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那位知道"贾"姓的来历和历史?谢谢!~
一、 贾氏来源有二:
1、 出自姬姓,为贾伯之后。据《元和姓纂》及《新唐书·宰相世袭表》所载,西周时,周成王的弟弟唐叔虞,因“桐叶封弟”的缘故,在周公灭唐(今山西翼城西)后,被封于唐,包括以前夏代建都地区(今山西夏县北),并赏给怀姓九宗。自此,唐叔虞成了后世唐、何、杨、温、韩等许多姓氏的始祖。燮继位后,改称晋侯,是为晋国。在周公分封唐叔虞于唐后不久,唐叔虞的少子公明又被成王之子康王封于贾(今山西襄汾西南),名义上是唐国的一个附庸,号为贾伯。春秋时,贾国为晋所灭,贾伯公明的后裔以国为氏,称贾氏,是为山西贾氏。
2、 出自狐偃之后。据《姓氏考略》等所载,春秋时,晋文公重耳灭贾国后,晋襄公便把贾地赏给辅佐晋文公称霸的狐偃之子狐射。射字季他,故又称贾季、贾他。襄公去世后,在立襄公的哪个弟弟为君上发生了争斗。贾季为避祸便逃亡翟国,其子孙便以贾为姓,称贾氏。
二、 迁徙分布 贾氏发源于山西省,先秦时期,已有迁至今河南、山东者。此后,河南贾氏繁衍昌盛,人丁兴旺,又衍生出许多支派。如西汉政论家、文学家贾谊就是河南人。两汉时,已有贾氏迁居陕西,如东汉时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贾徽,据说是贾谊的后裔。南北朝时,贾氏继续外迁。北周、北齐都有贾姓族人迁居河北。至迟在东晋就有贾姓族人南下渡江,居住在江浙一带。五代时贾氏有人迁居福建,宋朝有人迁居四川。可见,唐、宋时期,江南的许多地方都已有贾姓居民。贾氏移居海外约始于清代,今新加坡等国有贾姓华侨。
三、 郡望堂号
郡望武威郡: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以原匈奴休屠王地置郡,治所在武威(今甘肃民勤东北)。元鼎后相当今甘肃黄河以西、武威以东及大东河、大西河流域地区。东汉移治姑臧(今甘肃武威)十六国时前凉、后凉、南凉、北凉皆建都于此。
堂号 “至言堂”:汉时贾山博览群书,给朝廷奏本谈治乱之道,借秦的灭亡做比喻,名为《至》。此外还有“武威堂”
四、 家乘谱牒
山西:平定州东会都贾氏家谱(卷数不清) 辽宁:本溪贾氏谱书一卷 江苏:赣榆贾氏家谱一卷、镇江润洲开沙贾氏宗谱十三卷、常州毗陵贾氏宗谱八卷、常州毗陵贾氏宗谱十卷、无锡锡邑尹城贾氏宗谱十二卷浙江:海宁贾氏家乘十卷、东阳真定贾氏宗谱二十三卷、义乌洋川贾氏宗谱十七卷 安徽:合肥贾氏宗谱十四卷、太湖县东乡秦梅园贾氏宗谱五卷首一卷 山东:益都贾氏族谱不分卷、楼霞贾氏族谱世系考一卷、黄县贾氏族牒(卷数不清)、黄县贾氏族谱(卷数不清)、泰安贾氏族谱六卷首一卷末一卷、临沭贾氏支谱(卷数不清) 湖北:光化均阳贾氏家乘六卷
五、 历史名人
贾谊(前200-前168):洛阳(今洛阳)人,西汉政论家、文学家。他18岁时就以能读诗书、善文章而为郡人所称道。文帝时,被推荐为博士,又迁大中大夫,后为梁怀王太傅。他曾多次上书,批评时政,建议用“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办法削弱诸侯王势力,巩固中央集权。他主张重农抑商,“驱民而归之农”,并力主抗击匈奴贵族的攻掠,所著政论有《陈政事疏》、《过秦论》等。
贾思勰(472-499):今山东益都人,北魏农学家,曾任北魏高阳郡(治所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西北“太守。他曾以文献中搜集到的资料和访问老农及自己观察、实验的心得,写成《齐民要术》一书。 贾逵:东汉初年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学者。他不仅精通经学,而且深究天文学。在天文方面,提出了在历法计算中应该按黄道来计量日、月的运动,并阐发月球的运动是不等速的。
贾岛(779-843):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唐代苦吟诗人,曾任长江主簿,人称贾长江。其诗以五律见长,注重词句锤炼,刻苦求工,喜写荒凉枯寂之境,颇多寒苦之辞。“推敲”的典故就出自其诗局“僧敲月下门”。有《长江集》。
贾似道:台州(治今浙江临海)人,南宋理宗贾贵妃之弟,淳佑九年(1249年)为京湖安抚制置大使,次年移镇两淮。开庆元年(1259年)以右丞相领兵救鄂州(今湖北武昌),私向忽必烈求和,答应称臣纳币,兵退后诈称大胜。此后专权多年用重法督责武将,推行“公田法”,大量贱价收购土地。度宗时权势更盛,封太师、平章军国重事。
一、 贾氏来源有二:
1、 出自姬姓,为贾伯之后。据《元和姓纂》及《新唐书·宰相世袭表》所载,西周时,周成王的弟弟唐叔虞,因“桐叶封弟”的缘故,在周公灭唐(今山西翼城西)后,被封于唐,包括以前夏代建都地区(今山西夏县北),并赏给怀姓九宗。自此,唐叔虞成了后世唐、何、杨、温、韩等许多姓氏的始祖。燮继位后,改称晋侯,是为晋国。在周公分封唐叔虞于唐后不久,唐叔虞的少子公明又被成王之子康王封于贾(今山西襄汾西南),名义上是唐国的一个附庸,号为贾伯。春秋时,贾国为晋所灭,贾伯公明的后裔以国为氏,称贾氏,是为山西贾氏。
2、 出自狐偃之后。据《姓氏考略》等所载,春秋时,晋文公重耳灭贾国后,晋襄公便把贾地赏给辅佐晋文公称霸的狐偃之子狐射。射字季他,故又称贾季、贾他。襄公去世后,在立襄公的哪个弟弟为君上发生了争斗。贾季为避祸便逃亡翟国,其子孙便以贾为姓,称贾氏。
二、 迁徙分布 贾氏发源于山西省,先秦时期,已有迁至今河南、山东者。此后,河南贾氏繁衍昌盛,人丁兴旺,又衍生出许多支派。如西汉政论家、文学家贾谊就是河南人。两汉时,已有贾氏迁居陕西,如东汉时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贾徽,据说是贾谊的后裔。南北朝时,贾氏继续外迁。北周、北齐都有贾姓族人迁居河北。至迟在东晋就有贾姓族人南下渡江,居住在江浙一带。五代时贾氏有人迁居福建,宋朝有人迁居四川。可见,唐、宋时期,江南的许多地方都已有贾姓居民。贾氏移居海外约始于清代,今新加坡等国有贾姓华侨。
三、 郡望堂号
郡望武威郡: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以原匈奴休屠王地置郡,治所在武威(今甘肃民勤东北)。元鼎后相当今甘肃黄河以西、武威以东及大东河、大西河流域地区。东汉移治姑臧(今甘肃武威)十六国时前凉、后凉、南凉、北凉皆建都于此。
堂号 “至言堂”:汉时贾山博览群书,给朝廷奏本谈治乱之道,借秦的灭亡做比喻,名为《至》。此外还有“武威堂”
四、 家乘谱牒
山西:平定州东会都贾氏家谱(卷数不清) 辽宁:本溪贾氏谱书一卷 江苏:赣榆贾氏家谱一卷、镇江润洲开沙贾氏宗谱十三卷、常州毗陵贾氏宗谱八卷、常州毗陵贾氏宗谱十卷、无锡锡邑尹城贾氏宗谱十二卷浙江:海宁贾氏家乘十卷、东阳真定贾氏宗谱二十三卷、义乌洋川贾氏宗谱十七卷 安徽:合肥贾氏宗谱十四卷、太湖县东乡秦梅园贾氏宗谱五卷首一卷 山东:益都贾氏族谱不分卷、楼霞贾氏族谱世系考一卷、黄县贾氏族牒(卷数不清)、黄县贾氏族谱(卷数不清)、泰安贾氏族谱六卷首一卷末一卷、临沭贾氏支谱(卷数不清) 湖北:光化均阳贾氏家乘六卷
五、 历史名人
贾谊(前200-前168):洛阳(今洛阳)人,西汉政论家、文学家。他18岁时就以能读诗书、善文章而为郡人所称道。文帝时,被推荐为博士,又迁大中大夫,后为梁怀王太傅。他曾多次上书,批评时政,建议用“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办法削弱诸侯王势力,巩固中央集权。他主张重农抑商,“驱民而归之农”,并力主抗击匈奴贵族的攻掠,所著政论有《陈政事疏》、《过秦论》等。
贾思勰(472-499):今山东益都人,北魏农学家,曾任北魏高阳郡(治所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西北“太守。他曾以文献中搜集到的资料和访问老农及自己观察、实验的心得,写成《齐民要术》一书。 贾逵:东汉初年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学者。他不仅精通经学,而且深究天文学。在天文方面,提出了在历法计算中应该按黄道来计量日、月的运动,并阐发月球的运动是不等速的。
贾岛(779-843):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唐代苦吟诗人,曾任长江主簿,人称贾长江。其诗以五律见长,注重词句锤炼,刻苦求工,喜写荒凉枯寂之境,颇多寒苦之辞。“推敲”的典故就出自其诗局“僧敲月下门”。有《长江集》。
贾似道:台州(治今浙江临海)人,南宋理宗贾贵妃之弟,淳佑九年(1249年)为京湖安抚制置大使,次年移镇两淮。开庆元年(1259年)以右丞相领兵救鄂州(今湖北武昌),私向忽必烈求和,答应称臣纳币,兵退后诈称大胜。此后专权多年用重法督责武将,推行“公田法”,大量贱价收购土地。度宗时权势更盛,封太师、平章军国重事。
鲁苏皖赣四省大部、闽西、湘东、滇西南、辽西、黑龙江东部地区是傅姓人口最密的地区,约占国土需积的105,傅姓1897万,约占傅姓总人口的309。O型618万,A型555万,B型549万,AB型175万。
四川、贵州、湖北、云南中部、广东中部、陕甘宁南部、河南大部、山西北部、河北西部、内蒙古中部和东部、吉黑中部地区,国土面积的375,傅姓3375万,约占傅姓总人口的55。O型1099万,A型98万,B型985万,AB型311万。其他地区,约占国土面积52,傅姓868万,约占傅姓总人口听141。O型273万,A型245万,B型 266万,AB型84万。
傅氏家族历代名人
历史上傅姓的重要人物有:春秋郑国大夫傅瑕,西汉大司马傅喜,东汉文学家傅毅,三国魏哲学家傅嘏,西晋哲学家兼文学家傅玄,傅咸、唐朝学者傅奕、武则天时宰相傅游艺,北宋律博士傅霖,明朝名将傅友德,明清之际思想家傅山,清朝为道光、咸丰、同治及光绪四帝驰骋疆场保家卫国的钦差正一品大督抚傅振邦、清朝工部尚书傅维鳞、武英殿大学士傅以渐,民国藏书家兼校勘家傅增湘,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傅斯年、当代中华医学会会长,共和卫生部长傅连蟑、共和国人大副委员长彭真〔傅懋恭〕、共和国上将傅钟、傅秋涛、政协副主席傅作义、傅全有、化学家傅鹰、历史学家傅衣凌、画家兼美术教育家傅抱石、语言学家傅懋绩、文学翻译家傅雷。1921年官方确认的傅氏名人近两百,到现在,已经数百人不止。
关于“傅”与“付”在姓氏中关系
“傅”与“付”同祖同宗,在当代“付”是“傅”字的白字。这是历史的动荡及文化的不济所至。而被认定是姓,只不过是建国后文化落后及文字改革未成熟阶段,人们滥用,使得许多家庭的姓氏的白字甚至错字应用于户籍、档案等方面,因而成了惯用字。目前,许多找到早期家谱或寻到早期离散的大家族后,方知晓原来自己本来就是“傅”。当然,由于应用量太大,进入户籍已经成了事实,法律已经认可,修订字典中已经将其解释为姓。所以建议,写法归写法,祖先不会变即可,不提倡改户口。《姓纂》记,郑国人史付的后代有取付姓者;《一统志》记,永乐年间有叫付吉者。它的曾经存在是与否我们暂且不去论证,也无法考证。目前为止,至少没有确切证据可以证明“付”姓更早的存在,更不用说“付氏”家谱了。请使用“付”字的宗亲们参考。
参考资料:
请问那位知道"贾"姓的来历和历史?谢谢!~
本文2023-09-22 00:37:1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8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