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又叫做“鬼节”,这一天道教教徒是如何安排的?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6收藏

中元节又叫做“鬼节”,这一天道教教徒是如何安排的?,第1张

每年的7月15日是我们中国一个特殊的传统节日中元节,这是一个道教节日,传说的这一天地狱开门,万鬼夜行,所以也被人们称之为鬼节。

关于中元节的起源,据专家考证应该与我们古代流行的土地祭祖活动有关,道教创立以后,他们设置了天、地、水三官神祗,据说天官的生日在每年的正月15,所以这一天称为上元节,这个节日的主要目的是为人间赐福。地官的生日在每年的农历7月15,又称为中元节,这个节日的存在意义呢,就是为人间赦罪。水官的生日在每年的10月15,这一天又被称为万元节,这一天的意义就是为人间解厄。

由此我们看出中元节,其实可以说是一种超度亡魂、告慰生人的节日。在这一天的时候,一般所有的道教徒都会接受周围百姓的邀请去往四处超度亡魂。

同时呢,因为7月15这几天二气交错,元气变化比较频繁,所有的道教徒会在当天向人们宣传天道无私,善恶有报的道家学说。在他们看来,这是对周围群众的一种教化。当然信不信看你自己的了。

另外这一天也是对于所有道教信徒来说非常重要的一天,因为在这一天的时候,所有的道教信徒会向道教的所有高位神灵,比如说中元二品地官赦罪大帝忏悔自己的过错,悔过自己的言行。如此看来,其实这一天对于道教徒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是很重要的道教节日。

7月15日是什么日子

七月十五中元节的意思是中元节又称鬼节、亡人节、月半。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民间普遍开展祭祖活动。无论贫富都要备下酒菜、纸钱祭奠亡人,以示对死去的先人的怀念。中元节一般是七天,又有新亡人和老亡人之分。三年内死的称新亡人,三年前死的称老亡人。迷信说新老亡人这段时间要回家看看,还说新老亡人回来的时间并不相同,新亡人先回,老亡人后回。

因此要分别祭奠。烧纸钱的时间选晚上夜深人静,先用石灰在院子里撒几个圈儿,说是把纸钱烧在圈儿里孤魂野鬼不敢来抢,然后一堆一堆地烧,烧时嘴里还要不住地念叨:某某来领钱。最后还要在圈外烧一堆,说是烧给孤魂野鬼的。亡人们回去的这一天,无论贫富都要做一餐好饭菜敬亡人,又叫送亡人。

农历七月十五,是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俗称鬼节、施孤。中元之意由元宵节延伸而来。古代以正月第一次月圆称为上元,七月为岁中,七月的第一个月圆日称为中元,因以为节名。

7月15日是鬼节要注意什么

七月十五鬼节禁忌有床头挂风铃,夜游,非特定场合烧冥纸,偷吃祭品,晚上晒衣服。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而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道教有“三元说”,“天官上元赐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中元”之名由此而来。

佛教则称七月半为“盂兰盆节”。在统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道教的中元节开始兴盛,逐渐将“中元”固定为节名,节期设在七月十五日,并相沿迄今。

三大鬼节之一几月几日

中国三大鬼节是节日的合称,中国北方一些地方将传统节日里祭祖的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合称为“三大鬼节”。

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中元节,即七月半祭祖节,又称施孤、鬼节、斋孤、地官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等。中元节由上古时代“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演变而来。

寒衣节,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民众称为鬼头日,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

鬼节千万不能做六件事

鬼节千万不能做六件事

鬼节千万不能做六件事,鬼节也就是中元节,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也流传着很多关于中元节的传说与禁忌,中元节也有很多的民间习俗我们可以去了解,以下鬼节千万不能做六件事。

鬼节千万不能做六件事1

1、去河边:古人认为,在中元节这天,鬼混都是渡水而来,所以千万不要去河边,特别是小孩。在现在看来,七月十五以后天气转凉,早晚气温都很低,河水也转凉,所以夜晚去河边确实不安全。

2、喊名字:夜游的时候千万不要叫出名字,尽量都以代号相称,以免被好兄弟记住你的名字。

3、半夜不宜大吼大叫,如果你鬼月大吼大叫,容易惊吓到好兄弟,招致睡眠品质变差。

4、尽量不要剪头发:民间有一种说法叫鬼剃头,现在我们都知道鬼剃头是一种病理现象,就是头上的头发会莫名其妙地在一夜之间掉下来,形成一个斑秃。

5、避免到阴气重的地方:尽量避免到阴气重的地方,比如医院、坟场及地下停车场等。这些地方充满阴气,如果你阳气少的时候就容易撞到东西。另外,如果要去厕所,最好不要使用最后一个坑,就好像住酒店不住尾房一样,人气不够旺盛就会很容易聚集很多阴气。

6、身上不要挂铃或铁器:相传铁铃发出的声音有招魂作用。在民间,有人会使用一些法器或金属制作的工具,为掉魂的人把魂魄召回来,而铁铃撞击所发出的声音,能让走失的魂魄跟随着声音走回来。

鬼节千万不能做六件事2

关于七月半鬼节的来历

七月十五中元节,人称鬼节。其实,从农历七月初一开始到七月三十日都是鬼门大开的日子。民俗相信,在这一段时间会有许多的孤魂徘徊在阳间。中元节,是华人很重视的一个日子,每一年的中元节都会有许许多多普渡祭拜的盛会举行。这个鬼节也是众多的华人节日中规模最大,花钱最多的一个节日。中元节,也是佛教的“盂兰节”。

七月半起源于亡灵信仰和祖先崇拜。“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祭天祀祖成为古代宗教生活的两大要务。对于庶民百姓来说,祖先与自己血肉相连,情感相通,祀祖尤为有意义。七月半就是在上古秋祭习俗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南北朝时期佛教日盛,“目连救母”的故事广为流传,最后演变为盂兰盆会。道教亦有“三官三元”之说,将五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定为上中下三元,分别为天官、地官、水官的诞辰,成为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的三元节。结果七月半成了僧、道、俗三家的共同节日。

这个节日也是和儒家相通的。儒家强调重孝道,当父母在生时,做儿女的自应当亲奉甘旨;当父母死后,也要“祭如在”,跟父母在生时一个样。故儒家倡导对祖先春秋二祭之外,七月半也可祭祖先。这样,七月半便是佛、道、儒三教合流,融为一体了。

在中国古人观念中,天地之间不是绝对对立的,天地之间还有人和其他许多动植物,所以,上天者与入地者之间,应该还有一些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寻找归宿的孤魂野鬼,这样,夏历七月十五的七月半,人们在祭祀自己祖先和孝敬母亲的同时,还不会忘记那些没有着落的孤魂野鬼们,人们也会在这天祭祀一下各路的孤魂野鬼。长此以往,就在民间形成了敬孤文化传统。

七月半鬼节的故事

七月半的传说:鬼节的源头

地宫大赦

传说很早很早以前,地宫大赦,每逢农历七月初一,掌管地狱的阎罗王便打开鬼门,放出一批无人奉祀的孤魂野鬼,让他们来到阳间享用人们的供奉,直到七月的最后一天关鬼门为止。

孤魂野鬼

这一年的七月,阎王照例打开鬼门,那些孤魂野鬼,争先恐后涌出鬼门关,到人间争抢那后人们为先人供奉的祭品。孤魂野鬼大多昼伏夜出,在阳间横冲直撞,一到夜晚,弄得人间是人心惶惶,鸡犬不宁。胆小的鬼,抢不到供品也就罢了;识趣的鬼,得到一点便知足了;唯有少数胆大妄为的鬼,贪念不休,强取豪夺。

这样一来,那些有供奉的鬼不堪忍受,但又毫无办法,只得一次又一次向活着的亲人索取更多的供品,如果不这样的话,活着的亲人便小灾大难不断。

高僧目连

遇此情况,人们叫苦不迭,无法安生。正当阳间的人们一筹莫展之时,农历七月十三这一天,不知从哪儿来了一位高僧。高僧以化缘为由遍游人间,其实是佛祖派下来巡访并做法的。这位高僧不是别人,正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目连。

七月半的传说:盂兰盆节的故事

目连救母

话说,目莲的母亲刘青捷被打入地狱。目莲用其神通力,看到了他的母亲堕入恶鬼道中,肚子很大,喉咙很小,不能进食,饿得很辛苦。他见状,拿了饭要喂母亲,可是饭一进口,就烧成灰炭。目莲感到悲痛极了,要求释迦解救。

释迦告诉他说:其母罪孽太深,一定要以盆器,罗列百味,供奉众僧,才能解他母亲倒悬之苦。终于,他帮助了他的母亲脱离倒悬之苦。后人因此应念心中,每年的七月十五以盂兰盆,施佛及僧,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盂兰盆会

目连念佛祖救母之恩,决定每年七月十三至十五这三天遍游人间,为黎民百姓解难。求得佛祖的恩准后,目连来到人间。连高僧刚到凡间,便听人们诉说原委,目连早已深知其缘故,于七月十五这一天做了一场盂兰盆会。

七月半的传说:烧纸钱由来

送冥币

做过法事之后,目连高僧又告诉人们,给阴界之鬼的供品都是一些吃的东西,只能解一时之饥,而且极易被他鬼掠走。高僧告诉大家,在摆设供品的同时,还应该给鬼们送去一些冥币,以解鬼们后顾之忧,据说阴间也有所谓的贸易。高僧还嘱咐人们,给自己死去的亲友送冥币时,别忘了给那些孤魂野鬼也送上一份。

方法

接着,目连高僧又告诉人们印制冥币和送冥币的方法。送冥币的人,将叠好的一沓纸钱用白纸包成钱包,钱包上面要写上死者的姓名和送钱人的姓名,还要在钱包的封口处写上一个大大的“封”字,据说,这样既可以让收钱之鬼收到自己应得的一份,又可以防止钱被别的鬼抢去。包好钱包后,在野外选一地址,摆上供品,开始焚香化钱。

送钱的人嘴里念念有词,或心里默默祈祷,说些叫死者快收钱并祈求保佑后人之类的话。

七月半的传说:吃鬼头的故事

源头

自从目连高僧做法以后,每年七月十五,凡间都有做盆会和烧纸钱的活动,开始几年还真管用,阴阳两界相安无事。然而几年之后,情况越变越坏,不仅那些孤魂野鬼,就连少数阳间有后的小鬼也出来祸害人间。他们不仅抢夺供品和纸钱,而且还有屡屡敲诈凡人的恶行,搞得人间灾难并发,瘟疫横行,黎民百姓苦不堪言。人们盼望目连高僧再次现身于世。

请钟馗

当时有人听说,在阴间,有一位专门打恶鬼的神叫钟馗,若能把钟馗请来,这些恶鬼也就有治了。可是,钟馗是仙界之神,我们是凡间肉体,怎能请得动他?又有人说了,只要请来钟馗神像,他就会随之而来的。于是,又到了七月十五,人们在举行祭祀活动时,还真请来了钟馗的神像,只见画面上的钟馗豹头环眼,铁面虬髯,相貌奇异,杀气腾腾。

除恶钟馗

钟馗原本凡人,不仅才华横溢,满腹经纶,而且正气浩然,刚直不阿;死后更是疾恶如仇,好打不平。传说他因托梦驱鬼为唐明皇治病有功,被封为“赐福镇宅圣君”,自此人间遍挂钟馗神像,以祈求平安。

钟馗治鬼

人们在钟馗神像前焚香烧纸,磕头请神,钟馗真身还真的从画中下来了,不过,这情景只有受过戒的高僧和老道才看得见。钟馗返回人间之后,捉到许多为非作歹的鬼,将它们的头拧了下来吃了,自此,那些为非作歹的鬼们都伏法了。

钟馗离开凡间时留下了六个字:“要镇鬼,吃鬼头。”凡间的人怎能吃鬼头?后来有高人悟出了其中的道理,想到一种办法,就是将各种面粉制成所谓鬼头的形状,然后蒸着吃或煮着吃,而且还要边吃边说:“吃鬼头,吃鬼头”这样,还真的将那些恶鬼给镇住了。

鬼节千万不能做六件事3

关于七月半鬼节的风俗

1、中元普渡:在民间中元节可以算是一个重要的节日,有很多人会在农历的七月初一到七月三十之间选择一天,用酒肉、糖饼、水果等作为祭品进行祭祀的`活动。以慰在人世间游玩的众家鬼魂,并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顺利。有钱人家可能也会请来僧众超度亡魂。

2、祭祀土地:七月十五正值初秋,各种农作物也到了收获的季节,所以在民间在七月十五当天回举行祭祀土地和庄家的活动,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

3、放河灯:在江淮地区把中元节又称为“斋孤”,古时,在这一天僧人会在河边超度亡魂,把用纸做的荷花灯放入河中,所以又称“斋河孤”。后来在民间就逐渐的传开,在影视剧中这个场景可以经常的看到。

4、祭祖:中元节正好是在七月十五,炎热的夏季刚过,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所以一般人家都会在这一段时间进行祭祖。

5、送羊节:农历七月十五又被称为送羊节,而在《说文解字》中说:“羊,祥也。”所以在民间由在七月十五之前做面塑、蒸花馍的习俗。根据家庭实有人数,给每个人先捏一个大花馍。送给小辈的花馍要捏成平面,称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双膝下跪,希望小辈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送给老辈的花馍要捏成人形,称为面人,意喻儿孙满堂,福寿双全;送给平辈的花馍,要捏成鱼型,称为面鱼,意喻连年有余。

七月半鬼节的忌讳

七月十五本是民间祭祖的日子,后定为地宫圣诞,而地宫掌管地狱之门,这一天地宫打开地狱之门,也是地狱开门之日,无数鬼魂涌到阳间度假,阳间便成为“它们”的散心地,可谓“阴气冲天”。

每年鬼节期间都会预备祭品来安慰鬼魂的,祈望“它们”吃饱食醉及收了衣钱财物之后,安守本份不要在阳间搞事。假若“它们”安分守纪故然是好,但当中有些带著妒气、戾气、怨气、霸气、邪气、杀气等不祥之气到来,而且更是冥顽不灵的那就麻烦了。

在中国习俗中,并不仅仅是7月十五这天需要避忌,农历七月,被称为鬼月,此月鬼门关大门常开不闭,众鬼可以出游人间。虽然与清明、重阳一样,同为冥节,但民间在鬼节期间的禁忌明显比其他节日多。

禁忌1、传说这一天的子夜时分,阴气特别重,停留于荒郊野外会看到百鬼夜行的奇观,所以在鬼节的时候大家要早点回家呆着。

禁忌2、不要把两根筷子插在饭中央,这好比香插在香炉上,是祭拜的模式,那个会以为是你在招他来分享食物。

禁忌3、不可去危险水域戏水,传说中“水鬼”会找人当替死鬼,以便投胎

禁忌4、不可捡捡路边的钱,这些钱是用来买通牛头马面的,如果侵犯了他们东西,就很容易被他们教训

禁忌5、不可轻易的回头,当走在荒郊野外或人烟稀少的地方时,觉得“好像”有人叫你,不要轻易回头,那可能是那个。

禁忌6、不要熬夜,人阳气最虚的时候是在深夜,鬼阴气最旺的时候也是在深夜,熬夜很容易致泄气入侵。

禁忌7、不要偷吃祭品,这些是属于那个的食物,未经过他们的同意就动用,只会替自己招来难以解决的厄运。

禁忌8、避免带红绳、铃铛、风铃等招鬼物,尽量避免出门。

农历10月1日是鬼节吗

鬼节,顾名思义,与鬼有关的节日、祭祀鬼的节日。鬼是在人类蒙昧时期,对生命的一种延伸。东西方文化对于生命延伸的概念略有不同,但人死为鬼一直是鬼文化的主流。

西方鬼节中有墨西哥鬼节等,但最著名的是万圣节。此词条将详细介绍中外各个鬼节的起源文化等内容。我国一些地方将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三个节日,合称为“三大鬼节”。

甲骨文中“鬼”本是会意字,下面是个“人”字,上面是个可怕的脑袋,意即像人的怪物。后来逐渐演化成人死之后所变之物。《礼记·祭义》已说得很明确:“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

《礼记·祭法》则进一步指出:“庶人庶士无庙,死曰鬼。”那就是达官贵人死后有庙供奉,终年有人祭祀,则成了神,普通百姓死后无庙享祭,四处漂泊,才是鬼。我国第一部辞书《说文》中解释的“鬼,人所归为鬼”就是现在的含义。

我国一些地方将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三个节日,合称为“三大鬼节”。传说这一天鬼魂出没,夜晚,家家户户在自家每间房屋里鸣放鞭炮,来吓走鬼、驱鬼。

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又称“祭祖节”,也称“寒衣节”。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祀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许多地区,还有十月初一祭新坟的习俗。

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气候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做"送寒衣"。

因此,十月初一,又称为"烧衣节"。后来,有的地方,"烧寒衣"的习俗,就有了一些变迁,不再烧寒衣,而是“烧包袱”人们把许多冥纸封在一个纸袋之中,写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应称呼,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无寒衣之实。人们认为冥间和阳间一样,有钱就可以买到许多东西。

就称呼父亲和母亲即可。

七月半祭祖习俗古已有之,原本是民间的祭祖节,而非“鬼节”,七月半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一般不会将祭祀祖先的节日称为“鬼节”(“鬼节”是后来的说法,料想是从道教中元普渡开鬼门关的思想演变而来)。

七月半祭祖节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大约北魏时期)道教的说法。道教诸神中有天官、地官、水官,合称“三官大帝”,他们是天帝派驻人间的代表,分别在“三元日”为天帝检校人间功罪以定赏罚:“天官为正月十五上元赐福,地官为七月十五中元赦罪,水官则为十月十五下元解厄。”地官所管为地府,所检的重点自然是诸路鬼众了。

将中元与上元、下元合称“三元”。据说中元之日,地宫打开地狱之门,也是地狱开门之日,众鬼都要离开冥界,接受考校,有主的鬼回家去,没主的就游荡人间,徘徊在各处找东西吃,因此又称鬼节,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点荷灯为亡魂照回家之路。道观举行盛大法会祈福吉祥道场,道士建醮祈祷,内容是为亡魂的灵魂超度。

  我国传统四大祭祖节

  一、春季祭祖节——清明节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

  二、夏季祭祖节——中元节

  中元节,俗称鬼节、施孤、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也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中元节有放河灯、焚纸锭的习俗。农历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地区在七月十四日。

  三、秋季祭祖节——寒衣节

  寒衣节,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民众称为鬼头日,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寒衣节与春季的清明节、上巳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四大“鬼节”。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父母爱人等为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四、冬季祭祖节——除夕

  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岁除等。是时值每年农历腊月(十二月)的最后一个晚上。除,即去除的之意;夕,指夜晚。除夕也就是辞旧迎新、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节日。与清明节、中元节、重阳节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也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摘自 华夏民俗文化网(致力于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播,不仅涵盖了民俗礼仪、岁时节日、衣食住行等资讯类栏目,还为用户提供了生肖配对、周公解梦等民俗类便民查询小工具,方便用户随时查询解惑)

中元节又叫做“鬼节”,这一天道教教徒是如何安排的?

每年的7月15日是我们中国一个特殊的传统节日中元节,这是一个道教节日,传说的这一天地狱开门,万鬼夜行,所以也被人们称之为鬼节。关于中...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