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姓万的名人有哪些
1、万章
万章,孟子高足弟子。一生追随孟子,为孟子所喜爱。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封为博兴伯,从祀于孟庙西庑。万章是最早扬名于历史的万姓先人。万章对整理、编著《孟子》一书有一定贡献。后人为纪念万章为其修建了享殿陵园。
2、万全
万密斋,医圣。原名万全,号密斋。生于罗田大河岸,是我国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与李时珍齐名的著名医学家,被国家中医管理局评定为明清时期30位著名的医学家之一。他治学严谨,医德高尚,行医五十多年,以儿科、妇科、痘诊科享有盛誉。
在养生保健理论和实践方面独树一帜,誉满鄂、豫、皖、赣,名噪明隆庆万历年间,后被康熙皇帝嘉封为“医圣”。所著《万密斋医学全书》对临床医学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子目有《万氏儿科》、《妇科发挥》等10多种,108卷。
3、万胜
万胜,,元末义军领袖,明夏政权右丞相。元代德安府黄陂县(今武汉市黄陂区)人。初从明玉珍起义,后任明玉珍所建大夏政权之司马,因功升右丞相。
夏主宠爱之妻以弟妇故称为明三。玉珍去世后,万胜与知枢密院事张文炳之间存有隔阂,万胜暗中派人杀死张文炳。张文炳曾善待明玉珍的养子明昭,所以明昭又假托太后彭氏旨意,吊死万胜。
4、万表
万表,字民望,号九沙山人、鹿园居士,浙江鄞县人,祖籍定远。生于明孝宗弘治十一年,卒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年五十九岁。曾任明朝的都督同知。
表通经术,著书亦富,有《海寇前后议》、《济世良方》、《灼艾集》、《经济文录》、《玩鹿亭稿》八卷等,均《四库总目》并传于世。
5、万斯同
万斯同,清初著名史学家。字季野,号石园,门生私谥贞文先生,浙江鄞县人,师事黄宗羲。康熙间荐博学鸿词科,不就。
精史学,以布衣参与编修《明史》,前后十九年,不署衔,不受俸。《明史稿》五百卷,皆其手定。著有《历代史表》、《纪元汇考》、《儒林宗派》、《群书辩疑》、《石园诗文集》等。
-万章
-万全
-万胜
-万表
-万斯同
唐五代,是北方万氏南迁的重要时期,今日江西万氏的主要支派都在此时入赣,且谱载仍是山东兖州嵫阳县高桥梧里村30世世昌所生四子之后。主要有六:
其一,世昌长子恩荣传至38世高文,生3子:觉、奭、准。次子奭,“唐玄宗开元2年(714年)应选吉州文江令(一说其父为吉州文江令,但时吉州无文江县),有遗爱于民,不忍舍去,留邑中井溪,故为井溪万氏。传至41世万乔,封吉州守御,再传至45世万少,字朝京,封广信伯,唐武宗会昌3年(843年)迁平章,镇守豫章城。子二:长曰经,次曰纬(一说子四,纵居燕,纲居邹)。经,唐宣宗大中13年己卯(859年)封扶风伯,子四:鼎、升、暹、杲;纬子二:昊、昂,皆举进士。后唐庄宗同光2年(924年)相沿卜地,遂有豫章城、石溪城、山西城、曹岗城、铜城、城头之分。15” 鼎封扶风伯,居浙江;升、杲、昂居汀州,后升官临川令,由汀州迁临川桔园(俗称白浒窑、窑前,隋末唐初,以建有大量瓷窑而得名,是其时居民密集地。即今红桥镇白浒窑村,今未见万氏唐五代宋老村);暹居南昌铜城,又迁曹岗城;杲之后传至50世德繇 ,由汀州任南昌令,升瑞州同知(一说自闽任瑞阳令),令惠孚民,父老攀辕不忍去,遂家高安幽兰塘;昊由豫章析北城冈;昂之后也有徙幽兰塘者。
其二,38世高文第三子准 ,生唐永徽3年壬子(652年),自山东居凤翔,长子与权,“翰林学士,文名甲海宇”,与权嫡孙至诚,“祥符尹,因安禄山之乱,家祥符陈桥镇。”至诚曾孙45世皓(唐德宗贞元元年生),唐集贤院学士,后官江西御史升江西观察使,与弟皎、暠家豫章之白塘。”后裔此间又迁进贤斫柴冈,西山牛角坑等处。
其三,前述与权的支孙至道,“祥符令,家大梁(今开封)”,至道孙镗,唐德宗建中4年(783年)由孝廉官洪州刺史,“因朱泚僭乱,遂致政,卜富州(今丰城)姜舍居焉。”时德宗贞元间(785-804年)16。
其四,世昌次子忠荣迁入浙江嘉兴的支系,传至48世琛,“唐武德进士,官饶州都督长史(一说都刺史),因萧铣所僭,退保余干,后寓芝山之下。” 再传至52世怀兴,“唐文宗太和2年(828年)第进士,授鄱阳尉,后升洪州都督总管。其子尧晕兄弟三人于唐宣宗大中间(847—859年),以儒术应试,路过厚田(今属南昌县幽兰乡),见其山水环秀,土地富饶,遂家于官溪之旁。尧晕居厚田,尧旻居上洛(今属南昌县向塘镇),尧明居青兰(今属进贤县赵埠乡)。”17
其五,世昌三子我荣之后迁入今江西安福的支系,传至50世硕,官后周宜州牧,子基,官上高,家上高稼桥(今属宜丰县)。
其六,世昌四子虑荣之后,三国时南昌尉万弘一支,传至46世珰 ,“唐贞元4年戊辰科(788年)进士,授翰林院馆职,拜文华殿大学士,9年,出任兴化府郡侯。历四载,不意太夫人丧在任。守制三年,将太夫人卜葬甫田,置产创业而遂基焉。后复命回朝,权猷阁大学士。又九年,钦差豫章提刑,一任未满,署内数终。魏、何、邓三夫人并一元、一泓、一道、一理、一脉五翁扶榇归闽。行至石楼铺(今属南昌县武阳乡),停驾止宿。力欲归葬,奈时值倡乱,四方绎骚,……遂将价银而让厝于兹。……惟何夫人同二、三、四翁不忍遽离亲墓,筑舍而居,众皆曰官舍人家,舍头之名由此始也。”18一元6传至52世殊,五代时,与父童寿同迁慈母。
唐五代间,世昌三子旁支分迁地在本省还有都昌、宜黄、泰和、上高等县。
历宋元明清,前期入赣的万氏主要支派在赣向纵深拓展,以前述唐五代入赣族为次分论:
奭孙暹,传至52世昭明,居南京,其孙迪,宋神宗庚戌进士,累官至兵部尚书。迪兄弟4人,所居不一,迪为板湖始祖(今属南昌县广福乡)。迪公一支,仅宋元两代已派衍60余村,涉及本省南昌、新建、进贤、奉新、武宁、丰城、临川、金溪、弋阳、余干、浮梁、安仁(今称余江)、新余、新干、分宜等县。明代,板湖迪公支又派衍至本省南城、靖安、东乡等县。
暹弟杲后裔居高安幽兰塘的分支,至52世源,字文渊,宋初,官礼部尚书,生子三.“致政南还,道经南昌,命长嗣居枫林(今属南昌县幽兰乡),……拓居80余家,鳞次栉比。”,仲可稠居黄冈(今属南昌县武阳乡)……风气所钟,生齿繁庶,凿三井以汲,远近咸称三井万氏。19”季子可明居古溪(今属南昌县幽兰乡),又回迁祖居高安幽兰塘。可明子浩复迁古溪,仿祖居亦名幽兰塘,南昌县幽兰塘地名及幽兰乡政区名由此而来。三可之后,至元末,族支分衍至本省南昌、新建、进贤、丰城、临川、万年等县的近60村。明前期5代,仅可纫一支又分出20余支,扩展及本省彭泽,安仁。杲另一支系传53世才公,北宋时迁合熂万家(今属南昌县向塘镇),周恩来总理的生母万冬儿,即是合熂27世女氏。
准孙与权嫡传后裔白塘皓公一支,从“历代世系总图”统计,族支分衍至本省南昌、新建、安义、永修、进贤、丰城、临川、湖口、鄱阳、浮梁、永丰、上高等县的40余村。
准孙与权支裔居丰城姜舍的镗公支,“传8世孙仲权,宋雍熙丙戍进士,任浣郡太守,生有源。有源4世孙浩,石岐基祖也。20浩公二子,长余,次赡,分居石岐北下庄、南上庄,而“居湖山、居雄溪、居浇江、居新邑太平乡、居吴城、居鄱邑康山……皆石岐之宗派也。”21 其后又分衍夏美、弼塔、冈上、土城、进贤、弋阳等处共20余村。
52世怀兴子尧晕三兄弟支系,仅尧晕厚田支,宋元间就派分南昌新建进贤等县的30余村。
珰公长子后裔慈母殊公支,宋元时派衍南昌、新建、进贤、安福等县16村。
五代后周宜州牧硕公支,宋元以来,后裔主要在隶属南昌、进贤、抚州的游湖、游溪、藕塘、花墙、山下湖田、桔园等处迁衍。
豫章万氏似有同为山东世昌四子后裔的宗亲认同意识,各支之间的迁徙地呈现相互交错的格局。
携太子的灵柩一路南下----太子,就是唐永王李璘,第一祖先是文江令--奭公,奭公的儿子是永王的随官,南昌板湖附近姓氏搓骂万家,是抬棺的,我们万家人说万是做官的,所以谱没有敢记载第二世(看永王东巡),唐永王李璘灵柩运回京城,奭公的儿子是护卫,抬棺材的木头断了,迷信不吉利,就将永王李璘葬板湖一里外的吴家山丘,这个时候我们万家人就安家在这里(曹岗,也许这里有姓万的,有待研究),三世祖,乔。七世祖少,而后暹公居铜城,曹岗。---------到了宋朝,迪公护孟后逃难,将家眷留此,认暹公八世祖,同宗。曹岗(楼下)万家就分---板湖世祖;迪。修水万家也是楼下万家分支。
万姓,中国百家姓之一,得姓始祖为芮伯万。周初,成王封同姓族人姬良夫于芮(今山西省芮城和陕西大荔一带),遂建芮国。芮国是一个诸侯国,其国君人称芮伯,芮伯传至春秋时,出芮伯万,因其宠姬众多,风流成性,致使母亲芮姜极度不满,将其驱至魏城(今山西省芮城)。其子孙有以万为氏者,称万姓,并奉芮伯万为万姓得姓始祖。
芮国在周襄王姬郑十二年(公元前640年),为秦穆公嬴任好所吞灭,其王族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的字为姓氏者,称万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万氏正宗。
姓氏源流源流一
源于姬姓,出自周王朝芮伯的后裔芮伯万,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成王姬诵敕封同族人姬良夫于芮地(今陕西大荔朝邑城一带),史称芮伯,建有芮国,为姬姓诸侯小国。春秋时期,芮国传至芮伯万,他曾一度官至周王朝的大司徒。但后来由于芮伯万的宠姬太多了,闹得内宫不安,其母亲芮姜一怒之下将芮伯万赶出国去,住到魏城(今山西芮城)。
源流二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大夫毕万,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元和姓纂》记载,春秋时期,毕公高的后裔毕万在晋国担任大夫,在周惠王姬阆十六年(公元前661年),毕万等人辅助晋献公姬诡诸消灭了三个小诸侯国,即耿国、霍国和魏国,毕万以战功受封于故魏城(今山西芮城),因此他又称魏万,成为后来战国七雄之一魏国统治者的先祖。
在毕万(魏万)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的字为姓氏者,称万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三
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魏书·官氏志》记载,南北朝时期的北魏有鲜卑拓拔部有复姓叶万氏、万纽于氏等部落,随北魏孝文 拓拔宏(元宏)迁都洛阳入主中原后,在汉化改革过程中皆改为汉字单姓万氏,后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据《魏书·官氏志》载,北魏文化汉化政策的推行,鲜卑族复姓大姓吐万氏也改单姓万,并迅速发展壮大,形成又一郡望——河南郡。鲜卑族万纽于氏, 在代北(泛指汉、晋 代郡和唐以后代州及以北地区,大致相当于今山西、河北省北部一带。)的三字姓万纽于氏改为万氏。
源流四
源于子姓,出自商王朝初期商王汤的属下万舞,属于以官职称号为氏。万舞,就是万人之舞的总名,为商王朝初期的盛大活动总指挥一类的官职。据史书记载,商汤因“以万人而得天下”,一举击败夏桀,建商王朝,其后就有人以“干舞”为其国人军队的代称,组成歌舞予以典庆,即称万舞。在史籍《大戴礼·夏小正》中记载:“万也者,干戚舞也。”在典籍《韵会》中也记载:“汤武以万人得天下,故干舞称万舞。”
在万舞、干舞的后裔子孙中,因以以为姓氏者,即称万氏,世代相传至今,远早于姬姓万氏。
源流五
源于任姓,出自战国时期孟子弟子万章,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中记载:“万氏,孟子门人万章。”万章,任姓,全名叫任万,字子章,被后世称作万章、万子章,公元前305年左右战国时期薛人,是孟子的重要门徒,也是儒学名著《孟子》的主要编纂者。在史籍《纲鉴易知录》中记载:“孟子去齐,绝粮于邹薛,退与万章之徒,述仲尼之意,著孟子七篇。”在典籍《孟子·序》中也说:“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孟子在战国时期周游列国,宣传儒家的仁爱治国之道和唐虞三代德政,希望各国能采纳它的主张,齐家治国平天下。但是,魏、宋、滕、齐等诸侯国都没有接受他的游说,最后他离开了齐国,回到了家乡邹国薛地(今江苏邳县),课徒讲学,他的门徒万章等,把他的言行主张记录编辑成《孟子》七篇,后来的韩子说:“孟轲之书,非轲自著,其徒万章,公孙丑相与记轲所言焉耳。”孟子的伟大思想、言行,能够传播并存至今,万章的功劳是巨大的。
在万章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万氏,世代相传至今,亦称万氏正宗。
源流六
源于改名,出自宋朝时期南仲丞相幕客赵方,属于冒姓为氏。在宋朝理宗赵葵执政时期,有一著名的参议大臣方岳,授为南仲丞相。在他的门客幕僚中,有一幕客叫赵方,号称赵父,是一个足智多谋的幕僚。因自己的名字“方”与主公方岳的姓氏冲忌,因此去掉一“点”改为万字,称赵万。这在史籍《齐东野语》中有记载“方臣山,名岳,为南仲丞相,幕客赵父名方,乃改姓为万”。
在赵万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万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七
源于地名,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传说,在古代有个叫弈叶的人,曾居住在阴山北面的万纽于山,他的后代便以居住地为氏,取山名的第一个字“万”作为姓氏。
源流八
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蒙古族土默特氏,以部为氏。土默特氏族最初是东胡民族的一支即鲜卑族,唐朝时期称其为木马突厥,到了元朝时期已经归附于蒙古族了,曾隶属于喀尔喀蒙古,讲的是蒙古语,风俗习惯、生产生活皆与蒙古族人相同。
土默特氏族在明朝时期世居中卫(今辽宁沈阳),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Tumot Hala,所冠汉姓皆为万氏、金氏等。
源流九
源于回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回 族万氏,源出 西亚中亚的音译名 宛葛思谐音。万氏在回族中为数不多。历史上,仅知其清末有著名的阿拉伯文书法家万景和,人们尊称他为“万巴巴”(先师),由他抄写的伊斯兰教典籍《古兰经》,书体精美之极,被教徒们视为经书典范,后者争相仿效。
在万景和的后裔子孙中,皆称万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十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图们氏,亦称图莫图氏,源出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陀幔部,金国时期为女真驼满部,以部为氏,满语为Tumen Hala,汉义“万”,世居乌喇(今吉林永吉),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万氏、图氏、门氏、莫氏等。
⑵满族瓦色氏,满语为Wase Hala,汉义“瓦”,世居虎尔哈(今黑龙江黑河对岸俄罗斯地区)、乌喇(今吉林永吉)、叶赫(今吉林梨树)等地,后多冠汉姓为万氏、瓦氏等。
⑶满族万旒哈氏,满语为Wanlioha Hala,世居清河(今辽宁本溪清河流城),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由包衣抬入正黄旗,后即冠汉姓为万氏。
源流十一
源于赵姓。方岳字巨山,官参议官及知州有幕客赵万后改万姓。
源流十二
源于鲜卑姓氏万俟氏,但值得注意的是,此枝万姓读mò不读Wàn,也不可写作繁体的万。广东新会等地有此姓。
迁徙分布万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我国大陆姓氏排行榜位列第86位,属于大姓系列。万姓人口数量占全国总人口数量的百分之零点二五,人口为三百余万。
万姓在我国台湾省列113位。春秋时期,芮国占据今山西、陕西间地,晋国则占山西一带,故早期万氏当发源于山西、陕西省境,此二省亦为后世万氏支系的主要源头。
汉朝以前,万氏族人有入迁山东者,如战国时期有山东人万章,但两发源地仍为万氏族人主要繁衍生息之地。两汉时期,陕西扶风一带万氏族人枝繁叶茂,遂有郡望——扶风郡。
魏、晋、南北朝时,北方战火四起,万氏族人有避居南方者,此次南迁,奠定了后世万氏族人盛于南方的基础。另外,北魏迁都洛阳后,随着汉化政策的推行,鲜卑复姓吐万氏改单姓万,并迅速发展壮大,形成又一郡望——河南郡。
唐朝时期,浙江、安徽万氏较盛,时有浙江昆山令万齐融;安徽人万敬儒,三世同居,族人所居之所称“成孝乡广孝聚”。唐代以后,史载万氏名人比比皆是,且多出南方。
宋、元时期,更朝换代频繁,少数民族辽、金、蒙皆想争霸天下,北方时有战争,致使万氏族人举族南迁,南方万氏族人由此陡增,江西、湖北、湖南、天津、山东等地均有万氏族人散居点。据载,宋朝有万顷,出江州(今江西九江);万镇,出平江(今湖南平江);万人杰,出大冶(今湖北大冶);元朝有万邦宁,出宝坻(今天津)。
明、清时期,是历史上万氏族人最盛阶段,山东、四川、江苏、广东、广西亦有万氏族人的足迹。可见,万氏族人已涉足于祖国最南端,遂有清朝万氏族人渡海迁播于更广阔之领域。据此期间史载万氏名人来看,多出、江苏、江西一带,则此区诚为万氏族人发展最旺之地。另,明朝万氏作为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于河北、河南、山东、安徽、陕西、北京等地落籍。
如今,万氏族人尤以山东、江西、江苏、湖北等省多此姓,这四省万氏族人约占全国万氏人口的40%以上。
历史名人万 章
齐国人,战国时期孟子门下的得意弟子,是最早扬名于历史的万姓先人。关于他的事迹,史书是这样记载的:“孟子去齐,绝粮于邹薛,退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万 脩
茂陵人,东汉名将。光武帝时历任信都令、偏将军等职,因功封槐里侯,为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万 回
唐代高僧,曾预言安乐公主将被诛,玄宗可作五十年太平天子等事,其神异类此。传其一日忽求阌乡(今属河南省)河水,饮毕圆寂。
万全
(1495-1580),号密斋,明代罗田县(今湖北省)人,明代名医。
万 胜
元黄陂(今属湖北)人,初从明玉珍起义,后任玉珍所建夏政权之司马,因功升右丞相。玉珍去世后,万胜被珍子明昭矫旨缢杀。
万 泰
(1598-1657),字履安,晚号悔庵,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县城人,清代浙东学派甬上支派的创始人。
万 表
定远(今属安徽省)人,明正德年间武进士,通经术,熟知先朝典故,为明代武臣通儒之佼佼者,著述甚丰,有《海寇议》、《万氏家钞济世良方》、《灼艾集》等。
万 川
吴江(今属江苏省)人,清代著名画家兼绘画理论家。博学能文,擅画花鸟,用笔含蓄,色调柔和清新。著有《绘事琐言》、《绘事雕虫》等。
万 树
宜兴(今属江苏省)人,清代文学家、戏曲作家。造诣于词之格律方面,编《词律》二十卷,另有传奇、杂剧二十余种。
万 经
归安人,清杰出学者,康熙年间进士。博通金石性理及金石家言,著《分隶偶成》等。
万安国
代(今山西省大同市东北)人,北魏官至大将军、大司马,封安城王。
万宝常
隋代音乐家,擅长诸多乐器,尤精琵琶,曾奉诏造诸乐器,以自制的水尺为律尺,以调乐音,撰有《乐谱》。
万敬儒
庐州(今安徽省合肥)人,唐代大孝子。据传其母亡,住墓旁,刺血写佛经,二指断,母复生,时人称奇。
万寿祺
明末书画家,万历年间举人。明亡后,仍以遗民自居,著儒士服,戴和尚帽,人称“万道人”,与阎尔梅同称“徐州二遗民”,著有《隰西堂集》。
万承纪
江西省南昌人,清代著名画家,官至河南同知加知府衔。
万斯大
清朝经学家。他一生精于经学,对《春秋》、《三礼》尤有研究。为万斯同之兄。
万斯同
清代著名史学家,博通诸史,尤精明史。他讲求志节,坚决不愿在清朝为官。。康熙间,应邀以布衣参修《明史》五百卷,皆其手定。著有《历代年表》。
万青藜
(1821—1883)宇文甫,号照斋,亦号藕舲,清江西九江府德化县人。道光十九年(1839年)举于乡,二十年联捷成进士。初授翰林院编修,大考第一,升侍讲侍读学土,署国子监祭酒。
很荣幸能为你解答!
河北沧州市(含原沧州地区),是回族人民聚居的地方。全市回族总人口17万,占河北省回族总人口的34.7%,为全省,乃至华北地区回族人口最多的市。因此,了解沧州回族渊源及发展,对全国的回族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迁 入 渊 源
回族,是沧州41个少数民族中,历史较久的民族。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从未著留民族谱志。加之明初燕王朱校“靖难”之役,对沧州一带人民血腥屠杀,赤地千里,造成了历史断带,致使人们对沧州回族的迁徙渊源更加模糊。近年,一些著作中,多将“靖难”以后,即公元1404年作为沧州回族迁入始点。笔者认为,这种说法还需进一步探讨商榷。
元朝时期,处于华北腹地的沧州,既是全国最大的盐业基地(长芦),又是京题屈指可数的商业繁荣地区,且当时水、陆交通十分发达。陆路建有会川驿(今青县)、兴济驿(今兴济镇)、清池驿(今沧州市区)等京都要道官驿十余处;水路有京杭大运河横贯本市南北220公里,直通京城。水旱码头,商贾云集,具有穆斯林经商、聚落的天然条件,并据《河北省古代陆路运输简史》载,在盛唐时期,沧、嬴、朝三州(皆今沧州辖区)便盛产丝绢,并为当时通过丝绸之路远销外国的重要丝绸产地。可以说,从那时起,沧州就已和阿拉伯国家有了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而至元初,已是“回回人遍天下”、“京城诸路,其寺万余”,而沧州却无回回人涉足绝非可能。
另据口碑传达,今沧辖泊头市西八里庄沙河涯村在明洪武初年便建有清真寺;孟村县志载,元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朱元璋麾下大将常遇春(回)北上伐元,曾设帐于太平村(今孟村县王帽圈村),其部下将士多为回族,战后阵亡回族将土葬于今孟村尹庄村南,历称“回回墓”。由此可推断,当时在战乱中回族将士落足本地者恐不微量。可证明沧州回族始于明前。
沧州回族大量迁入,主要在明初。据《明史·太祖纪》载,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六月,徙山后(今宣化东南延至辽阳一带地方称山后)民三万五千户于内地,又徙沙漠遗民三万二千户电田北平。”其“山后q和“沙漠”当时均属回回人较多的地区,移民中自然占有一定的回族成份。如孟树县韩石桥村韩姓,便是由山后禹州先迁山东禹城后至沧州立庄的。其祖谱中载:“我太祖来自西陲,移镇东路,相传山后禹州人”。
明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燕王朱隶,为夺帝位,举兵“靖难”,沧州破城,坑人(活埋,四万,百人幸难逃一,燕王即位,出旨迁民,“以实空地”。据泊头、河间、董驿、孟_村、沧县、献县等县市若于回族家谱记载,其始祖大都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自晋、鲁、浙、沪、皖、鄂等地奉旨迁徙而来。其中迁自南京应天府上元县二郎(龙)岗(港)者居多。如牛进庄刘氏家谱载:“吾东始祖原籍南直隶上元县二郎岗,永乐二年迁徒于此”。孟村镇吴氏谱清道光九年载:“原籍系安徽省徽州府联县,前明永乐年间周祖北迁”。献县马氏家谱一载:“始祖马刚为回族将领,燕王扫北,率三子由南京水西门外二龙港随军到河间府,后长子马广庆到河间东南定居,立村为辛中营”(即今本斋村)。
除上述情况外,历代统治阶级、官僚恶势的民族压迫,也使一些外地回回人被迫向回回人户较多的沧州一带逃避,成为沧州回族的来源之一。如,明朝末年,无定府(今山东惠民)李阁老依仗权势,对惠民、乐陵两地的回族人民进行了残暴的血洗,强令两地周围40里不许有回民居住,迫使许多回族人民从山东逃至沧州,现沧州铁姓回民就是在那次洗劫中幸一兔于难,逃此落户的。
综上所述,沧州回族的迁入,大致可分为六种原因:1.战争。即通过对外战争,使中、西亚阿拉伯人、波斯人进入京都诸路(含沧州);通过国内战争,使外地回族将士落足沧州。2.经商。沧州优越的经商条件与回族善于经商的特点,决定了沧州是四方回族商人理想的落足之地。S.官居。即出任官职或随龙保驾携眷落户。4.移民。其中可分三种情况,一是奉旨迁来占产立庄I二是随迁仆从百姓;三是被发流罪。5.逃生。即逃荒、避难而来。6.投一亲。即因种种原因投亲靠友而来。其族源,按照迁出祖籍追溯,可溯至西陵陆路和东南沿海。
二、繁 衍 演 化
回族,是一个团结、仁爱且富有顽强生命力的民族。迁入沧州后,不同时间来自不同地点的各家各户相互攀连,彼此相纳,在血缘关系上结成“回回亲戚”,在风俗习惯、民族感一情上形成了凝聚力很强的“回回一家”。历经数百年的繁衍演化,不断发展壮大。
(一)繁衍“分荣”。经过世世代代繁衍生息,沧州回族人口不断增加,各姓家族“抽。核分亲”,原有村庄容量饱和,土地开发受到局限,迫使部分回族人出庄另立,开辟新的栖身之地。
据对当地部分回族宗脉考查:刘氏始祖于南京二郎岗迁来后,先在孟村东北部建庄称牛进庄,后又遣二子分建了今孟村县的西赵河村和南皮县的黑龙村,此后层层“分蒸”,代代 “抽枝”
万胜、万户、万章、万脩、万表等。
1、万胜
万胜,(?—1366年),元末义军领袖,明夏政权右丞相。元代德安府黄陂县(今武汉市黄陂区)人。初从明玉珍起义,后任明玉珍所建大夏政权之司马,因功升右丞相。
夏主宠爱之妻以弟妇故称为明三。玉珍去世后,万胜与知枢密院事张文炳之间存有隔阂,万胜暗中派人杀死张文炳。张文炳曾善待明玉珍的养子明昭,所以明昭又假托太后彭氏旨意,吊死万胜。
2、万户
万户(?—1390年),本名陶成道,原名陶广义,后被朱元璋赐名“成道”。原是浙江婺城陶家书院山长,喜好钻研炼丹技巧。一次炼丹事故后,转为试制火器。
元末,吴王朱元璋下婺州,陶成道率一干弟子相投,献火神器技艺。在历次战事中屡建奇功,受到朱元璋封赏“万户”,从此陶成道被人称为“万户”。明初,陶成道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飞天的人,被称为“世界航天第一人”。
晚年,陶成道把47个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坐在上面,双手举着2只大风筝,然后叫人点火发射。设想利用火箭的推力,加上风筝的力量飞起。不幸火箭爆炸,万户也为此献出了生命。
为纪念万户,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以这位古代的中国人命名。
3、万章
万章,孟子高足弟子。一生追随孟子,为孟子所喜爱。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封为博兴伯,从祀于孟庙西庑。万章是最早扬名于历史的万姓先人。
《史记》载,孟子晚年,经常同万章等弟子谈论经书,并和万章等弟子一起著《孟子》一书。
4、万脩
万脩(?—26年),字君游,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东汉大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二十六。现一般写作万修(亦写作万休)。
万脩在更始政权时期被任命为信都令,刘秀宣慰河北之时,王郎起兵追捕刘秀,当时河北的郡国大多投降王郎,只有万脩与信都太守任光、信都都尉李忠等人据守信都郡迎接刘秀,使刘秀有了反攻的基地。
此后随刘秀击破邯郸、平定河北。历任偏将军、右将军,先后被封为造义侯、槐里侯。公元26年(建武二年),万脩奉命与扬化将军坚镡共攻南阳郡,因病在军中去世。
5、万表
万表(1498—1556),字民望,号九沙山人、鹿园居士,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祖籍定远(今属安徽)。生于明孝宗弘治十一年,卒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年五十九岁。曾任明朝的都督同知。
表通经术,著书亦富,有《海寇前后议》、《济世良方》、《灼艾集》、《经济文录》、《玩鹿亭稿》八卷等,均《四库总目》并传于世。
——万胜
——万户
——万章
——万脩
——万表
刘氏家谱万,方,汉属于中国的刘氏宗族中的分支之一。刘氏宗族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大姓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秦朝时期,而刘姓也是唐朝时期的皇室姓氏之一。刘氏家谱万,方,汉是刘氏宗族的一个较为分散的分支,其祖先在汉代时期活跃于今天的河北、山东、河南等地。刘氏家族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家族,可以追溯到汉代。刘氏家族在汉代时是中国的皇室家族,曾经统治了整个中国,同时也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家族之一。刘氏家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武帝刘彻,他是汉武帝的儿子,也是汉朝的第七位皇帝。
刘氏家族在汉代时非常兴盛,家族成员众多,分布在各地。其中最著名的分支是刘邦的后代,他们代表着汉朝最高的权力和荣耀。刘氏家族在汉代时分为多个分支,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刘邦、刘秀、刘备等分支。这些分支在中国历史上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刘氏家族在汉代时是中国的皇室家族,享有高度的地位和权力。他们统治了整个中国,贡献了许多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刘氏家族的影响力在汉代后期逐渐减弱,但他们的影响力一直持续到了中国历史的现代时期。
总的来说,刘氏家族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家族,代表着中国历史上的权力、荣耀和辉煌。在中国历史上,刘氏家族的地位和贡献是不可忽视的。、科举及其他官员,为中国历史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刘氏家谱万,方,汉的历史传承也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万贵妃 万贞儿
1430年 生于山东诸城。
1434年 选入宣德帝孙太后宫中。(4岁)
1449年 成化帝3岁受册封为皇太子。万贞儿既侍奉太子于东宫。(19岁)
1465年 成化皇帝即位,同年废后吴氏。(35岁)
1466年 诞下一子,遂受封为贵妃。其子不其年而死。(36岁)
1476年 册封为皇贵妃,在诸妃之上。(46岁)
1487年正月 暴死。同年秋,成化帝亦死,时年41岁。(58岁)
据史书记载:
“自古妃嫔承恩最晚、而最专最久者,未有如此”沈德符《万历野获篇》。
“万氏丰艳有肌,每上出游必戎服,佩刀侍立左右。”《明史》。
“妃怒挞一宫婢,怒极气咽,痰涌不复苏”,“讣闻,帝不语久之,但长叹曰:万侍长去了,我亦将去矣”,“于是挹挹无聊,日以不豫,至于上宾”。《万历野获篇》。
宪宗在大婚前便深恋着30岁的宫女万贞儿了,19岁碍于礼教立出身贵族的吴氏为后。但他对万贞儿的专宠依然。有一天,也不知是万贞儿恃宠娇纵不知收敛,还是新立的吴皇后嫉妒成狂,皇后命宫人将万贞儿拖倒在地,并亲自取过杖来打了她。(对于一个出身贵族的女子,亲自动手打人,这恐怕一定甚是气急攻心才有如此行为的吧。)这也便是废后的导火索,宪宗执意将册立刚一个月的吴氏废黜了。成化2年,万妃生下皇长子,宪宗大喜,立即升她为贵妃,谁知未满月这位龙子竟夭折,万贵妃从此也未再有孕过,而她也不许其他后妃有孕,哪个妃嫔怀胎,她就千方百计逼令喝药打胎。
成化5年,柏贤妃生下皇子,转年2月,皇子突然暴毙。6年后宪宗百般无聊中对镜自照,忽见头上已有数根白发,不禁长叹道:“朕老矣,尚无子嗣!” 太监张敏突然跪倒,将万贵妃多年来给各嫔妃喝药打胎之事告之陛下,并说:有一纪氏女史在宫外产下皇子,现已6岁,一直被秘密养育在西宫密室中(这孩子自降生便没有母爱父爱,心理问题在所难免)。皇子被认领后,也就是将来的孝宗皇帝。(仅活了35岁便死去了)。万贵妃当然也有想加害过太子,但自幼性格孤僻的太子,具有被害妄想而且不太懂得婉转的宫廷礼节,有次万贵妃让他一起吃饭,他便回答说吃过了,万贵妃让他喝茶,他直接地回答说怕有毒。这可把万贵妃气坏了,可是也没有办法。人们并不十分了解皇太子其人。只知道他是一个出生于冷宫的一个身份卑贱的宫人之子,虽得到宪宗承认,但一直受嫉于万贵妃,甚至到成化末年,还有废立之危。
万贵妃派人杀死了纪氏女史和太监张敏,一有机会,就向宪宗要求废掉皇太子,宪宗后来答应了她。但因东岳泰山发生地震,钦天监说此兆应在东宫,宪宗以为废太子会惹怒天意,不敢再提易储之事,这才保住了太子的地位。
后来万贵妃渐渐进入更年期阶段,脾气一天比一天暴躁,一年春天,她在打骂一名宫女时痰堵住了喉咙一口气上不来,便就这么死了。成化帝自此后郁郁寡欢,于同年8月也去世了。宪宗留给儿子孝宗的,是一个紊乱的朝政下的千疮百孔的国家。而孝宗出奇地宽和善良,对当初迫害其生母的万贵妃家人也表现了极大的宽容。甚至对万贵妃本人,也没有听从臣下的建议对她削溢议罪。由于幼年生活的坎坷,孝宗一直身弱多病。但他仍能早朝每天必到,孝宗对女色一生淡泊,不仅没有宠妃,也没有册立过一个妃嫔,只是与皇后张氏过着民间恩爱夫妻式的生活。
宪宗与万贵妃的爱情见证:
明成化17年(1481年)宪宗朱见深35岁,万贵妃52岁,主持日常朝政的大臣们已经很久没有见到他们的皇帝了,此时宪宗与自己最宠爱的万贵妃在后宫里享受人生,宪宗为万贵妃制出诸多他们之间特有的爱情信物,深表细微末节体恤恩爱之意。其中命景德镇的工匠所做一种小巧玲珑的的酒杯,绘有子母鸡图案的叫“成化斗彩鸡缸杯”目前世界上还存有十几只。而绘有蝴蝶兰花小草图案的为“成化斗彩三秋杯”世界上保存完好的只有这一对了。
明宪宗朱见深(公元1447-1487年),明英宗朱祁镇长子,英宗病死后继位,在位23年。因爱妃病殁愁闷成病而死,终年41岁。葬于茂陵(今北京市十三陵)。
明宪宗朱见深,原名朱见浚,于公元1449年英宗北征时奉皇太后之命,被立为皇太子。谁知命运与他开了个玩笑,他的叔叔明代宗即位后,随着政局的逐渐稳定,就开始考虑如何废掉他,而用自己的儿子取而代之。经过一番精心的谋划,朱见浚被废为沂王。但是上天好像只垂青于他,此后不久先是被立为太子的朱见济早夭,然后是著名的“夺门之变”,这样不仅他的父亲夺回了皇位,他的太子之位也失而复得,他父亲改元天顺,也将他改名朱见深。但由于幼年卷在皇位之争的漩涡中,精神压力非常之大,因此留下了口吃的毛病。天顺八年,英宗皇帝去世,朱见深继承了皇位,成为了明朝第八位皇帝,第二年改年号为“成化”。
宪宗即位后,平反了于谦冤狱,恢复了于谦之子的官职。又不顾明代宗曾废掉自己的太子之位,以德报怨,恢复代宗帝号,重修代宗陵寝,博得了朝野的一片称颂之声。朱见深任用李贤为相,阁臣之中还有彭时、商辂等人,可谓是人才济济,朝政也比较清明。
由于名相的辅佐,加之上述的一系列措施,朱见深在即为之初还是以明君的形象出现的,但只是昙花一现。随着明朝土地兼并的严重,官吏对百姓的压榨,许多农民流离失所,并且这种情况不断恶化。百姓终于忍无可忍,荆襄爆发了刘千斤起义,广西爆发了少数民族起义,虽然这些起义都归于失败,但已经为明朝的政治敲响了警钟。更值得一提的是广西的少数民族起义虽然被镇压了,但是它的影响却非常“深远”。因为成化朝最显眼的两位人物都出自这次战斗的俘虏,其一就是一手遮天的大太监汪直,另一个就是孝宗皇帝的生母纪氏(见明孝宗朱佑樘)。
大太监汪直本是广西少数民族,由于起义的失败,起义军的成年男子被杀,小孩与女人被送往宫中为奴,汪直就这样进宫做了太监。由于他善于钻营,而且又攀附上了当时宫中的实权派万贵妃,因此官运亨通。成化十三年,宪宗皇帝设立了著名的特务机构“西厂”,使得明朝的厂卫制度达到顶峰,而汪直就掌握着西厂的实际指挥权。汪直也凭借特务机构不断排除异己,树立亲信,朝廷被他搞得乌烟瘴气。汪直还多次作为监军随军出战,所到之处官吏都小心侍奉,加紧搜刮百姓,购买大量珍宝取悦汪直,可以说汪直所到之处,就像闹了一场蝗灾。由于汪直的倒行逆施引起了朝野的交相弹颏,宪宗皇帝也因此对他失去了兴趣,在汪直的最后一次监军过程中索性将他留在了边关,之后又将他贬到了南京,大太监汪直渐渐在历史中消失了。
汪直走后,朝廷并没有安定下来,宪宗皇帝开始宠信佛道,任用奸佞。大批贤能之士或贬逐或罢官或去世,中难有直臣容身。许多社会无赖,骗子得以混进宫中,而朝廷的重要官吏也腐败到了极点,当时百姓就有“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的说法,将这些朝廷的蛀虫贬得一钱不值,这些大臣不但贪赃枉法,而且为了取悦宪宗经常以房中术进献,明朝政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混乱。其政治昏暗,奸臣当道,西厂横行不法,王室奢侈而官吏贪污盘剥,加上连年的水、旱灾,人民处于饥寒交迫、水深火热之中。
朱见深最令人捉摸不透的就是他竟喜欢一个比自己大17岁的宫女,而且终其一生都没有改变。这位宫女就是万贵妃。她的出现造成了明朝第一个外戚乱正的局面,他的亲戚在她的庇护下到处抢占民田,而且许多官吏也通过贿赂她而得到了提升,不过万氏对于朝廷的控制比其他对内宫的控制就可谓小巫见大巫了。他紧紧笼络住成化皇帝,使得后宫无人敢触犯她的势力。成化皇帝的正宫皇后吴氏,就是由于与万贵妃发生口角,并动手打了万氏,被打入了冷宫。新皇后王氏也只好曲意逢迎,才得以报住了皇后的位子。由于万贵妃的亲生子的早夭,为避免失宠,他开始控制被皇帝临幸的宫女,一旦发现宫女怀有身孕,不是强迫打胎,就是致死。险些使朱见深断了子嗣。
成化二十三年万贵妃暴亡,朱见深也因悲伤过度于数月后去世,为太子朱佑樘留下了一个千疮百孔的江山。
成化二十三年八月,宪宗在位24年后去世,时年41岁,谥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庙号宪宗。葬北京昌平茂陵。
中国明朝成化年间,后宫一间宫殿内,嫔妃柳氏悬梁自尽,这个刚刚得到皇帝宠爱的女人,这个已经身怀龙种的妃子,为什么突然间香消玉陨?
晚饭后,怀孕五个月的柳氏突然觉得腹部疼痛难忍,她大叫着在床上翻来滚去。明宪宗朱见深急忙宣太医,屋内,柳氏痛不欲生地惨叫着,屋外,宪宗皇帝惴惴不安地来回踱步,几次差点忍不住冲进屋去。突然,叫喊声停止了,太医慌慌张张地从屋里走出,扑通一声跪在皇帝面前,哭着说,“请皇上赐臣死罪。”
皇帝忙问,怎么样了?太医哭得一把鼻涕 一把泪,连称自己无能,柳氏流产了,胎儿已成男形,但是没有保住。
不仅如此,由于柳氏身体较弱,流产使她元气大伤,以后再也不能生孩子了。柳氏受不了丧子之痛的刺激,当天夜晚就悬梁自尽了。
柳氏死了,可是事情并不是看到的这么简单,相传柳氏流产自尽在明朝后宫是一件流传甚广的谜案,背后充满了种种阴谋。而这些阴谋都是诞生于一件国宝的腹中,又在国宝腹中大白于天下。
还有点找不到。
历史上姓万的名人有哪些
本文2023-09-23 13:42:1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89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