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姓谢爱字辈,父亲洪字辈,爷爷道字辈,可是不知道我下一辈是什么辈了,知道的请告诉。谢谢!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5收藏

本人姓谢爱字辈,父亲洪字辈,爷爷道字辈,可是不知道我下一辈是什么辈了,知道的请告诉。谢谢!,第1张

字辈作为谢氏先祖历史上的文化现象之一,除与姓氏和其他文字一起组成人名外,又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正因如此,南北朝以后的谢氏人便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让字辈文化一直保留在自己的姓名之中。如湖南宁新县谢氏用“光昌兴宗德富贵古流传”十字作为字辈;湖北枣阳县谢氏用“立修怀德远伦正泽会长学典定中道运开永克昌”二十字作为字辈;广东谢氏用“士崇文学道德才华曰圣维彦汝克绍嘉应元启裔宏宗世遐”二十四字作为字辈。每辈按顺序使用一字,可用数代数百年,便是在陈郡谢氏基础上更深层意义的发展。最近又有消息说,侨居在泰国等地的谢氏人,建议用辈序昭穆诗的形式,把全世界的宗亲都编人同一个字辈谱中,以期在交往之时,只报一字,便知尊卑长幼。

河南光山、新县、罗山、息县、固始、商城一带的谢氏1945年合谱,定派四十字,依次是:“中耐成联芳绍复焕其章汝克昭明德慎守尔彝常雍熙延祖宪启迪寿炽昌国家资屏翰勋名耀前光”。

河南谢氏有与其他三姓人联合修谱并定其字辈为:“两本洪洞绵世泽东迁永邑振家声”。

居住在长江一带谢氏人,其中一支约在明朝时由建宁迁来,至今已传二十二世。为了便于宗亲之间的血缘关系维系,该支谢氏人也编写了自己的字辈:“希君永应日晋朝家风振明世祖泽长人才常蔚起仕绩庆繁昌。”

江西弋东案山谢氏民国三十六年七族统宗字辈:“余烈暖林野众芳揖兰荪德晖映岩足胜赏延高原远水昭匹练因晴见吴门器有成形用功资造化元”。

湖北随州谢氏清光绪廿九年(公元1903年)起字辈:“懋修伦常昭训万纪兰玉长荣贤才济美诗书流传家泽永远”。

广西横县谢氏1946年族谱自二十八代起,将“预定后代班次(班列的次序)”编成字辈:“宏植基绪锡履南邦根本孔固技业蕃昌培成宝树蔚为栋梁文经武纬家国之光克承前烈长发其祥”。

福建闽侯安仁1913年修谱,列一~十四世字辈:“喜添元世一文廷国君兆仲仕日向”。

福建惠安一带谢氏的字辈,自谢昆山以来是:“昆肇文思仕居建承宗定士邦英谨希顺志兴发庆友双和平济世忠孝传家”。

福建宁化一带谢氏人自第二十八代起开始使用字辈:“文得子宗宇乔宸祥宪朝显世贤逢良士应时起荣华望日崇”。

福建漳浦一带谢氏人自称是谢枋得的后代,使用的字辈:“恩庆为良才东山久万锦文锡世道永汝时孔敏达宝树成瑞连江左声名远南邦德泽长还基承继绍百代盛流芳”。

居住在四川岳池一带谢氏人使用字辈:“天国朝嘉有永茂芳平治”,后来又迁合川县东里二甲石龙场、广安、龙洞沟等地,进而分成广大族派。民国时期,该支散居各地的谢氏人曾集中在一起排定新的字辈,以便接续已经用完的十个字辈,其所续字辈:“世泽钟灵运宽仁德义长玉树延先绪荣华万代昌”。

与岳池谢氏不同,居住在四川荣县谢氏人使用自己的字辈:“永世仁德茂久远益传芳敏达英才显琼琳佩玉堂”。

陕西谢氏人由于与福建武平中山镇谢氏之间具有确切可考的渊源关系,因此多与之有密切联系,并在族谱中记载了始祖谢世显以前的血缘传承情况,正是由于有这种斑斑可考的血缘关系,安康谢氏在修家谱时也不忘祖根,并依据武平祖籍家谱中记载二十字字辈续补了新的二十字字辈,使二者合在一起成为一首完整的四十字字辈:“鼎世有元玉曰仁裕俊英克贤承先德宏业绍凤鸣经国继永盛成家道益明懋才开景远启秀庆隆平”。

台湾叠山公派谢氏自一世起字辈:“奠贤益朴友振腾天福文亭凤日朝阳锦龙从清云上致立久光科甲仕鸿恩”。

台湾兴公谢氏自八世起字辈:“弘开景运长韶文祖德光贝振蜚声烈燮世有书香”。

台湾宏献公派谢氏自九世起字辈:“承继南邦曾孙恢祖德栽植宝树兰桂发天香”。

湖南浏阳谢氏:始祖裒公,一名铎,晋代名儒,吏部尚书,生有六子:奕、据、安、万、石、铁,居浏阳者,多为奕、据、安三公后裔,于明末清初自粤迁来。奕公裔析居浏阳石嘴头、太平山、七居坳、白沙寨上等处;据公裔析居沙田湾、栗树排、上洪、宝盖洞等地;安公裔析居溪头、观音堂、团山背、石阬里、杜家洲、荷花平、军山、白沙大平及平江石排里、万载株木桥、夏家岭等地。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共建宗祠于浏东观音堂华阳塅。族谱始修于清道光八年(公元1838年),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续修,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三修,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四修。

奕公汉聪房支派:“道学应时起英才待日登金兰发秋秀玉树占春先德厚辉光远恩深嗣绪绵”;

奕公俊浩房支派:“世上启程梅仕贤声必开仁让恢先绪谦恭拔美才”;

奕公成报(杰)房支派:“洪永承先志家传复旺声义方长启盛贞利日怀清”;

据公成福房支派:“成元朝起毓求文清升碧章焕永用明庭家馀善庆国普深仁”;

据公达生房支派:“孔佳周海眷京长衡祥芳大德光前烈永远绍书香”;

据公子野房支派:“兆凤祥耀昌绪长奕世芳大德光前烈永远绍书香”;

据公达传房支派:“继永得仲友时裿达仕兴文章华尚国世代沐恩深”;

安公立纪房支派:“君正天心顺世代献朝廷文章先耀达诗书起贤英”;

安公华远房支派:“偲锡福生久如升新碧天方来中立定其珍起发先”;

安公居俊(焕)房支派:“居振沐廷钦荣兴朝大清文贤俊德显定作万堂春”;

安公日高房支派:“思奇敬锡乔生九如升新维命福善积储”;

安公天锡房支派:“天达志玉荣生九如升新维命福善积储”;

安公旻房支派:“成元士文章生玉润家声凤麟赓济美兰桂远传芬”;

安公法宁房支派:“尚铉昆子奕世荣昌忠和永远兰桂传香广德发达华彩名扬加声有锦万正星良”;

安公大五房支派:“清逢希晋代奕世绍书香传家惟孝友报国本文章”;

安公良善房梓兰支派:“启伯升忠厚文显国光华英贤隆上品俊德耀名家”;

安公良善房学谕支派:“元才耀西晋科发显东京道德能济世性善建嘉贞”;

安公怀善房乐勤支派:“采展耀西东文章五凤风声华希祖德事业焕宗功”;

安公怀善房乐敏支派:“道学传宗祖名贤光万邦芳兰锺秀瑞贵显定荣昌”;

安公法强房世还支派:“文廷仕朝盛世富永兴隆传家惟忠厚学业必恢宏”;

安公燕诒房支派:“清正朝能举恢先绍晋芳允恭应克让忠信颂声长”;

安公荣贵房支派:“建登瑞贤文芳名德世有英才大运宏开”;

安公天佑房支派:“佑通宗昌志日存英元策士上生仁锡正景贤光先绪传家世代启书绅”;

安公均玉房支派:“开万兴东福声名日久长忠厚传家宝世代衍书香”;

安公念二郎支派:“贤声远达福禄悠长家有馀庆世代荣昌”;

安公益进房支派:“存东增和才德兆兴聪听彝训远绍书香欣逢景运大振纲常望隆士庶名显朝堂”;

安公益达房支派:“伯献列国才能优长聪听彝训远绍书香欣逢景运大振纲常望隆士庶名显朝堂”

安公益捷房支派:“伯辉光华家有善庆聪听彝训远绍书香欣逢景运大振纲常望隆士庶名显朝堂”;

安公子乐房支派:“明廷联尚献盛德耀文昌声华光裕日科甲振宗祊”。

浏阳谢氏通派:“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果珍李奈菜重芥姜海咸河淡鳞潜羽翔龙师火帝鸟官人皇始制文字乃服冠裳推位让国有虞陶唐坐朝问道垂拱平章爱育黎首臣伏戎美遐迩壹体率宾归王鸣凤在竹白驹食场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我前前后后看了几遍,也没能找到楼主所说的辈分关系。或者是分出去的支派,或者新出来的族谱,若要考证,那便需楼主去慢慢探究了。

http://zhummzykingbokeecom/viewdiary11512427html这里是比较详尽的资料了,希望楼主能找到自己所需的

1、源于姜姓,出自炎帝后裔申伯后裔的封地谢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炎帝,世称神农氏,被谢氏族人奉为始祖之一。关于谢氏的先祖来源,许多姓氏谱书都说是源于炎帝,是姜姓部落的后裔。

2、源于任姓,出自周朝封予黄帝后裔申伯的谢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据史籍《左传》、《古今姓氏书辨证》等的记载,黄帝有子二十五人,得十二姓,其中第七为任姓。黄帝赐子为姓,谢氏出于黄帝子族任姓。

由此可见,谢氏的一部份为黄帝后裔,得姓时间为夏王朝以后。当今谢氏人中又有不少人尊黄帝为祖先,自称是黄帝的裔孙。

3、源于姬姓,出自周宣王封支子的封地谢水,属于以居邑为氏。

西周时期,周宣王姬静曾经封支子于洛邑西南的谢水之滨。到周平王姬宜臼东迁洛邑后,这部分族人也随之东迁至龚邱(古兖州,今山东宁阳)。

4、源于嬴姓,出自先秦时期司射官,属于以官职称谓字讹为氏。

先秦后期,秦国中人的姓氏之中就有射氏,出自军制司射官。后因“射”与“谢”二字同音通假,常被写作“谢”,后人遂有以讹字为姓氏者,称谢氏。

5、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文王南迁时期的楚民,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居住在今四川彭水县一带的谢氏人祖先。据考证,他们可能源于被楚文王南迁荆山一带的谢人,约在战国时迁居涪陵,与巴人杂居,有的融入巴人。

6、源于牂牁蛮,出自秦、汉之际西南地区三谢蛮,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蛮,是中国古代对西、南方各少数民族的泛称。“三谢蛮”,是指东、南、西三支,因其首领姓谢而得名。

7、源于地名,出自秦、汉之际西南地区谢沐,属于以居邑名称汉化为氏。

壮族、瑶族主要居于中国广西、湖南等地。族中谢氏的来源,主要与秦、汉时迁居谢沐的谢人有密切关联,属于以居地名称汉化为氏。

8、源于侗族,出自秦、汉之际西南地区三谢蛮,属于以族称汉化为氏。

侗族,主要分布在中国贵州、湖南、广西三省交界地区,隋、唐时期是东谢蛮的活动范围。

9、源于匈奴族,出自南北朝时期北魏王朝高车族直勒氏,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为氏。

参考资料来源:-谢姓

西晋末期,国内征战不断,国力空虚,外族入侵抵挡不住。晋朝皇族和一些有钱有势的士族就开始搬迁,从而形成“王与马共天下”的东晋局面,当然,东晋最强大的门阀就是王家和谢家了。那么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在隋唐之后都去了哪里?在强大的门阀与王朝一样都逃不过盛极而衰的命运,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在东晋到达家族顶峰之后,而后在隋唐之后也慢慢淡出了朝廷,谢家子弟在隋唐做官的也不过是六品官,与强盛时期的东晋比起来,就算没落下去了,王家虽然好一些,但是也不复当年,因此逐渐走向了衰亡。

熟悉历史的人大概都知道,晋朝结束了战乱不断的三国历史,国家归于同一。但是晋朝为了避免国家权力被外臣夺取的状况,大封王爷,导致地方藩王权力极大,后来就引发了历史上著名的诸王争霸,从而使中原实力严重的衰退,周边的少数民族组成的国家就就开始大举进攻中原,晋朝的皇帝为了维护统治就必须借助门阀的力量来对国家统治,因此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因为强大的实力在东晋到了顶峰,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两个著名的家族到了隋唐时期,也逐渐淡出朝堂,泯灭于历史长河之中。

 

我们知道一个数据,琅琊王氏从东汉开始到明清时期,大约出了三十多位宰相,皇后驸马更是多达百余人,名人志士也是一两百人,但是到了隋唐时期,虽然王家子弟还有四人做宰相,但是同南北朝魏晋时期,王家子弟做官就封侯拜相显得荣光不再了。

 

根据历史的发展规律,一个门阀都需要经历弱小到强大最后衰亡的过程,但是其根本的历史原因,门阀的发展是受到了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度的影响,这也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必然过程。

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他是东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多次在危难中挽救东晋,被视为江左风流的代表人物。

以下是他的主要生平事迹:

1 早期生涯:谢安出生于陈郡阳夏,从小就表现出杰出的才智和风度。他早年曾任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

2 挫败桓温篡位之意:桓温是当时的权臣,他有意篡位,但被谢安巧妙地挫败了。这一成就在谢安的政治生涯中具有重要意义。

3 淝水之战的功臣: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率领90万大军进攻东晋,谢安作为东晋的决策者,面对如此大的军事压力,稳住了东晋的内部,并指挥淝水之战获得胜利,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

4 被迫避祸:战后,谢安因功名太盛而被孝武帝猜忌,被迫前往广陵避祸。后来,他在太元十年(385年)因病重返回建康,并在不久后去世,享年六十六岁。他被追赠为太傅、庐陵郡公,谥号文靖。

此外,谢安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他是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书法家、琴家、教育家和围棋国手。在家族中,他是族人的精神依赖,在林泉间他是名士们的领袖,在社会上他是大家的偶像,在朝堂上他是国家的核心。他的潇洒和传奇故事被后人广泛传颂。

关于谢姓的来源,主要有一下三种说法: 1谢姓出自姜姓,是炎帝后裔申伯的后代。相传炎帝居于姜水畔,便以姜为姓。至商代有后裔孤竹君的长子伯夷与叔齐一起投奔到周。到周后反对武王伐商,武王灭商后他们又逃到首阳山,因不食周栗而死,他们的后裔仍留在商朝。成王继位后封伯夷的后裔为申侯,称申伯,是申氏的始祖。厉王时娶申伯之女为妃,生字为宣王,宣王继位后,封母舅申伯于谢国,后来这仪家失去了爵位,公元前668年楚国灭掉申国。其子孙按当时的习惯以新都之邑名为姓,称谢氏。望出陈留、会稽,史称谢氏正宗。是为河南谢氏。 2 出自任姓,为黄帝之后。相传黄帝之子25宗。得其姓者14人,为12姓,其中第7姓为任姓。任姓有10个小车,其中第一为谢国,因周宣王时使召公营谢邑,以赐申伯,盖谢已失国,子孙亡散,以国为姓。是为河南谢氏。 3 为他姓改谢姓。据《旧唐书不文苑传》,卫州人谢偃之本为鲜卑族人,姓直勒氏,后改为谢氏。亦为河南谢氏。 二、 迁徙分布 1夏商时期谢国比较弱小,居于姜水流域(今陕西境内)。 2西周末期,申伯被改封为谢,以加强西周对南方的统治。任姓灭谢国后,国人有一部分留在当地,大部分外逃,但都以国为姓,即谢氏。 3西周末至春秋时期,谢氏除了大部分分布在今河南外,还有一支迁往山东,一支迁至湖北,还有一支迁至湖南,迁至四川,后又分为三支:一支于三国时迁至蜀郡,至晋代有部分迁至陕西;一支迁至云南永昌,后发展为当地大姓;还有一支迁至四川彭水一带及贵州北部。隋唐时被称为东谢蛮、西谢蛮、南谢蛮,后大多融入布依族、水族和苗族。汉代谢氏的聚居地有增加了会稽郡、江西九江、章陵等处。其中会稽郡的谢氏人丁兴旺,已相当有名望。 4晋代,成郡谢氏发展成为名门大族,其中最著名的是阳夏谢氏,以及由此迁出的康乐谢氏。西晋末年,黄河流域战乱频繁,中原人大量迁往江南,阳夏人谢衡因避战乱迁望会稽始宁东山,在此繁衍,成为谢氏最重要的一支。谢衡极其后代在东晋至南朝时期多数都很著名。 5唐朝时,河南固始谢氏入福建泉州,同时入闽的还有一支居于福建宁化县,后有一支自宁化迁至江西,至洪武四年(1371年)移居梅县(广东):还有一支自宁化迁至广东大埔,后移居广东东莞。 6明末清初,福建武平一支迁入湖南汉寿。发展成为当地一大姓。 7至清代,谢氏不仅遍布中原及南方各省,而且还发展到北部及东北的一些省区。 8谢氏移居海外,始于明代,多数是自闽粤地区先迁至台湾,进而远播东南亚及世界各国。 三 、郡望堂号 堂号: 1 威怀堂。 2 安晋堂:因谢安命名。晋朝时的谢安名望很高,朝廷屡次请他做官他都不干,一直到了40岁那年才当了司马。在作官的过程中表现了高风亮节,拜为尚书仆射加后将军。在淝水之战中携其侄谢玄大败苻坚,使晋朝转危为安,得此堂号。 3 此外还有以“陈留”、“会稽”、"宝树”为堂号。 郡望: 1 陈留郡。西汉置郡,治所在陈留。相当于今河南东至民权。宁陵,西至开封、尉氏,北至延津,南至杞县。 2 陈郡。秦始置郡,西汉时改为淮南国,东汉章和二年改为陈国,治所在陈县。献帝时改变郡,隋开皇初废。 3 会稽郡。秦始皇二十五年于原吴、越地置郡,治所所在吴县。西汉相当于今江苏省长江以南、茅山以东、浙江大部及福建全省。顺帝时移至山阴。此支谢氏为陈郡谢氏分支。 4 冯诩郡。汉武帝太初元年设置同名行政区。三国魏在此置郡,治所在临晋。 四 家族谱牒 1全国:谢氏族谱十卷、谢氏通谱、谢子村后裔谱系卷。 2 辽宁:谢氏谱册一卷 3 江苏:镇江润州谢氏九修族谱十卷、江苏当阳西州谢氏族谱十卷、常州谢氏宝树堂创修族谱三卷、常州谢氏族谱二十二卷 4 浙江:绍兴谢氏族谱不分卷、绍兴状元桥谢氏族谱不分卷、四门谢氏四房谱六卷、盖东谢氏族谱不分卷、绍兴谢氏族谱不分卷、常山陈留谢氏族谱二卷、常山宗谱一卷 5安徽:祁门中山谢氏家谱不分卷、怀宁宝树堂谢氏宗谱十八卷 6 江西:铜鼓谢氏家谱卷首一卷、丰城谢氏家谱、谢氏家乘不分卷 7 山东:烟台福山谢氏家乘不分卷 8 河南:太康谢氏迁玉族谱十四卷末一卷 9 湖北:黄岗吕阳村谢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新州谢氏宗谱三卷 10 福建:永定谢氏族谱一卷 11 广东:四会谢氏族谱一卷 12 广西:横县谢氏族谱不分卷 13 湖南:汉寿谢氏三修族谱四卷 14 四川:湖广填四川大竹谢氏族谱一卷五、 历史名人 1 谢清高;今广东梅州市人,请代航海旅游家,航海4年返国,后流寓澳门,今存《海录》一书。 2 谢安: 东晋人,字安石。出生士族。年四十余岁出仕,孝武帝时位至宰相,在淝水至战中打败苻坚,使晋朝转危为安。 3 谢玄:东晋名奖。字幼度,陈郡阳夏人。谢安为宰相时哦任他为广陵相,组织北府兵。在淝水之战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4 谢夷吾:汉代人,曾经极力推荐班固的才华。 5 谢庄:文学家,陈郡阳夏人、曾官至吏部尚书。 6 谢赫:南齐著名画家,善于作风俗画、人物画、著有《古画品录》是我国最早的绘画理论书籍。 7 谢眺:陈郡夏阳人,南齐诗人,曾在朝廷任职,其诗多描写自然景色,为为李白所推许,是永明体作家中成就最高的诗人。 8谢灵运:陈郡阳夏人,南朝著名画家文学家,后移居会稽,谢玄子孙,曾任永嘉太守等职。博览全书,文学称“江左第一”。其诗歌创作开创了新风。开创了文学史上的山水诗派,许多佳句为后人所传诵。 9谢子远:福建汀州人,清康熙二十八年进士,官至总兵。三十六年携十六姓垦湘。

参考资料:

http://wwwhh200com/xie/forum_viewaspforum_id=4&view_id=188

本人姓谢爱字辈,父亲洪字辈,爷爷道字辈,可是不知道我下一辈是什么辈了,知道的请告诉。谢谢!

字辈作为谢氏先祖历史上的文化现象之一,除与姓氏和其他文字一起组成人名外,又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正因如此,南北朝以后的谢氏人便继承了这...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