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淳香肠配方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4收藏

高淳香肠配方,第1张

食材:肠衣、五花肉、生姜、白酒、盐、花椒粉、茴香粉、鸡粉、孜然粉、白糖、十三香、辣椒粉。

制作方法:

1、首先准备100g肠衣,放清水中反复清洗3遍以上,洗净表面的盐分,然后再放清水中浸泡四五个小时,肠衣分羊肠衣、猪肠衣等几种,一般商场都有卖。利用浸泡的时间来准备灌肠的材料,以3斤五花肉为例分享详细材料配方,五花肉也可以换成猪前夹肉,也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肥瘦程度随意调整;

2、先将3斤猪肉洗净后切片,然后切成细丝放入盆中,再来准备20g生姜,剁成姜末放入肉丝中,然后准备60度的白酒20g(最好是纯粮食酒,味道香且价格便宜),一起倒入肉丝中,然后先搅拌均匀;

3、拌匀后加入40g盐、10g花椒粉、15g茴香粉、10g鸡粉、10g孜然粉、20g白糖、15g十三香、10g辣椒粉,按照比例全部加入用手翻拌10分钟,然后腌制2个小时,让肉与调味充分混合;

4、2个小时后准备一个灌肠的小工具,将肉丝装入工具的小圆筒里,然后拧上手柄,再慢慢旋转,旋转至出口处刚刚漏出肉馅即可,这样在套肠衣的时候就不容易破。然后将泡好的肠衣,从一端套在漏斗上,这个套起来非常轻松,套至肠衣的另一端时再打结,然后旋转手柄,让肉馅罐入肠衣;

5、在一个肠衣快要用完时取出,在末端也打个结,然后再准备一点棉绳,将灌好的灌肠分成自己喜欢的长度即可,全部做好后就可以放在阴凉通风处晾干了,在晾至两三天的时候记得用牙签在表面扎一些小洞透气,然后继续晾至15天左右即可食用。

划重点

1、配方中的配料缺一不可,可以去腥增香、减少油腻感;腊肠做好后要先将其晾干,水分充分挥发掉后再拿到院子里等通风处晾干。

2、制作好后一定要用牙签在上面扎几个小洞,可以防止因气体流失而收缩,会影响卖相。

高淳县物产丰饶,特色鲜明。珍珠工艺、贝雕工艺品精巧美观,丰富多彩;玉泉炻器精致实用,十分畅销;高淳菜肴,乡土特色,咸辣适宜;高淳羽扇,精巧雅致,取凉上品;老街豆腐干,味美可口,闻名遐迩;青山碧螺春,形美味醇,茶中珍品;固千里香飘豆腐城湖螃蟹,体大味鲜、闻名遐迩。 固城湖螃蟹老街糕点

江苏省高淳县是个盛产大闸蟹的故乡,以蟹为媒,第三届中国南京固城湖螃蟹节于9月26日至10月6日在高淳隆重举办。

“高淳是中国民俗文化的‘富矿区’”!来到这个被誉为中国第一蟹乡的地方,除了能品尝到鲜美无比的大闸蟹外,还能感受这里独特的民俗文化,游览秀美的自然风光和众多的名胜古迹。

南京远祖在高淳

1997年8月,薛城乡(现为淳溪镇)在新建卫生院挖地基时意外出土了部分文物,县文保所了解这一情况后,立即控制了施工现场,并同南京市博物馆一道对此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这个地方就是后来被评为“全国考古重要发现提名荣誉奖”的薛城遗址。它占地约6 万平方米,被专家推定为南京地区目前已知面积最大、年代最早的一处史前古文化遗存,距今约6 3 0 0 年。

薛城遗址的文化堆积分为上、中、下三个阶段,均为新石器时代,早期时代约相当于马家浜文化中、晚期,中期约相当于或略早于北阴阳营文化第三期,晚期约相当于崧泽文化中、晚期。其上层为氏族墓地,下层为居住址,遗址位于皖南青弋江,水阳江泄入长江口的“古芜湖”之滨,丰富的遗存颇具有特色,代表了苏、淅、皖交汇地带,山地与沼泽地交界区的一个新文化类型。

6000多年前,当土生土长的高淳人在这里生活时,就开始用原始的高淳方言交流,至今这里还流传着不少唐音,不少唐诗用现代普通话朗诵没有了韵感,但用高淳方言则句句押韵。目前高淳县专门成立了县长挂帅的申报小组,并抽调一批教育、文化界的老同志对高淳方言进行科学、全面、典型的搜集整理,以早日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

在高淳,除了有古老的遗址和方言外,吴国宰相伍子胥两千多年前率部在这里开凿的胥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并仍在发挥航运作用的人工运河;古固城遗址乃是春秋吴濑渚邑所在地,比南京古代的金陵邑还早两个多世纪;总数达320幅的清末道教神像画,是国内保留最完整、内涵最丰富的道教文化遗产;东坝戏楼、沧溪戏楼为苏南地区罕见,折射出当时多姿的民间娱乐活动和鲜明的建筑文化特色。另外,双女抗婚的美丽传说和韩国大诗人崔致远的动人诗人令人鬼共泣,在韩国流传甚广,北京大学、扬州大学、南师大都因此而举行过崔致远学术暨中韩文化交流研讨会……

“高淳四宝”耀江南

高淳,除了名闻遐迩的“固城烟雨”、“石臼渔歌”、“保圣晚钟”、“官溪夜泊”等高淳八景外,“四方宝塔一字街,倒栽柏树白牡丹”的高淳四宝更是众口皆碑,千秋光彩。难怪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唯独把“江南圣地“的美誉赐于了高淳。

列为“四宝“之首的“保圣寺塔“相传建于三国时期的吴赤乌二年(239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据说是孙权为庆贺其母八十寿诞而建。亦说周瑜英年早逝后,孙权之母痛怜周瑜之爱妻小乔,亲自到当时的周城(今砖墙镇)接她回建业〈今南京〉游玩解闷,当八牛车驾行至高淳镇〈今淳溪镇〉东龙城山时,被两个打架的醉道士挡住去路。孙母喝令拿下,不料两道士受惊而死。孙母一生信佛,待人宽厚仁慈。于是令人在龙城山建造了一座“七级浮屠“(即保圣寺塔),以超度两位死去道士的亡灵。这座寺塔别具一格,国内罕见。历代地方官吏都视该塔为镇县之宝。塔高31米,塔身用特制的青砖叠砌。“近看似玉笋拔地,远眺若健笔凌云“。登塔鸟瞰,县城风貌,一览无余,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早已消失在固城湖底的“一字街“,始建于南宋,因明正德七年〈1512年〉东坝被加高三丈,致使流淌了数千年的三湖之水不复东流,高淳被沉田10万亩,固城湖区60余座圩堤尽被淹没,作为高淳四宝之一的“一字街“也被淹没在浩瀚的固城湖中,直到明嘉靖年间,人们仍可在枯水季节看到湖中裸露出来的砖、石、木料、水井等。

“倒栽柏树“相传是晋朝著名道士许逊〈字敬之〉所植。许是江西南昌人,生于三国时期吴赤乌二年(239年)。许逊年青时就从师于大洞真君吴猛,晋末大乱时,他弃官同吴猛共游天下。公元374年,许逊从南昌西山拔地飞升,落在高淳,成为转世灵童,自小就读于高淳县东20里外的南道观(即寻真观)。一天,塾师因事外出,学生们进行拔小柏比赛,许逊一连拔起两棵幼柏。正在这时,老师回来了。他害怕老师责罪,匆忙地将两棵小柏分别掷入两口井中,由于慌张,将树枝朝下树根朝上了。老师酒后回观也未曾注意。数月后,发现插在井中的小柏,根上抽出了新枝绿叶,而且生机盎然,都以为是神仙所为。于是妥加保护,不几年功夫就长大成材,成了远近闻名的“倒栽柏树“。现存于古柏镇的那棵千年古柏,树围1丈3尺7寸。此树挺拔如铁,倔强似刚,盘根错节,弯弯曲曲,青枝绿叶,生机勃勃,显示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白牡丹“生长在花山石坡上的石隙中。传说古时候,有一姓鲁的青年,上山砍柴时,不小心被毒蛇咬伤,昏迷不醒。恰逢神仙铁拐李路过此地,他忙取出葫芦中的仙丹喂其服下,但毫无效果。这时,树上挂下一只蜘蛛,趴在那青年被毒蛇咬伤的伤口上吸毒。青年得救,蜘蛛无恙。铁拐李既惊奇又惭愧,觉得自己悉心炼丹,竟毫无用处,一怒之下,就把葫芦砸了,说:“白费炼丹千年,石上开花一时“。恰巧被砸碎的葫芦中还有一粒仙丹,滚落到石隙之中。日久天长,长出一棵色彩鲜艳、花香四溢的白牡丹花来。

高淳民俗知多少

在高淳县定埠镇韩桥村的一个晒场上,记者再度看到了“跳五猖”的热闹场面:身着古装的村民或挑篮,或扛旗,或敲锣,或打鼓,一派欢腾景象。不一会,主要角色入场了:先是5个手持华盖的壮汉入场站定,接着4位衣着光鲜、头戴面具、步态不一的表演者排成一字上了场。他们分别代表道士、土地爷、和尚、判官等4位为民请命的“地神”。而随后又入场的身穿铠甲、肩插金翎、手执双刀的5位,才是真正的主角——“五猖”。他们的华盖、面具与服饰都以五色相配,红、蓝、黄、黑、白分别代表东、南、西、北、中五方天帝,又暗合木、火、金、水、土五行。“五猖”与众多表演者在场上或行或舞,或趴或跃,跳着不知名的舞蹈,整个表演过程要持续两个多小时,上场演员达100余人。

“跳五猖”的神奇,不仅在于它是中国民间舞蹈的起源,更在于它作为一种传统的民俗活动,已在中国大地上消失60余年,正濒临绝迹。据《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记载,“跳五猖”起源于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主要流传于高淳县、溧阳县及安徽郎溪县等地。在“破四旧”时期普遍被禁止。如今,表演者们多半离世,即使是当年稍谙人事的“小观众”,也已是耄耋老人。

在高淳县,除“跳五猖”之外,还留有不少鲜为人知的民俗,如花台会、打水浒、大马灯等。 花台会又称社戏(鲁迅散文《社戏》中曾有介绍),是高淳县原薛城乡的保留节目。三年一小戏,九年一大戏。在水边或土地庙旁一草台班子,上演各路戏文,观众全为村民,很有韵味。而打水浒则为高淳县独有的民间武术。它起源于宋代,真意在于表演水浒人物的武术技艺,以传说中被誉为三十六天罡星的梁山好汉为原型,以各位所使器械为道具,用真刀真枪十八般武器轮流械斗。打起来刀光剑影,险象环生。什么武松十八棍、孙二娘双刀、鲁智深醉拳等,既可强身健体,又极富欣赏价值。“江南一绝”大马灯则较为人所熟知:两人共演,前者戴道具扮马头,后者屈身紧抓前者腰扮马身,两人互相牵制,表演难度相当大,1993年,大马灯就获得沈阳国际秧歌节金玫瑰奖,并在中央电视台春节文艺晚会颁奖晚会上亮相。“打水浒”、“叠罗汉”融民间武术和民间文艺表演于一体,国内独树一帜。薛城板龙直径达1米,长百余米,表演者达数百人,堪称中华龙之最。“龙吟车”高十数米,出游时,其队伍浩浩荡荡,伴之以民间文艺活动,令人叹为观止。

为何高淳多民俗

对高淳民俗作了长达12年研究的东南大学东方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第一个民俗学博士陶思炎陶思炎博士称高淳为江苏民俗文化的“富矿区”。而这一“富矿区”的形成也是有其历史与地域原因的。 高淳虽离南京不远,但因交通不便,长久以来多靠水、陆两路与溧阳、安徽宣州等横向地带进行文化、婚嫁等方面的密切交流。而与南京的纵向来往就少多了,几乎没受到什么六朝都市文化的辐射。历史上高淳也无大量的外地人员流入,本地人也很少到南京来,直至今日,其语言体系仍属于吴语区,其封闭性可见一斑。

近年来,高淳县委、县政府认识到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组织当年亲身经历的老人们回忆、整理,同时对民间文艺表演形式、套路、音乐等方面加强指导改进,克服了原来程式化、单纯以跑“字”(一般按“天下太平”四个字的笔划进行表演)为主的表演模式,丰富了表演内容,并在指导中注重对民间文艺特色的保留,强调原始性、民间化。全县各级各部门对高淳民俗文化的认定与保护力度在逐步增强,但把民间宗教活动上升到传统文化的高度,加以开发利用,转化成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对民俗区的开放与进步、传统文化的保持与发扬,高淳仅还只是开了一个头。

固城湖水慢城,用一句话来形容便是水美空气好,坐落在高淳固城湖的西侧,占着“地大物博”的优势,看完湿地动物园、金沙滩等需要2个小时左右。 坐着摇橹船穿越芦苇荡,看火烈鸟悠然散步,观天鹅湖边戏水,亦或漫步金沙滩,跟着画舫游荡在湖面上……轻旅行,慢时光。 听说水慢城过年期间还有会各式各样的灯会,景区内工人已经在紧锣密鼓的制作彩灯了,过年期间只有更热闹没有最热闹。

1、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2、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煮粽子的锅里一定要煮鸡蛋,有条件的还要再煮些鸭蛋、鹅蛋,吃过蘸糖的甜粽之后,要再吃蘸盐的鸡蛋“压顶”。据说吃五月端粽锅里的煮鸡蛋主夏天不生疮;把粽子锅里煮的鸭蛋、鹅蛋放在正午时阳光下晒一会再吃,整个夏天不头痛。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3、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爱意。

4、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5、悬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6、挂荷包和拴五色丝线

应劭《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命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或带或钉门上,以禳赤口白舌,又谓之搐钱”。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类似还有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女性是不能入本姓族谱的,而是记入丈夫姓氏家族谱书上,但是仅仅是作为附庸式的记入,只记名,不记姓,信息量极少,且不体现在世系图中。

未出嫁前,在本姓家谱中,每个男丁都单列词条,而女性则只能依附于父亲名下,如“女一,适余正明”。在家谱中仅记载女儿的数量和出嫁人家,连名字都没有。

出嫁后,在丈夫的家谱中,只记姓,不记名,如“刘氏”等。

无论是本姓家谱,还是夫家家谱,都没有一个完整的名字。

明朝家谱对于女性入家谱,就有明确的规定:丈夫之后跟原配,接着一次是继配,侧室,妾,纳,除原配外,这些二三四五老婆不可以有名字,原籍,生卒等。

但还有一种例外,那就是有历史影响的女子或烈女、节妇等,女儿不但能入谱,甚至有的女人还有传记,在家谱中占有一席之地。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一些地方的人们在编修家谱时,已将女性记入了谱,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

如中华民国时期湖南《大界曾氏五修族谱》,就把女子编入了家谱,而且谱后的“跋”也是曾宝荪这个才女写的。

1⑨86年,福建省长乐县横岭乡谢氏编修家谱,一反女子不入谱的旧习,把当代女性大作家谢冰心编入了家谱。并且谱的序言也是冰心写的。

湖北鄂州“槐荫堂”1993年新编的《王氏宗谱》也将女性入了谱。谱中指出:“鉴于国家实行计划生育,一对夫妇只能生一个孩子,因此必须改变以前女儿不能上谱的规定,决定每户只生一个独生女的,其独生女可以上谱”。

2003年,孔子世家第六次续修家谱,在江苏高淳举行了历史以来首次家族聚会,此次续修工作是国际儒学联合会“孔子世家谱牒研究课组”的研究项目。决定打破昔日只有男性入谱的惯例,不仅女性孔子后裔可以入谱,女性后裔的子女也同样可以写入家谱。

这些年来,中国民间兴起了修谱热潮,修谱者与时俱进,不仅沿用传统的修谱方法,还结合新时代的国家政策,让女性入谱。

采用最多的办法有两种:1、只在女儿的记录中载明女婿的相关信息,对于女儿所生子女的姓名、信息不再记载。

2、在女儿的记录中载明女婿的相关信息,再载入所生子女的姓名、性别信息。对其第二代子女信息暂不记载。

高淳或者溧阳

宜居城市是指对城市适宜居住程度的综合评价。其特征是:环境优美,社会安全,文明进步,生活舒适,经济和谐,美誉度高。具有良好的居住和空间环境、人文社会环境、生态与自然环境和清洁高效的生产环境的居住地。 当城市以千城一面的姿态出现在我们面前,当车水马龙的喧嚣萦绕在我们耳畔,许多人开始怀念起来那种诗意的慢生活了。

江苏就有两座这样的 “小城”,虽然不太引人关注,却让人品味到那浓淡相宜的诗意栖居。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有老子“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小国寡民般的生活;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洒脱的生活;有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静谧的生活。这两座小城里也可“晒出”那久违的“悠然自得”的心情。

高淳

高淳区原为南京市下辖的一个县,2013年2月撤县改区,地处南京市南部。慢城、螃蟹、老街,这三个概念重组了高淳。出则尽享大都市的喧嚣繁华,入则细品国际慢城的悠闲宁静。

高淳全境被固城湖、石臼湖和水阳江所环抱,拥有“三山两水五分田”的生态黄金比例,自然资源禀赋突出,工业生产很少。

在高淳,山水之美充分彰显。“生态特色、水乡景观、丘陵风貌”的优美自然景观令人陶醉,形态各异的村落或依山而建、或临水而栖,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山水在城中、城在山水中”的生态园林景致令人向往。

溧阳

溧阳市位于江苏南部,苏浙皖交界处,素有“鸡鸣醒三省”之说。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80公里,距常州机场60多公里,是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市。

这里可以寄情山水,可以欣赏田园诗画,还可以细品“故土家园”的感觉。宁静的小城拥有天目湖、南山竹海和瓦屋山等诸多景点。

游憩天目湖,行走南山峰,山水绝佳处,诗情画意中。秀美、野趣、“三绝”,形成天目湖的三大特色。待尽情感受了水甜、茶香、鱼头鲜后“三绝”后,更能体会那悠悠时光里的闲适淡然了。

小城的很多村庄小桥流水、亭台楼阁、茂林修竹,一步一景,让人有种世外桃源之感。

你心目中宜居的城市是哪个呢?哪座城市最宜居,这个问题好像从来就没有标准答案,就好比有人问你哪个“小鲜肉”最帅,哪个女明星最漂亮一样,在任何时候都会引来无休止的争论,不过小编觉得,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宜居的。那么江苏人心中最宜居的城市又是哪一座呢?在江苏,您的家乡是否也是一座宜居之城呢?谈谈您的看法,期待您的精彩点评。 

高淳香肠配方

食材:肠衣、五花肉、生姜、白酒、盐、花椒粉、茴香粉、鸡粉、孜然粉、白糖、十三香、辣椒粉。制作方法:1、首先准备100g肠衣,放清水中反...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