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王氏族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3浏览:3收藏

山东王氏族谱,第1张

8083 淄川王氏世谱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刻本 四册 山东淄博8084 颜山王氏家乘 民国九年(1920)博山新民书店石印本 山东淄博8085 王氏族谱 明崇祯三年(1630)毛氏汲阁刻本 山东桓台8086 大槐王氏念祖约言世纪 明崇祯间刊本 二册 山东桓台8087 新城王氏家乘 清刊本 四册 山东桓台8088 王氏世谱 民国二十二年(1933)奉先堂刊本 五册 山东桓台8089 王氏族谱 清咸丰二年(1852)修 钞本 山东昌邑8090 王氏族谱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修 钞本 山东昌邑8091 高密王氏族谱 民国二十二年(1966)排印本 山东8092 王氏宗族谱书 民国十八年(1929)铅印本 山东诸城8093 王氏家谱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刻本 山东烟台8094 王氏大司农本支谱 民国二十六年(1937)福邑广东印书局石印本二册 山东烟台8095 王氏家谱书 清光绪十八年(1892)修 民国三十年(1941) 王心德 山东文登8096 莱阳王氏九族谱 民国十一年(1922)石印本 山东8097 亲东王氏家谱 清嘉庆六年(1801)刻本 山东栖霞8098 王氏祖谱 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修 复印本 山东栖霞8099 王氏谱书 清咸丰六年修 香港复印本 山东栖霞8100 王氏族谱 清光绪五年(1879)修 钞本 山东栖霞8101 重修王氏族谱 清光绪五年(1879)修 钞本 山东栖霞8102 王氏家谱 清咸丰六年(1866)修 钞本 山东栖霞8103 芝阳王氏族谱 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木活字本 山东黄县8104 黄县王氏族谱 不详 山东8105 黄县太原王氏族谱 清宣统元年(1909)刊本 山东

  王姓家谱

  王姓家谱介绍

  修谱

  南北朝时就兴起了谱牒之学,但大量的古代姓氏族谱已经亡佚。今天藏于全国各地图书馆以及个人手中的王姓家谱族谱,绝大部分为近代以后重修和续修的,因此,这些家谱族谱应归于近现代文献中。

  家谱的内容

  现存的王姓家谱、族谱中,基本上都是一宗一族、一房一支所修的,属于私修谱牒。私修谱牒盛行于宋代。至清代以后的家谱族谱中,基本都是私家修撰的天下。

  王姓家谱文献目录

  《东沙王氏支谱·家规》

  《三槐堂王氏族谱》

  《绮山东沙王氏支谱》

  《义乌南陵王氏宗谱》

  《润州王氏族谱》

  《凤林王氏宗谱》

  《赣榆王氏家谱》 江苏赣榆县金山乡保存

  《王氏族谱》 四川珙县下罗乡五星村保存 清王廷麟等主修 光绪四年刊印

  《王氏家谱》 河北青县陈嘴乡吴辛庄保存 写本。

  《王谢世家》 明天启二年刊刻的30卷现 美国

  《王氏通谱》 清光绪二十年槐政堂 活字本 日本

  -------------------------------------------------------

  王姓字辈

  《义乌南陵王氏宗谱》规定的字辈:

  十六世到三十五世:宣振常充,仁义礼让,文行忠信,善积庆远,学勤业隆。

  三十六世到七十六世:晋萃理贯通,乾坤道圆净。爱竹风节高,植槐枝秀挺。芝兰生庭阶,裘图争辉映。地久并天长,似续斯与并。

  《润州王氏族谱》中议定的族人必须遵守的排行字为:

  洪勋振立,世德克昌,绍承先志,永锡嘉祥。

  《凤林王氏宗谱》咸丰年间定的排行字是:

  创业凤林,勋绩立敬,存诚著贤声。

  同治年间修的宗谱排行字为:

  文章华国妥先灵,忠孝世家启后人。

  光绪年间修的宗谱排行为:

  乌邑发祥绵世泽,凤林创业振家声。

幼时看过一本书,名叫《可爱的河北》,对河北中的各个城市及人文古迹有很详细的介绍,在这本书中我也得知现在的我们都是从山西迁徙而来,我们河北人应该是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村移民的后代。

明洪武至永乐年间,为填补豫、鲁、苏、皖北部战乱灾荒人口大量流失死亡,官府下令从山西省泽州、潞州等地向以上数省移民。官府在洪洞县广济祠设立中转站。明朝政府派员驻此,移民无论来自何方,移向何处去,皆汇集在广济祠边的大槐树下,领取川资安家费用,办理签证手续。首次移民开始: 洪武六年(1373年),从山西及河北正定府移民至安徽凤阳垦荒。洪武九年(1376年)十一月,再从山西及正定府移民至凤阳垦荒。等等。

“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它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简明扼要地叙述了明朝初年山西人民向各地迁移的情况。

太原王氏研究会已找到确凿证据,证实了太原王氏的根在太原,其始祖是周灵王太子晋。

按谱牒,太子晋之子宗敬避周难于晋。改姬姓为王姓之后,十三世孙,秦大将王剪曾孙时,分为二支,长门王元迁山东临沂为“琅琊”王,二门王威,仍居太原续“太原王”氏。到汉代王霸生二子又分为祁县王氏和晋阳王氏两支。至后魏又分为“乌丸”王氏和“四房”王氏,北齐亡。“乌丸”王氏王神念之后徙家万年,是“万年”太原王氏。太原“四房”王氏也先后分支,迁居蒲州的为河东太原王氏;为官滦州参军王轨子孙居武威姑苏为“武威”太原王氏;五世孙王桥侍御史。赠武威定王子睿封中山王,号“中山王氏”,后徙乐陵,为“乐陵”太原王氏。另一支出太原徙平州,南迁河内温县为“河内”太原王氏。王满住汾州长史,为“汾州”太原王氏;王孝杰相武则天居华阴为“华阴”王氏;据《王通论》隋末名儒王通的祖父王—“本家于祁”。受田龙门为“龙门”王氏。据《忠懿王氏族谱》五代闽王王审知开发闽地。传琅琊“开闽王”氏;苏轼《三槐堂铭》及“三槐王”氏谱载。宋王佑植三槐于庭,称三槐堂喻三公。他曾关侍郎,子旦为相,孙素尚书恰和三公称“三槐王”实系龙门王派。

以上述书法推,提问者应该是属于“琅琊”王氏或是“清苑王氏”(王开撰)、新城王氏(王兆弘等撰)。

一般而言,宗谱的重要标志及规范,是“世系班辈排序”,《王氏宗谱》自不例外,可以看到“一世祖者香公”之后的班辈名字以“国、民、平、成、有、明、树、应、理、望、志、士、邦、大、柏、如、学”为次序。清庚子年重修的参与者,当是第十八世“学”字辈为主,故而在此次续修宗谱上,亦为后世的起名作了排序规定,是为:文、章、达、道、荣、贵、长、来。

某虫知识尚浅,若有不到之处,望兄台见谅。

1、河南开封:《大梁王氏世系编一卷》,民国王曾俊等修;

2、河南:《修武後马作王氏族谱四卷附录一卷》,民国王兆喜等修;

3、河南:《汤阴王氏族谱四卷》,清朝王东皋等重修;

4、河南柘城:《王氏家谱五卷》,民国三十五年钞本;

5、河南西华:《王氏族谱一卷》,清朝王锡国王得时七修;

6、河南太康:《王氏族谱三卷》,清朝王士定纂;

7、河南太康:《王氏族谱十一卷》,清朝王统之纂;

8、河南郏县:《王氏家谱》,民国王琼;

9、河南西平:《王氏家谱不分卷》,民国王全信王树德重修;

10、河南:《禹县角山王氏家谱十卷家训二卷》,民国王凤林王维城等编辑。

分类: 文化/艺术 >> 历史话题

问题描述:

炎帝,还是黄帝

解析:

我个人认为是炎帝

王族后裔共有的姓

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后衍化为三支王姓族派。一是周文王弟15子毕公高的后裔,因本来是王族,所以他们以王为姓。二是东周灵王太子姬晋,因直谏被废为庶人,世人称为"王家",以后便以王为姓。三是魏国信陵君无忌,魏被灭后,其子孙被称为"王家",随以王为姓。

出自妫姓,为齐王田力的后代。舜的后裔妫满被周武王封于陈,传至公子完,避难逃到齐国,改姓田,其裔孙田和成为齐国国君,史称"田氏代齐",齐被灭后,其后人以王为姓。

出自子姓,为殷商王子比干之后。比干被杀后,其子孙为了纪念他,改姓为王。

由北方他姓改王姓而来。如鲜卑族可频氏、乌桓族回纥阿布思族。

出自赐姓或冒姓的王姓。如战国燕 的玄孙喜被王莽赐姓王。

家乘谱牒

全国:太原王氏会通世谱十三卷首一卷、王谢世家三十卷、王氏族谱不分卷、王氏宗谱、王氏通谱。

天津:王氏宗谱不分卷。

河北:清苑王氏家谱九卷、新城王氏世谱不分卷、王氏谱图一幅、王氏族谱十卷。

上海:王氏世谱四卷、南汇王氏宗谱不分卷、云间王氏族谱二十二卷、嘉定王氏续修支谱二卷。

江苏:王氏三沙全谱不分卷、王氏三沙统谱不分卷、王氏族谱八卷、王氏修族谱十六卷、三槐王氏宗谱十二卷。

浙江:任和王氏重订家乘不分卷、王氏家乘、萧山王氏族谱十四卷、新发王氏宗谱八卷首一卷。

广东:新丰王氏族谱不分卷、太原堂王氏族谱世系不分卷。

聚集地(迁徙分布)

王姓早期主要在北方发展繁衍。周灵王后裔王元避秦乱,迁于琅邪,后徙至临沂。河内王氏,其先为太原人,世居祁县,后徙平州,又迁至河内温县。魏公子无忌之孙卑子悼,悼生贤,西汉时徙居霸陵,遂为京兆人。

王氏迁往江南,始于西晋末年。唐僖宗时,河南故始人王潮、王审知入闽,王审知被封为闽王,同时王氏又有迁居四川、安徽、江西者。北宋末,中原人多次大规模南流,其中不少王氏族人迁徙至浙江、江苏一带定居。宋末元初,居住在福建的一支王氏迁往广东,其后裔散处广东、广西各地。王姓移居海外,始于明清之际,主要分布在欧美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

在台湾排第六,源于福建和广东两支(此两地来自琅琊即山东和太原的五氏世族),福建的是王潮的后裔。来自广东的王氏祖先是清雍正年间入台的。明末开始,王氏陆续有人迁往台湾。较早的王忠孝惠安人,入台时曾受郑芝龙、郑成功父子厚遇。

堂号

王姓堂号有"三槐"、"槐阴",其中"三槐堂"比较有名。

历史名人

王实甫:著名戏剧家,一生创作杂剧达14种之多。其最杰出的作品《西厢记》,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王昭君:西汉元帝时宫女,为人正直贤贞,因不愿贿赂画工毛延寿,入宫数年不见帝,竟宁元年请嫁出塞,与匈奴和亲。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山东琅邪临沂人,独创圆转流利的书法风格,被后人奉为"书圣"。

王 勃:绛州龙门人,著名文学家,为"处唐四杰"之一。其成就最高以一篇《腾王阁序》露绝世才华。

王安石: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时期著名政治改革家、文学家,江西抚州人。他主张"变风俗,立法度"实行变法。其诗以雄健峭拔著称。

王 蒙:湖州人,元杰出画家,以画山水著称,创"水晕墨章"法。为"元四家"之一。

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滋养了一个伟大的中华民族,培育了一个勤劳勇敢、仁爱智慧的王氏家族。王氏家族是当今中华民族中的第一大族,数千年来探天人之道,穷古今之变,畅时事之运,励志自强,建功立业,英豪遍神州,美名扬天下。其中一支于清朝乾隆年间从湖广省永州府淩全县迁居到而今的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农旺乡严家沟居住,重孝悌、信仁义,温良恭俭,开创基业,繁衍至今已有族人逾千人,近300年历史。

今逢盛世,国泰民安,人心思源。为晓宗族之谱系,传国学之大义,有王氏家族“绍”字辈王学文,寻脉络,访亲友,汇众声,集资料,编制此本《王姓家谱》,宣扬家风,以正道义,实乃大有意义之为。此书不仅是王氏族人智慧、力量与精神的继承和延续,更是王氏一门家风、家魂的砥砺和升华,定能起到追思先人,启迪今生,激励后人,树君子之风,行仁义之举,开万世基业之功效。

作为王氏家族的后人,缓缓翻阅着这本厚重的王姓家谱,探寻家族文明的源头与流程,王氏家谱(6张)祖先们慈爱的面容鲜活如在眼前。我仿佛看见,数百年来,王氏家族的族人们在这片广袤的黄土地上,昂起不屈的头颅,挺起倔强的脊梁,燃起炽热的心,向着光明的未来,风里雨里一步一步艰难地走来,直至今日的初成基业。斗转星移,今天的王氏后人们正在祖国的大江南北立志有为,奋发图强,代代风流写春秋,千秋万载耀荣光。读毕此书,神圣自豪的情绪,扬鞭奋进的使命感,大格局、大担当的情怀激荡胸中。这是一部血脉相连、魂魄相依的基因脉络,这是一番壮怀激越、勇往直前的奋斗历程,这是一篇大爱盈胸、休戚与共的亲情诗篇。读着,读着,我的眼泪就不自禁地掉了下来,掉在了喷发着细微墨香的字里行间,掉在了族人们共赴时艰、相濡以沫的大道途中。

谨遵父命撰写此书前言,我深感手中笔头的分量之重。拙浅文字不足以抒写对祖宗先辈恭敬、向往之万一,唯恐才疏学浅,有负重任。人生征程漫漫,唯有携家眷李文梅、小女王梦曦以忠孝礼仪之心,行仁义礼智之举,创光大家门、彪炳史册之业,上告祖宗,下慰族人,天地此心,日月可鉴。

此为序。

家谱的内容

现存的王姓家谱、族谱中,基本上都是一宗一族、一房一支所修的,属于私修谱牒。私修谱牒盛行于宋代。至清代以后的家谱族谱中,基本都是私家修撰的天下。

王姓家谱文献目录

《东沙王氏支谱·家规》

《三槐堂王氏族谱》

《绮山东沙王氏支谱》

《义乌南陵王氏宗谱》

《润州王氏族谱》

《凤林王氏宗谱》

《赣榆王氏家谱》

江苏赣榆县金山乡保存

《王氏族谱》

四川珙县下罗乡五星村保存

清王廷麟等主修

光绪四年刊印

《王氏家谱》

河北青县陈嘴乡吴辛庄保存

写本。

《王谢世家》

明天启二年刊刻的30卷现

美国

《王氏通谱》

清光绪二十年槐政堂

活字本

日本

山东王氏族谱

8083 淄川王氏世谱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刻本 四册 山东淄博8084 颜山王氏家乘 民国九年(1920)博山新民书店石印本 山东淄博8085...
点击下载
上一篇:戚姓的起源下一篇:迟姓的由来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