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降生为什么先给牧羊人报信 有什么意义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50收藏

基督降生为什么先给牧羊人报信 有什么意义,第1张

耶稣降生首先报告给牧羊人的原因是因为他们都是谦卑的人,而且他们常受人鄙视。然而耶稣基督来是为了所有人——富有的和贫穷的,男人和女人,受过教育的和未受过教育的。

神通过向牧羊人宣告耶稣的降生,显明了他对我们所有人的爱,无论我们是何等人。圣经说,“你看父赐给我们是何等的慈爱,使我们得称为神的儿女;我们也真是他的儿女。”(约一3:1)

扩展资料

耶稣基督的降生,早在几百年前就有先知预言:先知以赛亚说,将有童女怀孕生子,给他起名叫以马内利(赛 7:14、太 1:23);先知弥迦说,基督要降生在犹大地的伯利恒(弥 5:2、太 2:6);先知何西阿传达上帝的话,说:“我从埃及召出我的儿子来”(何 11:1、太 2:15);先知耶利米预言到有许多婴孩被杀,拉结(注 1)不肯受安慰(耶31:15、太 2:18)。这些事都在耶稣降生前后一一应验。

马太福音第二章记载大希律王想要杀婴孩耶稣的事情,应验耶里米书的预言。大希律是以土买人,亦即以东人,受罗马皇帝分封,管理犹太、撒马利亚、加利利等地。

他娶了犹太哈斯摩年王室之后玛丽安娜成为他众多妻子中的一个,又为了讨好犹太人,任命其弟阿利多布作祭司长,但后来却因嫉妒而把阿利多布淹死。晚年的时候,希律由于猜忌多疑而成为一个疯狂的杀手,他不但杀了爱妻玛丽安娜,又杀了她许多亲戚,连他和玛丽安娜所生的两个儿子也不能幸免。

临死之前,他又下令杀那将要继承他王位的儿子(注 2)。大希律一听到从东方来的占星术士说,伯利恒城中有一个犹太人的王降生,他和耶路撒冷全城的人就都不安,暗下决心要除去他为快。

但是占星术士受到天使的警告,没有回复他,反而从别条路回家(太 2:12),他一气之下,就把伯利恒城四周围两岁以下的婴孩都杀光。犹太人对王有个期许,特别是他们期待“弥赛亚”(注 3)来到,带领他们挣脱异族统治。

马太福音记载另一种人,就是祭司长和文士,他们虽然懂律法,地位又崇高,连国王有疑惑时都要来请教他们(太 2:3-6),但是耶稣的降生似乎与他们无关。他们十分清楚基督要降生在伯利恒,但是上帝的天使却通知了城外守夜的牧羊人而不是这些饱学之士。

路加福音用另一个角度来描写耶稣的降生。马太福音是为犹太人写的,他写耶稣的家谱上溯到亚伯拉罕为止 (太 1:1- 17)。路加福音则为外邦人而写,写耶稣基督的家谱上溯到人类共同的始祖亚当(路 3:23-28)。

路加福音强调耶稣的降生是为万民预备的(路2:10、30-32),他描述比较多个人事件,像牧羊人、西面、女先知亚拿等看见婴孩耶稣欢喜的情形。

当然可以放家谱。

一,利玛窦规矩。

利玛窦明朝时来华时的中国人多半有祭天、祭祖、祭孔的习惯。利玛窦自认为西儒,秉持着儒家作风,对中国习俗保持宽容的态度。他容

许中国教徒继续这些传统的仪式。利玛窦主张以“天主”称呼天主教的“神”(拉丁文的Deus);但他亦认为天主教的“神”早已存在于中国的思想之中,因为

中国传统的“天”和“上帝”本质上与天主教所说的“唯一真神”并无分别。而祭祀祖先与孔子,这些只属追思先人与缅怀哲人的仪式,与信仰并无什么干涉;只要

不掺入许愿、崇拜、祈祷等成分,本质上并没有违反天主教教义。利玛窦的传教策略和方式,一直为之后到中国传教的耶稣会士所遵从,是为“利玛窦规矩”。

二,教皇对祭祖的通谕:

当然还有教皇庇护十二世在1939年12月8日颁布了一项谕令,同意中国教徒进行祭祖仪式和祭孔仪式。后来,在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1962-1965)上,祭祖祭孔被正式认可,成为教义的一部分。见下:

1939

年,教宗庇护十二世(Pope Pius XII,1939年-1958年在位)颁布“众所皆知”(Plane compertum

est)通谕:“允许教徒参加祭孔仪式;可以在教会学校中放置孔子之肖像或牌位,并容许鞠躬致敬;如果教徒必须出席带有迷信色彩的公共仪式时,必须抱持消

极的态度;在死者或其遗像、牌位之前鞠躬,是被允许且是适当的。”

仔细翻阅家谱时能发现,家谱中的内容都是一些正向的事情,家族中的违法乱纪以及道德底线的事情一般情况下是不会记入谱中的,这也是与家谱所含的“教化原则”有关。

不会被列进家谱,分别是:弃祖。不孝不悌,不尊重祖先的都视为弃祖;叛党。

忌盲目合异致宗脉混乱像是在元代的家谱中,可能会出现和母亲、妻族异姓为一谱的问题,而这合异的结果和形式即为通谱,“通”就容易出现追远冒祖。

像凡客家谱那样做出了一套标准模板。一部体例完整的家谱,大致应有以下24项:

1谱名。一般称为族谱、家谱、家乘、家志、家传、通谱、统谱、谱录、谱牒、世牒、世谱、世家、世典、宗谱、支谱、房谱、祖谱、故谱、合谱、谱传、真谱、私谱、本书、族系、族讲、石谱、系谱等,也有的称为渊源录、源流考、清芬录、世恩录、族谱图、大同谱、大成谱、联宗谱、先贤录、传芳集、家传薄、先德传、谱志略、家谱汇编、家模汇编、源流大典等,是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事迹为中心的历史图籍。

2谱序。稍具规模的家谱,卷首一定会有一篇至几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谱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谱序包括新序、旧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语、目录和刻印人名以及其它关于本族的记述。

3谱例。又称凡例,主要是阐述家谱的纂修原则和体例。

4谱论。许多家谱都专门辟有谱论一章,专收先贤的谱说、谱论、谱议的篇章和古代经典中的有关论述,对修谱的作用、功能、意义、历史、原理、方法等加以发明和阐述,是研究谱学的宝贵资料。

5恩荣录。主要内容为历代皇帝对家族中的官员及其家谱的敕书、诏命、赐字、赐匾、赐诗、赐联、御谥文、御制碑文以及地方官府的赠谕文字等,以显示和炫耀朝廷对该家庭及其成员的奖励和表彰,同时反映该家族的地位和身份。

6遗像、像赞。祖先及家族中历代英贤、重要人物的图像资料,一般为正面是遗像,背面是像赞。

7姓氏源流考。中国家谱素来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明清以来各家谱也大多有记姓氏源流的一章,或称姓氏源流,或称宗族源流。它主要是用来记述本姓来源、本族的历史渊源、始祖、世派、迁徙、各支派间关系、甚至改姓的原委等。

8族规族约。是宗族家族成员共同制定的、用以约束和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规,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名称各异,种类很多,诸如家规、家约、家戒、家法、家礼、家典、家仪、家条、族规、族约、祠规、祠约、规范、规条、规矩、条规、戒谕等。

9祠堂。记载宗族、家族祠堂修建的历史,介绍祠堂的建筑规模、地理位置,收录有关祠堂的碑文、诗文、祠联、祠匾、祠堂图、建祠捐资人名,记录祠堂内神位世次、配享、附享、祭祀情况等。

10五服图。又称服制图。所谓五服,就是指古代丧服制度中的五种服色,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丧服是根据生者与死者的远近亲疏关系而穿着的一种服饰。

11世系考。这是家谱中的主体部分,又称为世系图、世系考、世系记等。这部分内容为所有中国家谱所共有,因而成为家谱区别于正史、地方志的最明显的标志。世系表除欧阳修、苏洵所发明的欧式图谱和苏式图谱外,还有两种比较常见:(1)宝塔式图谱。这一图谱形式何人所创、创于何时目前尚元定论,不过至迟已在南宋时出现,因此很可能也是南宋人的产品。(2)牒记式图谱:这一图谱的特点是分别按世代以文字叙述先人的事迹,既不用线条,也不用图表。

12传记。家谱中的传记又称行状、行述、行实、事状、志略等,其体裁有传记、行状、寿文、贺序、墓志、祭文以及抄自史传中的资料,主要载录家族成员中“方行可书”的“忠臣孝子”、“节妇义夫”的事迹和传记资料。

13谱系本记。也称作世序、世系录、先世考等,主要内容与世系部分大致相同,记载本族成员的简况即本人名讳、父名讳、排行、字号、生卒年月、寿数等。

14族产。记录家族、宗族的集体财产,如祀田、坟地、义庄、学田、义墅、山林、房屋等。

15契据文约。专门登载与记录和族产有关的契据文约、管理制度以及宗族、家族内部关于承嗣、婚姻、分家等的文书及契约。

16坟茔。记载族中公共坟地的情况,包括墓地图、坟向、祖坟及各支派墓地分布等。

17名迹录。记载与本族或族中成员有关的山水桥梁、亭台堂舍、庵寺书院等。

18任宦记。记载族中成员历代官宦名人事迹,其内容与传记部分大致相同,包括履历、科第、政绩、功勋、著作、学说等。

19年谱。是按照年、月、日专门记载一个人生平事迹的一种体裁。

20艺文。收录家族、宗族成员的著述,包括奏疏、殿试文、万言策、诗词和各式文章等。

21字辈谱。又称派语、派行诗、行第、派引、排行等,专门登载族内成员姓名排行的字语。

22领谱字号。中国古代家谱修好后,在派发给族中成员前,对每部谱都编以号码。

23续后篇(长生普、余庆录)。指家谱修完后,专门留空白纸数页,留待后世子孙续,以示绵延不绝。

24纂修、捐资人名。家谱的纂修或续修,是家族、宗族中的一件大事,涉及族中许多人员,且须动员全族成员捐款助修。

以上是家谱的基本格式。一部家谱也许不可能将上述基本格式全部用到,但格式中的主要部分如谱序、凡例、世系图、传记、家规、艺文、字辈谱等肯定会有,家谱也正是凭借上述内容将家族的历史渊源、迁徙情况、历代英贤等保存下来,并流传后世。

其实一部完整的家谱,就是一部家族史或宗族百科全书。通过这部家谱,我们可以了解到该家族的历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变化、居地变迁、婚姻状况,该家放成员在科第、官职等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事迹,该家族的经济情况和丧葬、礼典、家规、家法等典章制度等。而家谱也正是将这些内容以书、图、志、表、史的形式记录下来,是与正史与方志并列的三大文史宝库,是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瑰宝。

不过也有像凡客家谱那样做出一套标准模板的。

基督教的产生与发展 基督教起源于巴勒斯坦的犹太人中。在公元3年,住在该地的犹太人为罗马所征服。在罗马人的残酷压迫下,犹太人曾于公元66-132年多次发动起义,失败后遭到更残酷的镇压。由于起义的失败,被压迫的群众感到无能为力,他们把希望寄托于宗教,期待出现一个救世主,使天国降临地上,来拯救人们的苦难。这反应了他们在现实的斗争生活中的失望,转而在精神方面从宗教中寻求出路,以摆脱其绝望的处境。据有关历史材料,在公元前后,在小亚细亚各地犹太下层居民中出现一种流传"救世主"将要来临的秘密教派。基督教实际上是从这种教派演变来的。

最早的教徒多是奴隶、被释奴隶和贫苦人民。他们在城市中建立起小规模的组织,以十字架为标志,实行财产共有。以后这些小组织联合而成教会。开始,因其反对罗马统治,而受镇压。后来,由于社会中、上层人士参加了基督教,宣扬寄希望于来世,鼓励对国家忠诚,对主人恭顺。因此,在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颁布了"米兰敕令"给基督教会以合法地位。到公元380年,宣布基督教为罗马帝国国教。借助于国教的地位,于是基督教教堂、教徒遍布于罗马帝国所辖的各个地方。基督教也就成为剥削阶级的统治工具。当时把罗马、君士坦丁、亚历山大里亚、安提阿、耶路撒冷等5个教会置于突出地位。

(2)罗马帝国以后基督教的发展与分裂。在基督教内部,从三四世纪开始,逐渐形成东(君士坦丁堡)西 (罗马)两个中心。 东正教会在拜占庭皇帝时期是国教,直接受皇帝领导。皇帝可以任免教会大主教,召开主教会议,批准宗教会议决定,解释教义。1453年,拜占庭帝国遭到奥斯曼土耳其人进攻而覆灭。西亚、北非和巴尔干半岛等地都成为奥斯曼帝国的版图。由于奥斯曼帝国信奉伊斯兰教,该地区内东正教受到很大削弱。莫斯科大公乘机使俄罗斯正教会脱离君士坦丁堡大主教控制,形成独立教会,俄罗斯正教会,并自命为东正教会首脑。沙皇彼得一世对教会改革,使教会在世俗官吏领导下成为国家一部分。这是拜占庭政教集中制的传统的继续在俄罗斯的具体体现。俄罗斯正教会在1917年十月革命后,由于国家颁布教会与国家分离的法令,国教体制告终。现信奉东正教的信徒约有1亿人,其地理分布除前苏联外,主要在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希腊、前南斯拉夫和芬兰等国。 西罗马帝国由于蛮族的攻击,摇摇欲堕,皇帝瓦兰尼安奴斯三世,企图利用基督教来挽救帝国灭亡,于455年应罗马主教利奥一世请求,授予统治西罗马教会权力,强迫西部主教服从。罗马教会主教则成为罗马教皇。此举遭到东部地区的反对。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教皇已不受当时各小国世俗***管辖。在成立教皇国后,教皇同时又是世俗国君。但东罗马帝国当时仍独立存在,故教会仍依附于皇帝。双方矛盾逐渐激化,从相互指责为异端,到1054年相互逐出教门,因而断绝一切往来,各自独立成为两大教派。

16世纪西部教会内部发生宗教改革运动,并陆续分化出一些新教派,称为"新教"。如北欧各国的路德派,法国、瑞士和苏格兰的加尔文派,英国的圣公会(国教会)等。这样,基督教便分裂为三个教派:即罗马教皇所控制的罗马教会,称为天主教;改革后的基督教,称为新教或耶稣教(Romance);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希腊正教会,或称东正教会。 天主教后来由于西班牙与葡萄牙人的殖民统治活动而传遍世界许多地区。其主要分布地区,在欧洲有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法国、比利时、奥地利、波兰;拉丁美洲各国与北美洲加拿大的魁北克省;亚洲有菲律宾;非洲有加蓬、布隆迪等。全世界的信徒大约有6亿,在世界各宗教人数中居首位。 信奉新教的在欧洲有丹麦、瑞典、挪威、芬兰、荷兰、英国和德国。由于英国在海外殖民关系又传播到美国、加拿大、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据统计,现有教徒约35亿。新教同天主教和东正教的不同在于,教派众多而无统一与严格的组织。其主要教派有信义会、长老会、圣公会、公理会和卫理会等。

主要宗教仪式有 洗礼、告解、圣体和婚配等。 洗礼是一种入教仪式。可以由主礼者给受礼者额上倾注少量的水,或将受礼者全身浸入水池片刻。据认为这是耶稣立定的圣事,可赦免入教者的"原罪"。告解是教徒将所犯的罪过向神甫告明,并表示忏悔,请求"上帝赦免"。圣体是祝圣的面饼。在做弥撒时,主礼人先领"圣体"和"圣血"(葡萄酒),然后让信徒领圣体。教义称这是代表耶稣的身体和血,为众人免罪而舍弃和流出的。婚配指教徒在教堂举行结婚仪式,由神甫主持,在问讯双方,经肯定回答之后向双方祝福正式成婚。

基督教的节日主要有 圣诞节,复活节、圣灵降临节等。 圣诞节是纪念所谓耶稣基督诞生,教会规定为每年的12月25日。东正教因历法不同,其12月25日相当于公历1月6或7日。复活节是纪念所谓耶稣被钉死于十字架后的"复活"的节日,规定为每年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圣灵降临节是指所谓"复活"后第40日耶稣"升天",第50日差遣"圣灵"降灵;门徒领受圣灵后开始传教。故规定复活节后第50日为圣灵降临节。

世界上信奉人数最多的宗教是基督教,据不完全统计,其信徒人数达到了23亿,这么一个庞大的数字令人咂舌,几乎占了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在我们惊叹的同时,也来了解一下,基督教为何能有这么多虔诚的信徒,为何能如此受人推崇。

首先,基督教中塑造了一个完美无缺的上帝,让基督徒深深的相信,上帝是一个没有过错,没有任何缺陷,只有着对世人无尽大爱的神。这样的神因对世人的大爱而承受着虚妄的罪名,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这无疑触动了许多人心中最脆弱的神经,使他们虔诚地相信着上帝能够给他们带来快乐,带来永生,能够将大爱洒遍人世间。

其次,基督教提倡着人人平等,提倡追求个人的自由与权利。在制度混乱的时代,信徒们饱受着战乱之苦,经受着独裁者的专政,在没有权利与自由的黑暗统治下,基督教提倡的东西正是他们最想要的。这时,基督教似乎就成了他们的精神寄托,使他们在黑暗的日子里还能有着信仰。我想,这也是基督教为何能成为第一大宗教的原因之一吧。

我想正是基督教所提倡的人权,尊严,平等,大爱,怜悯,指引着越来越多人崇尚它,将它立为信仰。不得不说,基督教在全球的影响的确深远,欧美发达国家等几乎都推崇基督教,在一定程度来说,基督教也带领着人类走出黑暗和愚昧,弘扬平等与大爱。

基督降生为什么先给牧羊人报信 有什么意义

耶稣降生首先报告给牧羊人的原因是因为他们都是谦卑的人,而且他们常受人鄙视。然而耶稣基督来是为了所有人——富有的和贫穷的,男人和女人...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