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哙一生为刘邦出生入死,为何却刘邦要杀他?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5收藏

樊哙一生为刘邦出生入死,为何却刘邦要杀他?,第1张

俗话说得好“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在历代开国君主之中,刘邦绝对是排得上号的人物,世人对他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就是他手底下的功臣命运都比较悲惨。比如韩信、彭越、英布等等,如果让他们重新选择的话,估计不会考虑再做刘邦的臣子了。

在刘邦的一帮功臣里,樊哙绝对是比较特殊的一位。樊哙是刘邦的老乡,以卖狗肉为生,从小就跟刘邦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等到刘邦高举反对秦国统治大旗的时候,樊哙也是坚定不移地选择追随刘邦。在起义的日子里,樊哙身先士卒,一马当先,为刘邦立下汗马功劳。

在鸿门宴的时候,刘邦的生命也受到了威胁。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也是樊哙的出现,才帮助刘邦度过了一场危机。

当时樊哙犹如战神一般闯进项羽的营帐,用盾牌撞翻项羽的士兵,然后拿眼珠恶狠狠地瞪着项羽。项羽被这位英勇的壮士惊到了,对其十分赞赏,并且赏赐了樊哙一块生肉。樊哙切肉而食,成功吸引了项羽的注意力。而刘邦就借着上厕所的理由,成功脱离了项羽的大营。

樊哙这个人为了刘邦的事业兢兢业业,在鸿门宴上也救过刘邦的性命。刘邦建立汉朝,樊哙也因为功劳封为大将军、左丞相。刘邦诛杀了大多数功臣,樊哙依旧得到刘邦的信任,并且继续为刘邦南征北战。但是在刘邦临死的时候,却动了杀樊哙的心思。樊哙一直得到刘邦的信任,为何刘邦在临死前才萌生杀樊哙的想法呢?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

樊哙除了是刘邦的发小,他还有另一层身份,那就是刘邦的连襟。樊哙娶了吕雉的妹妹吕媭为妻,也就是因为这层关系才为樊哙招来了杀身之祸。

刘邦称帝后,就将吕雉立为皇后,同时将他们的儿子刘盈立为太子。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将来大汉的天子就是刘盈了。不过在刘盈成长的过程中却发生了一点小插曲。随着时间的推移,刘邦发现刘盈太过仁慈,不是自己理想的继承人。反而自己宠爱的戚夫人所生的刘如意跟自己性格很像,刘邦就想废掉刘盈的太子之位,改立刘如意为新太子。但是吕后的影响力太大,而且军功大臣都拥护刘盈,废立之事这才作罢。

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如意立为赵王後,几代太子者数矣,赖大臣争之,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废。——《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第九》

虽然刘盈的太子位置保住了,但是刘邦深知吕后不是一个省油的灯,在刘邦病重的时候,刘邦就担心吕后在自己死了之后会对戚夫人和刘如意下手。这个时候就有跟刘邦说,樊哙跟吕后关系走得很近,并且樊哙还手握重兵,等到刘邦死了之后,他们指不定会做出什么危害大汉的事情。

刘邦听到这个消息,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他就派陈平跟周勃去樊哙的军营,想办法除掉樊哙。陈平跟周勃在去樊哙军营的路上,他们俩合计,刘邦都是一个快死的人了,将来掌握大汉实权的肯定是吕后了。如果陈平跟周勃杀了吕后的妹夫樊哙,那么将来吕后肯定不会给他们好果子吃。

于是二人并没有选择直接杀了樊哙,而是将樊哙用囚车关了起来,将他送到长安,由刘邦亲自发落。在押解樊哙进入长安的时候,刘邦就驾鹤西去了,大汉的权柄就落到了吕后的手中。

樊哙是吕后的人,自然就不用死了。而陈平跟周勃因为没有杀樊哙,也同样得到吕后的重用。这些人都侥幸存活了下来,但是戚夫人母子就没有那么好的福气了,谁让她们得罪了吕后呢?在吕后掌握大权之后,戚夫人就死于非命。

最后,至于刘邦临死前为什么一定要处死樊哙,除了因为樊哙跟吕后的关系密切,还有就是那些跟随自己打工的功臣们,权力太大,刘邦实在不放心他们,为了保证子孙的江山永固,就依靠自己的威信除掉这些潜在的威胁,即使杀错了,刘邦也在所不惜

汉朝的开国功臣樊哙是一位职业屠狗之辈,冲锋陷阵如同砍瓜切菜,与三国演义里的张飞和水浒传里的李逵类似,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位糙哥粗人的形象。

其实,许多史上的粗人都有细密之思,也颇多妙语佳句流传于后世。

当年,刘邦在鸿门宴上感到事情不妙之后,就借机溜了出来,项羽就派都尉陈平来叫刘邦马上回去继续赴宴。刘邦一心想跑,就对樊哙说:现在我出来,没有来得及告辞,怎么办?

樊哙说:干大事不必顾及小的礼节,讲大节无须躲避小的责备,如今人家好比是刀子砧板,而我们好比是鱼是肉,还告辞干什么!于是一行人离开那里,让张良留下来向项王致歉。

樊哙的这句话不说是字字珠玑嘛,也是一团灿烂的,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说的大气磅礴,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也成为传承至今的成语。

此人当时还曾拔剑切食彘肩,就是生吃猪肘,所以,人们也常说到他以威武之气逼使项羽不敢杀刘邦;不过,他对项羽讲的一番话也自是不凡,公正地说,是可以与蔺相如的完璧归赵媲美的。

他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也似乎与张良有着一比。当年,刘邦兵进灞上西入咸阳以后,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

刘邦也不闲着,他看见秦朝的宫室、帷帐、狗马、重宝、美女等数以千计,令他眼花缭乱,意欲留居之。

樊哙劝谏说:您是想拥有天下,还是只想作一个富翁啊?这些奢侈华丽之物,都是招致秦朝覆灭的东西,您要它们有什么用呀!望您尽快返回霸上,不要滞留在宫里!

刘邦哪里听得进去呢!后来,张良也劝刘邦听从樊哙的规劝,刘邦这才打消了享乐的念头,还军灞上。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樊哙在关键时刻都有极好的表现,对刘邦终于拿下天下,起了极重要的作用。

此时的刘邦,与诸将的行为并无二致,也是贪图一时的享受,忘记了打天下这一最重要的题目。樊哙首先挺身而出,直言切谏。

樊哙的话语重而心长,政治上有大见识,可谓站得高,看得远。刘邦不留秦宫,还军灞上,此事不可小看,与项羽所作所为相比较,便知高出一筹。

还有一类的粗人则在文学方面有着惊人的表现。南朝梁武帝雅好诗文,大臣们纷纷效仿,甚至连赳赳武夫也能偶尔吟出几句好诗来。天监六年,大将曹景宗和韦睿在徐州大败魏军。

班师回朝后,梁武帝在华光殿举行宴会,为他们庆功。在宴饮中,君臣连句赋诗。鉴于曹景宗一直舞刀弄枪不善诗文,怕他赋不出诗来难堪,负责安排诗韵的尚书仆射沈约便没有分给他诗韵。

曹景宗深感不平,坚决要求步韵赋诗。梁武帝对曹景宗这种粗犷豪放不甘人后的性格早有了解,于是安慰他说:将军是一位出众的人才,何必在乎作一首诗呢!

当时曹景宗已经有一些醉意,就乘着酒兴再三固请。梁武帝不愿再扫他的兴,便命沈约分给他诗韵。这时诗韵差不多已经分完,只剩下竞病二字。在这种局限之下要按韵赋诗是很困难的。

可是,曹景宗只是稍微想了一会儿,便提笔赋出一首诗:去时女儿悲,归来笳鼓竞。借问行路人,何如霍去病。诗写得自然流畅,而且非常切合眼前凯旋庆功的实际。

此诗一出,语惊四座,文人们也自叹弗如,连梁武帝也感叹不已,特命史官记入国史。有人说粗人成大事,其实,粗人也可有妙语。

翻译:特意派遣将领守护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它的盗贼进入和意外变故(发生)。

出处:《鸿门宴》

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鸿门宴,指在公元前206年于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新丰镇鸿门堡村)举行的一次宴会,参与者包括当时两支抗秦军的领袖项羽及刘邦。

这次宴会在秦末农民战争及楚汉战争皆发生重要影响,被认为是间接促成项羽败亡以及刘邦成功建立汉朝的原因。后人也常用“鸿门宴”一词比喻不怀好意的宴会。详细记述最早见于“史圣”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后衍生出大量的相关文学作品。

樊哙一生为刘邦出生入死,为何却刘邦要杀他?

俗话说得好“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在历代开国君主之中,刘邦绝对是排得上号的人物,世人对他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就是他手底下...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