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朝阳区炎黄艺术馆到SOHO现代城二号楼303怎么走
公交线路:快速公交3线支 → 地铁10号线 → 地铁1号线,全程约153公里
1、从炎黄艺术馆乘坐快速公交3线支,经过1站, 到达五路居站(也可乘坐快速公交3线区、快速公交3线、758、124、426、108电)
2、步行约20米,到达安贞门站
3、乘坐地铁10号线,经过10站, 到达国贸站
4、步行约150米,换乘地铁1号线
5、乘坐地铁1号线,经过1站, 到达大望路站
6、步行约210米,到达SOHO现代城B座
徐悲鸿纪念馆馆藏徐悲鸿、齐白石绘画精品贵阳特展之徐悲鸿绘画精品展部分告一段落。此次画展吸引了众多观众走进画廊,驻足欣赏。人们不仅为特展的60幅徐悲鸿绘画精品呈现的精湛技艺所震撼,被大师遗孀廖静文女士对先生终生不渝的真挚爱情所震撼,更被这位中国近代画坛上最具影响力大师的拳拳爱国心、浓厚的人文精神所震撼。
目睹真迹深深震撼
时隔60余年,当曾经的西南偏远小城贵阳,如今的时尚之都林城与徐悲鸿重逢,贵阳人感觉到的是熟悉的陌生。熟悉的,是徐悲鸿代表画作《奔马》,频频出现在无数招贴画、明信片、邮票,甚至温水瓶等器皿上;陌生的,是大师画作的精髓得见者寥寥无几,对其了解仅如管窥一斑。
9月18日,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院长、徐悲鸿幼子徐庆平先生在画展现场告诉人们:“这次在贵阳参展的父亲作品,全部是父亲的代表作,张张是精品。《九方皋》、《船夫》、《泰戈尔》、《山鬼》等,都是父亲一生中最精彩的作品。”当贵阳人终于能在咫尺间一一端详大师作品“真面目”的时候,人们不约而同地被震撼了:有的人,在画前一站就是半天;有的人,看一遍不够,回头又再看一遍;有的人,激动地把观后感写下来。观众邱宴冬留言说:“小时候便看过大师的印刷品,30多年过去了,终于目睹真迹,震撼依旧。素描的精准,动物造型的逼真,尤其是动物肢体的刻画苍劲有力,大师毕竟是大师,永远让人仰息。”来自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的李波说:“看到大师的作品,心情十分激动,画家的伟大是灵魂,画是为民族精神而作。”来自贵阳实验小学的冯伟奇说:“大师之作,无与伦比,心潮澎湃,不虚此行。”
生死相隔挚爱不变
在特展的前言中,85岁的廖静文特别写下:“贵阳——我在你的注视下,曾把我的一生交给悲鸿。”因为,贵阳是徐悲鸿与廖静文都很有感情的地方,他们在这里订下终生,度过了一生中最难忘的日子。
仍像当年那样穿着大师喜欢的紫色衣服,廖静文回忆在贵阳订婚的美好岁月时,竟然双泪长流,好半天才平静下来。她告诉记者,因为她与徐悲鸿年纪相差28岁,徐悲鸿前妻阻挠,他们的恋情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1944年,为了说服在贵阳的姐姐,她和悲鸿从重庆来贵阳。当时,正是除夕,徐悲鸿为了如约赶到贵阳,独自离开抛锚的汽车,“一个人在黑夜、雨水、泥浆中步行了40华里”赶到等他到来的廖静文面前。终于感动家人,同意两人在贵阳订婚。
廖静文说起订婚仪式上的一个细节。“记得吃饭时还订了一个很大的蛋糕,我切蛋糕时,一下子切成了两半,然后再一块一块切细。悲鸿就说我切得特别绝。我当时就猜这是一个不祥的预兆。后来,我跟悲鸿只有10年他就死了。我当时真不该把蛋糕切成两半!”徐悲鸿去世时,廖静文只有30岁,之后她在漫长的人生路上一走50多年,徐悲鸿一直是她生命中的主角。“我现在还在上班,不是为了工资,是为了保存悲鸿的作品,到国外、到全国各地去展览,是为了宣扬他的精神,实现他生前的艺术主张。悲鸿58岁就死了,死时是睁开眼的,他不该那么早死。那个时候还没有治疗高血压的药。我现在都85岁了,如果我和他的年龄调过来,那多好呀!我现在晚上还常常叫他的名字。悲鸿,我不能遗忘他,真正的爱情是不能遗忘的。”
廖静文一生的经历似乎就是如此简单:爱上了一个人,并为这个人守护了大半生的画和收藏。这两件事,实实在在地填满了她的人生。廖静文说:“如果真的有黄泉,百年之后我和悲鸿能再见面,我要哭着把头靠在他的胸前,向他诉说这50多年来我对他的思念。”
大师精神代代相传
今天,我们该如何认识徐悲鸿?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怀念徐悲鸿?他的魅力在哪里?徐悲鸿幼子、徐庆平先生说:“父亲的作品,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是绘画中有非常强烈的人文精神。”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专家眼中,大师的画,无论国画、油画、水彩画、水粉画、素描画,徐悲鸿无所不能。除了马,徐悲鸿所画的牛、猫,甚至蝉都那么精彩。每一幅作品里贯穿了对社会的关怀。贵州画院常务副院长陈争说:“看画展,又一次感受悲鸿大师的人格魅力。他的作品具有时空穿透力,因为他作画的动机和创作灵感,都和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这就是徐悲鸿作为一代巨匠的伟大之处。”
而在普通市民眼中,大师的墨迹是如此珍贵。许多人是携家带口来看画展的,有的是夫妻二人,有的是一家三口,有的是三代同堂。虽然不懂画的技巧,但许多观众都觉得徐悲鸿的画有看头,人像都那么栩栩如生,动物都那么生灵活现。《负伤的狮子》、《九方皋》……再看大师的题词,一幅画作后面的故事也能一目了然。“大师是个爱生活、关心百姓疾苦、爱国的好画家。”一位观众这样说。
9月26日,廖静文女士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祭奠徐悲鸿时,为徐悲鸿写了一张悼念卡:“亲爱的悲鸿,你的作品在贵阳展览受到热烈欢迎,你去世54年了,但你的作品和你的精神与人民同在,它们不会死亡的,你微笑吧。”
炎黄艺术馆——徐悲鸿画展观后感
徐悲鸿先生是中国美术事业的一代宗师,他的作品是艺术界和收藏界的永久话题。最近接连看了徐先生的3个绘画展览:1、春之歌--世纪悲鸿作品收藏大展。2、徐悲鸿诞辰110周年纪念作品大展。3、徐悲鸿纪念馆的常规展览。
“春之歌”在保利艺术博物馆,由徐悲鸿纪念馆与保利艺术博物馆合办。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展出作品100件,多为海内外收藏大家的珍贵藏品,其中一些是首次在国内展出。廖静文夫人称赞说:“民间收藏有如此丰富的视角,以至于当我看到徐悲鸿的一些作品时,眼前都为之一亮,心灵都为之震撼。”展品的可贵之处在于涵盖了徐作品的不同时代不同风格,显示了徐先生更丰富、更完美和更完整的艺术风貌。已经看了两遍,实在是大开眼界。
“纪念大展”在炎黄艺术馆,是徐悲鸿纪念馆与炎黄艺术馆合办的。这是国家文化部为纪念徐悲鸿先生诞辰110周年而规划的大型展览活动。展品皆为声名赫赫的代表作,有些是皇皇巨制,给人以震撼性的视觉感受。作品的选择和排列更加注重历史线索,纲举目张地展示了徐先生数十年艺术创作生涯和美术教育事业的全过程。开幕那一天就去了,因为排队的人太多,只好宝山空回。第二次去才看上了。
徐悲鸿纪念馆的常规画展,大概已经看了不下20次。这两年每回进城只要从那一带经过,几乎都要进去瞻仰学习。这里是徐先生的纪念殿堂,也是徐先生的艺术家园,长年展示徐先生的生平资料和代表作品。
廖静文夫人曾经很感慨地说:“徐悲鸿在岁月中战斗,也在岁月中沉沦。唯一不能战胜的只是岁月,唯一能战胜岁月的则是他的艺术”。
徐悲鸿先生的艺术是幸运的。作为融汇中西绘画艺术的开山宗师,作为伟大的美术教育家,徐先生的绘画艺术在上世纪30、40年代已达顶峰。全国上下“粉丝”无数,国际影响也远播重洋遍及欧亚。在那段颠沛流离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里,他多次到欧洲各国巡回展览,在新加坡、南亚、马来西亚等地展览、创作和义卖。所得收入几乎全部捐献给中国的美术教育事业和抗日战争事业。徐先生是天生的艺术家,也是天生的革命者。画笔是他的工具,也是他的武器。他是一个完全忘我的工作狂,为生计,为专业,为事业,为人民,为国家,为亲情。长年累月的辛劳和压力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解放初期,徐先生达到了人生事业的顶峰。由于高涨的热情和繁忙的事务,他在1953年9月26日倒在了工作岗位上,享年仅58岁。徐先生去世后,全部作品和收藏品都由廖静文夫人捐献给国家。国家为徐悲鸿先生建立了纪念馆,周总理亲笔题写了“悲鸿故居”匾额。
徐悲鸿先生的作品也是幸运的。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中,一次次的抄家毁掉了廖静文夫人多年收集的几乎全部研究资料。墓碑被砸碎,故居被拆除,捐献的作品和藏品也随时面临着被销毁的危险。周恩来总理接到廖夫人的紧急报告后,立即派人把这些绘画全部转移到故宫博物院库房保护起来。浩劫之后拨乱反正,1982年徐悲鸿纪念馆新馆落成,徐先生的1200多件画作和上千件藏品又从故宫搬出,得以重见天日。徐先生作品流散海外的也有上千件,主要是抗战期间远赴南洋募款时留下的作品,以及私人友好平时交流形成的作品。由于徐先生早得荣名家喻户晓,海外这些作品大体上得到了比较好的收藏和保护。近年来,国内民间收藏的徐悲鸿作品也时有发现,海外藏品则呈现出令人振奋的回流态势。国宝回家,大势所趋。保利的“春之歌”展览是一个明显的标志。
这3个展览,以及前不久在山东省的展览,都是80多岁高龄的廖静文夫人亲自操办的。徐悲鸿先生去世已经55年了,廖夫人一直茕然守望事死如生。这是忘我的55年,奉献的55年。可以说,没有廖夫人的徐悲鸿,只能是半个徐悲鸿。廖静文夫人担任徐悲鸿纪念馆馆长50多年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倾心秉志奔走呼吁辛勤耕耘,维护着徐悲鸿先生的庄严人格,也延续着徐悲鸿先生的崇高事业。
公交线路:653路,全程约45公里
1、从炎黄艺术馆乘坐653路,经过4站, 到达地铁北土城站(也可乘坐620路)
2、步行约930米,到达民族园
从北京朝阳区炎黄艺术馆到SOHO现代城二号楼303怎么走
本文2023-09-22 00:34:50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8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