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太极拳小快式255式
杨氏太极拳杨少侯所传255式太极拳架(“小快式”)
第一节(33式)
1、预备式 2、起势 3、揽雀尾
4、左三环套月 5、右势 6、左势
7、右三环套月 8、右穿掌 9、车轮挤
10、弓步按 11、横三环套月 12、单鞭
13、提手上势 14、左顾右盼中定 15、单亮翅
16、双亮翅 17、白鹤亮翅 18、连珠阴阳掌
19、左搂膝拗步 20、手挥琵琶 21、左顾右盼中定
22、托捋左搂膝拗步 23、托捋右搂膝拗步 24、左右叉子手
25、手挥琵琶 26、左顾右盼中定 27、左搂膝
28、射雁势 29、左搬拦捶 30、右搬拦捶
31、托捋搬拦捶 32、如封似闭 33、十字手
第二节(29式)
34、抱虎归山 35、右三环套月 36、穿掌
37、车轮挤 38、弓步按 39、横三环套月
40、肘底看捶 41、连珠掌 42、右倒撵猴
43、连珠掌 44、左倒撵猴 45、连珠掌
46、右倒撵猴 47、右斜飞势 48、提手上式
49、左顾右盼中定 50、单亮翅 51、双亮翅
52、抄水白鹤亮翅 53、连珠阴阳掌 54、海底针
55、扇通臂 56、翻身撇身捶 57、跟头捶
58、连环捶 59、右搬拦捶 60、左窝心捶
61、左搬拦捶 62、右窝心捶
第三节(25式)
63、上步揽雀尾 64、右三环套月 65、穿掌
66、车轮挤 67、弓步按 68、横三环套月
69、单鞭 70、云手 71、右单鞭
72、左单鞭 73、左右托臂势 74、托捋背撅势
75、高探马 76、左右似闭撅拿 77、左分脚
78、高探马 79、阴阳掌 80、右分脚
81、挂树蹬脚 82、罗汉睡觉 83、转身右蹬脚
84、左搂膝 85、托捋右搂膝 86、托捋进步栽捶
87、翻身撇身捶
第四节(28式)
88、倒步撩阴捶 89、转身左通臂 90、白蛇吐信
91、左搬拦捶 92、右搬拦捶 93、劈身右蹬脚
94、左二起脚 95、捋挒左打虎 96、右掏通臂
97、右二起脚 98、捋挒右打虎 99、右掏通臂
100、引海底针 101、右蹬脚 102、双风贯耳
103、左蹬脚 104、转身右蹬脚 105、左高探马
106、倒步撩阴捶 107、反搂膝 108、右高探马
109、白蛇吐信 110、右搬拦捶 111、左托枪势
112、右托枪势 113、进步捶 114、如封似闭
115、十字手
第五节(25式)
116、抱虎归山 117、右三环套月 118、穿掌
119、车轮挤 120、弓步按 121、横三环套月
122、左斜单鞭 123、右斜单鞭 124、左野马分鬃
125、竖分鬃 126、右野马分鬃 127、竖分鬃
128、左野马分鬃 129、竖分鬃 130、右野马分鬃
131、竖分鬃 132、左掤三环套月 133、左挒势
134、右挒势 135、右掤三环套月 136、穿掌
137、车轮挤 138、弓步按 139、横三环套月
140、单鞭
第六节(29式)
141、右玉女穿梭 142、下穿梭 143、翻身捋
144、簸箕掌 145、辘轳势 146、左玉女穿梭
147、下穿梭 148、翻身捋 149、簸箕掌
150、辘轳势 151、右玉女穿梭 152、下穿梭
153、翻身捋 154、簸箕掌 155、辘轳势
156、左玉女穿梭 157、下穿梭 158、翻身
159、簸箕掌 160、辘轳势 161、左三环套月
162、右挒势 163、左挒势 164、右挒三环套月
165、穿掌捋 166、车轮挤 167、弓步按
168、横三环套月 169、单鞭
第七节(47式)
170、下云手 171、上云手 173、上云手
174、上云手 175、上云手 176、单鞭
177、劈掌下势 178、左金鸡独立 179、右下势
180、右金鸡独立 181、左采挒肘靠 182、连珠掌
183、倒撵猴 184、右采挒肘靠 185、连珠掌
186、倒撵猴 187、左采挒肘靠 188、连珠掌
189、倒撵猴 190、左斜飞势 191、右斜飞势
192、倒步反提手上势 193、左顾右盼中定 194、单亮翅
195、双亮翅 196、分手抄水势 197、白鹤亮翅
198、连珠阴阳掌 199、左搂膝 200、海底针
201、扇通臂 202、转身白蛇吐信 203、左穿枝
204、白蛇吐信 205、右穿枝 206、白蛇吐信
207、反穿枝 208、左通臂 209、白蛇吐信
210、右反穿枝 211、右通臂 212、白蛇吐信
213、单峰贯耳 214、右搬拦捶 215、左搬拦捶
216、活步揽雀尾
第八节(39式)
217、右三环套月 218、穿掌捋 219、车轮挤
220、弓步按 221、横三环套月 222、单鞭
223、右云手 224、左云手 225、右云手
226、高探马 227、白蛇吐信 228、转身右单摆莲
229、落步左单摆莲 230、十字腿 231、进步指裆捶
232、左退步 233、左进步挤按 234、右退步
235、右进步挤按 236、右三环套月 237、穿掌
238、车轮挤 239、弓步按 240、横三环套月
241、单鞭 242、劈掌下势 243、上步七星
244、退步跨虎 245、转身双摆莲 246、左弯弓射虎
247、右跨虎 248、右弯弓射虎 249、左搬拦捶
250、坐托枪势 251、右托枪势 252、进步捶
253、如封似闭 254、十字手 255、收势
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门派繁多,千姿百态。但归纳起来无外乎“外功拳”和“内功拳”两大类。外功拳以少林拳为代表,内功拳以太极拳为代表。就其在国内、国际上的影响而言,太极拳远远超过了其他武术,当今有人把太极拳誉为“世界第一运动”。
当今已风靡全球的太极拳,虽然流派纷呈,但却共出—源,都是由发源于河南焦作市温县陈家沟的陈式太极拳衍变而来。太极拳的创始人是陈家沟的陈氏第九代传人陈玉廷。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每年都有许多来自五湖四海的太极拳爱好者到陈家沟寻根问祖,拜师学艺,表达他们对太极宗师的敬仰和对太极圣地的心慕神往,从源头上领悟太极文化的精奥。
陈家沟,坐落在河南温县城东5公里的清风岭上。陈玉廷为了创造太极拳,认真总结了家传长拳的利弊,研究了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的《拳经》,研究了多种内家拳术,研究了道家《黄庭经》中的吐纳导引之术,研究了医学的经络理论,研究了儒家、道家共尊的太极阴阳学说,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历经数载,创编太极武术。
陈玉廷创编的武术,计有五套拳、五套锤、十五红、十五炮、红炮锤、双人推手及刀、枪、剑、棍、锏等器械套路,统冠以“太极”之名,其中的太极拳和太极推手最具特色,成为武苑一绝。
太极拳在陈家沟发源后,在传承中又逐渐衍变出杨式、武式、吴式、孙式等流派。因太极拳具有搏击、健身、表演、陶冶性情等多种功能,且不需场地设备,老少皆宜演练,所以很快传遍全国,风靡世界。
杨式太极拳,国家普及套路是8式、16式、24式,32式、88式等,竞赛套路是40式,传统套路通常有85式,还有103等。
杨式42式太极拳名称:起势、右揽雀尾、左单鞭、提手、白鹤亮翅、搂膝拗步、撇身捶、捋挤势 、进步搬拦捶、如封似闭、开合手、右单鞭、肘底捶、转身推掌、玉女穿梭、左右蹬脚、掩手肱捶、野马分鬃、云手、 独立打虎、右分脚、双峰贯耳、左分脚、转身拍脚、进步栽捶、斜飞势;
单鞭下势、金鸡独立、退步穿掌、虚步压掌、独立托掌、马步靠、转身大捋、歇步擒打、穿掌下势、上步七星、退步跨虎、转身摆莲、弯弓射虎、左揽雀尾、十字手、收势。
扩展资料
42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是以杨式太极拳为基调,吸收了陈、吴、孙式太极拳的动作,继承了传统太极拳连绵不断,轻松柔和,圆活自然的动作特点,充分突出了太极拳意领身随,刚柔相济的技术要求,有一定难度、强度和运动量。 作为竞赛套路,动作规格十分规范。运动中手法、步法清晰、准确。
太极拳已经形成全社会群众性的健身运动,但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性,尤其是怎样才能收获最大的健身效果,相当多的人 并不清楚。当前太极拳界争论最大的是太极操和太极拳的区别,可以肯定地讲,把太极拳当成体操来打,也有很好的健身效果,但是打好了太极拳,练好了太极内功,健身效果会提高无数倍。
确切地讲,太极操可以健身,而太极拳则可以救命。太极操主张的是只练拳,不练太极。满足于拳剑刀扇的外部动作,打拳与做体操相似,只练空架子,不练内功,以随意开心为主,专心于拳势的美观、大方、动作整齐;追求比赛、表演、拿名次;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拳剑刀扇的数量上。
--42式太极拳
1关于太极拳我最近正在学习杨式太极拳,115式请问115式是什么 爱问
多少式是指一套拳从头到尾有多少个动作或招式,但也有不同,虽然从头到尾有的招式是重复的,但也单算一个招式,注意一点就是“棚捋挤按”,有的师傅把“棚捋挤按”算一个动作,这与传统相符,有的人把“棚捋挤按”算四个动作,也没关系。
杨式太极拳的创立时间,杨式太极拳是由杨澄普创立,应该算在1934年,因为这一年杨澄普著书《太极拳体用全书》,这部书的出现体现了杨式太极拳的正式面世,所以,算在1934年比较合适。 虽然从陈式到杨式要不断的演练,要不断的改进,需要一定的时间,但著书《太极拳体用全书》正体现了对杨式太极拳的肯定与决定,对推广太极拳的普及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把1934年定位杨式太极拳的创立年比较合适。
杨式太极拳的特点,就是把陈式太极拳的低拳架改为高拳架,所以更适合大多数人练。 有的文章说杨露蝉的儿子可能是杨班候,由于练陈式太极拳太苦,曾经自杀过,可以想像练陈式太极拳的痛苦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
杨澄普为了能使更多人能练太极拳,在陈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化繁为简,在保证技击,功力,内功不丢的请况下,抬高陈式太极拳的架位,创立杨式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是一个系统,是一个系列,正如杨澄普所说:太极之程序,先练拳架,如太极拳,太极长拳;其次单手推挽,原地推手,活步推手,大捋,散手;再次则器械,入太极剑,太极刀,太极枪等是也。
2杨式太极拳115式
难得看到杨氏115的
一段:01 预备式 02 起势 03 棚手上势 04 揽雀尾 05 单鞭掌 06 提手上势 07 白鹤亮翅
08 右搂膝坳步掌 09 手挥琵琶式 10 右搂膝坳步掌 11 左搂膝坳步掌 12 右搂膝坳步掌
13 手挥琵琶式 14 右搂膝坳步掌 15 进步搬拦捶 16 如封似闭 17 十字手
二段:18 豹虎归山 19 斜揽雀尾 20 斜单鞭掌 21 肘底捶 22 右倒撵猴 23 左倒撵猴 24 右倒撵猴
25 斜飞势 26 提手上势 27 白鹤亮翅 28 右搂膝坳步掌 29 海底针 30 扇通臂 31 翻身撇身捶
32 卸步撇身捶 33 上势 34 揽雀尾 35 单鞭掌 36 右云手 37 左云手 38 右云手 39 单鞭掌
40 高探马 41 右分脚 42 左分脚 43 转身左蹬脚 44 右搂膝坳步掌 45 左搂膝坳步掌
46 搂膝栽捶 47 翻身撇身捶 48 卸步搬拦捶 49 右脚蹬 50 左打虎势 51 右打虎势 52 回身右蹬脚
53 双峰贯耳 54 披身左踢脚 55 转身右蹬脚 56 落步搬拦捶 57 如封似闭 58 十字手
三段:59 豹虎归山 60 斜揽雀尾 61 斜单鞭掌 62 右野马分鬃 63 左野马分鬃
64 右野马分鬃 65 棚上手势 66 揽雀尾 67 单鞭掌 68 右玉女穿梭 69 左玉女穿梭
70 右玉女穿梭 71 左玉女穿梭 72 棚手上势 73 揽尾雀 74 单鞭掌 75 右云手 76 左云手
77 右云手 78 单鞭掌 79 抽身下势 80 右金鸡独立 81 左金鸡独立 82 右倒撵猴 83 左倒撵猴
84 右倒撵猴 85 斜飞势 86 提手上势 87 白鹤亮翅 88 右搂膝坳步掌 89 海底针 90 扇通臂
91 翻身撇身掌 92 卸步搬拦捶 93 上势 94 揽雀尾 95 单鞭掌 96 右云手 97 左云手 98 右云手
99 单鞭掌 100 高探马 101 白蛇吐信 102 转身右蹬脚 103 左右搂膝指裆捶 104 上势
105 揽雀尾 106 单鞭掌 107 抽身下势 108 上步七星捶 109 退步跨虎 110 转身摆莲脚
111 弯弓射虎势 112 卸步搬拦捶 113 如封似闭 114 十字手 115 收势(合太极)
3杨氏太极拳115式的招式名称是哪些
1、预备式
2、起势
3、揽雀尾
4、单鞭
5、提手
6、白鹤亮翅
7、左搂膝拗步
8、手挥琵琶
9、左在搂膝拗步
10、手挥琵琶
11、进进搬拦捶
12、如封似闭
13、十字手
14、抱虎归山
15、斜揽雀尾
16、肘底看捶
17、左右倒卷肱
18、斜飞式
19、提手
20、白鹤亮翅
21、左搂膝拗步
22、海底针
23、闪通臂
24、转身撇身捶
25、进步搬拦捶
26、上步揽雀尾
27、单鞭
28、云手
29、单鞭
30、高探马 31、右分脚
32、左分脚
33、转身左蹬脚
34、左右搂膝拗步
35、进步栽捶
36、翻身白蛇吐信
37、进步搬拦捶
38、右蹬脚
39、左披身伏虎
40、右披身伏虎
41、回身右蹬脚
42、双峰贯耳
43、左蹬脚
44、转身右蹬脚
45、进步搬拦捶
46、如封似闭
47、十字手
48、抱虎归山
49、斜揽雀尾
50、横单鞭
51、左右野马分鬃
52、进步揽雀尾
53、单鞭
54、左右穿梭(四斜角)
55、进步揽雀尾
56、单鞭
57、云手
58、单鞭
59、下势
60、左右金鸡独立 61、左右倒卷肱
62、斜飞式
63、提手
64、白鹤亮翅
65、左搂膝拗步
66、海底针
67、头通臂
68、转身撇身捶
69、进步搬拦捶
70、上步揽雀尾
71、单鞭
72、云手
73、单鞭
74、高探马
75、左穿掌
76、转身十字蹬脚
77、搂膝打捶
78、上步揽雀尾
79、单鞭
80、下势
81、上步七星
82、退步跨虎
83、转身摆莲脚
84、弯弓射虎
85、进步搬拦捶
86、如封似闭
87、十字手
88、收势还原
4杨氏太极拳85式和115式有什么区别
杨氏太极拳115式传统套路 01 预备式 02 起势 03 掤手上势 04 揽雀尾 05 单鞭掌 06 提手上势 07 白鹤亮翅 08 右搂膝拗步掌 09 手挥琵琶势 10 右搂膝拗步掌 11 左搂膝拗步掌 12 右搂膝拗步掌 13 手挥琵琶势 14 右搂膝拗步掌 15 进步搬拦捶 16 如封似闭 17 十字手 18 豹虎归山 19 斜揽雀尾 20 斜单鞭掌 21 肘底着捶 22 右倒撵猴 23 左倒撵猴 24 右倒撵猴 25 斜飞势 26 提手上势 27 白鹤亮翅 28 右搂膝拗步掌 29 海底针30 扇通背 31 翻身撇身捶 32 卸步搬拦捶33 上势 34 揽雀尾35 单鞭36 云手37 云手38 云手 39 单鞭掌40 高探马41 右分脚42 左分脚43 转身左蹬脚44 右搂膝拗步掌 45 左搂膝拗步掌46 搂膝栽捶47 翻身撇身捶48 卸步搬拦捶49 右蹬脚50 左打虎势51 右打虎势52 回身右蹬脚53 双峰贯耳54 披身左踢脚55 转身右蹬脚56 落步搬拦捶57 如封似闭58 十字手 59 豹虎归山60 斜揽雀尾61 斜单鞭掌 62 右野马分鬃63 左野马分鬃64 右野马分鬃65 掤手上势66 揽雀尾67 单鞭掌68 右玉女穿梭 69 左玉女穿梭70 右玉女穿梭71 左玉女穿梭72 掤手上势73 揽雀尾74 单鞭掌75 云手76 云手77 云手78 单鞭掌79 抽身下势80 左金鸡独立81 右金鸡独立82 右倒撵猴 83 左倒撵猴84 右倒撵猴85 斜飞势86 提手上势 87 白鹤亮翊88 右搂膝拗步掌89 海底针90 扇通背91 翻身撇身掌92 卸步搬拦捶93 上势94 揽雀尾 95 单鞭96 云手97 云手98 云手99 单鞭掌100 高探马101 白蛇吐信 102 翻身右蹬脚103 左右搂膝指裆捶104 上势105 揽雀尾106 单鞭掌107 抽身下势108 上步七星109 退步跨虎110 转身摆莲腿 111 弯弓射虎112 卸步搬拦捶113 如封似闭114 十字手115 收势杨氏太极拳85式1预备式2起式 3揽雀尾(棚捋挤按)4单鞭5提手上式6白鹤晾翅7左搂膝拗步8手挥琵琶9左右搂膝拗步(三个)10手挥琵琶11左搂膝拗步12进步搬拦捶13如封似闭14十字手15抱虎归山16肘底看捶17倒撵猴(五个)18斜飞式19提手上式20白鹤晾翅21左搂膝拗步22海底针23扇通背24转身撇身捶25进步搬拦捶26上步揽雀尾(棚捋挤按)27单鞭28云手(五个)29单鞭30高探马31左右分脚32转身左蹬脚33左右搂膝拗步(二个)34进步栽捶35转身撇身捶36进步搬拦捶37右蹬脚38左打虎式39右打虎式40回身右蹬脚41双峰贯耳42左蹬脚43转身右蹬脚44进步搬拦捶45如封似闭46十字手47抱虎归山48斜单鞭49野马分鬃(五个)50揽雀尾(棚捋挤按)51单鞭52玉女穿梭(四个)53揽雀尾(棚捋挤按)54单鞭55云手(五个)56单鞭57下式58金鸡独立(二个)59倒撵猴(五个)60斜飞式61提手上式62白鹤晾翅63左搂膝拗步64海底针65扇通背66转身白蛇吐信67进步搬拦捶68上步拦雀尾(棚捋挤按)69单鞭70云手(五个)71单鞭72高探马带穿掌73十字腿74进步指裆捶75上步揽雀尾(棚捋挤按)76单鞭77下式78上步七星79退步跨虎80转身摆莲81弯弓射虎82进步搬拦捶83如封似闭84十字手85收式 拳谱一样,换了个名称而已。
5杨式太极拳的技巧是什么
开始盘架子之前应该先从学习《太极拳说十要》进手:便虚灵顶劲、露胸拔违、松腰、分虚名、沉肩坠肘、用意不必力、高低相随、内外相折、相连一直、动中求静。
这是启初习拳之前就须要熟记于心朝思暮想的基利准则。一开始学拳就须时时留心老师所授拳型、掌型、步法(弓箭步、虚步等)立身中正等基本要求。
"根本要求"是练佳拳架的基本,器重"基础要供"直到把它变成本人的恶习惯学拳才干事倍功半,反之忘却"基标请求"养成了过错的习惯则学拳事倍过半,并且当前难以改正。这就是替什么有"教拳轻易改拳难"一说的原因。
拳架的学习进程中除了在老师学拳的时候细心察看跟多添训练外,平时稍有空闲也可细细回忆老师练拳的样子,老师练拳的样子从含混匆匆变的清楚直到就象实己在面前个别。 观师默像就是这个意念,对练拳有很大的辅助。
同样的情理在练拳之外的时光也可时时回想自彼练拳的样子细细琢磨是否契合《太极拳十要》和基本要求。按这个方式练习可以将自人练拳时需要靠脑袋记眼睛瞅纠正动作,慢慢地变成用脑袋望靠身体记忆动作。
练拳感触慢慢的就会有所改变。盘拳架的常见艰苦之一当属腿力不足。
腿力不脚基础不稳要干到练拳本则和要求就无从聊起了。凡人睹训练杨氏太极拳者慢慢吞吞美不轻松,殊不知初学拳者既即是壮汉也会两膝酸痛抖个不停。
这是练拳的第一关,由于每集体的体量不共连续是非不一。良多始学者不堪忍耐在这一关就败下阵来废弃了。
在这个阶段千万不可护痛结束练拳,不然等不痛了再去练拳它依然会疼。如能保持练拳适应之后痛苦悲伤从会消散也就胜利的渡过了这一关。
功了这一关腿力大增为以后的练拳打下了坚真的基础。 杨氏太极拳 115式---单式、定式力求标准正确,循序渐进初步控制拳架动作。
该经由日复一日的拳架动作操练未然纯熟之时,可将练拳时的注意力从记忆拳架名称、模拟老师动作转换到在习拳过程中细细体会大家的一举一动是否合乎基原要求,尤其需要注意是否立身中正。 为什么要强调破身中正呢 !对杨氏太极拳稍有懂得之士皆晓得太极拳寻求松柔,要想松柔从盘架子开端就要击赖基础。
首先腿力要够,习拳时腿力不够定是高下讫伏、前仰后合不得立身中正 ,忽钝忽缓不得绵延不断之意,身势亦不能下沉。 其次要立身中正,不能立身中在练拳过程中必定会忙于坚持身材均衡这里还能瞅的上放松呢。
当练拳有了一定时日,拳架动作都未纯熟不用再想下一个动作是什么的时候,就可以入走下一个阶段的练习了。在这一阶段练拳时要留神脚下松重牢固虚浮、坐身中正、底头、插腹、蹋肩、垂肘,架子宜下的大点、低点;练功时要以腰脊为轴 ,越练越乏味味了。
归想过后练功时也碰到一些的答题,当初把尔的一点教训和大野分享;每应练功感觉顺当时先停停检讨下:1)步法是否正确;出步前身势是否轻下往了,没步时方位是否准确,步调大小是否切当,沉口在二足间挪动时是否安稳。 脚下有根、松沉、稳定、踩实最为主要。
2)身势是否中正3)是否以腰脊为轴,率领着四肢活动;4)身心是否稳静安舒5)呼吸是否做作舒服调整好了再持续下一个动作。 太极拳慢练的利益在这个时候就体现出来了,果为是慢慢的运行意识才可能照料到全身,能力察觉到哪里不作好当如何调剂。
要是动作速了一带而过,哪里还能觉察到问题所在呢。动愈慢神愈齐想必就有这个意思了。
有了上点这些基础就可以在松柔上多下工夫了。
6杨式太极拳分几种
太极拳流派之一,河北永年人杨福魁(露禅)(1800—1873年)所创。
他在北京传授太极拳,为适应清朝“玉体不动”的显贵达官和体弱年迈者的保健需要,删改陈式老架太极拳中的发劲、跳跃和难度较大的动作,编创成杨式太极拳架,后经其孙杨澄甫(1883—1936年)修改定型。目前流传的传统杨式太极拳式以杨澄甫晚年的拳架为标准,共八十五式,三十七招。
架式以舒展端正,柔和见长,动作和顺简洁,速度均匀,绵绵不断,整个架式结构严谨,中正圆满,轻灵沉着,浑厚庄重。杨澄甫将杨式太极拳的练法总结为十要,即: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松腰、分虚实、沉肩坠肘、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随、内外相合、相连不断、动中求静。
7太极拳理论知识
太极拳 概述 太极拳起源于中国,其动作刚柔相济,既可技击防身,又能增强体质、防治疾病的传统拳术。
太极拳历史悠久,流派众多,传播广泛,深受人们的喜爱。 太极拳虽然在套路、推手架式、气动功力等方面各派有异,但都具有疏经活络、调和气血、营养腑脏、强筋壮骨的功效。
太极拳作为拳术之一,早期曾称为“长拳”、“绵拳”、“十三势”、“软手”。至清朝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山西武术家王宗岳著《太极拳论》,才确定了太极拳的名称。
“太极”一词源出《周易·系辞》,含有至高、至极、绝对、唯一的意思。 天地之间,世界之上,万物与机缘,无时无刻不在变化。
树木花草,山岳楼台,看似静止,无不在渐渐老化。俗语说,只有“变”是不变的。
太极拳就是要把种种变化,在拳演练出来。动静开合,刚柔快慢,上下左右,顺逆缠绕,忽隐忽现,虚虚实实,绵绵不断,周身一家,一动无有不动,显时气势充沛,隐时烟消云散,以意带力,到点融化于全身,做到劲断意不断,然后再轻轻启动,挥洒自如。
一意一念,一举一动,随心所欲,都在自我控制之中,以达到养生、防身的效果,这就是太极拳。 发展简史 关于太极拳的起源,众说纷纭,大致有唐朝(公元618~907年)许宣平、宋朝(公元960~1278年)张三丰、明朝(公元1368~1644年)张三丰、清朝(公元1644~1911年)陈王廷和王宗岳等几种不同的说法。
没有充分史料可以证明太极拳是张三丰所创,但戚继光的32势长拳理论早于陈王廷,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原本也为陈式太极拳所缺欠。可见太极拳并非一人所创,而是前人不断开发、总结、整理、创新、发展而来的。
纵观近、现代太极拳的发展就可见一斑,事物只有不断发展才具有生命力。这足以说明太极拳的前天、昨天和今天,也揭示了它的明天。
据中国武术史学家唐豪等考证:太极拳有两大分支,一支传承于武当派武术之中,秘不外传,只有赵堡太极拳传承于外;另一支最早传习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姓家族中,依次流传给杨式、武式、吴式、孙式等太极拳流派。陈氏太极拳的创编人是陈王廷,他是一位卓有创见的武术家。
太极拳数百年来代代有传人,绵延不绝,名手辈出,流派纷呈(分陈、杨、武、吴、孙等派)。追根溯源,它的发祥之地在河南省温县陈家沟。
陈家沟,位于河南省温县县东清风岭上,六百年前为常阳村。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山西泽州(今晋城)人陈卜率全家由山西洪洞县迁居温县城北,立村陈卜庄 ,越二年,因嫌地势低洼,复迁常阳。
后因陈氏人丁繁衍,家传武术在附近又大有声望,加之村中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大沟,久而久之,便易常阳旧名为陈家沟。陈氏总结了许多拳术套路。
计有五套拳、五套锤、十五红、十五炮、红炮锤、一百单八式长拳以及别开生面的演练方法双人推手等。又据此理,创编了刀、枪、剑、棍、锏、双人粘枪等武术器械套路。
这些拳械套路均据太极之理,由无极至太极,由无相而生有相,由静而生动,每个招式都分阴阳(即虚、实、柔、刚、静、动等),形成了太极拳械的雏形,在陈氏家族中世代相传,形成陈氏太极拳。 陈氏十四世的陈长兴,在祖传太极拳的基础上再树里程碑。
他将陈王廷编的一至五路太极拳由博归约,精炼归纳,创造性地形成完整套路,成为陈氏太极拳一路二路,后人称之为“老架”,他还大胆地打破门规限制,拳传外姓,收河北广平府(今永年县)杨福魁(露禅)为徒。杨福魁艺成回乡后,教拳于北京,因教拳需要,将师传老架太极拳中的高难度动作逐步舍弃,后经其子孙修改定型,成为目前流行的杨氏太极拳,满族人全佑跟杨福魁之子杨班候学得杨氏小架太极拳后,传与其子鉴泉,在上海开办武学,将师承太极拳修改定型成另一家,因鉴泉后从汉姓吴,故世人称其为吴氏太极拳。
1来源 太极拳的来源有下列3个方面:①综合吸收了明代名家拳法。明代武术极为盛行,出现了很多名家、专著和新拳种,太极拳就是吸取了当时各家拳法之长,特别是戚继光的三十二势长拳而编成的。
②结合了古代导引、吐纳之术。太极拳讲究意念引导气沉丹田,讲究心静体松重在内壮,所以被称为“内家拳”之一。
③运用了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和中医经络学说。陈式太极拳要求按经络通路,螺旋缠绕,以意行气,通任督二脉,练带脉、冲脉。
各式传统太极拳也皆以阴阳五行学说来概括和解释拳法中各种矛盾变化。 2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太极拳发展很快,打太极拳的人遍及全国。
当前,仅北京市公园、街头和体育场就设有太极拳辅导站数百处,吸引了大批爱好者。卫生、教育、体育各部门都把太极拳列为重要项目来开展,出版了上百万册的太极拳书籍、挂图。
太极拳在国外,也受到普遍欢迎。欧美、东南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都有太极拳活动。
据不完全统计,仅美国就已有30多种太极拳书籍出版,许多国家成立了太极拳协会等团体,积极与中国进行交流活动。太极拳作为中国特有的民族体育项目,已经引起很多国际朋友的兴趣和爱好。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辩证的理论思维与武术、艺术、气功引导术的完美结合,是高层。
太极拳流派之一,河北永年人杨福魁(露禅)(1800—1873年)所创。他与其两个儿子班侯和健侯,曾在北京传授太极拳,并担任过神机营总教习,其拳架后经其孙杨澄甫(1883—1936年)修改定型,成为目前流传最广的太极拳。这套传统杨式太极拳式以杨澄甫晚年的拳架为标准,共八十五式,三十七招。架式以舒展端正,柔和见长,动作和顺简洁,速度均匀,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整个架式结构严谨,中正圆满,轻灵沉着,浑厚庄重。杨澄甫将杨式太极拳的练法总结为十要,即: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松腰、分虚实、沉肩坠肘、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随、内外相合、相连不断、动中求静。 除此以外,尚有不同时期的杨式太极拳流传,如露禅长子凤侯所传老架,府内派以及班侯拳架等等。
[编辑本段](二)杨式太极拳的形成
杨式太极拳的形成
杨式太极拳是在陈式太极拳的基础上逐渐演化而成。 陈式太极拳原有五路拳、五路捶、一路一百单八势长拳、一路小四套以及散手、短打、亦是短打,共十五个套路。杨禄禅重视师承,但不拘泥于师承。他回到故里永年,在教拳实践过程中与当地习惯相结合,将陈式太极拳原有的套路名称根据拳势的特点,将套路名称改为大架、中架、小架、提腿架、快架、四路炮捶、四隅捶、十三路炮捶、撩挎八卦掌、散手、一时短打。其中中架有四个套路,提腿架有两个套路,共计十五个套路。
杨露禅的太极拳传子杨班侯、杨健侯,后由其孙杨兆清修订正式命名“杨氏太极拳”。
杨氏太极拳由于从学者众,影响后世甚巨,因而也衍生了许多杨氏的支派,最为著名的有王氏太极、郑氏太极拳、熊式太极拳、董氏太极、田式太极、李氏太极拳、府内派、老六路等。
八十八式太极拳动作名称
1预备式 30高探马 59下式
2起式 31右分脚 60左右金鸡独立
3拦雀尾 32左分脚 61左右倒卷肱
4单鞭 33转身左蹬脚 62斜飞式
5提手 34左右搂膝拗步 63提手
6白鹤亮翅 35进栽捶 64白鹤亮翅
7左搂膝拗步 36翻身白蛇吐信 65左搂膝拗步
8手挥琵琶 37进步搬拦捶 66海底针
9左右搂膝拗步 38右蹬脚 67闪通背
10手挥琵琶 39左披身伏虎 68转身撇身捶
11进步搬拦捶 40右披身伏虎 69进步搬拦捶
12如封似闭 41回身右蹬脚 70上步拦雀尾
13十字手 42双峰贯耳 71单鞭
14抱虎归山 43左蹬脚 72云手
15斜拦雀尾 44转身右蹬脚 73单鞭
16肘底看捶 45进步搬拦捶 74高探马
17左右倒卷肱 46如封似闭 75左穿掌
18斜飞式 47十字手 76转身十字蹬脚
19提手 48抱虎归山 77搂膝打捶
20白鹤亮翅 49斜拦雀尾 78上步拦雀尾
21左搂膝拗步 50横单鞭 79单鞭
22海底针 51左右野马分鬃 80下式
23闪通背 52进步拦雀尾 81上步七星
24转身撇身捶 53单鞭 82退步跨虎
25进步搬拦捶 54左右穿梭 83转身摆莲脚
26上步拦雀尾 55进步拦雀尾 84弯弓射虎
27单鞭 56单鞭 85进步搬拦捶
28云手 57云手 86如封似闭
29单鞭 58单鞭 87十字手
88收势还原
杨氏太极拳的动作顺序名称
1预备式
2起势
3揽雀尾
4单鞭
5提手
6白鹤亮翅
7左搂膝拗步
8手挥琵琶
9左在搂膝拗步
10手挥琵琶
11进进搬拦捶
12如封似闭
13十字手
14抱虎归山
15斜揽雀尾
16肘底看捶
17左右倒卷肱
18斜飞式
19提手
20白鹤亮翅
21左搂膝拗步
22海底针
23闪通臂
24转身撇身捶
25进步搬拦捶
26上步揽雀尾
27单鞭
28云手
29单鞭
30高探马 31右分脚
32左分脚
33转身左蹬脚
34左右搂膝拗步
35进步栽捶
36翻身白蛇吐信
37进步搬拦捶
38右蹬脚
39左披身伏虎
40右披身伏虎
41回身右蹬脚
42双峰贯耳
43左蹬脚
44转身右蹬脚
45进步搬拦捶
46如封似闭
47十字手
48抱虎归山
49斜揽雀尾
50横单鞭
51左右野马分鬃
52进步揽雀尾
53单鞭
54左右穿梭(四斜角)
55进步揽雀尾
56单鞭
57云手
58单鞭
59下势
60左右金鸡独立 61左右倒卷肱
62斜飞式
63提手
64白鹤亮翅
65左搂膝拗步
66海底针
67头通臂
68转身撇身捶
69进步搬拦捶
70上步揽雀尾
71单鞭
72云手
73单鞭
74高探马
75左穿掌
76转身十字蹬脚
77搂膝打捶
78上步揽雀尾
79单鞭
80下势
81上步七星
82退步跨虎
83转身摆莲脚
84弯弓射虎
85进步搬拦捶
86如封似闭
87十字手
88收势还原
杨氏太极拳小快式255式
本文2023-09-22 17:45:4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83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