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姓的来源
以邑为氏。苟,春秋楚邑。古代氐人姓,为前秦望族。鲜卑族若干氏,北魏太和十九年诏改苟姓。敬氏,后晋时避高祖石敬瑭名讳改苟氏、文氏。至后汉,苟氏有复改敬姓者,或仍为苟姓,今河南苟氏即为其后裔。
1、以邑为氏。苟,春秋楚邑。
2、古代氐人姓,为前秦望族。
3、鲜卑族若干氏,北魏太和十九年诏改苟姓。
4、敬氏,后晋时避高祖石敬瑭名讳改苟氏、文氏。至后汉,苟氏有复改敬姓者,或仍为苟姓,今河南苟氏即为其后裔。
5、羌族姓。本姓哭吾己氏。哭吾己,羌语狗也。
6、宋亡,蜀之苟氏改读去声,后或改芶姓。四川南部(县)等地苟姓,清乾隆十三年进士苟华南之后。乾隆帝因其姓不雅,敕其姓加攵为“敬”,后举族并改敬姓,音仍读苟(ɡòu)。
苟
一、基本释义
1、姑且,暂且:~安。~延残喘。~且。~且偷生。
2、马虎,随便:~得。~合。不敢~同。
3、如果,假使:~非其人。“~富贵,勿相忘”。
4、代替姓“芶”。(此姓是因为最初电脑拼音输入法无法打出“芶”而临时更改的姓,其中还有一部分临时更改为“敬”)非姓氏
5、由该字的亚文化含义以及“姑且”的含义引申出的“避战”,“保存实力”的含义:~一~,不要浪。(多见于网络游戏)
二、详细释义
1、名词
形声。从艸,(gōu)声。草名、菜名。同本义。
苟,苟草也。——《说文》
苟贞夫。——《急就篇》。注“苟,草名也。”
2、形容词
随便,轻率。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孟子·告子上》
不苟事言说。——《元史·良吏传》
又如:一丝不苟;不苟言笑;苟言(言谈轻率随便)
贪求。如:苟利(贪求不正当的利益);苟冒(贪求);苟欲(贪求;不正当的欲望);苟贪(贪求)
卑下。如:苟贱(卑鄙下贱);苟辞(诌媚之言)。
3、副词
姑且;暂且。
苟者,偷合之称。所以行无廉隅,不存德义,谓之苟且。——《匡谬正俗》。按,累呼曰苟且,单呼曰苟。
且苟而赋。——《国语·鲁语》
临财毋苟得。——《礼记·曲礼上》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又如:苟全性命(暂时保全性命);苟简(苟且简略);苟止(苟且行事;勉强停止);苟且行止(不正当的行为);苟容(苟且依附。指被权贵者所收容接纳);苟且因循(得过且过,不求进取);苟免(苟且免于损害)。
4、连词
若;如果;假使。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苟富贵,无相忘。——《史记·陈涉世家》
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汉·贾谊《论积贮疏》
苟有可观,皆有可乐。——宋·苏轼《超然台记》
苟公子相助,敢不如命!——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
苟非圣贤心,孰与造化该。——唐 孟郊《赠郑夫子鲂》 [1]
又如:苟或(假如;如果);苟能坚持,必将胜利。
另见gōu;jù
三、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唐韵》《广韵》古厚切《集韵》《类篇》《正韵》举后切,音垢。《说文》草也。
又诚也。《鲁语》夫苟中心图民,知虽不及,必将至焉。
又且也。《晏子·杂上篇》行廉不为苟得,道义不为苟合。
又但也。《扬子·法言》非苟知之。
又《韩诗外传》指缘谬辞谓之苟。
又矶名。《水经注》苟矶,亦曰南阳矶。
又姓。《广韵》汉有苟参。《急就篇》苟贞夫。《注》苟,草名也。所居饶之,因以为氏。
又《集韵》居侯切,音钩。苟吻,草名。
又《类篇》果羽切。《唐韵古音》读矩。《蔡邕·述行赋》登高斯赋,义有取兮。则善戒恶,岂云苟兮。翩翩独征,无畴与兮。 [2]
这位知友,苟姓虽然不是大姓,但在全国分布也很广,支派众多。想续家谱的话,一是让爷爷回忆。二是到爷爷原籍查询。如不方便或都不奏效,那就自己家族单立支派,自立辈分吧。
苟姓的来源
本文2023-09-22 17:50:3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83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