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字结尾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3收藏

更字结尾的四字成语有哪些,第1张

1 以“生”结尾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白面书生 指缺乏阅历经验的读书人。

百弊丛生 百:形容多;弊:弊端,害处。 笔下超生 超生:佛家语,指人死后灵魂投生为人 髀里肉生 髀:大腿。

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髀肉复生 髀:大腿。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 超度众生 佛教用语。

用念经来使死人脱离苦海。 寸草不生 寸草:一点儿草。

形容土地贫瘠,连一得意门生 得意:称心如意;门生:亲授业的弟子抵死谩生 谩:谎骗。形容殚智竭虑,绞尽脑汁。

东郭先生 泛指对坏人讲仁慈的糊涂人。 冬烘先生 指昏庸浅陋的知识分子。

恩若再生 恩惠极大如同给了第二次生命。恩甚怨生 给予太多的恩惠,反而会引起怨恨。

愤不欲生 悲愤或气愤行不愿再活下去了。形容极风趣横生 形容十分幽默、诙谐。

441 福过灾生 幸福到了极点就转化为灾祸。 456 苟且偷生 苟且:得过且过;偷生:苟且地活着。

国计民生 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 好好先生 与人无争,只求相安无事的人。

虎口逃生 虎口余生 老虎嘴里幸存下来的生命。比喻逃脱极 虎啸风生 啸:长鸣。

猛虎长鸣,则大风四起。比 祸福相生 指祸害与幸福是相互转化、相互依存的。

劫后余生 经历灾难以后幸存下来的生命。 荆棘丛生 荆棘:荆条蒺藜。

丛:聚集成堆。荆蔓 九死一生 形容经历很大危险而幸存。

也形容处在 钜学鸿生 学识渊博的人。绝处逢生 形容在最危险的时候得到生路。

绝路逢生 形容在最危险的时候得到生路。 枯木再生 枯死的树木又恢复了生命力。

比喻历经 兰芝常生 兰芝:兰草和灵芝草。比喻高尚的美德 利用厚生 利用:尽物之用;厚:富裕;生:民众 蝼蚁贪生 蝼蚁:蝼蛄和蚂蚁。

蝼蛄和蚂蚁那样的 妙趣横生 洋溢着美妙的意趣(多指语言、文章或 民不聊生 聊:依赖,凭借。指老百姓无以为生, 普度众生 佛家语,认为大众营营扰扰,如溺海中 起死回生 把快要死的人救活。

形容医术高明。也 情急智生 情况紧急时,突然想出应变的好办法。

人急智生 在紧急情况下突然想出了好主意。 忍辱偷生 偷:苟且。

忍受屈辱,苟且活命。 明 舍死忘生 舍死:舍得牺牲;忘生:忘掉性命。

不死里逃生 从极危险的境地中逃脱,幸免于死。素昧平生 昧:不了解;平生:平素、往常。

彼此虽死犹生 犹:如同。指人虽死,精神不灭,楷模谈笑风生 有说有笑,兴致高。

形容谈话谈得高兴 痛不欲生 悲痛得不想活下去。形容悲痛到极点。

万死一生 死的可能极大,活的希望极小。比喻冒 乌有先生 虚拟的人名或事物。

物腐虫生 东西腐烂了才会生虫。比喻祸患的发生 形具神生 形:形体;神:精神。

人的形体具备, 嘘枯吹生 嘘:呵气。枯了的吹气使生长,生长着 栩栩如生 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指艺术形象非 一介书生 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 一切众生 佛教指人类和一切生物。

衣被群生 衣被:给人衣穿,比喻加惠于人;群生应运而生 应:顺应;运:原指天命,泛指时机。 忧患余生 忧患:困苦患难;余生:大灾难后侥幸 油然而生 自然地产生(某种思想感情)。

芸芸众生 自力更生 更生:再次获得生命,比喻振兴起来。 广文先生 ①唐杜甫称郑虔为“广文先生”。

②泛 白面儒生 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 百死一生 形容生命极其危险,处于死亡的边缘。

半死半生 ①未全死。②比喻无意义、无生气的苟 北郭先生 用以指隐居不仕的人。

笔底超生 犹言笔下超生。超生:佛家语。

为了免 出死入生 ①从死亡里获救。②犹出生入死。

重气轻生 指看重义行而轻视生命。 重义轻生 指看重义行而轻视生命。

大人先生 旧时指有身分有地位的人。有时带讽刺 刀俎余生 犹虎口余生。

道学先生 指思想、作风特别迂腐的读书人。 底死谩生 底:通“抵”。

竭尽全力,想尽办法。 抵死瞒生 犹言竭尽思虑;千方百计。

同“抵死漫 抵死漫生 犹言竭尽思虑;千方百计。 分烟析生 指分家。

分割财产,各自过活。锋镝余生 锋:锋芒。

镝:箭镞。指从刀箭下逃生 狗口里生不出象牙 比喻坏人说不出好话。

同“狗口里吐不 欢若平生 像平素久以相交一样地欢乐。 祸从口生 指言语不慎招致灾祸。

几不欲生 几:几乎;欲:想。几乎都不想活了。

见事风生 指遇事雷厉风行。慷慨捐生 慷慨:意气激昂。

捐生:舍弃生命。乐极悲生 高兴到极点时,发生使人悲伤的事。

乐尽哀生 犹言乐极生悲。欢乐到了极点,将转而论辩风生 议论辩驳,极生动而又风趣。

论议风生 谈论得极其生动而又风趣。 卖文为生 指以出卖诗文所得来维持生计。

满坐风生 座席之间飘来清风,使同座者都能感到满座风生 比喻来者神气不凡,光采动人。同“满 木朽蛀生 朽:腐烂。

木朽腐烂就会生虫子。比喻 南郭先生 比喻无才而占据其位的人。

牛角书生 比喻勤奋读书的人。 《 怕死贪生 贪:舍不得。

贪恋生存,畏惧死亡。指破死忘生 不顾性命危险;不顾一切。

普度群生 佛教语。指广济一切生死苦海中的众生。

普渡众生 众生:指一切有生命的动物及人。佛教 普济群生 佛家语,认为大众营营扰扰,如溺海中 普济众生 佛家语,认为大众营营扰扰,如溺海中 七死七生 佛数谓小乘初果者,尚须往返天上人间人不聊生 聊:依赖,凭借。

指老百姓无法生活下 人极计生 指人到绝。

2 以上字结尾的四字词语

巴高望上 指与社会地位高于自己的人结交或联姻。

长安道上 长安:古都名,在今陕西西安西北。旧喻名利场所。

风行水上 比喻自然流畅,不矫揉造作。

扶摇直上 扶摇: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形容上升很快。比喻仕途得意。

竿头直上 比喻进步很快。

高高在上 原指地位高,现在形容领导者脱离实际,脱离群众。

攻心为上 从思想上瓦解敌人的斗志为上策。

股掌之上 在大腿和手掌上面。比喻在操纵、控制的范围之内。

濠梁之上 濠梁:濠水上的桥。指别有会心,自得其乐的境地。

后来居上 后来的超过先前的。有以称赞后起之秀超过前辈。

箭在弦上 箭已搭在弦上。比喻为形势所迫,不得不采取某种行动。

踞炉炭上 踞:蹲、坐。蹲在炉子的炭火之上。形容处境险恶,不堪忍受。

旁行斜上 原指《史记》中的《三代世表》、《十二诸侯年表》等。后泛指用表格行式排列的系表、谱牒等。

欺君罔上 欺骗蒙蔽君主。

墙头马上 为男女爱慕之典实。

青云直上 青云:指青天;直上:直线上升。指迅速升到很高的地位。

桑间濮上 桑间在濮水之上,是古代卫国的地方。古指*风。后也指男女幽会。

甚嚣尘上 甚:很;嚣:喧嚷。人声喧嚷,尘土飞扬。原形容军中正忙于准备的状态。后来形容消息普遍淬,议论纷纷。现多。

腥闻在上 腥闻:原指酒肉的腥味,引伸为丑恶的名声。比喻丑名远扬。

燕巢幕上 燕子把窝做在帷幕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一拥而上 形容周围的人同时向一个目标猛挤过去。

迎头赶上 迎:向着;头:走在前面的。加紧追过最前面的。

跃然纸上 活跃地呈现在纸上。形容文学作品叙述描 实生动。

蒸蒸日上 蒸蒸:一升、兴盛的样子。形容事业一天天向上发展。

至高无上 至:最。高到顶点,再也没有更高的了。

东流西上 水向东流,人往西走。比喻人们对故乡的思恋。

蜂拥而上 形容许多人一起涌上来。

附下罔上 附和偏袒同僚或下属,却欺骗君上。

竿头日上 竿头:竹竿尖头;上:上升。比喻学业进步很快。

居下讪上 指属员背地里讥笑上级。

来者居上 后来居上。原指资格浅的新进反居资格老的旧臣之上。后亦用以称赞后起之秀超过前辈。

离世遁上 超脱世俗,回避君上。

青霄直上 指迅速升到很高的地位。同“青云直上”。

人间天上 人世社会和神仙世界。指景物极美好的处所。多比喻境遇完全不同。

矢在弦上 箭已搭在弦上。比喻为形势所迫,不得不采取某种行动。

协私罔上 怀抱私情,欺骗君上。协,通“挟”。

燕巢幙上 燕子把窝做在帐幕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同“燕巢于幕”。幙,同“幕”。

一哄而上 没有经过认真准备和严密组织,一下子行动起来。同“一哄而起”。

鱼游濠上 表示纵情山水、逍遥遨游。

运之掌上 运:运动,运转。运转于手掌之上。比喻极其容易。

谮下谩上 谗毁下级,欺谩上级。

尊无二上 一个国家不能有两个皇帝。犹言国无二君。引申为至高无上。

3 来字结尾的成语有哪些

成语词目 释义 出处 人气 白往黑来 比喻变化极大。

《列子·说符》:“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600 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兴:兴致,兴趣。趁着兴致来到,结果很。

《晋书·王徽之传》:“人问其故,徽之曰:‘本乘兴而来,兴尽而。 1200 独往独来 指行动自由,没有阻碍。

又指作文用字独。 《庄子·在宥》:“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

679 纷至沓来 纷:众多,杂乱;沓:多,重复。形容接。

明·张岱《鲁云谷传》:“相知者日集试茶,纷至沓来,应接不瑕。

2557 蜂拥而来 象蜂群似的拥挤着过来。形容许多人一起。

《史记·项羽本纪》:“陈涉首难,豪杰蜂起。” 821 告往知来 告诉了这一点,就可以知道另一点。

比喻。 《论语·学而》:“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478 古往今来 从古到今。

《淮南子·齐俗训》:“往古今来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 596 观往知来 认真研究过去,就能推测未来。

《列子·说符》:“是故圣人见出以知入,观往而知来,此其所以先。 476 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即:就,立刻;挥:挥手。

叫他来就来,。 《史记·汲郑列传》:“使黯(汲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

然至其。 778 惠然肯来 惠:赐,敬辞。

用作欢迎客人来临的客气。 《诗经·邶风·终风》:“终风且霾,惠然肯来。”

743 计上心来 计:计策、计谋。心里突然有了计策。

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一折:“不要倒好了他,眉头一纵,计上心。 444 继往开来 继承前人的事业,开辟未来的道路。

明·王守仁《传习录·三》:“文公(韩愈)精神气魄大,是他早年。 784 鉴往知来 鉴:审察或引为教训;往:过去;来:未。

《诗·大雅·荡》:“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799 教妇初来,教儿婴孩 指对一个人施加教育应该及时及早。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 586 接踵而来 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

形。 《宋史·李显忠传》:“入城,宣布德意,不戮一人,中原归附者踵。

969 近悦远来 使近处的人受到好处而高兴,远方的人闻。 《论语·子路》:“叶公问政。

子曰:‘近者说(悦),远者来。’。

683 卷土重来 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 唐·杜牧《题乌江亭》诗:“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753 苦尽甘来 艰难的日子过完,美好的日子来到了。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忘餐废寝舒心害,若不是真。

822 苦尽甜来 艰难的日子过完,美好的日子来到了。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忘餐废寝舒心害,若不是真。

832 礼尚往来 指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现也指以同样的。

《礼记·曲礼上》:“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

714 否极泰来 逆境达到极点,就会向顺境转化。指坏运。

《易·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易·泰》:。

18500 日往月来 形容岁月流逝。 《易·系辞下》:“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433 山雨欲来风满楼 欲:将要。

比喻局势将有重大变化前夕的。 唐·许浑《咸阳城东楼》诗“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1470 时不再来 时:时机。时机错过就不会再来了。

指行。 《国语·越语下》:“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为之灾。

502 手到拈来 比喻事情很容易办到。

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四折:“这是揉着我山儿的痒处,管教他。 567 手到擒来 擒:捉。

原指作战一下子就能把敌人捉拿。 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四折:“这是揉着我山儿的痒处,管教他。

611 数往知来 数:计算;往:过去;来:未来。明了过。

《易·说卦》:“数往者顺,知来者逆。” 473 死去活来 指因极度的疼痛或悲哀,晕过去,又醒过。

459 送往迎来 走的欢送,来的欢迎。形容忙于交际应酬。

《庄子·山木》:“其送往而迎来,来者勿禁,往者勿止。” 972 突如其来 突如:突然。

出乎意料地突然发生。 《易·离》:“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

660 小往大来 本指人事的消长,后比喻商人以小牟取暴。 《易·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

459 信手拈来 信手:随手;拈:用手指捏取东西。随手。

宋·苏轼《次韵孔毅甫集古人句见赠》诗:“前身子美只君是,信手。 660 摇笔即来 不用多思索,一动笔就写出来了。

形容写。 427 以往鉴来 用过去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办事的借鉴。

《三国志·魏书·杨阜传》:“愿陛下动则三思,虑而后行,重慎出。 503 有生以来 从出生到现在。

443 源源而来 原指诸侯相继朝觐一辈子。后形容接连不。

《孟子·万章上》:“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 691 紫气东来 传说老子过函谷关之前,关尹喜见有紫气。

汉·刘向《列仙传》:“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 858 悲从中来 中:内心。

悲痛的感情从内心涌出来。 三国·魏·曹操《短歌行》:“悲从中来,不可断绝。”

63 乘兴而来 乘:趁,因;兴:兴致,兴趣。趁着兴致。

《晋书·王徽之传》:“人问其故,徽之曰:‘本乘兴而来,兴尽而。 194 触处机来 指触及某一事物而生出机悟。

《红楼梦》第。

4 结尾是四字的三字词语有哪些

成语名字:

秘而不宣

成语发音:

mì ér bù xuān

成语解释:

秘:不公开的;引申为隐匿;不能让别人知道;宣:公开。把知道的消息、情况隐秘起来;不告诉别人。

成语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吕蒙传》:“密为肃陈三策,肃敬受之,秘而不宣。”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 彩:

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指对事情保密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

秘,不能读作“bì”。

夏承焘先生(1900—1986),字瞿禅,晚号瞿髯,温州市区人。居宅邻近东山谢灵运春草池,故又别号谢邻。1918年浙江省第十师范学校(温州师范学校前身)毕业,后任杭州大学教授,曾兼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浙江省作协副主席、中国韵文学会名誉会长。

夏先生一生热爱祖国,追求进步。他禀性端正淳直,淡泊名利,将毕生精力投注于教育事业和学术研究,奉献社会。夏先生是一位桃李满天下的大教育家,他担任教职六十多年,先后在小学、中学、师范学院、综合大学和研究室掌教,培养了大量教育和专业人才。他说:“为人民教育工作,应有广阔之胸襟、纯洁之思想与美丽之希望。”他教书育人,“对弟子们的学业、心境、生活、健康,无不时时关怀”。他教育学生首先是学行一致的品格志向的陶冶,树立优良的学风。他胸怀坦朗,待人平易宽厚;他的爱心和灵慧,犹如光风霁月,给青年学生带来清新蓬勃的生机。他教学认真,又有极好的教学方法,常常引譬喻义,深入浅出,情趣横生,使学生在愉快的享受中获得知识,悟明事理;有时又引而不发,不断启迪思考,让学生反复玩味而终于心领神会。他虚怀若谷,谦逊善纳,曾以“南面教之、北面师之”为联题赠学生,深悟教学相长的真谛。他热心奖掖后进,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希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曾引述清代学者戴震的话说:“第一流学问家培养不出第一流(学生),第二、三流才能培养第一流(学生)。”意思是说老师不以第一流“权威”自居,不以自己的学术框框限制学生,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性,有机会超越老师。

词学研究的开拓者

夏先生二十多岁起就攻治词学。他以攻坚的锐气,从被称为“绝学”的姜白石乐谱入手,连续在《燕京学报》发表了《白石歌曲旁谱辨》《白石歌曲斠律》《白石道人行实考》等重要论文,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以此成名。他得到近代词学大师朱孝臧(彊村)的称扬,又与著名词曲家吴梅、夏敬观、冒鹤亭、龙榆生等相切磋,学问益进。他一生著述繁富,其中词学著作即有二十余种。

夏先生在词学研究上的贡献,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考证词人行实,倡扬谱牒之学,创为《唐宋词人年谱》,将“徵实”之史学长术带入词学领域,为治词史者开辟通衢。对词乐、词律和词的形式的考订笺解,全面研讨唐宋词声律问题(宫调、四声、协韵等),对词与音乐的关系作了十分深入的探索和精到考论,创获极多,论者称“前无古人”。他总结治词方法,致力于词的理论建设,从文学艺术和音乐声律两方面结合研究,继往开来,为建立新的完整的词学理论体系奠定基础。他对宋词名家李清照、辛弃疾、陈亮、陆游的评论,精确透辟深刻,极富启示意义。他提出编撰词学史、词学志、词学典、词学谱四书的构想,为之后词学研究规划了广远蓝图。《天风阁学词日记》记录了他一生治学历程与学术活动,“可以体认一代词宗超凡的思想”,具有重要的学术文献价值。

综而言之,夏先生以考信求实的精神,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在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上研究词学,开拓了新的途径,革新了传统词学。由于他的突出贡献,今天的词学已扩展到对词乐、词律、词史和词的体性的全面研究,成为兼涉史学、文学和声学三个领域的一门独特学科。因此,他赢得了学术界的推崇和尊敬,被誉为“词学宗师”(胡乔木)。

诗词创作的成就

夏先生还是一位成就卓越的诗(词)人。早年就读师范时即擅长词笔,后师事词人林鹍翔(铁尊),与同里梅冷生、陈仲陶等结为“慎社”“瓯社”。二十岁后出游,北临晋冀,西入长安,视野扩大,涉猎愈广。登长城所作“一丸吞海日,九点数齐烟”;西北漫游所作“足下千行来白雁,马头一线挂黄河”,皆称壮伟之句。其《北游》云:“禹功不到水横流,大漠西驰我北游。归对邻翁诧吟境,秦时明月在胸头。”诧对广袤的北国山河,诗情涌发,充满历史的韵味。他目睹军阀混战,疮痍遍地,又多慷慨悲凉之音。《鹧鸪天·郑州阻兵》云:“投死易,度生难,有谁忍泪问凋残。纸灰未扫军书到,阵阵哀鸿绕古关。”抗战时写的《抗敌歌》(为浙江抗敌后援会作)、《军歌四章》等,充满激昂的战斗热情。而《水龙吟·皂泡》《木兰花慢·题嫁杏图》等作,则指斥投靠敌伪的变节者,大义凛然。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他以“湖海行藏”、“荷衣耐得风霜”(《惜黄花慢》),表明自己的态度;又以“珍重冰霜颜色,涉江人、手把芙蓉”(《扬州慢》)勉励诗友。解放前夕,面对民生凋蔽、祸难未已的残局,他于中秋舵楼对月,发出“镜影问嫦娥,不见山河,但积雪、层冰无际”(《洞仙歌》)的感叹;又借“凉波外,朱霞迢递”(《洞仙歌》)和“应信明朝春更好”(《玉楼春》)的词句期盼黎明时刻的到来。

据《天风阁诗集》《天风阁词集前编》《天风阁词集后编》《瞿髯论词绝句》和《天风阁学词日记》等书所录,诗词总数已逾千首。他早年喜好黄景仁诗,中年后喜习二陈(师道、与义)律体,于古诗则效法韩、苏、黄,谓“于昌黎取其炼韵,于东坡取其波澜,于山谷取其造句”(《天风阁诗集前言》);填词则欲“合嫁轩(辛弃疾)、白石(姜夔)、遗山(元好问)、碧山(王沂孙)于一家”( 《天风阁词集前编前言》),即谓取辛、元的骨格,姜、王的情韵,冶清空婉和、豪健跌宕于一炉,从平易中见奇崛,在激烈里含柔情。他以“肝肠如火,色笑如花”论辛词,正体现了他在创作中融合刚柔的艺术追崇。像《满江红·拟岳飞班师》《满江红·柴市谒文文山祠》《减字木兰花·秋日北京诸词友邀游西山》《水调歌头·承德避暑山庄》诸作,都能显示这一特点,广为人们传诵。前一阕(1965年作)云:

万里腾秋,前锋报、黄龙城阙。喜照我、金杯无恙,秦时明月。白雁乌珠休战栗,单于冒顿俱飘忽。手挥归、护汝旧金瓯,同无缺。

班师诏,晴雷急;还朝路,啼鹃切。过望仙桥畔,龙泉频拭。百战艰难忠涅背,三言惨淡谗销骨。任黄尘、扑面鬓犹青,心如铁。

该词括写岳飞悲壮的一生,他的精忠报国和所遭受的奇冤,指斥南宋王朝的昏聩。笔墨坚炼,情慨郁勃,读来忠愤气填膺。

夏先生在创作中不断探索旧体诗词的出路,即传统形式如何融合现代社会的问题。他认为一方面应“吐弃凡近”,避免滑熟;但同时又不要过于古雅,力忌僻涩。而其中最重要的是抒写新生活的感受,努力创造新的格调,新的境界。他认为好的作品,应该是用大家都看得懂的语句表现别人所思想不到的情景意境。且看《玉楼春·陈毅同志枉顾京寓谈词》:

君家姓氏能惊座,吟上层楼谁敢和?辛陈望气已心降,温李传歌防胆破。

渡江往事灯前过,十万旌旗红似火。海疆小丑敢跳梁,囊底阎罗头一颗。

此词写于1963年,可以举为这方面的成功尝试。先生极重视,曾向笔者谈写作经过,后复书赠,题《京邸夜迎弘翁作玉楼春》,字句亦经反复修改,如初稿三句作“苏辛望气定心惊”、四句歌作“观”、五句作“灯前梦影奔腾过”、七句海疆作“草间”。全词有气魄,有境界,有韵味,而读之又明白如话。下片熔铸陈毅《梅岭三章》“此去泉台集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的诗句,见出用事翻新的手腕和笔力。王季思先生称此等作“为爱好诗词的同辈所叹服”。又如《临江仙·赠越南友人》:

共咏《国殇》迎北客,南人战死犹雄。酒边鼓角话匆匆。任飞千劫火,不动八方风。

欲问家声先掩口,域西豪杰俄空。烦君传语太平翁。莫凭遮日手,难挽亘天虹。(自注:宋人语云,秦桧称太平翁。)

此词1965年作,《天风阁词集》前后编未见收录。先生曾书赠笔者,只可惜墨宝在“文革”中丢失了。该词咏国际时事。先生说,报载时有苏联政要访问越南,有感而赋。对于当时那一场家喻户晓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大论战(俗称“反修”斗争),现在自当另有认识和评价,可以置而不论。但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歌颂越南人民抗美救国斗争的坚定信念和无畏精神,弥足珍贵,仍值得称道。通首气格劲拔,语近旨远,又琅琅上口,所以我至今还能一字不差牢牢记着。这也是一首旧形式与新内容和谐相融的佳作。

我们读夏先生的诗词集,真是感到佳章隽句叠出,应接不暇。《广州别寅恪翁》云:“万卷惟凭胸了了,九州共惜视茫茫。”对工而贴切(陈寅恪先生视盲)。《水调歌头·灵岩寺夜起看月》写雁山万峰雪玉相映的奇绝光景:“谁种万朵莲,镵破一青天。天边看涌莲叶,云片各田田。”意境峭美,可谓想落天外。《追昔游六首》之三:“百二山河岳影间,放翁无路梦函关。黄流九曲蟠胸次,七字看谁收华山。”又极矫健奇伟。而早年(时年二十七)得意之什《浪淘沙·过七里泷》:

万里挂空明,秋欲三更,短篷摇梦过江城。可惜层楼无铁笛,负我诗成。

杯酒劝长庚,高咏谁听?当头河汉任纵横。一雁未飞钟未动,只有滩声。

空灵之境,如布目前,启人暇想。正如琦君先生所言,先生之襟抱灵心,坦荡澄明亦如天际洗月星辰。

以诗笔写词史

《瞿髯论词绝句》初名《词问》,共100首。夏先生承继杜甫、元好问、王士禛论诗绝句的传统,用以论词,纵论自唐以来各个时期的词风、词派和代表词家,表述了精到的见解,又富于艺术情趣。我们读它,犹如游历名山大川,得聆熟谙名胜掌故之长者指点形势,娓娓而谈,切中肯綮,领悟益深,更有进入胜境之感。略举数例:

北里才人记曲名,边关闾巷泪纵横。

青莲妍唱清平调,懊恼宫莺第一声。(李白)

雪堂绕枕大江声,入梦蛟龙气未平。

千载才流学豪放,心头庄释笔风霆。(苏轼)

扫除疆界望苏门,一脉诗词本不分。

绝代易安谁继起,渡江只手合黄秦。(李清照)

唱和红箫兴未阑,棹歌鉴曲负三山。

山翁碧岳黄流梦,与子忘言晋宋间。(姜夔)

第一首说词本来源于民间小调,贴近生活;但晚唐词家多用以制朱门艳曲,李白的颂扬杨贵妃的《清平调词三首》实其滥觞。此首1973年写给笔者的书幅作《题飞卿词》,第三四句作:“为谁飞傍宫墙唱,懊恼黄鹂第一声。”原谓晚唐词人温庭筠多作艳歌,词风靡丽,改变了民间曲子词的清新情调,成为花间派的开创人物。但后来先生转变看法,认为探寻宫廷词的创作源流,还应上溯到李白的《清平调词》,所以作了修改。第二首说苏轼贬黄州后借词赋以吐垒块,他受庄子、佛家思想影响很深,他的作品常用豪放笔调来表达略带颓唐的情感。第三首说李清照(易安)提出“词别是一家”的口号,突破苏轼以诗为词的作风;她才华无两,能把黄庭坚和秦观的不同词风融为一体。第四首说姜夔浅斟低唱,放浪江湖,与以恢复中原为己任的陆游意趣相异,难怪他们之间没有交往。陆游晚称“三山翁”,姜夔人称“襟期似晋宋间人”。忘言,无语可应酬。先生说,绍兴年间陆、姜同处杭州,而两家集里却无一语投赠,殆志行不同,迹近神疏。这些咏什,皆能发明精髓,揭概要义,而又措词蕴藉,体调流便,令人回味无穷。

夏先生是随着时代的步伐前进的人。他的作品富于时代气息,以厚实的思想内容和学才兼备的艺术功力,把诗词的创作推向新的境地。他的胸次、气概、情感,他的学力、才力、骨力,都足以落落自成大家。    

只找到了这个 史部总序 的

就史书应该遵守的规律而言,描述事件应该尽可能简略,而考据求证则应该尽可能详尽,没有比《春秋》描述更简略,没有比《左传》考据更详实的了。鲁国史书中记载了每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孔子通过这些描述判断其中的是非,然后才能用一两个字暗寓褒贬。这就是写史书需要考证的。左丘明撰写《左传》,后人阅读事情的始末,判定是非,然后才能理解字里行间暗寓的褒贬,这就是读史书需要考证的。如果没有这些事情的记录,即使是孔圣人也写不出春秋;如果不知道这些事迹,即使是孔圣人来读春秋,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对其中的人物有所褒贬。儒者喜欢大言,动不动就舍弃史传来求读经典,这样必然是不通的。有些人能读通,也必然是私下里阅读史传,然后假称没有借鉴。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后世称为绝作,却不知道它的前身先是《长编》,然后是《考异》。高似孙《纬略》,记载在他的《与宋敏求书》中,说到洛八年,才完成了晋、宋、齐、梁、陈、隋六个朝代。关于唐朝的文字尤其多,按照年月依次编辑为草稿,把四丈作为一卷的话,总数不下六七百卷。也有人说,司马光写《资治通鉴》,一件事情要援引三四个出处才编纂成,用了二百二十个人所著的各种杂史和参考书。李焘《巽岩集》中也说张新甫曾经看到洛阳有《资治通鉴》的草稿,塞满了两间屋子。(李焘的这本集子现在已经失传了,这里是根据马端临的《文献通考》中转述他父亲马廷鸾的话。)现在看这本书,例如“淖方成祸水”的话是出自《飞燕外传》,“张彖冰山”的话则出自《开元天宝遗事》,还有一些小说也没有落下。但是从古至今的著录,在正史之外兼收博采,分配目录,必然有缘故。现在总括各种书籍,分为十五类,开头的是《正史》,也就是大纲。其次是《编年》《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都是参考纪传的。还有《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这些都是参考各种传志的。《史评》的是参考各种评论的。过去还有《谱牒》这一项,但是从唐朝之后,谱学就几乎没有了。玉牒不对外颁布,家乘也不上报,只有虚目而已,所以删掉。私家记载,只有宋明两个朝代最多,因为宋明两个朝代的人都喜欢议论,议论有不一样的意见就产生了门户之分,有了门户流派的区别就有了朋党,有了朋党就会产生恩怨,彼此有了恩怨,得志的时候就在朝廷上排挤意见不同者,不得志了就用笔墨文章来报复,中间难免是非颠倒,迷惑视听。但即使有疑问和曲解,有大家的力量考证对质,也一定能得到正解。即使有虚假的言辞,参考大家的说法来核实,也一定能了解到真情。张师棣《南迁录》的妄言,是邻国的事情,没法对质。赵与峕《宾退录》用金国官制作佐证就可以知道。《碧云騢》一书污蔑诽谤文彦博、范仲淹等人,晁公武认为是梅尧臣写的,王铚认为是魏泰写的,邵博又考证说确实是梅尧臣写的,可以算得上是罗圈架了。然后李焘参考几种说法而分辨定论,到现在也就没有别的说法了。这也是考证一定要详尽的验证。所以史部的这些书,除了确实非常冗长繁杂没什么可借鉴的之外,凡是对正史有补充的,都应该选择精华留存下来啊。

上不得台盘比喻因寒酸丑陋等见不得人。

上兵伐谋上:上等,引申为最好的。兵:指战争,引申为用兵。伐:讨伐,攻打。伐谋:用计谋粉碎敌人的计策。用兵的上策,是以谋略取胜。

上不上,下不下形容进退两难。

上不属天,下不着地属:接连。指不着边际,没有着落。

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比喻两头没有着落。

上不在天,下不着地上不在天,指非星辰之类;下不着地,指非草木之类。形容偏僻闭塞的地方。

上不沾天,下不着地指不着边际,没有着落。

上谄下渎谄:奉承;渎:轻慢,亵渎。奉承上级,轻慢下属。

上谄下骄谄:谄媚。对上级谄媚,对下级骄傲。

上蹿下跳比喻人上下奔走,四处活动。

上窜下跳比喻四处奔走,多方串连,策划活动。

上德不德形容很有德行的人,不自夸其德。

上德若谷上德:最高的道德;谷:溪谷。形容具有崇高道德的人胸怀如同山谷一样深广,可以容纳一切。

上当受骗因信假为真而被欺骗、吃亏。

上得天时,下得地利指作战既有适宜的气候条件,又有优越的地理形势作依托。也形容办事所具备的客观条件极为有利。

上当学乖吃过亏下次就不会上当。

上方宝剑尚方署特制的皇帝御用的宝剑。古代天子派大臣处理重大案件时,常赐以上方宝剑,表示授于全权,可以先斩后奏。现用以比喻来自上级的口头指示或书面文件。

上方不足,下比有余比上不足,比下有馀。

上根大器佛家语。具上等根器者。亦泛指天资、才能极高的人。

上竿掇梯犹上树拔梯。比喻引诱人上前而断绝他的退路。

上挂下联挂:悬挂。上面挂着,下面联着。比喻向上下追查,扩大牵涉面。

上和下睦指长幼之间或上下级之间相处得很好。

上好下甚上面的喜爱什么,下面的人就会对此爱好的更加利害。

上交不谄谄:巴结、奉承。与据高位的人交往,不拍马奉承。

上门买卖比喻主动找上门来,事情容易做成。

上嫚下暴指君上骄慢,下民强暴。同“上慢下暴”。

上慢下暴指君上骄慢,下民强暴。

上梁不正上梁:指上级或长辈。比喻在上的人行为不正,不能以身作则。

上梁不正下梁歪上梁:指上级或长辈。比喻在上的人行为不正,下面的人也跟着做坏事。

上南落北漫言各处去向,犹言走南闯北。

上楼去梯比喻进行极其秘密的谋划。也比喻诱人上当。

上漏下湿上:指屋顶;下:指地面。形容房屋破旧,不能蔽风雨。

上陵下替指上下失序,纲纪废坠。陵,通“凌”。同“下陵上替”。

上了贼船比喻已入歧途,难以抽身。

上篇上论指说话引经据典,有根据。

上气不接下气形容因为劳累或焦急而气喘得很厉害。

上穷碧落下黄泉碧落:天上,此指天宫;黄泉:地下泉水,此指阴间。比喻上天入地,到处都找遍了。

上求材,臣残木指只要上级有所要求,下边的人就竭意奉承。

上清童子钱的别名。

上情下达下面的情况或意见能够通达于上。

上求下告指到处求问。

上勤下顺勤:勤奋。顺:顺从,服从。作领导的勤奋工作,下面的人就会顺从他的领导。

上树拔梯拔:抽掉。诱人上树,抽掉梯子。比喻引诱人上前而断绝他的退路。

上水船逆水而上的船。比喻文思迟钝。

上善若水上善:至善,最完美;水:这里喻指与世无争的圣人。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就和圣人差不多了。

上上下下往上往下,上级和下级,泛指单位的整体。

上书言事指向朝廷书面提出对国家大事的看法或建议。现多指向上级写信提建议或意见。

上驷之才驷:原指古代同驾一辆车的四匹马,泛指良马。比喻非常优秀的人才。

上山捉虎,下海擒龙比喻冒死去做艰巨危险的事情。

上天不负苦心人指埋头苦干的人,终能获得成功。

上厅行首上厅:旧指官府。元明时官妓承应官府,参拜或歌舞,以姿艺最出色的排在行列最前面。后成为名妓的通称。

上天入地升上天空,钻入地下。形容神通广大。也比喻为实现某种目的而四处奔走。

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形容无路可走的窘迫处境。

上天下地上面至于天,下而至于地。形容范围广阔,没有限制。多用以形容说话、写文章内容非常空阔广泛。

上替下陵指上下失序,纲纪废坠。陵,通“凌”。同“下陵上替”。

上推下卸把责任推给上级,卸给下级,自己却不负责任。

上吐下泻呕吐与腹泻。指人患病。

上天要价,落地还钱指商业上的讨价还价,卖方把售价要得很高,买方则把价钱还得很低。

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头顶上没有一片瓦,肢底下没有插针的地方。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

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

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无立足之地。

上无片瓦,下无卓锥之地卓:直立。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

上无片瓦,下无立锥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

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

上闻下达闻:听见;达:通晓,明白。使上级知道,下级的人明白。

上下床比喻人或事高下悬殊。

上下打量对某人估量揣度。

上下浮动短促而反复地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地移动。

上下翻腾使上升又落下。

上下交困指国家和百姓都处于困难的境地。

上下交征交:互相;征:求取。上上下下互相争夺私利。

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做弊。

上下天光上空与水中碧光一色。形容水中倒影使天水连成一片。

上下同门上下:指上一辈与下一辈。姑婿与侄婿的互称。

上下同心上下一心。

上下同欲上下有共同的愿望,指众心齐一。

上下无常旧指官位的上升与下降没有一定的规律。

上下为难上面下面都难以应付。

上下相安地位高的和地位低的相安无事。

上行下效效:仿效,跟着学。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

上下有等指等级区别。

上下有服指旧时等级,上下级服装有严格区别。

上下有节节:节度。不论职位高低都有法度约束。

上下一心上上下下一条心。

上用目,则下饰观在上边的能够明察,下边的伪装行为就会被发现。

上雨旁风形容家里贫穷,房屋破旧。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上:居上位的人;好:爱好;甚:更厉害。居上位的人有哪一种爱好,在下面的人必定爱好得更厉害。指上行下效,影响深重。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形容苏州、杭州的繁荣、富庶。

上溢下漏指上富下贫。

上援下推上面牵引下面推。比喻推荐引进。

上医医国上医:高明的医生,比喻高贤;医国:指为国家除患祛弊。高贤能治理好国家。

上之所好,下必从之在上的人喜欢什么,在下的人就一定会跟着做。

上之所好,下必甚焉上:居上位的人;好:爱好;甚:更厉害。居上位的人有哪一种爱好,在下面的人必定爱好得更厉害。指上行下效,影响深重。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形容学问广博,无所不知。

上烝下报烝:晚辈男子和长辈女子通奸;报:长辈男子与晚辈女子通奸。泛指男女**。

上蒸下报泛指**的性行为。

上智下愚智:聪明;愚:笨。最聪明的人和最愚笨的人。孔子认为他们都是先天决定,不可改变。

傲上矜下矜:自夸。对上对下都自傲自大。

不差上下不分高下,差不多。

不分上下不管上级和下级或指分不出高低胜负。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八公山:在安徽淮西市西。将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是士兵。形容极度惊恐,疑神疑鬼。

巴高望上指与社会地位高于自己的人结交或联姻。

白日上升犹言白日升天。道教谓人修炼得道后,白昼飞升天界成仙。

不上不落形容事情无着落,处境为难。

不上不下上不去,下不来。形容进退两难。

半上半下指两可之间。

比上不足,比下有馀指处于中等状态。形容满足现状,甘居中游,不求进取。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赶不上前面的,却超过了后面的。这是满足现状,不努力进取的人安慰自己的话。有时也用来劝人要知足。

板上钉钉在石板上钉上铁钉。比喻事情已经决定,不能改变。

壁上观壁:营垒。比喻坐观胜负而不帮助任何一方。

逼上梁山比喻被迫起来反抗。现也比喻被迫采取某种行动。

半上落下犹半途而废。

兵上神密上:通“尚”,贵。用兵贵在神密。

榜上无名张贴的名单上没有名字。泛指落选。

板上砸钉比喻事情已定,不容变更或说话算数。

阪上走丸坂:斜坡;丸:弹丸。象在斜坡上滚弹丸。比喻形势发展迅速或工作进行顺利。

 原文:

 豫人张氏者[1],其先齐人[2]。明末齐大乱,妻为北兵掠去[3]。张常客豫,遂家焉。娶于豫,生子讷。无何,妻卒,又娶继室,生子诚。继室牛氏悍,每嫉讷,奴畜之,啖以恶草具[4]。使樵,日责柴一肩;无则挞楚诟诅,不可堪。隐畜甘脆饵诚[5],使从塾师读。诚渐长,性孝友,不忍兄劬,阴劝母。母弗听。一日,讷入山樵,未终,值大风雨,避身岩下,雨止而日已暮。腹中大馁,遂负薪归。母验之少,怒不与食;饥火烧心,入室僵卧。诚自塾中来,见兄嗒然[6],问:“病乎”曰:“饿耳。”问其故,以情告。诚愀然便去。移时,怀饼来饵兄。兄问其所自来。曰:“余窃面倩邻妇为之,但食勿言也。”讷食之。嘱弟曰:“后勿复然,事泄累弟。且日一啖,饥当不死。”诚曰:“兄故弱,乌能多樵!”次日,食后,窃赴山,至兄樵处。兄见之,惊问:“将何作”答曰:“将助樵采。”问:“谁之遣”曰:“我自来耳。”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于是速之归[7]。诚不听,以手足断柴助兄。且云:“明日当以斧来。”兄近止之。见其指已破,履已穿[8],悲曰:“汝不速归,我即以斧自到死[9]!”诚乃归。兄送之半途,方复回。樵既归,诣塾,嘱其师曰:“吾弟年幼,宜闭之。山中虎狼多。”师曰:“午前不知何往,业夏楚之[10]。”归谓诚曰:“不听吾言,遭笞责矣。”诚笑曰:“无之。”明日,怀斧又去。兄骇曰:“我固谓子勿来,何复尔”诚不应,刈薪且急,汗交颐不少休。约足一束,不辞而返。师又责之,乃实告之。师叹其贤,遂不之禁。兄屡止之,终不听。

 一日,与救人樵山中,歘有虎至。众惧而伏。虎竟衔诚去。虎负人行缓,为讷追及。讷力斧之,中胯。虎痛狂奔,莫可寻逐,痛哭而返。众慰解之,哭益悲。曰:“吾弟,非犹夫人之弟[11];况为我死,我何生焉!”遂以斧自刎其项。众急救之,入肉者已寸许,血溢如涌,眩瞀殒绝[12]。众骇,裂之衣而约之[13],群扶而归。母哭骂曰:“汝杀吾儿,欲劙以塞责耶[14]!”讷呻云:“母勿烦恼。弟死,我定不生!”置榻上,疮痛不能眠,惟昼夜依壁坐哭。父恐其亦死,时就榻少哺之,牛辄诟责。讷遂不食,三日而毙。村中有巫走无常者[15],讷途遇之,缅诉曩苦[16]。因询弟所,巫言不闻。遂反身导讷去。至一都会,见一皂衫人,自城中出。巫要遮代问之[17]。皂衫人于佩囊中检牒审顾,男妇百余,并无犯而张者。巫疑在他牒。皂衫人曰:“此路属我,何得差逮。”讷不信,强巫入内城。城中新鬼、故鬼往来憧憧[18],亦有故识[19],就问,迄无知者。忽共哗言:“菩萨至[20]!”仰见云中,有伟人,毫光彻上下,顿觉世界通明。巫贺曰:“大郎有福哉[21]菩萨几十年一入冥司,拔诸苦恼[22],今适值之。”便捽讷跪。众鬼囚纷纷籍籍[23],合掌齐诵慈悲救苦之声,哄腾震地。菩萨以杨柳枝遍洒甘露,其细如尘。俄而雾收光敛,遂失所在。讷觉颈上沾露,斧处不复作痛。巫仍导与俱归。望见里门,始别而去。讷死二日,豁然竟苏,悉述所遇,谓诚不死。母以为撰造之诬,反诟骂之。讷负屈无以自伸,而摸创痕良瘥。自力起,拜父曰:“行将穿云入海往寻弟,如不可见,终此身勿望返也。愿父犹以儿为死。”翁引空处与泣,无敢留之。

 讷乃去。每于冲衢访弟耗[24],途中资斧断绝,丐而行。逾年,达金陵,悬鹑百结[25],伛偻道上。偶见十余骑过,走避道侧。内一人如官长,年四十已来,健卒怒马,腾踔前后。一少年乘小驷,屡视讷。讷以其贵公子,未敢仰视。少年停鞭少驻,忽下马,呼曰:“非吾兄耶!”讷举首审视,诚也。握手大痛,失声。诚亦哭曰:“兄何漂落以至于此”讷言其情,诚益悲。骑者并下问故,以白宫长。官命脱骑载讷[26],连辔归诸其家[27],始详诘之。初,虎衔诚去,不知何时置路侧,卧途中经宿。适张别驾自都中来[28],过之,见其貌文,怜而抚之,渐苏。言其里居,则相去已远。因载与俱归。又药敷伤处,数日始痊。别驾无长君[29],子之。盖适从游瞩也。诚具为兄告。言次,别驾入,讷拜谢不已。诚入内,捧帛衣出,进兄,乃置酒燕叙。别驾问:“贵族在豫,几何丁壮”讷曰:“无有。父少齐人,流寓于豫。”别驾曰:“仆亦齐人。贵里何属”答曰:“曾闻父言,属东昌辖[30]。”惊曰:“我同乡也!何故迁豫”讷曰:“明季清兵入境,掠前母去。父遭兵燹,荡无家室。先贾于西道,往来颇捻,故止焉。”又惊问:“君家尊何名”讷告之。别驾瞠而视[31],俯首若疑,疾趋入内。无何,太夫人出[32]。共罗拜,已,问讷曰:“汝是张炳之之孙耶”曰:“然。”太夫人大哭,谓别驾曰:“此汝弟也。”讷兄弟莫能解。太夫人曰:“我适汝父三年,流离北去,身属黑固山半年[33],生汝兄。又半年,固山死,汝兄补秩旗下迁此官[34]。今解任矣。每刻刻念乡井,遂出籍[35],复故谱[36]。屡遣人至齐,殊无所觅耗,何知汝父西徙哉!”乃谓别驾曰:“汝以弟为子,折福死矣[37]!”别驾曰:“曩问诚,诚未尝言齐人,想幼稚不忆耳。”乃以齿序[38]:别驾四十有一,为长;诚十六,最少;讷二十二,则伯而仲矣。别驾得两弟,甚欢,与同卧处,尽悉离散端由,将作归计。太夫人恐不见容。别驾曰:“能容则共之,否则析之。天下岂有无父之国”于是鬻宅办装,刻日西发。

 既抵里,讷及诚先驰报父。父自讷去,妻亦寻卒;块然一老鳏[39],形影自吊[40]。忽见讷入,暴喜,恍恍以惊[41];又睹诚,喜极,不复作言,潸潸以涕[42]。又告以别驾母子至,翁辍泣愕然,不能喜,亦不能悲,蚩蚩以立[43]。未几,别驾入,拜已;太夫人把翁相向哭。既见婢媪厮卒,内外盈塞,坐立不知所为。诚不见

 母,问之,方知已死,号嘶气绝,食顷始苏。别驾出资,建楼阁;延师教两弟;马腾于槽,人喧于室,居然大家矣。

 异史氏曰:“余听此事至终,涕凡数堕:十余岁童子,斧薪助兄,慨然曰: ‘王览固再见乎[44]!’于是一堕。至虎衔诚去,不禁狂呼曰:‘天道愦愦如此[45]!’于是一堕。及兄弟猝遇,则喜而亦堕;转增一兄,又益一悲,则为别驾堕。一门团[46],惊出不意,喜出不意,无从之涕,则为翁堕也[47]。不知后世,亦有善涕如某者乎[48]”

 注释:

 [1]豫:今河南省古为豫州之地,故别称为豫。

 [2]齐:今山东泰山以北地区及胶东半岛,战国时为齐地,汉以后仍沿称为齐。

 [3]北兵:指清兵。明崇祯年间,建国于东北地区的清兵,曾五次进袭关内。崇祯十一年(1638),清兵入关攻陷河北,次年正月陷山东济南。崇祯十五年(1642)十一月,清兵入关陷蓟州、畿南,攻克山东兖州府。这两次进袭,山东受祸最为惨烈。

 [4]恶草具:粗劣的食物。《史记·陈丞相世家》:项羽遣使至汉,刘邦“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即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具,供设,指食物。此句据《聊斋志异图咏》本;底本及山东省博物馆藏抄本均作“啖以恶草,且使樵”。

 [5]甘脆:美好的食物。

 [6]嗒 (tà答)然:沮丧的样子。

 [7]速:催促。

 [8]履已穿:鞋已磨破。[9]刭:割颈。

 [10]业夏 (jiǎ夹)楚之:已体罚了他。夏楚,同“檟楚”,古代学校用檟木,荆条制成的体罚学生的用具。《礼记·学记》:“夏楚二物,收其威也。”

 [11]非犹夫人之弟:不同于别的人家的弟弟;意谓其弟甚贤。犹,若。夫,语中助词,无义。

 [12]眩瞀(mào冒)殒绝:昏死过去。眩瞀,眼花。殒,死亡。

 [13]约之:束裹伤口。

 [14]劙 (lí离):浅割。

 [15]走无常者:迷信传说,冥间鬼使不足时,往往勾摄阳间之人代为服役。这种人称为走无常者。人被勾摄时,忽掷跳数四,仆地而死,更生后能言冥间所历之事。见祝允明《语怪》。

 [16]缅诉:追诉。

 [17]要 (yāo腰)遮:中途拦截。

 [18]憧憧 (chōng-chōng冲冲):形影摇晃的样子。

 [19]故识:老相识,熟人。

 [20]菩萨:梵语“菩提萨埵”的简称,位次于佛。详《瞳人语》注。此指观世音。

 [21]大郎:指张讷。郎,对少年男子的敬称。

 [22]苦恼:佛家语,指人生的苦难忧伤。

 [23]纷纷籍籍:形容众人纷乱喧嚷。

 [24]冲衢:通向四面八方的要道。

 [25]悬鹑:鹌鹑毛斑尾秃,如同破烂的衣服,因以形容衣衫褴褛。见《荀子·大略》。

 [26]脱骑:此谓让出一匹马。二十四卷抄本作“脱骖”。

 [27]连辔 (pèi沛):骑马并行。辔,驭马的缰绳。

 [28]别驾:官名,州的佐吏。宋以来,诸州通判也尊称别驾。

 [29]长君:成年的公子。长,年岁较大。

 [30]东昌:府名,府治在令山东省聊城县。

 [31]膛 (chēng撑)而视:瞪目而视;形容惊呆。

 [32]太夫人:老夫人。汉制,列侯之母称太夫人。后来官绅之母,不论存亡,均称太夫人。

 [33]黑固山:黑,姓。固山,满语音译,为加于爵位或官职前的美称。加于官名上的如“固山额真”。固山额真,汉语泽为“旗主”,顺治十七年定汉名为“都统”。

 [34]补秩:补缺。秩,官职。旗,清代满族以旗色为标志,建立八旗制度。初期各旗兼有军事、行政、生产三方面的职能。后来则成为兵籍编制。

 [35]出籍:指脱离旗籍。

 [36]复故谱:复归原来的宗族,即归宗。谱,谱牒,旧时记载家族世系的家谱。

 [37]折福死矣:犹言“罪过煞”。谓造孽折福太甚。死,形容极甚。

 [38]以齿序:按年龄排定长幼次序。齿,年岁。

 [39]块然:孤独,伶仃。

 [40]形影自吊:对影自叹;形容孤独无伴。吊,哀伤。

 [41]恍恍 (huǎng-huǎng晃晃):精神恍惚。

 [42]潸潸:泪流貌。

 [43]蚩蚩:痴呆貌。

 [44]王览固再见乎:象王览这样的人物真地又出现了吗《晋书·王祥传》载,王祥少时对继母至孝,继母却虐侍他。继母所生弟王览每见王样被打,就痛哭劝阻其母,并帮助王祥完成继母刁难的苦役。继母每欲毒害王祥,王览则先尝赐给王祥的食物。终于保全了王祥。这里以王览比张诚。固,的确。见,同“现”。

 [45]愦愦:胡涂,昏聩。

 [46]团(luán峦):团聚。

 [47]堕:据二十四卷抄本补。

 [48]某:指代“我”。

 译文:

 明朝末年,天下大乱。山东张某的妻子被北方兵抓走了,而张本人经常客居河南。妻子被抓走以后,张某便在河南娶妻安了家。不久,他们有了个儿子,名字叫张讷。可是,好景不长,没过几年,第二个妻子病死了。于是,张某又娶牛氏做继室,并和牛氏生了个儿子,取名张诚。牛氏性情凶悍,她总是嫉恨张讷,把他当奴仆看待。叫他吃最差的饭菜,却要他每天砍一担柴。张讷完不成任务就要遭她鞭打或责骂,简直叫人难以忍受。对自己的孩子张诚,她百般疼爱,总是把好吃的东西悄悄地给他吃,还送他到私塾读书。张诚一天天长大了。他为人厚道,不忍心看着哥哥辛苦,常常私下里劝母亲不要那样对待哥哥,母亲不听。

 有一天,张讷照例上山砍柴,但一担柴没砍够,忽然风雨大作,他只好跑到岩石下躲雨。等到雨停时,天色已晚,而且肚子饿得咕咕直叫。他只得背着先砍的那点柴走回家。继母一看他的柴不够,很生气,便不给他饭吃。张讷饿得揪心,便进房躺在床上。张诚从私塾放学回来,见哥哥神色不好,便问他是不是病了,哥哥说是太饿了。张诚问哥哥是什么缘故,张讷便把没打够柴被继母停食的事说了一遍。张诚听了以后很难过地走了。过了一会儿,他怀揣着炊饼回来了,并拿出炊饼给哥哥吃。哥哥问他炊饼是从哪里来的,他说:"我从家里偷了些面粉,请邻居家的妇女烙的。你只管吃,不要说出去。"饥饿的哥哥大口大口地把饼吃了。哥哥吃完饼叮嘱弟弟:"你不要再这样做了,要是被发现,会连累你的。何况一天吃一顿饭,不会饿死人的。"弟弟说:"你的身体本来就单薄,怎么能每天砍那么多柴呢"第二天,吃过早饭后,张诚便偷偷地进了山,来到哥哥打柴的地方。哥哥看见他,大吃一惊。问他来干什么,他说帮哥哥砍柴。哥哥又问谁让来的,他说是自己来的。张讷一听,很着急,他对弟弟说:"不要说你不会砍柴,就是你会砍,这样也不行。"他催弟弟赶快回去,弟弟不听,并用手和脚折断树枝帮助哥哥,他一边做,一边说:"明天我要带把斧子来。"哥哥上前去阻止他,发现他手指已被划破,鞋子也被扎了孔。于是难过地说:"你要是不马上回去,我就用斧子砍死自己。"张诚这才回家。张讷送他走了一半路程,才返回山上继续打柴。砍柴回家后,他又跑到私塾对老师说:"我弟弟年纪小,请老师严加管教,不要让他出门,因为山中有不少老虎豺狼。"老师说:"不知道今天中午前他到什么地方去了,我已责问过他。"张讷回来后对弟弟说:"不听我的话,挨老师打了吧"张诚笑着说:"没有的事。"第二天,张诚带把斧头又上山去打柴。哥哥看见他又来了,生气地说:"我已经说过叫你不要来,你怎么又来了"张诚默不做声,只是一个劲地砍柴,累得满头大汗,他也不休息。砍满一担柴后,他不跟哥哥打招呼就下山了。老师知道后又要责打他,这时,他才向老师讲了实话。老师认为他很懂事,便不再禁止他帮哥哥打柴。哥哥怎么劝他,他都不听。想不到,悲剧终于发生了。

 有一天,张诚和几个人上山打柴。突然,来了只老虎。几个同伴都吓得趴在地上不敢动,老虎跑过来把张诚给叼走了。老虎嘴里叼着个人,走起路来自然要比平常慢,结果,老虎没走多远,就被紧追不舍的张讷追上了。张讷举起斧头用力砍去,一斧砍中了老虎的后腿。老虎受伤以后狂奔而去,张讷拚命追,却怎么也追不上。张讷眼见弟弟被老虎所害,痛哭不已。他对安慰他的人说:"我的弟弟与别人的弟弟不同,何况他是为我而死。他死了,我还活着干什么呀!"说着就用斧头砍自己的脖子。大家急忙阻止,但为时已晚,斧子已在脖子上砍进一寸深的刀口,鲜血奔涌,眼看着就不行了。同伴赶紧抢救,把他的伤口包扎起来,然后扶他回家。他继母知道后,又哭又骂,她叫喊着说:"你把我的儿子杀死了,想砍自己的颈子来搪塞吗"张讷呻吟着说:"母亲您不必烦恼。弟弟死了,我一定不会再活下去的。"他躺在床上,疼痛难忍,夜里也睡不着,只是整日整夜靠着墙哭泣。他父亲担心他这样下去会死,便经常到他的床前喂点东西给他吃,牛氏知道后又骂个不休。这样一来,张讷索性滴水不进,没过三天就病死了。村子里有个巫师,能化到阴间去。张讷在去阴间的路上碰巧遇见了他,并向他讲述在阳世所遭受的苦难。张讷向巫师打听弟弟的消息,巫师说没听说他弟弟到阴间来过。接着,巫师回转身,把张讷带到阴间的一个都会。他们看见一个身穿黑衣衫的人,正从城里走出来。巫师赶紧拦住他询问张诚的情况,那人从挎包里拿出名册一一查看,名册上有上百人的姓名,但其中并没有一个姓张的。巫师怀疑张诚的名字会不会在别的名册上,那人说:"这一带都归我管,不会有错的。"但张讷还是不相信,他强拉着巫师进城。城里新鬼、老鬼熙熙攘攘,其中也有熟人,向他们打听,都说没见过张诚。正在这时,忽然一阵骚动,有人嚷叫:"菩萨来了!"抬头看空中,只见云气中有个巨人,辉光四射,仿佛把整个地狱世界都照得亮堂堂。巫师庆贺张讷说:"大哥真有福气啊,菩萨几十年才到地府一次,替众生解脱一切苦恼,你有幸赶上了。"说着,便拉张讷下跪。地府里的鬼囚都双手合十,一起念诵:"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祈颂之声一片喧闹。只见菩萨用杨柳枝条蘸着甘露洒在鬼囚们身上。一会儿雾收光灭,菩萨不见了。张讷觉得脖子上沾了几滴甘露,伤口已不再疼痛。巫师又领着他往回走,一直把他送到家门口。死去的张讷过了两天又神奇地复活了。苏醒以后,他将自己在阴曹地府里的经历详细讲了一遍,并说弟弟张诚肯定没有死。继母认为这是他编造的鬼话,照旧责骂他。张讷满腹冤屈,无人可以诉说。他摸摸伤口,发现已经完全愈合,于是,他挣扎着起了床,向父亲告别。他说:"我要去找弟弟,就是上天入海,也要把他找回来。如果找不回来,我也就不回家了,您就只当我已经死了。"父亲舍不得他走,但又不敢挽留他。张讷离开家以后,便四处查找弟弟的下落。身上带的一点盘缠花光了,就沿路乞讨。一年后,他来到金陵。这时的张讷衣衫褴褛,形容憔悴。

 有一天,他弓着腰缓慢地在路上行走时,偶然看见有十几个人骑着马冲过来,他赶紧跑到路边躲避。骑马的人中,有一个像是当官的,年纪大约四十来岁。有一个骑着马驹的少年,不停地打量站在路边的张讷。张讷以为他是富贵人家的少爷,不敢抬头看他。那少年停住马,盯着他看,然后翻身下马,喊道:"这不是哥哥吗"张讷这才抬头,一看,原来竟是弟弟张诚。兄弟在异乡相见,又悲又喜。弟弟问:"哥哥怎么沦落到这儿来了"张讷便把这一年多来发生的事讲给弟弟听,弟弟听了更加伤心。那个当官的知道张讷是张诚的兄长后,便命令腾出一匹马给张讷骑。张讷随弟弟一同来到那个官员的家。

 原来,老虎把张诚叼走后,因腿部受伤,便不得不把他丢弃了。被老虎咬伤的张诚在野地里过了一夜。第二天,一位姓张的官员从京城返回家的途中,发现躺在地上的张诚,见他相貌斯文,便把他扶起身。张诚终于慢慢地苏醒了。这时,他才意识到,这里离自己的家相当遥远,一时根本回不去。怜惜他的张官员于是将他带回自己的家,并给他敷药治伤。张官员没有儿子,就认他作儿子。这一天,他们正好到郊外游玩,碰巧相遇了。

 巧事还不止这一桩。当张诚兄弟在张官员家的酒席上同张官员话家常时,张官员说他也是山东东昌人,跟这两兄弟是同乡。张讷说起前母被清兵抢走了,父亲为逃兵乱,便到河南做买卖,后来就在那儿成了家。张官员问他父亲叫什么,张讷说父亲叫张炳之。一听到这个名字,张官员像有什么心事,他马上进里屋把老母亲叫出来了

更字结尾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1 以“生”结尾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白面书生 指缺乏阅历经验的读书人。 百弊丛生 百:形容多;弊:弊端,害处。 笔下超生 超生...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