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氏家谱辈分排行纪录
笃培宗仁本
修书庆克承
香延传万载
来世永照明
忠玉令今秀
全从近新维
我们这脉是德平的,清朝末年续的,当时续辈分时还有五个辈分没用完,是佃风明照亮,由于明照与新辈分重了,所以没用完老的辈分排序就用新的了,因此在北边乡村里笃_佃,培_风是等辈的!
希望一个宗祠的能记住传给后人,不用不要紧,但是要记住。
原来是郭子仪的后代啊,失敬了。
汾阳堂:西汉时置。此支郭氏为华阴郭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郭子仪。
山东的汾阳堂郭姓多为大明永乐年间从山西汾阳堂迁徙过来的,冀鲁地区的郭姓共有十一门世系,位于山东的分别是:
第二门 存周公 居山东省沾化县郭家八里庄
第四门 存洪公 居山东省沾化县台子郭家庄
第七门 存仁公 居山东省无棣县灶户郭家庄
第八门 存真存荣公 居山东省无棣县常家庄
第九门 存志公 居山东省无棣县郭打绳庄(原籍德州连洼郭家)
第十门 存礼公 居山东省阳信县大郭家庄水落坡
你是属于哪一门世系?干脆偶给你个网址,这是冀鲁郭姓开设的网站,具体的家谱你可以从那里得到信息,你还可以借此联系到郭氏家族里的人,比光帮你找个家谱有意义多了。
http://wwwjiluguoshicom/defaultasp
郭姓,按姓氏人口统计,居第18位,总数达一千余万人。
早在上古夏后氏部落领袖禹的时代(约公元前21世纪),郭姓就已得姓开基。郭姓人的得姓,有相当古老的渊源。
一出自夏代的郭哀和郭支之后
古书记载“禹乘二龙,郭哀之御”。“上古有郭侯,夏朝的禹即有驭手郭哀。”郭哀是黄帝少子禺虢的后裔。郭哀与郭支是中国有史籍记载的最早的郭姓人。因此,我国历史上建都阳城(今河南登封东郜城镇)等地的夏代人郭支与郭哀,都被后人认为是郭姓人的始祖,河南是中国最早的郭氏族人居住地。
二出自商代郭崇之后
据《三一经》记载:商有郭崇,是郭哀的后裔。因此,商代郭崇,也被认为是郭姓人的始祖。郭崇的部分后人,在春秋战国时生活在古郭国的封地——博之聊城,即今山东、辽东半岛广大地区。后世所称之中山郭氏、馆陶郭氏即其支脉。
三出自姬姓
姬姓始于黄帝。据《史记》所载,黄帝本姓公孙,名叫轩辕,但因“长居姬水”,改为姬姓。黄帝是传说中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帝王,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中华百家大姓中有七十多个姓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姬姓。他有25个儿子,其中得姓的有14人,共12姓(有同姓的,故14人有12姓),姬姓居首。周的祖先后稷是黄帝的曾孙帝喾的儿子,承继了姬姓。关于后稷以姬为姓,还有一个神乎其神的传说;后稷的母亲姜原,是帝喾的元配皇后,有一次她到野外出游,见到了臣人的足迹而心生喜悦,就踩踏这些足迹,而后身动如怀孕一般,不久就生下了一个男孩。这孩子就是后来的后稷。后稷长大后出任尧的农官,教民稼穑,被后人尊为“神农” ,赐姓姬,成为周族的先祖。黄帝生昌意,历经玄嚣、帝喾、后稷、不屈、叔望、季历等数十代先祖之后,季历生三子,长姬昌,次虢仲,三虢叔。武王封侯,封虢叔于西,地在郑虞之间。虢叔裔孙世居阳曲,号曰郭公。
周代虢国的子孙后代是当今郭姓最大、最主要的一支,他们以郭为姓,渊源自姬姓,又多半与河南、山西有关。
西周初年,周武王姬发封文王姬昌的季弟虢叔于西虢,封虢仲于东虢。虢国中的“虢”字为象形字,最早见于殷墟甲骨一期卜辞。此形从手、从攴、从虎,作一手按虎,一手持械,奋力击虎状,本意为双手奋力搏(或持械击)虎的会意兼形声字。东虢地址在今天河南省荥阳市东北。到了西周末年,周王室衰微,申侯勾结犬戎作乱,周幽王被杀于骊山,周王室被迫东迁。当时,郑武公与晋文侯辅佐周平王东迁洛阳,立下汗马功劳,深得平王依重,同时把郑国从陕西迁到河南虢(即东虢)、郐之间。为兴建郑国,郑武公于周平王二年(公元前769年)灭郐国,平王四年(公元前767年)又吞并东虢。从此,郑国日渐强盛,引起各诸侯国的不满。楚国趁机起兵向周平王问罪,率陆浑(地在河南省嵩县东北)之师,逼近洛阳。周平王大惧,于是把虢叔裔孙虢序封于阳曲(地在今山西太原市北阳曲县),号曰“虢公”。因虢、郭音同,“虢公”又称“郭公”,于是,其后代遂成郭姓。
虢叔所封之西虢,东迁后分为两部分,徒居下阳(分属山西平陆县)者,因滨河之北,称为北虢,宗庙社稷之所在;徒居上阳(今河南陕县)者,称为南虢。公元前658年夏,晋献公假道子虞(虞,国名,故址在平陆县北,今称古城),以伐虢,克下阳,北虢亡。公元前655年,晋献公又假道虞国,克上阳,南虢亡。回师途中又灭虞,虞国亡。晋献公迁虢国和虞国之民于瓜衍(今汾阳孝义间),虢人聚居地,称虢城;虞人聚居地,称虞城。此即今汾阳县虢城与虞城之由来。《太平寰宇记》载:“虞、虢二城,相传晋灭虞、虢,迁其民于此,筑城以居之。”如果说阳曲是郭姓得姓之地的话,那么虢城(今属汾阳)则是虢人聚居之地。阳曲和虢城的郭氏都是虢叔之后裔。西虢东迁后遗留的小虢,春秋初年为秦所灭。东汉末,大司农郭全,即世居阳曲之郭序的后裔。唐高宗时宰相郭待举,即郭全之后裔。唐睿宗时宰相郭元振,即东汉时郭泰之后裔。郭泰,字林宗,世居介休。师事成皋屈伯彦,博通典籍,太学生首领,与李膺友善,名震京师。后归乡里,屡拒征召,深得人们敬仰。党锢之祸起,闭门讲学,弟子数千。后周游各地,扬名天下。死后,四方之士,皆来会葬。书法家蔡邕执笔书《郭有道碑》,流传至今,现存太原傅山碑林。
唐代林宝的《元和姓篡》写到:周文王季弟虢叔受封于虢,曰虢公,因以为氏。《公羊传》云:虢即郭,声之转也。《左传》云:齐有郭最,燕有郭隗,后汉有司徒郭丹,郭泰。明代罗伦撰《郭氏族谱序》云:“郭得姓自周虢叔。林宗振汉,郭子仪鸣唐,太原、汾阳著望天下,上下数千年由二人而郭氏大焉。
四以封地为姓
史载,郭姓始祖有以封地“虢”为姓的,又因虢、郭同声之转,故虢、郭二姓互通。
五以居处为姓
中国古代有些居住在城、郭、园、池的人,分别以“城”、“郭”、“园”、“池”为姓。其中居住在郭(即外城,古代“郭”字的字义为外城)的人,以居住地为姓氏,形成郭姓。
郭姓分布
春秋战国时期,郭氏除留居于今河南、陕西、山西省外,已迁于山东、河北。至秦、汉时,郭氏有部分人徙居江南。汉代及其以后的较长时期内,太原一直是郭氏的发展繁衍中心。此外,郭氏在汉代又有居于今内蒙、甘肃、四川、安徽者。三国时吴国有富春人(今属浙江)郭成。晋代有武昌人(今属湖北)郭翻,闻喜人(今属山西)郭璞于西晋末避乱徙居建康(今江苏南京)。唐初与唐末,河南郭氏曾两次向福建迁徙:一是唐总章年间光州固始人郭淑翁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在龙溪郭埭乡安家落户,又有将佐郭益,亦随陈氏父子入闽;一是郭嵩随王审知从弟王想入闽,家于新宁,子孙传衍于仙游、莆田及南安之蓬岛乡。1127年,宋高宗南逃,大批中原人随之逃到江南,居于江苏、浙江、湖北、湖南、江西、福建、两广,其中也有不少郭姓人。明末清初,福建郭氏有一支迁居台湾,后散居彰化、嘉义、高雄等县,后发展为台湾十大姓之一,并有部分人远徙欧美及东南亚。
郭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任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东周初年的虢序为郭姓得姓始祖。
郭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144位。截至2015年,当代郭姓的人口达到1490余万,是中国第17大姓,大约占中国总人口的115%。郭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南(156%),河北(88%),山东(78%),湖北(7%)四省,共占全国郭姓人口的39%,其次分布于四川(69%),广东(55%),山西(47%),辽宁(44%),安徽(42%),吉林(41%)。六省的郭姓又集中了30%。河南为郭姓第一大省,占河南总人口的21%。中国形成了华北、中原与东北三大郭姓聚集区。
主要源流1、源于姬姓。西周时期,武王封其叔虢仲于陕西宝鸡,称西虢国(虢通“郭”)。周平王东迁时,西虢迁于河南,改称南虢,春秋时灭于晋。留在原西虢者史称小虢,春秋时为秦所灭。周武王封其叔虢叔于东虢,在今河南荥阳北。周平王东迁后,把东虢之地给予东迁有功的郑国,东虢后裔虢序北迁山西平陆,史称北虢,后灭于晋。赵简子开拓晋阳前后(即公元前497年前后),虢序后裔辗转徙居晋阳及以北地区(今山西太原至忻州、原平一带)。西虢、东虢、南虢等三国和北虢郭公(虢序,郭序)之后均有郭姓,但郭公之后的郭姓是中华郭氏最大和最主要的支派。
2、源于任姓。黄帝子部落禺虢为任姓,任氏族也是黄帝时代12个重要氏族之一,地处东夷族。禺虢生禺京,其后裔在夏朝建立了郭国,公元前670年被齐灭掉。中山郭氏即出自古郭国。
3、源于地名,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郭,外城,古代在城墙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居于外城的遂以为郭氏,也有以居城郭不同方位而姓东郭、南郭、西郭、北郭,其后代多改姓单姓郭氏。这类郭姓主要发生在先秦时期的北方地区,也无法弄清其族源和姓属。
4、源自少数民族
①回族,回族郭姓的祖先是西域波斯人伊本·库斯·德广贡·纳姆,汉名叫做郭广德。“库斯”与“郭氏”谐音,这就是回族人汉字姓的由来。泉州和惠安回族以及迁居在各地的郭姓回族,多为郭广德的后裔。
②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蒙古族郭尔罗斯氏、郭尔罗特氏、郭齐里氏,其汉化姓氏均为郭氏。
③源于满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郭珲氏,源于金国时期女真贵益昆部落,汉义“钩子”,居黑龙江流域,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所冠汉姓为郭氏。其他还有满族郭佳氏、郭勒本氏、托勒佳氏、郭齐里氏等。
迁徙传播先秦时期,郭姓主要活动于河南、陕西、山西、山东、河北地区。秦汉时,郭姓已向南北扩散,北抵内蒙古、西至甘肃、东触江苏、西南入四川。三国两晋时,郭姓已经分布于长江南北的广大地区。唐朝初固始人陈政陈元光父子率58姓经江西入福建,以及唐末固始人王审知入闽,郭姓随以河南人群为主体的二次南下移民进入了福建。唐朝中叶,大臣郭子仪平定了安史之乱,被封为汾阳王,中兴之功带来了姓族的兴旺,达到鼎盛时期,至今南方和海外的郭姓多数敬奉郭子仪为始祖。北宋时中原人群再次南逃大移民,郭姓足迹几乎达到南方各地。明末清初,郭姓播迁到了台湾。
人口分布宋朝时期,郭姓大约有101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31%,排在第十二位。郭姓第一大省是四川,约占全国郭姓总人口的16%,占四川省总人口的2%。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河南、山西、甘肃,这四省郭姓大约占全国郭姓总人口的53%。其次分布于河北、山东,这二省的郭姓又集中了15%。全国的郭姓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北,形成了川豫晋甘为中心的郭姓聚集区。
明朝时期,郭姓大约有96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为明朝第十七大姓。宋元明约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郭姓人口不但没有增长,反而减少了。明朝以前,郭姓的主体一直在中原和北方,宋元明时期北方连续不断的战争,使郭姓人群受到了严重的打击。明朝时期,山西为郭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郭姓总人口的218%。在全国分布主要集中于山西、江西二省,大约占全国郭姓总人口的40%。其次分布于山东、浙江、河北,这三省的郭姓又集中了23%。明朝时西南的贵州和云南郭姓稀少。宋元明期间,郭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由西向东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北地晋冀鲁、南方赣浙二块郭姓人口聚集地区。
当代郭姓的人口已达1500万,是全国第十七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113%。从明朝至今600年中郭姓人口由96万增到1500多万,大约增长了15倍多,郭姓人口的增加速度略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四省,大约占全国郭姓总人口的378%。其次分布于广东、四川、陕西、安徽、湖北、辽宁、湖南、江西、江苏、黑龙江十省区,又集中了郭姓人口的375%。河南为郭姓第一大省,大约占全国郭姓总人口的143%。全国形成了豫冀鲁晋、粤湘鄂皖、川陕三块郭姓聚集区。在近600年时间里,郭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尤其是流动方向由东部向华中、华北的回迁已经大于由北向东南的迁移,同时,向西北、向东北的移民已经成为重要的流动方向。
郡望太原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晋阳。 汉初郭亭,战国末赵国晋阳人,秦末以连敖从起单父,属汉王,以战功封阿陵侯。亭玄孙孟儒,西汉左冯翊。又有西汉晋阳人郭越,汉哀帝时期贤士。东汉郭遵,太原晋阳人,官至兖州刺史、光禄大夫。汉末大司农郭全,代居太原阳曲,生緼,雁门郡太守。緼生淮、配、镇、亮。郭淮,魏雍州刺史、大将军、阳曲侯。淮生统,荆州刺史、阳曲侯。统生正,雍州刺史,汾阳子。配,魏城阳太守,其婿有河东裴秀、平阳贾充。镇,魏谒者仆射、昌平侯。镇生奕,晋尚书、雍州刺史、平陵县男。郭绥,晋凉州刺史、侍中。郭彰,晋尚书,贾后从舅,郭配之侄。郭琦,晋武帝时贤士。郭颐,西晋新兴郡太守。郭容,西晋上党郡太守。郭宣之,东晋梁州司马。郭敬,太原邬人,后赵襄阳监军。郭殷,仕后赵累官至尚书、尚书右仆射、司空。郭敖,仕后赵,官至尚书左仆射。东晋郭澄之,官封南康相、南封侯。郭铨,字仲衡,东晋鹰扬将军。郭昶之,晋末江州刺史。魏大将军淮弟亮,亮四代孙庆,仕于前秦苻坚时期,以前秦游击将军屡立战功,升任持节、都督幽州诸军事、幽州刺史,封襄城侯。庆侄逸,北魏徐州刺史,赠光禄大夫。逸子洪之。洪之生郭祚,后魏尚书左仆射、侍中、并州大中正、东光文贞公。祚生思恭、景尚、庆礼。思恭,并州主簿。景尚,辅国将军、中散大夫。庆礼,著作佐郎。庆礼生延伯、元贞。延伯,魏骠骑大将军、将作大匠。元贞,北齐扬州刺史。祚曾孙士谦、士伦;士谦玄孙由为唐驸马。士伦,唐仓部员外、深州刺史。士伦曾孙珍,桂州都督。郭璟,魏大将军淮八代孙。璟生肇,北魏洛州安西府长史。郭恃,北魏青州刺史。恃生崇,亦大将军淮八代孙,西魏尚书右仆射、侍中、临淄公。崇生衍,隋左武卫大将军、洪州刺史。衍生嗣本,唐金紫光禄大夫、鸿胪卿、灵州都督、怀仁县公。嗣本生肃宗、敬宗。释慧命,郭琦后裔,南梁名僧。郭定兴,北魏河涧太守。定兴弟安兴,魏强弩将军。郭苌,北魏东兖州别驾。苌生显,魏关西十州台使。郭昶,隋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昶生澄,唐初朔方道行军大总管。澄生琰,朝散大夫。琰生义,唐郑州刺史。义生虚己,唐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剑南节度使。郭谦光,太原晋阳人,唐书法家。郭卓然,并州太原人,唐书法家。郭庭晦,太原晋阳人,后唐文人,作《广陵妖乱志》。郭谨,后汉检校太尉、侍中、彰德军节度使。郭守文,并州太原人,宋宣徽北院使、侍中、追封谯王。郭师禹,太尉、永宁郡王。郭文振,并州太原人,抗蒙金将。
冯翊郡:三国时置郡,此支郭氏为太原郭氏分支,开基始祖为郭孟儒。郭孟儒,汉郭亭玄孙。郭虔,字君贤,池阳人,顺帝朝司空。郭典,汉末巨鹿郡太守。郭凯,汉末弈者。郭辩,前秦西戎主簿。郭将,前秦将军。郭质,前秦冯翊太守、平东将军。郭谦,西凉将佐。郭抱,后凉吕光佐将。郭抚,后秦司隶校尉。郭高,后秦教授。郭均,隋兵部尚书。曹魏雍州刺史郭淮之孙郭正,因官冯翊,亦居。太原郭氏裔孙郭彦,冯翊人,北周兵部尚书、陇右总管府长史。郭彦孙福始,唐绥州刺史。唐光禄少卿郭仁助,冯翊人,生茂玮,玮生崇礼、崇默、崇嗣。崇礼济州刺史,生震、观、豫。震左司员外郎,观拾遗。豫生图,图生降。降鸿胪卿,生同知、同节。崇默,襄州刺史,生恒。崇嗣生损,库部员外郎。
颍川郡:秦时置郡,治所在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颖川郭氏在东汉初年已是名门望族。西汉郭忠,以战功封成安侯,代居颍川。东汉郭躬,颍川阳翟人,法家。躬裔孙郭镇,汉尚书令。躬裔孙郭禧,汉太尉。禧子郭鸿,汉司隶校尉、城安乡侯。郭嘉、郭图皆汉末名士。又,唐郭孝恪,颍川阳翟人,以平定安西,加封阳翟郡公、安西都护、西州刺史。孝恪生待封,左卫将军、宋州刺史。又有北齐黄门侍郎郭育,颍川人,子处范,诸城丞。处范子待举,唐武后执政时官至平章事。生泰方,泰初。泰方生润、纳。润,起居舍人;纳,为给事中,陈留采访使。生贲、谟、霸。
京兆郡:三国时置郡,京兆即为首都长安直辖区,在今天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一带。开基祖为西魏右仆射、侍中郭崇,太原晋阳人,曹魏大将军郭淮八代孙。崇生衍,隋左卫大将军,洪州刺史。衍生斌、嗣本、俭。斌为隋武强公,生依宗。宗生袭庆、袭业。业生味丘,申州刺史。丘生液,驸马都尉。液生由峋。袭庆台州刺史,生味先、味贤。味先生景华。味贤生雄、儒华。雄吏部郎中,儒华校书郎。嗣本,司农卿,生绍宗、齐宗。绍宗徐州刺史,齐宗司农郎中、怀州刺史。曾孙求,商州刺史。俭生敬宗、肃宗。敬宗,濮州刺史,曾孙南金,硖州刺史。肃宗孙涣,荣州刺史。生佐殷、曙,殷剑州刺史,曙殿中御史。肃宗少子袭微,左拾遗。
又有唐朝工部郎中郭虚巳,太原人,工部尚书、剑南节度使兼御史大夫。虚己生恕、弼、彦、枢。恕少府少监,彦锦州刺史,枢京兆兵曹、右骁卫将军。又,齐州历城人北庭都护郭虔瓘,其先亦太原阳曲人。虚己、虔瓘,皆居京兆。
中山郡:治所在卢奴(今河北省定州),此郭氏为古郭国后裔。中山郭氏为古郭国后裔。夏有郭哀,大禹御。商有郭崇。战国年间,郭隗仕燕,有名当时。东汉时期汉光武帝刘秀皇后郭圣通,以及曹魏文帝文德皇后郭女王,其族人皆显赫于当时,皆中山郭氏分支。唐中书侍郎、平章事、颖川男郭正一,定州(中山郡)鼓城人,生忠,通事舍人。
河内郡:汉初置郡,治所在怀县,西晋将军郭默之族。
广平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广平。中山郭氏分支。
敦煌郡:汉武帝时置郡,此支郭氏为太原郭氏分支。郭瑀,十六国前秦、前凉时敦煌人。唐陇右节度大使、左武卫大将军郭知运,祖籍太原晋阳,封太原郡开国公。生英杰、英乂、英协等。英乂,剑南节度使,唐广德元年封定襄郡王。此支郭氏原为西平郭氏分支,而西平郭氏又为太原郭氏分支。
昌乐郡:唐朝时置郡,此支郭氏为太原郭氏分支。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记载:后汉末大司农郭全代居阳曲,生缊,缊生淮、配、镇。镇,昌平侯。裔孙居魏州昌乐。唐张说《郭元振行状》记载:“公名震,字元振,本太原阳曲人。”此支开基祖为唐齐州刺史郭庆善(太原郭氏之后,东汉大司农郭全,世居太原晋阳(阳曲)。《新唐书宰相表》以元振先代介休人,误,以碑记为准)。庆善生元振,兵部尚书、同平章事、代国公。生晟,鸿胪卿、左骁卫将军。生箴,膳部员外郎。
西平郡:汉献帝时置郡,治所在西都县,此支郭氏为太原郭氏分支。开基始祖为西汉阿陵侯郭亭玄孙郭友。郭友于汉昭帝时自太原徙居陇西。其后,汉朝将陇西郡西都诸县划出分置西平郡,郭友后裔在当时又为西平郡名门望族。曹魏明元郭皇后,西平郡人。参见唐张说《郭知运碑》。
华阴郡:唐玄宗时置郡,治所在郑县(今华县)。此支郭氏为太原郭氏分支。隋大将军、蒲城郡公郭荣,太原人,后居华州,生福善,唐兵部侍郎。郭荣生敬君(善)、弘道生广敬。广敬,左威卫大将军,礼部尚书。广敬生依仁,沁州刺史。郭子仪云其祖先:“荣父叔进之后”。进曾孙通(进子履球,进孙昶),美原尉。通生敬之,天宝中渭、吉、绥、寿四州刺史。生子秀、子仪、子英等11子。华阴郡汾阳堂郭氏:此支郭氏为华阴郭氏分支,开基始祖为郭子仪。以太原为故郡望,以华阴为新郡望,以汾阳为堂号。《元和姓纂》多误,特此改正。
堂号太原堂:以望立堂
华阴堂:以望立堂
汾阳堂:以封立堂,郭子仪封汾阳郡王,宋以来其后裔始著汾阳堂。
冯翊堂:以望立堂
尊贤堂:战国时,燕昭王广招贤才,他筑黄金台,尊郭隗为师。此举使乐毅、邹衍、剧辛等一大批人才前来归附燕国,燕国开始强大起来。
祖上有一传说,当年郭姓18兄弟自洪洞县大槐树下分别。相传,当年他们将一口大锅砸成十八片,各自带一片开始迁移。若锅片保存完好,将来子孙当带着锅片相认,锅片能拼在一起,就是本族之人,当以兄弟相称。
若锅片遗失,带此传说认亲,知道此家族传说者,也当以兄弟相认。
本人河南舞钢郭姓人氏。家族长辈告知,我们这一批姓郭的原本来自漯河舞阳,祖上是山西人。明代从山西迁出来,清乾隆时期,迁来舞钢。据考证,全市几千舞钢人应属同族。
这就是我们这一支的事儿了,不知道有没有真兄弟也知道咱们家族的事儿。
《郭
氏
族
谱
总
叙》
传(解说经文的文字)云:“盛德必百代。”祀有后也。《书》(《尚书》,亦称书经)云:“以亲九族。”,圣经(儒,佛经典著作,批指儒经)云:“亲亲(亲爱亲族),则诸父(同
宗族
叔伯
),昆(兄)弟不怨,休戚相关,是谱之不容缓叙明矣。吾族肇(始)自黄帝,万派(流水)浮天,而蔚启
人文
,开自
姬周
。垂峰发地,而凝成祀堙(原字左为“礻”旁),荷山川之灵,传于虢叔,丕(光大之意)箕裘(克承父业)之绪。逮乎(至于,到了)子仪(唐朝郭子仪),家声永振(家族声誉长久振兴),奕叶(累世)生贤(产生贤才)。衍螽斯之庆,仰鹰扬之休,(子孙象螽斯一样繁衍众多的喜庆,人们都敬仰郭氏家族象雄鹰飞扬一样的美好),班班云仍(此字原佐边为“礻”旁),莫与京者,其惟我郭氏乎!(福泽绵延,没有能同它相比的,恐怕只有我们郭家吧!“仍”,福。“京”,大。)虽虢叔
分土
,见并于晋,然
明德
之后,必有达人。(虽然西周文王姬昌之弟虢叔曾分封领地,
虢国
在
春秋
时被归并于普国,然而他的有光明
德行
的
后代
中,必定有显达之人。)故燕(战国时的
燕国
,在今河北北京一带)有郭隗(燕昭王的谋士,
昭王
为他筑黄金台以示对他的尊重。),汉有光禄大夫(郭)广意,冯翊(京都左部地区)太守(郭)孟儒;隋有金州司仓(郭)履球,唐有凉州司法(郭)昶,美原县主薄赠兵部尚书(郭)通,寿州刺史(郭)敬之。始生(郭)子仪,生而儇伟,……
(全文见《宗
族谱
》
(以上省去大量古谱内容未录入)
大宋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春正月(一月)既望日(16日)后裔孙禧元敬
撰
本文写于900多年前,系原
木刻版
《郭氏宗谱》其中一篇,较为珍贵。原文未断句,今断句并作注并全文收录于《郭氏宗族谱》。
《郭
氏
宗
族
谱》
在一九四九年前(解放前)大凡象样的家族,尤其是
读书人家
和为宦的人家,几乎都有
家谱
。作为
民间文化
现象之一的家谱,解放后被列为
禁书
,打入冷宫。有的在土地改革中被毁或丢失。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实行所谓的“破旧立新”几乎是所留家谱都遭厄运。
有的人
怕被打成“封、资、修”暗暗付之一炬,实属可惜。
国有
国史
,县有
县志
,家有家谱。留下
笔墨
,以供
后人
参考、借鉴,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不是很有裨益吗?为什么非要把它毁除呢?岂不可笑焉哉!
自一九七九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以来,真正实行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被列为禁忌的家族谱这一
乡村文化
,亦随
中华文化
的春天抖落压在身上的尘埃、灰土破壳而出。经四川省大英县郭氏宗祠又名“郭子仪纪念馆”搜集,终于发现了约数百万字的零散资料。如:四川大英县光绪七年的《郭氏族谱序》、乾隆36年《
郭氏族谱
》、
民国
七年的木刻版《郭氏宗谱》及娄烦县《郭氏族谱》等。里面述写了郭氏的
来历
、繁衍、变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中华民族
的
兴衰
历程
,也记叙了一些郭氏
家族文化
,涉及忠国治家
之道
、
文史
武略
等,如:蔡邑撰《郭有道
碑文
》、郭英《论决重修疏》、郭明成《理河事疏》和《兵事疏》、郭镇星《第一急着疏》、郭文府《论处兵疏》、郭大湖《五营团疏》、郭明成《
七书
家训
》及《
一家言
》、《录异小品》、《平山冠》、《备考三条》。
为了更好地保存民间文化,继承和发扬
前人
爱国守家的优良传统,由四川大英县郭子仪纪念馆决定进一步整理有关资料,编辑《郭氏宗族谱》,
全书
三百余页,共三卷,第一卷为族谱,重点叙述太原
世系
。第二卷为宗谱,主叙郭氏
源流
,第三卷
家风
传记
。
《郭氏宗族谱》
第一卷
郭氏族谱
《
史料
整理说明
》《郭氏族谱序
》《郭氏复修谱序
》《凡例
》《劝诫引
》
《谱诫
》《
家礼
》《太原世系》
第二卷
郭氏宗谱
《郭氏家约十二条
》《郭氏
历代
年世
略》
《郭氏家礼服制图
》
《太原郭氏累朝
仕宦
人物志
》《郭氏谱谱总叙》
《吉水董公谱序》
《郭氏受姓本源考
》《郭氏世系流源图》
《郭子仪后裔图》
《郭氏迁川原始略
》《家泰公后裔本源分支
》《蓬溪
天福
郭氏史料
》
《汾阳族谱合族谱叙》
《娄烦县郭氏族谱简介》
清
郭庠生
撰《郭氏复修谱序》
《南阳〈郭氏族谱〉复修谱序》
宋
欧阳修
撰《郭氏旧谱序》
清曾国藩撰《湘阴
郭氏家谱
叙》
唐
颜真卿
撰《郭
公庙
碑铭》
宋王彰撰《
汾阳王
碑记
》
第三卷
家风传记
《郭氏史略
》《“郭”之由来
》《
大清高宗
子仪赞论》
《
电视专题片
<郭氏与汾阳王>》
《千载
古诗
颂令公
》
郭氏祖训:
尊祖
敬宗
事亲
睦族
《郭氏家训》
《教儿经》
《劝学歌》
《敬老歌》《邻里歌》
《老伴歌》
郭氏族谱之《老伴歌》
《郭子仪后裔古墓揭开“湖广填川”之谜
》
《新加坡郭氏公会简介
》《郭子仪简介
》《郭子仪的故事》
《郭氏人物传》(部分)
黄帝
郭及
郭泰
郭嘉
郭淮
郭象
郭璞
郭登之
郭祚
郭彦
郭衍
郭荣
郭之运
郭子仪
郭崇韬
郭威
郭崇
郭若虚
郭文振
郭守敬
郭子兴
郭英
郭怀一
郭秀
郭氏复修谱序
礼,莫大于尊祖,德,莫先于亲族。而所以维持
尊亲
之意者,端赖有谱法焉。然则谱可不修乎?溯吾族所由来,出自王季(即周太王之子季历)之穆(子)虢叔者,实有彀德(美德),乃(周)文王(姬昌)之弟,武王(姬发)之叔父,成王(姬诵)之叔祖父。建国
命民
,因谓之郭。盖(因为;大概)“虢”(音国)即“郭”。高诱《
战国策
》注云:郭,古文虢字也。
……参之《
晋语
》及蔡邑作《郭有道》(郭泰)碑文》皆可考焉。迄今虽支分派别,棋布海内(郭氏子孙象棋子分布于国内),历世数千年,而因流
穷源
,犹之溯河源于星宿海也(犹如到星宿海去追溯黄河源头)。故自
春秋战国
及西东汉晋以来,代有闻(名)人,如曰隗(音奎)、曰亭、曰忠、曰璞等,未易殚(音单,尽)述。而汉季(末)建宁时有讳(名)泰,字林宗者,诞
应天
衷,聪睿(音锐,智)明哲,妆文武(周文王武王之道)之将坠,振微言(精深微妙之言)之未绝。委辞召责,保此清妙,实(山西)太原介林(县)人也……
(部分内容未录入)
数传至唐玄宗时,乃笃
生子
仪公,
忠贯日月
,功盖天下,再造
王室
,历相数君,尊尚父,封汾阳忠武王。终
纲目
千三百六十二年,一人而已。夫汾阳王,世居太原,故或以太原名郡,或以汾阳名郡,具实一也。虽
士大夫
不得祖
诸侯
则,而在唐多显宦,(有由)来矣。……
或居益阳,或居安化。而邵祖卜居新邑(湖南新化,属益阳)青石街,至今有郭家井为记,而
祠堂
如故,翔、清、海、晚四祖。而我祖海公,厥(其)后就田亩于珂溪。故五峰村及杨横、白溪,同为一大河流,九派(多条支流)其出一源,至今为世宅焉。余生也晚,夙(早)闻身其
伯父
,质学兼优,有功于谱,奈英年早逝,有志未逮,可深惜哉!爱是细阅
著述
,学通
今古
,考核,明其谱序,应居弥祖金幼考之(此语费解),余复何言哉?但以重事者之属(嘱),忘其固陋,窃其绪余以附
诸公
之尾。俾(音比,使)后之人,因为求义,上以尊祖,下以亲族,虽百世不忘也……
郡望 太原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晋阳。 汉初郭亭,战国末赵国晋阳人,秦末以连敖从起单父,属汉王,以战功封阿陵侯。亭玄孙孟儒,西汉左冯翊。又有东汉末大司农郭全,代居太原阳曲,生緼,雁门郡太守。緼生淮、配、镇、亮。郭淮,魏雍州刺史、大将军、阳曲侯。镇生奕。配,城阳太守,其婿有裴秀、贾充。镇,魏谒者仆射、昌平侯。西晋郭琦,武帝时名人。郭敬,太原邬人,后赵襄阳监军。郭殷,仕后赵累官至尚书、尚书右仆射、司空。郭敖,仕后赵,官至尚书左仆射。郭庆,仕于前秦苻坚时期,以前秦游击将军屡立战功,后升任持节、都督幽州诸军事、幽州刺史,封襄城侯。晋末郭澄之,官封南康相、南封侯。郭昶之,江州刺史。魏大将军淮弟郭亮,亮七代孙郭祚,后魏尚书左仆射、侍中、并州大中正、东光文贞公。曾孙士谦、士伦。士谦玄孙由为驸马。士伦,唐仓部员外、深州刺史。曾孙珍,桂州都督。
冯翊郡,三国时置郡,此支郭氏为太原郭氏分支,开基始祖为郭孟儒。 郭孟儒,汉郭亭玄孙。郭虔,字君贤,池阳人,顺帝朝司空。郭典,汉末巨鹿郡太守。郭凯,汉末弈者。郭辩,前秦西戎主簿。郭将,前秦将军。郭质,前秦冯翊太守、平东将军。郭谦,西凉将佐。郭抱,后凉吕光佐将。郭抚,后秦司隶校尉。郭高,后秦教授。郭均,隋兵部尚书。曹魏雍州刺史郭淮之孙郭正,因官冯翊,亦居。太原郭氏裔孙郭彦,冯翊人,北周兵部尚书。郭彦孙郭福始,唐绥州刺史。唐光禄少卿郭仁助,冯翊人,生茂玮,玮生崇礼、崇默、崇嗣。崇礼济州刺史,生震、观、豫。震左司员外郎,观拾遗。豫生图,图生降。降鸿胪卿,生同知、同节。崇默,襄州刺史,生恒。崇嗣生损,库部员外郎。
颍川郡:秦时置郡,治所在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颖川郭氏在东汉初年已是名门望族。西汉郭忠,以战功封成安侯,代居颍川。东汉郭躬,颍川阳翟人,法家。躬裔孙郭镇,汉尚书令。躬裔孙郭禧,汉太尉。禧子郭鸿,汉司隶校尉、城安乡侯。郭嘉、郭图皆汉末名士。又,唐郭孝恪,颍川阳翟人,以平定安西,加封阳翟郡公、安西都护、西州刺史。孝恪生待封,左卫将军、宋州刺史。又有北齐黄门侍郎郭育,颍川人,子处范,诸城丞。处范子待举,唐武后执政时官至平章事。生泰方,泰初。泰方生润、纳。润,起居舍人;纳,为给事中,陈留采访使。生贲、谟、霸。
京兆郡:三国时置郡,京兆即为首都长安直辖区,在今天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一带。开基祖为西魏右仆射、侍中郭崇,太原晋阳人,曹魏大将军郭淮八代孙。崇生衍,隋左卫大将军,洪州刺史。衍生斌、嗣本、俭。斌为隋武强公,生依宗。宗生袭庆、袭业。业生味丘,申州刺史。丘生液,驸马都尉。液生由峋。袭庆台州刺史,生味先、味贤。味先生景华。味贤生雄、儒华。雄吏部郎中,儒华校书郎。嗣本,司农卿,生绍宗、齐宗。绍宗徐州刺史,齐宗司农郎中、怀州刺史。曾孙求,商州刺史。俭生敬宗、肃宗。敬宗,濮州刺史,曾孙南金,硖州刺史。肃宗孙涣,荣州刺史。生佐殷、曙,殷剑州刺史,曙殿中御史。肃宗少子袭微,左拾遗。
又有唐朝工部郎中郭虚巳,太原人,工部尚书、剑南节度使兼御史大夫。虚己生恕、弼、彦、枢。恕少府少监,彦锦州刺史,枢京兆兵曹、右骁卫将军。又,齐州历城人北庭都护郭虔瓘,其先亦太原阳曲人。虚己、虔瓘,皆居京兆。
中山郡:治所在卢奴(今河北省定州),此郭氏为古郭国后裔。中山郭氏为古郭国后裔。夏有郭哀,大禹御。商有郭崇。战国年间,郭隗仕燕,有名当时。东汉时期汉光武帝刘秀皇后郭圣通,以及曹魏文帝文德皇后郭女王,其族人皆显赫于当时,皆中山郭氏分支。唐中书侍郎、平章事、颖川男郭正一,定州(中山郡)鼓城人,生忠,通事舍人。
河内郡:汉初置郡,治所在怀县,西晋将军郭默之族。
广平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广平。 中山郭氏分支。
敦煌郡:汉武帝时置郡,此支郭氏为太原郭氏分支。郭瑀,十六国前秦、前凉时敦煌人。唐陇右节度大使、左武卫大将军郭知运,祖籍太原晋阳,封太原郡开国公。生英杰、英乂、英协等。英乂,剑南节度使,唐广德元年封定襄郡王。此支郭氏原为西平郭氏分支,而西平郭氏又为太原郭氏分支。
昌乐郡:唐朝时置郡,此支郭氏为太原郭氏分支。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记载:后汉末大司农郭全代居阳曲,生缊,缊生淮、配、镇。镇,昌平侯。裔孙居魏州昌乐。唐张说《郭元振行状》记载:“公名震,字元振,本太原阳曲人。”此支开基祖为唐齐州刺史郭庆善(太原郭氏之后,东汉大司农郭全,字长信,世居阳曲。《新唐书宰相表》以元振先代介休人,误,以碑记为准)。庆善生元振,兵部尚书、同平章事、代国公。生晟,鸿胪卿、左骁卫将军。生箴,膳部员外郎。
西平郡:汉献帝时置郡,治所在西都县,此支郭氏为太原郭氏分支。 开基始祖为西汉阿陵侯郭亭玄孙郭友。郭友于汉昭帝时自太原徙居陇西。其后,汉朝将陇西郡西都诸县划出分置西平郡,郭友后裔在当时又为西平郡名门望族。曹魏明元郭皇后,西平郡人。参见唐张说《郭知运碑》。
华阴郡:唐玄宗时置郡,治所在郑县(今华县)。此支郭氏为太原郭氏分支。隋大将军、蒲城郡公郭荣,太原人,后居华州,生福善,唐兵部侍郎。郭荣生敬君(善)、弘道生广敬。广敬,左威卫大将军,礼部尚书。广敬生依仁,沁州刺史。郭子仪云其祖先:“荣父叔进之后”。进曾孙通(进子履球,进孙昶),美原尉。通生敬之,天宝中渭、吉、绥、寿四州刺史。生子秀、子仪、子英等11子。华阴郡汾阳堂郭氏:此支郭氏为华阴郭氏分支,开基始祖为郭子仪。以太原为故郡望,以华阴为新郡望,以汾阳为堂号。《元和姓纂》多误,特此改正。 堂号 太原堂:以望立堂
华阴堂:以望立堂
汾阳堂:以望立堂
冯翊堂:以望立堂
尊贤堂:战国时,燕昭王广招贤才,他筑黄金台,尊郭隗为师。此举使乐毅、邹衍、剧辛等一大批人才前来归附燕国,燕国开始强大起来。 汾阳世泽
“汾阳世泽”,源出郭姓是春秋周王室的后裔。周武王封叔叔姬仲在东虢;周文王之弟亦封在虢,周平王又封姬仲后裔在此虢,故今陕地有北虢、东虢、西虢。郭、虢古代同音通用,子孙便称为郭氏,其后,郭氏代有封侯袭爵者。分支繁衍极盛。至唐代,大将军郭子仪率军平定了安史之乱,被唐王封为“代国公”、“汾阳郡王”,唐德宗尊其为“尚父”。为纪念这位荣耀的显祖,郭氏取堂号为汾阳堂。 四言通用联 北宫史表;东国人伦。
上联典指战国时燕国大臣郭隗。下联典指东汉学者郭泰。博通坟典,居家教授,弟子至数千人,名震京师。
道学千士;纲佐一人。
上联典指北宋开封人郭忠孝,进士出身,靖康年间官永兴军路提点刑狱,金人侵永兴,他最终守城战死。下联典指唐代大将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收复了长安、洛阳,因功官至中书令,后又晋封汾阳郡王。郭子仪以一身系天下安危达二十年。
汾阳世泽;虢国家声。
全联典指唐·郭子仪,封汾阳郡王,世称“郭汾阳”;虢国为周诸侯国,后裔改虢姓为郭。
金台师事;竹马欢迎。
上联典指战国郭隗,燕昭王为隗筑黄金台,以招徕人才,乐毅、邹衍等闻风而至。下联典指东汉郭伋,有德政,民乐年丰,儿童数百,骑竹马,迎拜道次。 五言通用联 双阙家声大;汾阳世泽长。
全联典指唐·郭子仪事典。
相国家声大;汾阳世泽长。
全联典指唐·郭子仪事典。
汾阳家声远;鄂渚世泽长。
此联为湖北省汉口沿长江一带的郭氏宗祠联。
抱玉三朝楚;怀书十上秦。
此联为唐代诗人郭向诗句联。
阁连云一色;池带月重光。
此联为唐代大臣郭震诗句联。 六言通用联
共赏松石间意;自谓羲皇上人。
此联为清代诗人郭麟撰书联。
晋水功勋世族;汾阳将相传芳。
此联为郭姓宗祠联。全联典指唐·郭子仪事典。 七言通用联 晋水功勋绵祖德;汾阳将相旧家风。
此联为郭姓宗祠联。全联典指唐·郭子仪事典。
潇湘水云留雅韵;关山春雪展新图。
上联典指南宋古琴演凑家郭沔。有《潇湘水云》等流传于世。下联典指北宋画家郭意。工山水,与李成并称“李郭”,为山水画主要流派之一。有《关山春雪》等存世。
郭子精忠复唐室;燕招贤士筑金台。
上联典指唐·郭子仪事典。下联典出指战国郭隗事典。 八言及以上通用联 织女赐词,汾阳寿考;郭主好礼,真定芳徽。
上联典指唐·郭子仪以平安史之乱功封为汾阳王,相传织女赐其词“大富贵亦寿考”。下联典指汉·郭昌,娶真定恭王女,号郭主,好礼节俭,绰有母仪。
派出汾阳,将相两朝济美;堂居晋水,簪缨百卉传芳。
此联为郭姓宗祠联。全联典指唐代郭子仪事典。
见虏单骑,远祖忠贞昭日月;旌闾双阙,先人孝德动乾坤。
此联为福建莆田县郭氏宗祠联。
祖汾阳、派富阳、族螺阳,三阳开泰;原晋水、分法水、聚奇水,万水朝宗。
——郭伯廷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汾阳诗礼传家,科甲名未即光绳祖武;晋水簪缨奕世,尽忠孝已涅克裕孙谋。
此联为郭姓宗祠联。全联典指唐代郭子仪事典。
谱衍汾阳,念祖德之贻,谋世传忠孝;堂居晋水,承天朝之宠,渥罔替簪缨。
此联为郭姓宗祠联。全联典指唐代郭子仪事典。
万里寻根乡关何处,黄河岸边虢国文明光华夏;千秋祭祀鼎豆所在,崤函大地郭氏宗裔遍寰宇。
此联为世界郭氏宗亲总会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郭氏祭祖联。 地域字辈湖北浠水立本习能迪强湖北黄梅惟学承在善新明德湖北孝感功崇业广本立德明家安国正世永天平吉祥仁寿忠义礼文继述有志瑞启长春山东日照奎绍郭源公建长章和敬其相惟衍仁德家道隆昌山东枣庄明学振万方依允山东郯城传家慎科首永保征世文山东巨野耀念本培元长成山东鱼台云效桂怀庆兴玉传记广召显润凡祥福建安溪孟居资允本世仲志一懋尔颜伯克绍贻谋景福介思延及子孙永年保福建龙溪登科及第显扬祖德湖南炎陵文学尊孔孟英俊垂名远惠兰延清香世代表忠良湖南上湘启秀端正存真葆良诗书济美孝友聊芳英俊绳立家声代扬祖功宗德上锡恩光湖南益阳光彩焕文章凤兆忠诚惕湖南湘潭人文正启昌湖南常德如先定光明宏开学克诚江西定南传仁义礼家学召人文立志光先德贤名佰代欣江西永丰安政贤云德江西赣州朝三子应世承宗礼景邦学德文江西德安文嘉学习武安镇求荣照在善新明哲江苏盐城传仁宗乃大玉德世其方光宗江苏江宁高才立志良河南新野万长志振德河南信阳世家之传克承其志立河南开封世田好三云书中先有文道德全家宝万代永乐祥广西荔浦韵姑琳金泰焕章文明佐祖世贤良广西浦北乃志大崇(洪)天万载恩四川成都应永存先德子河北正定旺怀朝廷风立树青安徽涡阳希文尚允兴传学新加坡长仕谏怀云雨百里瑞天定朝清廉启国家廷献文明行笃必有克诚用垂式宜尔子孙以介景福(以上为部分郭姓字辈排行资料)
郭氏家谱辈分排行纪录
本文2023-09-23 14:37:2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89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