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氏家族排辈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3浏览:1收藏

郭氏家族排辈,第1张

以河南郑州郭氏宗谱为例,其辈分表为:

武大新彦守,志承永世朝;

万尔生长太,明廷载元良;

汝其成先德,庆绍纪锁昌;

繁衍克和顺,家传本诏同;

洪基秉真正,迁祖思光隆;

师学化士法,京周文航兴。

传世的抄本有明郭萌修《泉州郭氏族谱》、丁惠之重修《郭氏奇山义房家谱》(1896)、郭其五撰《郭氏外引分支世系》(1891)、佚名重抄本《温陵螺阳奇山郭氏族谱》(1925~1931)、佚名重抄本《华山里顶前架郭氏家谱》(1940~1950)。

根据族谱记载进行的调查表明:明清以来,郭姓后裔分支迁居晋江县、龙海县、平潭县、江镜镇、宁德市,浙江的苍南县、富阳县、台湾省的鹿港以及菲律宾等地。

扩展资料:

家谱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家谱不仅记录着该家族的来源、迁徙的轨迹,还包罗了该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家约等历史文化的全过程。

经历了历朝历代的连年战乱和社会动荡,历史上传世的家谱几乎丧失殆尽,许多家族的世系也因此断了线、失了传。流传至今的古代家谱,大多是明清两代纂修。在我国明清时期,出现了专门替人伪造家谱世系的“谱匠”。

随着历史的发展,家谱由官修变为私修,所录内容不断丰富,其作用也不断增加和变化。如今,家谱同各姓氏的郡望、堂号一样,不仅为区别姓氏源流,可作为数典认祖、研究历史、地理、社会、民俗等参考资料,它还是姓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

-郭氏族谱

-家谱

第一个渊源:源于姒姓,出自夏、商时期郭支与郭崇的后代,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夏王朝时期有大夫郭支,夏末商初有大夫郭崇(非后唐时期的应州骑军都校郭崇),此二人皆为郭氏之始。

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之弟姬虢叔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在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排列的一百个大姓中,郭氏名列第十八位,人口总数一千万左右。

湖南上湘石屋冲郭氏字辈:“启秀端正存真葆良诗书济美孝友聊芳英俊绳立家声代扬祖功宗德 福清市郭氏宗祠

上锡恩光”。 郭氏溶公支字辈: 旧序:“仕可原崇本廷世德贤良宏龄起昭穆光彩焕文章”; 新序:“凤诏宗纶锡鸿勋振羽翔储材培杞梓历运蔚琳琅济用商家楫农明晋国庄图书圶璧映谟烈鼎铉彰”。 江西万载郭氏太原堂字辈: 合族通序:“凤权汝子孟元城山海从长秀绍金台士为师世有恩锡盛朝堂功勋在显扬谦和傅祖德家国统生光”; 岳公房别序:“大端方桂棠华发定荣昌贤俊儒中瑞文明兆吉祥”。 江西定南郭氏字辈:“传仁义礼家学召人文立志光先德贤名佰代欣”。 河南开封刘店郭氏字辈:“世田好三云书中先有文道德全家宝万代永乐祥”。 河南滑县后营郭氏字辈:“林克同自立启元朝向光明志高善学伟振中华”。 湖北安陆郭氏字辈: 旧派:“永世文应尚显万中正诒”; 续派:“泽定远永治先型敦崇原本子名世守封显万德全”; 再续:“隆首高取大士品皇堂正发惟显名扬志有文章书万载庆德贤□儒子益光”。 东北黑水郭氏字辈:“克大基业嗣炳宏谟贻谋燕翼绳武缉熙昌时名世翊运宣猷家珍兆远奕叶重光”。 河北石家庄正定新城铺郭氏字辈:“旺怀朝廷风立树青”。 山东汶上苑庄镇槚柏村郭氏字辈:贤良志廷,永克延宗,金兰广秀,宜光家地。后续待考 山东胶州郭氏字辈:“元肇维人方振承绪玉胜佳年”。 山东日照郭氏字辈:“奎绍郭源公建长章和敬其相惟衍仁德家道隆昌”。 山东枣庄郭氏字辈:“明学振万方依允”。 山东东平郭氏字辈:“长荣克延忠”。 安徽涡阳郭氏字辈:“希文尚允兴传学”。 湖北浠水郭氏字辈:“立本习能迪强修”。 湖北黄梅郭氏字辈:“惟学承在善新明德”。 湖北大悟郭氏字辈:“曾锦洪荣炳均青元宝辉”。 湖北襄阳郭氏字辈:“必定长久天开景运”。 湖南炎陵郭氏字辈:“文学尊孔孟英俊垂名远惠兰延清香世代表忠良”。 湖南嘉禾钟水郭氏字辈: 旧派:“筠应天生凤新汉柱万君班聂小念四代八九千万愿文思启绍常祖宗富贵显相忠”; 新派:“聪明成智慧朝廷有高风国泰永昌良家雅礼仪通贤能先达士福德振祥功”。 江苏江宁郭氏字辈:“高才立志良”。 四川成都郭氏字辈:“应永存先德子”。 福建晋江岱阳郭氏字辈:“祖肇汾阳支分自漳奇立主应赓奕文章高齐育庆亶席亨康膏童豪颜交序亭庠雍廉意度玄衮褒唐京赢广庇帝座方襄膺庸庶享言永音商”。 福建南安蓬岛郭氏字辈: 字行:“元世人卿相治朝重正方令公家谱远颍守系声长孝悌伦滋笃诗书业益张祖来基泽厚贻燕万年光”。 名行:“姬箓渊源永云礽钻绪宏先民隆矩矱后世懔遵行植品宜敦本修身在致诚汾阳余庆衍三岛踵簪缨”。 福建南安官桥石壁郭氏字辈:“显成世述一国荣叔元世人卿相治朝钟正方令公家谱远颖守系声长孝悌伦滋笃诗书业益张祖来基泽厚贻燕万年功姬箓渊源永云礽钻绪宏先民明矩矱后世怀遵行植品宜敦本修身在致诚汾阳余庆衍三岛踵簪缨”。 福建安溪金谷金山回民郭氏字辈:“孟居资允本世仲志一懋尔颜伯克绍贻谋景福介思延及子孙永年保”。 湖北孝感满族郭罗氏郭字辈:“功崇业广本立德明家安国正世永天平吉祥仁寿忠义礼文继述有志瑞启长春”。 新加坡郭氏字辈:“长仕谏怀云雨百里瑞天定朝清廉启国家廷献文明行笃必有克诚用垂式宜尔子孙以介景福”。 郭氏一支字辈:“毓人光祖成士绍宗怀仁恩义道大德鸿实行宪法民心咸悦安乐富强永保华国”。

历史名人:

郭 隗:战国时代燕国大臣,为燕昭王招贤纳士出计献策,为燕国的兴起作出了贡献。

郭伋:东汉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东北)人,初为渔阳都尉,王莽时,任上谷太守,官至太中大夫。 郭象:河南洛阳人,西晋时的玄学名士。 郭 璞: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人,东晋文学家、训诂学家,博学多才。代表作为《游仙诗》,著有《江赋》等著作。并注释《尔雅》、《穆天子传》、《山海经》、《楚辞》等典籍,为后世注疏家所推重。 郭威:邢州尧山(今河北省隆尧)人,五代时期后周王朝的建立者。在位时的一系列改革为赵宋王朝的建立奠定了良好基础。革除旧习的周太祖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郭威,生于公元904年,公元951年称帝,至954年病逝,在位四年,年号:广顺、显德。太祖,邢州(今河北邢台)人。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其父郭简曾任刺史,在战乱中被杀,不久,母亲也相继去世。郭威从小依靠姨母韩氏提携抚育。18岁时,应募做军卒,仗着一身勇力,加上学了一些兵法,一步一步爬了上去。郭威即位称帝时,年近五十岁,三十年的军旅生活,给他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常以前代的兴衰作为治理国家的借鉴。郭威针对前朝弊政,进行了一些改革,刑罚有所轻减,某些苛税被废止,部分官田散给佃户,停止州府南郊进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对人民的压迫剥削。郭威在五代确是一位较好的皇帝。他死于954年,时年51岁。 郭 象:西晋学者、玄学大师,所撰《庄子注》对后世影响很大。 郭 嘉:三国时魏曹操谋士。多谋善战,屡建谋功,尤以官渡之战显名。 郭 沔:今浙江省温州人,南宋时音乐家、琴家、浙派创始者。作《潇湘水云》、《泛沧浪》、《飞鸣吟》等曲。 郭 标:广东省中山人,近现代史上知名海外人士,澳大利亚华侨领袖。 郭子仪(697——781),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祖籍山西汾阳。唐代著名的军事家。武举出身。安史之乱时任朔方节度使,在河北打败史思明。后连回纥收复洛阳、长安两京,功居平乱之首,晋为中书令,封汾阳郡王。代宗时,叛将仆固怀恩勾引吐蕃、回纥进犯关中地区,郭子仪正确地采取了结盟回纥,打击吐蕃的策略,保卫了国家的安宁。郭子仪戎马一生,屡建奇功,以84岁的高龄才告别沙场。天下因有他而获得安宁达20多年。他“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举国上下,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声誉。 郭忠恕:洛阳(今属河南省)人,宋著名画家、文字学家。著有《佩 》三卷、《汗简》等。 郭若虚:宋代太原(今属山西省)人,著名书画评论家,所著《图画见闻志》集中体现了他在绘画上的主张及见解。 郭守敬:顺德邢台(今河北省邢台)人,元朝著名文学家、水利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主持编制了《授时历》,施行达360年,为我国历史上施行最久的历法。 郭子兴:元代定远(今属安徽省)人,为元末起义军中江淮地区首领,后被朱元璋追封为滁阳王。 郭朝宾: 字尚甫,山东省汶上县苑庄镇槚柏村人。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历任户部主事、郎中、大同督饷及河南、陕西左右布政使、顺天府尹、浙江巡抚等职。万历二年(1574)升工部尚书。郭朝宾为人老成持重,判事准确果断,对下属不苛求,不计较。所到之处,无不受人拥戴。 郭亮生:清代常宁(今属湖南省)人。自幼研习岐黄医术,医术精湛,著有《豆麻心经》一书。 郭嵩焘:清代湖南湘阴人,为中国第一位驻英大使,曾任广东巡抚、兵部侍郎等职。 郭沫若:四川省乐山人,现代史上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著有《女神》、《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等许多著作。

郭子仪一生有八个儿子,其中六人是王氏所生,所有8个女儿都是王氏的嫡女,仅从生育的频率和数目就可推断两人的感情深度,从王氏的墓碑记载可知,郭暧是郭子仪和王氏的嫡子,后来成为升平公主的驸马,郭映是郭子仪最小的儿子,也是与王氏所生的幼子。

王氏去世之时,郭子仪悲痛欲绝,不能自抑,停柩几近半年,不忍将爱妻下葬,最后实在没有办法,才送爱妻入土为安,请名士杨绾撰写碑文,为王氏的一生写下深情的回忆。

出生太原王氏的名门仕女有夫如此,情深似海,真是复有何憾,她嫁的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郭曜、郭旰、郭晞、郭昢、郭晤、郭暧、郭曙、郭映。郭曜,袭代国公,太子宾客。郭曜子郭锋(《旧唐书》记作郭鉾),百户云。郭晞,郭子仪第三子,随父征伐,屡建战功。任御史中丞、转御史大夫,累封赵国公。逝世后追赠兵部尚书。

郭晞长子郭钢,累封赵国公,赠兵部尚书。郭晞次子郭钧,郭钧子郭承嘏。郭晞孙郭承嘏,刑部侍郎,赠吏部尚书。

郭晤子郭鐇,百户云。郭暧,娶唐代宗女升平公主。赠尚书左仆射,一女:郭氏为唐宪宗郭皇后,生唐穆宗。四子:郭铸、郭钊、郭鏦、郭銛。郭暧子郭铸,袭封。郭暧子郭钊,妻沈氏,沈氏母为唐代宗女长林公主。

三子郭仲文、郭仲恭、郭仲词(《旧唐书》记作郭仲辞)。郭暧孙郭仲词娶唐穆宗女饶阳公主为妻。郭暧孙郭仲恭娶唐穆宗女金堂公主,历詹事府丞。

郭暧子郭鏦,娶唐顺宗女汉阳公主李畅,赠尚书左仆射。郭暧子郭銛,娶唐顺宗女西河公主,无嗣,以公主前夫沈翚子为嗣。郭曙,金吾大将军,终祁国公。

湖广填四川是指发生在中国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的两次大规模的湖南、湖北(即湖广行省)、广东(主要是客家人)等省的居民迁居到四川各地的移民潮。根据考证表明,还有江西、福建、广西等十几个省份的居民迁入。  清康熙初年,四川巡抚张德地经重庆到泸州,沿途巡查,乘船组了好多天,张德地都没有看到几个人,为此感到好生奇怪:当地的人都到哪里去了呢随从回答:都死了。 原来,明末清初的30多年间,四川境内战乱频发,加上灾荒、瘟疫不断,造成四川人口锐减。据考证,清初四川人口只剩下50来万,重庆城(现朝天门到七星岗通远门一带)只剩下数百家人,重庆所辖的州县内,有的只剩下十几家人! 张德地赶紧把这一情况报告给朝廷。康熙下旨,鼓励向四川(包括重庆)大规模移民,清政府还为此颁布了一系列移民优惠政策。湖南、湖北、广东、河南等省的移民,浩浩荡荡往四川涌来,长达数十年的“湖广填四川”移民活动由此拉开序幕。 《四川通志》:“蜀自汉唐以来,生齿颇繁,烟火相望。及明末兵燹之后,丁口稀若晨星。”据康熙二十四年人口统计,经历过大规模战事的四川省仅余人口9万余人,清朝康熙年间,经历过兵荒马乱、刀光剑影的四川盆地终于平息下来,一批批新任地方官员也开始走马上任了。在这些踌躇满志的官员眼中,四川不知是怎样的丰肥沃土。然而当他们骑马、坐轿赶到新的官邸以后,才发现传说中的天府之国竟然是这般的荒凉残破、千疮百孔。  康熙七年,四川巡抚张德地忧心忡忡地向康熙皇帝上了一道奏折,表露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他说:“我被皇上荣幸地任命为四川的最高地方官员,来到这片饱受战火摧残的地方一展宏图。但现在当我站在满目疮痍的昔日天府,增赋无策,税款难征,使我感到局促不安、寝食俱废。我等下官受皇上差遣,惟有精忠报国效忠朝廷。经过几日思索,我觉得要重振四川天府之美名,惟有招徕移民开垦土地,重建家园,除此似无别的良方上策。”《明清史料·户部题本》。 张巡抚还在奏折中提及了一些移民办法。比如,可以命令与四川相邻各省的地方官清查那些因战争而背井离乡的四川原籍人口,加以登记注册,然后由四川“差官接来安插”。或者直接由政府出台一项移民政策,通过行政手段把人口密集省份的人民移来四川。康熙皇帝坐在紫禁城的龙椅上也正为全国的税收和重建问题焦头烂额。他接二连三地接到四川地方官的奏折,召集相关部门听取有关汇报,正式颁布了一份名为《康熙三十三年招民填川诏》的诏书,下令从湖南、湖北、广东等地大举向四川移民。 “湖广”一词,最早是指元代设立的“湖广行省”,相当于湘、鄂、桂及粤黔部分地区,元末明初,因连年战乱,湖广一带田园荒芜,人口减少,明朝政府将江西等省民众迁徙至湖广地区,允许其“插旗占地”,明末清初,历经战乱的四川荒凉凋敝,地旷人稀,清政府鼓励外省人入川垦荒,这就是广泛流传于巴蜀地区“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民谣的历史背景。四川历史上历经七次大移民。第一次是在秦灭蜀、巴之后,秦移民万家入蜀,约四、五万人;第二次是从西晋末年开始,全国性的北方人口南迁,在此期间,邻近四川的陕西、甘肃移民大量从秦岭进入四川;第三次在北宋初年,又发生了全国性的北民南迁,在这个时候,陕、甘移民入川;第四次是元末明初,以湖北省为主的南方移民入蜀;第五次是清代前期十余个省的移民入川,这次以湖北、湖南(当时行政区叫“湖广省”,还辖广西一部份)移民最多,移民人口达100多万,而今民间传说的“湖广填四川”,是在老川人血泪快要流尽的时候发生的大移民,是一个特定的历史概念,即指这次前后长达一百多年大移民。第六次是抗日战争前期到全国解放,有不少人逃难或“南下干部”定居四川;第七次是二十世纪末到二十一世纪初叶的三峡大移民,有许多人落户四川。

湖北孝感郭罗道汜世系:

根据郭罗氏历代谱牒记载。始祖罗卿公,原籍江西,为元朝时期时内阁大学士,元末明初,因遭红巾军起义战乱,流落入湖广麻城,再迁祈水之永乐里隐居,并遗诗一首,叙其源流:“平地干戈闹若蛙,红巾赶散各天涯。湖庥太祖麒麟种,永合綦江丹桂花。一姓易为三两姓,数家分出几千家。吾今提笔留与后,惟愿儿孙读五车。”

罗卿公生四子,一,二,三子皆徙于蜀之永胜,其后不详。惟第四子罗道汜,字友富,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迁居湖北孝感西门外龙井社(今湖北孝感西开发区罗家八塆郭家砦),落业于郭荣家,并入郭家赘。郭荣为明朝卫运军船户,军船在湖北黄州,为卫运军第二班。郭荣为正旗丁。罗道汜入赘后,随郭氏军姓,承郭氏名册,领郭氏运粮军船事。

自此,罗道汜既承郭氏,亦继罗氏,亦即郭罗二姓并行称郭罗氏,自罗道汜开始。从此,该族子孙,既可继始祖父姓为“罗”,亦可随始祖母姓为“郭”,该族之宗谱即为郭罗氏宗谱,罗道汜即为该支郭罗氏宗族之开基祖。

该支郭罗氏后裔,听闻《中华罗氏通谱》编纂的信息后,认祖归宗的愿望强烈,再三提出入谱的要求。《中华罗氏通谱》编委认为,该支系始祖罗道汜,入郭家赘,按中华民族习惯后裔理应从郭氏,但其后裔永不忘“罗”,创造了“郭罗氏”复姓,而用“郭罗”二姓并行之法传承“罗氏”。经慎重研究,同意将该支系编入《中华罗氏通谱》。

罗道汜亦生四子,长子郭罗必亮,次子郭罗必宣,三子郭罗必高,四子郭罗必文,分为四份(房)。

郭罗必亮居高埠潭,后徙居罗家河塆,为上份。

郭罗必宣居广阳坡,即今罗家坡塆,为三份。

郭罗必文居河塆为四份。郭罗必文传七叶遂以不祀。

郭罗必亮、郭罗必宣、郭罗必高三家轮当军伍。代不乏人,历时五百三十余年,直至清同治丙寅年(公元1866年),漕运不通,军事始废,军转为民。以上即该族只水源。

罗道汜自明朝洪武年间入湖北孝感以来,六百三十余年,四大支系,相传二十六代。聚居点多在孝邑。上份有罗家河塆。中份有罗家坡,罗家砦,老新集,上下罗家塆。三份有罗家八塆,郭家大塘塆等。其分支有:河南之桐柏支,云梦之罗家台,广水沙河,泥河,高庙;大悟之大新店,郭家榜,三里城;湖北之枣阳,襄阳,仙桃;孝感之城南罗家台,城北之黄土坡等十几个支系。

全族宗谱,至明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第九世祖郭罗士魁仅拟抄本。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第十七世祖业郭罗儒、第十八世祖郭罗炳坤始事修谱。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第十九世祖郭罗本珩、郭罗云门公再次续修。至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岁次丙子,郭罗立朝第三次续修。

时至1992年清明节,郭罗立珈与罗德平主修第四次续修,由三十四人组成理事会,分工理事,筹集资金,搜集旧谱,走访调查,清查整理。为了尊重历史,以便后裔考据,对老谱首卷中的原序,续序,诗词,图例,传记,凡例,族规,族约。雍睦堂记,军民变更记等内容,保持原载,单独成籍,编为首卷。对未入谱者,造册登记,全部入谱。历时一年谱成,于1993年清明节迎谱入户。

1995年冬,郭罗氏大悟支系入谱归宗。

2001年冬,郭罗氏黄土坡支系入谱归宗。

至此,全族宗谱第四次续修完成。在谱人数一万五千二百五十二人,全套共三十二卷,总谱三十二套,四大份支谱四十二套,分支谱二套。每套分为首卷原序,卷一总序,谱图(世绪图)三大部分。

该族自郭罗汜以下,至第十四世而无字派。至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第一次修谱时,由第十七世祖郭罗长荣始三十二字派,并从十五世起派命名。至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第二次宗谱续修时,第十九祖郭罗云门对原三十二字略加修改后,一直沿用至今。

该族宗祠,有“雍睦堂”总祠。始建于清咸丰庚申年间(公元1856年),位于龙井社龙井庙近侧,即今之郭家大塘塆北飞机场南端。其“雍睦”之名,乃第十八世祖郭罗炳坤,根据汉史记载,有郭嶲字宏文者,七世同堂,家门雍睦,犬豕同眠,鸡鹊同巢,人以为义感。该支郭罗氏宗族,亦为一族大丁众,团结和睦之大家庭,是此,该族总祠即应以“雍睦堂”命名之。且书于谱,并于戊子冬迎接新谱入祠,延续香火近百年。后于日寇侵华时扩建军用机场,该祠被强行拆毁。

另有上份郭罗氏宗祠,大悟郭罗氏宗祠,郭家榜支祠,现皆已无存。

始祖罗道汜逝世后,墓葬郭家砦南细坟。始祖母逝世后,墓葬潘家墙垣东。因时代变迁,社会发展,公妣原墓址,早已公路横贯,高楼林立,孙等不忘木本水源之思,今奠基于罗家河南端,原上份祠堂旧址,筑假冢以祭祀,并刻有碑铭,以追念先祖,亦留告后人。

郭家里 Guōjiā·li 位于下坊乡东西两部、梅洲河东岸、吉(安)界(化垄)公路东西两侧之田垄中。包括汗上、泰垣、仁本、湾溪、洞下、下坊6个大村。以郭姓居多,故名“郭家里”。古迹方面,有下坊乡驻地东面之石廊洞,和南面之达本寺。寺旁有一株古罗汉松,相传为元释惟则所手植,曾干枯数年,1983年开始转青复活,苍翠挺拔。

下坊一带还留下了许多革命斗争的动人故事。1933年5月2日,红八军在清塘区游击队的配合下,在今田古老、沉塘沿、郭家里一带重创敌六十三师陈光中部,缴枪二百余支,俘敌一百余人。为红八军成立以来旗开得胜的第一次胜仗,也为5月6日九度冲大捷威慑敌胆的先声。湘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谭余保,曾于5月4日通令表扬。

农民山歌手郭龙桂系留天村人,著有《毛主席的光辉永远亮》诗集行世。

长征干部金林系清塘村人,曾任武汉军区农场党委书记。长征干部江子炎系洞下村人,曾任新疆军区副司令员。

莲花梅洲郭氏是我县一大姓氏家族。

公元一二四一年,郭震号梅轩,由吉安后冈徙居莲花梅洲,因审视泰垣山川秀丽、土地肥沃、气候宜人,遂卜居于此,繁衍生息。历时八百余年,至今,人丁超两万,住户六千之多,文武俊才,班班辈出,古往今来,名流贤达,不乏其人;硕士博士,层出不穷。俗语云:“郭家里郭十里。”梅洲郭氏覆盖六个行政村,近10个平方公里地域面积。右有梅水蜿蜒环绕,左有玉溪河漂然而下,于汤渡和梅水交汇。左禾山、右梅岭,山山青翠,峰峰挺秀。可谓人杰地灵之地。

我县梅洲郭氏家族,仅县内地括泰垣、仁本、汉上、湾溪、下坊、洞峰、斜田山下、田东湾源、升坊白石、下坊巨源、良坊邑田、黄塘大烟、黄源山门下、闪石郭家桥、千坊石背。而县外省外攸县碧浒沄、茶陵大英田、萍乡大垅大沙、湖南赤脚铺、广西兴安、贵州六枝等地均有梅洲郭氏的分枝后裔。

我基祖梅轩公系为吉安麻冈派,为子仪公之二十三世嗣孙。梅轩公自肇基泰垣以来已近三十世。

莲花郭姓源流

一、郭姓起源与得姓祖

郭氏出自姬姓,源自黄帝苗裔周王室宗支,公元前1046 年周灭商,周武王封其叔姬仲即虢仲于西虢,位封公爵,为西虢公,地处陕西宝鸡东。周平王东迁时,西虢东迁于今河南陕县东南,改称南虢。春秋时公元前615年灭于晋。留在原西虢者史称小虢,春秋时公元前687年为秦所灭。周武王封其叔姬叔即虢叔于东虢,位封公爵,为东虢公。周平王东迁后,把东虢之地给予东迁有功的郑国。东虢北迁山西南的平陆,史称北虢,公元前658年灭于晋。东、西虢尽灭后,别封虢叔之孙虢序于山西太原北的阳曲(山西定襄)、仍封东爵、号郭公。郭公之后的郭姓是郭氏的主要支派。谓之郭,声之转也。郭氏得姓祖应为虢仲。

2017 年,莲花郭姓 8439 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028%。莲花第9大姓。主要居住于良坊镇、南岭乡、荷塘乡等地。据2006年人口统计、郭姓为我国第16 大姓,人口约1400 万约占全国人口的113%,约36%分布于河南、河北、山西、山东四省、尤以河南最多、约占全国郭姓人口的 15%。现存家谱 476 部。

二、莲花郭姓迁徙情况

郭姓最初的发源地是今天的河南、山西、陕西等地。先秦两汉时期,“太原”郡望形成。并成为后来郭姓人繁衍播迁的主要支源。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为避战祸的大批南下迁徒者郭姓人开始在浙江、江苏、江西等地散居,南迁者尤以太原郭姓为多,隋唐时期形成了以华阴郭子仪为始祖的汾阳(今山西静乐县一带)望族。后汾阳郭姓后裔嵩入闽成为福建郭姓始祖之一。从五代到宋元时期、随着金兵入主中原及蒙古军队南下,迫使郭姓人再度南迁。由此,郭姓人遍布大江南北,明清时期郭姓人已散布全国各地。

春秋周惠王时,虢公因杀王子颓有功,遂得虎牢以东之地和酒泉之地。后被晋所灭,虢公举其族出奔京师,子孙多沿城郭园池而居。战国时有燕国国王哙,于公元前314 年被齐国所杀后燕人拥立哙王庶子职为王,称燕昭王。该王为报齐杀燕王之仇,向燕国大臣郭隗求计,郭隗以“千金买骨”为例,为昭王广纳贤才,使燕国因此强大起来。到汉朝时,有郭蒙、郭忠、郭亭均为汉高祖功臣,封强拓土,形成了太原颖川、东郭、河南、冯翌五大郭氏郡望,尤以东郭为盛。到东汉时,有郭泰字林宗,太原介休人,系著名学者、思想家及教育家,人称“有道先生”。到唐朝时,郭敬之历五州刺史封祈国公、生子郭子仪。华州郑县(今陕西渭南华州)人。“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收复河北、河东、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到唐代宗宝应元年(762),郭子仪封为“汾阳王”。子仪生子八,长子曜五传在徽,自华州徙金陵,仕唐庄宗,为鸿胪卿,以言事谪守庐陵,为庐陵始祖。在徽生子三,长子晖始徙庐陵麻岗。晖六传绶,绶生四子,长子议,由麻冈徙庐陵后冈。议公九传震,字梅轩,于南宋淳祐元年(1241)自后冈徙莲花梅洲,系梅洲始祖。震三传道可,道可生四子,长子荣卿、次子荣叔、三子荣东、四子东贤。荣东生三子,长子原敬,世居泰垣,四传廷信徙东边,系东边祖;次子原芳,世住泰垣,二传宪昌徙巨源,系巨源祖;三子原安。道可四子东贤亦生三子,长子原隆世居湾溪,三传文祈,徙七星岭下,六传望荣徙荷塘浯村,次子原亮、世居湾溪。二传朔节、朔芳析洞溪(即下坊洞上),三子彦英世居湾溪。自泰垣析出的有:湾溪、巨源、泉北大烟(有嗣孙徙泉水黄塘)、南岭湾源。自湾溪析出的有:马落山、三里屋、前吾、良坊邑田、邑田湾里,下坊洞下(洞溪)。自洞下析出的有下坊、黄源布上、山马下、冲头下冲、下坊厂下。自下坊析出的有冲头上冲、邑田洲里。自下坊厂下析出的有石屋前、湾里屋。

选自曾国生著《莲花家谱文化》

记馀庆堂

馀庆堂,族谱有载。祠建何时,难以考证。馀庆堂谱上说是祀十七世祖重明公有误。重明其公是九世祖并作十七世祖。

八世祖相斌公生四子:旋、赞、其珂旋公四传后未载,赞公一子随母寓安城蒙园王家。珂公二传后未传。

相斌公三子其公、即九世祖、字重鸣,又字逸傻。九世祖其公生六男:虞孚、虔策、虔盛、虔均、废智、俊博。六子繁行滋大,人丁兴旺,形成今日荣东位下的长、二、三、四、五、六房。三房谱上记至越字望后未载。其他五房今有人口共计6000人,约占核娜郭氏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后人感念九世祖其公,为之建祠,曰馀庆堂”鸡习座落在地山里,一楹两进,前门额日重明公司,后书匾曰”馀庆堂”。

公元一九五八年,泰垣村拆毁祠前丰栋。九九一年重建泰垣小学,祠基地被卖价款作建校基金

为后人明白所以、故记之。

郭氏家族排辈

以河南郑州郭氏宗谱为例,其辈分表为:武大新彦守,志承永世朝;万尔生长太,明廷载元良;汝其成先德,庆绍纪锁昌;繁衍克和顺,家传本诏同...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