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阚”这个姓氏的由来及年代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1收藏

“阚”这个姓氏的由来及年代,第1张

起源主要有二:①出自姜姓,以封地名为氏。春秋时,齐国有一个大夫名止,被封于阚(今山东汶上西南),世称阚止,后代子孙以封邑为姓。②出自姞姓,以国名为氏。上古时有黄帝姞姓子孙封国阚国(今山东嘉祥北),后代以国名为姓。

  始祖:阚止。 迁徙:  春秋时阚止的封邑在今山东汶上,因此这里就是阚姓的发源地。后因仕宦等原因,部分人从这里迁徙,逐渐融入全国各地。其中一支向西扩展,后在甘肃形成天水郡望;一支沿京杭运河南迁至眙盱、扬州、江浙,形成会稽郡望,又有一小支,从眙盱沿淮河上溯向西,散居于淮河两岸;另一支于元朝大德年间迁居蒙阴,明朝洪武年间又分迁到山东莱芜、泰安、沂源、青州、新泰,山西临汾、屯留,河南洛宁等地;一支于明朝末年随军驻扎北京南口镇,后人多居于昌平一带;一支于民国左右北上到北京,散居于通州,之后有部分外分之唐山、滦县、迁西等地。民国末年,河南、安徽等地阚氏有随国民党政府迁居台湾桃源、嘉义等地者。目前阚姓人口没有进入全国前三百位。 郡望:  天水郡 汉置,治平襄(今甘肃通渭西南),后汉移治冀县(今甘肃伏羌南)。

  会稽郡 秦置,治吴(今江苏苏州)。 堂号:  ①郡望堂号:天水、会稽。②自立堂号:齐鲁、孝谨等。 字辈:  安徽五河、凤阳阚氏字辈:时维廷事,应启文昌,克开乃绪,广德成家,鸿儒学步,明道守先,善传福兆,瑞锡荣怀,赞襄仁义,志念方刚,松竹长茂,耀祖安邦。

  山东新泰、蒙阴、莱芜、高密、诸城、沂源、淄博等地阚氏字辈:怀敬修成昭世绩,洪光绪振志清昌,兴家立业锡恩久,道懋心传继善长。 名人:  阚止(-前481),春秋齐臣。一作监止,字子我。初为悼公家臣,有宠于简公。简公即位,使为相,与陈成子共为政。陈成子惮之。简公四年(前481)陈成子知国人附己,遂杀简公、阚止,拥立平公。

  阚泽(-243),三国吴臣。字德润,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世代务农,至泽好学,究览群籍,兼通历数。察孝廉,除钱塘长,迁郴令。孙权为骠骑将军时,召补西曹掾,及称帝,以泽为尚书。嘉禾三年(234),为中书令,加侍中。赤乌五年(242),拜太子太傅,领中书如故。泽以经传文多,摘编《礼记》等书及注说以教授太子。又著《乾象历注》,以同实际天象相应。每朝廷大议,经典所疑,皆向泽谘访。

  阚骃,北魏学者。十六国北凉敦煌(今属甘肃)人,字玄阴。博通经传,为沮渠蒙逊礼遇,侍以左右,咨以政事。拜秘书考课郎中,加奉车都尉。曾率文吏三十人典校经籍,刊定诸子著述三千余卷。牧键时,待之更宠,拜大行,迁尚书。北凉亡,魏乐平王拓跋丕引为从事中郎。所撰《十三州志》,多记西北地区历史、地理、民族等概况,至为精审,刘知几誉为“言皆雅正,事无偏党”,唐宋学者多有称引。后散佚,清人张澍自《水经注》、《后汉书注》、《初学记》、《括地志》、《太平广记》、《太平寰宇记》诸书辑出一卷,虽属断珪残璧,殊可珍贵,收入《二酉堂丛书》。

  阚稜(-623),隋末农民起义军将领。齐郡临济(今山东济阳)人。貌魁伟,善用两刃刀。从杜伏威起事反隋,据江淮,以战功多署为左将军。唐初从伏威归高祖,拜左领军将军、越州都督。辅公祏反,稜与之战,功多。公祏被擒,诬与之谋,遂被杀害。

  其他阚姓名人有南北朝时高昌王阚伯周、阚义成、阚首归;元大臣阚文兴;清官吏阚絅、阚容甫、阚凤楼,藏书家阚祯兆,才女阚玉等。近当代阚姓名人有抗日将领阚维雍,汉奸阚朝玺,生物学家阚飚,地质学家阚荣举,电子学家阚耀西,石化专家阚学成,邮电专家阚凯力,医药学家阚毓铭,医学家阚冠卿、阚坤生,军事学家阚晓湘,经济学家阚宏,历史学家阚思静、阚孔璧,曲艺作家阚世美,田径教练员阚福林等。

  阚姓,出自姜姓,以封地名为氏。阚姓是中国的姓氏之一,2017年人口在《百家姓》中排第294位,人口约25万人。下面是我整理的阚姓的起源与家谱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阚氏

 分布地区

 天水郡:天水在西汉时称上县,属陇西郡,汉武帝时置天水郡,天水属大水郡所辖;东汉时天水郡改为汉阳郡;三国时为蜀魏相争之地。以后归属虽有变化,但天水之名始终末变。

 会稽郡:秦王嬴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以故吴越地置会稽郡,郡治吴(今苏州)。原越地称大越,隶会稽郡。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东巡至会稽,更名大越曰山阴,山阴县名始此。

 历史来源

 「阚」源出

 阚(Kàn阚)姓源出有二:出自姜姓,以封地名为氏。春秋时期,齐国有一个大夫名止,被封于阚(今山东省汶上县西南),世称阚止,他的后代以封邑为姓,形成阚氏。出自姞姓,以国名为氏。上古时有阚国(今山东省嘉祥县北),是黄帝吉姓子孙的封国,其后代以国名为姓,称为阚氏。

 得姓始祖

 阚止。根据《尚友录》的记载,阚氏是春秋时期齐国卿士阚止的后代,望族出于会稽。《姓氏考略》记载,阚是春秋时代鲁国的一个地名,故地就在今天山东省汶上县西南的南旺湖中。这个地方,正是我国阚氏家族的发源地,他们的祖先“以地为氏”而姓了阚。《春秋三传》记载,鲁桓公十一年,桓公便曾与宋文公会于阚地。当地的居民有人以地名为自己的姓氏。阚氏后人奉阚止为阚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阚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古代春秋时期,齐国有位高官叫“止”,受封享用阚地的`物产,人们就称他为阚止。他的后代,就以封地为姓,世代相传。阚地就在现今山东汶上县一带。而阚的先人,追溯上去就是姜太公,即辅助周文王,周武王的姜尚。姜尚也是齐国的创建人。所以阚姓是源自姜姓的。而姜姓始祖正是神农炎帝,炎帝出生于陕西歧山西南的姜水之演,就以姜为姓,阚屯正是炎帝的传人。据《尚友录》的记载,春秋时期,齐国有个大夫名止,受封于阚地(在今山东省坟上县境),人们就称他为阚止,他的后代就以封地为姓,世代相传姓阚。其中一支沿京杭运河南迁至眙盱,扬州,江浙,闽台。又有一小支,从眙盱沿淮河上溯向西,散居于淮河两岸。一支于明朝末年,随军驻扎北京南口镇,因屡立战功,朝廷降旨家族坟地可种45棵万年松,现后人多居于昌平区南口镇北虎峪村,约有200人,一支于民国左右北上,来到北京,现散居于北京通州区,又以通州区胡各庄乡黎辛庄居多,约有150人左右,之后有部分外分。而阚止的后代,大部分现都居住在山东境内,其中:新太的汶南、放城、土门,莱芜的寨子、丈八丘、录家以及泰安、荷泽、博山、高密、临沂、沂源、沂水、平阴居多。新中国成立前后有部分人外迁之东北及山西一带。根据《姓氏考略》记载:音瞰。齐邑,鲁昭公在乾侯取阚是也。齐大夫食采者氏焉。望出天水、会稽。

 阚姓宗祠通用对联

 〖阚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陌刀无敌;朝议辄咨。——佚名撰阚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明·阚棱,善用陌刀,长丈余,临阵无敌。下联典指三国吴·阚泽,官中书令,朝中之议,有疑辄访之。

 〖阚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擅经传之学;决廷议之疑。——佚名撰阚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南北朝时北魏敦煌人阚驷,字玄阴,聪敏过人,博通经、传,过目成诵,曾注王朗的《易传》,另撰有十三部州志。北凉王沮渠蒙逊很看重他,任他为秘书考课郎中,负责点校经籍,勘定了诸子百家三千余卷,后官尚书。下联典指三国时吴国山阴人阚泽,字德润,家中贫困,以教书为生,博览群书,兼通历数。举孝廉后,历官钱塘长、中书令、侍中、太子太傅,封都乡侯。朝中每次言论大事,有关经典的疑问,往往都向他咨询。

“阚”这个姓氏的由来及年代

起源主要有二:①出自姜姓,以封地名为氏。春秋时,齐国有一个大夫名止,被封于阚(今山东汶上西南),世称阚止,后代子孙以封邑为姓。②出自...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