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石氏起原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2收藏

百家姓,石氏起原,第1张

石姓的渊源主要有两大支(汉族):姬姓和子姓。第三支出自外族的改姓。其中,姬姓石氏的历史有2700多年。当代石姓的人口已达380多万,为全国的第六十一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8%。当前的石姓主要集中于四川、湖南、山东、河南、河北、广东、贵州等省,大约占石姓总人口的41%,其次分布于贵州、辽宁、陕西、湖北、山西、江苏,这六省又集中了28%的石姓人口。石姓的郡望主要有武威、渤海、平原、上党、河南等。石姓的堂号有平原、六顺和徂徕。

春秋时康叔的6世孙卫靖伯有个孙子叫公孙碏(封为公后,儿子叫作公子,孙子叫作公孙。公孙在这里不是姓),字石,又称石碏,是卫国的贤臣。其后人以石碏的字为氏,为卫国世卿姬姓石氏的来源。史称石姓正宗。

另外,郑国(姬姓)大夫石癸后世子孙称石姓;宋国(子姓)公子段,字子石,他的后代也都以石为姓。

外族(少数民族)中的石姓

1、苗族中的石姓

“据《苗族简史》说,湘西苗族有五大姓,其中就有石姓,石姓是苗姓汉化后的姓,来源于原居住地嵩山地区的大石(室)、小石(室)两座山,在苗语中的姓是“仡獾”。苗族石姓内部又分大石、小石,其中大石在苗语中称“獾兜”。苗族分布区的湖南大庸、泸溪、花垣等县有獾兜墓、獾兜庙等与獾兜有关的地名和文物。

2、彝族中的石姓

“罗”在彝语中的意思是石,在古代时候的贵州,有不少称为“罗”的石人部落,这些彝族人是今天彝族人的祖先,在许多史书中记载有名叫“罗甸国”的石族部落组成的政权,“甸” 在彝语中的意思是坝子。“罗甸”的意思是“石部落居住的坝子”。彝族人名中有“罗”的现象在彝族现实生活中还很多,有些地方直接将“罗”译成汉语的“石”,如云南玉溪专区峨山县美觉乡咱黑拉村彝族共92户,444人,分石、普、方三姓,其中,以石姓人户最多。

3、鲜卑族乌石兰氏改为石姓

北魏孝文帝元宏统一全国之后,开始了大规模的改革,如以汉族衣服代替鲜卑族衣服,以汉语代替鲜卑语,与汉族通婚,采用汉族的典章制度等,其中有一项就是改鲜卑姓为汉姓,据《魏书·官氏志》记载,鲜卑姓乌石兰氏改为汉姓石姓。这件事在别的书中也有记载,姚薇元的《北朝胡姓考》中提到韩愈曾为唐代一个名叫石洪的人作墓志,墓志中说:君讳洪,字睿川。他的先人姓乌石兰,九代祖是石猛,跟随拓跋氏进入中原,住在河南,于是将姓中的“乌”与“兰”去掉,改为单姓石。唐书中石洪传也记载他的祖先姓乌石兰,后来改为单姓石。韩愈文中提到的石猛是魏司徒兰陵公,在《文苑英华》卷963《同寇军公夫人乌石兰氏墓志》中说,石猛是晋司徒石苞的后裔,在魏朝作官时赐姓乌石兰氏,这一点与韩愈所作墓志中的说法相反,有人根据这一点来否定韩愈所作墓志内容的真实性,其实石猛是原姓乌石兰还是赐姓乌石兰确实存在争议,但这方面的争议不影响北魏改乌石兰为石姓这一史实的真实性。

4、羯族的石姓

后赵开国皇帝石勒是中国历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皇帝,羯族人原来没有姓,如石勒的祖父叫耶奕于,父亲叫乞翼加,石勒年轻时被卖为奴隶,因不堪压迫聚众反抗,从这时起,他才以石为姓,以勒为名,至于他为什么以石为姓则不得而知了。

5、回族石姓

据说河北泊镇的回族石姓是元朝丞相脱脱的后代,元朝灭亡前河北泊镇的回族石姓的祖先奉命到南方去征调木材、石料用于建大都(北京)。走到泊镇的时候,元朝已经灭亡,他们就留在了泊镇,用征调来的木材和石料修建了清真寺。他们在遇明军盘察时,就以石为姓。河北泊镇的回族石姓由此而来。回族中的石姓人较早见于史书的是五代十国时期前蜀的官员石处温。

6、女真族的石姓

女真族中有一个姓叫石盏,后来译为汉姓时就取复姓中的石字作汉姓,元代的剧作家石君宝的姓就是由此而来。

7、满族的石姓

1)明朝时瓜尔佳氏的布哈被明朝政府任命为建州左卫指挥,他的儿子和孙子阿尔松阿和石翰相继继任建州左卫指挥,石翰后来与人结仇,弃官迁居广宁,因为名字中有“石”字,就改姓为“石”。

2)根据满族古姓“锡克特里氏”改变而来,锡克特里氏为满族最古老的四大姓氏之一,从女真开始就存在,并把满族的萨满文化延传至今,是我国萨满文化的活化石。

8、西域归附的少数民族

唐朝时,石国人来到中国居住,以石为姓。据《新唐书》记载,隋唐时,在现在的中亚阿姆、锡尔河流域有康、安、曹、石、米、何、火寻、戊地、史九姓政权,九姓自康以下的八姓都是康姓的支庶,康开始时在祁连山北的昭武城(今甘肃省临泽境内),九姓均以昭武为氏,史称昭武九姓。居民主要以农业为主,兼营畜牧业,境内产良马,居民勇猛善战。九姓中的石国也叫柘支、柘折、赭时,在今独联体乌滋别克斯坦的塔仕干一带,国王姓石,都城在柘折城。唐高宗永徽年间(公元650年-655年),昭武九姓自愿归附唐朝,石国中的一些人就以石为姓,石姓家族又增添了一支新的成员,他们归附唐帝国以后,将西域的歌舞也带了进来,对唐朝的歌舞起了很大影响,这从乐工中有许多西域少数民族艺术家就可以看出,在当时著名的西域少数民族艺术家有一个叫石宝山的,就是石国人进入大唐境内后的石国后裔。

9、赐姓

宋朝时赐一部分定居中国的犹太人石姓。犹太人从唐朝开始经海路、陆路来中国经商,陆路经波斯、印度沿丝绸之路一直进入中原,海路从浙江、福建逐步进入内地,其人数越来越多,到宋朝时达到顶峰,并向宋王朝进贡,在他们有一次向宋廷进贡西洋布之后,宋朝皇帝说:“归我华夏,遵守祖风,遗留汴梁。”于是,大批犹太人留在了中国,尤其留在北宋都城汴梁(今开封市)的犹太人最多。犹太人留在中国后,渐渐地不再仅仅从事商业活动,开始参加军队、担任官职、行医,漫漫渗入中华民族生活的各个角落,与中华民族融为一体,成为中华民族的一员,他们的姓都由皇帝所赐,在众多的赐姓中,就有石姓。明弘治二年(公元1498年)河南犹太人的碑记中记载宋朝时的犹太人共有17个姓,其中有石姓。清朝初年统计开封犹太人有7大姓,其中也有石姓。这部分石姓犹太人后来融入回族。现在在开封的回族犹太人后裔中也有石姓。

在历史的长河中,由于各种原因,有张姓、冉姓、娄姓等改姓或冒姓为石姓,这无疑也为石姓增加了新的属员。

1、娄姓改为石姓

《北齐书》中记载北齐的一位贤明的皇后—神武明皇后娄氏于太宁二年(公元562年)春天忽然发现自己的衣服飘了起来,娄皇后(当时已经是太后了)很惊奇,就去问巫婆,并听从了巫婆的建议,将自己的姓改为石姓。

2、冉姓改为石姓

据史料记载冉闵是魏郡内黄(今河南内黄县西北)人,原为后赵太祖石虎的养孙,改姓石。晋武帝永和五年(公元349年),废石遵,立石鉴,第二年废杀石鉴,自立为帝,又改姓冉。

3、张姓改为石姓

据《后赵录》记载,曾有一张姓人的人改名叫石会。

希望能够帮到您!

石集村百分之95以上的人口是石姓,据《古沛石氏族谱》记载: “师遁公,字季徕,又字锦荣,庆历二年春生于徂徕桥沟。父(石)介于庆历五年卒于徂徕桥沟庄。因奸贼夏竦诬奏,家遭陷害,随母携谱流亡于小沛石集潜居,蒙丞相韩(琦)公、河阳富(弼)公分俸助之置田立业。……”“培耀公当明之中叶奉旨拜大经略,铮铮有声者,平苗蛮,过小沛染疾捐馆,实石氏入沛之始祖。培耀,生子一:克爵。任山东济南府将军,(明正德初年)奉旨拜大经略,平苗蛮,过小沛故里,染疾而终。葬于羊鸣之阳。石集东南一千二百米处,恩蒙御祭奠。……”克爵,字御显,世袭将军,生子廷宾。 廷宾,世袭将军,葬于石集之东南培耀祖茔地。后因沛令李堪舆见我茔有王气,秘详奏请移茔。守伦公不得已奉旨移于石集之西南百步许。这便是位于石集村前的石家祖墓。文化大革命时曾遭浩劫,2009年再度修复。

将军死后其子守孝三年,后便在此安家,取村名曰石集。历经明清两个朝代由当时的石姓一户人家繁衍至今已成为一个 1500多人的小村庄。解放前曾经黄河决口,黄水过后形成“茅草荒,不收粮”的景象。解放后政府带领村民治沙治碱改变土质,当年的沙土地现在已经变成了收千斤粮的金土地了。 江苏沛县石氏堂号为“韫玉堂”,系石介三子师遁(小名徕哥、字季徕、又字锦荣)之后;迁始祖为石介公10世孙石培耀公。

《古沛石氏族谱》初修于乾隆庚午年(1746年),再修于道光乙酉年(1825年),三修于同治庚午年(1870年),四修4卷于民国甲子年(1924年),五修6卷于1984年。

据《古沛石氏族谱》记载:

“师遁公,字季徕,又字锦荣,庆历二年春生于徂徕桥沟。父(石)介于庆历五年卒于徂徕桥沟庄。因奸贼夏竦诬奏,家遭陷害,随母携谱流亡于小沛石集潜居,蒙丞相韩(琦)公、河阳富(弼)公分俸助之置田立业。……”

“自吾始祖历唐宋,世居山东省泰安徂徕山桥沟。宋仁宗时,吾祖锦荣公任山西省太原府太守,因家患未肯归里,遂至平阳府洪农县(按:即山西临汾洪洞县)石家湾为家焉。……”

“(师遁公)自幼明敏好学。仁宗嘉佑年间任山西太原府太守。生子兆先。二十一年后奸谤焰息,姑回鲁礼葬。

兆先,生子二,长长沪,次长浦,女一;

长沪,娶孟氏,生子二:长寓、次宽;

寓,配孔氏,生子二:长所淦、次所滁;

所淦,配□氏,生子二:长旭升、次旭昶,女三;

旭升,配滑氏,生子三:长圣选、次圣中、三圣奎,女二;

圣选,配吴氏,生子三:长漂淮、次漂江、三漂浦,女三;

漂淮,生子培耀;

培耀,生子一:克爵。任山东济南府将军,(明正德初年)奉旨拜大经略,平苗蛮,过小沛故里,染疾而终。葬于羊鸣之阳。石集东南一千二百米处,恩蒙御祭奠。……

“培耀公当明之中叶奉旨拜大经略,铮铮有声者,平苗蛮,过小沛染疾捐馆,实石氏入沛之始祖。”

克爵,字御显,世袭将军,生子廷宾。

廷宾,世袭将军,葬于石集之东南培耀祖茔地。后因沛令李堪舆见我茔有王气,秘详奏请移茔。守伦公不得已奉旨移于石集之西南百步许。生子三:长子守伦、次守常、三守序。

守伦,配廉氏,生子四:长岱、次岭、三秀、四岚。

岱,生子三:长汝书、次汝南、三汝梅。以下世系见卷二。

岭,行二,邑庠,生子七:长失讳、次汝相、三汝诚、四汝业、五汝桐、六汝松、七汝竹。以下世系见卷三之一至二十六页。

秀,行三,邑庠,生子四:长汝孝、次汝悌、三汝忠、四汝信。以下世系见卷三之二十七页至卷五。

岚,行四,女一,适微山湖东萧村。萧氏乏嗣,以娘门侄汝悌三子徵公承嗣,遂改姓萧氏,实石氏苗裔,后合谱列入石氏四房。此石萧一家之原因也,特此注明,以备稽考。岚公葬于萧村之南百步许。以下世系见卷六。

石介公三子师遁公后人迁居沛县至今已有500年。主要析居于沛县石集、魏楼、前张寨、南石楼、草庙、李新集、魏堤口、贺小楼、李集、栖山西石楼、白庙、石坡、张庄、徐楼、燕牌坊、石孟庄、郑河涯、杨明集、八堡、丰县城北张庄、西南郭集等地,人口约有万余。

1924年四修家谱时,拟家族字辈16字为:

常怀明德、心存正大。

好善天佑,效法先贤。

“常”字辈为石作蜀公74代孙、石介公28代孙。

1984年五修家谱时,又续字辈16字为:

承前启后,谨尊宗训。

繁荣昌盛,显耀东亚。

1、源于姬姓

出自春秋时期郑国公子丰又大夫,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春秋公子谱》记载,春秋时期,郑国公族后裔有公子丰,是郑穆公姬子兰之子,字石癸,在郑釐公姬恽(姬髡顽)执政时期(公元前570~前566年)出任大夫,曾多子出使卫国、齐国。

在公子丰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石氏,世代相传至今,是为大河石氏。

2、源于嬴姓

出自春秋时期秦国石作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石作氏,是秦国早期的贵族世家复姓,原居秦邑(今甘肃天水故秦城)。到了春秋末期,在孔子的弟子中,有一名叫石作蜀,在史籍《孔子家语》中称为石子蜀。石作蜀,字子明,号卓子,冀人(今甘肃天水甘谷十里铺乡)。在石作蜀的故里,原有石子墓和石子祠,可惜早已荒芜。

在石作蜀的后裔子孙中,皆以先贤祖姓氏省文简化为单姓石氏,世代相传至今,是为三陇石氏。

3、源于羯族

属于文化上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后赵录》中记载,在五胡十六国时期,有匈奴别部羯族,其酋帅匐勒改汉族姓名为石勒(公元274~333年),建立了后赵政权,称后赵高祖,其同族的羯族部落酋长张訇督随着石勒改姓名为石会。

此后,其后裔子孙皆随先祖改为汉字姓石氏,世代相传至今,是为上党、武乡石氏(攀附者居多)。

4、源于鲜卑族

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魏书·官氏志》、《北史》的记载,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中有乌石兰氏、娄氏部落。

在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元宏)于太和十九~二十年(公元495~496年)迁部洛阳后,大力推行汉化改革时,将乌石兰氏、伊娄氏改为汉字单姓石氏、伊氏,后多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是为大同石氏。

5、源于昭武九姓

出自唐朝时期西域石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该支石氏,出自隋、唐时期“昭武九姓”之一的西域石国。

唐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唐朝政府曾封石国王子那俱车鼻施为怀化王。石国在至唐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尚遣使朝贡于唐朝。

后石国有人迁居中原,以国名汉称改汉字单姓为石氏,是为新疆、青海石氏。

扩展资料:

《百家姓》虽称为”百家姓“,但并非只有一百个姓。《百家姓》文中的姓氏次序也不是按姓氏人口实际排列。根据渊源出处的不同或其特征,《百家姓》中所列姓氏可以分为16种。

作为姓氏文化中,《百家姓》是一种特殊的历史文献,记载了中国姓氏的发展,它与姓氏家谱、方志、正史构成完整的中国历史,是中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百家姓》作品的出现,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流传至今,影响极深,它所辑录的姓氏,还体现了中国人对宗脉等的强烈认同感。

-石姓

碑:刻在石头上的家谱(一)

村南面的南沟梁上,有两块石碑。

碑文为竖排,同为清朝同治六年(1868年)所立。据村民记忆,两块石碑所刻名讳,为表叔父邢文玉祖先。

据石碑所刻名讳排序,参照表叔父邢文玉保存的“疏折”,整理成下文。

其一为:邢福照,石氏生一子为:家骑。

家骑,祁氏生一子为:步昌。

步昌,田氏生二子:长子旺忠,次子富忠。

旺忠,弓潘二氏生二子:长子贵生,次子云生。

富忠,冯氏,子孙不知。

贵生,芦潘宋三氏生一子:成春。

云生,张氏生二子:长子计春,次子喜春。

成春,宋氏生一子:明玉,小名小虎子,我习惯称小虎伯伯,孔氏生三子。

计春,降氏生四子:长子双玉,小名牛子,我应称其伯伯,石氏生三子。次子安玉,小名二土牛。三子良玉,小名三土牛,杨氏生二子。四子全玉,小名四土牛。

喜春,冯氏生二子:长子五玉,王氏生三子。次子文玉。

其二为:邢家旺,白氏生四子:长子步亮,次子步宽,三子步明,四子步林。

步亮,韩氏生二子:长子执中,张氏;次子全中,牛氏生一子:贵荣。

步宽,白氏生二子:长子体中,武氏。次子尚中,胡氏。下有一子:贵福,不知为武胡二氏谁生,待考。

步明,赵氏生三子:长子启中,李氏。次子致中,岳氏。三子正中,王氏。下有四子:贵祯、贵生(卢氏)、贵禄、贵祥,不知为李岳王三氏谁生,待考。

步林,王田赵三氏生三子:长子运中,次子达中(武氏),三子诚中。

据表叔父邢文玉“疏折”记载,他们最“远”的祖先为:楼,邢氏生二子:长子元章,宋李二氏生二子(长子朋,王氏,子孙不知。次子威,王氏,子孙不知);次子荣章,氏子不知。据我推理,以上所列名讳,应在家骑、家旺之前。

又记,在表叔父邢文玉“疏折”上,还有“贵根田氏”四字,可能系贵字辈。

又记,据表叔父邢文玉记忆,步字辈还有步弓、步月等人。这是其一。其二,家骑与家旺,可能系同胞兄弟。

在村西的西梁上,准确地讲,在火车站对面的秃子沟,有块坟地。坟地有棵大柳树,树前有块“蛟龙碑”(村民将碑额上盘着石龙的石碑,统称为蛟龙碑。据我理解,蛟龙碑并非普通村民“权利”,一般为皇亲国舅,或具备一定官职,才有资格立此碑),碑文为竖排,以下实录碑文。

碑正中至上而下有一行大字:恩奖寿官邢公讳新荣字表正郭孺人之墓。其中“讳新荣”与“字表正”分两行并列。大字右面有一行字:男一德郭氏孙善书田氏、善才张氏曾孙如圭、如璧。大字左面有一行字:女适韩门婿韩高华外孙银、镒。

碑刻名讳,为邢姓新荣,字表正,爱人郭姓,敬称郭孺人。由碑文可知,“老人”有一子一女,子名一德,郭氏生二子:长子善书田氏,次子善才张氏。一女名不具,适韩门,意为嫁给一位姓韩的男人。这位韩姓名讳高华,生有二子:长子韩银,次子韩镒。

石碑最右面贴边处有一行字:集贤乡路村二都四甲人寺庄村。与“集”同高,在“集……”句左面有四字:辛山乙向,为此坟坐标方位。

石碑右面贴边处有一行字:大清同治九年岁次庚午应钟之月上浣榖旦。榖旦,即谷旦,上午或早晨之义,取意为吉利的日子。榖:音同鼓。

据村民记忆,此碑所刻名讳,为表伯父邢教苟祖先。

2007年国庆节前一天,我正好从京城回村,碰见表伯父邢教苟,谈及此事,他说他父亲名讳邢如意,与碑上所列如圭、如璧为同胞兄弟:长门如圭,小名喜成,田氏生一子,润安,薛氏生一子,根全。次门如璧,氏子不知。三门如意,小名喜元,郭氏生一子,教苟,李氏生三子。

大可浅见:恩,为皇恩。奖,为奖励。据村民讲,过去村民可花钱捐官。此处的奖,似乎与金银有关。寿官,可能是清朝一种官职,可能与“亡人”年龄有关。

$������

百家姓,石氏起原

石姓的渊源主要有两大支(汉族):姬姓和子姓。第三支出自外族的改姓。其中,姬姓石氏的历史有2700多年。当代石姓的人口已达380多万,为全...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