”。明代苏平仲曾做一谭氏家谱,在谱序中写道:“谭本姒姓,子爵。”《史记》说帝禹姓姒。帝禹就是尧时中原洪水泛滥,因治水而立功的大禹。而大禹姒姓的由来是因为大禹的母亲修已“吞薏苡而生禹”。“薏苡”是一种草本植物,当时被视为仙草,实际它有药用价值。于是,大禹便取苡的一部分与“女”合为“姒”姓。古时侯的姓如“姬”、“姜”等,都带有“女”部。大禹是鲧的儿子,鲧的父亲是颛顼,祖父是昌意,曾祖父是黄帝。

姒姓夏朝灭于子氏商,商灭于姜姓国周。周朝初年大封先圣的后代,将一部分夏禹的姒姓子孙,封于谭国,爵位为子,这便是谭国、谭姓的来由之一。

2、出自古代西南少数民族。据《万姓统谱》的考证,巴南(今云南、贵州一带)六姓有谭姓,自称盘瓠之后,望出弘农。《姓谱》记载的“巴南大姓有谭氏”,在《万姓统谱》中也有记载:“巴南大姓有谭氏,碌瓠(pan hu)之后,望出弘农。”望出弘农的意思是指谭姓的望族居住在弘农郡,弘农郡即今河南以南、宜阳以西的洛、伊、淅川等流域和陕西洛水、社川河上流、丹江流域的地区。

碌瓠也可写为盘瓠,又称盘王,是流传于湖南、贵州、云南、广西、广东、江西、福建、浙江等省区瑶、畲、苗族等少数民族的英雄祖神。《后汉书·南蛮传》中有关盘瓠的记载,高辛氏糠是黄帝的曾孙,15岁的时候因辅佐颛顼而建立了很大的功业,被封为诸侯,都城在高辛。后来他遭遇一吴姓将军的侵扰,为此招募天下人,说谁能将吴将军的头斩下来献给他,他就把女儿嫁给他。当时,他喂有一条名叫盘瓠的狗,身上长着五颜六色的毛。盘瓠听到后,竟出其不意地将吴将军的头叼了回来并放到糠的帐下。糠没有办法只好将女儿让盘瓠带走。盘瓠带着公主来到南方一座大山的石室里,后来生了12个孩子——六男六女,盘瓠和他的孩子们,世世代代在此地繁衍生息,便发展成了被史书称为“蛮”的少数民族。这个传说虽然荒诞,却在《山海经》、《搜神记》、《淮南子》、《水经注》中都有描述。

根据瑶族人的传说,盘瓠的后代主要有12个姓,分别是:盘、目瞫、包瞫、黄、李、邓、周、赵、唐、雷、冯、胡。其中的晖,在历史演变中逐渐变化为覃、谭、潭三姓,晖姓反而消失。

近代考古学表明,神话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可信性。盘瓠是人是犬,亦或只是一图腾象征,且不深究,但关于他的传说至少说明了在南方确实有谭姓的另二源头。后人对盘瓠居住的南山加以考证,发现南山为当时(考证时期)的辰州卢溪县西的武山,也就是现在湖南泸溪县境内,属湘西地区。

谭姓在全国一百大姓中排位为第六十六位。

谭姓来源

来源有三。

出自姒姓。相传尧时中原洪水泛滥,尧派鲧治水,鲧采用堵的方法,结果失败了。递舜即位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据说鲧的妻子梦食薏苡,醒来后有了身孕,生下了禹。禹治水成功后,舜赐姒姓于禹。周初大封诸侯时,姒姓的一支被封于谭国(今山东省章丘市西),爵位为子。谭国国势一直不盛,不久就沦为齐国的附庸。到了春秋初期,齐桓公称霸诸侯,于周庄王四年(公元前683年)吞并了谭国。谭国国君之子逃亡到莒国(今山东莒县)。而留在故国的子孙就以国为氏,称谭氏,史称谭氏正宗,是为山东谭氏。

出自古代西南少数民族。据《万姓统谱》的考证,巴南(今云南、贵州一带)六姓有谭氏,自称盘古的后代,望出弘农,是为云南、贵州谭氏。

谈氏有避讳改姓谭氏。又据《万姓统谱》所载,谭氏有避仇去言旁为覃,今岭南(泛指五岭之南,大致相当今广西大部分地区。

目录[隐藏]

谭姓分布

郡望堂号

谭姓家谱

历史名人

谭姓宗祠通用对联

附录:谭姓典故、趣事

中国人民解放军谭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

[编辑本段]谭姓分布

谭氏起源于山东。汉代巴南(今川东、鄂西南部)少数民族中也有谭姓。巴南谭氏有可能是谭国遗民逃到巴南,融入当地民族形成的。

谭氏早期主要在山东省境内繁衍发展,后因战乱、自然灾害、官职调迁等原因离开故土,向各地迁徙。汉代时,谭氏已分布于河南、山西等地。南北朝时谭氏开始迁入广东,唐末时迁入江西。五代时,福建泉州人谭峭在嵩山从事辟谷养气炼丹之术。他提出要“均其食”,幻想一种“无亲、无疏、无爱、无恶”的“太和”社会。从宋代起,谭姓人物渐多见于史册,分布地更广,集中于江南地区、江苏、浙江、安徽及湖南、湖北、四川等地。大约从清代开始,闽、粤谭氏部分族人迁徙至东南亚,侨民于新加坡等国。

[编辑本段]郡望堂号

堂号

“善断堂”:唐宪宗时候,谭忠为燕的牙将,受燕的派遣出使魏。恰恰这时朝廷派大军越过魏国去伐赵。魏牧田季安要兴兵,谭忠说:“不可!如果兴兵,就是对抗朝廷,魏的罪就大了。”季安采纳了他的话,按兵不动。谭忠又说服燕牧刘济出兵帮朝廷伐赵,连克赵城饶阳、束鹿。魏和燕都受到朝廷表彰,大家都佩服谭忠善断。另外还有“济南”、“弘农”等堂号。

郡望

济阳郡:晋惠帝时分陈留置郡,治所在洛阳。相当于今河南兰考东境、山东东明南境。

齐郡:西汉时改临淄郡置郡,治所在临淄(今属淄博市)。相当于今山东淄博市和益都、广饶、临朐等县地。

弘农郡:西汉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置郡。置所在弘农(今河南灵宝北)。相当于今河南以南,宜阳以西的洛、伊、浙川等流域和陕西洛水、杜川河上游、丹江流域。

[编辑本段]谭姓家谱

江苏:武进毗陵缸巷谭氏宗谱

浙江:萧山萧邑谭氏宗谱十二卷、嘉兴谭氏宗谱十卷、嘉兴谭氏家乘十卷首一卷

湖北:新洲谭氏宗谱四卷

江西:南丰谭氏续修族谱二十卷首一卷

湖南:长沙谭氏续修族谱二十卷、宁乡谭氏族谱十卷、宁乡谭氏家谱二十五卷、攸县泽田谭氏七修族谱二十二部、茶陵谭氏续修支谱六卷、湘潭湘西谭氏六升堂支谱十六卷、湘潭学前谭氏三修支谱十一卷首一卷、湘潭学前谭氏三修支谱十五卷、湘潭中湘段西塘谭氏续修支谱六卷、湘潭谭氏家谱十六卷、湘潭涧子塘谭氏七修族谱十六卷、湘潭中湘谭氏续修族谱七卷、湘潭青山谭氏五修族谱三十二卷、湘乡湘西七星桥谭氏族谱七卷首四卷、湘潭湘西谭氏四修族谱十卷、湘乡田乐堂谭氏族谱(卷数不清)

地区不明:望仙谭氏宗谱(卷数不清)、谭氏族谱不分卷、仁源谭氏续修支谱不分卷、富溪谭氏族谱残不分卷、天河谭万庄长房系谱不分卷

[编辑本段]历史名人

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改良派政治家、思想家,其父为巡抚。谭嗣同不仅饱读经书,而且遍历南北各省,足迹踏至新疆、台湾诸地。游历中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留连忘返倍加热爱,对列强蹂躏奴役下的民众灾难倍感痛心疾首。面对满目疮痍日趋衰落的中华民族,他冥思苦索着挽救良策,终于从西方自然科学与社会政治学说中找到了变法图强的道路,形成了变法维新思想。这一思想自中法战争萌芽,至中日甲午战争后迅速发展。 甲午战争后,愤中国积弱不堪,在浏阳倡立学社。1896年入资为候初知府,在南京候缺,著《仁学》成稿。1897年,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按察使黄遵宪等设立时务学堂,筹办内河轮船、开矿、修铁路等新政。次年又倡设南学会,办《湘报》,宣传变法。八月以徐致靖荐,被征入京,任四品衔军机章京,参与戊戌变法。九月政变发生,与林旭、杨锐、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等同时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来到世上仅仅33个春秋,他用鲜血与生命去实现自己的抱负。时间虽短,但留给后人的东西却十分丰富。一部《仁学》中留下了其深邃而又进步的哲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变法虽败,但其不屈不挠以生命唤醒国民的精神永存。

谭绍光:太平天国慕王,广西桂平人,1855年1月参加金田起义,英勇善战,1860年因破江南大营和攻克苏杭有功,被封为慕王。1862年率军围攻上海,打败英法联军、华尔洋枪队,后又转战太仓、昆山,屡创敌军。1863年在苏州被叛徒刺死。

谭纶:明代抗倭名将,江西宜黄人,嘉靖进士,初任台州(今浙江临海)制服,练兵抗倭。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巡抚福建,率戚继光、俞大猷等平定境内倭寇。隆庆元年(1567年)总督蓟辽,与戚继光训练部队,加强北方防务。他官至兵部尚书,太子太保,主持兵事三十余年,与戚继光共事齐名,号称“谭戚”。

谭元春:文学家,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与钟惺同为“竟陵派”创始者。论文强调性灵,提倡幽深孤峭的风格。主有《谭有夏合集》。

谭夫吾:战国时期人物,曾以无比崇高的言行而名垂青史。

[编辑本段]谭姓宗祠通用对联

谭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七龄登第;

三策摅奇。

——佚名撰谭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古代“神童”谭昭宝事典。下联典指宋代郴州教授谭世勋(字彦成,长沙人)事典。

宣猷边塞;

锡春土茅。

——佚名撰谭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末长沙人谭世勋,字彦成,元符年间进士,历官郴州教授、秘书省正字。曾扈从皇帝到金兵帅帐,以十条理由说金兵进军之弊、讲和之利。张邦昌建傀儡政权称“楚帝”时,请他直学士院,他以病为借口不上任。著有《师陶集》等。下联典指明代滁州人谭渊,英武而有膂力,洪武年间袭父亲谭胜的职务,任燕山卫副千户。后跟从燕王朱棣(成祖)起兵,夺九门,破雄县,立有战功。土茅,土阶茅屋,以土为阶,以茅草盖屋。指居住简朴。

土茅锡券;

边塞宣猷。

——佚名撰谭姓宗祠通用联

同上(上下联互易),上联典指明代副千户谭渊,滁州人。有膂力,引两石弓,发无不中,从燕王起兵,夺九门,破雄县,骁勇善战,夹河之战中,以马蹶被杀,谥壮节。下联典指宋代郴州教授谭世勋,元符进士,又中词学兼茂科,后扈驾至金帅帐,以十害说其用事者,言讲和之利,词意中激,金人耸听。

谭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七岁能登上第;

三子尽作大夫。

——佚名撰谭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人谭昭宝,相传七岁应童子试而登上第。下联典指北宋始兴人谭佚,皇祜年间进士,三个儿子也都成为名大夫。

仙客练月得到;

烈妇渍血留痕。

——佚名撰谭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唐谭峭炼丹得道,后仙去。下联典指宋谭氏妇赵氏为元兵所害,血溅殿楹,如妇人抱婴儿状。

谭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十载父子双进士;

一时兄弟两将军。

——佚名撰谭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元符进士谭世勋与其父谭申政和进士,其间时隔约十年。本联可作谭姓家祠联。下联典指元代帅左都监谭资荣,以其弟资用攻汴梁有功,举资用代其职。

为人树起脊梁铁;

把卷撑开眼海银。

——清·谭嗣同撰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末改良派政治家、思想家谭嗣同自题联。

颇有清香留画戟;

翩然彩服效扁舟。

——清·谭延闿撰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光绪进士谭延闿自题联。

吟看桂生溪月上;

醉听鲲化海涛翻。

——五代·谭用之撰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五代诗人谭用之《送友人归青社》诗句联。

竹径支分班玉笋;

江湾族聚跃金麟。

——佚名撰广东省英德市英城镇江湾村谭氏宗祠联

据谭氏族谱载,其入英始祖谭嗣敬于洪武十二年(1379年)“自南京住机迁兹英土竹迳都(今大站镇樟滩管理区果树头村)居住”。谭嗣敬于洪武十九年获贡,曾出任浙江慈溪县令(见《韶州府志》、《英德县志》)。六世祖谭竹坡约于明嘉靖初年,携室来村创业。至乃孙谭亮采(字熙台以武举人资格出任湖南湘乡、善化两任知县)在村中毗邻而建乃兄云台及自身祠两座,于是,谭姓遂为村中望族。长房云台祠于1992年重修。据谭姓族谱称,其远祖“可奕公于唐咸通十四年(873年)次子守禄公,自江西吉安泰和县迁居湖南茶陵州上塘太平围落籍。”“湘省谭氏之盛,居全国之冠。盖可奕公元孙十八宏中,除宏政改宏帙迁江西虔州,复迁广东落籍外,其余十七宏后裔,俱散布湖南全省,其盛可知。而茶陵谭氏尤称巨族,民国伟人谭延闿属焉。”该谱又称:“考谭氏有虔翁,讳崇纪,号宏帙。诰赠资政大夫。原由湖广迁居江西尧州虔化县西俊村。今属赣州,隋唐称虔州,故名虔,嗣因避乱,于宋建隆三年(962年)壬戌,率众裔迁居南雄珠玑巷沙水村。宁静后复迁于虔。至何时再来广东,未有记载,大约在洪公(虔公长子,登进士,任广州儒学提举)出任广州时间耳。”据此可知,谭宏帙乃随子迁粤,成为谭氏之“入粤始祖”。

谭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揽湖海英豪,力维时局;

勖沅湘子弟,共赞中华。

——清·谭嗣同撰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末改良派政治家、思想家谭嗣同1897年自撰联。

终南山上神人,涉猎文史;

栖隐洞中道士,出入金门。

——佚名撰谭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南唐国子司业谭峭,泉州人。好仙术,居嵩山十余年,后登青城山,相传仙去。亦称紫霄真人。

勋名炳炳,荣列戊戌六君子;

伟绩昭昭,号称关陇一文人。

——佚名撰谭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末维新派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曾设立算学会,结合维新志士讲求变法救亡之道。1896年至南京任候补知府。1898年授四品卿衔军机章京,参与新政。戊戌政变时为袁世凯出卖,遇害。为“戊戌六君子”之一,有《谭嗣全集》。下联典指清代洮州训导谭咏昭,字仲回,武威人。制行坚洁,擅诗文,为同光间“关陇文人第一”。有《看云书屋诗文集》。

祖宗来自江西,慕三闾风景、五指烟霞,钦仰大夫先屈子;

嗣孙守成湖北,绵千秋俎豆、万古馨香,堪羡公爵迈邢侯。

——佚名撰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湖北省秭归县乐平里谭氏宗祠联。

今日之东,明日之西,光阴冉冉,岁月攸攸,走不尽楚峡秦关,填不满深潭欲海,力如项羽,智若曹操,乌江赤壁空烦恼,为什么?请君息坐片时,试把寸心思前想后,得安闲处且安闲,留些奔波过明日;

这条路来,那条路去,风尘仆仆,道途茫茫,牵未住朱颜白发,带未走黄金碧玉,富似石崇,贵比杨素,绿珠红拂皆成梦,今何在?替我解下数文,沽酒半壶猜三通两,会畅饮时应畅饮,西出阳关无故人。

——佚名撰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城东西江北岸山谭公庙联(76+76=152字)

庙祀元代宁海(今属浙江省,一说山东省弁平县)人谭处端,“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七大弟子之一,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称为“全真七子”。其人道行高深且行侠丈义,颇得人心;在广西梧州城东,西江北岸山上,旧时立有“谭公庙”,所纪念为他正直侠义,扶危济困,尤其是对水火灾祸预见异常准确,而旧时的梧州水火两灾频繁,故人们立庙祀之,以求荫佑。该庙已毁多年,今仅存遗址,在梧州家用电器厂内。据地方志载,旧时庙中有这副长柱联,内容颇有意思和哲理。

[编辑本段]附录:谭姓典故、趣事

一个姓氏分支很多各有各的家谱,而且因为战乱、逃荒等等原因,能完整保存下来的更是少。所以要想帮你真的很难。或者说根本不可能。

我觉得不必太过认真,现在没有多少人还能按照家谱给孩子取名。

只要好记且朗朗上口就够了。

尽量不要用生僻字或者很容易重名的名字。

谭氏家谱字辈

我是四川内江市资中县龙结镇的谭辉,我是“际”辈的。据记载我们本是福建上杭人,后又入广东和江西。此族谱是元末明初开始记载的,因之前的...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