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氏家谱中对联:露墓独称甘世传孝字 云台曾冠首谁继功臣 是什么意思?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4收藏

邓氏家谱中对联:露墓独称甘世传孝字 云台曾冠首谁继功臣 是什么意思?,第1张

问题:露墓独称甘世传孝字 云台曾冠首谁继功臣 是什么意思?

回答:

上联:露墓独称甘世传孝字;

下联:云台曾冠首谁继功臣。

一、露墓(lù mù)释义:

1小型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墓室在生黄土上直接挖成。

二、云台(yún tái)释义:

1高耸入云的台阁。

2汉朝宫中高台名。汉光武帝 时,用作召集群臣议事之所,后用以借指朝廷。

3汉朝宫中高台名。汉明帝时因追念前世功臣,图画邓禹等二十八将于南宫云台,后用以泛指纪念功臣名将之所。

三、邓氏家族的祖先贫寒,仅以露墓葬之,但以孝字传世。曾经家族中的武将邓禹的画像挂在汉朝的南宫云台上,武功显赫,谁能再立功光宗耀祖。

邓姓的始祖,是被颛顼赐姓为曼姓的金天氏的后裔。曼氏,是我国最早的少数原始姓氏之一。传说几千年前,黄帝之孙颛顼高阳氏,曾赐少昊金天氏的一个有功德的儿子为曼氏。曼氏开姓之后,世代繁衍,并分出许多支系,而邓氏就是其中之一。

殷时,邓氏一支发展成以邓为名的侯国。邓国历史悠久,直至战国时代,才被楚国所灭。其子孙便按当时的习惯,“以国为氏”将此姓传了下来,就是邓氏。对此,唐代的《元和姓纂》概括说:“邓,曼姓,殷时候国也。春秋时,邓侯吾离朝鲁,后为楚文王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姓氏书记载邓氏是“系承曼氏,望出南阳”。这与最初的邓国位置是相吻合的。从上古少昊金天氏以下,邓氏始终繁荣滋长在现在的河南境内,在后来的繁衍之中,邓姓一直以此为中心,逐渐向全国各地播迁。邓姓之人,无论分处天南地北,皆以“南阳”的堂名传家,这正表明了宗于河南世系的意思。

由祖地南阳发展的这支邓姓,据《邓氏家谱》载,已有114代传人,汉文帝时,官至上大夫的邓通,是邓氏家族的第42世祖;光武帝刘秀的军师邓禹,是邓氏的第47世祖;三国时魏将邓艾,是邓氏的第54世祖;晋时镇国将军邓羌,是邓氏的第62世祖。中国的邓姓,大多源于这一系源。

宁都宣城邓氏初修族谱,著者待考,始修于明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六修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安化潺溪坪宣城邓氏族谱,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饱义公五世孙焕良、焕让派下七修,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嫩省图书馆。

注:上述二谱中序称:吾邓氏本姓李,乃南唐烈祖李升之后,长子璟是为元宗,生子十人,而第八子名从镒,封蒋国公。“元宗殂,后主煜,名从嘉,从镒乃从母弟也。主甚爱之,加封邓王,出镇宣城。”宋太祖诏令攻金陵,城陷,李后主请降,授光禄大夫,而录用其子弟。从镒子衡,字天和,耻受命,乃操舟登金陵由洪都而上止新淦之金(淦)水渡,卜筑于桃花溪。宋太宗即位,诏江南诸路捕南唐宗室,衡乃易李姓,以父封国邓为氏,祝发为僧,游闽越间。后主殂而捕令除,衡复还桃花溪,递传至忠旺,生三子,长子饱仁居江西,次子饱义,名连,字仲高,由乡荐官楚之常德府武陵郡守,南宋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解组,偕三弟饱礼同上辰州,饱礼卜居沅陵漪溪,饱义卜居溆浦栎杨乡,尊饱义为一世祖,生处厚、处恭、处仁、处义四子,次子处恭由溆浦迁长沙之安化十四都潺溪坪。

山东菏泽市邓氏字辈分为应元枝绍学,洪开永世昌,文才彰祖德,泰运治家邦,福禄辉前泽,荣华裕后良,升平隆吉庆,祥瑞启书香,积善天能佑,纲常万代扬。

邓姓在新百家姓排名第29位。

邓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当今姓氏榜上位居第二十六位,属于超级大姓系列,人口约九百一十万左右。

  《中国家谱目录》(国家档案局二处,南开大学历史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图书馆合编,1997年9月中华书局出版)和《上海图书馆藏家谱提要》(上海图书馆编, 2000年5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收录邓姓家谱153种,全部是清代以来所修家谱。

  从编排体例上看,尽管在门目设置和内容详略上不尽一致,但就整体而言,其基本格式是一致的。即一般说来大都有谱名、谱序、凡例、谱论、恩荣录、图像、源流考、五服图、世系表、仕宦记、家传、祠堂、坟茔、族产、族规、昭穆、后跋等内容。

  在谱序中一般要叙述修撰缘起,本谱的修撰历史与内容大要及修订年月等,作用是宣扬本谱主旨,颂扬祖德,使子孙读来能敬祖向善。

  有时为了增光族望,还请当代名人写序,如王羲之为《南阳邓氏族谱》撰写的《源流序》就有这种性质。

  最早的邓氏家谱

  邓姓家族编修谱牒活动由来已久,汉代便有专门记载东汉时期大官僚邓禹家族历代宠贵的历史的《邓氏官谱》,算是已知最早的邓姓家谱。

  晋代《南阳邓氏族谱》

  晋代的大学者王羲之于宁康二年(374年),曾经为当时编纂完成的《南阳邓氏族谱》亲撰了一篇《源流序》,那部古老的族谱,现在虽然无法找到,但王羲之的《源流序》,却留传至今。现附录于下:

  周官小史定系世办昭穆之制,上而君公卿,下及士大夫不相越,至我国家朝代热虞以来,始有谱牒之作。闻当考魏书所载,谱系编有四海大姓纪,郡姓,县姓等纪,大都以门第相尚,故谈书九品官人之法,多出于世族大家,而世族之所通显者,则莫如南阳为最著。

  粤稽邓氏自商王武丁封季父曼公于河北南阳之邓国,遂于南阳为郡,遂以国为姓,南阳为邓郡。分封食采,世袭侯爵,历晁、徽、庆、桓、昆、忠、春、晖和、日浩、煦和、杞、熹、怡、沛、璧、淳、衡、略,至宣公字吾离,经一十九代。周桓王时,离侯惧楚,与蔡、郑二国交会,是以尊周室而朝服于周。再传尚、粹、明渊,计二十二代,周襄王时邓被楚灭,失守茅土。……厥后四十七世祖禹公,东汉功臣,永平三年加封云台首将军,夫人严、谢、任氏,共生十三子:训、谦、让、说、读、诒、议、诗、论、谋、识、谟、诰。公孙父子显官朝臣,家声赫奕……遐公,字安远,东晋陵和元年任竟陵太守,始离新野,从于湖湘地家焉。汉晋之间历代功臣,屡朝将相,炳炳鳞鳞益见乎世勋矣。

  余与遐公嗣君镇国将军姜公同力王事,路出湖湘。其家编修谱牒,将军与其族人具册请为之序,因披其世族源流,详沉其前后绘图,洵足为采本清泉有条不紊,朗然编绪一脉贯通盛元相仍庆流未艾诚哉。家之有谱,犹夫国之有史也,余虽不敏,不得不为之文辞,因略数言于其简端,用锓诸梓。俾邓氏云被以垂永久纪云。

  晋宁康二年甲戌岁菊月旦,右将军会稽内事史兼理节机务事通家同宣弟王羲之顿首拜撰。

  邓姓的始祖,是被颛顼赐姓为曼姓的金天氏的后裔。传说几千年前,黄帝之孙颛顼高阳氏,曾赐少昊金天氏的一个有功德的儿子为曼氏。曼氏开姓之后,世代繁衍,并分出许多支系,而邓氏就是其中之一。 殷时,邓氏一支发展成以邓为名的侯国。邓国历史悠久,直至战国时代,才被楚国所灭。其子孙便按当时的习惯,“以国为氏”将此姓传了下来,就是邓氏。对此,唐代的《元和姓纂》概括说:“邓,曼姓,殷时候国也。春秋时,邓侯吾离朝鲁,后为楚文王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姓氏书记载邓氏是“系承曼氏,望出南阳”。这与最初的邓国位置是相吻合的。从上古少昊金天氏以下,邓氏始终繁荣滋长在现在的河南境内,在后来的繁衍之中,邓姓一直以此为中心,逐渐向全国各地播迁。邓姓之人,无论分处天南地北,皆以“南阳”的堂名传家,这正表明了宗于河南世系的意思。 由祖地南阳发展的这支邓姓,据《邓氏家谱》载,已有114代传人,汉文帝时,官至上大夫的邓通,是邓氏家族的第42世祖;光武帝刘秀的军师邓禹,是邓氏的第47世祖;三国时魏将邓艾,是邓氏的第54 世祖;晋时镇国将军邓羌,是邓氏的第62世祖。中国的邓姓,大多源于这一系源。 邓氏在繁衍发展的过程中,也吸收过外族外姓的成员。据《安化邓氏谱序》载,南唐后主李煜,曾封其第八子李从镒为邓王。南唐亡国后,为躲避宋太祖的斩杀,而以其父封号为姓氏,改为邓姓保住了性命。 从邓氏族谱得知,邓氏南迁,移居闽粤,始于宋朝景定年间,由“南阳”逐渐迁移,播迁至南方各地,尤其是今福建广东、贵州、浙江等地,经过了一个较长的时间,不仅时间较早,而且繁衍旺盛,很快成了当地盛姓。 1、出自姒姓(夏的始祖大禹为姒姓)。相传夏朝时帝仲康有子孙封在邓国(今河南邓州一带),邓君的后世子孙就以国为氏,称邓氏。 2、出自子姓(商族的始祖契为子姓)或曼姓。商王武丁封他的叔父(曼季)于邓国曼城,是为曼侯,称曼氏,曼氏后来又改封邓国(此邓国在今河南省孟县的西南),经西周、春秋延续了600多年。西周时,邓国是周朝南方较为重要的一个异姓侯国,但因与楚为敌,于公元前678年被楚国灭掉。邓侯子孙为纪念故国,便纷纷改姓邓,史称邓姓正宗。 3、出自李氏。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后主李煜的第8子李从镒,受封为邓王。公元975年南唐为北宋所灭后,宋太宗下令缉拿南唐宗室,李从镒之子天和出逃,以父亲封地为氏,其后世子孙遂称邓氏。 邓姓源于邓国 1.受姓始祖:曼季 《姓氏急救篇注》说:“邓,古国名,本曼姓,其后称邓氏。以国为姓,是为得姓受姓之始。 早在炎黄二帝时,一个以邓 (登)命名的远古部落就已出现在今邓州一带。这一部落的首领邓伯温曾在黄帝时加入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并跟随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到夏朝初年,夏王仲康把其儿子分封到了邓地。 黄帝的子孙本来姓姬。邓姓虽然也属黄帝子孙,但由于该姓源于帝喾的儿子契的系统,所以人们认为邓姓源于子姓。 契生昭明,昭明生相土,相土生曹圉(音语,Yu),曹圉生冥,冥生振,振生微,微生报乙,报乙生报丙,报丙生主壬,娶妻名扶都,扶都见白气贯月,感而生天乙,是为成汤。成汤为圣王,创立了商朝。 入商以后,商王武丁把其叔父分封到了邓地,建立邓国。《路史·后纪九》记载:“初,武丁封叔父于河北蔓,曰蔓侯,有曼氏、蔓氏等,优、邓其出也。”《世本》说:高宗武丁“封叔父于河北,是为邓侯,后因氏焉”。 成汤传19世至小乙,小乙之子武丁,是个开拓性的君主,将商朝的版图大大扩展。 武丁占领当今河南省的地区,在汉水、淮河之间分封了很多小侯国。武丁封其叔曼季于现在的河南省南阳市附近,称其地为邓。曼季立国于颍川昭陵之间,国名为邓国。因此,曼季是邓姓的远古始祖。(邓国的地方在今河南省南阳市,秦以后叫邓县,属南阳郡,隋改郡为州,邓县所在的地方叫邓州。) 进入春秋后,郑庄公和楚武王的夫人都是邓氏女,并积极参与国家政事,表现出较高的见识和才能,展示了邓国丰厚的文化底蕴。《春秋·桓公七年》载:“邓侯吾离来朝。”邓侯到鲁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一次重大的外交活动,通过访鲁,提高了邓在东周列国中的政治地位。 周桓王十七年(前703年),楚国派往邓国的使者道朔和另一名巴国使者在邓国南境遭到(夏阝)(you)国人袭击,财物被掠,人被诛杀。楚王闻讯大怒,派斗廉率领楚巴联军攻打(夏阝)国。邓国知道后则派了养甥和聃甥率军援助(夏阝)国,爆发了“楚巴与邓之战”,经过三次进退后,楚巴联军采用前后夹击的战术,打败邓国。这是有文字记载以来发生在襄樊最早的一次战争。 15年后,当楚文王率军借道邓国北上攻打申、吕二国时,作为文王舅舅的邓国侯设宴招待了这位实力强大的外甥。这时,邓国以骓甥、聃甥和养甥为代表的一批大夫,极力主张乘机杀掉楚文王。但邓侯固执己见,不听劝告。结果,楚伐申返回的那一年,攻打邓国。邓国最后终于被楚国灭掉。亡国之后的邓侯子孙和邓国百姓为了纪念邓国,便纷纷改姓邓氏。如邓扈乐在周宫廷内任卿士,邓廖为良将于楚,邓季为贤大夫于吴。

  [编辑本段]二、迁徙分布

  邓姓发源于今河南省境,大举南迁于东晋之时,而播迁入闽、粤则早于汉代。汉代中期,邓况自楚徙居南阳新野。至东汉初,因族人为光武帝刘秀的中兴汉室立下大功及与东汉皇室的亲戚关系,一跃而成为东汉最显赫的家族。但至东汉安帝时,有人诬告邓弘等曾反对立安帝,引起安帝不满,因而使邓氏遭受了一次大的劫难。此后,南阳邓氏不断外迁,有南至湖南、湖北者,也有西至山西、甘肃者。西晋末年"永嘉之乱"时,有南阳邓叔攸迁至福建宁化石壁乡,后又分支泉州等地。东晋十六国时,中原邓氏大举南迁,分布于江南许多省份,以江西、江苏居多。总之,邓姓早期主要还是以河南省境为其繁衍的中心,其首先迁入的地方是今山东高密县一带。与此同时,已有邓姓南迁入今四川、广东等地。至晋代,邓姓的子孙在北方已落籍于山东、河北、陕西、山西、甘肃、安徽等地;在南方已迁居到今江苏、湖南、四川等地。至唐代,南阳邓氏分衍出的支派更多,分别居于甘肃、山西、湖南、河南等省的一些地区。宋时,邓姓在南方已播及江西、湖北、福建、广西等地。明末,福建人邓显祖移居台湾,此后,闽粤邓氏又有一些人向台湾迁徙,进而又有徙居海外者。今天邓姓人最集中的地方是中原地区、长江流域及沿海一带,其中江西、湖南、河南为最,四川、广东、福建、江苏次之。

邓姓的始祖

是被颛顼赐姓为曼姓的金天氏的后裔。传说几千年前,黄帝之孙颛顼高阳氏,曾赐少昊金天氏的一个有功德的儿子为曼氏。曼氏开姓之后,世代繁衍,并分出许多支系,而邓氏就是其中之一。

殷时,邓氏一支发展成以邓为名的侯国。邓国历史悠久,直至战国时代,才被楚国所灭。其子孙便按当时的习惯,“以国为氏”[2] 将此姓传了下来,就是邓氏。对此,唐代的《元和姓纂》概括说:“邓,曼姓,殷时候国也。春秋时,邓侯吾离朝鲁,后为楚文王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元和姓纂》

姓氏书记载邓氏是“系承曼氏,望出南阳”。这与最初的邓国位置是相吻合的。从上古少昊金天氏以下,邓氏始终繁荣滋长在如今的河南境内,在后来的繁衍之中,邓姓一直以此为中心,逐渐向全国各地播迁。邓姓之人,无论分处天南地北,皆以“南阳堂”[3] 为堂名传家,这正表明了宗于南阳郡(核心在今河南新野县)禹公世系的意思。

由祖地邓城发展的这支邓姓,据《邓氏家谱》载,已有114代传人,汉文帝时,官至上大夫的邓通,是邓氏家族的第42世祖;光武帝刘秀的军师邓禹,是邓氏的第47世祖;三国时魏将邓艾,是邓氏的第54 世祖;晋时镇国将军邓羌,是邓氏的第62世祖。中国的邓姓,大多源于这一系源。

我是来自香港的邓祐才,是香港邓氏宗亲会荣誉会长、中港皮业集团董事长。我谨代表参加此次活动的香港邓氏宗亲代表和所有的香港邓氏宗亲向这次活动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故里的父老乡亲和与会的海内外宗亲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天下邓姓源于湖北襄阳邓城,早在3200年前曼公德阳封于邓地,建立曼姓邓国,子孙以国为姓,邓姓从此诞生。经过三千多年的发展,邓氏后人已遍布世界各地,人口达700多万,居中华百家大姓第29位,是中华民族的主要组成部分。邓氏族人与中华民族血脉相连,同呼吸,共命运,生生不息,曾孕育出了数以万计的忠贤英良。始祖曼公、中兴之君吾离、高密侯邓禹、邓芝、邓艾、邓攸、邓世昌等都是深受世人崇敬的邓氏先贤。一代伟人邓小平,更是族人骄傲。他们都为推进历史和社会的进步做出了杰出贡献,永远值得后世敬仰。

我们邓氏后人有报本返始、慎终追远、崇先敬祖的传统美德,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为邓氏先祖塑像揭幕,共同祭拜先祖,就是要告慰先祖、永不忘本、承继美德、励志共进。邓州市委、市政府重视邓氏先祖吾离陵寝(假坟)的保护建设,为邓氏后人探亲谒祖提供了平台,今天落成的邓氏先祖塑像更为我们祭拜先祖提供了精神依托,这不仅为我们寻根问祖、拜祭先贤提供了便利,对凝聚邓族人心、弘扬邓姓文化、增进族人情谊、促进故里发展也将发挥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欺骗了邓氏人的大量金钱。

湖北襄阳邓城遗址 是邓氏后人共有的精神家园,回报故里,建设家乡,是我们每个邓氏后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不管我们身居何地,都应时刻关心故里的发展,加强同家乡的联系,经常回来看一看,为祖居地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祝邓氏先祖塑像揭幕仪式暨拜祭邓氏先祖活动圆满成功!

祝福各位宗亲、各位嘉宾: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事业发达!

我是来自香港的邓伟章,今天有幸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宗亲们欢聚一堂,我感到无比的高兴。非常感谢邓州市委市政府为我们邓氏宗亲提供这样难得的相聚机会,给我提供这个与大家交流、向大家学习的机会。

我这是第二次在这个大厅里参加这样的邓姓文化交流活动了,记得也是去年的这个时候,我有幸被邀请参加邓姓文化交流座谈会,并不揣浅陋做了交流发言。常常为参加那次盛会而感动、高兴。常想着能再回来看看,此次的成行了却了这桩心愿。更有幸的是,在过去的一年里,为能多次见到故里的领导、宗亲而高兴。在深圳举行《邓姓文化》杂志首发式,4月在香港举行香港邓氏宗亲会理监事就职典礼时,分别见到了殷中玲主任、朱艳红部长、邓洪军理事长以及闫富传局长等多位家乡的亲人。在为见到你们而高兴的同时,也为你们不辞劳苦大力宣传弘扬邓姓文化的精神所感动。

一年来,邓州在市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接待了无数邓氏后人,让每一个来这里的人都留下了美好而难忘的印象。不到一年,出版了4期《邓姓文化》杂志,为宣传邓姓文化、增进宗亲之间的交流发挥了极大的作用。邓氏先祖塑像的落成,更是让天下邓氏后人感到无比的荣耀。故里的政府、领导和乡亲们如此重视邓姓文化工作,让我时刻惴惴不安,为不能为故里的发展做点什么而汗颜。基于此,我经常和身边的宗亲们讲,如果有可能一定要回邓州去看看,那里是我们的祖籍地,有我们祖先的陵寝。不仅要祭祖,还应尽力的帮助支持家乡建设。这次我们香港代表团中就有许多企业家,我希望我们的企业家们能来邓州投资。也请家乡政府和领导们多宣传我们这里的优势和优惠的投资政策,吸纳更多的有识之士来这里发展。同时也请家乡的领导和乡亲们到我们那里去考察指导。我愿略尽绵薄之力,为故里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最后,祝各位领导、各位宗亲、朋友们: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事业发达! 邓晴文 本(十二)月七日上午,承台湾邓氏宗亲总会理事长邓芳男,嘱撰文稿供《邓姓文化》杂志刊登。八日上午,暨承河南省邓州市《邓姓文化》杂志编委会来电约稿,希将所撰文稿速传其汇编,以利月底出版。乃立就内心数点感想,伧促为文,惟拙文中所述,也许是大多数宗亲的同感,倘有疏漏不妥,尚希雅正。

宜以饮水思源之心回馈邓姓发源地

所谓:“木本水源,慎终追远”。这是我国重视家族而不致数典忘祖的传统美德,又先贤所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亦充分显示家庭的重要性,我国似以家庭为基础,进而扩展成国家、民族。

我们邓氏族人,历经数千年来的迁徙繁衍,虽然散居在海内外各地,但内心却常常系念着自己原自商朝武丁皇帝封季父曼公于邓国(今邓州市)的始祖,虽离始祖发源地的邓州路途遥远,然不少宗亲在家中都设有“邓氏历代高曾祖考妣神位”的神龛,不管信佛或天主、耶稣、回教,每天早晚都会上香叩首,虔诚教敬祖宗,并率同家人春节祭祖、清明扫墓、中元焚烧钱纸、冬至祭祖,这些传统节日,未尝不是显示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民间习俗和坚强的凝聚力,值得自我肯定并引以为荣而倍感自豪!

我们散居各地的邓氏宗亲们,均应以饮水思源般的心怀回馈始祖发源地,为邓州的繁荣进步,共同竭尽智能而奉献心力,如已在邓州寻根祭祖或参加会议,所受热忱的接待照顾和所见进步繁荣实况或优良政绩,宜多述介宣扬,以吸引更多宗亲前往寻根祭祖。如现经营企业,不妨前往实地考察,选择较佳项目投资设厂,生产制造优良产品,增加当地同胞就业机会,开创盈利和外汇收入,利己利国。

邓州市领导重视弘扬邓姓历史文化

从多次出席河南省邓州市所召开的会议或举办各项活动,深切体会到中共南阳市委常委、邓州市委书记刘朝瑞,市长刘树华,市委副书记赵云杰,邓姓文化研究会会长,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殷中玲,市政协主席王杰敏,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禇清黎,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朱艳红,市委常委、副市长、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理事长、《邓姓文化》编委会主任邓洪军以及《邓姓文化》杂志编委会副主任、邓州市文化局局长闫富传等领导,均极重视并大力弘扬邓姓历史文化,成立邓姓文化研究会,礼聘专家学者共同研究探讨弘扬。曾在邓州市举办邓姓文化研究座谈会,邀请各地邓氏宗亲会理事长或资深宗亲们出席,达到宣介弘扬邓姓历史文化之功效,并增加宗亲们相互认识和尔后彼此联系,使能促进宗谊情感。创办《邓姓文化》杂志季刊,于广东省深圳市举行首发会,架起了邓姓宗亲文化沟通和促进宗谊的桥梁。曾在武汉市举办《邓姓文化》杂志研讨会,邀请各地邓氏宗亲出席会议,广泛征求意见,诚如深圳邓氏宗亲会会长邓腾在会中致辞所说:《邓姓文化》杂志的创办发行,收到了发掘邓姓文化资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邓姓文化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增进宗亲联谊和情感等诸多效果。笔者以为各地宗亲,阅览各期《邓姓文化》杂志后,更增加了对邓姓历史文化的了解,其所刊登表扬邓族各杰出宗亲奋斗创业成功事迹或行善义举,确对年轻族人产生激励效法的功能。其发表各地宗亲所撰文稿,构建了“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的文字结缘之宗谊桥梁,将收到相互砌磋策勉力求上进的效果。确如《邓姓文化》杂志第四期所刊《收获》宏文中编辑部所言:已成为邓姓文化交流与宗亲联谊的平台……激励更多的邓氏后裔努力开创新的天地。市长刘树华、市委宣传部部长朱艳红、市文化局局长闫富传等,曾莅台湾参观访问,受到台北市和桃园县的邓氏宗亲会理事长和理、监事热烈欢迎,并设宴洗尘,促进了两岸宗谊情感交流。

宜踊跃响应捐建先祖吾离陵园工程款

收阅《邓姓文化》杂志第四期,见《功德捐助,千古流芳》一文中,号召邓氏宗亲捐款兴建邓氏第十九世祖吾离园第二期工程,将刻石留名,并颁发炎黄邓氏特别贡献奖证书,以表彰垂芳。各地宗亲览此讯息,必将各自衡量自己的经济状况,量力而为的踊跃响应,慷慨解囊捐款,以收集腋成裘共襄盛举之效,宗亲的捐款不拘多少,均足以表示对先祖吾离公陵的敬意。笔者为退休公务员,现支领的退休俸(工资)虽不多,愿于今(九)日完成此拙文后,即汇款贰佰美元以供吾离陵建设之用,藉表敬祖之忱。

憾未参与始祖曼公等塑像竣工揭幕庆典

现虽已耄耋之年,因感深受国家社会培植,故欲以余年回馈社会,于公职退休后,被选任多项义工(不支工资或任何津贴的工作)由于当选任台北市江西同乡会常务理事,乃应邀于二○一○年八月廿二日陪同理事长黄耀甫,出席江西省政府在赣州举行的赣台经贸合作研讨会,暨在南昌市所举办的中国晋、皖、豫、鄂、湘,赣中部六省博览会。继于会后返乡探亲祭祖,及偕同小女月明、侄女彬莲、外孙女周艳萍,参观上海世界博览会。并顺道参加旅行团苏杭等地区八日游,因此在大陆迨留两月余,于十月廿四日才随同旅行团,返回台北寓所,由于旅途劳累而感冒咳嗽,虽承理事长邓芳男征询:是否愿意于十一月十三日至十五日,前往邓州参加始祖曼公、第十九世祖吾离公、第四十七世祖邓禹公塑像竣工揭幕庆典,当时因患感冒咳嗽,不便远行而婉谢。后承邓州组委会多次电话相邀,除说明因贱躯不适前往,笔者亦曾直接拨电话给原欲前往而因与侨联会召开理、监事会时间雷同之荣誉理事长邓之鑂,其它宗亲因有事而无法出席,以致邓州市所举办曼公等塑像揭幕的空前盛大庆典,台湾缺乏宗亲参与,笔者深感遗憾!

结语

走笔至此,虽文长二千多字,但言犹未尽,因杂志组稿时间之限,只得匆匆结束,并致谢忱与歉意。 2010年11月14日下午,当邓福恩走上“邓姓文化交流座谈会”发言席时,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是在用掌声由衷的感谢这位从马来西亚远道而来、热心邓族事业的宗亲。

邓福恩宗亲此次来故里邓州参加“邓姓文化交流活动暨邓氏先祖塑像揭幕仪式”已是第六次来到邓州,是海外邓氏宗亲回过故里邓州次数最多的宗亲之一,与邓州和许多宗亲都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邓福恩祖籍广东省深圳市宝安龙华镇,是马来西亚第四代华侨,著名客家侨领。现任马来西亚沙巴暨纳闽客家公会联合会主席、全球客家崇正会联合总会副总执行会长、拿督、沙巴州邓氏宗亲会会长,河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顾问。

邓福恩宗亲第一次来邓州是2002年5月,正值吾离陵一期工程施工之时,在郑州参加客家文化交流活动的邓福恩抽身来到邓州,据他讲,他早就知道邓族人的老根儿在邓县(1913年——1998年,邓州称邓县),后又听说邓县改为邓州。此次就是专程来邓州看看,希望能联系到宗亲。他到邓州后发现邓州在进行加固吾离陵修复的一期工程,感到非常高兴。当得知吾离陵一期工程完工时将举行庆典的消息后,马上表示,到时一定会约请部分宗亲回邓州参加活动。

2002年9月15—16日,在吾离陵修复一期工程竣工之际,举行了盛大的“邓国侯吾离陵一期工程竣工典礼暨邓氏宗亲联谊会”。邓福恩宗亲应邀参加庆典,在吾离陵庆典现场代表与会宗亲宣读了祭拜吾离陵文,并为吾离陵建设踊跃捐款。参加此次活动的宗亲来自深圳、东莞等地,河南省社科院、侨联、地方史志协会、中原姓氏文化研究会、省文物考古所等部门的负责同志、专家学者应邀出席。邓福恩宗亲此次是一年中第二次来邓州,也是参加活动的唯一一位海外邓氏宗亲代表。

2005年3月4日,邓福恩宗亲第三次光临邓州,他这次到邓州除到邓国侯吾离陵祭拜先祖外,另一主要目的就是来商讨马来西亚邓氏宗亲组团来邓探亲祭祖事宜,经商定,决定于4月中旬组团来邓州祭祖联谊。

2005年4月16日,邓福恩宗亲如约组成由马来西亚和台湾宗亲参加的12人代表团来到邓州,其中马来西亚宗亲4人,台湾宗亲8人,邓州市委、市政府举行欢迎宴会热烈欢迎各位宗亲代表。马来西亚沙巴州斗湖邓家宗亲会会长邓国威及台湾邓氏宗亲总会副会长邓芳世、副秘书长邓晴文等宗亲都是初次来到邓州,在恭祭邓氏十九世祖、邓国侯吾离陵后,还为保护建设吾离陵慷慨捐款。之后还到夏集邓营村看望宗亲,为邓营村“邓氏故里碑”揭碑。

2009年11月,邓州举办邓姓文化交流座谈会时,邓福恩宗亲于百忙中应邀第五次回到邓州。他积极参与了活动的主要议程:恭祭邓氏十九世祖、邓国侯吾离陵和邓姓文化研究座谈会,与来自泰国、加拿大、台湾、香港等地有关邓氏宗亲代表一道参加刘朝瑞书记等邓州市领导召集的座谈会,为更好开展邓姓文化交流活动、建设邓国侯吾离陵园等建言献策。他曾在发言中说:“广布海外的邓氏后裔,虽然居不一方,但是我们都心系故土。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同家乡的联系,关心支持祖籍地的建设,把先祖开基创业之地建设得更加美好;我们也会为尽最大的力量,把吾离陵园建设得更完美。”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这次会议之后,邓州创办了《邓姓文化》杂志,邓福恩宗亲多次来信来电,不仅就如何办好杂志出谋划策,还请多给他邮寄杂志,以便他在马来西亚送发给更多的宗亲,让更多的宗亲了解邓州。他还一再表示,只要故里邓州举办大型的邓姓文化交流及宗亲联谊活动,他都将积极参与,并尽力动员其他宗亲参加。就在参加这次邓姓文化交流座谈会之前的10月份,邓福恩宗亲还带领一个马来西亚的客家文化交流代表团,应邀前来河南省平顶山市,参加一年一度的河洛文化节。邓州市文化局局长闫富传专程到平顶山看望邓福恩一行,向他介绍了召开邓姓文化研究座谈会的筹备情况,同时邀请邓先生等马来西亚的宗亲参会。鉴于时间原因,我们想到邓先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再次回大陆有困难,希望邓先生慎重考虑是否参会,没想到在闫局长发出邀请后,邓先生爽快的接受了邀请。其实后来才知道在邓州召开邓姓文化研究座谈会的同时,他在马来西亚的客家联谊会也正在举行一项活动,他这种热心支持邓族事业的举动,让大家为之感动和敬仰。

2010年11月13日至15日,在邓州举办“邓姓文化交流活动暨邓氏先祖塑像揭幕仪式”时,邓福恩宗亲再次拨冗、越洋过海回到故里参加活动。他总是那样的繁忙:13日下午风尘仆仆的赶到邓州,14日上午在“邓氏先祖塑像揭幕仪式及拜谒邓氏先祖活动”活动上亲自为先祖塑像揭幕,下午因为赶飞机航班,只参加了“邓姓文化交流座谈会”的前半段会议,在会上做了精彩的发言后,就离开了邓州,屈指算来在邓州停留的时间还不足24小时。他之所以如此匆忙的赶回马来西亚,是因为他所在的马来西亚沙巴州将在15日举行邓氏宗亲祭祖活动,作为会长他必须出席主持。就是这样,我们尊敬的邓福恩宗亲为了支持故里邓州举办活动,不辞劳苦,经过在马来西亚的转机、再经过马来西亚到广州和广州到郑州的多次转机、再乘车来到邓州,这个过程是何等的辛苦可想而知,况且邓先生已年届古稀,在短短的三天时间内,往返于马来西亚与邓州之间,是什么动力在支撑着他?答案不言而喻,那就是邓先生有一颗情系故土、心系祖国的滚烫赤子之心!

多少年来,邓福恩宗亲为进行文化交流、宣传祖国传统文化奔波,北至京津,南至琼岛,足迹遍及祖国大陆。在中华文明摇篮的中原腹地——河南,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身影,古都安阳、洛阳、郑州、开封等地是邓先生经常去的地方。他所开展组织的文化交流和商务考察活动,其目的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为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海内外同胞凝聚力、向根力,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做贡献。邓先生说到了,也做到了,他为发展传承祖国传统文化、为联谊邓氏宗亲做出了杰出贡献,真无愧是邓族人的骄傲,客家人的榜样。 2010年11月13日至15日邓州市成功举办“中国·邓州邓姓文化交流活动暨邓氏先祖塑像揭幕仪式”。

此次活动由邓州市委、市政府主办,邓姓文化研究会、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邓州市文化局承办。为成功举办此次活动,成立了由邓州市人大主任殷中玲任主任,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褚清黎,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朱艳红,市委常委、秘书长党建凯,市委常委、副市长邓洪军,市人大副主任赵秀荣,市政协副主席齐群强,市公安局局长丁建民任副主任,市文化局、发改委、财政局、城建局等有关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组委会。

参加此次活动的邓氏宗亲代表有来自美国、马来西亚、香港的邓氏宗亲,泰国邓氏宗亲会、加拿大邓高密公所的代表,北京、辽宁、广东、广西、湖北、四川、江西、安徽、海南、天津、贵州等地宗亲代表共200余人。

出席活动的领导有南阳市人大副主任秦俊、南阳市人大原副主任邓桦,邓州市领导有刘树华市长,赵云杰副书记,殷中玲主任,褚清黎常务副市长,邓洪军副市长,赵秀荣副主任,齐群强副主席以及全国人大代表、邓州市中医院院长、著名中医专家唐祖宣等。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邓姓文化研究会会员、邓州市文化系统部分干部职工、各乡镇(街、区)文化服务中心人员等参加了活动。

本次活动主要内容有:邓氏先祖塑像揭幕仪式暨祭拜邓氏先祖活动、邓姓文化交流活动暨邓氏先祖揭幕仪式欢迎酒会、邓姓文化交流座谈会、炎黄邓氏宗亲联谊会议及参观等。 我是来自美国华州美中经济文化发展促进会的邓日华,今天有幸参加由邓州市委、市政府主办,邓姓文化研究会、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邓州市文化局承办的“中国·邓州邓姓文化交流活动暨邓氏先祖塑像揭幕仪式”,感到十分荣耀。

邓州是邓姓发源地,始祖曼公在这里开基立业、十九世祖吾离寝陵巍然矗立,海内外邓氏宗亲到邓州寻根拜祖早已蔚成风气,这里是我们邓姓族人心目中不朽的圣地。今天有机会踏上魂牵梦萦的故土,终于了却了我多年的夙愿。在这里我要向支持我们邓族联谊、宗亲交流的邓州市各位领导和邓州的父老乡亲们真诚地说一声:“辛苦了!谢谢你们!”

虽然这是我第一次回到邓州,但邓州市对于我们邓姓文化的挖掘与传承,对邓氏遗迹的保护,对所有邓氏宗亲的情谊早已闻名遐迩。特别是自2002年以来,邓州先后组织举办了“邓国侯吾离陵园第一期工程竣工典礼”、“河南邓州邓姓文化研究座谈会”、“中国·武汉邓氏宗亲联谊暨邓姓文化研究系列活动”、“《邓姓文化》杂志首发暨炎黄邓氏宗亲联谊会”等诸项活动,对邓姓文化研究、邓氏故里宣传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使邓州在海内外邓氏宗亲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这次活动内容丰富,组织严谨,让我亲自体会到了这浓浓的亲情。我本身是从事新闻宣传的,在美国担任《西城时报》的总编辑,为介绍五千多年来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为中美经济文化交流出过一点力。通过这一次的相会,我愿意发挥自身所长,尽自己的所能与大家一道共同发扬巍巍先祖功德,为祖国的发展建设及社会文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邓州共世祖,吾离血脉牵,作为邓氏子孙,我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慎终追远、拜谒始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邓姓文化、凝聚民族精神,是我们共同的心愿,让我们借此机会,增进友谊、共谋发展!

最后祝愿故里邓州繁荣昌盛!祝大家身体健康、合家幸福! 邓光全

木有本,本荫而叶茂,水有源,源积而流长,念祖追恩,敦宗睦族,乃我邓氏后人之本分,查我邓族,受姓始祖乃古邓国(今河南省邓州市)曼公侯德阳商武丁皇之季父也,至47世邓禹公辅佐刘秀灭王莽复东汉为天下第一功臣,封高密侯。从此邓氏累世封侯拜将,成为当时天下第一望族。禹公生十三子,邻水邓氏除石永一支为禹公幼子鸿公后代,余皆禹公六子训公之后,而我龙安邓氏则为三国魏大将军54世邓艾之后,艾公多谋善用兵,至功成身被害,魂绕汉江滨,忠贞可嘉。传90世大猷公为宋御前侍卫挂将军印,皇帝亲赐匾额“山河带励膺新宠,文武箕裘震世勋”,大猷公是为福建始祖,至97世东福东禄兄弟涉广东乳源县梅花镇(今乐昌市梅花镇),子孙繁衍,迁涉全国各地,龙安邓氏就是东福公后裔,入川肇祖朝爵公之子107世祖礼寿公从江西崇义县文英乡于1711年入川到大竹县长乐乡云池里冷水垭唐家湾佃田耕作,又于1715年移邻水县龙安乡长滩坝自买田业耕作。礼寿公号元昌,受职邓应二郎,为我龙安邓氏入川始祖也。礼寿公配肖氏,生四男二女,子仁彪、仁彬、仁恒、仁相,由仁相公传109世祖君仕、君伦、君伯三兄弟,龙安邓氏皆为三大房之后,君仕公之子定安公迁广安明月乡公花里水井湾,传天美、天林弟兄又返邻水王家一支居住至今。

从入川肇祖朝爵公起,龙安邓氏已传至十三代(亨字辈通族118世)宗亲人数数千人,根深叶茂,无穷尽也。念天地之悠悠,感先祖之恩泽,今集礼寿公后裔联谊会之力,宗亲捐款,为礼寿公重新立碑为照,望我邓氏后人永世铭记!

南阳邓氏第115世裔孙:光全拜撰 邓斌

《邓姓文化》杂志出版两期了,比我想象的好。我看了以后,首先感到信息量比较大,每个栏目都动了很多脑筋,花了很多心思,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很不容易。这说明我们《邓姓文化》杂志编辑人员文化素质高,能力强,更说明我们故土邓州是一块人才济济的宝地。很多文章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写得很精彩,可读性很强,这说明《邓姓文化》编委会付出了很大的辛劳,更展示了我们的才华。作为外地宗亲,看了《邓姓文化》杂志后,感到很欣慰,就像几位宗亲所说的那样,《邓姓文化》杂志增加了我们的幸福感,增加了我们的幸福指数,看了以后不仅收获了知识,愉悦了精神,而且慰藉了心灵。总之,我们《邓姓文化》杂志办得非常不错,为了使我们这个杂志长久的办下去,我提以下两点建议:一做好《邓姓文化》杂志资金筹措,希望广大邓氏宗亲共同支持,大家齐心协力办好杂志。二多征求各地宗亲意见,了解大家想法,争取做到真实性,文学性,历史性,趣味性的完美统一。

(邓斌系武汉市政协常委、社会法制委员会主任、湖北邓氏宗亲联谊会名誉会长)

邓氏家谱中对联:露墓独称甘世传孝字 云台曾冠首谁继功臣 是什么意思?

问题:露墓独称甘世传孝字 云台曾冠首谁继功臣 是什么意思?回答:上联:露墓独称甘世传孝字;下联:云台曾冠首谁继功臣。 一、露墓(l...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