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号玩家》:游戏终会结束,现实才是归宿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5收藏

《头号玩家》:游戏终会结束,现实才是归宿,第1张

昨晚看了《头号玩家》,非常酷的一部未来、VR、游戏**。

最引人入胜的无疑是密度惊人的各种经典动漫、**、游戏等元素的综合展现。不过对于看大片不多、游戏玩的少的我来说,知道的也就《闪灵》、《金刚》、《侏罗纪》这么几部。

比起对经典的致敬,我更喜欢斯皮尔伯格传达出来的对游戏的看法。

为了减少剧透,只简单描述下故事情节。大型VR游戏“绿洲”的创始人哈里迪逝世时留下了价值连城的公司股份作为遗产。他在游戏里设置了三把钥匙,解出隐藏的三个谜题就可以获胜进而获得这笔遗产,而答案的线索藏在他的记忆库里。

一场游戏引出虚拟与现实的探讨。影片最后哈里迪最后对主人公韦德说:“ 在现实世界我会不自在,所以喜欢把自己放在游戏里,后来我发现只有在现实里我才能吃顿好饭;只有现实,才是真的。” 点出了游戏和现实的关系。

从小到大我很少玩游戏,印象深刻的是2013年玩的一款页游叫《三国杀》,那时候刚调剂结束准备毕业,除了做毕业设计在学校也没什么事,就跟着朋友一起玩这款游戏。

卡牌类游戏比较好上手,开始是跟着同学玩,他们不在线时就自己瞎玩。渐渐的就有点上瘾了,玩到关键时刻饭也不去吃了,舍友叫去逛街、运动第一反应也是拒绝,一天到晚的玩。现在想想当时真有点走火入魔的感觉。

最大的影响是读研期间总想着玩,老师布置的项目,经常延期做不完,考试也是最后几天临时抱佛脚。精力的一大部分放在了游戏里,浪费了大把的时间。不无后悔的想如果当时好好学习说不定也能读个博或是找个更好的工作,应该也不会让贫穷限制我广遨的想象力

记不得是什么时候开始不玩了,只记得工作越来越忙登陆的少了,有空登上游戏发现经常玩的朋友都不在,也就默默下线了。

游戏玩到最后游戏本身已经失去了魅力,留恋的只是那些个玩得来的未曾谋面的朋友。游戏就像一个小世界,在那里没人认识你,可以肆无忌惮的表达自己,带新人满足虚荣心,甚至和素不相识的异性暧昧

这款游戏有个全服广播,一块钱一个诏令(后来好像有个更高级的是10块),可以发任何你想说的,全服所有人都看得到,有骂人的、挑战的,更多的是表白的(说的很动人凄美)。

游戏也多是成双成对一起玩,大神带妹子是常态,贴吧里也多是各种爱情故事贴。有感人至深的也有死缠烂打的,更有当真了要和现任分手和网友见面的。

不过还真有修成正果走入现实世界的,但大多都是伤心落幕。我当时也有个妹子老公,不玩之后也偶尔联系,现在她换了号码QQ也不上(那时很多人的QQ也都是为了游戏新开的,不玩就不登了),联系不上了。

如果说玩这款游戏带给了我什么,不是游戏本身,因为确实浪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而是认识了几个特别好的朋友,虽然未曾谋面,但是现在依然联系着,平时交流理财知识、微信读书互通读书心得、节假日的祝福,有个在国外的,还帮我翻译过论文摘要,好像说要送他的皮肤还没送,已彻底不登游戏四年了。

前段时间听说,有个公会的的妹子还经常帮大家的号签到,勾起了很多回忆。游戏很浪费时间,沉迷更是耽误人生,但因为认识了值得交的几个朋友也变成了一段有意义的旅程。

就像**里和主角韦德共进退、同生死的朋友一样,因为有他们韦德才能在游戏里拿到三把钥匙,也因为有他们,韦德在现实中才能逃脱IOI的追杀,摆脱生活的枯燥烦闷,领悟到人生的意义和追求。

《魔幻冒险》是最后一把钥匙的谜底,但并不是赢得游戏就可以拿到,而是找出这款游戏的彩蛋。这款游戏是游戏史上第一款游戏,它有个彩蛋是游戏开发者留下的,找到很简单, 只需要随便玩玩 ,找到一个隐形的方块拖到主界面就会弹出游戏开发者的名字。但是对于大部分玩家来说比起随便玩玩他们更想赢的胜利,也因此他们不可能找到这个看似简单的彩蛋。

第二把钥匙的谜底是哈里迪曾经爱过的女子基拉,刚认识的时候他对合伙人说:“她想要去跳舞,所以我约她去看**。”最后他因为不懂她的感情和想法失去了她。 他用了余生去思考,终于明白了她,但也终究失去了她。他说“最后悔的事是没能进一步 ”。

我想游戏设计者,最起码是在游戏起源时他们的初衷只是为了娱乐大众,从第一款游戏的彩蛋可以看出开发者的想法“游戏体验远比通关更重要”。

现实是唯一真实的世界,无论在游戏里沉浸多久也终究要面对现实。游戏里的金币、等级、胜利只不过是镜花水月,救不了你枯燥、空虚甚至是失败、痛苦的人生。

这是一部以游戏为题材、以80年代流行文化为背景的科幻**,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致敬了上百个曾经红极一时的流行元素(**、游戏、音乐等),不仅燃爆资深游戏玩家,也让非游戏玩家的观众们体验了虚拟世界中的刺激与情谊。

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看到, 游戏玩家们找到了渴望的认同,找到了回到现实好好生活的意义 ,因为即使在虚拟世界再风光,也抵不上“在现实世界好好吃上一顿饭”。

《头号玩家》(Ready Player One)根据厄内斯特·克莱恩2011年同名科幻小说改编,讲述在人口爆炸、资源枯竭的2045年,一个鬼才游戏设计师詹姆斯·哈利迪打造了虚拟现实超级网游“绿洲”(Oasis),人类沉溺其中,寻找救赎。哈利迪在弥留之际,宣布将巨额财产和“绿洲”的所有权留给第一个闯过三道谜题,找出他在游戏中藏匿彩蛋的人,于是全世界的“彩蛋猎人们”开始行动。

少年韦德对游戏开发者哈利迪崇拜有加,本为逃避无望现实沉迷游戏,竟成为破解第一道谜题的“头号玩家”。也因此被图谋不轨的某游戏公司盯上,于是不愿组队的韦德,为了不让“绿洲”所有权落入反派手中,与游戏中的伙伴们联手,在现实和虚拟世界中一同抗衡反派。终成大赢家,回归现实,并与伙伴们更具智慧地经营“绿洲”游戏。

这部**,让游戏玩家热泪盈眶,而作为非游戏玩家,我开始思考玩游戏的意义。

某个暑假的午后,我和表哥在小霸王学习机上插卡玩“小蜜蜂”,然后心满意足的出去压马路。某个晚上,和我妈用iPhone手机玩“愤怒的小鸟”,战斗到凌晨两点,第二天顶着熊猫眼继续联手通关。

每当回想起这两个场景,即使表哥成为略油腻的中年男人,母亲成为玩“开心消消乐”的退休老阿姨, 对当时的我们来说,是否通关是最重要的,然而如今记忆中留存下的,是共同作战时的紧张和联结感。

正如斯皮尔伯格借**人物所传达的: “Play is play, not for win” (游戏就是游戏,不是为了获胜。)

那么重要的是什么呢?

是享受游戏、证明能力,更是寻找理解、获得认同。

游戏的娱乐功能不言而喻,其社交功能也越来越明显,这是一种最简单粗暴的识别--“你也玩这个?” --对视、点头。就像支持同一支球队的铁杆球迷,相见恨晚。

知乎影评人大师兄朱炫写到:“游戏玩家不是什么怪胎,也不是什么废柴,他们只是那些在书店里第一时间跑去找幻想书刊的人,只是那些进了商场先去玩具柜台的家伙,只是那些雨天拔出雨伞就觉得金光闪闪的坏小子。”

他们的爱好不算主流,他们的社交不算广泛,相同的是,他们也在寻找认同,无论是在游戏中,还是现实里。

在**中,rosebud(玫瑰花蕾)被用来形容解开谜题的线索。大家都认为,游戏开发者哈利迪错失的爱情是那朵玫瑰花蕾,而直到五人联手赢得游戏,在现实中遇到专程赶来的莫迪(哈利迪最初的合伙人),韦德才明白:莫迪才是rosebud,友情才是最终的谜底。

友情即认同,是孤独又不善社交的哈利迪一生最想得到的。

与哈利迪一样,韦德和他的伙伴们也在用不同的方式寻找认同感。

少年韦德父母双亡、和姑妈住在类似于贫民窟的“叠楼区”,想通过游戏致富,住大房子。他一向不愿组队,或许是现实中被社会边缘化,他不得不选择做个独行侠,保持最后的骄傲。

他游戏中的好友之一艾奇,生活中是个黑人女子,或许因为肤色和性别,她没有获得足够的认可,在游戏中扮演一个壮汉机械师,甘愿牺牲自己成就队友赢得游戏。

游戏中的另一个好友阿修,现实中是个11岁的男孩子,讨厌因为年龄被别人轻视,在游戏中变身忍者,判断准确、英武神勇。

不同能力、不同性别、不同族裔的网友结盟于游戏、相遇于现实,为了共同的目标而战。战斗中互相给与的认同,是支撑彼此走到最后的能量源泉。也让独行侠韦德从逃避到回归,在现实中好好生活。

渴望认同是每个人的需求。在心理学中,称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其中第三层是“感情上的需要”。一方面是友爱的需要,即寻找友情与爱情,体验爱与被爱。另一方面是归属的需要,即寻找归属感,体验关心与照顾。

第四层是“尊重的需要”。即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包括获得自尊(内部尊重)和得到社会的认可(外部尊重)。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

**中,哈利迪的三道谜题的答案指向了他曾经渴望的爱情和友情,他希望得到心爱的女子的认可,也希望得到朋友的理解,以及所有游戏玩家的认同。而“头号玩家”韦德的胜出,正是他在虚拟和现实的双重世界中,体验归属和认同、获得社会地位的追求过程。用自己的真心和纯粹,从一个无名小辈完美逆袭,成为坐拥千亿资产的游戏公司所有者,外加抱得美人归。

对导演斯皮尔伯格来说,拍的不是**,是情怀;对游戏开发者和玩家来说,玩的不是游戏,是认同。

正如72岁的斯皮尔伯格对观众说:“谢谢你们来看我的**”。故事的最后,虚拟成像的哈利迪对游戏中的韦德说:“谢谢你玩我的游戏。” 

终其一生,每个人何尝不是在寻找认同呢。

愿总有懂你的人。

比心心。

 头号玩家结局的意思是要告诫大家,虽然游戏很好玩,但是不能够一直沉浸在网络世界中,如果每个人都沉迷于网络,世界将会变的岌岌可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越来越生疏,所以在韦德得到绿洲的继承权之后,他也并没有号召大家继续沉浸在游戏中。

 现在有很多人都沉迷于手机,无论和谁在一起总是手机不离身,和身边的人交流非常少。而《头号玩家》所讲的,就是在2045年大家都沉迷于虚拟网络的世界中的故事,那时现实世界已经变的混乱,并且令人十分失望,却没有人想要改变现状。参照现在大家对网络的沉迷度来说,世界真的很有可能发展成《头号玩家》中那样。

 在**中绿洲的创造者哈利迪去世了,他将绿洲的继承权做成了一场竞赛,赢了的人才可以获得绿洲。而每一个考验的关卡都正好证明了友情、爱情以及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重要性,在完成所有挑战之后,韦德也意识到不能沉浸在网络世界,要去进步在现实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我不是专业的影评人,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看客。本文不是从画面配乐、剧情结构、演员演技等这种相对专业的角度去评价《头号玩家》这部**,只粗浅的从影片的发展线索——三把钥匙来谈一谈我的观影感想和理解,然后再给大家分析一下我对“哈利迪到底死没死”这个争议所持的意见。

为了部分还没看过影片的小可爱更容易理解,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剧情,但剧透严重,不想看可直接跳过看下一段哈~

故事发生在2045年,一个所有人只想生存下来而不想改善崩溃世界的糟糕时代,天才哈利迪于乱世中开辟了一块净土——绿洲,一款火爆全球的虚拟社交游戏,按照影片的说法就是,“人们来到绿洲,因为在这里可以做任何事;人们留在绿洲,因为他们可以变成任何模样。”可想而知绿洲这个游戏对现实世界有着多么巨大的影响力,所以它就再也不可能仅仅是一款游戏,绿洲这个虚拟世界的规则也不可能再那么简单。创始人哈利迪和合作伙伴同时也是好友的莫罗在是否制定更多规则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莫罗就此离开了绿洲。哈利迪不久后离世,留下了一份引导玩家寻找绿洲中隐藏彩蛋的视频资料,并且声明谁先找到就拥有了绿洲的控制权和股权,成为世界首富,由此吸引了全世界玩家踏上寻找彩蛋的冒险之旅,也衍生出了索伦托主导的寻找彩蛋的反派组织——IOI。主角韦德也是彩蛋猎人之一,现实中是个贫民窟的穷小子,因厌恶痛苦的现实世界而沉迷绿洲,他在游戏中还有三位好朋友:艾奇,大东,修。之后又结识了反IOI组织的彩蛋猎人萨曼莎,并与之陷入爱情。在仿佛开挂的主角之光笼罩下,韦德次次领先军队式搜索彩蛋的IOI,和朋友们一起对抗索伦托的阴谋,成功拿到了哈利迪隐藏在游戏中的三把钥匙,最后获得了哈利迪赠与的彩蛋。

01 铜铸之匙

这个故事其实没有太跳脱,类似于美帝典型的平民屌丝化身英雄拯救世界的套路。但是,为什么它在我心里还是有一个不俗的分数呢?这就要从哈利迪隐藏的三把钥匙说起了。

第一把“铜铸之匙”的获得,需要玩家飙车通过险象连环的赛道,但从来没有人冲过终点。主角韦德通过“哈利迪档案馆”中的影像资料得知,其实绿洲最初在哈利迪心里就是一款游戏,他希望能有一次后退的机会,哪怕一次,全速后退。韦德领悟后,在赛车时没有和其他玩家一起极速前进,而是全速倒退,最后发现其实有一条安全的暗道通向终点,韦德成为了第一个拿到钥匙的人,并得到了寻找下一把钥匙的线索。

在2045年那个年代,世界乌烟瘴气,一塌糊涂,人类没有能力解决面临的危机,只好苟且偷生逃避现实,活在虚拟世界绿洲当中。哈利迪本人也和所有人一样,从小沉溺游戏世界,无法与现实世界融合,他创建绿洲这个游戏时,并没有想到它会变成人们的避难所,而当他弥留之际,突然悔悟,虽然现实世界痛苦,但他只有在现实世界才能吃上一顿好饭,游戏只是游戏,人只能活在现实中,所以他希望能有一次后退的机会,让绿洲再回到最初的时候,单纯的作为一款游戏的时候。这才是哈利迪通过第一把钥匙传达给玩家的信息。

02 翠玉之匙

“铜铸之匙”打开的线索是,“厌恶自己造物的造物主,未迈出的一步,原路返回,逃离过去”。韦德和萨曼莎再次通过档案馆抽丝剥茧找到了哈利迪爱慕凯伦的信息,并由此推出第二把——“翠玉之匙”的隐藏地点和任务,历经坎坷之后得到了“翠玉之匙”和线索。哈利迪年轻时爱慕凯伦,但因为畏惧退缩了,没有在约会时勇敢表达心意亲吻凯伦而遗憾错过,最后凯伦成为了好友莫罗的妻子,哈利迪为爱跳舞的凯伦在绿洲中创建的“错乱星球”舞厅也成为了他最厌恶的存在。

“翠玉之匙”的取得围绕着哈利迪对凯伦爱而不得的故事展开,但我想哈利迪把它作为寻找第二把钥匙的线索,并不仅仅是为了展示一段悲伤的过往而已,哈利迪真正想告诉玩家的是,他因为那“未迈出的一步”,错过了很多,也遗憾了很久。而那“未迈出的一步”,我想一方面是没有亲吻凯伦,另一方面其实是没有融入现实。

更可以大胆的推测,哈利迪是在后悔,他一直沉溺在游戏世界,和现实世界几乎脱节,所以在现实世界中和凯伦约会时感到无措和怯懦,尽管他在游戏中为了凯伦建造了舞厅,但凯伦在现实中却选择了莫罗,他深深的明白了,游戏不能代替现实,他当初应该迈出那一步,勇敢的拥抱现实世界,勇敢的告白凯伦。

03 水晶之匙

第三把钥匙“水晶之匙”的获取也是故事的高潮,索伦托代表的IOI开启并且垄断了任务,韦德号召的普通玩家对此展开了激烈对抗,最后索伦托启动了“毁灭之子”的终极武器,所有玩家瞬间狗带,而韦德因为有馆长输给他的“加一条命”的“作弊道具”存活了下来,最后完成了《魔幻历险》,拿到了最后一把“水晶之匙”。

其实第三把钥匙的获取并没有详细的推理过程,在我看来有意义的线索就是第二把钥匙开启的“你需要的想要的渴望的,都在那个悲伤的堡垒里”这句话。“悲伤的堡垒”其实是糟糕的现实世界的比喻,哈利迪想借助第三把钥匙告诉玩家的是,无论你在游戏世界多么辉煌,其实你真正需要的渴望的东西,只能从现实世界这个悲伤的堡垒里获取,游戏给予玩家的,始终是一场虚拟的高潮,而不可能是一块香甜的面包。回归现实,人们才能得到真正想要的。

04 印证

在三把钥匙的获取之路上,我们的主角韦德,从在游戏里绝不组队的孤胆英雄,到最后变成在现实世界里和朋友并肩作战的勇敢男人,并且把最后得到的绿洲财富和朋友一起分享,共同经营绿洲,请“哈利迪档案馆馆长”莫罗回到绿洲,这些举动都代表着,你想要的,财富、友情、爱情,都在现实世界中,同时也象征着弥补哈利迪这一生最大的错误——和现实中最好的朋友莫罗分道扬镳。这是哈利迪第三把钥匙的印证。

韦德在拿到彩蛋之后,没有立刻去签游戏合同,而是先亲吻萨曼莎,也表明韦德明白了哈利迪那“未迈出的一步”,从一个厌恶叠楼区逃避生活的网瘾少年,变成了勇敢拥抱现实面对现实的good boy。这是哈利迪第二把钥匙的印证。

而影片最后说韦德接管绿洲后,在每周的二、四关闭游戏,以此让人们更亲近现实,也意味着践行了哈利迪的理念:关心绿洲,活在现实。绿洲也回到了最初单纯作为一款游戏的位置上。这是哈利迪第一把钥匙的印证。

05 虚拟与现实

三把钥匙,三条寻找线索代表了哈利迪的三个愿景,也隐含了哈利迪想告诉给玩家的三重道理,最后让代表玩家的主角韦德实现了这三个愿景,也就是说玩家们明白了哈利迪设计寻找彩蛋的苦心:虽然痛苦,但现实世界才是唯一真实的存在。

虽然身在2018的我不知道2045的那个时代是否真的会绝望透顶,但虚拟渗透现实这种情况我想并不是不可能。科技发达互联网发展的当下,已经有非常多的人活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中了,大把大把的时间被喂给了手机这个电子宠物。在票圈积极阳光,在微博消极颓丧,在知乎高谈阔论,在抖音笑看疯狂,一边在网上高喊喜欢小哥哥**姐,一边现实中从来不敢跟喜欢的人表白,一边在网上用各种段子流行语谈笑风生,一边现实中从来不参加同学同事聚会活动。你可能握着手机就错过了春天幼嫩的新芽,夏天缭乱的百花,秋天清冷的圆月,冬天飞舞的雪花,这些或许可以有四季轮回可以弥补,但你也可能像哈利迪一样错过你的莫罗,你的凯伦,而这些都是穷极一生无可挽回的。

我并不是好为人师的说教者,相反我是被朋友开玩笑的“网瘾少女”,况且现在手机和网络代表的内容太过丰富,可能是你经济的来源,也可能是你成功的基点,我自己也不可能一天不用手机和网络,甚至在此之前,听我妈叨叨我说怎么一天到晚玩手机我都会觉得好笑。但通过《头号玩家》哈利迪的三把钥匙,我有些明白了,其实虚拟和现实并不是矛盾的,互不相容的,哈利迪鼓励的是,人不能借由虚拟来逃避现实,人最终要活在现实而非虚拟。我来理解的话,就是玩儿手机的时候别忘了用它给亲人打个电话,跟朋友连个视频,给爱人…发个红包吧哈哈哈哈~

06 是生是死

最后,关于影片结尾哈利迪死没死的争议,我先说我的立场吧,我觉得…死了,嗯。不罗嗦,直接列原因。

第一点,也是我做判断的最重要的一点:阿诺克是角色,但哈利迪却不仅仅是角色。引起争议的对话来自影片结尾韦德问,“你不是游戏角色,对吗?”哈利迪回答:“对的。”韦德又问,“哈利迪真的死了吗?”哈利迪回答:“是的。“然后韦德问他:”那你又是什么?“哈利迪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表示感谢后带着孩童时期的自己离开了房间,关上了门。OK,画面回忆完毕,让我来斗胆分析一下导演这波文字游戏。看过影片的朋友们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赠与钥匙的角色一直是哈利迪自己的游戏角色——阿诺克,包括三把钥匙一起打开门后,最后的测试场景中,出现的也是阿诺克的形象,但是,测试过关之后,变成了哈利迪本人的形象,这说明什么?说明哈利迪本人认为,他和阿诺克是有区别的,阿诺克这个形象可以是角色,是NPC,是道具,但哈利迪这个形象不是,哈利迪这个形象代表的是最后赠与彩蛋的主人,是游戏的开发者,是一种主宰的存在,因为这一切是他设计出来的,所以当韦德问”你不是游戏角色,对吗?“,这个”你“其实指的是站在韦德面前的哈利迪的形象,而这个形象背后所蕴含的,是哈利迪本人的意识和思想。他回答是的,是因为从哈利迪这个绿洲造物者的角度来说,他是不会承认自己是一个游戏角色的,也不会把自己当作游戏角色来看待。也就是说,虽然哈利迪这个形象在游戏中,其实是一个智能NPC,但绝不仅仅是一个NPC。而韦德第二个问题“哈利迪真的死了吗?”,这个地方用的是“哈利迪”而非第一次问题中的“你”,是因为“你”——也就是眼前的哈利迪形象,是不存在死与不死的,所以用了“哈利迪”,是因为要问的是现实中的哈利迪本人的生死,所以哈利迪的形象回答说“是的”。其实这就是导演给观众玩儿了一下文字游戏,也通过这些隐藏的意思来增强了哈利迪这个人物的性格塑造。

第二点,基于故事剧情的合理发展,导演可以得罪观众。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大家应该看过很多狗血的电视剧**吧,尤其是长篇连载型的,为了拖长故事演下去,为了讨好观众不给导演寄刀片,很多主角都是怎么也死不掉,死掉也能出bug一样复活,但其实,这样的行为不仅违背故事的合理发展,也会让观众感觉在闹着玩儿,相反,该死的人顺着剧情发展挂掉了,观众虽然惋惜痛心,但同时也会尊重这个故事,尊重导演。我想说的是,斯皮尔伯格导演,并不是那种因为不敢得罪观众而不敢挂掉角色的导演,所以就故事发展的真实合理性来说,哈利迪真的死了才是该有的结局。试想一下,如果他没死,那这整个寻找彩蛋的遗嘱岂不是变成一个笑话?而且如果他没有死,以他对绿洲的热爱,他怎么会把绿洲的控制权交给别人呢?

第三点,最后哈利迪带着孩童时期的自己离开了韦德所在的房间,去到了门外的另一个空间关上了门,我想意思有两层,一是带着从小就沉迷游戏的孩童自己走出游戏,回归现实;另一层意思是他已经和韦德所在的活人世界不是一个世界了,他要离开了……所以呢,通过以上三点,我认为哈利迪是真的死了。flag就这样立了,希望不会出什么第二部来打我的脸哈哈哈哈~

如果小可爱们看完我这波感慨分析有了兴趣观看,那我建议还是去影院观看,画面真的挺酷炫的,祝大家观影愉快哦~

主人公哈利迪是一名天才的程序员,制作的游戏绿洲风靡全球,并因此成为全球首富。哈利迪是个典型的技术宅,不善言谈,幼时缺少父母关爱没有朋友,整日打游戏,也借此与游戏结缘。青年时代他遇到了自己一生唯一的好友莫罗,两人合力制作了绿洲这部游戏。然后哈利迪爱上了一个叫简妮的女孩,他由于性格自闭害怕被拒绝,因此不敢向对方表达,最后被好友莫罗横刀夺爱,两人因此有了隔阂,加之由于游戏理念不同,哈利迪要求莫罗退出游戏公司,两人的感情逐渐疏远。哈利迪后来意识到自己因为一个女人失去了最好的朋友,因此后悔莫及,即使在他人眼中如此成功,但他在情感生活中却是一个失败者,缺乏面对现实的勇气,而他制作的游戏成为了人们逃避现实的工具。

创造“绿洲”世界的哈利迪是孤独的,他创造了整个虚拟世界,但是他的人生充满遗憾,心爱的女人、挚友都离他而去,所以他把自己的人生经历融入到了游戏当中,以另一种方式活下去,但是他一直都很后悔。所以他在临死之际,设置了三个隐藏彩蛋,这三颗彩蛋包含了他对人生的思考。

事实上,在这三颗彩蛋之后,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测试,这个测试重现了他跟曾经的好友莫罗在分道扬镳之际,好友在股权转让书上签下自己名字的场景。他心中最后悔的是跟这位好友的决裂,所以这也是为什么男主在故事的结尾跟莫罗有了一场对话,并邀请他重新回到公司,这也是在弥补哈利迪曾经的遗憾。

绿洲建立后,哈利迪和他的挚友莫罗产生了分歧,两人渐行渐远,最终哈利迪赶走了对方,彻底决裂。这让人想起《社交网络》里,年轻的扎克伯格也用同样的手段赶走了和自己一同创立FACEBOOK的爱德华多。与好友决裂后,不擅长社交的哈利迪将遗憾与懊悔埋藏心底,孤独地度过了余生,最后用一个彩蛋表达了对挚友的歉意。

《头号玩家》:游戏终会结束,现实才是归宿

昨晚看了《头号玩家》,非常酷的一部未来、VR、游戏**。最引人入胜的无疑是密度惊人的各种经典动漫、**、游戏等元素的综合展现。不过对于看...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