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氏族谱字?(辈分用字)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3浏览:16收藏

徐氏族谱字?(辈分用字),第1张

分类: 交通/旅游

问题描述:

如能说明对应的字是多少“世”就更好了

解析:

徐姓起源参考之一

徐源出于嬴姓。夏朝时,嬴姓祖先伯益的儿子若木被封在徐(今江苏泗洪县及安徽泗县一带)。徐国历经夏、商、周,传至西周穆王时,有国君叫偃。徐君偃以仁义著称,深得百姓拥戴。有一次在疏导河道时徐君偃挖出了一副红色的弓箭,他认为这是天赐的祥瑞,就起了代周为天子的野心。周围的一些诸侯听说此事后,也纷纷赶来归附徐君偃。徐君偃于是改称徐偃王,率领拥护他的三十六国诸侯,起兵反周。此时周穆王正在昆仑山西王母那儿做客,得到消息后,立即让造父驾车返回镐京(参见赵姓),发兵讨伐徐偃王。眼看一场血战就要发生,徐偃王不忍让生灵涂炭,于是立即收兵,弃国出走,躲进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一带的深山之中,结果徐国军队被打败。后来周穆王了解到徐偃王在当地很得人心,就又封他的儿子宗为徐子,由徐子继续管理徐国。宗传位至十一世孙章禹时,徐国被吴国灭掉,徐国国君的子孙称为徐氏。徐福,也作徐市,秦朝著名方士,琅琊(今山东胶南南)人。他为迎合秦始皇迷信长生的心理,向秦始皇上书说大海之中有三座神山,名叫蓬莱、方丈、瀛洲,有仙人居住在那里,希望能带领童男童女前往求仙。秦始皇答应了。徐福便挑选童男童女几千人,乘船入海,结果一去不返。相传徐福后来成为日本的神武天皇。

徐姓起源参考之二

在浙江省兰溪市生活着很多徐姓后人,仅在兰溪市章林村一个村就有1200多人姓徐。这个村的徐姓人家还保存着自己的家谱。

在兰溪市的姓氏研究专家胡汝明先生的带领下,我们《天涯共此时》摄制组来到章林村,在村民徐寿泉家看到了他们世代保存下来的徐氏宗谱。兰溪当地的姓氏研究专家胡汝明先生对这些家谱进行过深入的研究。

浙江省兰溪市姓氏研究专家胡汝明说:“徐姓呢,它是春秋时有一个徐国。这个徐国的一个国王叫徐偃王。他的子孙呢,根据郭沫若先生的考证,浙江应该是徐土,就是徐国的土地。这里呢都是徐偃王的后代。那么徐偃王是怎么能够到了这里呢?因为那个时候,另一个国家(楚国)要消灭它。徐偃王他心里不愿让老百姓牺牲,所以把许多人首先迁移到龙游,然后繁衍到这里的。那么作为整个浙江来说呢,在之江旁边,就是我们钱塘江,徐偃王的庙有30多个,来纪念他们的先祖。”

徐国被楚国灭亡之后,原来的徐国百姓便以徐为姓,这就是徐姓的开始。以后徐姓子孙四处迁移,逐渐遍及海内外。历史上的徐姓名人很多。如秦朝时的徐福,据说他向秦始皇上书,说海中有神仙,请得数千童男童女,乘船入海,但一去不返。三国时的徐庶,他因向刘备举荐诸葛亮及孝顺母亲而著称。明朝开国大将徐达。明朝地理学家徐霞客。在台湾,有1895年率领台湾义军抗日的徐骧。徐姓的现代名人有徐向前、徐志摩、徐悲鸿等等。在兰溪章林村保存的徐氏家谱中,还记载着一位与台湾有着密切关系的人物,他的名字叫徐林。

浙江省兰溪市姓氏研究专家胡汝明说:“徐林呢,他是当初台湾府,属于福建省管辖的,他是在台湾府当同知。同知就是府太爷的助手,是第二把手,跟第二把手一样的。那么他管的工作呢就是管海防,管捕盗。雍正十三年,因为他的工作对台湾人民有很多贡献,(朝廷)给他一个表彰,奖励中间有几句话很关键的。躬恪慎,莅事精勤。分双旌五马之荣,襄六典九条之治。就是既按法制,又为人民服务。所以这样呢为台湾的人民作出贡献。”

除了徐林之外,清朝还有不少徐姓人家从福建、广东一带迁入台湾。因此,徐姓也成了台湾的大姓之一。

胡汝明说:“根据家谱来看呢,徐林到那里以后就再没回来,没有回来。从这一点上看呢,他的后人现在还在台湾。”

胡汝明还介绍说:“徐姓应该说在台湾也是个大姓。我认为恐怕总数在20万以内。徐氏也有徐氏大宗祠在台湾。徐寿泉家保存家谱,是因为他们家一直是这支徐姓的长子长孙。这些徐姓家谱虽然已经有些破损,但是根据习俗,这些家谱是不能随便拿出家门的。章林村人说,他们希望台湾的徐氏后人与他们联系,共续家谱。”

徐姓起源参考之三

徐姓是当今中国第十一大姓,在台湾排名第二十。徐姓出自嬴姓,于黄姓同源,都是东夷部落首领伯益的后代。伯益因为帮助禹治水有功,被舜赐为嬴姓。伯益的儿子若木,在夏朝时被封在一个叫徐的地方,建立了徐国。徐国经历了夏朝,商朝和周朝,传了三十二代,到西周穆王的时候,徐国君主徐偃王,以仁义著称。有一次,徐偃王在疏导河道的时候,挖出了一副红色的弓箭,并以为是上天给他的暗示,要他取代周穆王成为天子,于是就率领周围的三十六个诸侯,一起起兵,进攻周朝。战争开始后,生灵涂碳。徐偃王因为不忍心让老百姓受苦,就收兵弃国,跑到彭城一带隐居了。周穆王因为知道徐偃王在当地很得民心,就又封他的子孙为徐子,继续管理徐国。直到公元前五一二年,被吴国所灭。亡国后,原来徐国的百姓就以徐为姓,这也就是徐姓的由来。徐姓早期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和江西一带。到三国和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徐姓又向四周迁徙,分布到河南,山西,河北,湖北等地,到唐朝,徐姓开始进入福建,元代时,又有徐姓迁居广东,并在明代时,进入台湾。徐姓的主要聚居地有:泗洪,徐州,琅邪,河东,由拳,陇西,东阳,高平,长城,濮阳,于潜,新丰,柳城,范阳,南昌,龙丘,会稽,绍兴,东莞等。

成都徐达后裔:

①成都与天府新区各地、彭山一支:钦显镕(单名)良,见绵祥斯。弦缙承翊,逎泽元绍。锡汝文光,敬遵天道。体正思诚,书声永继。志再浩境,攸闲棋召。诤友洵雍,鹏众均昌。博学超凡,昨闻懋堂。智湛守业,谋能安邦。

②简阳各地、成都一支:钦显镕(单名)良,见绵祥斯。弦经承应,襄(单名)公正世。子登大化,崇家训基。本孔凤门,前建恩机。沛益珍为,邦如祖上。佐殿用帅,宾毓秀方。兴治勋华,载锡纯香。山辉万树,惠念汉林。

③仁寿高家、鰲陵、大林、胜利、成都一支:钦显镕(单名)良,见绵祥斯。弦林承明,伏兴建思。廷先文玉,永学大君。祥义从开,德远春茂。宝安康富,贵庆星照。国世凯吉,昌青云治。全锦万民,发金光堂。

④仁寿高家、鰲陵、板燕、新津一支:钦显镕(单名)良,见绵祥斯。必朝三永,万元正洪。周忠星志,占荣仁义。从开德诚。⑤仁寿观寺乡、二郞滩、丹顶山,大邑一支:钦显镕(单名)良,见绵祥斯。必朝三永,万元正君。臣福德昌,龙胜明月。照寿星原。

新津太平、兴义、长乐一支:芳龙文廷,崇醇思道。金玉尓德,邦家之光。宗克永远,世必大昌。

达州一支:先维加大启,正应于朝学。其昌永曰继,思尚信义卓。家长宗可传,荣锡用安乐。富贵万年兴,甲弟连登科。

广安:①正大有成,学文作仁。开万世保,继裔本心。②迎祥起进士,金永正大兴。秉德思怀寸,昌开百带荣。③开仁子太君,芝义永朝廷。金文生荣志,德厚万代兴。

岳池玉皇庙一支:一启思良上,尧舜禹汤周。文武忠天世,万代显鸿猷。

营山一支:崇贞宗千祖,国子名文胜。朝邦万代永,其昌兴隆善。嘉志立刚常,仁义得富贵。

大竹一支:真天存得玉,大金嘉时祚。曰应楚之才,华国文章绪。朝廷用贤良,立学明庠序。诗礼传家珍,世代受恩遇。

遂宁一支:继自其汝之。九邦第宏基,培应醇厚广。裕启显扬时,勤慎佐国宜。绵长锺嗣烈,世泽万年思。

南充高坪搽耳一支:天了庆宗应。仲叔光家邦,世传自有常。永遵敦厚礼,昌大定悠扬。

荥经一支:朝应尔恩,俸仕文仁。席尚光大,家秉昌荣。先祖来居,荥河经江。聿修厥德,启迪胤臧。前创后守,作为有方。义门之业,迨见再举。

仪陇瓦子一支:达显尚荣发,福庭中正开。文光明世代,锦朝国恩来。富贵思先宝,诗书启大才。

蓬溪安府场一支:国正天兴顺,官清自化良。德崇行必善,学广道宜章。廷宪文明显,佳修素吉祥。攸邦进齐尚,世泽永龙昌。

泸州:①会表南名银,学登一有成。永远文德定,世泽孝宗真。开国清良幼,新帮喜晴云。光昌辉斗丙,既美要同情。②恕人应竉茂,玉达水元金。芳之光德远,正国本家声。志大经邦用,天开杰士生。绍儒名震海,辅治重朝卿。如有思培祖,鸿基继守成。

泸县长沙庙一支:万可世守文,正登荣中国。元兴明光吉,金玉满堂红。

叙永一支:彦开定明,诗书俊杰。万古萧清,威如四海。文芝国崇,廷应朝绍。永洪光庆,世代兴隆。仁伦有道,谨秀良才。登金大宝,福禄长春。

合江一支:国正天星顺,朝开玉太应。邦昌明帝治,廷秀思前胜。人以祖为本,子亦孝当先。耕读是至上,勤俭求富裕。

西充一支:承先启继一家春,学士文人世代传。有守斯能体国用,光明正大永长存。

筠连乐义徐家箐一支:登朝兆茂明,宗国复学行。仕元长兴有,万世永和平。正定光先德,忠良保怀庭。

资中银山一支:世守宗来大,自人怀元长。高增培裕厚,燕翼树滋芳。国登林光锡,成家永鸿扬。朝廷正兴忠,仕之尔开洪。启迪资垂植,贻谋笃发祥。泗代咏川隆,宝贵荣华孟。祚繁宜永庆,裔奕緜延昌。佳节过初睛,雷动彻普声。争姘桃李艳,遥观白云峰。道影玉清泉,碧潭水中天。苍茫望远山,岛屿绕雾烟。一苇神风去,千戴造福源。数万草木芸,招展尧舜添。

隆昌双河一支:庭科正文,学日家藇。元成汝德,世安有年。朝居其仕,永新国民。

安岳一支:文臣登朝向,德洪正在天。

蓬安一支:思日世代在,忠志本立道。成德之奚昌,培元基绍定。恒觉见其光,普照福永康。

宜宾一支:文宗再献,有登永贤。可以上达,志士克全。奇才愈起,必定超元。显承昌祚,光大于前。

兴文一支:应文世克成,朝廷正光明。国才忠孝有,仕宦启家声。

江安南井水兑沟一支:世作大文章,家升克有光。诗书为本业,长寿上其昌。

屏山龙华旭光一支:启兴继芳良,庆嵩以之洪。文明光世泽,显耀在奇勋。道德培元子,学士肇成章。保安书秉正,华宗定永昌。

西昌一支:建始自宗得,国朝启永景。应继登昌士,慎迁南永兴。鸿才肇文德,治世高明清。仁政广施济,海邦常康桢。富贵英华发,贤良圣哲生。守生行大道,寿福如乾坤。

德昌一支:日元换天,中琏之成,启肇文明。

荣县一支;功(公)过胜(圣)天福,寿禄世代兴。英雄朝龙凤,永远发达家。

邻水石永一支:真念仲英玉,明君达德捷。敬文宗本国,下学继元明。盛世有先德,光大在守成。

眉山永寿一支:天正家万启,文朝元光昭。映尚现玉秀,滕绍炳吕信。登世云永,远克大成。

眉山、彭山、乐山、西昌、遂宁、成都、广元等地一支:朝宗开锦维,国正应大元。学嘉启文明,庆泽永万春。东海家声远,南州世德长。康宁同寿富,厚福叙彝常。

夹江三洞恒星村徐坝一支:大德文明开景泰,湰时孝友忠良现。金玉相邦兆凤林,祯祥仁义成万代。

丹棱仁美一支:褔金汉加光,顶仕双文应。学方廷元正,永远在朝纲。开宗崇青启,前进向大军。良德修齐志,新道普天行。晋裕怀先祖,重议万代昌。

彭山黄丰:①荗易经常万,子启天洪文。正德明廷顺,继褔永大新。②孟应金朝万,子启天洪文。正德明廷纪,福绿永志忠。

彭山黄丰徐楼房、眉山土地黑沱子、大石桥定江一支:用伸维秉启,文开天运长。道明成正徳,绩瑞定安邦。荣华崇景泰,畗贵忇平章。自尔含光远,辉耀发祯祥。

仁寿禾加一支:朝正应登,其维宗元。先君国定,永肇洪年。德厚泽远,明哲智贤。克昌秀育,禄显寿全。

仁寿龙正:①添运作国宝,至德真仲兴。万显文宗祖,世代永光明。传家惟孝友,裕嗣本忠诚。源盛涵应远,春深景自荣。②开光云祖德,应耀中华国。文章进学士,后裔万代春。

洪雅洪川桐梓杠一支:文长大开天,有洪福在现。元明清正云,永远国太平。

青神黑龙一支:智汝登朝,文殿友光。国成元左,邦卓为良。培启德泽,兆意显扬。

乐山悦来:①润有祟先国,尚元兴开嘉。纯儒攀贵早,美年自荣华。②润有崇先国,尚元兴开嘉。纯炳君正康,福禄定安邦。

蒲江、丹棱、眉山:①文龙朝登联,德有荣应天。金玉明光现,开学太平年。②文龙朝登联,正国永殿三。洪玉明光现,开学太平年。③登联万朝应,枝永庭舟仕。国正天星顺,宦清民自安。

绵竹新市、什邡禾丰一支:盛廷谆民定,一(中)太(绍)应启先。圣朝开国臣,禄位享尊荣。友宗景思万,中(贤)绍(亲)立功勋。

广元朝天区徐家湾一支:荗国尔为徐,仕国思大君。自子廷荣贵,有文必光华。

广元元坝区:①云中洪攀,开国应先。思文继仕,建章聪天。龙光昌泰,永怀大观。贤仁从义,元照登山。②歩登文大贵,正定万国祥。金章启仁义,世代荣华昌。

旺苍盐河一支:文子鹏步登,荣华富贵春。

剑阁白龙一支:敬文登鸿扬,宗元星明怀。

渠县汇北一支:箕山贤相嗣,盛德启鸿图。孝友传家宝,诗书裕国模。佑卿能化鹤,敬业永明驹。树祖新宗子,虞勋大布敷。

徐氏族谱序粤〔注:作语助,无义。〕稽〔注:考证,考核。〕伯益之子若木,受封徐土,历虞〔注:虞,古国名。上古时代,舜所建。〕夏商周之久,子孙以国为姓。自晋宋以迄隋唐,东海琅邪〔注:邪,音牙。东海,古治名,今郯城。琅邪,今临沂。〕之间,多有闻人〔注:闻人,有名声的人。〕,古称望族〔注:望族,有声望的大家族。〕焉。予〔注:我。〕此一枝,居小太平村者,不知始于何年。因明末兵〔注:原文无“兵”。〕燹〔注:音险,意为野火,特指战火。〕,家谱毁灭,远祖字讳已不可考。闻之故老来自沂城南乡后芦塘〔注:据族人徐敏生讲,后芦塘在今苍山。〕,亦莫知所自出也。今据所知,自始祖讳堂者至予六世,以下又有三辈来,晜礽〔杜靖注:晜即“昆”,兄弟们。礽音仍,自身以下第八世孙,泛指子孙。〕云〔注:语气助词,无意义。〕族姓繁衍。有分居于沙岭村、西张村者,又有散居于沂水县者。其不读书之子孙,虽祖考字讳尚有不知,况远祖乎!若再数传,而后愈远愈疏,恐视同族如路人矣。夫循流必溯其源,按本可数其支。予蒙祖先德荫〔注:荫,音印,动词,庇荫。〕,读书游泮〔注:泮,泮官,古代学官。〕,稍知此义。今年近半百,渐有衰颓,特纠合同族,从父兄率子孙,于一阳初复〔杜靖注:“一阳初复”相当于“一元复始”,指春节。〕之时,行报本追远之礼〔杜靖注:“报本追远”指怀念祖先,追根溯源。〕,按支派次,谱系井然,俾〔注:动词,使。〕后世子孙见之,知一本则想亲睦,思创叶〔杜靖注:“叶”通“业”。〕则戒*逸,务读力耕,期不坠〔注:动词,失。〕家声云尔。裔孙府学廪生〔杜靖注:指享受一定津贴在府学习准备参加举人考试的秀才。〕秉恭顿首序于乾隆二十五年〔注:公元1760年。〕十一月望〔注:望,阴历十五左右。〕长至〔张国伟注:冬至。〕节 徐氏族谱后序族之有谱旧〔注:旧,长久。〕矣!原〔注:动词,推求,推究。〕其义将以昭世系,志〔注:标记。〕尊卑,惧其掩〔注:掩,遮盖,意为失没。〕也,恐其紊也,固〔注:副词,本来,原来。〕也,而不第〔注:第,副词,仅仅。〕此也。当〔注:应当。〕见同室聚首,绕膝承颜〔注:幸得见面。〕,盘〔注:游乐。〕匜〔注:音沂,古代盛酒器具。〕埙〔注:音熏,古代吹奏乐器。〕篪〔注:音池,古代竹管乐器,像笛子,有八孔。〕,蔼怡太和〔杜靖注:“霭”和蔼,“怡”快乐。指一家人幸福和睦。〕之气未泯也。未几,釜〔注:音府,古代炊器。〕甑〔注:音赠,古代蒸食炊器。〕析〔注:即分家。〕,爨〔注:音窜,即灶,指分锅吃饭。〕箪〔注:音单,圆形有盖的竹制盛器,用以盛食物。〕衅〔杜靖及张国伟注:起矛盾。以上六字,意为分家。〕,始而楚越,继而参商〔注:参商,参星与商星,二星彼此出没,互不相见。比喻人处两地互不相见或互不和睦。〕,渐至薄物细,故蝇蚁争及毫发,私忿小嫌雀鼠兴于骨肉者有之。圣人云,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更安望其敦故旧,睦邻里,为一乡之善士哉?族而有此,吾知在天之灵,当有顾而愀〔注:音巧,忧愁,凄怆。〕然者,虽椎〔杜靖注:音垂,椎,炳细身粗的大木棒,此为动词,意为敲,击。〕牛而祭,其吐之矣。噫!根固枝荣,源竭流滞,和气兆祥,乖〔注:疑缺忤字。〕致戾,乃愚者不察,犹或侈谈青〔注:青,指青于蓝。〕焉。妄希眠牛,某墓宜丁,某阡宜财,有是理乎?容〔注:副词,岂,哪。〕可冀乎?章自七世祖登甲,由小太平徙居西张村,迄今又九世矣。未审〔注:审,动词,祥知,明晰。〕西张族中亦有若是者否?每窃窃〔注:副词,谦词,私下,私自。〕然惧之,未敢为外人道也。是岁,吾族有续谱之举,旦公定续列,年未成丁者概不登谱,俟〔注:动词,等待。〕后随时收入,以昭慎重。余俱照前谱增修,不日告竣。诸祖以序命,章伏念徐氏族谱前廪生秉恭祖,序之者綦详,奚慎更赘〔注:音坠,多余。〕。然义不容辞,责无可贷,谨不揣固陋,略弁〔注:音变,弁言,前言,序语。〕数语,非敢云示劝惩也,庶几吾族睹斯谱者抗怀〔杜靖注:抗怀,感怀。〕。高曾屈指,云礽〔注:指子孙,礽音仍。〕因〔杜靖注:续。〕之,穆然深思,悠然意远,身从何来,家从何起,溯厥〔注:厥,代词,相当于“其”。〕初,原一室耳,推〔注:动词,推究。〕改〔注:副词,重,再。〕自〔注:副词,自然。〕只〔注:只,副词,不过,仅仅。〕一体耳。每逢露濡霜肃之辰〔杜靖注:指民间春秋二祭之时。〕,益触木本水源之墓,度〔注:音夺,推测,估量。〕必有考〔杜靖注:通“孝”。〕悌〔注:敬重兄长。引申为顺从长上。〕之心油然生。天良之动不可己者,间或质美未学,狃〔注:音纽,习以为常。〕于鄙俗俚言相示,亦将有以激其性真,返〔注:意为更换。〕其积习。斯数语者,未必非敦亲睦族之一助焉,则幸甚。至异日,年愈繁,或者上邀天贶,下叨祖荫,祥征螽斯〔注:音中,螽斯,昆虫名,吃农作物。古代用作祝颂子孙众多之辞。〕之绳绳〔注:绳绳,戒慎的样子。〕,庆延瓜瓞〔注:瓜瓞,大者为瓜,小者为瓞。典出《诗经》,有’绵绵瓜瓞’之说。〕之绵绵,一续再续,以及无穷。后之人当更有任其责者,非章之所敢之矣。裔孙由廪贡〔注:廪贡,即贡生。〕即选训导献章顿首撰同治十二年〔注:公元1873年。〕岁次癸酉村月上浣〔注:上浣,上旬。〕谷旦〔杜靖注:即良辰。〕 徐氏族谱诗七言十韵 徐氏原籍属淮安,太平又自芦塘迁。始祖讳堂初择里,东郡东鲁两支传。长支一子丁渐少,二支绵绵四派延。昆玉鸿名从景起,景元景注①荣芳环联。守达成排原并列,达成第后守兄先。惟有五世皆单字,继此秉甲互异焉。登甲南徙西张村,德希泽鹏清献连。希辈永康鹏汝献,行峰麟次注②均改添。宝男之下复家孙,尊卑次序俱井然。上下统计十四代,他日重续又何年。献章记希游参修裔孙宝贤敬书 注①:“景元景荣芳环联”一句,少第二个景字,本人添。注②:“行峰麟次均改添”一句,本人妄加次字。

徐氏出自赢姓,周朝时为诸侯,封于徐(今江苏徐州),便以国为姓,居住在江南凤阳。徐氏名人辈出,汉时有徐摨,吴时有徐顺,宋时有徐元党,元时有徐昭文。元顺帝时徐达辅佐明太祖朱元璋起兵,功成后被封为中山王。徐达生四子,后裔繁多,分支难以查考,只有次子添福的支派谱牒得以留存。添福六世孙徐飞,家资富厚,为人慷慨,于1511年(明正德六年)从句容迁居崇明,居住在本县平洋沙东北姚家桥。徐飞四世孙徐浦居响沙郁维和状南新镇西南。六世孙含亭居一号吴家沙东北区殷杨镇南。九世孙宏谟居殷杨镇东四

。十世孙汝霖居沈阜沙鳌镇竖头街。十一世孙学洙居响沙侯家镇东南,学渠居吴家沙老岸龙王庙东;瑞征居县城内,价增居丰海沙惠隆镇西。十二世孙景良居沈阜沙鳌镇北,绥斋居学洙宅西

;衢洲居候家镇南,竹林居浜镇北数十步。十四世孙月桥居吴家沙三贞桥东二

。十五世孙福元居吴家沙倪家庙西南;嘉猷居倪家庙西北,甘霖居209号惠安沙朱伦元圩内东老脚洪向东第十三

《崇邑徐氏宗系谱》采用宋氏谱法,谱中只记徐达七世孙徐飞一脉,载一世至二十世。十四世孙云璈,字韵伯,号月桥,优廪生,道光时进土。十五世孙徐成祺,字引恬,号不更,历任本县参议会会长、县教育会会长、县通俗教育馆馆长、尚志女校校长;徐甘霖,字无极,号冶甫,日本关西大学法律科毕业。

《崇邑徐氏宗系谱》最初成书于1855年(清咸丰五年),由月桥修纂。1831年(清光绪七年)念祖、云倬续修,1920年第十五世孙树霖再次续修,分上、中、下三册。

徐氏今居住本县有数处。一部分后裔已移居外地,收藏载本的徐运泉,系十七世孙,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长期居住在上海,1984年传至十九世。

中国的姓氏宗祠,俗称祠堂,是祭祀祖宗或先贤的庙堂,分为先贤祠、宗祠、神祠。先贤祠和神祠是为了祭奠古代先贤和传说中的神仙而设立的。宗庙是中国皇帝专有的祭祀场所,而宗祠建筑最普遍,习惯上称祠堂,是中国人供奉祖先神主,进行祭祀的场所,被视为宗族的象征,是族权与神权交织的中心。特别是自明清以来,祠堂成了宗族祭祀先祖、举办宗族事务、议决重大事务的重要场所。每个祠堂大凡都有自己的堂号,从某种意义上讲堂号是宗族的标志。堂号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具有姓氏特徵的堂号,如王氏“三槐堂”、赵氏“半部堂”等;另一类是没有姓氏特徵的堂号,如“世德堂”、“崇本堂”等。具有姓氏特徵的堂号,其来源大都伴有寓于某些含义的典故,它重复出现于该姓氏的不同支族。没有姓氏特徵的堂号,大部分分别为某一支族特有或与其他宗族的堂号甚少重复,其馀少量的堂号则在同姓和异姓宗族中间着较高的重复出现率。而其他的堂号辅以姓氏、地域的限制,也能在判断宗族方面起一定的作用。如“世德堂”,丁、王、李、吴、何、沈、邵、周、胡、秦、徐、陆、陈、孙、黄、曹、许、张等数十个姓氏都有此堂号,而且同姓中的不同支派也有,出现的重复率极高,但加以姓氏、籍等条件限制,就可缩小范围。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有祖先崇拜传统的一个民族。在每个家族中,往往都有一个场所来供奉已去世的祖先的神主牌位,所以,旧时的每个家族都会有本家族的祠堂,并给它取一个名号,目的是让子孙们每提起自家的堂号,就会知道本族的来源,记起祖先的功德。俗话说,树大分杈。随着生命的传递、繁衍,家族就会不断扩大。扩大的结果是一些家族从祖居地迁居他处,另开基业,形成新的分支和新的宗族。这些新形成的宗族和分支,往往又会建立新的祠堂,来供奉最亲近的祖先。于是,由一个祠堂又会派生出许多新的祠堂来。因此,象族谱有总谱、支谱一样,祠堂也就有总祠、支祠、分祠之分,也就是民间所说的所谓大堂祠和小祠堂。堂号不仅仅是用在祠堂,还多用在族谱、店铺、书斋及厅堂、礼簿等处;也有用在生活器具上的,如在斗、口袋、钱袋、灯笼等上面大书堂号,以标明姓氏及族别。凡看重自己的姓氏和族属的人,都不会忘记本族世代相传的堂号。不仅汉族,许多迁居内地的其它少数民族,如匈奴的呼延氏(太原堂)、回纥族的爱氏(西河堂)、蠕蠕族的苕氏(河内堂)等少数民族,内迁后接受了汉文化,也有以其繁衍地的郡名或祖上业绩之典故作堂号的。

“××堂”。在海外的宗亲社团和各姓联谊会所,也往往挂有写着“××堂”的灯笼和牌匾。这就是中国人的堂号。历来每个姓氏、每个宗族、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堂号。堂号的历史悠久,应用广泛,在中国宗法社会中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和作用。从功能上说,堂号的意义主要在于区别姓氏、区分宗派,劝善惩恶,教育族人。如果说郡望是高一级别的宗族寻根标志,那么堂号就比郡望堂低一级的宗族标志。郡望往往可以作为堂号,但堂号却大都不能用作郡望。一个姓的堂号要比郡望多得多,一姓的郡望只有数个多至数十个,但堂号往往有数百甚至上千个之多。郡望在宋代以后就开始走向统一和固定,但堂号却随着宗族的发展,一直在不断的增加。各姓的堂号虽然很多,但也不是随便乱取的。各一个家族的堂号,往往都有其非常深刻的含意。

(一)堂号的渊源

堂号和郡望一样是中国姓氏文化中的特有范畴。也是中国人进行寻根问祖时不可不先熟悉的一个概念。在旧时中国各姓祠堂正门上方,往往有一块牌匾,上面写着

“××堂”。在海外的宗亲社团和各姓联谊会所,也往往挂有写着“××堂”的灯笼和牌匾。这就是中国人的堂号。

堂号是什么?简单地说,堂号就是祠堂的名称、称号。祠堂又称为家庙,是中国人供奉祖先神位、祭祀祖先神灵、举办宗族事务的公共场所。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有祖先崇拜传统的一个民族。在每个家族中,往往都有一个场所来供奉已去世的祖先的神主牌位,所以,旧时的每个家族都会有本家族的祠堂,并给它取一个名号,目的是让子孙们每提起自家的堂号,就会知道本族的来源,记起祖先的功德。

堂号是宗法社会的产物,在传统宗法社会中,它对于敦宗睦族,弘扬孝道,启迪后人,催人向上,维护家庭、宗族和整个社会的稳定,都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中国传统社会的终结,祠堂在中国大陆不是成了历史,就是成了文物,因此,新的堂号不可能再产生,但是,旧有的堂号却仍然留在各姓各族人们的记忆中。

俗话说,树大分杈。随着生命的传递、繁衍,家族就会不断扩大。扩大的结果是一些家族从祖居地迁居他处,另开基业,形成新的分支和新的宗族。这些新形成的宗族和分支,往往又会建立新的祠堂,来供奉最亲近的祖先。于是,由一个祠堂又会派生出许多新的祠堂来。因此,象族谱有总谱、支谱一样,祠堂也就有总祠、支祠、分祠之分,也就是民间所说的所谓大堂祠和小祠堂。

堂号不仅仅是用在祠堂,还多用在族谱、店铺、书斋及厅堂、礼簿等处;也有用在生活器具上的,如在斗、口袋、钱袋、灯笼等上面大书堂号,以标明姓氏及族别。凡看重自己的姓氏和族属的人,都不会忘记本族世代相传的堂号。不仅汉族,许多迁居内地的其它少数民族,如匈奴的呼延氏(太原堂)、回纥族的爱氏(西河堂)、蠕蠕族的苕氏(河内堂)等少数民族,内迁后接受了汉文化,也有以其繁衍地的郡名或祖上业绩之典故作堂号的。

历来每个姓氏、每个宗族、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堂号。堂号的历史悠久,应用广泛,在中国宗法社会中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和作用。从功能上说,堂号的意义主要在于区别姓氏、区分宗派,劝善惩恶,教育族人。如果说郡望是高一级别的宗族寻根标志,那么堂号就比郡望堂低一级的宗族标志。郡望往往可以作为堂号,但堂号却大都不能用作郡望。

一个姓的堂号要比郡望多得多,一姓的郡望只有数个多至数十个,但堂号往往有数百甚至上千个之多。郡望在宋代以后就开始走向统一和固定,但堂号却随着宗族的发展,一直在不断的增加。各一个家族的堂号,往往都有其非常深刻的含意。各姓的堂号虽然很多,但也不是随便乱取的。近年来,随着中国政府的开放改革和全球华人寻根热潮的兴起,许多大陆宗祠被恢复,族谱被续修,因此,堂号再一次被人们抬了出来。不过,今天的堂号,已经没有了宗族主义的负面作用,有的只是给人们寻根问祖、缅怀先祖、激励后人的积极意义。特别是对于加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对于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对于早日实现统一大业,堂号都必将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堂号的类别和特色

“堂号”,本意是厅堂、居室的名称。因古代同姓族人多聚族恧在,往往数世同堂,或同一姓氏的支派、分房集中居住于某一处或相近数处庭堂、宅院之中,堂号就成为某一同族人的共同徽号。同姓族人为祭祀供奉共同的祖先,在其宗祠、家庙的匾额上题写堂名,因而堂号也含有祠堂名号之含义,是表明一个家族源流世系,区分族属、支派的标记,是家族文化中用以弘扬祖德、敦宗睦族的符号标志,是寻根意识与祖先崇拜的体现。

堂号不仅书写于宅院厅堂、宗祠祖庙、族谱封面,而且也题写于店铺、字号、书斋别墅、文集书画及日常生活用具(如车舆、灯笼、钱袋、家什)上面,用以区分姓氏族别,作为本族标记。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实际意义。

堂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堂号与姓氏的地望相关,或以其姓氏的发祥祖地,或以其声名显赫的郡望所在,作为堂号,亦称“郡号”或总堂号。同一姓氏的发祥祖地和郡望不同,会有若干个郡号。如李姓郡(望)号有:陇西、赵郡、顿丘、渤海、中山、江夏、范阳、汉中、代北、鸡田、柳城等30余个;王氏有:太原、琅琊、京兆、元城、汲郡等地38个;张姓有清河、范阳、太原、京兆、南阳、中山、安定、河内等40余个。

狭义的堂号,也称自立堂号,在同一姓氏之间,除广义的郡望之外,往往以先世之德望、功业、科第、文字或祥瑞典故,自立堂叼,其形式多种多样,五花八门,不胜枚举,若按每姓一个堂号来计算的话,全国至少有数千至一万个堂号,是姓氏文化中有待开发、整理、研究的资料宝库。堂号根据取名的依据和其用意不同,又可以分为如下十几个类型:

1、以血缘关系命名堂号

中国的姓氏文化,首先表现出来的社会心态就是对血缘关系的高度重视,不仅同一姓氏使用相同的(一个或若干)堂号,而且有血缘关系的不同姓氏,也会使用同一堂号。如著名的“六桂堂”,是闽粤一带洪、江、汪、龚、翁、方六个姓氏共同的一个堂号。据文献记载,这六个南方家族,虽然姓氏不同,但却是一个先祖所同一家族,追本溯源都是翁姓的后裔。

2、以地名作堂号

许多宗族喜欢以他们的发源地来作为自己的堂号,这在各姓中都是一样。地域观念命名的堂号,最为普遍,往往和各姓氏的郡望相关,也就是以郡号或地名作为堂号。如前述之陇西李、赵郡李、中山李,太原王、琅琊王、京兆王、清河张、安定张、河内张等皆是其例。再如诸葛氏,系出葛伯,望于琅琊,发祥地是山东诸城,后世遍布全国各地的诸葛氏,绝大多数都世代沿用琅琊的堂名。此外,如海氏的“薛郡堂”、陈氏的“颖川堂”、徐氏的“东海堂”、欧阳氏的“渤海堂”,以及呼延氏的“太原堂”、林氏的“西河堂”等,都是以地望为堂号,这些堂号使人一看就知道这个家族是从哪里发源来的。

3、以宗族典故作堂号

这类取堂号的方法,在各姓中都非常流行,也非常有意思。一个堂名,就是一个非常动人的故事。当然,这个故事必须是有关本姓祖先的,而不是讲的他姓人物。如王姓的“三槐堂”、刘姓的“藜照堂”、吴姓的“三让堂”。这些故事,往往都极富有教育意义,能使族人缅怀先祖,激励斗志,奋发图强。

4、以先世的嘉言、懿行为堂号

中国人向有慎终追远的美德,往往以先世祖宗的嘉宗懿行深感自豪,往往以此命名堂号,千古留芳。如弘农杨氏“四知堂”、“清白堂”即是以东汉太尉杨震的美德作为堂号。据文献记载,杨震为东莱太守时,道经昌邑,县令王密深夜求见,以黄金十斤贿赂杨震。杨震严词拒绝说:作为故人知交,我对您是了解的,而您怎么对我的人品不了解呢?王密说:我深夜而来,无人知道这回事情。杨震回答说:此事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怎能说是无人知晓?王密只好羞愧而退。杨氏后代子孙为尊崇和怀念这位拒腐蚀,不受贿的先祖杨震,便以“四知堂”,“清白堂”为堂号。而范氏“麦舟堂”则是来自北宋名臣范仲淹济危扶困的典故。有次范仲淹遣子纯仁,至姑苏运麦,舟至丹阳,遇石曼卿无资葬亲,纯仁即以麦船相赠。纯仁回家后告知其父,深得范仲淹嘉许。故后世以此为典,以“麦舟堂”为堂号。

5、以祖上的功业、勋绩为堂号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各个姓氏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涌现出一批功勋卓著,名垂青史的历史人物,后人往往以此作为堂号。如东汉名将马援,战功卓著,名闻遐迩,“马革裹尸”便是脍炙人口的历史典故。后因功封“伏波将军”,马氏后人中有一支便以“伏波堂”为堂号。楚大夫屈原曾任三闾大夫,屈氏遂以“三闾堂”为堂号。

再如唐代宗时郭子仪,因平安史之乱,屡立战功,出将入相二十余年,是维系李唐王室的功勋大臣,被封为“汾阳王”。其后子孙繁衍遍布各地,多以“汾阳堂”为堂号。至今海内外郭氏子孙,也多以“汾阳郭氏”为荣。

6、以祖先道德伦理规范作堂号

这种取堂名的方法,是将一些教育族人劝善惩的词语作为祠堂名称。这类堂号在各姓氏中也比较普遍,而且往往各姓共用。如李氏“敦伦堂”、张氏“百忍堂”、朱氏“格言堂”、任氏“五知堂”、刘氏“百忍堂”、朱氏“格言堂”、任氏“五知堂”、刘氏“重德堂”、郑氏“务本堂”、周氏“忠信堂”、蔡氏“克慎堂”、许氏“居廉堂”等。至于“敦厚堂”、“敦睦堂”、“敬本堂”,几乎各姓都有。又如唐代郓州寿张人张公芝,九世同居,麟德年间唐高宗祭祀泰山,路过郓州,至其家,问何以能九世同居,安然相处。张公芝于纸上连书百余“忍”字,道出其中决窍全在于百事忍让。故名之为“百忍堂”。都体现了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在各氏自立堂号中,十分普遍。因为中国人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是全民族共有的,非一姓所有,因此这一类的堂名除了通常的道德鼓吹外,事实上没有什么特别深刻的含意。

7、以祖先情侣雅量、高风亮节、名号作堂号

在封建社会中,有一批文人学士,才气横溢,品格清高,深为世人所推重。其后代族人也引以为荣。这种堂号在各姓中也都常见,但相对要少于前几种。其方法是将某一祖先的某种有特殊含义的称号或者居住地,作为本族的祠堂。如汉代伏波将军马援后裔的“伏波堂”。宋代著名理学家周敦颐,品格高雅,酷爱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清高品格,以所居之处为“爱莲堂”,其后人遂以此为堂号。晋代陶渊明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遂辞官归里,赋“归去来辞”以明其志,因陶渊明号五柳先生,其后人以“五柳堂”为堂号。唐代大诗人香山居士白居易后裔的“香山堂”。再如唐代大诗人李白,自号“青莲居士”,李氏族人中遂有“青莲堂”堂号。宋代学者屏山先生刘子翚后裔的“屏山堂”。

8、以祥瑞吉兆为堂号

古代人对祥符瑞兆十分重视,常认为是上天预示吉祥的征兆,往往以之为本族堂号。如宋代王礻右曾的手植三槐于庭院,言其子孙必有位居三公者(古代百官朝会,三公对槐树而立,故以三槐象征三公),其子王曰果然位列宰相,当政十余年,深为朝廷寄重。其后人便以“三槐堂”为堂号,成为中国王姓中名人辈出的名门望族,与太原王氏,琅琊王氏并列为王氏三大支派。

9、以先世名人的厅堂、别墅为堂号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晚年隐居洛阳香山,号香山居士,其后人便以“香山堂”为堂号。再如唐代宰相裴度,以宦官当权,时事已不可为,乃自请罢相,在洛阳午格创建别墅,起浩凉亭暑馆,植花木万株,绿荫如盖,名为“绿野堂”。裴氏一支遂有“绿野堂”之堂号。

10、以家族中科举功名为堂号

在封建社会,一些名门望族人才辈出,科第连绵,为世人称羡,遂以之为堂号。如唐代泉州人林披,有子九人,俱官居刺史(俗称州牧),门庭显赫,世人敬仰,这支林氏遂以“九牧堂”为其堂号。再如宋人临湘人徐伟事绩至孝,隐居教授于龙潭山中,有子八人,后皆知名,时称“徐氏八龙”,后人即以“八龙堂”为其堂号。

11、以垂戒、训勉后人的格言、礼教为堂号

此类堂号在各姓氏自立堂号中较为普遍。如“承志堂”、“务本堂”、“孝思堂”、“孝义堂”、“世耕堂”、“笃信堂”、“敦伦堂”、“克勤堂”等等。

12、以良好祝愿为家族堂号

此类堂号也较为常见。如“安乐堂”、“安庆堂”、“绍先堂”、“垂裕堂”、“启后堂”等。

13、以封爵、谥号或旌表、褒奖为堂号

此类堂号为历代朝廷或地方政府封赏、恩赐、旌表而来。如“忠武堂”、“忠敏堂”、“节孝堂”、“孝义堂”等等。

总之,堂号作为家族的徽号和别称,不仅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和血缘内涵,而且带有浓厚的封建宗法色彩,既是对某一姓氏家族特色的高度概况,也是当时社会形态的反映。同样具有区分宗支族别,血缘亲疏的社会功能。它的产生、发展,多与修族谱、建宗祠、祭祀祖先、宗亲联谊活动同时进行。

徐氏家谱文献目录(地区不明)

(清)徐攀桂等编 清嘉庆十八年(1813)立本堂活字本六册 国图

徐氏宗谱四卷

(清)徐书城增修 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稻香楼刻本八册 国图

徐氏族谱四卷首二卷

(清)徐万山等纂修 清乾隆间东海堂活字本 十册 国图

注:书末领谱录记系乾隆二十六年壬辰月丁未日发

徐氏族谱不分卷

(清)徐新宇等撰 清道光七年(1827)东海堂活字本四册 国图

徐氏家谱一卷

(清)徐润立修 清咸丰二年(1852)稿本河北抚宁县城开镇白果树村棣雨

徐氏家乘十四卷

(清)徐金泰编辑 清咸丰二年(1852)家刻本 二册 国图

注:书口题《徐氏家乘》

徐氏重修宗谱四卷首一卷

(清)徐兴骏等编辑 清光绪四年(1878)东海郡徐氏活字本 四册 国图

瀚渎徐氏宗谱八卷

(清)徐高林等纂修 清光绪四年(1878)敬宗堂活字本八册 国图

注:初于明万历三十二年

瀚渎徐氏宗谱八卷 (民国)徐纪青等重修 民国五年(1916)敬宗堂活字本八册 国图

注:初于明万历三十二年

圆塘徐氏宗谱十三卷首一卷

(清)徐薇堂等纂修 清光绪九年(1883)继志堂活字本十二册 国图

卢庄徐氏八修宗谱十二卷

(清)徐福洪纂 徐 清源增修 清光绪十一年(1885)固本堂活字本十二册 国图

卢庄徐氏家谱十六卷

(清)徐仕铭等九修 清光绪三十二年(19%)固本堂活字本 十六册 国图

注:正德元年创修

徐氏续修家乘不分卷

(清)徐树楠纂 清光绪十六年(1890)敦本堂活字本一册 国图

注:书口题《徐氏宗谱》

徐氏宗谱不分卷

(清)徐氏族人选修 清光绪十六年(1890)徐敦瀚陕西省寓重刻本 国图

徐氏·自己新簿 清光绪十九年(1893)抄本 一册 台湾

东海徐氏宗谱四卷

(清)徐楚材等续修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雪山堂活字本 三册 国图

徐氏族谱不分卷 清光绪间八龙堂木活字本 四川图(存一册)

八龙堂徐氏族谱不分卷 清八龙堂木活字本四川图(存一册)

徐氏族谱不分卷 清敦本堂木活字本 四川图(存一册)

徐氏家乘不分卷

(清)徐美虔 徐钟浩等纂修 清抄本六册 四川图

徐氏家谱不分卷 (民国)徐景星等纂 民国三年(1914)昆山堂刻本 五册 国图

徐氏宗谱八卷 (民国)徐淼宝主修 民国四年(1915)世德堂活字本 八册 国图

徐巷徐氏信谱十六卷首一卷 徐耀廷等纂修 民国六年(1917)名正堂活字本 十二册 国图(二部)

徐氏统宗世谱不分卷 (民国)徐呈洛纂 民国九年(1920)刻本 二册 国图

东海徐氏宗谱四卷 (民国)徐瑞瑜等重修 民国十年(1921)诒燕堂活字本 四册 国图

谭庄徐氏宗谱十六卷 (民国)徐仁茂 徐仁传修 民国十三年(1924)角杰堂活字本二十册 国图

徐氏宗谱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徐锡顺等纂修 民国十五年(1926)风月堂活字本六册 国图

徐氏三修支谱四卷首二卷

(民国)徐煦春纂修 民国十六年(1927)东海堂活字本六册 国图

双锦徐氏宗谱十卷 (民国)徐尚印等重修 民国十七年(1928)活字本 十册 国图

东海徐氏老谱不分卷 (民国)宁陵徐氏辑校 民国十八年(1929)石印本河南图

东海家谱不分卷

(清)徐炳烈重修 民国十九年(1930)本馆朱墨笔影钞徐氏家藏 清 同治十三年(1874)写本 二册 国图

徐氏宗谱三卷 民国二十年(1931)石印本辽宁海城县计委 注:谱前有杨佩文、白永颍序

鉴汀徐氏家乘十五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徐培柄等修 民国二十二年(1933)滋德堂活字本六册 国图

徐氏宗谱十卷 (民国)徐承庄等纂修 民国二十八年(1939)忠亮堂活字本 十册 国图

双港徐氏宗谱四卷 (民国)祥瑞成等撰修 民国三十五年(1946)诒燕堂活字本 四册 国图 注:书口题《东海徐氏宗谱》

徐氏家乘八卷 (民国)徐正德等重修 民国三十六年(1947)孝思堂活字本八册 国图

徐氏宗谱不分卷 敦本堂活字本 三册 国图

注:卷端题《萧(石乔)分池江庄世系》书签题《南州宗谱》。谱内附补钞叶子

梧塍徐氏宗谱□□卷写本 国图

(存卷首、1、29—34)徐氏家乘□□卷江苏档(存一卷)

1、湖北汉阳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永、国、良、振,必、育、英、华,荣、昌、祖、顺,志、礼、益、芳,诗、书、佩、泽,锡、福、增、强,遵、仁、安、义,事、业、维、长。

2、重庆永川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天、星、经、纶,人、利、礼、至,文、章、报、国,私(或诗、思)、书、传、家,永、远、少、树,世、代、光、华。

3、山东省莘县张寨乡土陈村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王、广、西、兴、玉,计、风、连、清、怀,韶、生、时、恒、良,道、远、在、明、德。

4、四川省永川县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天、星、经、纶,人、利、茂、知,文、章、报、国,私、书、传、家,永、远、绍、树,世、代、光、华。

5、江西省吉安府泰和县龙子口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秉、懋、邦、家、善、庆、长,翼、为、明、听、焕、文、章。虞、夏、殷、周、汉、唐、宋,六、经、世、受、绍、其、芳。从、来、作、述、敦、仁、礼,万、代、声、名、启、俊、良。志、据、依、游、克、念、力,丕、承、祖、德、永、光、扬。

6、湖北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落叶沙子场郭家狮子岩几子湾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国、正、碧、加、大、元、庭、永、远、兴、文、天、耀、祖、德、官、清、民、自、安。

7、四川达州市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先、维、加、大、启,正、应、于、朝、学,其、昌、永、曰、继,思、尚、信、义、卓,家、长、宗、可、传,荣、锡、用、安、乐,富、贵、万、年、兴,甲、弟、连、登、科。

徐氏族谱字?(辈分用字)

分类: 交通/旅游 问题描述: 如能说明对应的字是多少“世”就更好了 解析: 徐姓起源参考之一 徐源出于嬴姓。夏朝时...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