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姓的起源从何而来?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3收藏

高姓的起源从何而来?,第1张

据考证,今天的高姓主要有五个来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高姓人口数居全国第15位。

一、出自姜姓 炎帝之后

源于春秋时的齐国,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姜太公的六世孙齐文公之子被封于高(有称今山东邹平东北部、也有称今河南禹县),人称公子高。公子高的孙子溪(单人旁的xi)与齐襄公的弟弟小白是好友。齐襄公后来被公孙无知所杀,于是溪联合其他大臣一起平定内乱,诛杀公孙无知,迎立公子小白为齐恒公。桓公继位后,为表彰溪的功劳,便允许他以祖父的字为姓,自此得姓高。此得姓之记载,亦可见《广韵》。

高姓在齐国得姓后,世世代代相继担任齐国的上卿之职,是齐国著名的官族之一。至东汉时,其裔孙高洪出任渤海郡太守,任满后举家留居渤海郡 (tiao)县(今河北景县),子孙中名贤相继,进一步光大了先祖的基业。以致后人在论及高姓郡望时,无不首推渤海 县。

二、出自姬姓 黄帝之后

高姓来源之一相传出自西周王族周公之后,出自姬姓。史称周公之子伯禽封于鲁国(今山东曲阜一带),数传至鲁惠公,有子名祁字子高,史称公子祁或公子高。其后代遂以公子祁的字高为姓。

三、源于上古 高元后人

《世本》载:“黄帝臣高元作宫室”,相传高元是为黄帝造高楼的建筑工匠。据某些谱书记载,高姓的来源之一是高元的后人。古代建筑以高为尊贵,高元筑高楼技艺高超,子孙引以为荣,遂以高为姓。

四、出自鲜卑 改姓为高

相传出自十六国时期的鲜卑慕容部,据《魏书》记载:十六国之一的后燕国王慕容云祖父慕容和,称其是上古时期华夏族部落首领颛顼高阳氏之后。因此以远祖的名号为姓,由慕容氏改姓高氏。高云,在位三年。此后,其后人中便有一支以高为姓。

据《北齐书》记载:北齐文宣帝姓高名洋,当时有元景安、元文遥本鲜卑族人,改汉姓元,因有功于北齐,高洋赐姓高,其后遂为高氏。

北齐重臣高隆之,本姓徐,因其父为高氏所养,又与高欢交厚,遂改为高氏。其后成为望族。

另传,有高氏出自鲜卑拓跋部,由楼氏该为高氏。

五、出自高丽 改姓为高

相传出自高丽族,高丽族的羽真氏、娄氏,进入中国后,改为高氏。《通志·氏族略》有“羽真之为高、楚娄亦为高”,“是娄氏该为高氏”的记载。

高姓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渤海(今河北景县)、辽东(今辽宁义县西)、广陵(今江苏扬州市西北)、河南(今河南洛阳东北)、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有继(待查)等郡望堂号为世人所知。

湖北十堰市郧西县六郎乡高氏辈分排行为天启文光,

武昌荣(兴)盛玉润兰芳,

家传厚道,国祚绵长,

恒定春隆,和睦至强,

培正根本,德翰宏广,

安太旭瑞,掁升贤良,

平耀煕明,奇才丰邦,

庆延兆克,鹏博仁祥,

继元思茂,鼎保全旺

高姓郡望堂号:

郡望

渤海郡:历史上的渤海郡在地域上有两个称谓,另一为渤海国。在今辽宁、河北、山东三省之间的渤海湾沿岸一带。后唐同光四年(丙戌,公元926年)渤海郡为大辽国契丹族耶律·德光所灭,以后不复存在。

渔阳郡:秦朝时期置渔阳县,其时地在今北京密云西南一带地区。秦、汉、魏、晋诸朝均为渔阳郡。隋朝时期为玄州渔阳郡,隋朝末年改无终县为渔阳,即今河北蓟县。唐朝时期为蓟州渔阳郡,唐以后北齐校书图渔阳为蓟州治所。明朝时期省入蓟州,此后渔阳不再。

广陵郡:亦称江都郡、江阳郡。原为战国时楚国广陵邑。秦朝时期置广陵县,南唐时期又恢复为广陵原名。北宋朝熙宁五年(壬子,公元1072年)并入江都。

河南郡:秦朝时期名为三川郡。西汉高祖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为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唐朝时期为洛州河南府,其辖境都远小于汉朝时期的河南郡。元朝时期为河南路,明、清两朝时期均为河南府。民国时期建为河南省,一直延续至今。

堂号

广陵堂:以望立堂,亦称江都堂、江阳堂、扬州堂。

辽东堂:以望立堂,亦称扶余堂、襄平堂、辽阳堂、凌东堂。

渤海堂:以望立堂。唐朝时高固、高崇文都被封为渤海郡王;北齐高欢被封为渤海王,其后裔子孙遂以为堂号。

厚余堂:孔子弟子高柴,曾担任费城宰(县长)。孔子评他:“柴也愚”。朱熹注“愚是知不足而后知有余”。《词海》:愚,纯朴也。由是,高氏后代以“厚余”作为高氏的堂号。

姓氏支派一般是看郡望的,建议你上高氏家谱网详查。

  湖南高姓

  唐代宰相高士廉长子、太宗女东阳公主驸马高履行被武则天贬至永州(治今零陵)任刺史。五代高季兴割据湖北江陵一带,建荆南国,自此高姓子孙在两湖一带传衍开来。现代湖南高姓多于元明之交由江西迁来。

  汉寿高氏始迁祖高六郎(名坤)为元朝进士,生于江西吉安永丰县永丰乡丰实里小流保左源上社。汉寿罗坪金境堂《高氏八修族谱》(清光绪二十年重修,1946年重刊)中以春秋齐国文公姜赤之子姜高为一世,以高傒为第三世,谱中所录宋丞相文天祥撰《高氏族谱旧序》说,62世祖高怀德,字少君(按:此说显然有误)迁松江,“高氏之谱牒遂南”。64世祖高可大(名继冲,字绍堂)迁江西临川,又转徙永丰吉水。高六郎为72世,由永丰迁居湖南汉寿,除长子高元后裔居常德府桃源县外,其余三子高亨、高利、高贞后裔均留居汉寿龙邑,自第三世高必达等六人始分为六房,分居罗坪、金手、小江、玉下、倒流、陌阡六村。高贞另有一子迁居安化县泥滩溪。高六郎13世孙高清(号灵山)、高藻(号双溪)于清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倡议在西关外修建祠堂,同时修纂族谱。明兵部尚书刘大夏所撰《汉寿高氏族谱旧序》还说,宋神宗时人高继兴的后裔迁居东乡嘉林,宋高宗时高善清赴岳阳为官,卸任后迁居章华,族人又有从吉水永丰迁居郎州辰阳的。

  汉寿高氏始祖发派源流总图

  (按:此世系错误甚多)

  1世

  高子—癸受—傒—克—国子—成子—庄子(固)—宣子(黑肩)—文子(文)—昭子(无恤)—柴子—防父(字子孔,子思弟子)—子襄(辨,孟子弟子)—惠—起—鳄—国祥—庆立—至—巩—晖—赀—午—阏—凤—式—颐—文正—彪— —柔—定—大素—崧—瑗—希峤—斌—允—忱—欢—洋—犍—琳—颍—君雅—俭—审行—智周—仲舒—适—郢——│崇武

  │崇文—承简—骈—昂—亿霞—当—彤—延灿—行周—锡—怀德—保寅—继冲(为江西祖,俱载江右老谱)—琼—程—闳—稼—定—应松—兴—六郎 64世

  72世

  六分迁湘始祖发源总图

  高六郎—│元 常德府桃源县

  │享—│必达 罗坪,洪武间迁邑西青泥湖

  │ │必道 金牛

  │ │必通 小江

  │利—│必遴 玉下

  │ │必选 倒流

  │贞—│必造 陌阡

  │ 迁安化县泥滩乡

  衡阳高氏始祖高贤,字尚尊,于元顺帝三十三年(原文如此)由南京凤阳(今属安徽)来湖南长沙任指挥使,因见元朝气数已尽,辞官隐居于湘乡迎水塘。高贤和扬州高明三同时代,应约为高傒68世孙。高贤生3子:可太(名荣受)、深源(名荣清)、海门(名荣宗)。明初,高可太担任千户,由湘乡调任衡阳,迁居衡西永福十七都八区黄龙庙及东田冲。高深源考中进士,官居内阁,后居于衡阳鸡窝山溪田湾。高海门由教授升为银青光禄大夫,后徙居湘潭昌福。此外,还有支派散布于武冈、城步、常德等地。这一系高氏后裔十分兴旺,不仅形成湖南高氏主干,还分迁南方各省,计有四川嘉定府小东方门、顺庆渠县、重庆;湖北勋阳府竹傒县、汉口镇、勋西、宣昌府;广西平乐府、柳州、万山、桂林兴安县西乡六峒牛尿冲;广东;陕西;贵州;云南东州府;江苏南京、仪征十二圩;福建;安徽桐城县青草亍、安化一天门、安化九渡水。在湖南省内更是广布23个市县,计有:耒阳,永州,归阳,祁阳十字塘,宁远,桃源,衡山吴集、草市,湘乡望春二十七都、三十都金银山,宝庆武冈州,攸县,湘阴,湘潭,益阳,郴州,清泉铁关铺、泉溪市、南乡,衡阳,常德,善化,宁乡八尺岭,长沙,常宁,澧州,慈利。(见《湖南高氏五修族谱》,敦睦堂1923年修)

  浏阳善化高氏始祖高文贤原居江苏扬州府泰州凤凰山,为避张士诚之乱,于元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迁往江西沪溪;十八年(公元1358年),因陈友谅攻陷龙兴,又迁至吉安府安福县进贤门外黄婆亍井边。高文贤和扬州高明三也是同时代,应约为高傒68世孙。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湖南辰澧一带苗民起事,朝廷派邓愈入湘征讨,高文贤之弟高伏庆作为长沙百户,落籍于旧善化县大江大乇铺。高文贤和二位兄长也由江西来湖南和四弟伏庆相聚,长兄定居于浏阳东乡高坪市,次兄定居于浏阳东乡独石,高文贤则定居于旧善化一都,即民国时期长沙龙潭乡四保江干坪,与浏西靖卫乡柏嘉山隔河相望,子孙分布在江干坪、仙人市、曲田、车马桥、左家冲、连山岭、鹿艺岭,浏西至道乡、涵山、高家段、何家湾,普迹市童家坊等处。至1947年已传20余代,人口近二千。(见《高姓氏族源流》,1947 —1949年,湖南图书馆藏)

  长沙县仁德乡白沙围高氏始祖高子政,原籍江南(今苏南一带),明洪武初进士,也和高明三同时代,应也为68世。曾任西安知府,因升任湖南粮道,迁居湖南,居于长沙县新焕乡乔口,子孙分布于湖南各地,至1947年已传22代,即高傒89世孙。人口约2万7千,(同上)

  新化县亲睦乡舆田村高氏始祖高亿霞,字安民,号开先,原居江西吉安府安福县清化乡六十九都梅溪团忠孝里,其后有三兄弟高江、高亭、高虎,于明正统年间(公元1436—1449年)由江西随军迁湘,开基于新化县城厢镇塔田上渡村、白沙溪、永固乡罗洪村、永安乡田心村、辇溪市、源头湾、亲睦乡南烟村、南烟铺等处。至1947年已传19代,约2千余人。(同上)

  益阳高氏始祖高宗喾(又称辛公三郎)原居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圳上,系五代南平王高季兴后裔,由于灾害和战乱,于元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迁居湖南宁乡横塘冲,又由于当地地多人少,于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转迁益阳十一里外城山口定居。其后裔分迁宁乡、沅江、华容、湘乡、桃花江、湘阴、常德、吉水、湖北、四川等地。(见《资阳高氏六修族谱》,渤海堂1936年修)高宗喾约高扬州高明三一辈,应为67世。

  宁乡东城高氏始祖高孟宗原姓李,居江西,元至正年间以孝廉起家,历任邑宰、少宰、资政大夫,后弃官隐居湖南攸县,为不受明朝征召,因李氏祖先皋陶出自高阳氏,故改姓高氏,自号“清湘”,迁往岳麓大石潭,子孙分为连、远、通、达、迥、尧六房,散布于两湖、四川各地,后来迥、尧二支绝嗣。(见《沩益高氏六修族谱》,清道光年间修;《沩宁高氏五修族谱》,敦睦堂1926年修)高孟宗也和高明三同时代。

  浏阳焦溪乡高升村高氏始迁祖高辟初生于元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终于明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至今已有人口7千以上。高辟初约低高明三一辈。

  浏阳还有一支迁自福建上杭曹田乡的客家高氏,始迁祖为高千二郎第三子万七郎。

  浏阳客家高氏世系

  66世 70世

  一世 五世

  高十郎—│百一郎 │百六郎 │万一郎

  曹田乡 │百二郎—│百七郎 │万二郎 │百九郎 浏阳

  │百三郎 │千二郎—│万七郎—│百十郎 浏阳

  明清以来湖南高姓人物还有,明代宣章高胤先,成化进士,四川参议。清代桃源高陛,临淄知县;沅江高谦,曾为左宗棠幕僚,同治三十三年补阜阳县丞。现代新化高霁,民国时期为少将;桃江高毅,大革命时期为中共益阳县***之一;其弟高梓升为总工程师;其侄高敏为郑州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教授;桃江高希舜,国画家;桃源高润芝,首都钢铁公司副总工程师;浏阳焦溪乡高升村高家信为广州第一军医大学中医系副教授。

高姓的起源从何而来?

据考证,今天的高姓主要有五个来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高姓人口数居全国第15位。 一、出自姜姓 炎帝之后 源于春秋时...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