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赫三秦魂·汉中之旅·午子山·陕南“小华山”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3浏览:5收藏

赫赫三秦魂·汉中之旅·午子山·陕南“小华山”,第1张

赫赫三秦魂·汉中之旅·午子山·陕南“小华山”

午子山位于汉中西乡县堰口镇,为巴山余脉。巴山宛然至此,忽被大小两峡截为三峰,居中之主峰即有陕南“小华山”之誉的午子山。

传世芳名

午子山,又名武子山、母子山、午子观。这些芳名都有一番来历。

相传远古时代,这里是片大海。有段时间,大海由一条孽龙掌管,将各个水域闹得天昏地暗。玉皇大帝遣天兵天将前来收服,不料被孽龙喷水击败。王母娘娘献“废海斩孽龙”之计,命开山神于午时劈开大海东侧之山,引水入东海。到半夜子时,海水即退掉一半。孽龙眼看无处安身,即横过身躯堵住山口。开山神以为山口长住,便又于子时按天的方位,从午位和子位猛砍两斧,当下将孽龙变为三截。翌日,大海干涸,开山神斧砍之处即为现大小两峡,孽龙三截僵尸成三峰。为纪念开山神斩龙之功,人们以其开山、砍龙的午时子时及孽龙被砍的午位、子位的两层意思,将主峰取名午子山。

武子山之名,得于殷商时代。相传那时午子山前后为商之一部落小国。部落王仁爱,老百姓忠厚,颇若世外桃源。不料有一年,商纣王向午子山部落索取美女和虎皮狐裘,部落王不从,便遭纣王大军围剿。一名叫武子的壮汉率领午子山人与贼军展开殊死搏斗,最后壮烈牺牲。后人为纪念武子,便将午子山改名武子山,并立碑刻石于山顶,每年三月三全部落人皆上山祭奠武子。

母子山一名和西汉戚姬母子有关。戚姬,即刘邦爱姬戚夫人,传为刘邦被项羽封为汉中王,前往赴任途经西乡时所娶。戚姬美丽贤慧,又得一子如意,深得刘邦宠爱。戚姬为保如意平安长命,年年清明到午子山朝拜。刘邦即在午子山为其修一梳妆台。据说午子山满山的白皮松,即是戚姬一次梳妆时,狂风刮翻粉盒,白粉飞至树干所染就。现山上仍有梳妆台遗迹。戚姬的得宠深为吕后所嫉。太子刘盈,为吕后所生,生性柔弱,刘邦几次欲立如意,这使吕后更恨戚姬。刘邦死后,吕后专权。除枉杀功臣外,亦对戚姬母子加以迫害。她先下诏,削去戚姬宫冠,将她打入宫内米房,让其天天舂米。戚姬苦不堪言,又想念远在赵地为王的如意,自编泪歌曰:“儿当王,母遭殃,世道黑暗太炎凉;老天快快把眼睁,叫儿回来救救娘……”吕后闻之,倍加仇恨。乃下诏如意回京,在长安宫中以毒酒将其毒死。接着又对戚姬施以酷刑:剁其手足,割耳挖眼,下药使之聋哑。然后当作“人猪”扔进厕所,并叫她儿子汉惠帝刘盈前往观看,以教唆刘盈像她那样心狠手毒。刘盈看后,气愤填膺却又奈何母亲不得,便装病不理朝政。消息传到戚姬家乡,百姓无不切齿痛骂吕后。随后,人们将戚姬的尸体葬于午子山前故里,并将午子山更名为母子山。后世还建有祭奠戚夫人的“娘娘暖阁”。对此传说,人或有疑问:史载戚姬为定陶人,且陕西洋县城西戚氏村亦有戚氏墓,究竟何处为真郦道元《水经注》及《续修陕西省通志稿》、《汉中府志》、《西乡县志》、《西乡县胜迹录》等都记载说,戚姬为西乡县城南二十五里人,故里有“戚夫人”墓。

午子观一名的出现和道教创始人张道陵的孙子汉中王张鲁有关。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张鲁则把汉中治理得井井有条。他在治理汉中的过程中,大力宣传他的灭师道教,并在汉中所属名山,包括午子山修建了道观,供太上老君和张道陵神位,让教徒每年三月三和九月九日上山朝拜。从此午子山即成道教胜地。此后,历代多有增修。先是陆续在山脚、山腰、山顶增修了底观、腰观、顶观(亦名下观、中观、上观)。南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重建顶观正殿诩圣保真君殿、药王殿、福寺殿等。明孝宗弘治十年(1497),重修底观圣水观、玉皇殿、东岳殿、丰都殿,并由底观至顶沿山道铺砌石阶,形似云梯。明武宗正德二年(1507),重修腰观的泾洋宫、三清殿、三官堂、四圣宫,并沿土寨立碑十余通。明正德七年(1512),增建顶观的寝宫、雷祖殿、元祖殿、后寨门、紫金城(又名铁城,城围面积千余平方米)。清雍正十一年至乾隆十年,又翻修各殿、小庙及石阶。因午子山道教事盛,久而久之,午子山又叫成了午子观。可惜,现除顶观尚存部分建筑外,皆已毁圮。

三大美景

午子山山势雄奇,风光绮丽。明崇祯时吏部尚书李遇知有《午子山》诗云:“飞登千盘漫陡巅,振衣冉冉白云边。上方灵气谁能识身到烟霞便是仙。”民间亦有歌谣云:“西乡有座午子山,搭把椅子能上天。有心登至山顶上,可同玉皇谝闲传。”

午子山诸多景观中,以午子朝霞、圣水灵潮、龙洞飞泉为最。其中午子朝霞、圣水灵潮,还在西乡八景之列。

因午子山山高多烟云,且树木又特别葱郁而富有生气,故每当晴天旭日东升彩霞飞空时,午子山景色格外迷人,故有“午子朝霞”之美称。民间传说,山上原有豺、狈二精为害生灵,太上老君用他的炼丹炉铸造了万把斩妖剑,在一日清晨太阳出山时,一齐刺向林中的豺、狈二精。正是那万剑飞出的道道霞光,形成午子朝霞的美景。

龙洞飞泉,又名龙泉瀑布。传说早年西乡所有水域,统由一条龙主管。它执政清廉,布雨及时。可是他死后,除老大外,其余九个儿子都耽于酒色。一年大旱,老大为救万民,领着穿山甲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新开二洞,第一个即今之鱼洞,第二个即今之龙洞。该洞深不可测,烟雾笼罩。霖雨来时,泉水奔流,倾泻似瀑,遂成龙洞飞泉之壮观。没想龙洞既成,他的弟弟,那些懒龙们便一齐涌进洞里享福,将布云播雨的任务忘得干干净净。百姓气愤至极,纷纷赶到龙洞投石击懒龙。懒龙们身受石击,疼痛不已,便口啧水柱。受石越大疼痛越甚,啧的水柱亦就越大。于是,此处又有一奇观:游人投石击水,水啧成柱,投石愈大,水柱越高。

圣水灵潮,为午子山侧小峡龙泉之奇观。该泉水自石穴涌出,一日三潮,水随潮溢减,潮起水浊,潮息水清,故谓之“圣水灵潮”。此景相传与虞舜的好友善卷有关。善卷才智超群,为人厚道。他认为舜杀大禹之父鲧不尽人情,便外出遍游名山。至午子山,为奇景所迷,便隐居于此。舜常来此看望善卷,年老时还想禅位于他,但善卷坚辞。一年西乡大旱,善卷在小峡处挖出泉眼,却不料它一夜之间变成洪流,反而造成水灾。善卷和百姓投石填洞,但无济于事。善卷深感惭愧,便舍身堵洞。适逢大力神路过,以一大石盖住洞口。洪水被制服,可浇地又不够。百姓又祈求善卷在天之灵再予帮助。善卷便以嘴呼吸泉水,呼即多出,吸则少出。呼时用力,海底泥沙泛起,故水浊;吸时,泥沙渐沉,水即清。百姓见泉水大小自如,清浊有序,便杀猪宰羊祭祀善卷神灵。善卷亦抛弃仙位,永居泉内为民兴利。他在泉内一天呼吸三次,泉水便每日三潮。人们为感激善卷恩德,便将善卷当年隐居处取名仙人坪,把他和舜常游憩的大小峡称圣水峡,把小峡泉水称圣水灵潮。

除了三大美景外,午子山还有不少具有特色的景观:郁郁葱葱的白皮松林树皮形如鱼鳞甲壳,绿叶银杆,千姿百态,情趣横生,且山阴处反倒格外茂盛俊秀;山顶药王殿内有药王孙思邈塑像,殿外有两棵高大古药树,枝叶繁茂,绿荫如盖,记载着孙思邈为民造福的功绩,寄托着一代代人民对他的思念;殿内尚有明嘉靖时铁铸无头佛像一尊,传为当年仿照一“骚和尚”被砍头的模样所铸;午子山左侧山峰名飞凤山,传为凤凰仙女所变,其上有凤憩亭,原为仙女初到午子山时率百鸟鸣唱之处,山下临河石崖有“飞凤山”三个遒劲大字,传为蜀汉大将张飞以丈八长矛所刻;另有“虎头崖”摩崖大字,传为当年掣伏白虎星的凤儿用扁担尖腾空而写。

陕西省汉中市洋县戚氏街道下辖村委会包括五郎庙社区居民委员会、竹园村委会、全沟村委会、张家沟村委会、后村村委会、戚氏村委会、七眼泉村委会、魏家庙村委会、潘湾村委会、下赵村委会、上赵村委会、山后村委会、陶岭村委会、龙王沟村委会、太师坟村委会、石羊村委会。

人物生平 出身名门

根据出土的汉代文物《戚伯著碑》表明,戚夫人一族本是姬姓周王室的后裔,因卫国孙林父受封于戚邑而得姓戚氏。戚夫人的兄弟"是时宠,特进朝侯太仆、光禄侍中、监营持节……功充列王室。"戚夫人家族因对汉朝有功劳而成为汉王室的亲属,《百家姓考略》记载:"汉有戚鳃, 高祖戚夫人父,封临辕侯。"戚夫人的父亲戚鳃本是秦朝将领,《史记·高祖本纪》记载:"至丹水,高武侯鳃、襄侯王陵降西陵。"即《汉书·百官公卿表》中的卫尉王氏、中尉戚鳃。汉代,以卫尉统率南军守备宫城,中尉统率北军屯卫京师。《文献通考》称:"戚鳃者,毋乃戚夫人之族属欤高帝钟爱赵王,屈周昌使相之,及莫年,则以戚氏本兵,得非阴为保护赵王之计"汉朝建立之初北军由戚鳃掌管,后来"为刘氏左襢"随周勃诛灭诸吕的正是北军。

有宠于上

当刘邦做汉王时,得到定陶人戚姬,很是宠爱,生了赵隐王刘如意。到了晚年,吕后容颜衰老就不受宠爱了。而戚夫人得宠,他的儿子如意几乎取代太子地位有好几次。周昌曾经有一次在高帝休息时进宫奏事,高帝正和戚姬拥抱,周昌见此情景,回头便跑,高帝连忙上前追赶,追上之后,骑在周昌的脖子上问道:"你看我是什么样的皇帝"周昌挺直脖子,昂起头说:"陛下您就是夏桀、商纣一样的皇帝。"高帝听了哈哈大笑,但是却由此最敬畏周昌。等到高帝想废掉太子,立戚姬之子如意为太子时,许多大臣都坚决反对,但是都未奏效。汉十一年(前196),刘邦重病在身,戚夫人日夜侍奉皇上,赵王如意常被抱在皇上面前,刘邦说'终归不能让不成器的儿子居于我的爱子之上'。

楚歌楚舞

汉十二年(前195),刘邦随着击败黥布的军队回来,病势更加沉重,愈想更换太子。张良劝谏,皇上不听,留侯就托病不再理事。太傅叔孙通引证古今事例进行劝说,死命争保太子。皇上假装答应了他,但还是想更换太子。等到安闲的时候,设定酒席,太子在旁侍侯。商山四皓跟着太子,刘邦大惊。四个人敬酒祝福已毕,小步快走离去。皇上目送他们,召唤戚夫人过来,指著那四个人给她看,说道:"我想更换太子,他们四个人辅佐他,太子的羽翼已经形成,难以更动了。吕后真是你的主人了。"戚夫了哭泣起来,皇上说:"你为我跳楚舞,我为你唱楚歌。"皇上唱道:"天鹅高飞,振翅千里。羽翼已成,翱翔四海。翱翔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短箭,何处施用!"皇上唱了几遍,戚夫人抽泣流泪,皇上起身离去,酒宴结束。皇上最终没更换太子,原本是留侯招致这四个人发生了效力。

母子安危

戚姬的儿子如意立为赵王,年纪十岁,刘邦担心如果自己死后,赵王会被人杀掉。过了不久,赵尧去侍奉高祖。有一天,高祖独自心中不乐,慷慨悲歌,满朝文武不知道皇帝为什么会这样。赵尧上前请问道:"皇帝您闷闷不乐的原因,莫非是为赵王年轻而戚夫人和吕后二人又不和睦吗是担心在您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保全自己吗"高祖说:"对。我私下里非常担心这些,但是却拿不出什么办法来。"赵尧说:"您最好为赵王派去一个地位高贵而又坚强有力的相国,这个人还得是吕后、太子和群臣平素都敬畏的人才行。"刘邦听从了赵尧的建议,任命周昌为赵王刘如意的相国。并在《手敕太子文》中嘱托刘盈:"我重病缠身,使我担心牵挂的是如意母子,其他的儿子都可以自立了,怜悯这个孩子太小了。"后来刘邦又病得很厉害,有人诋毁樊哙和吕氏结党,皇帝假如有一天去世的话,那么樊哙就要带兵把戚夫人和赵王如意这帮人全部杀死。高祖听说之后,勃然大怒,立刻命令陈平和周勃去军中把樊哙斩首,最终因为刘邦去世而作罢。

幽禁永巷

刘邦去世后,对那些为高祖侍寝而得宠幸的妃子如戚夫人等人,吕太后非常气愤,就把她们都囚禁起来,不准出宫。而薄姬由于极少见高祖的缘故,得以出宫,跟随儿子到代国,成为代王太后。吕后最怨恨戚夫人和她的儿子赵王,就下命令把戚夫人囚禁在永巷,而又召赵王来都城。使者往返了好几次,赵相建平侯周昌对使者说:"高帝把赵王托付给我,赵王年龄还小。听说太后怨恨戚夫人,想把赵王召去一起杀死,我不敢遣送赵王。况且赵王也病了,不能奉诏前往。"吕后大怒,就派人召赵相来都城。赵相被召至长安,就派人再去召赵王。《汉书·外戚传》则记载戚夫人在永巷被囚禁时做了一首《戚夫人歌》:"儿子为王,母亲为奴,一天到晚舂著米,常与死亡相伴!相隔三千里,谁能告诉你"《戚夫人歌》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其后四句是最早见于正史记载的五言诗。戚夫人在诗中如泣如诉,字里行间充溢着惨凄忧郁之情,却没有人能把自己这种处境告诉那远在千里之外的儿子。她多么希望能有人来救她脱出这无边的苦海啊!她在呼喊,在求救,这也是她能采用的仅有的呼救方式。

赵王遇害

孝惠帝为人仁慈,知道太后发怒,亲自到霸上迎接赵王,和赵王一起回到宫里,与赵王同饮食,共起居。太后想要杀害赵王,找不到机会。孝惠帝元年十二月,孝惠帝早晨出去射猎。赵王年龄小,不能早起。太后听说赵王单独一人在家,就派人拿着毒酒给他喝。等到天亮,孝惠帝回来,赵王已经死了。然而《西京杂记》记载刘如意是被勒死的:"惠帝尝与赵王同寝处。吕后欲杀之而未得。后帝早猎,王不能夙兴。吕后命力士于被中缢杀之,及死。吕后不之信。以绿囊盛之,载以小軿车入见,乃厚赐力士。力士是东郭门外官奴,帝后知,腰斩之。后不知也。"

人彘之酷

太后砍断了戚夫人的手脚,挖掉她的眼睛,用火熏烧她的耳朵,又给她喝哑药,让她住在猪圈里,起了个名字叫"人彘"。过了几天,就让孝惠帝去观看人彘。孝惠帝看到后,经过询问,才知道这是戚夫人,于是就放声大哭,由此得了病,一年多不能起来。他派人去见太后说:"这不是人所做的事情。我作为太后的儿子,终究不能治理天下。"从此孝惠帝天天饮酒逸乐,不去听理朝政,所以身患病疾。吕后的养子淮南王刘长在诸吕被灭后数落吕后和审食其的三条罪状,其中一条就是"赵王如意母子无罪,吕后蓄意杀害他们,而辟阳侯不尽力劝阻,这是第二桩罪。" 戚夫人蒙冤惨死,这是古今人们的公论。史臣道:"悲痛啊!古代楚怀王时,有郑袖掩鼻的谗言,古代号称为狠毒;汉高祖的吕后残酷的人彘刑法,世上认为是大冤枉。"

人物评价 总评

戚夫人能受宠于刘邦十余年之久,不仅在于她的美貌,更在于她能歌善舞。以其艺术才华安抚了刘邦晚年疲倦的心灵,刘邦固然宠爱戚夫人,但出于现实等种种因素考虑,最终并未依戚夫人所愿改立赵王如意为太子。古代妇女对于命运走向不能自主把握,只能依附男性从而不可避免地卷入宫廷斗争中。戚夫人政治上的单纯与天真,是使其在复杂的宫廷斗争中惨败从而导致其悲剧命运的直接原因。

历代评价

刘邦:"吾得疾遂困,以如意母子相累,其余诸儿皆自足立,哀此儿犹小也。"

刘长:"赵王如意子母无罪,吕后杀之。"

王充:"观戚夫人者,莫不伤心。人伤,天意悲矣。夫悲戚夫人则怨吕后。"

刘昫:"人彘之酷,世以为冤。"

司马贞:"置鸩齐悼,残彘戚姬。"

李贤:"戚夫人宠冠后宫。"

钱谦益:"戚夫人非骊姬也。"

陈廷敬:"高帝最爱者,戚姬如意;吕后最恶者,亦戚姬如意。吕后能为祸,先及此母子耳。"

周梦颜:"然吕后之恨戚姬,皆由高祖之宠眷。"

王鸣盛:"四皓、留侯辅立惠帝,以致赵王如意母子冤死,成吕氏之乱。"

赵翼:"盖嫉妒者,妇人之常情也。然其所最妒,亦只戚夫人母子。"

王立群:"吕后对戚夫人的虐囚与虐杀,这是一种非常不人道的行为,我们应当给予痛加指责。吕后这个作为,把她自己永远钉在了中国历史的耻辱柱上。"

王蒙:"譬如说吕后对戚后的嫉妒,后来很多的行为,都和她的嫉妒有关。"

史书记载 史书篇目

《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

《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第九》

《史记·卷四十九·外戚世家第十九》

《史记·卷五十五·留侯世家第二十五》

《史记·卷九十五··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

《史记·卷九十六·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

《史记·卷一百一十八·淮南衡山列传第五十八》

《汉书·卷二十七上·五行志第七》

《前汉纪·前汉孝惠皇帝纪卷第五》

《资治通鉴·卷第十二·汉纪四》

主要记载

《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第九》:

及高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如意立为赵王后,几代太子者数矣,赖大臣争之,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废。

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乃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赵王。使者三反,赵相建平侯周昌谓使者曰:"高帝属臣赵王,赵王年少。窃闻太后怨戚夫人,欲召赵王并诛之,臣不敢遣王。王且亦病,不能奉诏。"吕后大怒,乃使人召赵相。赵相征至长安,乃使人复召赵王。王来,未到。孝惠帝慈仁,知太后怒,自迎赵王霸上,与入宫,自挟与赵王起居饮食。太后欲杀之,不得间。孝惠元年十二月,帝晨出射。赵王少,不能蚤起。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酖饮之。犁明,孝惠还,赵王已死。于是乃徙淮阳王友为赵王。夏,诏赐郦侯父追谥为令武侯。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辉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余不能起。使人请太后曰:"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

主要成就 诗歌

戚夫人《舂歌》的后四句据考证为最早见于正史记载的五言诗。诗形式灵活,语言质朴,情感真挚。一个被侮辱与被伤害的弱女子形象呼之欲出,千百年来,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成为可以和《垓下》、《大风》媲美的千古绝唱。《碧鸡漫志》评价:"而高祖之戚夫人、燕王旦之华容夫人两歌,又不在诸王下,盖汉初古俗犹在也。"《汉诗总说》则说:"汉人诗未有无所为而作者,如《垓下歌》、《舂歌》、《幽歌》、《悲愁歌》、《白头吟》,皆到发愤处为诗,所以成绝调;亦不论其词之工拙,而自足感人。"

舞蹈

戚夫人是汉代女舞蹈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她精于舞蹈,既会跳当时流行、刘邦又极喜爱的"楚舞",又擅长"翘袖折腰之舞"。所谓"翘袖折腰之舞",看来不是某个舞蹈的专名,而是一种以舞袖、折腰为主要动作的舞蹈,是注重腰功与袖式变化的舞蹈形式。从汉画像砖石所见,多为舞袖、折腰,这是当时常用的舞蹈动作。

围棋

戚夫人是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位女棋手。她比南北朝时代的娄逞早了六百多年。只是戚夫人下围棋是一种具有巫术作用的祈福消灾的迷信活动。据《西京杂记》记载,每年八月四日这一天,戚夫人总要陪高祖刘邦下围棋。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八月四日下围棋成了汉宫中的风俗。

轶事典故 文昌为子

相传文昌帝君在汉初之时投胎在戚夫人腹中,等他生了下来他前世的这些记忆也都忘掉了。他逐渐逐渐的长大,汉高祖刘邦非常喜欢他,看见他很像自己,这个孩子也是聪明伶俐,举动不凡,高祖就给他立了"如意"这个名字,汉高祖的这个儿子就是刘如意。

死后封神

中国不少民众奉其为"厕神"名曰"戚姑",每逢上元节、中元节,有在家中厕所外祭祀戚夫人的习俗。"司厕女神"掌管天下茅厕,并代卜人事的吉凶。明代冯应京《月令广义》正月令记载:"元宵请戚姑之神。盖汉之戚夫人死于厕,故凡请者诣厕请之。今俗称七姑,音近是也。"

还有一说,戚夫人死后被封桂花花神,《蒋孝廉西征述异记》称:"凡天下名花,百余种,各有一神司之。其历代后妃,以至民间淑媛,或生前容德兼美,菁英未散,或抱沉冤以没,精灵不泯者,皆为花神。前汉后妃为神者,仅九人……其纤腰绰约,顾眄生姿,手执桂花者,戚夫人也。

戚姬嫁刘

戚姬名戚懿,后人称戚夫人,戚苑庙附近的村民又尊称戚夫人为"戚仙女"。戚夫人救主的故事代代相传,已是妇孺皆知。秦末楚汉相争,刘邦于彭城兵败,被项羽部卒追杀,过睢水沿西渭河而逃,时天将黑,追兵近,刘邦走投无路,见河岸边苇丛中有一眼枯井,便弃马入井而藏。待刘邦一入枯井,即刻便有蜘蛛结网。追兵至,见井口盘丝错结,蛛网纵横,料定无人,遂继续前追。待追兵已远,四境无声,居住在此的戚氏父女将刘邦救起。戚父见刘邦相貌奇伟,必有大贵,欲将戚女相许。刘邦见戚女端庄秀雅,清丽脱俗,心甚喜欢,欣然应允,解随身珍爱佩玉为礼,定下婚约。公元前201年,刘邦于定陶登基,戚女随父前往与刘邦相聚,情意绵绵,相伴相守,终成恩爱眷侣。这一段故事虽未见于《廿四史》,却为《睢宁县志》所载,流传极广。

个人作品 原文

《戚夫人歌》:

"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通"女)

赏析

《舂歌》(即《戚夫人歌》)是戚夫人操杵舂作之时脱口而作的歌,运用的是三、五言句式的"俚歌俗曲"。歌辞朴实,明白如话,却哀怨感愤、摄人心魄。它的动人之处,正在于这是发自后宫之争中孤弱无依、惨遭祸殃的妇人心底的真情,不假掩饰地唱出了她操杵舂作、思远念子的酸辛、悲苦、绝望和幽怨。因为是弱者遭祸,故最能赢得人们的同情;因为不假掩饰,语浅而情长,故最能牵动读者的心弦。

家庭成员

父亲

高武侯戚鳃。《百家姓考略》:"汉有戚鳃,高祖戚夫人父,封临辕侯。"梁玉绳以为"高武侯鳃"即《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之"临辕侯戚鳃"。

丈夫

汉高祖刘邦。《史记·外戚世家》:"汉兴,吕娥姁为高祖正后,男为太子。及晚节色衰爱驰,而戚夫人有宠,其子如意几代太子者数矣。"

儿子

赵王刘如意。《汉书·高五王传》:"赵隐王如意,九年立。四年,高祖崩,吕太后征王到长安,鸩杀之。无子,绝。"

后世纪念

定陶戚姬寺

戚姬寺位于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城东北十二华里,相传汉文帝即位后建祠庙纪念戚夫人,后世称之为"戚姬寺",占地面积五市亩。戚姬寺遗址于2006年12月7日入选"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列表。《定陶县志》记载:"戚姬村,在县北十五里,戚夫人故里。十道志云:汉高略地至定陶获焉。今有戚堌寺。"

睢宁戚姬苑

戚姬苑位于江苏省睢宁县梁集镇戚姬村彭庄,西渭河东岸。后人为念戚氏,立庙祭之,曰戚姬苑。戚姬苑建自汉时,何年无可考,相传为汉文帝刘恒即位后所立,仍存三间偏殿和"汉碑"一块。《光绪睢宁县志稿》记载:"戚姬苑,在县东北,相传为戚夫人生处。"

汶上戚姬村

戚姬村位于济宁市汶上县军屯乡北部,大汶河南岸,当地流传着"戚姬娘娘"的故事,汶上人民对戚姬的遭遇痛心疾首,为怀念戚夫人修建了戚姬庙,并命村名为"戚姬村"。

泗县戚姬庙

戚姬庙位于宿州市泗县长沟镇戚庙村,《虹县志》、《泗虹合志》、《泗州志》均记载虹县西三十五里有戚夫人墓,墓碑和戚姬庙依存。墓碑见《泗州游韵》一书。

咸阳戚姬冢

戚姬冢位于咸阳市渭城区正阳镇柏家咀村,宋代方志地理学家宋敏求所撰的《长安志》咸阳条目下有:"戚夫人冢在县西十五里"之录。据说吕后去世后,诸吕被翦灭,戚夫人也被迁葬于长陵陪葬,长陵东南的一座大汉墓即为戚夫人墓。

洋县戚姬墓

戚姬墓位于汉中市洋县城西4公里戚氏村,另有一说,西乡县东南12公里的观音庙原址即汉之戚姬庙。戚姬遭吕后残害后,乡人怀念不已,建庙祠祀,又因惮于吕后 ,不敢明称戚姬庙,假托为"娘娘庙"。《汉中记》说:"洋川者,汉戚夫人之所生处也。"经考证这是因古洋州之民惋惜戚夫人而产生的附会。

海宁戚姬浜

戚姬浜位于浙江省海宁市,沿着戚姬路往南,道路宽敞,绿树成荫,前边就是钱塘江,戚姬浜美景犹如画卷。海宁戚姬村、戚姬港、戚姬弄因"汉戚姬葬碑"而得名,宋代《澉水志》称:"石碑在六里堰西,地名根竹有二石碑夹道而立,高一丈五尺,旧传汉戚姬葬碑,岁久磨灭"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诗词

戚夫人

高湛《过戚姬苑》

李昂《赋戚夫人楚舞歌》

李觏《戚夫人》

姜特立《感戚夫人事》

申奇猷《戚氏村》

朱鹤龄《戚姬》

李白《中山孺子妾歌》

小说

佚名《汉宫春色》

李昉《太平广记》

冯梦龙《情史类略》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

戏剧

京剧《鱼藻宫》

柳琴戏《戚姬怨》

歌仔戏《汉宫怨》

歌曲

《汉宫·尽书芳华》

《戚夫人楚舞歌》

影视形象 电视剧

1988年电视歌仔戏《汉宫怨》王金樱饰演 戚姬

1993年电视剧《汉王刘邦》傅艺伟饰演 戚夫人

1998年电视剧《汉刘邦》朱娜饰演 戚夫人

1998年电视剧《吕后传奇》石兰饰演 戚夫人

2004年电视剧《楚汉骄雄》嘉碧仪饰演 戚夫人

2004年电视剧《大汉巾帼》阿斯茹饰演 戚夫人

2005年电视剧《楚汉风云》刘霏饰演 戚夫人

2011年电视剧《大风歌》刘雨鑫饰演 戚姬

2012年电视剧《楚汉争雄》王妍苏饰演 戚夫人

2012年电视剧《楚汉传奇》汤燕饰演 戚夫人

2012年电视剧《王的女人》金莎饰演 戚喜冰(原型:戚夫人)

**

2012年**《王的盛宴》霍思燕饰演 戚夫人

  贵州省:元-昌-诗。

  贵阳市〖清康熙三年(1664年),贵州水西 (今大方县)宣慰使安坤举行反清起义,吾族宋朝文、宋朝正、宋朝用、宋朝玉兄弟四人自江西吉安府泰和县随军来到贵州,后吴三桂在水西建立黔西、平远、大定、威宁四府,吾族祖公四人居今毕节黔西林泉西溪。入黔始迁祖宋顺宇(吉安泰和支系第十代,子朝文、朝正、朝用、朝玉〗:朝-国-立-世-廷-元-永-光-玉-应-登-强-发-德-吉-昌。

  

  贵阳市〖先祖自江西迁居四川,再由四川迁贵州〗:庭-才-天-宗-永-祖-万-明-兴-仁-义-礼-智-信-福-禄-祯-祥。

  

  乌当下坝乡〖先祖自黔南州龙里县猫场凉水井迁居〗:永-陪-继-庆-志-尔-毕。

  

  乌当区下坝乡喇平村〖入黔先祖宋景阳为宋氏第八十六世,名发晟,为宁远军节度使、蛮州(今开阳)总管府都总管,史称“水东宋氏”〗:文-武-世-福-高-显-三-光-之-合-继-大-德-毓-鼎-邦-广-培-聚-庆-致-尔-必-方-咸-登-辅-佐-泽-镇-忠-良-家-齐-国-泰-荣-华-懋-昌-金-元-绍-发-存-宗-其-祥-诚-恩-定-建-钦-受-锡-长-开-基-都-盛-万-居-明-阳。

  

  云岩区〖传说先祖家居北京哈德门外,官居武士卫,因被奸臣所迫害,长支出逃落户山东莱芜县水泊集宋家埠,次支落户泰安丁家洪沟,三支出家(又称流落河北省改为戚姓,故本族有戚宋一家之说)。先祖宋志学,清康熙年间出生于莱芜县水泊集宋家埠,配张氏,生五子。因家境贫困,携妻带子离家迁徙泰安丁家洪沟,投奔胡姓大户人家做长工。子有德(无嗣失传)、有财、有富、有望、有道,渐长,皆勤劳,随置买屋田,落户分为四支〗:志-有-□(单字)-□(单字)-□(单字)-□(单字)-连-仿-英-昌-铭-桂-清。

  

  本支为有道第四支,传9世至铭箴(又名:筱蓬),因南下革命,迁居贵阳:先祖宋志学-有道-宋利、宋吉(无嗣)-同文-宋和-献捷(又名:月三,子二:连茹、培茹)-连茹-仿峤-英祥(培茹孙出嗣,继子:来昌)-来昌(培茹重孙,出嗣英祥;子二:铭箴、铭竹,女一:铭慧)-铭箴(又名:筱蓬,曾任贵州省副省长;女三:桂云、婷婷、笑文;子二:桂琦、建新)-桂琦(子二:清伦、清峰)、建新(子:懋,移居加拿大)-清伦、清峰、懋。

  

  开阳县〖始迁祖景阳公997年自江西平蛮到黔,史称“水东宋氏”〗:国-登-仕-名-廷-正-永-耀-荣-升-光-(续修字辈)原-藉-真-定-移-居-赣-江-北-安-南-伐-再-进-黔-阳-功-勋-卓-着-经-纬-辉-煌。

  

  息烽县:振-子-国。

  

  遵义市〖自广西迁贵州修文又迁遵义〗:志-远-光-宗-名-玉-希-登-孝-弟-忠-幸-礼-义-廉。

  

  遵义市〖自江西吉安迁居〗:邦-月-明-元-光。

  

  遵义市〖自江西吉安迁居〗:开-光-忠。

  

  仁怀市:曰-其-亦-克-文-万-寿-世-馨-芳-红-开-荣-华-远-永-正-定-安-帮。

  

  仁怀市:有-可-长-希-金-子-是-明-国-文-登-朝-荣-显-大-永-远-应-红-星。

  

  余庆县〖清朝时自湖南吉首移居贵州〗:学-正-大-文-管-光(官)-清-明-志(自)-安。(参见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吉林省扶余县伊家店合力村、德惠市郭家镇、岔路口镇、菜园子镇、黑龙江省宾县、鹤岗市、肇源县、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唐家巷、新洲区、襄樊市、保康县、四川省遂宁市太平乡宋家沟)

  

  安顺市〖祖籍江西吉安府,干隆甲寅年间迁居贵州〗:周-正-毓-大-清-龙-庭-百-万-春-兴-光-仁-长-寿-拾-有-玖-殿-君。

  

  铜仁市〖元至正二年由江西南昌府新建县小地名古洞溪搬移湖南辰州卫源陵县住居铁炉巷,复居沙坪宋家坡,鼻祖公宋默遂生三子,明朝永乐七年大房搬居牛窝头,二房搬居二酉山,三房搬居石纲界(可能是今张家界),明万历初年祖玉四、玉五公由牛窝头、二酉山等处迁居通河桥,由通河桥再迁铜仁大江宋家坝。万历十三年由宋家坝迁移县属龙鱼乡永安屯,清道光三年腊月,住铜八房子孙在铜仁白家巷建立宗祠,敬志微诚,得新字辈二十代〗:清-泰-开-有-道-先-德-起-文-光-克-肇-安-邦-志-洪-名-占-上-方。

  

  铜仁市和平土家侗族乡遥山沟村〖祖上自江西南昌古洞溪移居湖南辰州阮陵县铁炉巷,后居沙坪宋家坡。至明朝永乐七年,长房孟龙迁居牛窝头,二房孟虎迁居二酉之阳,三房孟麟迁居石纲界,万历初年迁徙铜仁〗:

  

  玉-全-仁-兴-朝-春-启-胜(思)-有(宗)-国-天-朝-通-喜(青、清)-泰-开-有-道-先-德-起-文-光-克-肇-安-邦-志-洪-名-占-上-方。

  

  江口县城关镇民兴村板泥坪组〖先祖自湖南省麻阳苗族自治县潭家寨乡宋家湾迁居,相传先祖为兄弟三人,由麻阳分开时,将一个盘子打成三份,三人各拿一份,以便后人相认〗:子-昌-朝-锦-文-笔-秩-序-永-联-事-兴-再-起-国-庭-言-行-有-志-政-大-光-明-富-贵-荣-华-天-堂-家-新。(参见陕西省略阳县、四川省彭州市)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安-海-玉-天。

  

  毕节市〖原籍金陵凤阳寿州东正阳,即今安徽省寿县正阳镇。入黔始祖宋铭,于1382年奉诏征云南到毕节〗:始迁祖宋铭,配徐氏(子四:征、真、理、哲);继配潘氏(子二:贤、达)-2世:征,居江西闾里,配金氏 (子三:龙、虎、诗);真,配田氏,继配孙氏(子三:瑛、璘、瑄);理,配徐氏,继配潘氏;哲,配马氏;(贤、达失考)-3世:龙,配金氏;虎,配徐氏;诗(失考);瑛,配李氏(子一:源);璘,配陈氏;瑄,配陈氏-4世:源,配陈氏-5世:政-6世:祁-7世:恩,配徐氏(子三:之屏、之潮、之翰)-8世:之屏,配丁氏(子一:允恭)-9世:允恭,配王氏(子四:斯郊、斯盛、斯隆、斯祺)-10世:思郊,配金氏(子一:金臣);斯盛,配王氏(子一:觐臣,阵亡);斯隆,配韩氏(子一:健臣);斯祺,配周氏(子二:大臣、玉臣);-11世:今臣,配金氏(子四:国胜、国治、国安、国钧);健臣(子二:国梁、国栋);大臣,配马氏(子三:国勋、国卿、国典);玉臣(子三:国材、国柱、国桁)-12世:国胜,配吴氏(子一:启富);国治,配张氏(子一:启科,失考);国安,配任氏(子一:启甲,失考);国钧,配高氏(子一:启联,失考);国梁,配王氏(子三:启禄、启先、启试);国栋,配岳氏(子三:启和、启秀、启聪);国勋,配吴氏(子二:启钊、启铨);国卿,配王氏(子四:启富、启贵、启荣、启华);国典,配吉氏;国材,配李氏(子一:启学);国柱,配王氏(子一:启伦);国桁,配余氏(子一:启周)-13世:启富,配张氏(子一:玺);启禄,配姚氏、岳氏;启先,配张氏(子一:珠);启试,配尚氏;启和,配周氏;启秀,配郎氏(子一:璠);启聪,配李氏;启周(子三:元林、元和、元章)-14世:玺,配朱氏(子一:元相);珠,配李氏(子一:元相);璠,配王氏(子八,失考)-15世:元相,配马氏(子三:正儒、廷儒、赞儒);元章,配李氏(子三:为周、为用、为臣)-16世:儒-为-席-上-珍-世-乃-帮-家-宝-勋-猷-德-业-大-朝-廷-品-位-高。

  

  毕节市〖入黔始祖宋麟谱时任大明征南指挥史,宋文方大明进士,宋良奉当朝武举,于洪武十四年随傅友德征云南从陕西省临滔府狄道县门家庄乡村迁徙毕节〗:麟-永-明-正-文-朝-良-殷-洪-国-世-发-安-思-光-登-尚-时-礼-训-家-传-读-耕。

  

  毕节市〖自江西吉安府泰和县迁居,先祖宋吉右,入黔始祖宋顺宇〗:吉-照-灯-科-方-关-光-尚-国-良-家-声-金-定-远-四(世)-代(德)-常(长)-发-强(祥)。

  

  毕节市小吉场镇永丰村宋家寨〖入黔始祖宋斯相,自江南金定府下坡地移居江西吉安府泰和县竹子卷小桥头六十五都,清初与弟宋斯哀、宋思敏携子宋文凰、宋文盖征云南,居住贵阳洪边门和黔西等地〗:豪-义-传-九-江-忠-节-应-斯-文-(入黔后)吉-照-灯-科-芳-关-光-尚-国-良-家-声-金-定-远-世-德-长-发-祥-孝-友-基-培-厚-诗-书-泽-久-香-谨-能-遵-祖-训-万-亿-其-兴-昌-谦-恭-守-信-誉-忠-义-治-朝-廷-廉-礼-为-人-本-千-秋-保-康-宁-根-源-江-南-起-豫-章-乃-宇-云-延-绵-福-禄-远-丕-振-大-干-坤-承-先-裕-后-志-安-邦-社-稷-臣-常-记-传-宗-语-荣-华-富-贵-春。

  

  大方县〖始迁祖自江西入黔,据说是由于“九子十状元”的原因受到迫害,始迁祖国亲、国强自江西吉安府太和县(现泰和)大桥头小桥尾竹林院逃难到此,现散居大方、纳雍一带,已传20余世。本支为国亲支系,国强支系失考〗:国-世-承-先-永-昌-大-正-光-明-文-达-佳(家)-兴-俊-丰-华-翰-守-城-富-贵-显-荣-耀-仁-爱-定-乾-坤-步-枋-登-泰-顶-德-美-佩-先-灵。

  

  大方县〖始迁祖宋兴都自江西迁居〗:景-兴-以-为-文-正-天-登-朋-永-庭-守-成-先。

  

  大方县凤山乡〖始迁祖宋宏德自江西吉安府泰和县迁居〗:宏-应-世-文-发。

  

  大方县鸡场乡〖自江西吉安府迁居〗:佩-有-朝-廷-兴-发-国-绍-元-民-黄-登-高-大-邦-文-武-进-双-军。

  

  黔西县林泉镇西溪村:朝-国-立-世-廷-元-永-光-玉-应-登-强-发-德-吉-昌。

  

  黔西县〖自北京迁居〗:文-武-世-福-高-显-三-光-之-合-继-大-德-毓-鼎-邦-广-培-聚-庆-致-尔-必-芳-咸-登-辅-佐-泽-镇-忠-良-安-齐-国-泰-荣-华-懋-昌-金-元-绍-发-存-宗-其-祥-诚-恩-定-建-钦-受-锡-长-开-基-都-盛-万-居-明-阳。

  

  黔西县〖祖父自四川安岳迁居〗:万-于-文-必-永-添-祖-宗-廷-才-兴-仁-义-礼-智-信-继-世-际-明-良-道-学-维-纲-常-建-立-荣-先-德-元-勋-启-代-昌-国-朝-隆-吉-士-举-秀-复-登-贤-大-志-安-全-显-恩-光-应-可-传。

  

  黔西县〖先祖因躲避战乱,于国民时期先后自江西吉安迁至今毕节市、大方县,最后迁居黔西县〗:登-鹏-永-庭-守-成-先-世-泽-民-华-为-孝-友。

  

  黔西县〖始迁祖宋锦阳自江南应天府(今南京)移居贵州九庄(今息丰县),锦阳(二子,长子新都,次子新屋,无嗣);新都(四子,长子以义,次子以寡,三子以霸,四子失考);以义、以寡、以霸等兄弟四人由九庄迁居大定府(今大方县),(以义四子,长子为谟、次子为补、三子为善、四子为士)〗:锦-新-以-为-文-正-天-登-鹏-永-廷-守-成-先-世-泽-长-绵-惟-孝-友-声-明-大-振-定-光-干-满-树-碧-桃-芳-千-里-在-林-红-杏-茂-一-园-常-存-忠-厚-传-家-宝-远-播-馨-香-亿-万-年。

  

  织金县:德-灯-大-文-正-永-安-天-下-丰-显-守-其-林。

  

  织金县上坪寨乡克老坝(原大虎场仡佬坝)〖自山西迁至贵阳市石院坝,后由石院坝分支到上坪寨乡克老坝(原大虎场仡佬坝)〗:国-朝-庭-庆-维-光-前-玉-厚-礼。

  

  纳雍县:国-朝-正-永-发-庆-绍-启-维-明-大-有-成-黄-育-邦-家-世-代-清。

  

  纳雍县〖始迁祖宋本固〗:本-时-朝-中-国-成-世-大-永-登-连-金-安-邦-俊-栋-梁-庆-福-兴。

  

  天柱县〖唐朝宋璟后裔,在约300年前,兄弟二人从江西迁徙,兄长居湖南省会同县青朗乡白马溪,弟迁居天柱县〗:翼-运-忠-良-显-芳-传-万。

  

  剑河县革东镇〖京兆堂,先祖自江西迁居湖南,又分支再迁贵州〗:文-廷-大-仁-尚-绍-国-天-太-之(芝)-仕-儒(如)-应-朝。

  

  黎平县岩洞镇新洞村宋家庄〖明洪武年间开发云贵,宋铎、宋钰投笔从戎,从江西吉安府诸子巷率军入黔战至五开卫,城郊宋家庄为宋铎封地,宋铎为黎平始迁祖〗:铎-之-良-民-泽-昌-基-建-德-高-时-国-如-嘉-周-有-先-帮-本-立-光-祖-善-培-成-学-士-登-朝-辅-文-祥-应-世-兴(续修字辈)-源-远-流-长-浩-贤-杰-定-干-坤-正-义-为-宗-旨-志-勇-显-奇-能。

  

  黎平县〖祖籍安徽临泉县宋集,为解放贵州南下革命而来〗:文-殿-金-传-有-庆。

  

  福泉市〖先祖自四川名山迁徙贵州福泉〗:兴-继-应-永-天-琰-作-洪-汝(万)-登(权)-维-明-元-绍-启-福-德-成-光-先。

  

  福泉市〖京兆堂〗:光-基-锡-泽-正。(参见瓮安县)

  

  福泉市凤山镇甘粑哨关庄组:非-士-志-文-廷-帮-广-红-培。

  

  瓮安县:光-基-锡-泽-正(定)-邦。

  

  瓮安县草塘镇宋家寨:锡-泽-荣-江。

  

  独山县〖祖籍河南省西平县宋集镇〗:松-建-良。

  

  惠水县芦山镇宋家关村:仕-庭-万-应-登-文-鸿-向-旺-兴-赣-源-黔-发-盛-德-仁-贵-倍-增-齐-家-参-国-政-威-名-震-环-宇。

赫赫三秦魂·汉中之旅·午子山·陕南“小华山”

赫赫三秦魂·汉中之旅·午子山·陕南“小华山” 午子山位于汉中西乡县堰口镇,为巴山余脉。巴山宛然至此,忽被大小两峡截为三峰,居...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