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氏家谱
上官(Shàng guān)姓。
源出
出自芈姓,春秋时楚国有上官大夫,其后以邑名为氏。春秋时,楚怀王封他的小儿子子兰为上官邑(今河南省滑县东南)大夫,子兰的后代子孙遂以邑名为姓,称上官氏。
得姓始祖:子兰。古代春秋时期,楚国有处地名叫上官,就在现今河南滑县东南一带。那时楚国君主楚庄王将他的小儿子封为上官大夫。这位公子名叫子兰,他的子孙就居住在上官地方,后来以地名为姓,形成了上官姓。故上官氏的始祖就是子兰。
迁徙分布
上官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上官源于芈姓,是以官职命名的复姓。从《元和姓纂》和《唐书·宰相世系表》上的记载可知,上官氏的得姓始祖,是春秋时代楚国庄王的少子子兰。这位公子兰,官拜上官大夫,以官为为氏而姓了上官。一说“上官”为地名,在今河南省滑县东南,其公族中人以封邑为氏。秦灭六国后,迁徙楚国公族大姓于关中,上官氏则被被迁往陇西上圭。《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说,汉时,为充实关中人口,朝廷曾下令将许多大姓迁往关中,基中上官氏被迁往陇西上圭。上圭,也就是今天的甘肃天水,这也正是源自楚国公族的上官氏在天水成为望族的缘由。唐时,上官氏已出现于中原的河南地区,并在河南的陕州出人头地。太宗贞观年间的文学家上官仪,就是陕州人。唐末纷扰,逼得中原民众大举南迁,上官氏的先人也受影响,很快就在今福建的邵武生根开花结果了。上官名人,唐有才女上官婉儿,宋有龙图阁一说“上官”为地名,在今河南省滑县东南,其公族中人以封邑为氏。秦灭六国后,迁徙楚国公族大姓于关中,上官氏则被被迁往陇西上圭。《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说,汉时,为充实关中人口,朝廷曾下令将许多大姓迁往关中,基中上官氏被迁往陇西上圭。上圭,也就是今天的甘肃天水,这也正是源自楚国公族的上官氏在天水成为望族的缘由。唐时,上官氏已出现于中原的河南地区,并在河南的陕州出人头地。唐末纷扰,逼得中原民众大举南迁,上官氏的先人也受影响,很快就在今福建的邵武生根开花结果了。上官在今河南滑省县东南一带。后来望族居天水郡,即今甘肃省通渭县西南。
============================================================
公姓宗祠通用对联
〖公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望出天水;
源自子兰。
——佚名撰上官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上官姓的郡望和源流(见上题头《四、郡望堂号》和《一、姓氏源流》介绍)。
天水世泽;
西台家声。
——佚名撰上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上官姓望族居天水郡。下联典指唐·上官仪,永徽初进西台侍郎。
工诗创体;
奉法还金。
——佚名撰上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陕州人上官仪,字游韶,贞观年间进士,历官弘文馆直学士、秘书郎、西台侍郎,太宗写诏谕,常派他修改。擅长五言诗,婉媚华丽,达官贵人多仿效,称为“上官体”。下联典指宋代邵武人上官凝,字成叔,庆历年间进士,官铜陵尉,期满离任时,有十几位老人送他几箱药,打开一看,都是金子,他急忙追回老人,退还了金子。后官至尚书职方员外郎。
杖巫立社;
练勇击兵。
——佚名撰上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上官均,字彦衡,上官凝次子,熙宁年间进士,历官北京留守推官、监察御史、给事中、龙图阁待制,遇事敢言,往往切中时弊。据载,有巫声称可托神为人带来祸福,因此致富,上官均焚烧神像,用杖击巫,并驱逐出境。下联典指宋代开封人上官正,字常清,历官殿前承旨、作坊副使、西川招讨使、左龙武大将军、平州防御使。在四川时,逢李顺之乱,他率数百疲惫之兵,合成都监军,奋力敌数千人。
刳肝愈母;
视业西台。
——佚名撰上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上官超,母病笃,超刳肋取肝进之,遂愈。下联典指唐·上官仪。
-----------------------------------------------------------------
〖公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上正下必顺;
官清民自安。
——佚名撰上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上官复姓之“上官”二字的嵌字联。
-----------------------------------------------------------------
〖公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率疲卒激义破贼;
杖妖巫善政福民。
——佚名撰上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左龙大将军上官正,字常清,宋代开封人。曾平西川有功,累官西川招讨使,左龙武大将军。下联典指宋代龙图待制上官均,有巫声称可托神为人带来祸福,因此致富,上官均焚烧神像,用杖击巫,并驱逐出境。
-----------------------------------------------------------------
〖公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论青苗而力苏民困;
返白金而志矢天知。
——佚名撰上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上官均,哲宗初为御史,论罢《青苗法》。下联典指唐·上官凝还金事典。
奉嫂抚孤,名扬宋史;
量才评士,梦应昭容。
——佚名撰上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邵武人上官怡,字友先,十六岁时试太学居第一。母亲年高病重,他在暑天里从早到晚侍侯在侧,驱赶蚊蚋,母亲去世,居丧极哀。二兄死后,他又侍奉嫂嫂,抚养孤儿,敬爱兼备。下联典指唐代上官婉儿,上官仪孙女,其母郑氏怀孕时,梦中见神人给六大秤,说:“拿这可称量天下才。”婉儿聪慧能文,又习吏事,受武后喜爱,十四岁入宫为婕妤(妃嫔的称号),中宗时立为昭容,每引名儒赐宴赋诗,则令他品评等级,量才选士。
才擅吟哦,竟称上官新体;
性惟清俭,追还老叟遗佥。
——佚名撰上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初诗人上官仪,字游韶,陕州陕县(今河南省三门峡)人。官至西台侍郎。其诗多应酬、奉和之作;其词绮丽而婉媚;人多仿效,称“上官体”。下联典指宋代进士上官凝,字成叔,邵武人。任铜陵尉,秩满去,有老叟十数人馈药数器,发之皆金,追而反之。终官尚书职今员外郎,通判处州,所至有声。
============================================================
上官姓典故、趣事
〖上官鼻怎奈下官口〗
陈亚天性滑稽幽默。他在任润州太守时,属吏中有一个名叫上官弼的人,深得他的信任。
上官弼任职届满,临走时,陈亚问他:“您可有教诲我的高见?”上官弼诚恳地说:“您的才干和品行都是没得说的,只是太爱调谑,似乎过分了一些。”陈亚点头笑道:“君乃上官弼(鼻),怎奈下官口何?”上官弼闻之,大笑而去。
——宋·范正敏《遁斋闲览》
家族名人——历史名人
上官桀:汉朝人,武帝时任太仆。武帝临终时,任上官桀为左将军,与霍光同受遗诏辅佐少主,封为安阳侯。后来上官桀密谋欲废昭帝,但事情败露,被诛族灭。
上官仪:字游韶(约608-664),唐朝诗人,尤其善于做五言诗,在技巧上独树一帜,许多人都很赞赏,也有人模仿他的这种五言诗。当时这种写法称为“上官体”。上官仪举为进士后做官,但因反对武则天而冤死狱中。
上官洎:号惠安,唐僖宗乾符末镇将,与其子上官兰剿黄巢俱战死,封赠忠勇将军,敕建专祠名“惠安祠”。
上官凝:字成叔,邵武人。宋代文士,庆历二年(1042年)举为进士而做官,为人刚正纯直,不受馈赠,善决疑案,有政声。他的儿子上官均,孙子上官恢都举为进士。
上官均:字彦衡,宋熙宁三年(1070年)进士。策试时考官吕大临、苏轼拟其第一,以策中诋新法忤王安石,遂改第二。历官光禄寺丞、监察御史、龙图阁侍制,赠紫金光禄大夫。著有《曲礼讲义》二卷、《广陵文集》五十卷等。
上官音:字仲雍,政和二年进士。尚书吏部员外郎。著有《尚书小传》、《论孟略解》、《史统》、《史旨》等。
上官恢:字闳中,宋元丰五年进士,历知深州、南剑州、徽州。胡安国上书宰相,言其谙历世务,端重有守,遂与杨时同荐于朝。官至中大夫。
上官周:字文佐,号竹庄。长汀(今福建省长汀)人。布衣。与查慎行、黎士弘友善。善画山水,烟风弥漫,墨晕可观。查慎行题其罗浮山图,有“上官山人今虎头”之句,其推许可谓到矣。人物神情潇洒,于唐寅、仇英之外,别树一帜。刊晚笑堂画传,所画古今名人,各具神态。张浦山(庚)谓其有笔无墨,尚未脱闽皆也,人物工夫老到,亦未超逸。似非确论。兼精篆刻,能诗。著晚笑堂诗集。年至八十五尚作台阁风声圆。
上官婉儿:上官仪之孙女。上官仪父子因反对武则天执政被杀,婉儿与母亲被配入宫廷。婉儿辩慧能文,习吏事,武后爱之,拜婕妤(女官名),秉机政。她14岁起就为武则天草拟诏令。中宗李显即位后,她被立为昭容,掌管文学音乐,经常为皇后和公主作诗,韦后夺权失败后,被斩于旗下,时年46岁。
上官涣然:字文之,宋理宗淳佑元年(1241年)进士,历官至朝奉大夫、司农丞、右司郎。入仕30余年,家无余资。
上官涣酉:字元之,宋宁宗嘉定元年(1208年)进士。历知真州、池州、尚书佐郎、大理卿、右文殿修撰、朝议大夫等。为官清廉,晚年居京口时,散兵劫掠富室,过其门摇手相戒曰:“个官人不要钱,不得犯!”
一、上官来源及历史,
一、姓氏源流 上官(Shàng guān)姓源流单纯,源出有一: 出自芈姓,春秋时楚国有上官大夫,其后以邑名为氏。
春秋时,楚怀王封他的小儿子兰为上官邑(今河南省滑县东南)大夫,子兰的后代子孙遂以邑名为姓,称上官氏。 得姓始祖:子兰。
古代春秋时期,楚国有处地名叫上官,就在现今河南滑县东南一带。那时楚国君主楚庄王将他的小儿子封为上官大夫。
这位公子名叫子兰,他的子孙就居住在上官地方,后来以地名为姓,形成了上官姓。故上官氏的始祖就是子兰。
二、迁徙分布 (缺)上官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上官源于芈姓,是以官职命名的复姓。
从《元和姓纂》和《唐书·宰相世系表》上的记载可知,上官氏的得姓始祖,是春秋时代楚国庄王的少子子兰。这位公子兰,官拜上官大夫,以官为为氏而姓了上官。
一说“上官”为地名,在今河南省滑县东南,其公族中人以封邑为氏。秦灭六国后,迁徙楚国公族大姓于关中,上官氏则被被迁往陇西上圭。
《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说,汉时,为充实关中人口,朝廷曾下令将许多大姓迁往关中,基中上官氏被迁往陇西上圭。上圭,也就是今天的甘肃天水,这也正是源自楚国公族的上官氏在天水成为望族的缘由。
唐时,上官氏已出现于中原的河南地区,并在河南的陕州出人头地。太宗贞观年间的文学家上官仪,就是陕州人。
唐末纷扰,逼得中原民众大举南迁,上官氏的先人也受影响,很快就在今福建的邵武生根开花结果了。上官名人,唐有才女上官婉儿,宋有龙图阁一说“上官”为地名,在今河南省滑县东南,其公族中人以封邑为氏。
秦灭六国后,迁徙楚国公族大姓于关中,上官氏则被被迁往陇西上圭。《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说,汉时,为充实关中人口,朝廷曾下令将许多大姓迁往关中,基中上官氏被迁往陇西上圭。
上圭,也就是今天的甘肃天水,这也正是源自楚国公族的上官氏在天水成为望族的缘由。唐时,上官氏已出现于中原的河南地区,并在河南的陕州出人头地。
唐末纷扰,逼得中原民众大举南迁,上官氏的先人也受影响,很快就在今福建的邵武生根开花结果了。上官在今河南滑省县东南一带。
后来望族居天水郡,即今甘肃省通渭县西南。 三、历史名人 上官桀:汉朝人,武帝时任太仆。
武帝临终时,任上官桀为左将军,与霍光同受遗诏辅佐少主,封为安阳侯。后来上官桀密谋欲废昭帝,但事情败露,被诛族灭。
上官仪:字游韶(约608-664),唐朝诗人,尤其善于做五言诗,在技巧上独树一帜,许多人都很赞赏,也有人模仿他的这种五言诗。当时这种写法称为“上官体”。
上官仪举为进士后做官,但因反对武则天而冤死狱中。 上官洎:号惠安,唐僖宗乾符末镇将,与其子上官兰剿黄巢俱战死,封赠忠勇将军,敕建专祠名“惠安祠”。
上官凝:字成叔,邵武人。宋代文士,庆历二年(1042年)举为进士而做官,为人刚正纯直,不受馈赠,善决疑案,有政声。
他的儿子上官均,孙子上官恢都举为进士。 上官均:字彦衡,宋熙宁三年(1070年)进士。
策试时考官吕大临、苏轼拟其第一,以策中诋新法忤王安石,遂改第二。历官光禄寺丞、监察御史、龙图阁侍制,赠紫金光禄大夫。
著有《曲礼讲义》二卷、《广陵文集》五十卷等。 上官音:字仲雍,政和二年进士。
尚书吏部员外郎。著有《尚书小传》、《论孟略解》、《史统》、《史旨》等。
上官恢:字闳中,宋元丰五年进士,历知深州、南剑州、徽州。胡安国上书宰相,言其谙历世务,端重有守,遂与杨时同荐于朝。
官至中大夫。 上官周:字文佐,号竹庄。
长汀(今福建省长汀)人。布衣。
与查慎行、黎士弘友善。善画山水,烟风弥漫,墨晕可观。
查慎行题其罗浮山图,有“上官山人今虎头”之句,其推许可谓到矣。人物神情潇洒,于唐寅、仇英之外,别树一帜。
刊晚笑堂画传,所画古今名人,各具神态。张浦山(庚)谓其有笔无墨,尚未脱闽皆也,人物工夫老到,亦未超逸。
似非确论。兼精篆刻,能诗。
著晚笑堂诗集。年至八十五尚作台阁风声圆。
上官婉儿:上官仪之孙女。上官仪父子因反对武则天执政被杀,婉儿与母亲被配入宫廷。
婉儿辩慧能文,习吏事,武后爱之,拜婕妤(女官名),秉机政。她14岁起就为武则天草拟诏令。
中宗李显即位后,她被立为昭容,掌管文学音乐,经常为皇后和公主作诗,韦后夺权失败后,被斩于旗下,时年46岁。 上官涣然:字文之,宋理宗淳佑元年(1241年)进士,历官至朝奉大夫、司农丞、右司郎。
入仕30余年,家无余资。 上官涣酉:字元之,宋宁宗嘉定元年(1208年)进士。
历知真州、池州、尚书佐郎、大理卿、右文殿修撰、朝议大夫等。为官清廉,晚年居京口时,散兵劫掠富室,过其门摇手相戒曰:“个官人不要钱,不得犯!”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天水郡:西汉时置郡。
相当于现在甘肃省天水、陇西以东地区。 2、堂号 孝友堂:宋代时有上官怡。
他的母亲害了赢病(疟疾)。母亲病时,上官怡从早到晚在床前伺候,尝汤药,驱蚊蚋,一个多月不曾睡觉。
母亲死后,他极尽哀毁。二哥又相继死去,他奉养寡嫂,抚育孤儿,敬爱兼笃,人们夸他“既孝于亲,又友于兄弟”。
。
二、胡惟明的历史背景胡惟明向洪子杰透露了自己就是八一的秘密,也从洪子杰那里知道了 正密谋除掉龙陵游击队的事情,而事情关键的文件照片,则正在胡蕊蕊手里。
祁连城向顾远山申请调去师部警卫营,警卫营正缺个副营长,而他主动要求负责刘世飞他们的保卫工作。顾远山看出祁连城对洪子杰也充满了感情,拿话试探他是不是要给洪子杰的逃跑留个窗户。祁连城既不想背叛党国放走洪子杰,却也不愿意一个战斗英雄在自己人手里被严刑拷打甚至被人背后下黑手不明不白的死去。
对祁连城主动要求看管洪子杰,刘世飞和孙家淦一起分析,猜到了祁连城的意图。但是刘世飞被上次上官他们的逼宫吓住了,准备直接请示局座,把洪子杰押往重庆。而局座也同意了刘世飞的建议,让他和胡惟明商量押解的路线。
胡惟明找胡蕊蕊,让她把手里洪子杰的那些东西交给自己。胡蕊蕊怕父亲是在重刑之下知道了洪子杰做的事情,而照片一旦拿出来就是洪子杰是共党的铁证,会要了洪子杰的性命。胡惟明任女儿误会自己也没有泄露自己的身份,只是告诉她她藏的东西早晚自己都会找到。胡蕊蕊被父亲的威胁弄得心神不宁,她把照片找出来偷偷埋在了台阶旁的花池里,而这一切,都被一直关注着她行动的胡惟明看在眼里。
上官禹得到了洪子杰即将被押往重庆的消息,他觉得在预二师洪子杰都被动了刑,那么到了重庆,就没有一点活路了。上官和老罗商量,想把向着洪子杰的兄弟都组织起来,一起出动劫走洪子杰。罗大成深知这可不是上次逼宫那么简单,不但可能有危险,还会连累那些和他们一起行动的兄弟,都被安上哗变造反的罪名。上官见老罗也不同意去救洪子杰,气得喊着就算自己一个人也要去救老大,就往病房外面跑。
三、上官姓宗族的历史如何上官姓是一个古老的单源姓氏,在现今姓氏排行榜上未列人前三百位。
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第 四百一十一位。历史上,该族多以天水和延陵为郡望。
秦国灭掉六国后,楚国公族大姓多迁徙到了关中,上官氏则迁到了陇西上圭,并成为当地的望族。 唐朝时期,上官氏已出现在了中原的河南地区,并在河南的陕州有所建树。
末期,中原一带战乱不 断,中原民众大举南迁,上官氏随着迁徙的大军迁居到了福建一带,并很快在当地繁衍开来。 目前,今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市,山西省的晋城市阳城县,陕西省的榆林市定边县、宝鸡市扶风县、咸阳 市干县,山东省的济南市、济宁市金乡县、临沂市、菏泽市,河南省的三门峡市渑池县、信阳市光山县、南阳 市唐河县、安阳市滑县,江苏省的南京市六合区、宿迁市泗洪县,浙江省温州市昆阳县、苍南县、台州市仙 居县、临海市、宁波市奉化县、宁海县、丽水市遂昌县、缙云县,湖北省的长阳市、荆门市、荆州市沙市、恩施 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南省的长沙市浏阳市、益阳市沅江市,江西省的南昌市、萍乡市、九江市修水县、宜 春市奉新县、吉安市吉水县、抚州市临川县、赣州市上饶县、宁都市,贵州省的遵义市,四川省的遂宁市遂 州市,福建省的三明市尤溪县、清流县等地均有上官姓氏分布。
四、南锣鼓巷的历史故事南锣鼓巷是一条胡同,位于北京中轴线东侧的交道口地区,北起鼓楼东大街,南至平安大街,宽8米,全长787米,于元大都同期建成。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已有740多年的历史。也位列规划中的25片旧城保护区之中。因其地势中间高、南北低,如一驼背人,故名罗锅巷。到了清朝,乾隆十五年(1750年)绘制的《京城全图》改称南锣鼓巷。
它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是我国唯一完整保存着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也是最赋有老北京风情的街巷。周边胡同里各种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厚重深邃。南锣鼓巷及周边区域曾是元大都的市中心,明清时期则更是一处大富大贵之地,这里的街街巷巷挤满了达官显贵,王府豪庭数不胜数,直到清王朝覆灭后,南锣鼓巷的繁华也跟着慢慢落幕。
现已完全改造成为步行街,车辆不可通行。
五、六尺巷的历史六尺巷位于安徽桐城。在“桐城派”的故乡——今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一隅,在市区西环城路的宰相府内(省康复医院内)。六尺巷,东起西后街巷,西抵百子堂。巷南为宰相府,巷北为吴氏宅,全长100米、宽2米,均由鹅卵石铺就。
据史料记载:张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诗于后寄归,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吴氏感其义,亦退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这里的张文端公即是清代大学士桐城人张英(清代名臣张廷玉的父亲)。
六、进山中学的办学历史学校在创办之初时,计划先办中学部,俟条件成熟再办大学部,故始名“山西省私立进山学校”;一九三一年五月始改名为“山西省私立进山中学”;解放后,改为“山西省立进山中学”一九五三年一月全市进行学校调整时,改名为“太原市第六中学校”后来,为了继承和发扬学校光荣革命传统和优良教育传统,激励师生奋发向上,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四化”建设人才,一九八五年十月十六日经太原市人民 批准,山西省教育厅批准备案、由 同志题写校名、又恢复原校名——进山中学。
进山中学初建时,占用太原市弓步街“外国文言学校”地址(时该校迁往前坝陵桥阎氏别墅东花园),处于旧省 东北隅,旧房已平毁。学校原有房屋279间,分为许多不同规格的院落,大部分类似旧民房,只有礼堂、办公室和部分教室是新建的。
一九二九年在上兰村新建校舍632间(解放后为机械学院校址),面积约百八十亩,分为四个院,全部校舍红墙碧瓦,灿然一新。一九三一年初中部先迁往上兰村新校址上课,次年八月,高中部亦全部迁去。
新校址靠近汾河大堤,夏季大树参天,浓荫蔽日,校园内新植花卉,一片碧绿,环境十分优美。一九三一年初中部迁往上兰村,一九三二年高中部迁往上兰村。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爆发,约在八、九月之间,因形势紧张,学校被迫停办。一九四一年秋,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山西后方形势趋于相对稳定,为挽救失学青年并为国家培养抗日和建设人才,经过赵宗复等人的积极筹办,进山中学在晋西隰县复校。
当时那里还是偏僻山区,离日军占领区仅百余里,处境险恶,一切物质条件都比较差,办学有许多困难,但是在赵宗复的领导下,经过师生共同努力,克服重重困难,却把学校办得“成绩日佳,声誉日隆”。从一九四一年至一九四三年,学校先后在隰县南关,北门外后寺,大麦郊温泉村和汾西县窑上,利用当地学校旧址,破旧寺庙和民房,办起四个分校。
总校设在隰县南关,其余三处,名为进山二院(又称北校)、东校和西校。一九四五年八月抗战胜利。
消息传来,学校一片欢腾。学校迁回太原后,合并为一、二院。
一院为校本部,设立在新城西街前商业专科学校旧址(现为太原十七中);二院设立在上官巷一号(现市公安局职工宿舍)。两处共有二十四个初中班、五个高中班、两个中师班,共计学生988人。
一九六二年,学校迁至上马街现校址。 一九二五年前姓名别号籍贯职务学历赵一峰 崞县人校务主任 贾登甲鼎臣昔阳人数学、化学教师北师大毕业谢赞尧 湖南、新化人国文、社会学、哲学教师 温承泽丽卿文水人英文教师金陵大学毕业 留美学生乔长汉云章太古人史地教师北师大毕业杨贻达 崞县人英文教师北师大毕业何雁秋 四川南江人生物教师 张 桐封辅交城人史地教师北师大毕业郭德锁 五台人体育教师 郭宗汾念丞阳曲人英文教师清华毕业 留美学生张金曜丽生大同人国文、文学史教师山西大学毕业高步瀛 阆仙离石人数学教师北师大毕业常赞春 子襄 榆次人书法、经学教师 罗增寿 眉仙稷山人国文教师山大毕业马天启 乾符阳曲人国文教师 武绍岳 精公大同人国文、伦理、法刊教师北大毕业王奎经 正卿猗氏人国文教师北大毕业张 长 损开湖北武昌人文学、经学、研究法教师 王汝贤 俊良中阳人英文教师金陵农大学毕业 性 慧生五台人音乐教师 徐灿云 英三定襄人物理教师北师大毕业张 悌 友生 平陆人图画手工教师 乔云升 晓明太谷人化学教师 郗三善 为邦平定人法文教师 赵涵章 礼南五台人图画教师 高瑞新 铭言定襄人理化教师 赵育堂 五台人数学教师 郭其昌 世五崞县人数学教师北师大毕业杨国荣 栋臣崞县人文牍兼会计 郭延弟 敦夫崞县人庶务 秦永林 子茂静乐人农场经理人 张廷英 俊卿崞县人书记 隰县复校到解放前夕姓名籍贯职务学历备注赵宗复五台人校长兼语文、英语、历史课燕京大学毕业 梁祥厚 定襄人地理教师北师大毕业 阴纫斋 沁县人英语教师燕京大学毕业 邢炳南 崞县人化学、英语教师燕京大学毕业 张光鉴 襄陵人语文教师山大毕业 魏蔼人 兴县人语文教师山大毕业 董一清 朝鲜人日语教师 抗战胜利后回国张养田 灵石人语文、政治教师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 李茂堂 临汾人语文教师北京大学毕业 刘 銮 黎城人语文教师北平艺术学院毕业 王观鲁 晋南人语文教师山大肄业 阴明德 沁县人语文教师太原女子中学毕业 (女)郭 德 隰县人物理教师山西大学毕业 索国栋 崞县人物理教师北京大学毕业 王玉玺 雁北人化学教师山西大学毕业 刘锡毅 隰县人历史教师北师大肄业 李维唐 五台人历史教师辅仁大学毕业 李叔荫 忻县人地理教师苏联东方大学毕业 崔 崶 神池人英语教师北京大学毕业 张文炳 崞县人英语教师辅仁大学毕业 刘鼎三 隰县人数学教师山西大学毕业 马培云 五台人数学教师北平大学工学院毕业 李允孚 崞县人数学教师北师大毕业 刘育恩 雁北人数学教师北京大学毕业 郭礼庭 隰县人数学教师北洋工学院肄业 丁伯功 河津人生物教师武昌高等师范毕业 杨子良 原平人生物教师北平大学医学院毕业 邢步九 崞县人体育教师苏州体专毕业 张俊鸿 崞县人体育教师 高泽普 河津人体育教师 刘晨暄 语文、音乐教师 剧宣二队。
七、滑县上官村的来历人还有毛大令的来历姓氏由来:
上官姓出自芈姓,春秋时楚国有上官大夫,其后以邑名为氏。春秋时,楚怀王封他的次子子阑为上官邑(今上官镇附近)大夫,子阑的后代子孙遂以邑名为姓,称上官氏。故上官氏的始祖就是子阑。上官镇就是上官姓氏的起源地。但由于多年的迁徙和株连等原因,现在上官镇姓上官的很少了,尚是大姓,也可能是从“上官”姓拆化而成,目的是避祸。
地名由来:
早在北宋之前,此地乃黄河上的一个渡口,名为柳青渡口,那时,黄河水经常泛滥成灾,致使这里的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为防止水患,以镇水魔,民众便自发捐款在此渡口铸起铁牛一尊,并将此地取名为铁牛渡口。
《重修滑县志》载:“昔人多铸铁为牛,投诸水中,谓可镇水患。”宋太祖赵匡胤建都汴京(今开封市)后,此地乃京城近区,村落集市发展得较快,商贸业繁荣兴旺,于是,铁牛渡口改为铁牛镇。宋仁宗(赵祯)十四年连降暴雨,黄河泛滥,河防危急万分,在这种情况下,镇河将军上官辉率民众日夜抗洪,不幸以身殉职。朝廷为追念其功德在此修建了一座上官祠堂,后人又将此地改名为上官镇。
到了元朝,掌权者为少数民族,那时,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他们对 特别仇视,对 的统治剥削非常残酷。 (特别是中原一代)为了反抗压迫,在八月十五这天,家家户户约定蒸月饼时把写有“杀鞑靼”三个字的纸条裹在月饼中间,以此来表达不杀鞑靼决不罢休的决心,这一事件被后人称之为“八月十五杀鞑靼”事件。到了元朝末年,朝廷为报复“八月十五杀鞑靼”这一事件,就派元军来此地疯狂清剿,从此上官镇人口稀少,集贸冷落,人们便称上官镇为上官村了。
随着历史的发展,到了近代,由于人口、经济均达到一定规模,上官村重改名为上官镇。
毛大令是清末民初上官镇的一个大户人家,是官僚兼商绅大地主。常往来天津做生意。有规模较大的骡马车队,其人财大气粗。建国后怕被镇压,携细软家眷逃跑了。其大宅在建国初期区,改为 及后来人民公社机关办公的地方,现在也没了。
八、山西省太原市的风景区都有哪些全景游览 晋祠◆ 已有上千年历史的古建园林,俗称“山西小江南”。
既有众多的历史遗迹,也有绝妙的自然风光,尤以“晋祠三绝”(难老泉、侍女像及周柏)著名。舍利生生塔、渔沼飞梁等建筑也颇为有名。
位置: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悬瓮山麓。8、804路公交或旅游专线可到。
门票:40元。电话:4060680。
开放时间:7:30-18:30。 小贴士:晋祠史话: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中写道:“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侧有凉堂,结飞梁于水上。”
这里所指的正是晋祠。 双塔寺◆ 太原市的标志性建筑,建于明朝万历年间。
因寺内有东南旧塔与西北新塔两座塔而得名。立夏时节寺内的牡丹园群芳争艳,登双塔、品碑廊、赏牡丹便成了游览双塔寺的三大享受。
位置:太原市迎泽区郝庄镇郝庄村。21路公交车可到。
门票:20元。电话:4374575。
开放时间:8:00-17:30。 太原碑林公园 分为南北两园,其中北园是目前国内第一个大型个人书法碑林——傅山碑林;南园为三晋碑林。
位置:太原市迎泽区迎泽大街迎泽桥东南。电话:4044248。
东湖醋园 山西省第一家动态展示老陈醋生产工艺流程和老陈醋历史文化内涵的博物馆。在园内的美和居参与制作陈醋、品尝酸香扑鼻的陈醋,亦是难得的乐事。
位置:太原市迎泽区马道坡26号。可乘9、809路公交前往。
电话:4420892。 中国煤炭博物馆 是中国最大的行业博物馆,煤炭藏品丰富,展示手段先进兼具有艺术美。
位置:太原市迎泽区迎泽西大街2号。5、22、52路公交可到。
电话:4117829。开放时间:9:30-17:00。
汾河公园 有北方园林风格和汾河地域文化特色的大型城市生态景观公园。晋阳八景之一的“汾河晚渡”就在景区内。
位置:太原市万柏林区滨河东路6号。电话:4045561。
山西省博物馆 地方综合性博物馆,现有两处馆舍,包括一部文庙和二部纯阳宫。 太原文庙 文庙即孔庙,是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厅,建筑风格仿照曲阜孔庙。
收藏有大量的历史文物、革命文物及自然标本。著名的有殷代铜觥、侯马东周盟书等。
位置:太原市迎泽区上官巷东。2、19路公交可到。
门票:5元。电话:2029496。
纯阳宫 历史文物专题展厅,设有陶瓷、青铜器、货币、书法等10个专题,21个展室。 位置:太原迎泽区五一广场西北隅。
4路公交可到。 门票:5元。
多福寺 以漫山红叶的宜人秋景而出名。始建于唐代,寺内山墙有明代立粉贴金彩绘的佛传故事84幅,为明代寺观壁画中的精品。
寺内的红叶洞是明末清初思想家傅山隐居读书处,留有傅山手书真迹。寺前有宋建七级舍利砖塔,登塔可俯瞰太原全景。
位置:太原市尖草坪区呼延村附近崛围山巅。 净因寺 始建于北齐,寺内珍藏有建于金泰和五年的“晋阳第一土佛”,俗称“土堂大佛”。
寺旁亦有晋阳八景之一的“土堂怪柏”。 位置:太原市尖草坪区上兰镇土堂村。
窦大夫祠 窦大夫是春秋时期晋国大夫,曾有过开渠利民的德政,后人立祠以纪念。祠堂至今保存有殿堂五十余间。
窦大夫祠左有明代保宁寺和近代戴文德公馆,右有太原古八景之一“烈石寒泉”。 位置:太原市尖草坪区上兰镇烈石山下。
迎泽公园 太原市最大的公园,迎泽湖占公园面积的三分之一。公园内建有多处凉亭,有古建藏经楼一座。
另有儿童乐园,不定期举办各种文娱活动。 位置:太原市迎泽区迎泽大街中段。
电话:2022622。 崇善寺◆ 原名白马寺,始建于唐代。
现仅存明初所建的大悲殿一座。另外还有千手千眼十一面观音及文殊和普贤塑像,以及宋、元、明版藏经、佛教故事画等。
位置:太原市迎泽区上马街中部南侧,乘2、3路公交至红市街下车可到。 门票:6元。
太原市森林公园 全园共栽植常绿树、落叶荞木等树种达10万多株,现已建成了占地386亩的人工湖,还有省内首家开放式的百鸟园。园内还建有占地500余亩的国际标准的九洞灯光高尔夫球场。
位置:太原市尖草坪区大同路西侧。 门票:百鸟园5元。
太原市动物园 是山西省唯一的专业性动物园,分为三大观区:即大型食草、食肉兽类观区;禽鸟、中小型食肉、杂食兽类观区;中小型食草兽类观区。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丹顶鹤等,还有异国的白犀、长颈鹿、狒狒、斑马等动物。
园内绿树成荫,,娱乐设施齐全。 位置:太原市杏花岭区城坊街。
门票:10元。 天龙山风景区 海拔1700米,山峦叠嶂,树木苍翠,历史上曾是北齐皇帝高欢的避暑行宫。
现存有大雄屋殿、禅院、九莲洞等建筑。最为有名的是天龙山石窟与龙山石窟。
天龙山石窟◆ 位于天龙山腰。为佛教石窟造像,分布在天龙山东西两峰。
各窟开凿年代不一,历经魏、齐、隋、唐四个朝代,以唐代居多。 位置: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太原市西南36千米。
门票:15元。 龙山石窟 道教石窟造像,开凿于元初。
共八龛,约四十余尊,大都保存完好。 位置: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龙山山巅。
太山寺 始建于唐朝,为附近佛寺之首。寺内有大雄宝殿,观音阁及文殊、普贤二殿。
寺后有莲花宝洞,洞内积水徐徐外流,颇为有趣。 位置:太原市晋源区,市区西南23千米风裕沟北。
豫让桥 据传为春秋末期晋卿智伯瑶的家臣豫让刺杀赵襄子之地。桥侧立有碑记,建。
九、历史上有霍水仙这个人么霍水仙的原型就是历史上著名权臣霍光的小女儿霍成君。
她的母亲原是霍光原配夫人(也就是上官太后的姥姥,原名东闾氏)的丫鬟,后来因为原配死后,她又为霍家生了几个儿子和女儿被霍光扶正。霍显为了让女儿做皇后买通医女毒杀了许平君,宣帝一开始装作不知道,实际上一直在等待时机,终于在霍光死后并且将霍家兵权取回时,传出许后之死的秘密,霍家担心被诛杀只能起兵谋反,当然失败了。
成君是西汉中较为悲剧的妃子。年少时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十二、三岁时在其母亲的安排下入宫做了皇后,由于宣帝很害怕霍光的原因,就装作很宠爱她,三年来却一直没有孩子(有可能是霍成君年纪尚小,但更有可能是宣帝避免霍成君怀孕动了手脚),但是随着霍光的去世,霍家被灭族,汉宣帝自然找理由废掉了她,将她囚禁在上林苑的昭台宫中,十二年后又想将其贬入更偏远的云林馆中,霍成君因不堪忍受这种侮辱自杀。 霍成君一枝含苞欲放的花朵就这样被夭折了。
上官(Shàng guān)姓源流单纯,源出有一:出自芈姓,春秋时楚国有上官大夫,其后以邑名为氏。春秋时,楚怀王封他的小儿子兰为上官邑(今河南省滑县东南)大夫,子兰的后代子孙遂以邑名为姓,称上官氏。
上官(shàng guān)姓源出有:
单一起源: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楚怀王给幼子兰的封地,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春秋时期,楚国的楚怀王封他的小儿子公子兰为上官大夫,封邑在白马(滑台,今河南滑县)。在公子兰的后裔子孙众,有以先祖的封号为姓氏者,称上官氏,后有省文简改为单姓官氏者,有避难改姓为包氏者,皆世代相传至今。
得姓始祖
上官始祖子兰。古代战国时期,楚国有处地名叫上官,就在现今河南滑县东南一带。那时楚国君主楚怀王将他的小儿子封上官邑。这位公子名叫子兰,他的子孙就居住在上官地方,后来以地名为姓,形成了上官姓。故上官氏的始祖就是子兰。
各支始祖
上官均者:其先福建邵武人也,宦流吉州,因家桃林。登哲宗元佑八年(戊辰,公元1092年)进士,授正言历御史擢尚书左丞,子讳悟登徽宗大观三年(已丑,公元1110年)进士,授判江陵迁刺德州,子翔宇讳鹗(荆门《上官氏宗谱》记载:唐永徽宰相仪之九世孙上官均,生于宋英宗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卒于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生三子:长子怡、次子悟、三子恒。上官怡生四子:沔、淮、沛、涿。悟生子潼。上官恒后无记载。上官潼生二子:墀、圻。上官圻生四子:诏、该、谋、谏。上官诏公生子鹗,为桃林上官氏入吉州(今江西吉安)第一人。上官均者发自贤良科任巴邺县尉,迁知吉州,事仁宗皇庆癸丑嗣秩魁江西行省解元。是为江西吉安上官氏始祖。
上官仕英:宋绍兴之元年(公元1131年)农历3月,宋抚州路儒学教授,号乐轩,徙吉州路永丰县四十五都(据此记载,仕英公为上官氏庆泽支派入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第一人,先于鹗公一百多年进入吉安),地名空坑水南,卒葬水南之门前,娶孙氏生子四:大郎、二郎、三郎、四郎。上官仕英三子三郎徙居永丰县明德乡三十八都带,原地名上带,娶宦氏,生子景先。上官景先公娶董氏,生子二。子文明徙居吉水,另一子徙居泰和。上官文明娶湖西罗氏,生子二:长有贵,次叔贵。上官有贵由江西吉水徙湖北宜昌府长阳县,嗣续繁盛,长乐、三界场等处上官氏(官氏)皆为其后焉。上官叔贵娶王氏,生子平翁。上官平翁娶黄氏生子朝愈。上官朝愈娶刘氏,生子四:玉辉、玉清、玉振、玉成。上官玉成生子二:长习礼,次习经。上官习经生子三:长任美、次任高、三任达。据《荆门州上官氏祠堂序》载:上官氏在吉州最称望族,国初以来,衣冠文物项背同望,宏治间(注:推断应为明弘治年间,即公元1488~1506年,此时段也与任高公生卒时间相符)进修翁讳习经者携其仲子缵修翁任高商于楚,因婚荆门,钜姓实谓谷村李者,遂家焉……上官习经公长子任美娶吉安大栗女,生子乳名折仔,有足疾。任美公后由湖北荆门迁湖北黄冈(据查,现黄冈市黄州区档案馆存有《官氏族谱》二十卷,因未亲睹,不敢枉断为何支何派,推断应为任美公之后)。上官习经次子任高(公元1449~公元1516年),号缵修,定居荆门,提为荆门州上官氏家族第一世。现荆门及其周边地区上官氏(官氏)皆为其后。上官习经三子任达娶吉安杨九实女,生子二:昱、旻。其后待考。是为湖北荆门上官氏始祖。
迁徙分布上官氏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十一位,约有二十七万余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16%左右。
上官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上官源于芈姓,是以官职命名的复姓。从《元和姓纂》和《唐书·宰相世系表》上的记载可知,上官氏的得姓始上官周故居,如今的上官氏宗祠。 上官周故居,如今的上官氏宗祠。
祖,是春秋时代楚国庄王的少子子兰。这位公子兰,官拜上官大夫,以官位为氏而姓了上官。一说“上官”为地名,在今河南省滑县东南,其公族中人以封邑为氏。秦灭六国后,迁徙楚国公族大姓于关中,上官氏则被被迁往陇西上圭。《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说,汉时,为充实关中人口,朝廷曾下令将许多大姓迁往关中,其中上官氏被迁往陇西上圭。上圭,也就是今天的甘肃天水,这也正是源自楚国公族的上官氏在天水成为望族的缘由。唐时,上官氏已出现于中原的河南地区,并在河南的陕州出人头地。太宗贞观年间的文学家上官仪,就是陕州人。唐末纷扰,逼得中原民众大举南迁,上官氏的先人也受影响,很快就在今福建的邵武生根开花结果了。上官名人,唐有才女上官婉儿,宋有龙图阁一说“上官”为地名,在今河南省滑县东南,其公族中人以封邑为氏。秦灭六国后,迁徙楚国公族大姓于关中,上官氏则被被迁往陇西上圭。《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说,汉时,为充实关中人口,朝廷曾下令将许多大姓迁往关中,基中上官氏被迁往陇西上圭。上圭,也就是今天的甘肃天水,这也正是源自楚国公族的上官氏在天水成为望族的缘由。唐时,上官氏已出现于中原的河南地区,并在河南的陕州出人头地。唐末纷扰,逼得中原民众大举南迁,上官氏的先人也受影响,很快就在今福建的邵武生根开花结果了。上官在今河南滑省县东南一带。后来望族居天水郡,即今甘肃省通渭县西南。
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玉林市,江西省的南昌市、萍乡市、奉新县、吉安市,遂州市,宁都市、吉水市、临川县、赣州市上铙县,福建省的三明市尤溪县、清流县、大田县、宁化县、沙县、邵武市、漳州市平和县、龙岩市长汀县、厦门市、南平市光泽县、武夷山市、泉州市安溪县,山东省的荷泽市、金乡县、临沂市,贵州省的遵义市,广东省的普宁市、东莞市、贺县、汕头市、五华市、东兴市、珠海市、韶关市始兴县、深圳市,河南省的三门峡市渑池县、信阳市光山县、仙居县、唐河县、滑县,湖北省的荆门市、长阳市、沙市、恩施市,湖南省的沅江市、浏阳市,陕西省的榆林市定边县、扶风县、乾县,江苏省的常州市、南京市六合区、泗洪县,浙江省温州市昆阳县、苍南县、宁波市奉化县、阳城市,临海市、宁海市、遂昌市、缙云县,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市,重庆市,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省等地,均有上官氏族人分布。
古今名人
上官桀
汉朝人,武帝时任太仆。武帝临终时,任上官桀为左将军,与霍光同受遗诏辅佐少主,封为安阳侯。后来上官桀密谋欲废昭帝,但事情败露,被诛族灭。
上官易
汉族,江苏人。(1994—至今)张杰粉丝YY后援会会长。在网络上宣传张杰,并协同后援会多次直播张杰演唱会。为张杰在网络举办生日活动。至今一直担任后援会会长一职。现任某公司网络推广。
上官仪
字 游韶(约608-664),唐朝诗人,尤其善于做五言诗,在技巧上独树一帜,许多人都很赞赏,也有人模仿他的这种五言诗。当时这种写法称为“上官体”。上官仪举为进士后做官,但因反对武则天而冤死狱中。
上官婉儿
上官仪之孙女。上官仪父子因反对武则天执政被杀,上官婉儿与母亲被配入宫廷。婉儿辩惠能文,习吏事,武后爱之,拜婕妤(女官名),秉机政。她14岁起就为武则天草拟诏令。中宗李显即位后,她被立为昭容,掌管文学音乐,经常为皇后和公主作诗,韦后夺权失败后,被斩于旗下,时年46岁。
上官洎
号惠安,唐僖宗乾符末镇将,与其子上官兰剿黄巢俱战死,封赠忠勇将军,敕建专祠名“惠安祠”。
上官凝
字 成叔,邵武人。宋代文士,庆历二年(1042年)举为进士而做官,为人刚正纯直,不受馈赠,善决疑案,有政声。他的儿子上官均,孙子上官恢都举为进士。
上官均
字 彦衡,宋熙宁三年(1070年)进士。策试时考官吕大临、苏轼拟其第一,以策中诋新法忤王安石,遂改第二。历官光禄寺丞、监察御史、龙图阁侍制,赠紫金光禄大夫。著有《曲礼讲义》二卷、《广陵文集》五十卷等。
上官恢
字 闳中,宋元丰五年(1082年)进士,历知深州、南剑州、徽州。胡安国上书宰相,言其谙历世务,端重有守,遂与杨时同荐于朝。官至中大夫。
上官音
字 仲雍,宋政和二年(1112年)进士。尚书吏部员外郎。著有《尚书小传》、《论孟略解》、《史统》、《史旨》等。
上官涣酉
字 元之,宋宁宗嘉定元年(1208年)进士。历知真州、池州、尚书佐郎、大理卿、右文殿修撰、朝议大夫等。为官清廉,晚年居京口时,散兵劫掠富室,过其门摇手相戒曰:“个官人不要钱,不得犯!”
上官涣然
字 文之,宋理宗淳佑元年(1241年)进士,历官至朝奉大夫、司农丞、右司郎。入仕30余年,家无余资。
上官周
字 文佐,号 竹庄。长汀(今福建省长汀)人。布衣。上官周履历 上官周履历
与查慎行、黎士弘友善。善画山水,烟风弥漫,墨晕可观。查慎行题其罗浮山图,有“上官山人今虎头”之句,其推许可谓到矣。人物神情潇洒,于唐寅、仇英之外,别树一帜。刊晚笑堂画传,所画古今名人,各具神态。张浦山(庚)谓其有笔无墨,尚未脱闽皆也,人物工夫老到,亦未超逸。似非确论。兼精篆刻,能诗。着晚笑堂诗集。年至八十五尚作台阁风声圆。
上官鹏飞
1988年10月24日出生于河南省焦作市,生前是河南散打队运动员。他从小去少林寺旅游就对很羡慕武僧们的武术表演,参加河南散打队后,先后拿到几个冠军奖,2009年和广东队的董传超比赛获得中国武术散打联赛75公斤级的冠军后名声大震。2011年10月,上官鹏飞在比赛中不幸受伤,至11月底,其伤情不见好转。在昏迷了42天之后,2011年12月12日,上官鹏飞去世,年仅23岁。
丌官[丌官、亓官、笄官,读音作qí guān(ㄑㄧˊ ㄍㄨㄢ)]
一姓氏渊源:
单一渊源:出自春秋时笄官之后代,以官名为氏。
笄官,亦称丌官、亓官。据史籍《姓氏寻源》记载:“亓与笄同,掌笄官之后”,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官职名称,专门掌管笄礼的官。在古代,笄礼是当人年龄至十五岁时,在头发上插“笄”的仪式,作为由少年正式传为成年人的象征。因此,古人十分看重这个仪式和官职。在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都设有这个官职。丌官复姓就是这种官的后代为记念先人而产生的,称丌官氏。孔子在十九岁结婚时娶的夫人,就是丌官氏的后人。
后来,在明朝初期朱元璋登基后的改姓运动中,“丌官氏”被省文简化,改成了“亓氏”。
得姓始祖:笄(丌、亓)官。
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都有笄官这个官职,因此亓官氏的始祖不止一人。丌官复姓,后来在明初都演化成单姓亓。故亓氏和丌官氏源流一样,姓源相同。他们的共同始祖是丌官一职。
二迁徙分布:
丌官复姓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不过,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四十位,在复姓中排序为第三十二位。
关于丌官氏,据史籍《孔子家语·本姓解》说:“孔子年十九,娶于宋之丌官氏。”又《鲁先贤传》云:“孔子妻丌官氏。”
在史籍《元和姓纂》中亦有丌官氏。在史籍《姓氏寻源》中记载:“丌与笄同,掌笄官之后。”笄即簪子,用来插住挽起的头发或弁冕。
在史籍《仪礼·士昏礼》中记载:“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这是指“发笄”。
另外,在史籍《仪礼·士冠礼》中记载:“皮弁笄,爵弁笄。”这是指弁笄,即男子贵族所用的笄。周代礼制中有掌管“笄”的笄官职,亦为世袭,后裔则官为氏,姓“丌官”。
姓氏学者研究“丌”之字义与“笄”字相通,在古代,插笄为一种礼仪,所谓“女十五而笄”,不是随便就可以使用的,因此,从先秦时期到列国诸侯都设有掌笄之官,专门董理公族的男女及笄之礼。而丌官氏,便是当时掌笄官的子孙。
据史籍《郡望百家姓》记载,亓官氏望出陇西郡(今甘肃临洮)、天水郡(今甘肃天水)。
今山东多这个姓氏。
三郡望堂号:
1郡望:
陇西郡: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79年)置郡,因在陇山之西而得名,治所在狄道(今甘肃临洮),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东乡县以东的洮河中游、武山以西的渭河上游、礼县以北的西汉水上游及天山市东部,包括今甘肃省兰州市、临洮县、巩昌县、秦州市一带。西汉朝时辖地在今甘肃省东乡县东部的洮河中游、武山西部的渭河上游、礼县北部的西汉水上游及天山市的东部地区。三国时期曹魏国移治至襄武(今甘肃陇西)。北魏时期辖地在今甘肃省陇西县附近一带。
天水郡: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441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通渭县、秦安县、定西县、清水县、庄浪县、甘谷县、张家川县及天水市西北部、陇西东部、榆中东北部地一带地区。东汉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改为汉阳郡。三国时期曹魏仍改为天水郡。西晋时期移治到上邽(今甘肃天水),北魏时期仍改回为天水郡,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甘谷县等市县一带地区。
2堂号:
陇西堂:以望立堂。
天水堂:以望立堂。
四楹联典故:
由于历史上的丌官氏名人几乎绝记于史载。明朝初期朱元璋登基后,他在改姓运动中将“丌官氏”被改成了“亓氏”。因此,丌官氏就是明朝以后的亓氏,故丌官氏宗祠的通用对联一般就是亓氏宗祠的通用对联。
五历史名人:
丌官氏:(公元前?~前485年待考),女,宋国人。著名春秋时期孔子的妻子。
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孔家成为施氏的天下,施氏为人心术不正,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纥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死,孔子母子也不为施氏所容,孔母颜征在只好携孔子与孟皮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
孔子十七岁时,孔母颜征在逝世。孔子十九岁时娶宋国人丌官氏之女为妻,一年后丌官氏生子,鲁昭公曾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孔子感到十分荣幸,故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
鲁哀公十年(公元前485年),孔子夫人丌官氏去世。宋朝十七追封为郓国夫人,被儒家后世尊为圣母。如今孔庙中的寝殿,是供奉孔子夫人丌官氏的专祠。孔子夫人在史书上称为“丌官氏”。
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山东省曲阜孔庙举办祭孔大典,还特意专门恭请了亓氏门人参加(明朝以前的丌官氏后裔),并奉之为上座。作为舅亲,孔家后裔始终未忘千古亲情。
除孔子夫人丌官氏外,历史上的丌官氏名人几乎绝记于史载。直至明初期朱元璋登基后,他在改姓运动中将“丌官氏”改为“亓氏”,才再现出一大批亓氏名人。
亓官俊:亓官俊,字子仪,山东莱芜人,笔者同窗。1941年投笔从戎,不知所终。
上官
121 江苏武进
(清)上官星宝 上官庆元六修
清同治十三年(1874)宝善堂铅印本 十册
历史所
注:上官达始终于明万历二十三年。
122 江苏武进毗陵符言上官氏族重修宗谱八卷
(民国)上官廷修等重修
民国八年(1919)宝善堂活字本 八册
北图
123 江苏武进毗陵洛阳上官氏族谱十二卷
(民国)上官荣泉重修
民国十一年(1922)宝善堂木活字本
南开大学
注:始修于明万历间,此为七修。
124 浙江遂昌上官氏宗谱六卷宗
民国三十五年(1946)刊本
浙江遂昌县石练乡柳村
125 山东临沭上官氏支谱
钞本
山东临沭县郑山乡西海子
126 湖南湘潭中湘上官氏五修族谱十卷末一卷
(民国)上官之蜾等纂修
民国十八年(1929)敦本堂活字本 十册
北图
《湖广安陆府荆门州上官氏庆源图略序》
谨按:吾上官氏谱系散处于齐越闽洛吴楚者不一,而自江右徙楚荆者则近之,真正派也,其姓氏之自与始生之,祖后裔之繁世泽之远,想在旧谱上历历可考。惜初刻者沦于宋季之干戈,继梓者灾于国初之兵燹,其一二仅存者又残缺于世还遗散于人亡,遂使后之人懵懵然,莫知千载而上厥初生民谁为吾主,则有其始之莫或及之,有其本之莫或报之,此孝子慈孙千百年不纾之恨也。顾尚考孔氏家谱,其夫人为上官氏,则上官氏之族自成周有之,周之前无可考……至东汉有郎中公资,晋有洛阳守巳,李唐御世人文辈出,而首兴则西台侍郎公仪,后历五代,赵宋洎我皇明代不乏贤,抒华掞藻则文采溢云霞,蒙难捐躯则义胆耀虹日,防奸杜敌则忠猷与智虑交深,遗思却馈则仁泽共清风济美,抗疏极言则正气塞霄壤二间,树勋报政则良躅接汉庭诸史,弃事游神则玄抱脱尘凡千劫,显绩班班史册,而姓氏不异矣……祖父有知,当使谱系之失者终获,疑者终信,残缺者终完,而涣散者终乃萃也。子孙中有显扬贤才者向其遡千派汇一源,修全谱为家庆光哉……
江西上官氏家族与湖北上官氏家族之渊源
江西省吉安市上官氏祠堂为“花萼堂”,此祠堂下有同族两支,即:桃林支派和庆泽支派。桃林支派和庆泽支派为同宗,否则不可能同续一谱,现存湖北荆门地区《上官氏宗谱》(明光绪三十年修)原本上每页均印有“花萼堂”字样,且记录有两支详情,但桃林支派和庆泽支派两支之上溯渊源资料已毁于战火,暂无可考。
湖北荆门地区《上官氏宗谱》(光绪三十年续修本)之《吉水县桃林上官氏谱记》<花萼堂序>载:“上官氏其先福建邵武人也,宦流吉州,因家桃林。厥祖讳均者,登哲宗元佑八年(公元1092年)戊辰进士,授正言历御史擢尚书左丞,子讳悟登徽宗大观三年(公元1110年)已丑进士,授判江陵迁刺德州,子翔宇讳鹗(注:荆门《上官氏宗谱》记载:唐永徽宰相仪之九世孙上官均(生于宋英宗治平元年〔公元1064〕,卒于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生三子:长子怡、次子悟、三子恒。怡生四子:沔、淮、沛、涿。悟生子潼。恒后无记载。潼生二子:墀、圻。圻生四子:诏、该、谋、谏。 诏公生子鹗……)者发自贤良科任巴邺县尉,迁知吉州(由此可见,鹗公应为桃林上官氏入吉州(今江西吉安市)第一人),事仁宗皇庆(注:元朝仁宗皇庆年代为公元1312—1313年,推断此时段应为鹗公入吉州时间)癸丑嗣秩魁江西行省解元……”
湖北荆门地区《上官氏宗谱》之《上官氏庆泽》载:“宋绍兴之元年(公元1131年)三月,宋抚州路儒学教授上官仕英,号乐轩,徙吉州路永丰县四十五都(据此记载,仕英公为上官氏庆泽支派入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第一人,先于鹗公一百多年进入吉安),地名空坑水南,卒葬水南之门前,娶孙氏生子四:大郎、二郎、三郎、四郎。”
仕英公三子三郎徙居永丰县明德乡三十八都带,原地名上带,娶宦氏,生子景先。
景先公娶董氏,生子二。子文明徙居吉水,另一子徙居泰和。
文明公娶湖西罗氏,生子二:长有贵,次叔贵。
有贵公由江西吉水徙湖北宜昌府长阳县,嗣续繁盛,长乐、三界场等处上官氏(官氏)皆为其后焉。派序名:永世必昌应志大希宗明秉正思祖泽开光维兴国……
叔贵公娶王氏生子平翁。
平翁公娶黄氏生子朝愈。
朝愈公娶刘氏,生子四:玉辉、玉清、玉振、玉成。
玉成公(朝愈公四子)生子二:长习礼,次习经。
习经公生子三:长任美、次任高、三任达。
《荆门州上官氏祠堂序》载:……上官氏在吉州最称望族,国初以来,衣冠文物项背同望,宏治间(注:推断应为明弘治年间,即公元1488年—1506年,此时段也与任高公生卒时间相符)进修翁讳习经者携其仲子缵修翁任高商于楚,因婚荆门,钜姓实谓谷村李者,遂家焉……
习经公长子任美娶吉安大栗女,生子乳名折仔,有足疾。任美公后由湖北荆门迁湖北黄冈(据查,现黄冈市黄州区档案馆存有《官氏族谱》二十卷,因未亲睹,不敢枉断为何支何派,推断应为任美公之后)。
习经公次子任高(公元1449年—公元1516年),号缵修,定居荆门,提为荆门州上官氏家族第一世。现荆门及其周边地区上官氏(官氏)皆为其后。
习经公三子任达娶吉安杨九实女,生子二:昱、旻。其后不祥。
姓氏源流
官(Guān)姓源出有五:
1出自晋公之族,以封地为姓氏!
2出自周代,以官职名姓。据《姓源》所载,周大夫刘定公夏为官师(官吏之长),其后以官为氏。
3出自官族。据《姓苑》、《左传》所载,周代对于有功于朝廷的官员,封邑长久保存,成为官族,遂形成官姓。
4由关姓改姓而来。据1976年台东所修《官氏族谱》所载,解良(今山西运城)人关膺,于黄巢起义时避居福建宁化石壁,改姓官。
5出自他族。新疆锡伯族官加(关佳)氏汉姓为官;今满、蒙古、藏、仫佬、彝等民族均有官姓。
6出自上官氏。上官氏有简为官氏者天水堂上官氏。天水郡之官系是由上官姓人省略上字简化而来的官姓,其始祖与上官姓始祖相同,都尊战国时期楚国令尹上官子兰公为始祖。 二、迁徙分布
官姓之具体得姓地不详,但其得姓于北方应无疑问。这支得姓于北方的姓氏后世却昌盛于南方,由于官姓在产生以后一直表现的很沉寂,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宋元,故官姓早期之繁衍情况令人难知其详。据《姓苑》所载,官姓郡望为东阳(治所在今浙江金华),郡望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的产物,意即世居某郡为当地所仰望,表明在古时官姓曾长期繁盛于今浙江金华一带。另外,有资料讲“官熙,宋时平度州人,州巨族”,表明宋时在平度州(今山东平度)一带也聚集着官姓大族。宋元之际,在今河南、山西、山东、陕西等北方省份均有官姓人家,而在南方的四川、浙江、江苏、安徽、福建、湖北、湖南、广东等省份,官姓已经广布,且人口众多。据台东《官氏族谱》载,官膺本姓关,解良人,黄巢起义后,携祖母避居宁化石壁,改姓官。元至元间,遭祸乱,其第四代孙四兄弟,官耀迁广东大埔,官擢迁福建诏安,官跃迁广东海丰,他们的后裔又陆续迁往台湾以及东南亚地区。明初,山西官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北、河南、陕西、北京等地。明中叶以后,山陕豫等地之官姓渐有西入甘肃、宁夏、内蒙古自治区者。而广东、四川、湖南等地之官姓渐有徙居广西、云南之地者。明末清初之湖广填四川,则有两湖之官姓入居今四川、重庆。清康乾年间以后,山东平度一带之官姓则有伴随闯关东之风潮入迁于东北三省者。历民国而今,官姓在全国散布之地愈广。如今,官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福建、广东、湖南、四川等省为多。目前官姓人口列全国第二百七十四位。 三、历史名人
官廉:字汝清,明代平度人,由进士历官户部郎中,性情刚介。景州等处有万顷要谋士。
官谦:明代长汀人,永乐年间任汝州知州,以恭谨慈爱著称。当时,州内百姓有许多流亡在外的,他到任后,安抚百姓,
上官氏家谱
本文2023-09-23 04:31:1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86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