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宋词的两次大变革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7收藏

简述宋词的两次大变革,第1张

 宋词的发展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晏殊、张贤、晏几道、欧阳修等承袭“花间”余绪,为由唐入宋的过渡;第二个阶段,柳永、苏轼在形式与内容上所进行的新的开拓以及秦观、赵令畤、贺铸等人的艺术创造,促进宋词出现多种风格竞相发展的繁荣局面;第三个阶段,周邦彦在艺术创作上的集大成,体现了宋词的深化与成熟。这三个阶段在时间上非截然分开,而是互相交错在一起的;就其发展演变的实际情况看,继承与创新也不是相互脱节的。

  晏殊与欧阳修生当承平之世,二人喜爱南唐冯延巳词,而又无冯延巳的经历与感慨,其所作词,或“风流蕴藉”“温润秀洁”而多带“富贵气”,或“疏隽”“深婉”而兼有“鄙亵之语”,与西蜀“花间”并有许多共通之处。晏殊的《珠玉词》以及欧阳修的《近体乐府》和《醉翁琴趣外篇》,在思想内容上,未曾突破传统题材,在艺术形式上,也未见新的创造。在北宋词发展的第一个阶段中,晏殊、欧阳修的创作,主要在于继承;张先、晏几道的创作,则已稍露宋人特色。

  张先、晏几道二人,在承袭“余绪”的同时,已出现“革新”的苗头。张先歌词创作,宛转典丽,思想内容虽未曾突破“花间”范围,但他创制了若干慢词,在艺术形式上,为词体的变革作了准备。晏几道的创作,在艺术形式上,虽仍为“花间”式的令词小曲,但其“寓以诗人句法,清壮顿挫,能动摇人心”(黄庭坚《小山集序》),在思想内容上为宋词的革新开了先例,不可视之为“追逼花间”(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而已。宋词发展至张先、晏几道,真正完成了由唐入宋的过渡。

  然而,在这一过渡阶段中,宋词的变革已经开始。其中,第一位变革者就是柳永。柳永比晏殊大4岁,比欧阳修大12岁,三人同属于北宋前期的歌词作家。但是,柳永的影响却不限于北宋前期,而波及于整个北宋词坛。柳永所走的道路与晏、欧完全不同。晏、欧是政界、文坛的显要人物,柳永却是个“失意无聊,流连坊曲”的落拓文人。但正因如此,柳永有机会深入社会下层,他的创作广泛地接触了社会人生,除了男女恋情,还反映了都市生活的某些侧面,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部分城市下层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情感。而且,他还善于吸取民间歌词的养分,采摘民间曲调入词,大量创作慢词,有效地扩大了词的体制。因此,柳永的创作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基础,对宋词的发展起了奠基的作用。北宋中后期,苏轼登上词坛,为北宋词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苏轼把词当作“诗之裔”(《祭张子野文》),在柳永开拓疆界、扩大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变革”。《东坡乐府》中出现了〔沁园春〕“孤馆灯青”、〔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以及〔念奴娇〕“大江东去”等一类篇章,为北宋词坛增添异彩。词至苏轼,“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熙载《艺概》卷四),已成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在欧、晏时,词的创作已不仅仅为了应歌,为妓女立言,而且可以直接用以言情、述志。苏轼的出现,促进了北宋词朝着多极方向发展。一方面,柳永的影响极为深远,北宋慢词创作,自苏轼、秦观继起之后,更加兴盛;另一方面,苏轼同时及稍后,若干追随者学其作词,虽各有所得,却不拘一格,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柳、苏的“变革”及其相互竞争的结果,使得北宋词坛出现了多种风格竞相发展的繁荣局面。发展变革阶段中的北宋词,并非所谓“婉约”“豪放”两种风格、两种流派所能概括。在这一阶段中,除了柳永、苏轼的“变革”,秦观、赵令畤、贺铸等人的艺术创造,也为北宋词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进作用。秦观出于苏轼门下,他“自辟蹊径,卓然名家”(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二)。他的词“俊逸精妙”(王灼《碧鸡漫志》卷二),与苏轼并不相近。赵令畤为苏轼门客,学苏轼作词,亦未得其真髓。但是,秦观所作〔调笑令〕10首(并诗),歌咏历史上许多美女的故事,赵令畤的商调〔蝶恋花〕12首,将张生、崔莺莺的故事谱入歌词,构成了大曲的雏形,不仅为后世戏剧之滥觞,而且也为多种风格的北宋词增加了品种。此外,贺铸的歌词,“高绝一世,盛丽如游金、张之堂,而妖冶如揽嫱、施之祛,幽洁如屈、宋,悲壮如苏、李”(张耒《贺方回乐府序》),这同样也为发展中的北宋词增添了姿态。

  北宋后期,周邦彦兼采众家之所长,进行了一系列集大成的工作,促进词体的成熟。在歌词创作的思想内容上,周邦彦“以旁搜远绍之才,寄情长短句”(刘肃《片玉集》序),增强了词的“体质”;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周邦彦“多用唐人语檃括入律”(《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并注重词调的整理与规范化,为词的创作提供了典型。

  南宋词体的蜕变南渡后,歌词创作出现了新的情况。一方面,江左偏安,出现了经济、文化的“繁荣”局面,社会上唱词之风仍然盛行,为歌词创作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社会历史的大变革,由北宋而南宋,政治上的动荡必然波及词坛与歌坛,对词体的发展演变产生一定的影响。南宋时期的歌词作家,在各自不同的创作道路上,以各自不同的态度与方法进行创作,为宋词的继续发展及蜕变,发挥了各自不同的作用。南渡作家李清照与向子諲,由北而南,他们的创作是歌词由北宋向南宋发展的过渡。

  李清照亲身经历了由北而南的社会变革,她的生活遭遇、思想情感发生了巨大变化,歌词的内容、情调,乃至色彩、音响,都随之发生了变化,由明丽清新变为低徊惆怅、深哀入骨,但是,词的“本色”未变,她的创作为南渡作家如何以旧形式表现新内容,树立了榜样。向子諲于“靖康之变”前,过着闲适的和平生活,所作词多为“花间”“尊前”的娱乐品,是地地道道的酒边词;“靖康之变”后,他被卷入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旋涡当中,其所作词,内容、风格都与前不同。向子諲将“江南新词”排列于前,而退江北所作于后,称之为“江北旧词”,这是有其用心的。向子諲的创作,同样为大变革中的歌词创作提示了门径。

  南渡以后歌词作家,诸如陆游、辛弃疾、陈亮、刘过、刘克庄、刘辰翁以及姜夔、史达祖、吴文英、张炎等人,在李清照、向子諲的基础上,继承、发扬了前代作家的艺术创作经验,为词体继续发展起了推进的作用,同时,在“工”与“变”的过程中,他们的创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词体的蜕变。

  辛弃疾生当衰世,“负管、乐之才,不能尽展其用”,他将自己无处发泄的“一腔忠愤”及其“抑郁无聊之气”寄之于词。不但在词中抒写抗金、恢复的大题材、大感慨,而且在词中歌咏自然风光,赞颂农家生活,多方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在艺术创造上,辛弃疾经过多种探讨与尝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辛弃疾的创作体现了南宋词的最高成就。但是,辛弃疾的某些作品,表现形式上“大声鞺鞳,小声铿鍧”(刘克庄《辛稼轩集序》,似十分狂放;某些作品着力太重处也不免剑拔弩张,这对于词体的蜕变也产生了一定的作用。

  与辛弃疾同时代的作家陆游、陈亮、刘过,或者与稼轩“人才相若,词亦相似”(刘熙载《艺概·词曲概》);或者效法稼轩,“词多壮语”(黄升《花庵词选·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五);或者激昂感慨,有过于稼轩(刘克庄《后村大全集》卷一百八十《诗话》续集)。可以说是辛弃疾的“同调”或“附庸”。南宋后期及宋元间歌词作家刘克庄与刘辰翁,是辛弃疾的崇拜者,在南宋词坛上,称得上辛词后劲。陈亮、刘过以及刘克庄、刘辰翁等人的创作,是对辛词的补充,同时,对于辛词的缺点也有所发展。

  南渡以后作家陆游、辛弃疾等人的成就主要在于以歌词形式反映时代生活,体现时代精神;姜夔、吴文英等人的成就则在于他们对于词的艺术表现所作的探讨与尝试。

  姜夔登上词坛,正面临着词体的蜕变问题。姜夔依据自己关于“合”与“异”的理论(《白石道人诗集自叙二》),以江西诗派诗法入词,别裁风格,于清真、稼轩之外,自创一体。同时,因其长于音律,精通乐理,词与音乐相结合已臻极诣,所谓“音节文采,并冠绝一时”(《四库全书总目》)。其艺术追求也获得了较高的成就。

  史达祖的词奇秀清逸,风格颇与姜夔为近。论者或以姜、史并称,或将史作为姜之羽翼。在艺术创造上,史词“妥帖轻圆”,“辞情俱到”,“有镶奇、警迈、清新、闲婉之长,而无訑荡、污*之失”(张镃《梅溪词序》)。但因其缺乏深刻的思想内容,而且“用笔多涉尖巧,非大方家数”(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其成就仍逊于姜夔。

  姜夔之后,南宋词坛的另一巨擘当推吴文英。吴文英曾提出论词四标准:“音律欲其协,不协则成长短之诗;下字欲其雅,不雅则近乎缠令之体;用字不可太露,露则直突而无深长之味;发意不可太高,高则狂怪而失柔婉之意。”(沈义父《乐府指迷》引)所谓协与不协,雅与不雅,直突与深长,狂怪与柔婉,相对立论,说明吴文英的主张是针对词坛现状而提出来的。吴文英“以隽上之才,举博丽之典,审音拈韵,习谙古谐”,其词“沈邃缜密,脉络井井,缒幽扶潜,开径自行”(朱祖谋《梦窗词集补》跋)。应该说与这一主张相关。但是,吴文英过分强调内容上的“雅”,过分追求形式上的“协”与不露,其词“用事下语太晦处,人不可晓”(沈义父《乐府指迷》)。这对于南宋词的衰微却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宋元之间,号称“乐笑翁”的张炎,是一位兼擅乐律的词学家。张炎既“大段瓣香白石,亦未尝不转益多师”(《艺概·词曲概》),对于词坛先辈的各种长处,多所采摘,又“能以翻笔、侧笔取胜”(《词林纪事》卷十六引),“研究声律,尤得神解”(《四库全书总目》)。他的词“清远蕴藉,凄怆缠绵”(《艺概·词曲概》),自成一家。但是,在“声音之道久废”的情况下,张炎“独振戛乎丧乱之余”(殷重《山中白云》序),终究无法挽救宋词的厄运。至此,宋词的时代已经结束。

姜夔(kuí )。

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家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交游。在他所处的时代,南宋王朝和金朝南北对峙,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十分尖锐复杂。

战争的灾难和人民的痛苦使姜夔感到痛心,但他由于幕僚清客生涯的局限,虽然为此也发出或流露过激昂的呼声,而凄凉的心情却表现在一生的大部分文学和音乐创作里。

庆元中,曾上书乞正太常雅乐,一生布衣,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有《白石道人歌曲》等。

扩展资料:

姜夔是与辛弃疾并峙的词坛领袖,在文学史上有杰出的地位。浙西派词人把他奉为宋词中的第一作家,比为词中老杜。

自从柳永变雅为俗以来,词坛上一直是雅俗并存。无论是苏、辛,还是周秦,都既有雅调,也有俗词。姜夔则彻底反俗为雅,下字运意,都力求醇雅。这正迎合了南宋后期贵族雅士们弃俗尚雅的审美情趣,因而姜夔词被奉为雅词的典范,在辛弃疾之外别立一宗,自成一派。

姜夔上承周邦彦,下开吴文英、张炎一派,是格律派的代表作家,对后世影响较大。其诗初学黄庭坚,后学晚唐陆龟蒙,虽精心刻意词句,但较少纤巧之痕,诗风清妙秀远,如《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十首等。所著《诗说》颇有独到见解。生平详见夏承焘《姜白石编年笺校》等。

-姜夔

排序是: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是按照时代顺序排列的。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按音乐不同,分为“风”、“雅”、“颂”,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战国时期的楚国伟大诗人屈原以及深受他影响的宋玉等人创造了一种新的诗体-楚辞。楚辞发展了诗歌的形式。

唐诗:唐朝诗歌统称,泛指创作于唐朝诗人的诗。唐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对于后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风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价值。

宋词是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词的起源虽早,但其发展高峰则在宋代,因此后人便把词看作是宋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与唐代诗歌并列,便有了所谓的“唐诗、宋词”的说法。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旁白的曲子形式。

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词不同于诗诗分五言七言,分绝句和律诗组合在一起,共四种

此外还有古风,形式多变一些

但是总体来说,诗的格式是比较简单的

但是词的格式有上千种,各不相同于是为这些格式取名字,即“词牌”

一个词牌,基本上对应一种格式(有的格式会有别格,另述)偶也有同名不同调,或同调不同名的情况但基本上,看到一个词牌,就可以知道,这首词共有多少句,每句多少个字押多少个韵,平韵还是仄韵甚至每个字是平声还是仄声这就是“词牌常识”

词牌有词谱,词谱是记录每种格式的字数、韵脚、平仄的一种形式

所谓平仄,就是古代的四声古代的四声和今天的不同,不是分一声二声三声四声,而是分平上去入平,又分阴平、阳平阴平,即对应今天的一声阳平,即对应今天的二声发音多悠扬,绵长上声,对应今天的三声发音多转折去声,对应今天的四声发音多劲远入声在现代汉语里已经消失了,转化为了一二三声但在有些方言里,还依稀可以寻找到入声的影子主要发音特点是急促

诗词中,把阴平阳平统称为平声,把上去入三声,统称为仄声仄,就是“不平”之意习惯上,写作的时候会把平仄声交替着使用,以达到音律富于变化的效果同时,因为四声的发音特点不同,于是也就是适合表达不同类型的情感

补充一点:填词不仅字数、平仄、韵脚要合乎要求,断句的方式也各不相同

同为五言句,有词牌要做一四断,有词牌须作二三断同为九言句,有词牌须作二七断,有的则作四五断,等等

断句的方式在词谱中不会显示,但其规则却确实存在着

这里在录入后主词时,一并把断句方式给出来

断错句子,虽然表面上看来,还是那个词牌,没有什么影响

但实际上,读来已经破坏了词牌应有的气势和氛围

因此虽然不算出律,乱韵,也依旧是不允许的很多词,一个字的断法,会影响到整句的理解一句话的断法,会影响到整首词的语感

这里,把后主的词与词谱结合在一起用熟悉的句子来学习词谱,便于理解记忆,顺便也能普及一下平仄常识

词谱常用符号: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押平韵; ▲:押仄韵

以下是正文

一,乌夜啼

●●○○●,

昨夜/风兼雨

◎○●●○△

帘帏/飒飒/秋声

◎○◎●○○●,

烛残/漏断/频欹枕

◎●●○△

起坐/不能平

◎●◎○◎●,

世事/漫随/流水

◎○◎●○平△

算来/一梦/浮生

◎○◎●○●,

醉鄕/路穏/宜频到

◎●●○平△

此外/不堪行

乌夜啼,别作《锦堂春》、《圣无忧》双调,47字,上阙两平韵,下阙两平韵中途不换韵

下片两个六字句,可对仗,亦可不对另有别格上片首句为六字句,余同

乌夜啼为小令,平韵多为六言、七言句,句式较舒缓平稳适合抒发悠远绵长的情绪,不适合偏慷慨激昂或急促悲壮的情绪因过片短小,可供过度的空间不大,亦不适合承载复杂或多变的内容

二、一斛珠

◎○◎▲

晚妆/初过

◎○◎●○○▲

沉檀/轻注/些儿个

◎○◎●○○▲

向人/微露/丁香颗,

◎●○○,◎●◎○▲

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

罗袖/裛残/殷色可,

◎○◎●○○▲

杯深/旋被/香醪涴

◎○◎●○○▲

绣床/斜凭/娇无那,

◎●○○,◎●◎○▲

烂嚼/红绒,笑向/檀郎唾

一斛珠,又名《醉落魄》、《怨春风》、《章台月》双调,五十七字,上下阙各四仄韵,中途不换韵

传唐玄宗封珍珠一斛密赐江妃,妃不受,以诗谢,有"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之句玄宗览诗不乐,令乐府以新声度之,名《一斛珠》故此词牌的本意为咏珍珠

本词中颗、那二字古音皆为仄声字,与过、个属同一韵部嚼字古音亦为仄,故本词未有出律者

一斛珠为仄韵小令故不适合承载较复杂的内容,且不宜抒发温柔含蓄的情感

三,子夜歌

◎○◎●○○▲

人生/愁恨/何能免

◎○◎●○○▲

销魂/独我/情何限

◎●●○△

故国/梦重帰,

◎○◎●△

覚来/双泪垂

◎○○●▲

高楼/谁舆上,

◎●◎○▲

长记/秋情望

◎●●○△

往事/已成空,

◎○◎●△

还如/一梦中

子夜歌,又名《菩萨蛮》、《重叠金》、《巫山一片云》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平仄韵交替

传宣宗“大中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璎珞被体,号‘菩萨蛮队’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往往依声填词”,此为《菩萨蛮》词牌名之由来

菩萨蛮,两句一韵,平仄韵递转平韵句温柔,仄韵句着力,适合抒发较为低回、婉转、反复的情感谋篇不宜平坦开阔、一览无余,以层层转折,逐渐递进,一波三折,欲说还休为佳

四、更漏子

◎◎○,◎◎▲,

金雀钗,红粉面,

◎●◎○○▲

花裏/暂时/相见

◎◎仄,●○△,

知我意,感君怜,

◎○◎●△

此情/须问天

○◎▲,◎◎▲,

香作穗,蜡成泪,

◎●◎○◎●▲

还似/两人/心意

◎◎●,●○△,

珊枕腻,锦衾寒,

◎○◎●△

夜来/更漏残

更漏子,又名《独倚楼》、《翻翠袖》等,双调四十六字,上片两仄韵、两平韵下片三仄韵、两平韵亦有别格,下片两仄韵,两平韵,换头句(即下片第三字)不押韵平仄韵递转

更漏,是古代在夜间表示时间的工具,引申意为夜晚故早期词人多依其本意,描写夜间的情景

更漏子,两句一平韵,两句一仄韵,平仄韵交替,与《菩萨蛮》同样,适合层层转折的笔法,语气多婉转,宜抒发含蓄低回的情感,不适合承载慷慨悲歌,情绪上需要一气呵成贯穿始终的内容

五,临江仙

◎○◎●◎◎●

樱桃/落尽/春归去

◎○◎●○△

蝶翻/轻粉/双飞

◎○◎●●○△

子规/啼月/小楼西

◎○◎●,◎●●○△

画帘/珠箔,惆怅/卷金泥

◎●◎○○●●

门巷/寂寥/人散后

◎○◎●○△

望残/烟草/低迷

◎○◎●●○△

炉香/闲袅/凤凰儿

◎○◎● ◎●●○△

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临江仙,又名《瑞鹤仙令》、《谢新恩》、《雁后归》、《鸳鸯梦》,双调, 五十八字,平韵,中途不换韵

临江仙的别格有很多,这只是其中一种另有上下阙首二句皆为六言句者,亦有上下阙末两句皆为五言者字数相同的格式下,亦有平仄、韵脚不同者因是常识普及贴,不说这么复杂,这里先只列出这一种格式做作一下分析

另外,《谢新恩》是个比较特殊的词牌名很多词谱中不列这个词牌的谱子,有一小部分词谱说,谢新恩是临江仙的别名

此例临江仙为平韵中调,多为六言、七言句,且中途不换韵,形式上较舒缓平稳宜抒发含蓄绵长的情感,布局上以顺接、流畅为宜不适合过于转折反复的笔法,亦不适合抒发较高亢激烈的情绪

六,望江南

○◎●,

多少恨

◎●●○△

昨夜/梦魂中

◎●◎○○●●,

还似/旧时/游上苑

◎○◎●●○△

车如/流水/马如龙

◎●●○△

花月/正春风

忆江南,又名《望江南》、《梦江南》、《谢秋娘》单调,二十七字,三平韵中途不换韵中间两个七言句一般作对仗处理,亦可不对仗

此词乃唐李德裕为亡妓谢秋娘而作,本名《谢秋娘》后因白居易有《忆江南》三首,其有一首末句云:“能不忆江南”,故得名《忆江南》自此后世多用《忆江南》词牌名之本意,描写江南景色

忆江南为平韵小令,句子比较整齐基本没有可用来过度的地方,因此内容不宜复杂,亦不适合转折的笔法,布局以平稳顺畅为佳下笔宜柔,不宜抒发较为激烈的情绪中间两个七言句宜作对仗处理,便于内容紧凑,主旨简明,可避免布局松散、内容空洞等问题

七,清平乐

◎○◎▲,

别来/春半

◎●○○▲

触目/愁肠断

◎●◎○○●▲,

砌下/落梅/如雪乱

◎●◎○◎▲

拂了/一身/还满

◎○◎●○△,

雁来/音信/无凭

◎○◎●○△

路遥/归梦/难成

◎●◎○◎●,

离恨/恰如/春草

◎○◎●○△

更行/更远/还生

清平乐,又名《忆萝月》、《醉东风》双调,四十六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平仄韵不通押

《清平乐》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因此,乐字在这里音yue,不音le,取“乐曲”之意

清平乐为双调小令,上仄韵下平韵由于韵脚的平仄变化,上下片的语调亦应随之而变化,布局应富于层次感过片处宜递进,不宜平铺直叙情绪上适合起伏辗转,时放时收,不宜平顺

八,破阵子

◎●◎○◎●

四十/年余/家国

◎○◎●○○

三千/里地/山河

◎●◎○○●●

凤阁/龙楼/连霄汉

◎●○○◎●○

玉树/琼枝/作烟萝

◎○◎●○

几曾/识干戈

◎●◎○◎●

一旦/归为/臣虏

◎○◎●○○

沉腰/潘鬓/消磨

◎●◎○○●●

最是/仓皇/辞庙日

◎●○○◎●○

教坊/犹奏/别离歌

◎○◎●○

垂泪/对宫娥

破阵子,一名《十拍子》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皆三平韵中途不换韵上下阙的两个六言句,两个七言句,习惯上作对仗处理,亦可不对仗

《破阵子》为唐教坊曲秦王李世民制《秦王破阵乐》,史载其“舞用二千人,皆画衣甲,执旗旆外藩镇春衣犒军设乐,亦舞此曲,兼马军引入场,尤壮观也”,为唐开国时之大型武舞曲,震惊一世此双调《破阵子》,是截取舞曲中之一段而为之词牌名有金戈铁马之势,后人填词亦多用其本意

破阵子为平韵中调由于是从犒军之《秦王破阵乐》截取而来,故以恢弘开阔为宜,气势上应一气呵成,不适合抒发较含蓄低回的情绪

九,采桑子

◎○◎●○○●

亭前/春逐/红英尽,

◎●○△, ◎●○△,

舞态/徘徊,细雨/霏微,

◎●○○◎●△

不放/双眉/时暂开

◎○◎●○○●

绿窗/冷静/芳音断,

◎●○△,◎●○△,

香印/成灰,可奈/情怀,

◎●○○◎●△

欲睡/朦胧/入梦来

采桑子,又名《丑奴儿》、《丑奴儿令》、《罗敷媚》等四十四字,前后片各三平韵中途不换韵上下阙两个四言句可作叠韵处理

唐教坊曲有《杨下采桑》,《采桑子》为从中截取而成其本意为咏罗敷采桑之事

采桑子为双调平韵小令,不换韵,句式也较整齐适合平稳顺畅的布局,紧扣主题,不宜用过于转折的笔法情绪上宜舒缓,绵长,不宜激烈、劲促

十,喜迁莺

◎●●,●○△,

晓月坠,宿云微,

○●●○△

无语/枕频欹

◎○◎●●○△,

梦回/芳草/思依依,

○●●○△

天远/雁声稀

○◎▲,○◎▲,

啼莺散,余花乱,

◎●◎○○▲

寂寞/画堂/深院

◎○○●●○△,

片红/休扫/尽枞伊,

○●●○△

留待/舞人归

喜迁莺,又名《喜迁莺令》、《鹤冲天》、《万年枝》、《燕归来》四十七字,前片四平韵,后片三仄韵,依前两平韵上下阙两个三言句,习惯上作对仗处理目前各家作品中未见有不对仗者

喜迁莺的格式较繁杂,谱子各异因并非诗词专业贴吧,故今仅取后主一体加以简要说明

喜迁莺为平仄转换小令,句式较散,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均有这种句式散乱平仄转换的小令,布局不宜平稳,以起伏交错为佳也不宜承载气势上需要一气呵成的内容情绪上宜收放相间

十一,蝶恋花

◎●◎○○●▲

遥夜/庭皐/闲信步

◎●○○,◎●○○▲

乍过/清明,早覚伤春暮

◎●◎○○●▲,

数点/雨声/风约住

◎○◎●○○▲

朦胧/淡月/云来去

◎●◎○○●▲

桃李/依依/春暗度

◎●○○,◎●○○▲

谁在/秋千,笑裏/低低语

◎●◎○○●▲,

一片/芳心/千万绪

◎○◎●○○▲

人间/没个/安排处

蝶恋花,又名《凤栖梧》、《鹊踏枝》、《鱼水同欢》等双调,六十字,前后片各四仄韵中途不换韵

蝶恋花原为唐教坊曲,本名《鹊踏枝》宋晏殊词改名《蝶恋花》,后世遂从此名

蝶恋花为仄韵中调,且句式较整齐中调布局不宜过平,宜在过片处过度、转折,提升主题如用顺接的格局,容易显得呆滞,拖沓情绪上以低沉劲远为主,不宜抒发较为欢快或激昂的情绪

十二,相见欢

◎○◎●○△,仄○△

林花/谢了/春红,太怱怱

◎●◎○○●●○△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

胭脂涙,留人醉,几时重

◎●◎○○●●○△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见欢,别名《乌夜啼》、《忆真妃》双调,三十六字,平仄韵错叶上片三平韵,下片起二句叶仄韵,第三、四句仍叶前平韵两九字句以上二下七为宜亦可在四字处、六字处断句,视句子情况而定

本词牌,因李煜有“独上西楼”、“月如钩”等句,故又名《上西楼》、《秋夜月》,宋人名之为《乌夜啼》而《锦堂春》亦名《乌夜啼》,如后主所作之《乌夜啼 帘外风兼雨》此二者为同名不同调

《相见欢》为平仄错押的小令,断句三言,长句九言,跨度较大常规而言,小令不适合承载太过复杂的内容,又因缺少过度空间而不适合情绪和内容上的转折,布局宜平稳顺畅而平仄韵错叶的词牌,又不适合太平稳的布局,情绪上不宜贯穿,以转折反复为佳短句情绪宜收而长句情绪宜放这个词牌,短短三十几个字,中途却要换两次韵;句式以三言和九言为主,字数跨度非常大,而中间却缺乏长短适中的句式来过度;句式、长短、韵脚对布局、内容、情绪的要求之间,甚至可以说是互相矛盾的因此这是比较难填的一个牌子,对作者的布局能力和情绪把握的能力有非常高的要求,另外也要求对词牌非常熟悉,才能做到游刃有余,顺势而成词因此十分不建议新手用来作练习使用不能一看到是小令,就认为是简单易写的牌子

十三,捣练子

○●●,●○△

深院静,小庭空

◎●○○◎●△

断续/寒砧/断续风

◎●◎○○●●

无奈/夜长/人不寐

◎○◎●●○△

数声/和月/到帘栊

捣练子,别名《捣练子令》、《深院月》、《夜捣衣》、《杵声齐》、《翦征袍》等等双调,二十七字,三平韵中途不换韵两个三言句习惯上作对仗处理,现存前人作品中未见有不对仗者

《捣练子》的各个名称多与捣衣有关练的本意为白绢,这里的引申义为做衣服的布料捣衣是把布料用木棒(也就是杵)敲打,去除表面的浆的一种劳作,其目的是使布料柔软,熨贴,便于裁剪衣服,也使得做出来的衣服柔软舒适古代妇女有为征人捣衣的习俗,故捣衣常常与远行、离别,思念等意向相关联《捣练子》词牌的本意即为咏捣练之事,多用于描写妇女怀念征人

捣练子为平韵小令,以七言句为主,且不换韵首句两个三言句式,可看作是七言句式的一种变形是句式简洁,韵脚单一,格局短小的牌子这种词牌,几乎没有可以用来过度的空间,句式和韵脚的无变化,也使整首词的形势顺畅平缓因此主题宜简要,布局宜紧凑,情绪宜平稳,衔接宜顺畅不宜承载过于繁杂的内容,也不宜抒发较为激昂的情绪(因为缺乏一气呵成的气势),或较为辗转低回的情绪(因缺乏转折的空间)

十四,浣溪沙

◎●◎○○●▲

红日/已高/三丈透

◎○◎●○○▲

金炉/次第/添香兽

◎●◎○○●▲

红锦/地衣/随步皱

◎○◎●○○▲

佳人/舞点/金钗溜

◎●◎○○●▲

酒恶/时拈/花蕊嗅

◎●◎○○●▲

别殿/遥闻/簘鼓奏

《浣溪沙》,又名《浣溪纱》、《浣沙溪》、《浣纱溪》、《负心期》、《醉中真》、《锦缠头》等等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平韵,下片两平韵,中途不换韵过片两句习惯上作对仗处理,亦可不对

浣溪沙历来词作皆为平韵,仄韵体仅见后主一例故这里将通用的平韵格词谱也一并列出来供参考:

◎●◎○◎●△,◎○◎●●○△◎○◎●●○△

◎●◎○○●●,◎○◎●●○△◎○◎●●○△

《浣溪沙》通篇皆为七言句,且不换韵句式单一,韵脚单一,且为小令这种方正规矩的词牌比较适合中正的布局,情绪上宜平稳,有水到渠成之感不宜作过多转折亦不适合抒发较为悲慨或浓烈的情感

而这首是很正统的格式,平韵,且过片对仗,是个很好的词牌范本

◎●◎○◎●△,

转烛/飘蓬/一梦归,

◎○◎●●○△

欲寻/陈迹/怅人非,

◎○◎●●○△

天教/心愿/与身违

◎●◎○○●●,

待月/池台/空逝水,

◎○◎●●○△

荫花/楼阁/谩斜晖,

◎○◎●●○△

登临/不惜/更沾衣

因为之前对这首词作过逐句的解释,也提到过句与句之间的顺接和结尾的收笔手法所以这里就偷懒一下不重复了因为解释的角度是接近的

需要提一下的是,过片的对仗很工稳,是个不错的工对,想学对联的同学们可以着重看一下

十五,阮郎归

◎○◎●●○△,

东风/吹水/日衔山

◎○◎●△

春来/长是闲

◎○◎●●○△,

落花/狼籍/酒阑珊

◎○◎●△

笙歌/醉梦间

◎◎●,●○△,

春睡觉,晚妆残

◎○◎●△

凭谁/整翠鬟

◎○◎●●○△,

留连/光景/惜朱颜

◎○◎●△

黄昏/独倚阑

阮郎归,又名《醉桃源》、《醉桃园》、《宴桃源》、《碧桃春》等双调,四十七字,前后片各四平韵,中途不换韵两个三言句习惯上作对仗处理,历代词作中尚未见有不对仗者

调名用刘晨、阮肇入桃源遇仙转瞬百年的故事,故调名多与“桃”有关,词牌本意为远行不归,诸家词作多用其本意,抒写远行、离别、相思等内容

阮郎归为双调平韵小令,且以短句居多适合抒发细腻、轻柔的情感,谋篇上以主题简要,布局顺畅为宜情绪宜舒缓,流畅,有行云流水之感,不宜过为转折反复,也不宜抒发较为激烈的情感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愿你从这208句诗词中读到属于自己的答案,往后余生,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念过往,亦不畏将来!

先 秦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4、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5、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7、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

8、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国风·卫风·硕人》

9、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10、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诗经·唐风·绸缪》

11、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诗经·郑风·野有蔓草》

1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13、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国风·郑风·风雨》

14、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国风·卫风·淇奥》

15、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

16、月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国风·陈风》

17、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诗经·小雅·白驹》

18、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诗经·小雅·斯干》

19、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20、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诗经·小雅·鹤鸣》

秦 汉

21、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上邪》

2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23、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

24、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卓文君·《白头吟》

25、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行行重行行》

26、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

2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28、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秋风辞》

29、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韩诗外传》

30、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孔雀东南飞》

魏 晋 南 北 朝

3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32、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33、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

34、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

35、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36、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37、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赠范晔诗》

唐 朝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合称为“大李杜”。

38、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秋风词》

39、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夜宿山寺》

40、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41、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

42、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

4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其一》

44、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45、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清平调·其一》

46、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

47、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48、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9、天生我材必有用,干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

50、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朝著名诗人、画家,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51、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

5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

53、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

54、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杂诗三首·其二》

5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

5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57、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画》

58、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

59、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相思》

60、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送别》

杜甫

杜甫(杜少陵,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后人称他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6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夜细雨》

6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6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6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

65、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6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

67、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

68、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绝句》

69、窗含西岭干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

70、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柏学士茅屋》

71、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

72、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赠花卿》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2月28日-846年9月8日),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73、晩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赠刘十九》

74、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草》

75、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梦微之》

76、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

77、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大林寺桃花》

78、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歌》

79、红颜末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后宫词》

80、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晚唐著名诗人, 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

81、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乐游原》

82、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

83、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锦瑟》

84、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夜雨寄北》

85、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8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准》

87、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88、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89、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无题》

90、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

王昌龄

王昌龄(王江宁,698年—757年),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9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七首·其四》

92、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

9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塞二首·其一》

9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二首》

刘禹锡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95、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

96、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赏牡丹》

97、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二首·其一》

98、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词》

99、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见赠》

杜牧

杜牧(公元803-公元约852年),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100、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春》

10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

102、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寄扬州韩绰判官》

103、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过华清宫绝句》

104、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

105、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秋夕》

106、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

10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

108、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九日齐山登高》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人。元稹与白居易同科及第,结为终生诗友,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形成"元和体"。

109、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离思五首·其四》

110、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遣悲怀三首·其二》

111、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

宋 朝

苏轼

苏轼(别称苏东坡、苏仙,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111、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江城子》

112、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蝶恋花》

113、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江城子》

114、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

115、 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水调歌头》

116、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望江南》

117、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定风波》

118、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

119、都将万事,付与千钟。任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行香子》

120、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水龙吟》

121、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

122、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西江月》

123、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行香子》

124、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南乡子》

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125、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

126、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破阵子》

127、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南乡子》

128、千古风流今在此,万里功名莫放休。君王三百州。——《破阵子》

129、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丑奴儿》

130、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西江月》

131、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

132、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菩萨蛮》

133、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贺新郎》

134、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鹧鸪天》

柳永

柳永(原名三变,约984年—约1053年),字景庄(又字耆卿),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135、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蝶恋花》

136、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雨霖铃》

137、洞房记得初相遇。便只合、长相聚。何期小会幽欢,变作离情别绪。——《昼夜乐》

138、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忆帝京》

139、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鹤冲天》

140、雅态妍姿正欢洽,落花流水忽西东。——《雪梅香》

141、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玉蝴蝶》

142、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雪梅香》

秦观

秦观(1049年-1100年9月17日),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秦观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

143、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鹊桥仙》

144、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浣溪沙》

145、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踏莎行》

146、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满庭芳》

147、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江城子》

148、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木兰花》

范仲淹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149、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渔家傲》

150、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御街行》

151、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苏幕遮》

岳飞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书法家、抗金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152、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满江红》

153、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满江红》

154、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小重山》

陆游

陆游(公元1125年11月13日—公元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155、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

156、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陆游《钗头凤》

157、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陆游《诉衷情》

158、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卜算子》

159、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陆游《夜游宫》

欧阳修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160、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浪淘沙》

161、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蝶恋花》

162、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生查子》

163、花似伊,柳似伊。花柳青春人别离。——《长相思》

164、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诉衷情》

晏殊

晏殊(别名晏元献,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与其第七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

165、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

166、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

167、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浣溪沙》

168、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玉楼春》

169、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清平乐》

170、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清平乐》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6年),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171、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剪梅》

17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

173、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渔家傲》

174、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175、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176、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蝶恋花》

177、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忆秦娥》

178、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凤凰台上忆吹箫》

179、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点绛唇》

180、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南歌子》

181、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浣溪沙》

182、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蝶恋花》

李煜

李煜(别称:南唐后主、李后主,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南唐最后一位国君。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被称为“千古词帝”。

18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相见欢》

184、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捣练子令》

185、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一斛珠》

186、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

187、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令》

188、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乌夜啼》

189、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相见欢》

190、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蝶恋花》

191、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渔父》

192、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浪淘沙》

元 朝

193、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94、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马致远《寿阳曲·江天暮雪》

195、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

196、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197、朱颜渐老,白发添多少?桃李春风浑过了,留得桑榆残照。江南地迥无尘,老夫一片闲云。恋杀青山不去,青山未必留人。——白朴《清平乐·朱颜渐老》

198、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关汉卿《四块玉·别情》

199、送客时,秋江冷。商女琵琶断肠声。可知道司马和愁听。月又明,酒又酲,客乍醒。——马致远《四块玉·浔阳江》

200、唤起思量,待不思量,怎不思量!——郑光祖《蟾宫曲·梦中作》

明 清

纳兰容若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

201、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浣溪沙》

202、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南乡子》

203、软风吹遍窗纱,心期便隔天涯。从此伤春伤别,黄昏只对梨花。——《清平乐》

204、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梦江南》

205、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木兰花·拟古决绝词》

206、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长相思》

207、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画堂春》

208、湔裙梦断续应难。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临江仙·寒柳》

简述宋词的两次大变革

 宋词的发展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晏殊、张贤、晏几道、欧阳修等承袭“花间”余绪,为由唐入宋的过渡;第二个阶段,柳永、苏轼在形...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