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留学印章的规格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3浏览:4收藏

日本留学印章的规格,第1张

我作为日本留学的过来人,悄悄的告诉你,去日本留学的一般只需要两个印章。一个实印(全名)、一个认印(姓)。如果有条件的可以再给自己配个银行印(全名)。银行印只适用于银行,但为了安全起见,最好能将实印和银行印分开使用。

实印(全名)如果您的名字是2个字推荐您使用12mm以上的尺寸(包含12mm),笔画较复杂推荐135mm。

如果您的名字是3个字推荐您使用135mm以上的尺寸(包含135mm)。实印最大不超过18mm。

认印(姓氏)只推荐顾客使用105mm,如果您想让自己的认印更大些,可以选择12mm尺寸作为认印。不再建议顾客选择更大的尺寸来做认印。

感兴趣的话咨询“樱花国际日语”,免费学习一下我在出国前参加了樱花国际日语的培训,这里一条龙服务让我提前做好了准备,少走了很多弯路。樱花国际日语,非常的专业,开展有赴日留学一条龙服务,从专业教师的一对一留学咨询指导,高的签证通过率,到赴日就读日本语言学校,参加大学升学考试补习,到考取名牌大学,以及考取大学后的生活帮助资源,樱花日语都能够帮助大学解决这个难题。点我预约日本升学1对1指导

“日本侵华战争”,说起那段历史,确实让人感到心酸,更让人觉得可恨。日本人的“三光政策”不但抢走了大量的金银财宝,矿产和物资外,还掠走了大量的中国古代书法真迹。今天我们就来盘点被日本人抢走的9件书法国宝。

第9件:郑板桥行书轴

郑板桥行书轴

郑板桥,我们都知道,是清代的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其书法风格多怪异,但仍保存“八分”书风,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新书体。目前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第八件:祝允明《出师表》

祝允明《出师表》

祝允明,我们了解他最多的就是《江南四大才子》,其书法小楷精妙,大草独步当时,可谓书法上上品。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第七件:倪元璐《赠止吉甥诗轴》

倪元璐书法

倪元璐大家不太熟悉,他与黄道周、王铎鼎足而立,并称“明末书坛三株树”,又与王铎、傅山、黄道周、张瑞图并称“晚明五大家”,成为明末书风的代表。目前日本高木圣雨藏。

第六件:王铎行书轴

王铎书法

王铎,明末清初书法大家,引领了一个时代的书法家。目前日本京都藏。

第五件:康里巎巎《自作七言古诗》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康里巎巎,这个名字虽然陌生,但他另外一个名字你绝对知道“康里子山”元代著名的书法家,与赵孟頫、鲜于枢齐名。国内书画拍卖明代以前的书法作品很少上拍,因为太稀少所以称之为“国宝”。目前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第四件:赵孟頫 《仇锷墓志铭》

赵孟頫 《仇锷墓志铭》

赵孟頫,这个都知道,宋代皇家后裔,后降元代,“欧颜柳赵”中的赵就是他,书法一级棒。此作品“国宝重器”目前日本阳明文库藏。

第三件:智永《真草千字文》

智永《真草千字文》

智永和尚,姓王,乃王羲之七世孙,书法得正统家传,在隋唐时期重要的书法家之一。此作品“国宝重器”,目前日本私人藏。

第二件《菩萨处胎经》 世上仅存的西魏墨迹

世上仅存的西魏墨迹

这是我国存世最早书法经卷,也是世上仅存的西魏墨迹,国宝级重器,目前日本京都知恩院藏。

第一件:王羲之《妹至帖》、《大报帖》

王羲之《妹至帖》

王羲之,在这里就不做介绍了,太有名了。王羲之《妹至帖》、《大报帖》两帖合二为一。“国宝重器”,目前日本中村富次郎藏。

俗话说的好“借东西要换”,你们当年拿走的,这都过去这么多年了,是不是要还给我们了?我们承认,在你们那里这么多年保存的确实很好,那时我们没有这技术,暂时存放在你们那保管,如今我们已经是泱泱大国,已经具备很好的条件了,还给我们吧!

问题一:练习硬笔书法,使用谁的字贴比较好? 如果你想简单实用便捷来的话,推荐周雅云,不过这是很老的帖子很难找。

个人推荐比较好的有卢中南,田英章田蕴章,钱沛云等等。这些才是正路大家。庞中华跟这些人比属于末流水平。司马彦根本就不入流。卢中南是目前欧体字一流水平。被誉为津门(天津)欧体第一书法家的田蕴章曾经坦言卢中南字写的很好,甚至说卢中南在欧体下的功夫超过自己,卢中南的钢笔书法水平比庞中华高出很多。田蕴章在本人在大学教授硬笔书法时选用教丹就是卢中南的作品,等等。钱沛云则是上海人,硬笔书法段位评委,功力非凡。网上有他一些硬笔免费视频,功力精深。另外

临帖是一个很漫长和艰苦的过程。建议先花相当时间读帖,等到心中有所悟方才下笔,效果会更好。祝你好运。临帖是一个很漫长和艰苦的过程。建议先花相当时间读帖,等到心中有所悟方才下笔,效果会更好。祝你好运。

问题二:钢笔行书字帖谁的比较好看 《多功能2500常用汉字钢笔行书字帖》

《田英章钢笔行书字帖》

《司马彦钢笔行书字帖》《顾仲安钢笔行书字帖》

《钢笔行楷字帖》

任选一个吧!

问题三:谁的硬笔行书好 楼主您好――行家为您答疑解惑。请采纳优质回答,并予以好评!

使用其它帐号恶意刷分,将被永久封号!采纳答非所问回答,将被加密处罚。 ―

中国当代艺术水准最高的硬笔书法家:楷书:刘惠浦(魏晋书风)、谢非墨、赵彦良(魏碑)行书:骆恒光、王正良、任平(全是浙派)草书:马明隶书:崔学路篆书:樊中岳那字写得,真是令人爱不释手,自叹不如!也可能有后起之秀有所纰漏,但好像没什么太有影响力的。以上诸位,绝对个个是硬笔书法的顶级高手!卢中南(欧楷)、田英章、丁谦可称得上是硬笔书法艺术。庞中华、席殊、司马彦这三位虽然名气很大,但我觉得称为“硬笔书法教育家”或授予“硬笔书法普及奖”比较合适。

问题四:钢笔行书字帖谁的最好看

问题五:想练硬笔书法,谁能推荐几种好的初学者字帖? 练硬笔书法的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一、 不要凑热闹,外行看热闹,内行亥门道。对流行书家的作品要谨慎,初学者缺乏鉴别力(包括曾经的流行书家,尽管他们可能风靡一时,如庞中华、司马彦等,这些人的作品看看就可以,不值得一学)的,就好比你学古筝不要跟着女子十二乐坊或者街头卖艺或者随便网上一个视频学。要学就要跟着大家学,当然,真正的大家不一定为世俗所熟知。

二、 最好跟书法史上的大师学,如王羲之、米芾、赵孟等,这些大师的作品是经过了上千年历史和广大书法人的检验的。当然,他们传世的都是毛笔字碑帖。

三、 如果对第二条感到不便,退而求其次,要向现当代继承了大师一二精髓,稍有来历有内涵的硬笔书家学习,硬笔楷书如田英章、卢中南,等,硬笔行书如谢非墨、骆恒光、吴玉生等。田英章、卢中南、骆恒光、任平都有字帖行世,

四、 当代硬笔楷书好的书家很多,硬笔行书好的著名书家太少,好的又不著名,这就是所谓高手在民间吧,如罗一农、曾伟子、李炯峰等。

五、 简评现当代硬笔书家。

庞中华:学魏碑出身,硬笔字习气太重,十分死板,速度又慢,不宜学。评分70

席殊:硬笔行书字学米芾,功夫欠火候。评分75

司马彦:楷书写的是印刷体,行书路子野,咸俗不可耐,丑不忍视,观之作呕三日。评分不及格,给个30分吧。

田英章:毛笔楷书师欧阳询,功力深厚,形成田氏欧体,只是写得过于拘谨,硬笔楷书也是田欧,还不错,行书尚可。毛笔楷书评分90,硬笔楷书85,硬笔行书78-80

吴玉生:硬笔行书较有内涵,但稍感平正,初学者学之无妨。硬笔行书评分85

谢非墨:著名书法家,书风成熟老辣,硬笔行书90-95

骆恒光:硬笔行书源出王米(王羲之、米芾),可观可学,硬笔行书评分:90

任平:硬笔行书灵动飘逸,但缺点是时有轻浮乏力之笔。硬笔行书评分85

王正良:与骆恒光、任平同属浙派,但功力不如二人,名不副实,硬笔行书评分70-80

罗一农:非著名硬笔书家,第四届全国硬笔书法大赛特等奖得主,其获奖之作的品位很高,惜神龙见首不见尾,作品难得一见。评分:92

曾伟子:洞口籍书法家,中书协会员,楷、行、隶俱工,尤擅行书,行书功力深厚,硬笔书极佳而不为大众所知,网上仅有毛笔书。总体评分96,硬笔书评分98

李炯峰:隆回籍书法家,中书协会员,天分极高,品位极高,擅长行、草,硬笔亦佳,网上作品很多,包括硬笔,但不适合初学者,总体评分96,毛笔行、草评分98,硬笔书评分95

张秀:女书家,有大令(王献之)风,但硬笔楷书又死又硬,不足师法。硬笔楷书评分:70

丁永康:硬笔楷书一般60,硬笔行书不值一评50。

陈舟波:硬笔行书如鸡肋 70

贺东祥:湖南籍书法家,硬笔楷书佳,硬笔行书一般,毛笔书反而更好。硬笔楷书评分85,硬笔行书65,毛笔楷书90,毛笔行书85

骊一平:硬笔行书与骆恒光相似,评分86

陈立雄:硬笔行书源出米芾、王铎,潇洒有灵气,评分90

顾仲安:名实难副,不推荐。评分50

陆维中:难脱俗气。评分70

刘惠浦:(魏晋书风)楷书尚可,行书难看,硬笔楷书评分70-80,硬笔行书评分50

问题六:硬笔行书练谁的字帖好 练当代著名书法家田英章的硬笔书法字帖,他的硬笔书法富有软笔书法的功力,倍受硬笔书法爱好者的喜爱。

问题七:帮我推荐谁的硬笔行书字帖 美有很多种美。荆宵鹏行楷。和吴玉生行楷是顶级的。行书就是李放鸣的霸气。邹慕白清秀工整,童真。张克江的行书整篇美很美。张克江,荆宵鹏有合作一起出六本系列字帖。田英章的楷行隶,在网上可以下载他的电脑字体来看。就是全新珐笔行书简。全新硬笔行书楷简。

问题八:谁的钢笔行书字帖比较好 庞中华的字过于保守,缺乏变化推荐历任中国现代硬笔书法研究会秘书长、会长;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长;中央电视台硬笔书法主讲人;北京理工大学中国书法艺术专业客座教授;日本国艺书道院教授;日本中国书法学院教授;日本书艺会顾问;欧阳询书法艺术研究会会长;书画人才资格审定委员会主任等职的――田英章老师

字庄重又不失活泼,变化丰富。

当然顾仲安,卢中南这些都很不错,关键还是挑你自己喜欢的,并且坚持练下去。

问题九:学习硬笔行书,谁的字帖好 书法入门还是从楷书学起为好,这是基础,从基础打好了,再根据自己的偏好来选择其他书体。

书法有“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的说法,也就是说,晋代的书法比较注重韵味,就像你说的王羲之,以韵味取胜。而唐代书法比较注重书法的法度,所以,初学书法者,大多是从从唐楷学起,具体可选择颜真卿(颜真卿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和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 他的代表字帖有《多宝塔碑》、《颜勤礼碑》等),柳公权的楷书中以《神策军碑》、《玄秘塔碑》影响最深远。 你可以从这四个字帖中选择来学习

楷书打好基础以后,再学行书,由简到难,循序渐进,会有很多大的收获。行书除了“二王”,建议学学“苏黄米蔡”四家,也就是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他们都是宋代人,前面说过,“宋人尚意”,他们的书法在中国的书法史上也具有非常高的影响力,书法充满了意趣和文人内涵。这四家的字帖有很多,象苏轼的《黄州寒食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仅次于王羲之的《兰亭序》和颜真卿的《祭侄稿》)、黄庭坚的《松风阁》等)

最后,还可以参学明代王铎的行书,他是从王羲之到米芾以来的发展,王羲之―米芾――王铎,这是很多学习行书的途径,因为他们一脉相承。

至于当代人的字帖,很匠气,离真正书法的还有很大距离。作为学生,只想把字写端正,可以学学,学书法的话,还是学古代经典,虽然古代字帖都是毛笔字,用笔不同,但结构笔法是一致的。

如果非要选的话,可以选吴玉生、顾仲安、田英章、王正良、谢继东等人的行书

其中,谢继东的行书运笔流利,以露锋为主,线条清劲有力,作者似乎偏爱流畅的力度美。王正良的书法点线内敛,典雅含蓄,秀润清朗,作者凭借深厚的毛笔书法功底,使观者领略到了硬笔线条的另一种风采。

问题十:买硬笔行书字帖谁的好 不要花钱买。在电脑上操作:点击下面的“点击下载”,下载后,复制、粘贴到C:\Windows\fonts文件夹,打字时,选择该字体即可。

当代书法家观山的行书最好。

关山,原名田观潮,当代著名的书法家,国务院国宾礼特供书画艺术家,北京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理事,中国书画界联合会会员,国家品牌战略委员会副理事长。这一系列的光环并未让观山懈怠。

观山老师曾多次参加国内外知名书画大赛并获奖,曾受邀在韩国、日本、马来西亚与新加坡等地举办书法展览,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赞扬与推崇。观山老师的《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书法作品曾作为国礼赠予美国总统奥巴马,《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被赠予俄罗斯总理普京。

古代字体的诞生,大部分是出于实际需要,行书也是如此。隶书、楷书写起来太慢,草书虽然写得快,但又不容易看懂。于是,在东汉时期就出现了介于草书与楷书之间的字体,也就是楷书的快写体,这就是行书。

行书不像草书那么潦草,也不像楷书那么端正,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行书比楷书书写迅速,比草书易于辨认,因此,它成为适应性最强、应用范围最广的一种书法。

据传,行书为东汉人刘德升所创。行书的名称始见于西晋卫恒《四体书势》一文:“魏初,有钟(繇)、胡(昭)二家为行书法,俱学之于刘德升。”唐代张怀瓘《书断》记载:“行书者,刘德升所作也。即正书之小伪,务从简易,相间流行,故谓之行书。”

刘德升,在书法界的知名度并不高,这主要是因为刘德升没有留下任何墨宝,连刻本、拓本也没有,只是典籍中提及而没有实证。

实际上,任何一种书体的出现,都有一个长期孕育、发展的过程。行书先在民间流行,然后渐渐约定俗成。上个世纪70 年代,有近 600 块曹操家族墓文字砖在安徽毫州出土,出现了篆、隶、真、行、草不同书体的交叉,其中“当奈何”砖上的三个字,已经是娴熟的行书字体。

晋代是行书的繁盛时期,而东晋则以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为晋人的行书之冠。王羲之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将实用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不仅使行书发展到成熟完美的高度,而且,“遂大行于世”,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从文字学的意义来看,行书字体到了晋代,已经成熟完备,以后的发展都是书法艺术风格的演变。

行书书写快捷如行云流水,虽飘逸多变却容易辨识,这种特有艺术表现力和广为流行的实用性,使得行书自产生起便深受人们喜爱。纵观漫长的书法史,相比于隶书、楷书、草书,行书书法艺术留下的墨宝最为丰富,历代书法大家共同书写了行书辉煌灿烂的历史。

魏晋时期是行书成熟的黄金期,到唐代行书又有了新的发展,呈现了大唐景象;宋代行书承唐继晋,开创了新的风格,创造了新一代的繁荣,行书从此在各种书体中也逐渐占据了主流地位。这三个历史阶段分别有三幅典型行书作品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第二、第三行书。

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兰亭序》

在晋代,三月初三,按照习俗人们都到水边沐浴,消灾祈福。永和九年的三月三,王羲之等文人雅士一行来到绍兴兰亭,曲水流觞,饮酒赋诗,汇诗成集。微醉间,王羲之即兴挥毫为诗集作序,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就此诞生!

《兰亭序》字字精妙,笔墨精致多变,全文出现二十多个“之”字,然而每一个“之”字都形态不一、各有千秋;通篇潇洒飘逸,气随浓随淡,行款或疏或密,节奏韵动而和谐,取势纵横自如,但又自然天成,书法与文字内容珠联璧合。

《兰亭序》是王羲之在酒酣兴起之际,感悟山水之美、宇宙之玄和人生的真谛,在物我两忘的境界中,走笔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的,它体现了书法和人文情怀的高度统一,乃为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

《兰亭序》自唐代以来,被公认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立下一座丰碑,还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对王羲之的字推崇备至,他说:“详察古今,研精篆、隶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王羲之字逸少)乎。”

传说《兰亭序》传至王羲之七代孙智永禅师,智永又将之传给弟子辨才。唐太宗李世民多次想把《兰亭序》拥为己有而不得,后听从宰相房玄龄计,派御史萧翼与辨才交为好友,最后终于把《兰亭序》骗到手。这就是“萧翼计赚兰亭”的故事。据说唐太宗死后,留下遗诏,将《兰亭序》真迹作为殉葬品埋在昭陵。

《兰亭序》真迹虽已失传,但传世摹本中,以冯承素摹本为最佳。冯承素摹本因其卷引首处钤有“神龙”二字的左半小印,后世又称其为“神龙本”,现为北京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

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

先说颜真卿写《祭侄文稿》的历史背景。

公元755年,安禄山起兵叛乱,“安史之乱”爆发。当时河北诸郡望风而降,只有镇守常山的颜杲卿父子一门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颜季明为颜杲卿第三子、颜真卿堂侄。其父与颜真卿共同讨伐安禄山叛乱时,他往返于常山、平原之间,传递消息,其后常山郡失陷,季明横遭杀戮,归葬时仅存头颅。颜真卿悲痛不已,遂执笔写下这篇《祭侄文稿》,以悼亡亲。

此稿是颜真卿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的,他不顾笔墨之工拙,字随情绪起伏,纯是精神和平时功力的自然流露。整篇文稿的艺术效果与作者的情绪完全一致。文字时疏时密,墨色有重有轻,行笔忽慢忽快,时疾时徐,厚重处浑朴苍穆,如黄钟大吕;细劲处筋骨凝练,如金风秋鹰;字与字上牵下连,似断还连,跌宕多姿。通篇波澜起伏,时而沉郁痛楚,时而低回掩抑,痛彻心肝,堪称动人心魄的悲愤之作。整篇文字几乎都是因情而起,为情所收。

《祭侄文稿》本不是为书法作品而写,纯粹是文章手稿,圈点涂改随处可见。然而,恰恰在不衫不履的挥写中,呈现出自然天成的“无意于佳尤佳”,是由真挚感情浇灌出来的精品,是血和泪凝聚成的不朽巨制。

元代书法家鲜于枢在《书跋》中称:“唐太师鲁公颜真卿书《祭侄季明文稿》,天下第二行书。”此评为历代书家公认。

《祭侄文稿》上面钤满了中国历代收藏家的收藏印章和题写的跋文,是一件传承有序的颜真卿真墨宝。1949年初,《祭侄文稿》和北京故宫众多的珍贵文物一起,被国民党政府带到了中国台湾,至今一直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天下第三行书——苏轼《寒食帖》

公元1082年的寒食节,已经是苏轼被贬到黄州后的第三年。1080年,他被政治对手诬告,被贬到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团练副使在宋朝是一种仅有职称,没有实权的闲差。

苏轼是很豁达的一个人,可再豁达的人,也会有愤懑、怨怼之时。苏轼望着冷灶冷火,想起自己因文字狱“乌台诗案”受新党排斥,如同贤臣介子推一样被君王淡忘了,不觉内心十分伤感。这时候,他抬头又看到家里的破灶和空荡荡的厨房,忽然产生了一种穷途末路之感。激愤之下,苏轼写下了两首寒食诗,也就是书法《黄州寒食诗帖》,简称《寒食帖》。苏东坡一不小心,这样的吐槽之作,居然成了书法史上排名第三的行书!

《寒食帖》是苏轼在惆怅孤独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写。苏轼将诗句心境情感的变化,寓于点画线条的变化中,或正锋,或侧锋,转换多变,顺手断联,浑然天成。起笔时平缓凝重,在沉重中又暗涌波涛,无论是点画线条还是字体的结构、大小,都随着作者情绪的起伏而急剧变化。整幅作品如同一部精彩的短篇小说,先是平缓地将现状徐徐写来,然后逐步推向高潮,从中间部分可以看出字体越来越大,墨色越来越重,情绪像火山爆发一样;然后在结尾几个字上又有所收敛,到了最后,“死灰”两字有种如陈年积灰一般的艰涩。表现出作者内心的无奈与苍凉。

这幅作品写的时候很随性,字的大小、结构都没有按照正规的来,但随性不等于随意。整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整幅书法节奏感明显,笔下的书法波澜起伏,这种章法并不是苏轼刻意而为之,是苏轼情感的自然流露。此帖正好把情感、诗文、书写这三者高度地统一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寒食帖》在八国联军侵华时流入日本,在日本经历过关东大地震、美军大轰炸安然无恙。1949年被在日华人购回,后被带到台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也有人说是仿本,尚无定论)。

有人评价:“天下三大行书”中,《兰亭序》是雅士超人的风格,《祭侄帖》是至哲贤达的风格,《寒食帖》是学士才子的风格。它们先后媲美,各领风骚,可以称得上是中国书法史上行书的三块里程碑。

        古人云:楷如立,行如趋,草如走(跑),趋,即走之意,走潇潇洒洒地走,悠悠闲闲地走,而行书字体正是在书写便利的同时具备了潇洒飘逸活泼多姿的特色,行书又分行楷、行草两种,偏于楷书,称为行楷,偏于草书,称为行草。

        王羲之、字逸少晋代人。其行书结体用笔均出于自然而又极尽变化确立了后世行书结体典范,后代行书大家无不取其道行之。

        王献之行书间架结构九十二法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

        王献之,字子敬,王羲之第七子。猝四十三岁。以行书和草书闻名后世。王献之幼年随父羲之学书法,兼学张芝。书法众体皆精,尤以行草著名,敢于创新,不为其父所囿,为魏晋以来的今楷、今草作出了卓越贡献,在书法史上被誉为“小圣”,与其父并称为“二王”。

        献之行书,较之羲之行书于纵横变化中更富俊美飘逸之感。无论是用笔,还是取势,均神态安然恣意,动静相加。由于行书是一种随意的书体,故字点画的起笔、行笔、收笔、驻笔、连带下笔、顺按上笔的接法、折前折后等都应充分展现,另外墨的枯润、笔画方圆、刚柔、轻重亦应在字中显露出来。

        献之行书,较之羲之行书于纵横变化中更富俊美飘逸之感。无论是用笔,还是取势,均神态安然恣意,动静相加。由于行书是一种随意的书体,故字点画的起笔、行笔、收笔、驻笔、连带下笔、顺按上笔的接法、折前折后等都应充分展现,另外墨的枯润、笔画方圆、刚柔、轻重亦应在字中显露出来。

        欹侧生势是行书最显著的特征之一。献之行书继承这一风格又邓以创造,为后世树立了行书的典范。欹侧主要是指夸张字中某一部分,或削减字中某一部分,加大横画斜度,或抬高字形右上角,或调整字间架组成正斜比例,使字形出现参差错落、俯仰欹侧之势,并具备婀娜多姿、峭拨开张的艺术类。

        行书结构不仅要流动,还要和谐统一。这就需要解散楷法。行书是从楷书发展而来,但不能象写楷书一样一笔一画、中规中矩。首先体势上该放纵时就放纵,该挥洒时就挥洒,字形要有大有小,有正有斜,有长有扁,避就揖让,错落间插,字间布白,均要统筹安排,平衡贯气,使字在和谐中洋溢着流动。

        行书之所以区别楷书,最主要的在于其点画相连。这种连带主要表现为连带和牵丝萦络。其中牵丝又包括有迹牵丝和无迹意连两种。连笔是指首尾相邻笔画连在一起,一笔写成,牵丝是无论笔画多远,均可以粗细弯直笔道连络。象点与点、横与横、竖与竖、点横、竖撇等笔画的串联。有些虽不迹牵连,亦笔断意连。连笔和牵丝均是作为行书强化联系的手段,而意连迹连同样相辅而行的作用。这样字才会气脉相通,给人以行云流水,延绵不绝之感。

          行书虽然说是“楷书之小讹”,但毕竟是另一种书体,省变、草写是区别楷书、草书的另一种方法。行书写得快,有许多是因为省变了字的某些部件、偏旁,还有些是草写部件、偏旁。但是无论是省变或草写字的部件、偏旁,均要在不影响字的主干部件或不影响字的轮廓的前提下进行。

        行书的偏旁部首较之楷书变化多姿。由于行书书写快捷、流动,故在偏旁部首中常舍去繁难费时、凝重的写法,以简单凝练的几笔或一笔概之。另外同样一字偏旁还有多种写法,这是行书大家在长期实践中约定俗成的,有些甚至与原偏旁写法相差甚远,还有偏旁在结字中所占位置多少、上下、距离远近也要与主体保持一致,以免破坏整个字的美感,这就是学习行书为什么必须熟练掌握偏旁的原因。

        王献之《地黄汤帖》有着太多的光环。原珍藏于宋内府,宋高宗题签。卷末还有文彭、成亲王等题跋。后世如王铎都进行了多次临摹学习。“王献之代表作之一”“王献之生前最后一件作品”“点画精谨,追求自然”等评价不一而足。

      《地黄汤帖》又名《新妇帖》,纵253厘米,横240厘米,共计44字。常见的为唐摹本,现藏于日本东京台东区书道博物馆。刻本则有淳化阁帖、宝晋斋、宝贤堂、玉烟堂等几种版本。

        地黄汤乃一中药名,《地黄汤帖》其实是一封书札:新妇服地黄汤来,似减。眠食尚未佳,忧悬不去心。君等前所论事,想必及。谢生未还,可尔?进退不可解,吾当书问也。意思是“我媳妇服用地黄汤后,病情似乎有所缓解,但睡眠和饮食还是不太好,我还是担心。你们先前所讨论的事情,想必已经谈到了。谢生没有回来,这是为什么?他进退无常,实在令人无法理解,我要写信去问问他。”

        可见,这是王献之“无意于佳乃佳”的力作。

        纵观此帖,我想用“遒拔雄健、逸气纵横”来形容较为贴切。

        “新妇”书写较慢,从容不迫,稳重为主,“服地黄汤”至“减眠”则似乐曲般舒展开来,“食尚”又趋于安静,接下来“未加”“论事”“想必及”“谢生”“未还何”“进退”直至最后的“问也”,一个又一个的字组,一个又一个的节奏将全篇的发展脉络清晰地展现出来。

        在用笔上面,王献之将其外拓和内擫笔法发挥到极致。例如“谢生”二字,“谢”明显自王羲之而来,内擫笔法,而到了“生”字又马上跳到了外拓,转换自如。内擫的字不多,还有“尔、可、问”等。而外拓的字更多,例如“前、论、事”等,“进退”二字的弧线引人注目。无论是外拓还是内擫,王献之都将线条的力量感发挥到了极致,以至于我们可以将此帖放大很多倍来写,仍然是撑得住的。

        而此帖的细腻之处则更是处处可见。方圆结合,折为方,转成圆。例如“妇”字右边的两个横折,“汤、尚”等在同一个字中出现方笔和圆笔,让笔法更加丰富。发力点清晰自然,如“新”字前一笔到下一笔的过渡,下一笔的准备让人能使上劲。字法结构稳中出“奇”,例如“似”字左右的呼应,“未”的两横,“佳”的两竖无不让人拍案叫绝。“想必及”三字笔画繁密,穿插自如,不知是否影响到后世的王铎傅山呢?“未还何”提按自如、一气呵成。当“解”字最后一竖拉出来时,我们感受到的是晋人的放纵和飘逸!

        力量是可以练的,惟逸气不是纯粹由技法练出来,它一定是一种感悟。虞世南在《笔髓论》里谈到“书道玄妙,必资神遇,不可以力求也。”黄庭坚在《论书》中给我们指了一条路:多取古书细看,令入神,乃到妙处。惟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

      王献之终年43岁,此帖相传是王献之盛年生前最后一幅作品,可以说凝结了他一辈子对书法的理解,应该达到了其书法艺术的顶峰。

        临摹此帖须凝神静气,不激不励,将力气凝聚于毫端。纸张不要过于光洁,以免点画油滑,染俗。笔画和牵丝必须区别开来,提按得当又不滞笔。另外,作为训练手段,我建议把这件作品放大来临,一定会有另一番收获。

        王献之的真迹已不存在,我们只能通过摹本或刻本来学习。当然,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唐摹本和刻本之间还是有不少区别。中央美院博士龙友研究后发现:“墨迹本精美、细致,刻本更加质朴,章法的冲突更为强烈。这两个版本的差异让我们意识到,可能有一个版本与原帖的风貌已经相去甚远了。”“墨迹本中的“眠”字基本由直线组成,在几个转折处都形成了锐角,这样的形状大大弱化了书写时的流动性,给人十分尖刻的感受。相反的是,刻本中的笔画大多自然而圆融。受书写速度的影响,书写动作主要以圆形运动为主,王献之在书写时连续翻转的动作,将原本会出现的三角元素巧妙地遮蔽掉了。可以说,此处与《丧乱帖》中的“纸”字的转折部分,如出一辙!”有了对比,大家就可以在不同版本的临习中有所取舍。

        其实,当我再看《地黄汤帖》时,我的脑海中就浮现出赵孟頫来,风格这么接近,有些字如“未还何”放到赵孟頫的尺牍中也是很搭的,有些字如“想必及”的书写习惯跟赵孟頫那么接近,这件作品有没有可能是赵孟頫所为呢?这些还是交给考据专家去论证吧。

此文发表于2021年8月4日《书法报》(有删节)

1、《廿九日帖》 

2、《舍内帖》

3《东山松帖》   

4《新妇地黄汤帖》

5《鸭头丸帖》     

6《夏日帖》

7《月终帖》         

8《天宝帖》

9《集会帖》       

10《阿姑帖》

11《阿姨帖》     

12《薄冷帖》

13《阮新妇帖》   

14《黄门帖》

15《告仲宗帖》   

16、《鹅群帖》

17《中秋帖》     

18《患脓帖》

19《敬祖帖》     

20《十二月帖》

21《承服帖》     

22《授衣帖》

虽然各个领域的字体情况不尽相同,基本上分为两类,中文里面「宋体」「黑体」这两类,日语习惯上称为「明朝体」(Mincho)「哥特体」(Gothic)。一般来说印刷品的书籍和报纸正文采用明朝体,有部分杂志正文采用哥特体,而网络基本上都是哥特体。传统印刷领域,日本市面上绝大多数的书籍杂志的正文字体基本被 Morizawa (深泽) 这样的大字体厂商垄,断,这和方正在国内的地位类似。 Morizawa 的字体著名的有「秀英体」「リュウミン」,(Ryumin,汉字应该是「龙明」)、「新ゴ」(Shin-Go),另外还有 FontWorks 公司的「筑紫」系列等,都各自形成丰富的字体家族,在日本随处可见。其他产商中著名的有「イワタ」(Iwata,汉字应该是「岩田」)、「モトヤ」(Motoya)、「ヒラギノ」(Hiragino,大日本网屏公司+字游工房)等系列。这些都是商业字体,都有高额的许可费用。日本的报纸正文采用的是特殊的扁体的明朝体,基本上都是各大报纸产商定做的。

数字显示方面,由于日文 Windows 系统默认的是 MS 明朝 (MS Mincho) 和 MS 哥特体 (MS Gothic),因此这也是多数日本人在屏幕上和Web环境使用的字体。比如 Word 的日,文环境下默认字体是「MS 明朝 + Century」。这两个字体还有 P 版本,即西文部分采用比例字体。类似于微软雅黑,Vista版本开始增加了默认的 Meiryo 字体,但是这个新字体无论从质量还是使用率来看,并不是很受欢迎。苹果方面,Mac 9 之前的默认字体是 Osaka, 后来的 Mac OS X 的日文环境下默认的是高质量的 Hiragino 系列字体,Mac 里默认有两个字重的 Mincho, KakuGothic 和 MaruGothic三类,iPhone里面只有 Hiragino KakuGothic, 而,iPad 里有 Hiragino Mincho。iOS 版本的字体有经过优化。

日本留学印章的规格

我作为日本留学的过来人,悄悄的告诉你,去日本留学的一般只需要两个印章。一个实印(全名)、一个认印(姓)。如果有条件的可以再给自己配...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