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匡图的廖氏宗族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3浏览:1收藏

廖匡图的廖氏宗族,第1张

唐末廖氏宗族繁衍,为刺史钟章所忌,举族西徙。马殷当时据有湖南,将其族安置衡山,廖氏遂为衡人。廖匡图著有诗集二卷(《文献通考》作一卷,此从《唐才子传》)。

廖匡图原籍江西虔化县,随父亲廖爽投奔长沙均殷。起初马殷因廖爽豪侠多侣,恐对自己不利而拒绝接纳。有部下劝谏说:“廖者,料也,马得料必肥,这是霸主之兆啊!”马殷才以礼相待。廖匡图性格豪爽,学识渊博,善于文辞,马希范置天策府十八学士时,他虽名列第八,但实际上是众学士之首。可惜他生前所作的诗集2卷,都已佚散,仅余4首传世,已难以看出其特色。

(据《湖湘文化名人衡阳辞典》,甘建华主编,尔雅文化出品)廖氏先世居河南洛阳,唐贞观庚子年(公元640年)廖崇德任虔化(今宁都)县令,后即定居宁都,廖匡图、廖凝都是其后裔。二人都以诗闻名,匡图有诗二集传世,凝也有诗七卷。《全唐诗》录匡图诗四首,录凝诗三首,俱端正凝重,有萧飒摇落气象,和纷乱的世事相应。匡图《永州江干感兴》中“正悲世上无限事,细看水中尘更多”恰恰道出二人诗的风格。

廖凝也颇有才气。10岁时作咏棋诗云:“满汀沤不散,一局黑全输。”旁人见了,认为日后必定能名垂于世。廖凝成人后曾任建昌令,不习惯官场应酬,不久就叹息道:“古代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我为什么要长久地被人差役,整天恻恻怆怆就像是车辕下的马驹一样呢?”于是毅然解印归家,并在修江寺题诗云:“五斗徒劳更折腰,三年二鬓为民焦。今朝解印吟归去,还挈来时旧酒瓢。’’退隐后,廖凝与好友整日饮酒作诗,常有学者慕名前来造访。

《全唐诗》说廖凝是“图之弟”,有误。匡图是廖融之子,廖凝是廖融的弟弟,而廖融亦有诗名。《全唐诗》载匡图为虔州人,而未指明凝籍贯,只说:“初,归湖南,隐衡岳,后迁金陵。”所以有人以为凝籍衡阳。其实,《十国春秋·廖凝传》和《宁都直隶州志》都澄清了这一点。

其实,廖匡图是廖爽之子(见廖爽词条)

廖匡图、廖凝,都载入了《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和《中国人名大辞典》等。

  一、廖(Liào 飂)姓古老多支,源出有六:

  1、出自己姓,为上古时期廖叔安之后裔,以国名为氏。据《左传·昭公二九年》及《风俗通》等资料所载,相传帝颛顼有个后裔叫叔安,夏时,因封于飂国(又作蓼国,今河南省唐河县南),故称飂(古廖字)叔安,其后代以国名飂为氏,称廖氏,是为河南廖姓。 2、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子伯廖之后裔,以封邑名为氏。据《广韵》、《姓氏考略》等资料所载,周文王有个儿子叫伯廖,因受封于廖邑,其后裔也有以邑名廖为氏

  二、 称廖氏。这支廖氏,望出巨鹿。

  3、出自偃姓,尧、舜的贤臣皋陶的后裔,以国名为氏。据《潜夫论》云:“皋陶庭坚之后,封于蓼(今河南固始县),子孙以国为氏。”尧、舜的贤臣皋陶的后裔夏时受封于蓼,春秋时英、立等小国,即皋陶后人所建。楚穆王四年灭英、立二国,其后子孙有以国为氏;或以姓为氏,即为廖氏。 4、出自躲避殷纣暴政,为缪、颜二姓所改。据《小溪廖姓祖祠房谱廖姓考源》所载,缪、颜二姓皆皇帝所赐,商末,殷纣王执政时,残酷无道,缪、颜二姓有隐居于黄河西北(今陕西与山西交界处黄河段),改姓为廖。 5、出自张姓,入赘廖家而改姓。据《廖氏大宗谱》所载,明代福建人张元入赘廖家,改姓廖,其子孙遂为廖姓。 6、出自赐姓或其他小数民族有廖姓。清乾隆二十三年赐台湾土著七姓,其一为廖;仫佬、瑶、水、苗等族均有廖姓。

  编辑本段始祖

  得姓始祖:廖(飂)叔安。帝颛顼相传生于若水,居于帝丘(今河南省濮阳东南),为南方楚国的先祖,其后裔叔安夏朝时受封于飂(古廖字)国,故称飂(廖)叔安。春秋时,廖国被楚所灭,国人以国名飂为氏,称为廖姓,廖叔安作为始封国君,被尊为廖姓始祖

  编辑本段派别

  1叔安至68子璋世系: 1世叔安—— 2世明公—— 3世闺公—— 4世晖公—— 5世信公—— 6世渊公—— 7世光公—— 8世颖公—— 9世玦公—— 10世诚公—— 11世重公—— 12世蛰公—— 13世珊公—— 14世卿公—— 15世谭公—— 16世介公—— 17世祥公—— 18世潜公—— 19世华公—— 20世瑞公—— 21世昌公—— 22世澄公—— 23世荣公—— 24世盛公—— 25世良公—— 26世辟公—— 27世高公—— 28世毕公—— 29世展公—— 30世宣公—— 31世云公—— 32世振公—— 33世平公—— 34世隐公—— 35世桓公—— 36世闵公—— 37世伯廖—— 38世成公—— 39世襄公—— 40世敬公—— 41世王公—— 42世定公—— 43世真公—— 44世考公—— 45世安公—— 46世和公—— 47世惠公—— 48世慎公—— 49世范公—— 50世周公—— 51世高公—— 52世理公—— 53世中公—— 54世元公—— 55世风公—— 56世节公—— 57世嘉公—— 58世新公—— 59世斌公—— 60世扶公—— 61世祀公—— 62世延公—— 63世立公—— 64世化公—— 65世倔公—— 66世初公—— 67世泰公—— 68世子璋 来源于(《中国廖氏通书“廖五桂”》——编者) 68世祖;子璋 69世祖;1原宪2从宪 70世祖;五桂 71世祖;钦 72世祖;1守信2守义3守宗4守诚5诚达6诚壁7诚忠8诚希 73世祖;1世用2世昌3世清4世明 为诚希四子 74世祖;1彦光2彦邦各生一子 75世祖;1玉玲2玉瑞 76世祖;1晚苍2晚桂3晚叔4庆甫 为玉玲四子 77世祖;奇可 为庆甫子 78世祖;1延邦2延龄3延春 为奇可三子 79世祖;1崇荣2崇德3崇蹈 为延龄三子 80世祖;1兰芝2兰阶3兰得 为崇德三子 81世祖;1光禄2光尧3光景 为兰芝三子 82世祖;1琼瑄2琳瑄3瑞瑄 为光景三子 83世祖;四十一郎 为琼瑄子 84世祖;国清 85世祖;1滔刚2滔淳3滔容4滔致 为国清四子 86世祖;1元纪2元光3元景4元霖 为滔刚四子 87世祖;1文广2文兴3文举4文福5文亮6文禄7文用8文明9文峰(有九子十员官之说)。 88世祖;花公 为文兴 子 88世祖;花 公 生一男 昌 参政大夫 89世祖——112世祖(略) 全国廖氏新的统一字辈:113世祖起: (略) 天字辈:廖天祥 金字辈:廖金明 光字辈:廖光磊 家字辈:廖家辉

  编辑本段文献

  三才四维正、学行宗泽立、 伟尚承章钟、书俊志锡鸿、 业敏哲体道、达远康荣和、 超咸障葆化、华国任重树、 弘良兰玉秉、德文望新光。

自子璋公起,廖氏始有较为准确的族谱记载,世代相传至今已近1800年。 古时士大夫及官宦都有不止一房的太太,所以通常子女很多,世系分支也很多。廖氏也不例外。 但是因为战争关系,延绵下来的后嗣还是有限的。廖氏不算大姓,所以古时的世系,还是可以整理出几个典型。 典型世系,主要以各地廖氏的分流划分的。之所以要整理出典型世系,主要是为了便于廖氏子孙找到共同的祖先。 所有廖氏后裔,应该可以从典型世系中找到祖先的线索。这里例举的一个是南方廖姓的共同始祖: 子璋-崇德世系(也是本人的远祖)。 如此划分,是因为崇德公既是江西廖氏的始祖,也是南方廖姓各系的一个主要分支点,比如福建武威廖氏也来自崇德公。 该世系横贯晋朝,南北朝,隋朝,唐朝,遍撒浙江,江西等南方省市。 子璋-崇德世系顺位表和史书名人: 68世祖;子璋。 西晋左卫镇国大将军。 69世祖;1原宪(鎮國大將軍)2从宪(浙江永嘉郡松陽始祖) 西晋末年廖从宪由河南洛阳迁居浙江松阳县(浙江廖氏始祖)。 顺义乡诚信里,这是对廖姓后来的发展繁衍影响最大的一次迁徙。 70世祖;五桂 (擔任晉朝大將軍,杜預推荐他為征吳左衛大總管) 71世祖;钦 (官封總管) 72世祖;1守信(青州刺史)2守义(太平州判)3守宗(澤州高平縣令,擢汀州副史) 4守诚(清溪縣令)5诚达(處州州判)6诚壁(宣州司馬)7诚忠(杭州知府)8诚希(揚州太守) 73世祖;1世用2世昌3世清4世明为诚希(有记录为诚达?)四子 74世祖;1彦光(清河郡太守) 2彦邦(武威郡太守)各生一子 75世祖;1玉玲(彦光子,湖廣郡太守) 2玉瑞(彦邦子) 76世祖;1晚苍2晚桂3晚叔4庆甫 为玉玲四子 77世祖;奇可 为庆甫子 78世祖;1延邦(諱二十四郎,清河郡公)2延龄(諱二十五郎,武威郡公) 3延春(太原郡公) 为奇可三子 79世祖;1崇荣 2崇德 3崇韬 为延龄三子 71世祖廖钦的子嗣甚多,且多有成就。这是廖氏家族的一个显赫时代。 从揚州太守廖诚希至廖崇德,是一大分支 (从廖钦的其他子嗣也可能分支出来许多支系,待考) 廖崇德,唐贞观时期人。廖延龄次子。由科举中明经(进士)登第,从浙江松阳迁往虔化当县令。江西宁都(虔化)廖姓始祖。 也是福建、广东、广西、湖南、四川以及台湾、南洋等地区大多数廖氏宗族的先祖。 崇德公有三子:廖兰芝, 廖兰阶, 廖兰得。 分别承袭三个功名郡号(因延邦,延春 均无孙子)。 廖兰芝,承袭武威郡号。凡是廖氏家谱中有“武威”的(如本人的福州武威家谱),便是这一支的。 廖兰楷,承袭清河郡号。凡是廖氏家谱中有“清河”的,便是这一支的。 廖兰德,承袭太原郡号。凡是廖氏家谱中有“太原”的,便是这一支的。

廖匡图的廖氏宗族

唐末廖氏宗族繁衍,为刺史钟章所忌,举族西徙。马殷当时据有湖南,将其族安置衡山,廖氏遂为衡人。廖匡图著有诗集二卷(《文献通考》作一卷...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