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姓麦的吗
问题一:有多少个姓麦 希望对你有帮助麦(mài,潮音bhêh8(马8))姓,在全国约有人口228万,在各姓中排第114位,占全国人口的018%麦姓在揭阳有224人(2001),在各姓中排第137位,占揭阳人口的0004%麦姓来源有五:1出自复姓麦丘,以地为姓。传说春秋时齐桓公(前685~前643在位)至麦丘,遇83岁老人祝桓公长寿。桓公以“麦丘”封之,老人后裔就以麦丘为氏,后改为单姓麦氏。2出自韩姓,为汉初大臣韩信的后代,以植物为姓。西汉初立,韩信因功高震主遭吕后谋害,累及九族,族人四散逃命,有躲入麦田幸免于难者,遂易韩为麦姓。3出自刘姓,为汉景帝(前156~前141在位)之后,以封爵为氏。前116年,汉武帝封景帝后裔刘昌为麦侯,刘昌后世子孙遂以祖上爵号为姓,称麦氏。4出自L(qū,潮音kêg4(曲),作姓氏时为规范字,不作姓氏时简化为“曲”,指酿酒或制酱时引起发酵的块状物)姓,为西晋时L姓丞相的后代,属避乱改姓。L丞相因避五胡之乱,携亲属24户迁往始兴郡(治所在今广东省韶关市)百顺里居住,去L字的右结构“”,改姓为麦。5出自何姓,为隋朝大将何饶丰的后代,属帝王赐姓。何饶丰,号铁杖,因屡立战功,隋文帝问其愿任何职,铁杖答说:“愿能日食斗麦足矣!”文帝遂赐其姓麦。
麦姓还出自少数民族的汉姓。 麦姓,取自祖上经名首音,取汉语同音字麦为姓。此外,今瑶族也有麦姓。
问题二:全国有多少人姓麦? 铁杖公后代佛山高明版村麦氏,梦协公后代现在就有5万人以上。
问题三:全国有姓麦的么 麦(Mài 麦)姓源出有六: 1、出自春秋时齐桓公封赐麦丘地之后,以地名为氏。麦氏源于麦丘地。春秋战国时期,齐桓公至麦丘,遇一老人年八十三,为桓公祝寿。齐桓公赐封地“麦丘”与老人,老人的后裔就跟从封地“麦丘”为氏。后来随着历史的变迁,再去丘为麦,改复姓成为单姓,称为麦氏。 2、出自韩姓,因避难于麦地而改为麦氏。西汉初立,韩信因功高震主,遭吕后谋害,累及九族,其族人四散逃命。逃难途中,有的因渡河幸免于难者,遂以同音字“何”而易韩改为何姓,称为何氏。有的因躲入麦田幸免于难者,而易韩改为麦姓,称为麦氏。故有民间传说,韩、何、麦三姓同宗。 3、出自刘姓,为汉景帝之后,以封爵名为氏。源自公元前116年,汉武帝封景帝后裔刘昌为麦侯,地属琅琊郡。其后世子孙遂以祖上爵号为姓,称为麦氏。 4、出自姓麴,因避乱去改为麦氏。据《麦氏族谱》载:“余家麦氏之谱,或问姓从何来?曰:去曲为麦。”西晋时有麴丞相者,浙江省处州府松阳县人,因逢五胡之乱,为避战乱,携亲属二十四户去改为麦氏,迁往广东始兴郡百顺里居。 5、出自何姓,源隋朝时何饶丰之后,因隋文帝赐姓而改为麦氏。据《麦氏族谱》载:“至隋朝有铁杖者,东征辽东,屡立战功,仕至石屯大将军,其日行百里,吃麦三斗,贤孙三才皆以仕官。”隋朝时,铁杖之父,姓何,名曾唯。中年生二子,长子饶丰,号铁杖,次子饶瑞。何铁杖因屡立战功,隋文帝问其愿任何职,铁杖答说:“愿能日食斗麦足矣!”文帝遂赐姓麦,成为岭南麦氏始祖,其子孙相传姓麦,称为麦氏。麦铁杖后来并成为隋朝开国元老,功绩显著的大将军。铁杖之弟饶瑞仍姓何。 6、出自 中有麦姓。 中的麦姓,取自祖上经名首音。在元代,有任中书亭章政事的麦术丁(麦术督丁)和任义乌县(今属浙江)达鲁花赤的麦术丁。另,“麦术丁”(Maisad-Din)又可译作“买述丁”,故麦和买姓也有一定的关系。现今,‘麦”字头的经名仍在使用着,如“麦扎儿”。麦姓 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二、迁徙分布 (部分)麦氏在华人社会里属于稀有姓氏,在宋版《百家姓》里找不到它,在许多的姓氏介绍书籍中,也没有将麦姓列入。有的书籍,即使有介绍,也只是简单的两三句话而已。对于现今想要寻根追远的麦氏子孙来说,探索姓氏的起源,可参考的资料,相当稀少。根据《麦氏族谱》和史册以及麦氏祖谱资料的搜集,兹将麦氏起源介绍说明如上五种麦氏得姓源流。据各地麦氏族谱或当今的地名志记载,麦氏从珠玑巷南迁珠三角时,时间不相一致,如年代即有绍兴、绍定、开禧、咸淳各朝的记载,但“以别房冲霞谱考之,则伊始祖遁涯公,由绍兴六年(1136年)避乱而至,我五必公之来,应与同时”。“五必公诞生约在北宋元丰、元佑年间,各谱所载仕宦科名多与徽、钦、高三宗之世吻合。则五必公南迁与遁涯公同在高宗绍兴初年。”麦氏家族从珠玑巷迁徙至珠江三角洲,是一次大迁移,这与当时政治有关。珠玑巷人南迁影响大的就是上文提到的南宋罗贵南迁事件。当时,33姓97家人于绍兴元年正月十六日至四月廿六日,穿州过县,方至冈州大良都古朗等村,并得到土人龚应达的照应。当日他们来到珠江三角后,各“辟土以种食,辟草以结庐”,开辟基地,互相扶持,共结婚姻,和睦相处。址山麦氏是必雄公之后裔。其根据是:在未建立鹤山县时(即雍正十年(1732年)以前),址山麦氏居住昆D乡之冈头廓村东头榕树下一带,均属新会县境。同时,廓村麦氏与大凌村陈氏毗邻,两村所发生的事情的时间相吻合,清・乾隆《鹤山县志》载:“帝m祥兴元年(1278)夏六月,帝舟次崖门,帝m至崖门驻跸,民兵20余万,所需资粮,皆取于广右。大凌村人陈元辅、陈英辅以祖珠事高宗朝为谏大>>
问题四:世界上有几个人是姓麦 世界上有人叫麦卡锡
问题五:麦 有姓麦的吗 有啊,我以前深圳的经理和同事都姓麦,这个姓广东、广西比较多
问题六:姓麦的大概有多少人?分别分布在什么地方?详细点送分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麦村及均安等地亦有较多麦氏
问题七:全国所有姓麦的艺人有哪些? 麦蒂?麦当娜?
问题八:我想间新的百家姓有无姓麦 麦
(麦)
mài
姓
百家姓有“麦”
问题九:我姓麦的文字有多少
问题十:有姓麦的吗麦姓的起源和来源 麦姓历史名人 在宋朝时期的《百家姓》中,麦姓不在其中。姓麦的人很少,起源也很复杂。麦姓最早是在传球齐国齐桓公(公元前716-公元前643年)时期来时出现,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麦姓的起源和由来: 起源1:以地名为氏。 春秋战国时期,齐桓公至麦丘,遇一老人年八十三,为桓公祝寿。齐桓公赐封地“麦丘”与老人,麦丘邑人遂被称作麦丘老人,他的“三祝三谏“所体现的民本思想弥足珍贵。麦丘老人的子孙后代自此后以麦丘为姓氏,称麦丘氏,后有省文简化为单姓麦氏者,世代相传至今;亦有仍用麦丘复姓者。 起源2:避难改姓为氏。 西汉初立,韩信因功高震主,遭吕后谋害,累及九族,其族人四散逃命。逃难途中,有的因渡河幸免于难者,遂以同音字“何”而易韩改为何姓,称为何氏。有的因躲入麦田幸免于难者,而易韩改为麦姓,称为麦氏。 西晋时有麴丞相者,浙江省处州府松阳县人,因逢五胡之乱,为避战乱,携亲属二十四户去改为麦氏,迁往始兴郡百顺里居住。遂又成为另一支麦氏。 起源3:以封爵名为氏。 公元前116年,汉武帝封景帝后裔刘昌为麦侯,地属琅琊郡。其后世子孙遂以祖上爵号为姓,称为麦氏。
一、姓氏源流
麦(Mài 麦)姓源出有六:
1、出自春秋时齐桓公封赐麦丘地之后,以地名为氏。麦氏源于麦丘地。春秋战国时期,齐桓公至麦丘,遇一老人年八十三,为桓公祝寿。齐桓公赐封地“麦丘”与老人,老人的后裔就跟从封地“麦丘”为氏。后来随着历史的变迁,再去丘为麦,改复姓成为单姓,称为麦氏。
2、出自韩姓,因避难于麦地而改为麦氏。西汉初立,韩信因功高震主,遭吕后谋害,累及九族,其族人四散逃命。逃难途中,有的因渡河幸免于难者,遂以同音字“何”而易韩改为何姓,称为何氏。有的因躲入麦田幸免于难者,而易韩改为麦姓,称为麦氏。故有民间传说,韩、何、麦三姓同宗。
3、出自刘姓,为汉景帝之后,以封爵名为氏。源自公元前116年,汉武帝封景帝后裔刘昌为麦侯,地属琅琊郡。其后世子孙遂以祖上爵号为姓,称为麦氏。
4、出自姓麴,因避乱去匊改为麦氏。据《麦氏族谱》载:“余家麦氏之谱,或问姓从何来?曰:去曲为麦。”西晋时有麴丞相者,浙江省处州府松阳县人,因逢五胡之乱,为避战乱,携亲属二十四户去匊改为麦氏,迁往始兴郡百顺里居住。遂又成为另一支麦氏。
5、出自何姓,源隋朝时何饶丰之后,因隋文帝赐姓而改为麦氏。据《麦氏族谱》载:“至隋朝有铁杖者,东征辽东,屡立战功,仕至石屯大将军,其日行百里,吃麦三斗,贤孙三才皆以仕官。”隋朝时,铁杖之父,姓何,名曾唯。中年生二子,长子饶丰,号铁杖,次子饶瑞。何铁杖因屡立战功,隋文帝问其愿任何职,铁杖答说:“愿能日食斗麦足矣!”文帝遂赐姓麦,成为岭南麦氏始祖,其子孙相传姓麦,称为麦氏。麦铁杖后来并成为隋朝开国元老,功绩显著的大将军。铁杖之弟饶瑞仍姓何。
6、出自回族中有麦姓。回族中的麦姓,取自祖上经名首音。在元代,有任中书亭章政事的麦术丁(麦术督丁)和任义乌县(今属浙江)达鲁花赤的麦术丁。另,“麦术丁”(Maisad-Din)又可译作“买述丁”,故麦和买姓也有一定的关系。现今,‘麦”字头的经名仍在使用着,如“麦扎儿”。麦姓回族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二、迁徙分布
(部分)麦氏在华人社会里属于稀有姓氏,在宋版《百家姓》里找不到它,在许多的姓氏介绍书籍中,也没有将麦姓列入。有的书籍,即使有介绍,也只是简单的两三句话而已。对于现今想要寻根追远的麦氏子孙来说,探索姓氏的起源,可参考的资料,相当稀少。根据《麦氏族谱》和史册以及麦氏祖谱资料的搜集,兹将麦氏起源介绍说明如上五种麦氏得姓源流。据各地麦氏族谱或当今的地名志记载,麦氏从珠玑巷南迁珠三角时,时间不相一致,如年代即有绍兴、绍定、开禧、咸淳各朝的记载,但“以别房冲霞谱考之,则伊始祖遁涯公,由绍兴六年(1136年)避乱而至,我五必公之来,应与同时”。“五必公诞生约在北宋元丰、元佑年间,各谱所载仕宦科名多与徽、钦、高三宗之世吻合。则五必公南迁与遁涯公同在高宗绍兴初年。”麦氏家族从珠玑巷迁徙至珠江三角洲,是一次大迁移,这与当时政治有关。珠玑巷人南迁影响大的就是上文提到的南宋罗贵南迁事件。当时,33姓97家人于绍兴元年正月十六日至四月廿六日,穿州过县,方至冈州大良都古朗等村,并得到土人龚应达的照应。当日他们来到珠江三角后,各“辟土以种食,辟草以结庐”,开辟基地,互相扶持,共结婚姻,和睦相处。址山麦氏是必雄公之后裔。其根据是:在未建立鹤山县时(即雍正十年(1732年)以前),址山麦氏居住昆旸乡之冈头廓村东头榕树下一带,均属新会县境。同时,廓村麦氏与大凌村陈氏毗邻,两村所发生的事情的时间相吻合,清·乾隆《鹤山县志》载:“帝昺祥兴元年(1278)夏六月,帝舟次崖门,帝昺至崖门驻跸,民兵20余万,所需资粮,皆取于广右。大凌村人陈元辅、陈英辅以祖珠事高宗朝为谏大夫,世受国恩,至是仗义勤王,出粟数千石饷军。”本文上述族谱载:“麦必雄,居新会,帝昺时,出谷赈济。”这就是说,址山麦氏是必雄公之后裔。嗣后,址山麦氏宗枝蕃衍,分居在鹤山的有泗合大坪、大官田(麦屋旧村、新村)、鹤城上、下麦屋及沙石二水等地。麦氏家族就这样从一条古老的小巷走出来,走向珠三角,走向世界各国,走向现代社会的大舞台(余略)。麦姓望居汝南郡(今河南省中部偏南及安徽省淮河以北一带地区)。
三、历史名人
麦铁杖:名饶丰,号铁杖,父曾唯,母梁氏,广东省始兴人,生于公元558年。为隋朝出力,屡立战功,封官赐姓;封开府仪同三司、右柱国、迁右屯卫大将军,赐麦姓,曾任莱州刺史、汝南太守。大业八年(612年)三月战死于“辽东战役”,追赠正一品光禄大夫、封宿国公、智勇武烈大将军,谥武烈,归葬家乡,葬于岭南南雄县百顺大水迳冲天凤山,墓碑刻上“隋宿国公麦铁杖之墓”等字样。
麦孟才:字智稜,麦铁杖之子,果烈有父风,帝以其死节将子,恩锡殊厚,拜武贲郎将。及江都之难,慨然有复仇志。与武牙郎将钱杰素交友,二人相谓曰:“事等世荷国恩,门著诚节。今贼臣杀逆,社稷沦亡,无节可纪,何面目视息世间哉!”乃流涕扼腕,相与谋于显福宫邀击宇文化及。事临发,陈籓之子谦知而告之,与其党沈光俱为化及所害,忠义之士哀焉光字总持,吴兴人也。父居道,仕陈为吏部侍郎。陈灭,徙家长安。皇太子勇引署学士。后为汉王谅府掾,谅败,除名。
麦贤得:广东省饶平县人。1964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5年8月加入中国***。1965年8月6日凌晨,中国人民解放军汕头水警区舰艇部队在福建东山岛以东海区与国民党海军剑门、章江号军舰展开激烈战斗。战斗中,他所在的611号护卫艇机舱中弹,3部主机受损,机电兵均负伤。他前额被弹片击中,脑组织外露,失去知觉。艇舱开始渗水,情况危急。他苏醒后挣脱救护他的战友,凭着坚强的战斗意识,忍受剧痛,以惊人的毅力,回到机器旁继续坚守战位,与战友们一遍又一遍地检查管道、阀门、开关和接头,及时排除故障,保证了轮机的正常运转,坚守战位3小时,直到战斗胜利。战后,荣立一等功。1966年2月4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授予他模范共青团员称号。同年2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授予他战斗英雄称号。1987年7月出席全军英雄模范代表会议。1988年授予海军上校军衔,后任海军汕头水警区副司令员。
麦(Mài 麦)姓源出有六:
1、出自春秋时齐桓公封赐麦丘地之后,以地名为氏。麦氏源于麦丘地。春秋战国时期,齐桓公至麦丘,遇一老人年八十三,为桓公祝寿。齐桓公赐封地“麦丘”与老人,老人的后裔就跟从封地“麦丘”为氏。后来随着历史的变迁,再去丘为麦,改复姓成为单姓,称为麦氏。
2、出自韩姓,因避难于麦地而改为麦氏。西汉初立,韩信因功高震主,遭吕后谋害,累及九族,其族人四散逃命。逃难途中,有的因渡河幸免于难者,遂以同音字“何”而易韩改为何姓,称为何氏。有的因躲入麦田幸免于难者,而易韩改为麦姓,称为麦氏。故有民间传说,韩、何、麦三姓同宗。
3、出自刘姓,为汉景帝之后,以封爵名为氏。源自公元前116年,汉武帝封景帝后裔刘昌为麦侯,地属琅琊郡。其后世子孙遂以祖上爵号为姓,称为麦氏。
4、出自姓麴,因避乱去匊改为麦氏。据《麦氏族谱》载:“余家麦氏之谱,或问姓从何来?曰:去曲为麦。”西晋时有麴丞相者,浙江省处州府松阳县人,因逢五胡之乱,为避战乱,携亲属二十四户去匊改为麦氏,迁往始兴郡百顺里居住。遂又成为另一支麦氏。
5、出自何姓,源隋朝时何饶丰之后,因隋文帝赐姓而改为麦氏。据《麦氏族谱》载:“至隋朝有铁杖者,东征辽东,屡立战功,仕至石屯大将军,其日行百里,吃麦三斗,贤孙三才皆以仕官。”隋朝时,铁杖之父,姓何,名曾唯。中年生二子,长子饶丰,号铁杖,次子饶瑞。何铁杖因屡立战功,隋文帝问其愿任何职,铁杖答说:“愿能日食斗麦足矣!”文帝遂赐姓麦,成为岭南麦氏始祖,其子孙相传姓麦,称为麦氏。麦铁杖后来并成为隋朝开国元老,功绩显著的大将军。铁杖之弟饶瑞仍姓何。
6、出自回族中有麦姓。回族中的麦姓,取自祖上经名首音。在元代,有任中书亭章政事的麦术丁(麦术督丁)和任义乌县(今属浙江)达鲁花赤的麦术丁。另,“麦术丁”(Maisad-Din)又可译作“买述丁”,故麦和买姓也有一定的关系。现今,‘麦”字头的经名仍在使用着,如“麦扎儿”。麦姓回族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溯我族由南雄下之始,据旧谱云: 宋度宗咸淳八年九月,祀明堂,贾似道为大礼使。礼威,幸景灵宫将还,遇大雨,似道期帝雨止。升格胡贵妃兄显祖为带御器械,请如开禧故事,却辂乘逍遥辇还官。帝曰:平章得毋不可。显祖绐日:平章已允。帝遂归,似道大怒曰:臣为大礼使,陛下举动,不得预闻,乞罢政。即日出嘉会门,帝固留之不得,乃罢显祖,涕泣出,贵妃为尼,似道始还(见《纲鉴易知录》)。由是贵妃出宫,作钞化状,肆行丐食。有南雄保昌县富民张贮万(《藤阴小记》作黄贮万)运粮入京,船泊关口市,备牲酬福。此女下船丐食,衣难蓝缕,而艳异常人,和怜其无依,遂挈归保昌牛田坊(一说谓妃至南雄溺水而死)。’后帝欲复贵妃,敕兵部张英贵行文各省严缉,杳无踪迹,已回旨准奏不行。盖贮万已将胡妃改姓为妾,阴秘其事。会张之逆奴背主,含恨扬泄,传溢京师,英贵恐上究不便,乃会同六部九卿计议,伪称始兴有贼,流害平民,请旨于牛田坊建兴良平寇寨,屯兵镇守,督民迁徒。牛田坊凡五十七村,惟珠玑巷同里九十七家共议南行。闻南方烟瘴,地广人稀,田多山少,可以合处辟居,乃告有司给路引南徙。时保昌严县主准申南雄府钟文达立案,批发路引。我祖必达公兄弟五人(长必荣、次必秀、三必达、四必端、五必雄)相与挈家二百余口,于咸淳九年二月十六日起程抵广州,五月十五日至香山黄旗角乡,未几,遂分居各属。云说与南海《冼氏族谱》大略相册。惟东莞张明经(璐)《桑梓识佚续编》,谓此宋理宗时事,理宗宠妃苏氏,与东宫不合,越宫潜逃,飘泊流徙。有南雄富民黄贮万,奉公远粮入都,还停吴城下,苏易服作丐妇歌唱而前,万异其貌,匿而纳之,挈归南雄云云。事载东莞英村《罗氏族谱》,并载绍定元年正月(按:今抄本英村族谱作绍兴元年)批发路引。按绍定元年,迄咸淳八年,相距四十五载,既有绍定路引,则此说或较有据。而我族南来各谱,又有谓绍兴闻金人逼,有谓绍定间宋政日非。广州地远土饶,故先事南下者,究之事远年湮,传闻异词,岁月不无讹舛,而揆厥时势,当不离南渡后绍兴间者为近,决不在咸淳间时也。盖五必公冬仕生卒,虽前后参差,难于核实。然以别房冲霞谱考之,则伊始祖遁涯公,由绍兴六年避乱而至,我五必公之来,应与同时。若来自咸淳九年,则后六年而宋室迁矣,子孙即为元人,何以各谱数传后尚称宋人耶考沙头房旧谱称南雄遭变,必秀公在雄先逝,挺芳公随伯叔南来,则其墓应在于雄。今西郎有五必公墓,惜四必墓碣不存,惟必秀公墓石无恙,中题“宋故麦必秀公墓”,左题“时德祐元年乙亥”,右无立石人名。考其时乃在咸淳九年后两载,此墓或扶柩来葬,或葬衣冠,或公实至广州而卒,其墓石亦重修之日所立,故无立石人名,定非卒时初葬之岁,此不足援以为成淳九年南下之证也。又姑无论沙头房旧谱载必秀公第七传奋雷,任宋阳江尉。(按:《五山志林》云:麦奋雷宋咸淳间进士。)此尚可疑,乃按我榄旧谱,载黄角有宋故六九秀才墓(六九,必达公第四子),碑刻宝庆元年乙酉十一月丙年午葬于武山之原。则五必公南来,必在宝庆以前。若自咸淳九年,不传在六九公四十九年之后乎大抵五必公诞生,约在北宋元丰、元祜间,各谱所载仕宦科名,多与徽、高三宗之世吻合,则五必公南迁应与遁涯公同在高宗绍兴初年矣。纵非同时,揆其前后,终不出高宗、孝宗之世,为南渡后迁来无疑。咸淳一说,或后世传闻之误,未可知也。后必有能考据而辨之者。 (摘录《小榄麦氏族谱》一则,光绪十九年木刻本。南雄珠玑巷麦氏宗词编印,2002年8月出版。)
夫修谱之难同于修史,固难而修谱,尤难世之修谱者。率迁而夸耳,谓谱难于史,谁其信之。夫谱传于家,为历代子孙世守之物;史存于国,为天下后世。公有之书然史存于国,虽经兵燹,犹代有掌吏。若谱传于家子孙,虽贤世远事,遥未易摭实且将有为子子孙孙,继继承承。而不知合族,恤宗者盖修谱若斯之难也。
余家麦氏之谱或问姓从何来日去匊为麦。然按括地志及舆地,考及古笮麦侯之后。氏族之世胄著于隋书。览余家所藏之谱,自铁杖公十余世,而至雪轩公,即接以五必公。五必公支分派别,又历二十余世而至于兹余固必雄公出也。今岁春闻必雄公窀穸倾圮,前往始兴理而新之,凭眺列祖丘墓,考之宗人,乃得南雄所传之谱。雪轩公后复有三璧公,而后至五必公,雄公新出七秀、葵秀、恒秀诸公。
此当传世之真,而余家及各房所传,疑因南雄迁徙或有阙也。今夫世系源流,务求真当史传百家间载名流,亦错见杂出而不于详,惟家乘疑信相参实得而已。
必雄公之裔散处于广肇诸郡县者众。兹当辑谱睦族,其有知而同志者出为共订,其有未知而志不同者,亦据旧谱存之。至于历世之仕衔,盛绩具刻于谱,兹不为叙。
乾隆三十五年岁次庚寅孟夏谷旦 三十七世孙郡庠生良佐敬志
排名第625。
百家姓是一本关于中文姓氏的书,成书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百家姓》的次序不是各姓氏人口实际排列,只是因为读来顺口,易学好记。《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赵钱孙李”成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为百家姓形成于宋朝的吴越钱塘地区,故而宋朝皇帝的赵氏、吴越国国王钱氏、吴越国王钱俶正妃孙氏以及南唐国王李氏成为百家姓前四位。
麦氏在老百家姓排名第625位,系出成汤姓子氏。麦姓广布岭南及海外,麦氏是一个古老姓氏,麦氏是岭南望族,麦姓人口到底有多少,历来为麦氏宗亲所关注。现今全国使用的姓氏1436个,王、李、张居前三位,麦氏居141位,在鲁、季、覃、毕姓之后,耿、舒、尚、聂、庄姓之前,占全国人口009629%。1996年全国1224亿人折算,麦氏总人口为118万(不含港澳台及海外)。
扩展资料:
百家姓的历史
在五千多年以前,中国就已经形成了姓氏,并且逐渐发展扩大,世世代代得延续。百家姓中有七成姓来源于洛阳偃师。
在秦汉以前,姓和氏有着明显的区别。姓源于母系社会,同一个姓表示同一个母系的血缘关系。中国最早的姓,大都从“女”旁,如:姬,姜,姚,姒,妫,嬴等,表示这是一些不同的老祖母传下的氏族人群。而氏的产生则在姓之后,是按父系来标识血缘关系的结果,这只能在父权家长制确立时才有可能。
宋朝的皇氏姓‘赵’,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国王姓‘钱’,宋朝的一位学者相信‘孙’是宋朝皇族妻妾的姓氏,‘李’是南唐的统治者--李后主的姓氏。这就是《百家姓》的开场白--“赵钱孙李”次序的由来。
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印刷体《百家姓》是在元朝(公元十四世纪初)出版的,它根据汉字和蒙古字的语音、笔画对应而成。但是元朝的版本并不完整,流传已久的《百家姓》直到明朝才算收录完整。它总共记录了438个姓氏,其中408个是单姓,有102行组成,38个是复姓,编成15行。最后一行是百家姓终,即百家姓完结篇,由118行构成,共有472个字。
清朝后期又出现了另外一本有关百家姓的书--《增广百家姓》,书中记录了444个单姓,60个复姓,结束语为“百家姓序”。现存的清朝版本的百家姓既有文字又有图画,每页上方除了记录历史名人的名字和其所属家族外,旁边还有他的图像;每页下半部是由四个字或姓氏组成的短句,读起来很像古时的四句诗词。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百家姓排名
一、姓氏源流
麦(Mài )姓源出有六:
1、出自春秋时齐桓公封赐麦丘地之后,以地名为氏。麦氏源于麦丘地。春秋战国时期,齐桓公至麦丘,遇一老人年八十三,为桓公祝寿。齐桓公赐封地“麦丘”与老人,老人的后裔就跟从封地“麦丘”为氏。后来随着历史的变迁,再去丘为麦,改复姓成为单姓,称为麦氏。
2、出自韩姓,因避难于麦地而改为麦氏。西汉初立,韩信因功高震主,遭吕后谋害,累及九族,其族人四散逃命。逃难途中,有的因渡河幸免于难者,遂以同音字“何”而易韩改为何姓,称为何氏。有的因躲入麦田幸免于难者,而易韩改为麦姓,称为麦氏。故有民间传说,韩、何、麦三姓同宗。
3、出自刘姓,为汉景帝之后,以封爵名为氏。源自公元前116年,汉武帝封景帝后裔刘昌为麦侯,地属琅琊郡。其后世子孙遂以祖上爵号为姓,称为麦氏。
4、出自姓麴,因避乱去匊改为麦氏。据《麦氏族谱》载:“余家麦氏之谱,或问姓从何来?曰:去曲为麦。”西晋时有麴丞相者,浙江省处州府松阳县人,因逢五胡之乱,为避战乱,携亲属二十四户去匊改为麦氏,迁往始兴郡百顺里居住。遂又成为另一支麦氏。
5、出自何姓,源隋朝时何饶丰之后,因隋文帝赐姓而改为麦氏。据《麦氏族谱》载:“至隋朝有铁杖者,东征辽东,屡立战功,仕至石屯大将军,其日行百里,吃麦三斗,贤孙三才皆以仕官。”隋朝时,铁杖之父,姓何,名曾唯。中年生二子,长子饶丰,号铁杖,次子饶瑞。何铁杖因屡立战功,隋文帝问其愿任何职,铁杖答说:“愿能日食斗麦足矣!”文帝遂赐姓麦,成为岭南麦氏始祖,其子孙相传姓麦,称为麦氏。麦铁杖后来并成为隋朝开国元老,功绩显著的大将军。铁杖之弟饶瑞仍姓何。
6、出自回族中有麦姓。回族中的麦姓,取自祖上经名首音。在元代,有任中书亭章政事的麦术丁(麦术督丁)和任义乌县(今属浙江)达鲁花赤的麦术丁。另,“麦术丁”(Maisad-Din)又可译作“买述丁”,故麦和买姓也有一定的关系。现今,‘麦”字头的经名仍在使用着,如“麦扎儿”。麦姓回族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二、迁徙分布
(部分)麦氏在华人社会里属于稀有姓氏,在宋版《百家姓》里找不到它,在许多的姓氏介绍书籍中,也没有将麦姓列入。有的书籍,即使有介绍,也只是简单的两三句话而已。对于现今想要寻根追远的麦氏子孙来说,探索姓氏的起源,可参考的资料,相当稀少。根据《麦氏族谱》和史册以及麦氏祖谱资料的搜集,兹将麦氏起源介绍说明如上五种麦氏得姓源流。据各地麦氏族谱或当今的地名志记载,麦氏从珠玑巷南迁珠三角时,时间不相一致,如年代即有绍兴、绍定、开禧、咸淳各朝的记载,但“以别房冲霞谱考之,则伊始祖遁涯公,由绍兴六年(1136年)避乱而至,我五必公之来,应与同时”。“五必公诞生约在北宋元丰、元佑年间,各谱所载仕宦科名多与徽、钦、高三宗之世吻合。则五必公南迁与遁涯公同在高宗绍兴初年。”麦氏家族从珠玑巷迁徙至珠江三角洲,是一次大迁移,这与当时政治有关。珠玑巷人南迁影响大的就是上文提到的南宋罗贵南迁事件。当时,33姓97家人于绍兴元年正月十六日至四月廿六日,穿州过县,方至冈州大良都古朗等村,并得到土人龚应达的照应。当日他们来到珠江三角后,各“辟土以种食,辟草以结庐”,开辟基地,互相扶持,共结婚姻,和睦相处。址山麦氏是必雄公之后裔。其根据是:在未建立鹤山县时(即雍正十年(1732年)以前),址山麦氏居住昆旸乡之冈头廓村东头榕树下一带,均属新会县境。同时,廓村麦氏与大凌村陈氏毗邻,两村所发生的事情的时间相吻合,清·乾隆《鹤山县志》载:“帝昺祥兴元年(1278)夏六月,帝舟次崖门,帝昺至崖门驻跸,民兵20余万,所需资粮,皆取于广右。大凌村人陈元辅、陈英辅以祖珠事高宗朝为谏大夫,世受国恩,至是仗义勤王,出粟数千石饷军。”本文上述族谱载:“麦必雄,居新会,帝昺时,出谷赈济。”这就是说,址山麦氏是必雄公之后裔。嗣后,址山麦氏宗枝蕃衍,分居在鹤山的有泗合大坪、大官田(麦屋旧村、新村)、鹤城上、下麦屋及沙石二水等地。麦氏家族就这样从一条古老的小巷走出来,走向珠三角,走向世界各国,走向现代社会的大舞台(余略)。麦姓望居汝南郡(今河南省中部偏南及安徽省淮河以北一带地区)。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麦村及均安,东莞等地亦有较多麦氏。
麦 丘:即今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春秋战国时属齐国麦丘邑。隋开皇十六年(丙辰,公元596年)置滴河县,因有滳河水流经得名,属棣州。宋朝元祐元年(丙寅,公元1086年)改滴河县为商河县,河在县南,故名。金、元时期属沧州。明、清两朝属济南府。民国初年属岱北道、济南道、山东省政府。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属鲁北、冀南、冀鲁三专署,渤海行署二专署和泺北专署。建国初,属德州专署。1958年商河、乐陵并为一县,初称商河县,后更名为乐陵县,先后属聊城、淄博专署。1961年商河与乐陵分治,恢复商河县称,复归德州地区,1990年1月改属济南市。
汝南郡:西汉高祖刘邦四年(戊戌,公元前203年)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当时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颍河、淮河之间、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安徽省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包括偃城县、上蔡县、平舆县、项城县一带地区,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移治至平舆(今河南平舆)。元至元三十年(癸巳,公元1293年)改蔡州为汝宁府,成为河南行省八府之一。明沿元制,明成祖朱棣封藩四子于此,称崇庄王,在此传十一世。清朝时期仍为汝宁府。民国二年(癸丑,公元1913年)废府,改为汝南县。民国十三年(甲子,公元1924年)另置河南省第八行政督导专员公署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曾设汝南专署,1950年建汝南市,1951年市合并于汝南县。现为汝南县即汝南县城,隶属驻马店地区。
始兴郡:始兴自古为岭南交通要冲,人杰地灵,物阜民丰,商贾云集,著称为“古之神地”。三国时期孙吴永安六年(癸未,公元263年)春,析南野县南乡地设置始兴县,“始兴”一名始此,治所在曲江(今广东韶关)。其时辖地在今广东省连江、曲江、韶关一带。吴末帝甘露元年(公元265年)冬,进以桂阳南部置始兴郡,始兴县隶属始兴郡。隋朝开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属广州总管府。唐朝贞观元年(丁亥,公元627年)分广州曲江等地置韶州,始兴县属之。南汉乾和四年(丙午,公元946年)置“雄州”,始兴县属雄州。宋朝开宝四年(辛未,公元971年),更名“南雄州”。元朝忽必烈至元十五年(戊寅,公元1278年),改南雄州为路。明朝洪武元年(戊申,公元1368年)改南雄路为府。清朝嘉庆十二年(丁卯,公元1807年),改南雄府为直隶州,隶广东承宣布政使司,始兴县属南雄直隶州。清宣统三年(辛亥,公元1911年),地方政权为省县两级建制,始兴县直隶广东省。民国三年(甲寅,公元1914年),省县之间设道,始兴县属岭南道,民国九年(庚申,公元1920年),属北江善后公署,北江绥靖公署,民国三十七年(戊子,公元1948年),为省直辖。1949年9月,成立始兴县人民政府,属北江临时人民行政委员会,1950年1月27日,更属北江人民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2年11月至1956年,属粤北行政公署,后改属韶关专员公署。1958年12月后,始兴、南雄两县合并为南雄县。1960年10月15日恢复始兴县建制,属韶关地区。1983年6月,以市辖县,始兴县属韶关市 。 麦丘堂:以望立堂,亦称商河堂。
汝南堂:以望立堂。
始兴堂:以望立堂。南雄属始兴郡管辖,麦氏始祖铁杖公出生在始兴郡百顺里(今南雄县百顺镇,今建有麦氏大宗祠),此地遂成为岭南麦氏发祥之地。铁杖公后裔从此分枝开叶,散居岭南各地及海内外。后世子孙为不忘先祖,饮水思源,因以“始兴”为堂号。 麦氏族谱一卷,(清)阖族编修,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广东中山榄溪麦氏族谱十二卷,(清)麦祈总纂,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美国纽约市国立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广东顺德麦氏族谱及兴图不分卷,(清)麦秉钧撰,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广东省顺德市博物馆。
广东高明麦氏族谱十三卷,(清)麦秀歧修,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种学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五册。现被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广东新会麦氏族谱一卷,(清)麦德和录,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广东省新会县修志会办公室。
广东麦氏族谱不分卷,(清)麦汝球纂修,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90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有两部)。
广东麦氏族谱叙不分卷,(民国)麦琯琪修,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广东麦氏族谱不分卷,(清)麦初年纂修,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广东饶平井州麦氏族谱,(现代)麦贤逊编,1990年铅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广东省饶平市图书馆。
广东南雄麦氏三修族谱,(现代)南雄麦氏族谱编委会编纂,2001年计算机激光照排版一册。现被收藏在广东省南雄市麦氏宗祠。
广东阳江麦氏族谱,1998年计算机激光照排版。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广东三水涡边村(兰村)成安堂始兴族谱历派芳传,清光绪二年岁次丙子木刻活字印本,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麦耀鎏续编手抄本。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湖北省桃源县文化局档案馆。
广东湛江麦氏族谱,(现代)广东吴川、遂溪、廉江、海康合修,麦秀叙、麦士礼主修,1985铅印本四卷。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广东省湛江市图书馆。
西南沙头北社房三水麦氏族谱,(民国)麦启科等著,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铅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台湾省高雄市麦氏宗亲会。
广西麦氏铁杖公族谱,(现代)广西横县、灵山、贵港、南宁合编,2003年计算机激光照排版三册。现被收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图书馆。
《成安堂始兴族谱历派芳传》大清光绪贰年岁次丙子月后望,兰村涡边房第二拾五传孙麦耀鎏盥手顿首百拜谨序,民国贰拾叁年叁月吉日,兰村涡边房第二拾五传孙麦耀鎏手再编 广东南雄麦氏字辈:良智世兆天 万惟宏崇有 孟嗣康守成(开始应文昌正再守通永)
广东鹤山麦氏字辈:愈宏受命成昌钻裘奕世德业荣光
广东南海冲霞南乡大石麦村字辈:茂宰宣宏景 惟德永华昌 本厚远必达
广东南海冲霞北乡海口麦村字辈:超弼智仁成 敦和宜永兄锡光常绍德 广大启文明
善作传家宝 财为用世荣 尚源开景福 士进显朝庭
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永宁乡沙垄村麦氏字辈联:德茂文升朝作辅 恭仁武烈孝惟诚
广东阳江麦氏字辈:耀祖荣宗 长庆兰芳桂馥 崇儒重道 常来凤起蛟腾
广东湛江麦氏字辈(必达公分支):明朝正德年间,麦铁杖第廿三世孙麦道清在广东省吴川县落地生根,有三个儿子:麦邦实、麦邦美、麦邦杰,後来枝叶繁茂,人口向遂溪、廉江、雷州、徐闻、海南、北海等地迁移。麦道清的子孙在湛江地区约有三万人,已经传了二十几代。
在1985年到1987年,遂溪县吴家村(吾家村)麦秀叙修编《麦氏族谱》,为各个兄弟房派订立字辈
长房邦实公的子孙分布在廉江、吴川、遂溪,从十五世开始的字辈:
国仕家常继 生逢有道君 明良惟作宝 之会显其身 二房邦美公的子孙分布在遂溪、吴川等地,从十八世开始的字辈: 富贵荣华耀祖宗 子孙文武满堂红 百代清德垂後裔 万年支派永流通 三房邦杰公的子孙分布在吴川、遂溪等地,从十八世开始的字辈: 传宗承应皆多丽 幸遇升平发达时 积善能彰光先列 懋修致福亦咸宜
陆丰麦氏字辈诗 一、碣石:章启茂应 景怀兴胜 世悦良友 永敦家贤 二、甲子:君尔淑德 仲亦克臧 季悦良友 永敦佳贤 光明俊伟 道学并立 平雍静正 亿代安邦 三、潭西:奋启佳声 良科晋节 文章志美
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字辈:公义占朝廷 开科文选达 明德仕鸿崇 光发广元忠
广西贺州字辈:茂高成椿禧 仁义积为新 馥应传锦绣 美玉显光明 克昌攀丹桂 华国振家声
广西藤县字辈由37世开始:堂德雄普光尚国 贞荣腾贵远兰芳
广西钦州麦氏字辈:世源恒有常 瑞起新锦尚 业正昌永达 荣朝开宗邦。
广西恭城麦氏原字辈:本枝百世,穗茂景和,胜含永自。
广西恭城麦氏新字辈:春光瑞启万年昌 谱祀国民诗礼详 文明毓振谋犹远 家道宗宏秉寿康
重庆字辈:发世有文章 先太必生光 春和含朗润 朝元自贤芳 存忠思大德 兆启家永昌 性刚继武;
法肃靖氛。
——佚名撰麦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隋代始兴人麦孟才,字智稜,性格刚烈果断,有其父麦铁杖的风范。官武贲中郎将。
下联典指麦铁杖,骁勇有膂力,开皇年间官车骑将军,跟从杨素北征突厥,每作战捷足先登,因功进柱国,为政法令严明。
始兴祖业;
宿国家声。
——佚名撰麦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隋代始兴人麦铁杖,封宿国公。
一、姓氏源流
麦(Mài 麦)姓源出有六:
1、出自春秋时齐桓公封赐麦丘地之后,以地名为氏。麦氏源于麦丘地。春秋战国时期,齐桓公至麦丘,遇一老人年八十三,为桓公祝寿。齐桓公赐封地“麦丘”与老人,老人的后裔就跟从封地“麦丘”为氏。后来随着历史的变迁,再去丘为麦,改复姓成为单姓,称为麦氏。
2、出自韩姓,因避难于麦地而改为麦氏。西汉初立,韩信因功高震主,遭吕后谋害,累及九族,其族人四散逃命。逃难途中,有的因渡河幸免于难者,遂以同音字“何”而易韩改为何姓,称为何氏。有的因躲入麦田幸免于难者,而易韩改为麦姓,称为麦氏。故有民间传说,韩、何、麦三姓同宗。
3、出自刘姓,为汉景帝之后,以封爵名为氏。源自公元前116年,汉武帝封景帝后裔刘昌为麦侯,地属琅琊郡。其后世子孙遂以祖上爵号为姓,称为麦氏。
4、出自姓麴,因避乱去匊改为麦氏。据《麦氏族谱》载:“余家麦氏之谱,或问姓从何来?曰:去曲为麦。”西晋时有麴丞相者,浙江省处州府松阳县人,因逢五胡之乱,为避战乱,携亲属二十四户去匊改为麦氏,迁往始兴郡百顺里居住。遂又成为另一支麦氏。
5、出自何姓,源隋朝时何饶丰之后,因隋文帝赐姓而改为麦氏。据《麦氏族谱》载:“至隋朝有铁杖者,东征辽东,屡立战功,仕至石屯大将军,其日行百里,吃麦三斗,贤孙三才皆以仕官。”隋朝时,铁杖之父,姓何,名曾唯。中年生二子,长子饶丰,号铁杖,次子饶瑞。何铁杖因屡立战功,隋文帝问其愿任何职,铁杖答说:“愿能日食斗麦足矣!”文帝遂赐姓麦,成为岭南麦氏始祖,其子孙相传姓麦,称为麦氏。麦铁杖后来并成为隋朝开国元老,功绩显著的大将军。铁杖之弟饶瑞仍姓何。
6、出自回族中有麦姓。回族中的麦姓,取自祖上经名首音。在元代,有任中书亭章政事的麦术丁(麦术督丁)和任义乌县(今属浙江)达鲁花赤的麦术丁。另,“麦术丁”(Maisad-Din)又可译作“买述丁”,故麦和买姓也有一定的关系。现今,‘麦”字头的经名仍在使用着,如“麦扎儿”。麦姓回族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二、迁徙分布
(部分)麦氏在华人社会里属于稀有姓氏,在宋版《百家姓》里找不到它,在许多的姓氏介绍书籍中,也没有将麦姓列入。有的书籍,即使有介绍,也只是简单的两三句话而已。对于现今想要寻根追远的麦氏子孙来说,探索姓氏的起源,可参考的资料,相当稀少。根据《麦氏族谱》和史册以及麦氏祖谱资料的搜集,兹将麦氏起源介绍说明如上五种麦氏得姓源流。据各地麦氏族谱或当今的地名志记载,麦氏从珠玑巷南迁珠三角时,时间不相一致,如年代即有绍兴、绍定、开禧、咸淳各朝的记载,但“以别房冲霞谱考之,则伊始祖遁涯公,由绍兴六年(1136年)避乱而至,我五必公之来,应与同时”。“五必公诞生约在北宋元丰、元佑年间,各谱所载仕宦科名多与徽、钦、高三宗之世吻合。则五必公南迁与遁涯公同在高宗绍兴初年。”麦氏家族从珠玑巷迁徙至珠江三角洲,是一次大迁移,这与当时政治有关。珠玑巷人南迁影响大的就是上文提到的南宋罗贵南迁事件。当时,33姓97家人于绍兴元年正月十六日至四月廿六日,穿州过县,方至冈州大良都古朗等村,并得到土人龚应达的照应。当日他们来到珠江三角后,各“辟土以种食,辟草以结庐”,开辟基地,互相扶持,共结婚姻,和睦相处。址山麦氏是必雄公之后裔。其根据是:在未建立鹤山县时(即雍正十年(1732年)以前),址山麦氏居住昆旸乡之冈头廓村东头榕树下一带,均属新会县境。同时,廓村麦氏与大凌村陈氏毗邻,两村所发生的事情的时间相吻合,清·乾隆《鹤山县志》载:“帝昺祥兴元年(1278)夏六月,帝舟次崖门,帝昺至崖门驻跸,民兵20余万,所需资粮,皆取于广右。大凌村人陈元辅、陈英辅以祖珠事高宗朝为谏大夫,世受国恩,至是仗义勤王,出粟数千石饷军。”本文上述族谱载:“麦必雄,居新会,帝昺时,出谷赈济。”这就是说,址山麦氏是必雄公之后裔。嗣后,址山麦氏宗枝蕃衍,分居在鹤山的有泗合大坪、大官田(麦屋旧村、新村)、鹤城上、下麦屋及沙石二水等地。麦氏家族就这样从一条古老的小巷走出来,走向珠三角,走向世界各国,走向现代社会的大舞台(余略)。麦姓望居汝南郡(今河南省中部偏南及安徽省淮河以北一带地区)。
三、历史名人
麦铁杖:名饶丰,号铁杖,父曾唯,母梁氏,广东省始兴人,生于公元558年。为隋朝出力,屡立战功,封官赐姓;封开府仪同三司、右柱国、迁右屯卫大将军,赐麦姓,曾任莱州剌史、汝南太守。大业八年(612年)三月战死于“辽东战役”,追赠正一品光禄大夫、封宿国公、智勇武烈大将军,谥武烈,归葬家乡,葬于岭南南雄县百顺大水迳冲天凤山,墓碑刻上“隋宿国公麦铁杖之墓”等字样。
麦孟才:字智稜,麦铁杖之子,果烈有父风,帝以其死节将子,恩锡殊厚,拜武贲郎将。及江都之难,慨然有复仇志。与武牙郎将钱杰素交友,二人相谓曰:“事等世荷国恩,门著诚节。今贼臣杀逆,社稷沦亡,无节可纪,何面目视息世间哉!”乃流涕扼腕,相与谋于显福宫邀击宇文化及。事临发,陈籓之子谦知而告之,与其党沈光俱为化及所害,忠义之士哀焉光字总持,吴兴人也。父居道,仕陈为吏部侍郎。陈灭,徙家长安。皇太子勇引署学士。后为汉王谅府掾,谅败,除名。
麦贤得:广东省饶平县人。1964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5年8月加入中国***。1965年8月6日凌晨,中国人民解放军汕头水警区舰艇部队在福建东山岛以东海区与国民党海军剑门、章江号军舰展开激烈战斗。战斗中,他所在的611号护卫艇机舱中弹,3部主机受损,机电兵均负伤。他前额被弹片击中,脑组织外露,失去知觉。艇舱开始渗水,情况危急。他苏醒后挣脱救护他的战友,凭着坚强的战斗意识,忍受剧痛,以惊人的毅力,回到机器旁继续坚守战位,与战友们一遍又一遍地检查管道、阀门、开关和接头,及时排除故障,保证了轮机的正常运转,坚守战位3小时,直到战斗胜利。战后,荣立一等功。1966年2月4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授予他模范共青团员称号。同年2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授予他战斗英雄称号。1987年7月出席全军英雄模范代表会议。1988年授予海军上校军衔,后任海军汕头水警区副司令员。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汝南郡:汉汝南郡治上蔡(今河南省上蔡西北)。东晋治悬瓠城,即今河南省汝南县。隋唐汝南郡即蔡州(曾名豫州)。
2、堂号
麦姓的主要堂号有:“始兴堂”、“序睦堂”等。
有姓麦的吗
本文2023-09-22 17:38:3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82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