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阜阳姓吴的是从那里来的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3浏览:5收藏

安徽阜阳姓吴的是从那里来的,第1张

吴姓家谱介绍

吴人认为,族谱是神圣之物,修谱是对宗族的一大贡献。各家吴氏族谱,大谈族谱的神圣意义与作用,成为卷首谱序的主要内容。清顺治十二年《(湖南)八甲湾吴氏谱序》曾说:“夫族之有谱,所以序昭穆、考世系,以成千秋不朽之言也。”明嘉靖丁亥《延陵吴氏谱序》也说:“谱学之兴,其有益于世也大矣,盖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乎本末,莫不由之。”把族谱的作用,说得神乎其神了。在古老中国,族谱的神秘意义,首在维系宗法制度,保持血统纯正。

《延陵吴氏家谱序》说得好:族谱兴起于中古而有先王之遗风。“先王宗法坏而恭敬之教亡,教亡而后谱作,谱作而后分明,分明而后义生,义生而后礼行,礼行而后祖尊。”族谱的出现,就是在宗法制度败坏后一种挽救宗法礼制、维系血统纯正的产物。有了族谱,就有了区别、分明,就知道自已是从哪里来的,属于哪一宗、哪一支,不会乱认祖先宗派。没有族谱,就等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所归属。随着宗族的发展,子孙人丁繁衍分化,族人之间就会日益疏远,甚至同族兄弟都视如路人。而有了族谱,就能联络宗族同姓之间的感情。因此,尊祖宗而联族姓,承先启后之谋,莫切于此(谱)(乾隆已亥吴以忱《丹徒吴氏续修谱序》)。在大多数吴姓宗谱的家范家规中,多把修谱系作为突出的一条。

正因族谱有如此重要的神秘作用,吴姓宗族无不重视族谱的收藏保管。每次族谱之修,都要先注明受领人姓名,开明谱牒部数。宗规要求族人对族谱要留心收藏,勿视为泛常。不得乱笔涂改或让鼠咬虫伤,潮湿霉烂,更不得贪财出典,否则严惩不贷。吴氏支谱《给谱录》就规定“公议子、午、卯、酉年清明日,各携谱齐集公所,凭值年人眼同会看,倘有毁坏者听罚,其遗失出典者,议罚不轻,严追不贷。”

各家修谱,往往都要请学者名流,政界要人或本族名人作序,吴姓族谱也不例外。一篇序文,或述本族发展历史,或述修谱缘起经过,或论族谱之重要意义。因此,一篇序文就是一篇简短的历史和道德文章,而同时,往往也是一篇散文佳作。

现存吴姓谱序,最早当推唐代著名文学家吴少微的《吴氏正宗谱序》。吴少微是季札的第61世孙,他的诗文雄迈高丽,与富嘉谟合称“吴富体”。此后之吴氏谱序,宋初有著名学者、龙图阁大学士吴遵路的《丹阳吴氏宗支录初编叙》。宋以降,至民国时期,文人学者、政客要人所作的吴氏谱序,就数不胜数了。

家谱文件

吴姓家谱文献目录

吴姓家谱文献目录

全国吴氏宗支蕃衍志不分卷 藏地: 美国 杨继盛纂写本 一册

全国吴氏宗支世系图不分卷 藏地: 美国 写本 一册

全国吴王寿梦等四子季札公世系图不分卷 藏地: 美国 吴如胜纂写本 一册

全国吴氏先代溯源引不分卷 藏地: 美国 吴呜凤撰写本 一册

辽宁本溪吴俄尔格氏家乘五卷 藏地:辽宁本溪市城子乡朴卜村 (清)吴守恩纂清雍正间纂写本

辽宁辽阳吴守近家谱 藏地:北京图书馆清钞本 一册

辽宁辽阳吴氏族谱三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二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辽宁图书馆 (民国)吴恩培编1940年辽阳兴亚印刷会社精印本

河北泺南吴氏家谱四卷 藏地:河北泺南县档案馆

(清)吴优善 吴鸿盘纂清道光三年(1823)纂 清光绪十八年 (1892)铁板本

河北泺南吴氏家谱三卷 藏地:河北泺南县文管会

(清)吴宝善纂清光绪十二年(1886)纂 光绪二十五年 (1899)刻本

河北河间吴谱一幅 藏地:河北青县崇仟镇野兀屯吴淑珍纂钞本

上海松江华亭张泽吴氏宗谱二卷 藏地:上海图书馆

(清)吴德达辑 吴应芝续辑清嘉庆十四年(1809)仁泽堂刻本

上海松江吴氏宗谱三卷 藏地:上海松江县博物馆

(民国)吴承祜纂 1929年1936年铅印本

江苏吴氏宗谱三十六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哈尔滨师范大学

(清)吴宗洛十一修清咸丰元年(1851)至德堂铅印本 三十六册

江苏吴氏族谱十二卷首一卷 藏地:上海图书馆

(清)吴瑞宗等修清光绪三年(1877)至德堂木活字本 六册

江苏吴氏族谱十卷 藏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清)吴丽生纂清光绪十二年(1886)刊本 十册

江苏吴氏汇修宗谱十二卷 藏地:江苏苏州市图书馆(存卷1)

(民国)吴仲山纂修民国吴氏至德堂活字本

江苏溧水吴氏宗谱十五卷 藏地:江苏淋水县云合乡陈里坑屯竹窝里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三让堂木活字本

江苏溧水吴氏宗谱四卷 藏地:江苏溧水县明觉乡向阳屯小吴家

(民国)吴祖起纂 1916年锦绣堂木活字本

江苏赣榆吴氏宗谱长房卷不分卷 藏地:江苏赣榆县档案馆

(民国)吴怀镡重修 1937年至德堂油印本

江苏淮阴南清河吴氏宗谱一卷 藏地:江苏镇江市图书馆

(清)吴昆田修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翻刻本

江苏淮阴吴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 美国

(民国)吴其(禾+逵-辶)等重修 1921年清江柏碧山堂刊本 二十六册

江苏淮阴吴氏族谱八卷 藏地:江苏镇江市博物馆

(清)吴芸等纂 1935年石印本

江苏扬州吴氏宗谱四卷 藏地:吉林大学

(清)吴引孙修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朱印本 四册

江苏仪徵古望亭吴氏家谱十一册 藏地:江苏仪徵县陈集乡工农屯清道光间重印本

江苏泰州富安县吴氏重修族谱八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图书馆

(清)吴嘉珠纂修清嘉庆十六年至德堂刻本 八册

江苏泰州海陵南圯塘吴氏族谱□□卷 藏地:江苏丹阳县图书馆(存爱字吴卷 6、忠字号卷1、2、46)

(民国)姚龙光重修 1919年木刻本

江苏高邮吴氏宗谱六卷 藏地:江苏宝应县郭桥乡友映屯塘河队

(民国)吴金波重修 1924年石印本

江苏兴化吴氏族谱六卷 藏地:南京市博物馆

(清)吴春元 吴占熊撰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木活字本

江苏如皋吴氏家乘八十一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哈尔滨师范大学

(清)吴章焕六修清咸丰八年(1858)铅印本 二十八册

江苏如皋吴氏重修家乘十五卷 藏地:吉林大学 日本 美国

(清)赵坤连纂辑 清光绪八年(1882)三让堂活字本 十六册

江苏如皋吴氏家乘三十卷首一卷 藏地:日本 美国

(民国)吴江 吴杓等重修 1925年三让堂活字本 十四册

江苏镇江古润吴氏重修宗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日本 美国

(清)吴锡纯等重修清光绪十二年(1886)均安堂刊本

江苏镇江开沙吴氏三修宗谱三卷首一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吉林大学 (清)吴国桢主修 解(竹甫皿)编辑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怡德堂刻本 四册

江苏镇江延陵京江吴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江苏镇江市博物馆 美国

(清)吴世铮等修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活字本

江苏常州毗陵吴氏续修宗谱八卷 藏地:日本 美国

(清)吴富德吴其贤等续修清光绪十三年(1887) 三让堂木活字本八册

江苏常州谭墅吴氏宗谱十六卷 藏地:上海图书馆

(清)吴川法修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思让堂木活字本十六册

江苏常州谭墅吴氏宗谱十六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美国

(民国)吴祥鸿等修 1925年思让堂木活字本 十六册

江苏常州吴氏宗谱十八卷 藏地:江苏常州市图书馆

(清)吴赓麟纂修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诒安堂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延陵吴氏宗谱八卷首二卷 藏地:河北大学

(清)吴允祥 吴有章纂修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至德堂木刻本六册

江苏常州蓉湖吴氏族谱二十四卷 藏地:上海图书馆

(清)吴观周辑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至德堂木刻本二十四册

江苏常州蓉湖吴氏族谱续编□□卷 藏地:江苏档(存卷28)民国间至德堂木刻本

江苏常州毗陵西郊吴氏宗谱八卷 藏地: 美国

(清)吴志尚等修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振宜堂刊本 八册

江苏常州延陵吴氏续修宗谱十六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民国)吴世仁 吴培育等修 1913年至德堂铅印本 二十册

江苏常州毗陵宣庄吴氏宗谱十六卷 藏地:河北大学

(民国)吴德洪 吴德兆纂修 1914年木刻本 十六册

江苏常州吴氏统谱□□卷 藏地:江苏档(存卷2) 1916年至德堂刊本

江苏无锡锡山延陵(吴氏)宗谱五卷 藏地:山西省文史馆

(清)吴人秀吴世馄纂修 清康熙五十年(1711)刻本

江苏无锡吴氏宗谱不分卷 藏地:台湾

(清)吴亭甫纂修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钞本 二册

江苏无锡吴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

四川省图书馆 (存一册)清同治间刻本

江苏无锡吴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 藏地:辽宁图书馆 (存卷首、卷113) 美国

(清)吴振钧等修清光绪八年(1882)至德堂木活字本

江苏无锡锡山吴氏世谱六卷首二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日本 美国

(清)吴祥霖等修清光绪十二年(1886)至德堂木活字本

江苏无锡锡山吴氏统谱六卷首二卷 藏地:上海图书馆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至德祠木活字本五册江苏无锡吴氏统谱六卷首二卷末三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江苏苏州市图书馆 日本 美国

(民国)吴叔渭等修 1916年至德堂木活字本

江苏无锡闾江吴氏续修宗谱十八卷 藏地:复旦大学

(清)吴超然修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经远堂木活字本

江苏江阴严渍吴氏宗谱四十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清)任震初纂修清同治八年(1896)恩敬堂活字本 二十八册江苏江阴后底泾吴氏宗谱十九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 美国

(清)吴翔九等九修清光绪十三年(1887)活字本 二十册

江苏江阴后底泾吴氏宗谱二十五卷 藏地:江苏苏州市图书馆

(民国)吴增甲纂修 1949年源德堂铅印本 二十五册

江苏宜兴吴氏宗谱二十一卷 藏地:河北大学

(民国)吴唱续修 1929年继述堂木刻本 二十四册

江苏宜兴钟离吴氏重修忠义分谱八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民国)吴莲溪编纂 1947年恩敬堂铅印本 八册

江苏苏州吴氏家乘三卷 藏地:江苏苏州图书馆

(清)吴潮吴文垲修 清据嘉庆六年(1801)源远堂本钞本 二册

江苏常熟新修丹阳分常熟吴氏支谱六卷 藏地:江苏常熟市图书馆

(清)吴焕文吴焯等修清光绪十四年(1888)修稿本 五册

江苏常熟海虞城东吴氏支谱一卷 藏地:江苏苏州市图书馆 民国间钞本一册

江苏吴县吴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 美国 清康熙间刊本 一册

江苏吴县武山西金村吴氏世谱四卷 藏地: 美国

(清)吴公肃等修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刊本 八册

江苏吴县洞庭吴氏家谱六卷藏耻』匕京图书馆 (二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人民大学 吉林大学 南京大学历史系

(清)吴永锡 吴定国等修清乾隆七年(1742)洞庭祠堂刻本 六册

江苏吴县皋庑吴氏家乘四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清)吴哲等纂修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刻本

江苏吴县皋庑吴氏家乘六卷 藏地:江苏苏州市图书馆 (存卷26)

(清)吴经望等纂修 清道光九年至十一年(18291831)刻本

江苏吴县洞庭吴氏家乘不分卷 藏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清)吴懋煜辑清光绪十六年(1890)钞本 六册

江苏昆山徽州吴氏迁昆支谱 藏地:北京图书馆

(民国)吴鸿畴编辑民国间苏州大苏印刷公司铅印本一册

江苏吴江吴氏族谱三十五卷 藏地:河北大学

福建省图书馆 (存卷 6、 7)

(清)吴安国续辑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木刻本 十六卷

吴氏宗谱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日本 美国

(清)吴近庄纂 吴祥霖补辑清宣统元年(1909)活字本 六册

浙江杭州吴氏家谱□□卷 藏地:河北大学(存六卷) 钞本

浙江杭州吴氏族谱 藏地:中国历史博物馆 钞本

浙江余杭吴氏宗谱二卷 藏地:日本 美国

(清)吴之梁吴载有等续修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木活字本二册浙江余杭吴氏宗谱八卷 藏地:吉林大学

(清)吴光煜续修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承善堂活字本八册

浙江余杭延陵吴氏宗谱八卷 藏地:浙江佘杭县塑料厂木活字本

浙江萧山吴氏家谱四卷 藏地:日本 美国

(清)吴斐续修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爱敬堂木活字本

浙江萧山吴氏家谱四卷 藏地:日本 美国

(清)吴瑞芝等重修清道光十二年(1832)爱敬堂木活字本 四册

浙江泰顺九绽吴氏族谱四卷 藏地:浙江泰顺县文博 (清)蔡葆贞重辑钞本

浙江嘉兴吴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浙江嘉兴市图书馆

(清)吴蹯重修清咸丰九年(1860)钞本 二册

浙江海宁吴氏宗谱六卷 藏地:吉林大学 浙江图书馆

(清)吴芸孙 吴昌年续修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刻本 二册

浙江桐乡州钱吴氏宗谱五卷首一卷 藏地: 美国

(清)吴学浚等修清光绪五年(1879)永怀堂木活字本 六册

浙江平湖吴氏本支家谱不分卷 藏地:人民大学 辽宁图书馆

(清)吴若娘续修清光绪十八年(1892)活字本 二册

浙江海监吴氏宗谱不分卷 藏地: 美国

(清)吴本智等修清咸丰九年(1859)写本 一册

浙江海监吴氏族谱六卷 藏地:人民大学

(清)吴昌年 吴昌祺等续修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刻本 二册

浙江湖州菱湖吴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清)吴衍麟纂修清同治四年(1865)钞本 六册

浙江湖州苕溪吴氏宗谱不分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清)吴容光续修清同治十三年(1874)刻本 四册

浙江湖州下塘苕溪吴氏宗谱不分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人民大学 上海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日本 美国 (清)吴孝诚等修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刻本

浙江湖州苕溪吴氏宗谱不分卷 藏地:日本 美国

(民国)吴邦诠吴孝诜等续修 1931年刊本 六册

浙江湖州皂湖吴氏宗谱八卷 藏地:河北大学

(民国)吴秋香 陈溶新重修 1933年世德堂木刻本 四册

浙江长兴吴氏宗谱十卷 藏地:浙江长兴县白阜乡大齐口村屯

(清)吴俊卿主修清光绪二十四年(1935)凤林堂木刻本

浙江绍兴会稽吴氏家谱不分卷 藏地:浙江图书馆 (明)吴链修 林乔纂明嘉靖钞本

一册

浙江绍兴山阴县州山吴氏族谱十五卷序状志铭一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明)吴有临纂修明万历刻天启六年(1626)重修本 八册

浙江绍兴山阴县州山吴氏族谱三十一部 藏地:北京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人民大学 辽宁图书馆 四川省图书馆 (存十一部) 日本 美国

(清)吴国梁等修清道光十九年(1839)活字本浙江绍兴山阴州山吴氏支谱不分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辽宁图书馆 日本 美国

(民国)吴隐编订 1916年活字本一册

浙江绍兴山阴州山吴氏支谱不分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北京师范大学 人民大学 浙扛图书馆 日本 美国

(民国)吴善庆编 1919年刻本 一册

浙江绍兴山阴县州山吴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北京师范大学 吉林大学 浙江图书馆 日本 美国

(民国)吴邦枢等纂修 1924年刻本浙江东阳渤海郡鸡峰吴氏宗谱十二卷 藏地:浙江东阳县象岗乡 1926年木活字本 一册

浙江义乌椒山吴氏宗谱□□卷 藏地:浙江金华市文管会(存卷1)清道光十年(1830)木刻本

浙江义乌椒山吴氏宗谱□□卷 藏地:浙江金华市文管会清咸丰五年(1855)木刻本

浙江义乌延陵吴氏宗谱二十四卷首一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民国)吴德洗等纂修 1925年活字本 四十五册

浙江衢州吴氏宗谱二卷首一卷 藏地:浙江衢州市文管会

(民国)吴礼荣重修 1917年刻本 一册浙江衢县铜峰吴氏宗谱四卷 藏地:浙江衢州市文管会民国间木活字本 一册

浙江衢县延陵吴氏宗谱四卷 藏地:浙江衢州市文管会

(民国)吴长安 吴元骏等修 1948年衢城北隅居士郑荫槐木活字本四册

浙江常山柏溪吴氏宗谱不分卷 藏地:浙江常山县大桥头乡连塘屯明万历十八年(1590)木刻本

浙江常山柏溪吴氏宗谱八卷首一卷 藏地:浙江常山县大桥头乡石村杨瀚八修木刻本

浙江常山梧峰吴氏宗谱□□卷 藏地:浙江衢州市文管会(存卷1)

(清)吴鉴 吴绍达等续修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木活字本

浙江常山梧峰吴氏宗谱□□卷 藏地:浙江衢州市文管会(存卷13)

(清)吴可权修清道光二十四木活字本

浙江仙居厚仁吴氏宗谱□□卷 藏地:浙江临海县博物馆 (存卷6、卷末)清咸丰十一年(1861)木活字本

浙江仙居吴氏宗谱二十九卷末一卷 藏地:浙江临海县博物馆 (缺卷3、4、6、 7、 13、 18、 26)清同治十年(1871)木活字本

浙江天台吴氏宗谱略存不分卷 藏地:吉林大学

(清)吴志勤重修清乾隆钞本 六册

浙江黄岩黄邑凤洋湖头东吴氏宗谱九卷 藏地:浙江临海县博物馆 (存卷1)

(清)吴际清纂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木活字本浙江遂昌吴氏宗谱不分卷 藏地:浙江遂昌县湖山乡大畈屯清光绪十三年(1887)刊本 五册

浙江遂昌平昌吴氏宗谱八卷 藏地:浙江遂昌县石练乡 1934年刻本

浙江遂吕吴氏宗谱不分卷 藏地:浙江遂昌县对正乡山前屯民国间刊本

浙江松阳岗头吴氏宗谱三卷 藏地:浙江松阳县樟溪乡岗头屯

(民国)吴家斌主修 1921年木刻本

安徽吴氏宗谱三十卷 藏地:安徽图书馆

(清)吴燮和等修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木活字本 三十四册

安徽吴氏重修宗谱□□卷 藏地:安徽安庆市图书馆 (存卷12)民国间兴让堂木活字本

安徽合肥东乡吴氏宗谱二十卷首一卷 藏地:日本 美国

(清)吴重仁 吴门南等修清光绪六年(1880)刊本 二十册

安徽芜湖吴氏宗谱□□卷首一卷 藏地:安徽博物馆 (存卷首、卷1)

(民国)吴官生纂 1931年木活字本

安徽泾县泾川茂林吴氏宗谱五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缺卷4)

安徽图书馆 美国 (明)吴范道等纂明万历八年(1580)刊本

安徽泾县延陵吴氏宗谱十三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河北大学

(清)吴一湫纂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刻本 十二册

安徽泾县石匮吴氏族谱正编六卷首一卷附旧编二卷首一卷附编二卷 藏地:河北大学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本刻本 八册

安徽泾县茂林吴氏四代饮旌五世同堂全图一卷 藏地: 美国

(清)吴慎月编清光绪十七年(1891)

上海同文书局石印本

安徽泾县吴氏始祖图不分卷 藏地:安徽博物馆 清钞本 一册

安徽泾县茂林吴氏谱系不分卷 藏地:安徽博物馆

(民国)吴家骏手录 1932年写本 一册

安徽泾县茂林吴氏支谱不分卷 藏地:安徽博物馆

(民国)吴家骏录订 1934年精钞本一册

安徽徽州新安吴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清钞本 二册

安徽徽州新安世家梢云吴田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清钞本 一册

安徽徽州梢云吴氏族谱十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存卷810)

上海图书馆 (存13) (明)吴大经纂明钞本

安徽徽州左台吴氏谱图续编不分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北京师范大学 (明)吴饮仪等纂明万历十五年(1587)刻本

安徽徽州左台吴氏大宗谱不分卷 藏地:河北大学 安徽博物馆

(清)吴正遂汇纂 吴阀总辑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木刻本 二册

安徽徽州左台吴氏大宗谱三编 藏地:北京图书馆 (三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河北大学 吉林大学 南京图书馆 江苏苏州市图书馆 安徽图书馆 (二部)

安徽徽州地区博物馆 (清)吴正遂编 (民国) 吴洁华补订 1934年中华书局铅印本

二册

安徽徽州新安吴氏考系不分卷 藏地:安徽徽州地区博物馆 (存三册) 美国

(清)吴允文等修

安徽徽州新安吴氏家乘世谱 藏地:江苏盐城市图书馆

(清)吴文蚧纂清光绪六年(1880)钞本 三册

安徽徽州新安吴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清)吴锡维纂清光绪间叙伦堂活字 一册

安徽徽州新安吴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清钞本

安徽休宁商山吴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安徽图书馆 (明)吴士信修钞明化本一册

安徽休宁商山吴氏重修族谱二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宋)吴浩纂修 (明)吴士彦等续辑明崇祯十六年(1643)家刻本 一册

安徽休宁新安商山吴氏宗祠谱传一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明)吴应迁辑

(清)吴献吉等续辑清康熙间刻本 一册

安徽休宁县市吴氏本宗谱十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美国 (明)吴抿 吴兆等纂修明嘉靖七年(1528)刊本

安徽休宁新安休宁乾滩吴氏会通谱十二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明)吴爵 吴斌等纂明嘉靖十一年(1532)刻本 一册

安徽休宁吴田吴氏分支统谱□□卷 藏地:南京图书馆 (存卷15) (明)吴显纂修明嘉靖十七年(1538)吴奖刻本

安徽休宁璜源吴氏族谱八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安徽图书馆 (明)吴应期纂修明万历七年(1579)保和堂刻本

安徽休宁茗州吴氏家记十二卷 藏地:日本 美国 (明)吴瑞毂编明万历十九年(1591)写本 八册

安徽休宁茗州吴氏家典八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上海图书馆 日本 美国

(清)吴翟辑清光绪十八年(1892)吴厚夫翻刻清雍正十三年(1735)书院刻本 五册安徽休宁海阳吴氏族谱一卷 藏地:安徽图书馆 (明)吴维东等修明崇祯三年(1630)修 钞本 一册

安徽休宁吴氏族谱一卷 藏地:安徽图书馆 (明)吴维东等修明崇祯三年(1630)修 钞本 一册

安徽休宁泰溪吴氏世谱不分卷 藏地:安徽图书馆 (明)吴怀敏重修钞本 一册

安徽休宁衡川吴氏家乘不分卷 藏地:北京大学明钞本

安徽休宁衡川吴氏宗谱聘公房摘支不分卷 藏地:安徽图书馆 清嘉庆八年(1803)修 钞本 一册

安徽歙县新安歙南昌溪太湖(土丘)吴氏宗谱十四卷 藏地:安徽图书馆 安徽徽州地区博物馆(缺一卷)

(清)吴念祖修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刊本 二十册

安徽歙县仟源邑氏宗谱八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河北大学

(清)吴永凤 吴兴寿等修清光绪五提(1879)活字本

安徽歙县石潭吴氏叙伦祠宗谱不分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清)吴绍周纂清光绪二十年(1894)活字本 十二册

安徽歙县石潭吴氏宗谱十六卷 藏地:安徽徽州地区博物馆(缺一卷)

(民国)吴寿根等修 1930年刻本

安徽歙县昌溪庠里吴氏宗谱八卷 藏地: 美国

(清)吴景桓等修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恩成堂活字本八册

安徽祁门祁东福州吴氏宗谱不分卷 藏地:安徽徽外[地区博物馆 清咸丰三年(1853)钞本 一册

安徽黟县横岗吴氏会通宗谱不分卷 藏地:安徽博物馆

(清)吴世翔纂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种德堂刻本 一册

安徽黟县黟北吴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民国)吴士恺修 1924年活字本 一册

安徽石台吴氏宗谱 藏地:安徽石台县大寅乡

安徽桐城吴家砦吴氏宗谱二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日本 美国

(清)吴灏 吴谦昀等续修清光绪元年(1875)木活字本 八册

安徽桐城吴氏宗谱三十二卷末二卷 藏地:人民大学

(清)吴友谦等续修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仁义堂活字本三十四册

安徽桐城高甸吴氏宗谱九十一卷首一卷 藏地:安徽图书馆 (存90)

安徽博物馆 (存卷首、卷13、918、2436、 3841、 43、 4850、 42、 5457、 5961、 65、 67、 69、 73、 77、 78、 81、 82、8491) 安徽安庆市图书馆 (存卷 378、 8091)

(民国)吴健吾纂修 1936年安庆东方书局铅印本

安徽桐城吴氏家乘小纪一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中央民族大学

(民国)吴(门岂)生撰 1936年油印本 一册

安徽怀宁皖怀梅冲吴氏编修宗谱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清)吴凤等撰修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萃英堂活字本八册

安徽怀宁吴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末二卷 藏地:日本 美国

(民国)吴志强 吴祥森等重修 1914年木活字本 十三册

安徽怀宁吴氏宗谱三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安徽图书馆 (存卷首)

(民国)吴佩绅修 1921年观乐堂刊本一册安徽潜山潜阳吴氏宗谱二卷 藏地:日本 美国

(清)吴承珂等修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刊本 十册

安徽潜山吴氏宗谱六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清)吴邦辅等续修清同治八年(1869)尚德堂活字本 六册

安徽庐江潜川吴氏宗谱八卷 藏地:日本 美国

(民国)吴学廉 吴学藻等续修 1918年木活字本 八册

福建延陵吴氏族谱十卷 藏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清)吴文炳修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刊本 十册

福建延陵吴氏重修家谱□□卷 藏地:福建省图书馆 (存卷7)民国吴氏有秩堂活字本

福建福州世美吴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福建省图书馆

(清)吴诚玉重修清钞本 一册

福建连江吴家路并竹兜吴氏族谱一卷 藏地:福建连江县档案馆 清嘉庆七年(1802)修刊本

福建连江马鼻竹兜吴氏族谱一卷 藏地:福建连江县档案馆

(清)吴茂才 吴清光重修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稿本

福建同安鹿港吴氏义二房族谱不分卷 藏地:台湾

(清)吴举纂修清雍正八年(1730)钞本 一册

福建同安庄江鼎汉石壁吴氏族谱不分

安徽萧县钢叉楼的。 我是‘信’字辈的。我爸爸是‘孝’字辈的。我爷爷是‘忠’字辈的。 堂号--延陵堂。家谱:文 武 功 德 忠 孝 信 义 贞 祥 和 顺 承 康 继 续 世 祖 延长 。 我知道的就这些,还是听我老爸说的。

清刻家谱一隅·康熙:休宁璜源吴氏族谱

分类:  清刻家谱一隅

清刻家谱一隅·康熙: ◎ 安徽 《 休宁璜源吴氏族谱 》

 励双杰

清康熙六十年刻本,吴铨主修,鉴台公下育德堂刊,三册全。

本谱卷首有吴铨于康熙五十七年秋月所撰的《续修谱启》,云:“……惟是延陵启望,古今不少变迁。即如石岭一支,溯分合已多世次,赖由先代,历有成编,顾自应其公修刊以来,历今百四十年矣;计从璜源祖启基至此,已承二十八传焉。所虞世远人遐,支分派紊,倘或欲亲仁杰,焉能即拒崇韬。匪直惊文献无徵,亦大惧圭璋有玷。昔先君子夙怀修辑,庭训常以为言,乃历岁年,未就编摩,晚节特深其虑。兹者铨幸,给归有暇,先志思酬,是用敬告宗贤,异秉椽笔,以各纪本牒,徧闻族哲,更按鳞图而愽访外支。撰述无取传疑,闻见务期徵信。共襄胜事,协效仝心。剞劂工资,窃原引为己任;缄縢藏本,还希出以共传。各勉仁孝之忱,自不虞乎后至;仝怀承启之原,宁不快夫速成也哉。谨启。”

之后即为同年秋月族众“再叔云龙、世勋、兄士贺、侄孙光裕”的《回启》:“容斋贤再侄先生道足经邦,才堪华国,曩者身膺民社,惠泽弘敷。今兹职列庙廊,经纶益展,固已人咸引领,允推克振乎箕裘;众共倾心,洵足流芳于奕叶矣。乃犹故园念切,一脉情慇,惟兹家谱之未修,恐致历传之失所,派来石岭,前此虽有成编,谱续南园,嗣后更无继志。幸公余之有暇,每忆庭训于昔年,思先志之是酬,爰兾功成于此日,咨询罔遗于近族,蒐罗且遍乎远支,审厥源流,务使有条不紊,严其支派,庶几开卷了然,是诚孝子之用心,抑亦仁人之盛举。龙等向亲光范,备悉悃诚,兹读诲言,更感情挚,自愧才拙,徒向往之有心;无如力绵,实赞襄之无术,惟兾百年旷典,一旦告成,表徃行于名流,金声掷地,裁新编于钜手,异彩开天,嫓美前贤,有光家乘,则桥梓济美,永著不朽之名,亦灵爽式凭,自邀无疆之福矣。谨此启复,无任颙恭。”

接下来又有康熙六十年八月吴铨《续修璜源族谱记略》:“……昔先大夫每阅旧谱,慨然虑是,而以有志未逮为憾。予小子志不敢忘用,是于告归之暇,启闻通族,商酌续修。幸宗贤皆有同心,遂于戊戍(‘戌’之误)秋设局于璜源之长庆堂,遵循旧谱,而推求之……举阅三载余始竣,遵旧谱例,编号分于各支,各房皆一本,更为自后绵绵瓜瓞之张本,而因记今此者之事略如此。”

是可推知吴铨为本谱之主修。

吴铨者,即苏州藏书世家“璜川吴氏”之发轫之始者。马杰《清代苏州的徽籍藏书世家》中说:“在这些居住于苏州的徽籍藏书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历经四代递藏,书香不绝的璜川吴氏。”郑伟章先生《文献家通考》载:“吴铨,字容斋,号璜川,生于徽州歙县之璜源,随其父侨居松江,老而自松江迁苏州渎川望信桥。生卒年未详,雍正时为江西吉安太守,归田后于木渎筑遂初园,因怀旧之思题题其藏书处曰璜川书屋。架上万卷,皆秘籍也。是时载酒问奇而来者,如惠栋辈,皆吴下知名士,遂以‘璜川吴氏’著名于时……当时璜川书屋有两书最为珍奇,一为北宋本《礼记》单疏足本,一为《前汉书》……卒后,《前汉书》以后归当道呈进,入《天禄琳琅书目》;《礼记》则归曲阜孔荭谷家,世遂不得复见。”

吴铨世系详“本编”卷六第“百三”叶:“诰封奉政大夫,讳铨,又名文祖,字绳其,号容斋,由国学生除授广西桂林府全州知州,调太平府养利州知州,覃恩诰封奉直大夫,内升顺天府治中,诰封奉政大夫,又升工部都水清吏司员外郎。生康熙壬子九月初六日,配山斗程云路公女,覃恩诰封宜人,生康熙甲寅八月二十八日,生子亿、仁、儒,女娇英,适苏州即用知县陈双南,闰英适金村候选州同知金声闻,止英字玉峰徐子桓,全英幼;侧室胡氏,生康熙壬戍(‘戌’之误)三月二十六日,生子仪、杰、份,女玉英;侧室程氏,生康熙壬申二月二十九日,生传、佐,女足英、定英。”

这里,不但可以补正《文献家通考》中吴铨的名、字等,连“生卒年未详”的生年,都可以补上,“生康熙壬子九月初六日”,即康熙十一年(1672年)重阳节前三天。

马杰在《清代苏州的徽籍藏书世家》中又说:“吴铨有子二。长子吴用仪,号拙庵。其与江浙诸名士交往甚厚,流连觞咏,座无俗客。用仪亦嗜典籍,藏书在其父基础上‘复购书数万卷于其中,多宋元善本’,是璜川吴氏藏书第二代中的代表人物。此外,吴铨次子吴成佐,号懒庵,同样亦有藏书名。其孙吴志忠云:‘我祖懒庵先生重自搜罗,书楼三楹,环列四周’。其中亦不乏宋元佳椠。成佐藏书处曰乐意轩,藏书印有‘乐意轩吴氏藏书’等,并有《乐意轩书目》四卷。”

从吴铨的世系中可以看出,吴铨共有八子:成亿、成仪、成仁、成杰、成儒、成份、成伟、成佐,其中,亿、仁、儒、份、伟五子早殇。《清代苏州的徽籍藏书世家》说“吴铨有子二”,自然是不对的。说“长子吴用仪”(即成仪),因成亿早殇,把成仪早为长子,也说得过去。但“吴铨次子吴成佐”就不对了,照成仪的推算,最多也只能称之为“三子吴成佐”,因为在他的前面,还有一个吴成杰(已聘副总兵官维扬卓尔坛女)。

另外,说吴铨“生于徽州歙县之璜源,始随父迁居松江”,也不太正确,他的父亲吴中毅,字远公,卷七《列传事略·二十三世》中说:“赠奉直大夫讳中毅字远公,少随父国琏公桥寓上海之周浦。”可知始迁上海者是他的祖父吴国琏(又名同九,字君质),他的父亲中毅公少年时就跟着祖父到了上海。

吴用仪、吴成佐兄弟,《文献家通考》中均有条目,只是都云“生卒年仕履均不详”,这部《休宁璜源吴氏族谱》也可略为补阙。吴用仪,谱中作“吴成仪”,他们兄弟都是以“成”字排行:“成仪,名金,字景华,太学生,生康熙辛巳九月二十四日。”

吴成佐“字赞王,生康熙戊戌十一月二十三日。”

他们的父亲是本谱的主修,他们的生年,正确性自不容怀疑。

谱《凡例》云:“本族自尧公发下,其迁本郡各乡者,固宜收之不遗,但图系尽与世居璜源者共为一编,则繁多,而不便于观阅。今自瑀公以上至于得姓之始为前编,自瑀公以下世居璜源者为本编,以迁出传衍不替者为后编,间有迁出而易世,则返子孙仍世居本乡者,当与本乡一例为本编为是,说者或以为当与世居外乡者一例为后编,恐有乖于义例,且不免见非于公义也。其从戌者比迁出例。”

因为吴铨是主修,这一《凡例》,很有可能就是出自他本人之手,可见他到这修谱的时候,还并没有想到要在苏州长居,当然更不会想到“璜川吴氏”藏书能传四世之久,名扬四海。

看吴铨家族的世系,发现他们这一家子,跟同邑的山斗程氏可谓世代姻亲,他自己“配山斗程云路公女”;他的祖父国琏,“配山斗程继魁公女,讳宜贞”;父中毅,“女淑鸾(不知是吴铨之姐还是妹子)适山斗候选州同知程祗佩,淑霞适山斗候选州同知程吉士”;他的大哥吴文礼,“女瑞英(吴铨侄女)适山斗岁贡士候选知县程学乾”;吴文礼的三子成佩,“配山斗程公辅女”。在其它族裔中,与山斗程氏你嫁我娶,比比较是,可谓礼尚往来矣。今国家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均有明天启六年旧钞本《新安休宁山斗程氏本枝续谱》收藏,曾编入于2002年的《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早期稀见家谱丛刊》中。

从这里,另可发现一个问题,即女性名字入谱。现在一些专家、媒体,把新修谱中女性入谱,当作了不得的革旧创新的大事来炒作,其实,在徽州,女性名字入谱是很普通的事,我在明成化年间的徽州家谱中,也有发现,根本算不了什么。

谱中有明万历六年《明南园公修璜源吴氏族谱序》,云:“按,璜源吴氏谱,乾祐三年判丞公尧始迁自石岭,其谱凡三修,经今一百三十年余”;又万历七年《南园公谱序》:“吾璜源吴氏族谱,自始祖而下,至八世曰三友公,始编之,至十一世曰珏公,及正统间诸公各继修之,然皆止于家藏而未刊行于族也。”可知在万历本之前曾有三次纂修,但未梓行,均为草谱,到万历七年时始雕版印刷,今国家图书馆藏一部,为全一册。此康熙六十年本为五修,上海图书馆藏相同版本一部,亦为三册。

吴铨以一个学人、藏书家的眼光,亲自所修的家谱,质量肯定是极佳的,无论是用纸还是用墨,以及刻功、资料的取舍,无一不是上上之选,三百年后的今天,仍能闻到那股幽幽的徽墨清香,说一句心旷神怡,毫不过分。

吴姓源出有四: 1、出自姬姓,以国为氏。周太王古公建周国,晚年欲传位于三儿子季历,长子太伯和次子仲雍自动让贤,远到江南,以农为业。后由太伯建立勾吴国。周朝建立后,武王封太伯第三世孙周章为侯,改国号为吴。后被越国所灭,其王族子孙便以吴为姓。 2、相传远古时有部落,名有虞氏,虞舜乃其领袖,他的后代因虞吴音近而姓吴。 3、相传为上古颛顼帝(高阳氏)时吴权的后代。 4、夏代国王少康时有吴贺,其后为吴氏。 吴氏源于姬姓吴国,始祖是太伯和仲雍,形成于战国初期,其中有一段著名的让贤故事。 朝,史称西周。 西周初,姬发寻求太伯、仲雍的后代,当时仲雍的曾孙周章已是吴君,因而封周章为吴子,追封太伯为吴伯,另将周章的弟弟虞仲封在周王朝北面夏朝旧址处,并把他们正式列为诸侯。 吴国建都于吴(今江苏苏州),包括如今江苏、上海大部份和安徽、浙江的一部份,到春秋后期开始强盛。 吴王阖闾任用伍子胥为相、孙武为将,公元前506年曾一度攻破楚国;传到其子夫差,又战胜越国,迫使越王勾践屈服求和,并北上与晋争霸。 后来由于夫差骄傲自大,不听伍子胥的劝谏,贻误战机,吴国反而被越王勾践打败,于公元前473年亡国,吴王夫差悔之莫及,自杀身亡。吴国王族子孙避难四散,为不忘故国,以原国名为姓氏,就是吴氏。 吴国灭亡后,夫差的新太子吴鸿被流放到江西婺源,在此发展繁衍,后分为鄱阳吴氏、浮梁吴氏、余干吴氏、乐平吴氏、安仁吴氏、进贤吴氏等支派;夫差的家室有一部份陷居于江浙一带,一部份逃难至安徽歙县,后又分衍出一些分支;还有一部份逃至今山东、河南一带安家落户。 吴姓的发源地在今江苏省无锡县一带,始祖是周太王长子太伯。吴国周初是太伯的封地,传到19世孙寿梦的时候才开始称王,国境延伸到今浙江省的嘉湖一带。同时,吴姓开始向齐、鲁之间(今属山东省)迅速迁徙繁衍,其后迁入河南、安徽等省境。秦汉乃至魏晋隋唐,吴姓族人在南北方得到了巨大的发展。魏晋以后,由于北方常年战乱,吴氏族人在北方繁衍减缓,在南方繁衍发展迅速。吴氏发源于江南,成长于江南,历史上吴氏是我国一个比较典型的江南大姓。 吴氏迁居台湾是从1291年开始的,那一年元朝礼部员外郎吴光斗奉命率领6000人乘船出使台湾,成为吴氏入台第一人。明朝末年以后,福建、广东沿海吴氏有许多人到澎湖、台北等地谋生创业。 吴氏向海外拓展,最早是东渡日本,其中有一支演变成日本皇室。 差不多与此同时,吴氏还有大批人南迁到越南。现在越南有二百多个姓,按人口数排列,吴姓列为第六大姓。 吴氏入朝鲜的历史也很悠久,发展至今,吴氏在朝鲜的143个姓氏中是最常见的20大姓之一。 大约自明代开始,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的很多吴氏族人移民南洋。近代又有不少旅居欧美,他们大都聚族而居。 吴氏在当今中国最常见的汉族姓氏中名列第10位,在南方人中所占比例较高。同时,在苗、满、蒙古、鄂伦春、锡伯、回、哈尼、侗、壮、白等少数民族中也占有一定数量。

分类:  清刻家谱一隅

清刻家谱一隅·康熙: ◎ 安徽休宁《新安商山吴氏宗祠谱传》

励双杰

康熙二十一年刻本,吴应迁辑,男光官、光室,孙献吉、旋吉、申吉、凝吉、遇吉仝敬梓,不分卷一册。

商山吴氏为休宁巨族,有谚云“歙县两溪南,抵不上休宁一商山”,明代著名戏曲家、抗倭名将汪道昆(1525—1593,字伯玉,号太函,又号南溟,安徽歙县人)更以对比的手法极状商山吴氏之富:“故都以南,则吾徽雄诸郡,休宁雄诸邑,吴雄诸姓,商山雄诸吴”,明拟话本小说《拍案惊奇》也曾提到“徽州府有名的商山吴家”。今国家图书馆有《历代帝王历祚考》八卷《音释》一卷《历代绍运国系之图》一卷《历代年号考同》一卷《历代绍统年表》一卷,题作“明吴继安撰,明万历二十九年吴氏商山家垫刻本,九行十八字小字双行同四周单边。”可为“吴雄诸姓”的商山吴氏作一注脚。

现商山乡政府办公地即在原为 商山吴氏的“文肃公祠”内,院内两棵千年古圆柏,干直虚怀、微倾颔首、枝节盘曲,针锥绿叶,堪称国宝。

商山吴氏家族的家谱,国家图书馆藏有明崇祯十六年刻本《商山吴氏族谱》二卷,宋吴浩纂修,明吴士彦等续辑,明崇祯十六年家刻本,一册;明万历钞本《商山吴氏宗法规条》一卷一册;安徽图书馆有明钞本,明吴士信修,钞明化本一册。而与此康熙二十一年同一版本的《新安商山吴氏宗祠谱传》,国图也藏有一部。

另外,在“故纸收藏论坛”上有网友“皕明契斋”于07年9月15日发“大清康熙年徽州休宁商山吴氏谱”一帖,出示的亦为本谱。从上看,书脊处略有损,品相比我藏本稍逊,但其最末一叶完整,我藏本这一叶已有开裂霉变的迹象,而且他的是白棉纸,我的是黄棉纸,又比我藏本为胜。

此最末一叶印有“此传惟本支诸公领取珍藏,以贻后世,子孙俾明历世所自之源,异晓前人善迹贻谋,慎勿遗落外人,恐藉此为渎宗泣墓之柄,吾宗幸甚,后裔幸甚。康熙 年 月 日。宋显祖国录公 世孙 领藏一部,以遗后裔”。“皕明契斋”所藏本此处仍为空白,而我藏本中已分别用毛笔填上“康熙(伍拾)年(秋捌)月(初八)日。宋显祖国录公(廿)世孙(山麟)领藏一部”,是在谱成之后的三十年才写上去的。

“皕明契斋”给这部《新安商山吴氏宗祠谱传》开了一个22000元的价位,并说:“关于此词谱序的版本情况及收藏情况可上百度搜索一下。此谱词序最大的价值在于全是名人写的贺词,序,商山吴氏家族清以前的历史,人力资源情况等,很有研究价值。原装,极初印,白绵纸,一册全。”按说徽州地区刻谱,以精良闻名于世,要这个价,也是情理之中,不算太过份。不过我这一部,是2005年在乐清一家旧书店购得,价仅为2400元。

分享:

吴姓 目录[隐藏]吴字各种语言的读音 寻根溯祖 迁徙分布 历史名人 吴姓宗祠通用对联 吴姓典故、趣事

   吴姓图腾 [编辑本段]吴字各种语言的读音  普通话:wú

  吴语:ng、ngu

  粤语:ng

  闽南语:ngo

  越南语:ngo

  朝鲜语:O “�2�7”

  日本语:ngo、go “ゴ” [编辑本段]寻根溯祖  1、以吴国号[1]为姓,出自姬姓,是黄帝轩辕氏的直系后裔。商朝时,黄帝的12世孙古公亶父(周太王)建立了周部落。太王有三子,其中小儿子季历颇有才干,生子姬昌(周文王),姬昌出世时,有圣瑞出现,所以太王就属意姬昌接位。太王的大儿子泰伯和二儿子仲雍知道了父王的意思是先传位给季历,再传位给姬昌,就决定自动让贤,便一起南下荆蛮(周人敌视楚国的称呼)。太伯和仲雍给当时比较落后的江南带去了中原先进的文化,被当地土著推举为君长,号称句吴。泰伯死后,由仲雍继位。周武王(姬昌为文王,其子姬发为武王)灭商后,仲雍的3世孙周章为诸侯,国号改称吴,并追封太伯为吴伯。至仲雍的第19世孙寿梦称王,建都今江苏苏州。寿梦的第四子季札本该继承王位,但他避而不受,逃到延陵以耕田为生。此后吴王寿梦的后裔分为两支:一支在政治上发展,出现了吴王阖闾,吴王夫差等著名国君;另一支则是季札及其后裔独立发展,人丁繁衍众多,构成了当今吴姓的绝大部分。吴国被越国所灭后,其子孙便以国为姓,称吴姓。

  2、上古时已有吴姓。一是舜的后代有封在虞的,因“虞”与“吴”音相近,故舜后有吴姓。

  3、颛顼帝时有吴权,其后亦有吴氏。

  4、夏代国王少康时有吴贺,其后为吴氏。

  5、出自古帝颛顼时期吴权之后裔。据有关资料所载,相传为上古颛顼帝(高阳氏)时吴权的后代。

  6、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产生吴姓。锡伯族、柯尔克孜族、朝鲜族、赫哲族等均有为吴姓者。

  得姓始祖

  泰伯。三千多年前,陕西岐山一带,有一周族部落,首领被称为周太王。周太王生有长子泰伯,次子仲雍和小儿子季历。季历的儿子昌聪明早慧,深受太王宠爱。周太王想传位于昌,但根据当时传统应传位于长子,太王因此郁郁寡欢。泰伯明白父亲的意思后,就和二弟仲雍一起逃到荒凉的江南,自创基业,建立了勾吴古国。商朝灭亡后,周朝建立,周武王封泰伯第三世孙周章为侯,遂改国号为吴。春秋时期,吴国被越国所灭,其王族支庶子孙不忘亡国之恨,便以国名“吴”为姓,泰伯也就成为了吴姓的得姓始祖。 [编辑本段]迁徙分布  

  吴国灭亡后,夫差的太子吴鸿被流放到江西,夫差之后还繁衍于江浙、安徽、山东、河南境内的一些地方。隋唐时期,吴氏已广泛地分布于大江南北。唐高宗时有吴姓将佐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唐僖宗时,有吴姓将佐随王审知入闽,皆在福建安家落户。宋明以后,吴氏称雄于东南,其中季扎的53世孙吴宣是后蜀驸马,家族显赫一时。吴宣的5世孙吴吉甫是吴氏入粤始祖。

  吴氏迁居台湾始于1291年,入台第一人是元朝礼部员外郎吴光斗,他奉命率6000人乘船"往使琉球"(即台湾)。明朝末年以后,福建、广东沿海吴氏有许多人前往澎湖、台北、高雄等地谋生创业。发展至今,其中最为显赫的一支是吴伯雄家族。吴伯雄现任台湾国民党主席,曾任台湾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委员,台北市市长等要职,其家族号称吴氏"全台第一家"。

  吴氏迁居香港,大约始于元代。

  吴氏向海外拓展,最早是到日本。吴人东渡日本在公元前450年左右,其中有一支演变成日本皇室。吴氏在东渡日本的同时,还有大批人南迁,进入今越南地区。其中季扎的50世孙吴权于939年称王,建立了越南历史上最早的独立王朝——吴朝。南越政权最后一任总统吴庭艳即吴权之后。现在越南有二百多姓,吴姓为第六大姓。东汉时有吴风进入朝鲜,发展至今,吴姓称为朝鲜143个姓氏中最常见的20大姓之一。明代以后,吴姓还有人移民南洋,迁至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新加坡以及泰国、缅甸等国,近代,又有人旅居欧美。

  郡望堂号

  堂号 "延陵堂":季扎是吴王寿梦的第四子,以贤德著称,寿梦想让他继承王位,他坚辞不受,寿梦只好把他封在延陵。他的三个哥哥先后为吴王,临死时要传位给他,他仍然不接受。因此他被后人奉为"至德第三人",又因其封邑在延陵,故时人称其为"延陵季子"。

  郡望 延陵县:西晋时分曲阿县置县。 濮阳郡:晋代时改东郡置国,西晋末改为郡。此支吴氏,其开基始祖为广平侯吴汉的裔孙吴遵。 陈留郡:西汉时置郡。此支吴氏是季扎的后裔,为东汉吴恢之族所在。 长沙郡:秦时置郡。此支吴氏系季扎之后,其开基始祖为西汉长沙王吴芮。 [编辑本段]历史名人  

  吴道子:唐代著名画家。被后人奉为"画圣"。其画线条遒劲雄放,变化丰富,一变古来沿袭的高古游丝描的细笔,发展了线描的艺术方法,故表现出来的物象富有运动感、节奏感,被人们称为"吴带当风"。

  吴承恩:明朝小说家。著有《西游记》传世。

  吴勉:贵州黎平侗族英雄

  吴起:战国时著名军事家。卫国人。初为鲁将,继为魏将,后奔楚国,任令尹,主持变法,后被杀。

  吴广: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公元前209年与陈胜发动戍卒九百人起义,建立张楚政权。后为部将田臧假借陈胜命令杀害。

  吴三桂 :明末清初人物,字长伯。明末清初辽东人,祖籍江苏高邮,大将军 。

  吴敬梓:清代人,以小说《儒林外史》而著称的杰出讽刺作家。

  吴沃尧:清代著名小说家。著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吴昌硕:清代著名的篆刻家、书画家。工诗,善书法,尤精篆刻。

  吴其濬:清代著名政治家、科学家。著有被誉为19世纪中国重要的植物学著作《植物名实图考长编》22卷和《植物名实图考》38卷。

  吴氏 吴懿的妹妹,原先吴懿事刘璋的时候,她给刘璋做了儿媳。后来刘备打入成都,便把她拿来做了自己的老婆,刘备称帝后,吴氏被册封为皇后。

  宗族特征

  1、历代吴姓族人地位都比较显赫,高官众多,且名人辈出。

  2、吴姓族人皇亲较多 ,从而使得本族有一个良好发展环境,繁衍播迁到全国各地。

  3、各支吴姓字行辈份排列有序 。浙江嵊县吴姓一支字行派语为:“天地君亲师,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湖南 岳阳吴姓一支字行为:“祥肇起文新世泽,先勋自古远腾芳,传家之道惟仁让,懋德千秋载 宠光。”据吴漠修《吴世族谱》,湖南洞庭吴姓一支字行为:“嘉时永定,克绍景从,懋光必应,继礼承宗。”据《永定吴氏族谱》,福建永定思贤村吴姓派语为:“念万仕谭志,国 以毓瑞集,其子仁光裕,乃昌宜宗礼,让德永振世,嘉兴绍贤良,衍庆发文武,显达。” [编辑本段]吴姓宗祠通用对联  〖吴姓宗祠门楣题辞〗

  延陵高风

  “延陵高风”指周章正式封吴之后,国势日强,至仲雍的十九代孙寿梦正式称王。寿梦有四个儿子,最小的季札为人仁义礼让,最为贤能,为父所喜,为兄所爱。寿梦想让位给他。季札象他的先祖泰伯一样,执意推让,并远逃他乡,终身不受国位。吴王就将他封在延陵(今江苏常州市、江阴县一带),称为延陵季子。因此,吴氏亦有称延陵堂者。延陵遂成为后世吴姓的郡望之一。

安徽阜阳姓吴的是从那里来的

吴姓家谱介绍 吴人认为,族谱是神圣之物,修谱是对宗族的一大贡献。各家吴氏族谱,大谈族谱的神圣意义与作用,成为卷首谱序的主要内容。清...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