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司马光祠位于哪里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2收藏

运城司马光祠位于哪里,第1张

运城司马光祠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运城司马光祠

司马光祠位于大(同)运(城)高速公路夏县段水头镇通往县城方向约2公里处小晃村北峨眉岭上。司马光(公元1019-1086年),字君实,北宋陕州夏县(即今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自幼聪明过人,以“砸缸救童”为世代妇孺口碑。宝元间进士,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元_元年九月卒于相位,享年68岁。赠太师温国公,谥曰文正。元_三年正月,宋室以国葬大礼安归祖茔。遗著有《资治通鉴》、《涑水纪闻》等。

司马光茔祠占地百余亩,平方旷达,规模宏丽,分四大部分:

茔地:占地面积约50亩,司马光本人及其先祖多人均归葬于此。古冢垒垒,树木森森,石刻遍布,气象肃穆雄浑。每逢深秋季节,松柏翠拥,秋柿尽染,红绿相映,景色极丽。

祠堂:创建于宋,历代重修,现存为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26年)规制,迎面是五间“杏花碑”亭,内藏宋苏轼撰文并书石、金代摹刻的《司马温公神道碑》(俗称“杏花碑”)。后为祠堂,正殿五间,东西厢房十间。殿内祀温公四代先祖塑像。

余庆禅院:为北宋英宋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创建的司马温公祖茔香火院。神宗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敕赐“余庆禅院”额,五间大殿系宋代原物,内奉彩塑金妆大佛三尊,高达3米左右,并配有彩塑韦陀、胁侍菩萨等,东西两侧为十六罗汉,均为宋塑。艺术精湛,造型传神,施彩绚丽,满堂生辉。

涑水书院:系司马光为家乡子弟所建学堂。现内陈列司马光手迹,《资治通鉴》各种版本,科举制度展,邵仲节艺术展馆等。

茔祠内还保存众多的北宋石雕,以及宋、金、元、明、清珍贵碑刻。如王安石撰文、书法家雷简夫书丹的司马沂碑,苏轼撰文并书石的司马光神道碑(又名杏花碑)以及明代时用宋制螭首(高18米)龟跌(高16米),宋哲宗篆额的“忠清粹德之碑”,均为历代金石学家视为珍品。

电话:0359-8320835

地址:山西运城夏县水头镇小晁村

门票:门票25人民币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宋仁宗时中进士,英宗时进龙图司马光详细信息++

小晁村:小晁村地处中条山支脉鸣条岗上,大运路南侧。全村共有224户,1026口人,耕地面积2277亩。著名的司马温公祠位于小晁村北侧。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在支村委会班子成员与全体村民的奋斗努力下,我村大力开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努力改善我村基础设施建设,村经济得到了全面发展,基础设施和文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人民群众走上了基本富裕之路。截至到

司马相公者,海内称其直。真实历史上,比“砸缸救友”更为闻名的,是司马光的忠厚磊落。司马光生平不好金银利禄,所笃莫非文墨学问,所有不过三顷薄田,为人处事始终“正大和平,无几微之可议”,堪称一生诚信。司马光的才学及品格的养成,与其父司马池有很大渊源。

《宋史·列传》记载,司马池高中进士步入仕途,其人学识优长为人忠厚,其早年因父早亡继承数十万贯的巨量家财,却分文不取,尽数散于族人。得子司马光后,司马池谆谆善诱教儿读书,以至司马光7岁就将《左传》倒背如流,十来岁已“凛然如成人”,一言一行莫不为人夸赞,就连彼时的尚书张存初见司马光后,立即决意将其招为佳婿。

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19岁的司马光金榜题名,被任为华州判官。意气风发的司马光就此步入茫茫宦海,然而彼时他的父母却相继病逝,古时家中若有父母去世,儿女需各服丧3年,如此6年的时间司马光都在家中守丧尽孝。一直到26岁那年,才重新被授予县吏,2年后被提拔入都城开封府。在开封府,司马光与名臣包拯、王安石结为挚友。

从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到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的25年间,司马光累任国子直讲、郓州典学、并州通判、御史中丞等数职,虽然其上抨显贵奢靡下解生灵疾苦,竭力上奏章,却并不受看重,以至于司马光愤而离开开封府,到洛阳潜心修撰《资治通鉴》、《国语》《徽言》等典籍。公元1085年,10岁的哲宗即位,67岁的司马光终于迎来人生巅峰,成为宰相。

然而彼时他年事已高,半生浮沉身心俱疲,故出任宰相未到1年就怅然病卒。司马光死后,埋于故土夏县,即是山西运城夏县的小晃村。当地县志记载,当地乡人仰慕司马光正直忠厚的名声,司马光灵柩运抵时,众人都奔赴相送,一路上哭声不绝。上千年间每逢清明,司马光墓都有香火萦绕,墓冢也保存的十分完好。

山西考古学者介绍,70年代,众人下乡寻找有历史价值的古迹时,途径司马光墓,遂前往勘测。墓冢前的石羊石虎尚存,经过取夯土层检测,墓冢确实来自宋代,而且旁边还有司马光之父、兄等家族墓,间接确定了这处司马光墓凿然可信。在勘测墓地时,学者有一样意外的大发现。

原来司马光墓前的土层里埋着一件千年巨碑,此石碑碑文正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奉御旨撰文并手书的,别具意义,堪称稀世之宝。虽然墓碑曾被砸碎埋在土里,但两千多字的碑文对考古学者来说,仍非常有价值。司马光一生清苦,他

夏县古称安邑,历史悠久,因我国奴隶社会第一个王朝——夏王朝在此建都而得名。4500年前大禹在此建都,战国时魏国也曾在此建都,因此号称「 ”华夏第一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夏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古老而文明的黄土地曾孕育了难以数计的历史名人。大禹疏渠通水,始定九州,并以此而取得了帝位,封国号为夏。大禹是黄帝的玄孙,承袭华族,国名为「 ”华”,从此,「 ”华夏”代称中国,夏县可谓是「 ”华夏”的源头。 夏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物古迹较多,有古文化和革命遗址共201处,其中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6处,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6处,运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7处。主要有:司马光祖墓、禹王城遗址、堆云洞等。 一代名相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为政治通史,治国安邦,警诫后世;黄帝元妃嫘祖植桑养蚕,始于夏县西阴;东晋书法大师卫夫人,传技授道王羲之;唐代威震边关的名将薛嵩、谏官阳城,元朝教育家归阳、明代诗人王翰等长留史册。 风景名胜 司马光祠 司马光祠位于大运高速公路夏县段水头镇通往县城方向约2公里处小晃村北峨眉岭上。司马光(公元1019-1086年),字君实,北宋陕州夏县(即今夏县)涑水乡人,世称「 ”涑水先生”。自幼聪明过人,以「 ”砸缸救童”为世代妇孺口碑。 遗著有《资治通鉴》、《涑水纪闻》等。《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史记》为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春秋》为现存最早编年体史书 ),按时间先后叙次史事,往往用追叙和终言的手法,说明史事的前因后果,容易使人得到系统而明晰的印象。它的内容以政治、军事的史实为主,借以展示历代君臣治乱、成败、安危之迹,作为历史的借鉴。 司马光茔祠占地百余亩,平方旷达,规模宏丽,分四大部分: 茔地:占地面积约50亩,司马光本人及其先祖多人均归葬于此。古冢垒垒,树木森森,石刻遍布,气象肃穆雄浑。每逢深秋季节,松柏翠拥,秋柿尽染,红绿相映,景色极丽。 祠堂:创建于宋,历代重修,现存为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26年)规制,迎面是五间「 ”杏花碑”亭,内藏宋苏轼撰文并书石、金代摹刻的《司马温公神道碑》(俗称「 ”杏花碑”)。后为祠堂,正殿五间,东西厢房十间。殿内祀温公四代先祖塑像。 余庆禅院:为北宋英宋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创建的司马温公祖茔香火院。神宗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敕赐「 ”余庆禅院”额,五间大殿系宋代原物,内奉彩塑金妆大佛三尊,高达3米左右,并配有彩塑韦陀、胁侍菩萨等,东西两侧为十六罗汉,均为宋塑。艺术精湛,造型传神,施彩绚丽,满堂生辉。 涑水书院:系司马光为家乡子弟所建学堂。现内陈列司马光手迹,《资治通鉴》各种版本,科举制度展,邵仲节艺术展馆等。 茔祠内还保存众多的北宋石雕,以及宋、金、元、明、清珍贵碑刻。如王安石撰文、书法家雷简夫书丹的司马沂碑,苏轼撰文并书石的司马光神道碑(又名杏花碑)以及明代时用宋制螭首(高18米)龟跌(高16米),宋哲宗篆额的「 ”忠清粹德之碑”,均为历代金石学家视为珍品。 司马光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禹王城遗址 禹王城遗址,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夏县西北75千米处禹王乡的禹王村、庙后辛庄、郭里村一带,因传说夏禹曾在此居住过,故俗称禹王城。为春秋战国时期的魏国国都安邑城,也是秦、汉及晋时的河东郡治所。 禹王城遗址有大城、中城、小城和禹王台四部分,大城形状如梯形,小城在大城的中央,禹王台在小城的东南角,中城在大城的西南部。禹王城遗址文化遗物有锛、锄、镢、斧等器具的陶范、平首布陶范及陶罐、陶盆、铁锛等。汉时,古安邑(禹王城遗址)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对后世的文化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是华夏寻根溯源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988年,禹王城遗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阴村遗址 西阴村遗址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夏县尉郭乡西阴村的西北部,是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1926年10月18日由清华大学考古学家李济主持发掘,它是中国考古学者主持发掘的第一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遗址内发现有窖穴、灰坑等多处遗迹,并出土各种陶片、石器、骨器6余箱。 半个蚕茧 特别是在遗址中发现了半个蚕茧证明了远在6000年前这一带就出现了植桑、养蚕业。仰韶庙底沟类型文化遗迹有半地穴式圆形或长方形房址及不同形状的灰坑。出土遗物包括石、骨、蚌、陶等类。主要器型有釜、灶、夹砂罐、尖底瓶、直口或敛口钵、敛口瓮、缸、彩陶罐等。 1996年国务院公布西阴村遗址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瑶台山 瑶台山又称巫咸山,位于夏县县城2公里处的中条山前沿,瑶台山孤峰峭拔,苍翠摩空,是夏县古八景之首。瑶台山古时就为游人拜遏游赏的最佳去处,如今更是。 瑶台山山顶为太虚观,太虚观中建有九层佛塔,塔高4369米。塔中供奉有三世佛及观音、文殊、普贤、地藏、弥勒等五大菩萨,又建有三清、三官、文昌、药王、雷神等殿阁,是集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宗教圣地,也是夏县旅游的标志,是人们去夏县不得不参拜的一个景点。 堆云洞 堆云洞位于夏县城西25公里稷王山上牛村土岗上,两侧沟壑深近百米。蛇虎、石健二涧环绕,涧水东流入涑水河。因雨后岗上积云缭绕,雾霭长存,洞门云封,故称「 ”堆云洞”,又因为其外观似 布达拉宫,堆云洞又被称为「 ”小布达拉宫”。 堆云洞是一座道观,建筑始于元代,明清两代相继增建和扩建。布局严谨,设计巧妙,亭台阁楼,因地制宜,错落有致,规模宏大,气势壮观。现存建筑有北极台、笔峰塔、三皇阁、三圣殿、真武殿、三王祠(药王、牛王、马王)和白衣大士祠等,配以廊庑、厢房、道院,形成一组宏丽的道观建筑群。 庙内现存石刻「 ”堆云洞全景图”,形象地反映了兴盛时期的洞景。由于堆云洞所处地势高峻,环境幽邃,景致秀丽,清人慕其景色,题赞堆云八景为:双涧合流、石穴隐云、路盘层磴、庭俯乔林、东楼朝雨、西殿晚风、笔峰留月、高台孤耸。有诗云:「 ”曲折螺旋步步升,青云足下会飞腾。回头试看行将处,已离琼楼十二层。”被列为夏县十二景观之一。 东下冯遗址 东下冯遗址位于夏县埝掌镇东下冯村青龙河南北两岸的台地上,是夏商时期晋南地区的典型遗址。 其年代经放射性碳素断代,为公元前1900~前1500年左右。 公元前21世纪,夏禹之子启建都于此,即今东下冯遗址。史载:夏朝君主启率众从阳翟西迁到夏(华夏族故地),建都安邑。 遗址总面积约25万平方米,发现的遗物有陶器、骨器、铜器、石器等。 东下冯遗址的发现与发掘对于探讨夏时期晋南地区的文化面貌具有重要意义,将有助于对中国古代城市形成与发展、夏商文化变迁的研究。 东下冯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泗交风景区 泗交大峡谷旅游风景区是三晋最大的生态旅游景区,坐落在山西夏县风景秀美的泗交镇,依山傍水,融于巍峨群山之中。泗交镇位于中条山中,景区属于中条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组成部分。 这里,气候宜人,自然环境优美,文化积淀深厚,是理想的生态旅游胜地、避暑度假宝地,景区内群峰耸立,古木成林,环境清幽,鸟兽群集,春闻山花飘香,夏沐凉风送爽,秋赏红叶烂漫,冬望松柏傲雪,周围丛林环抱、松杨迭翠、浓荫蔽日、青草连连,清泉汇聚成河穿流而过,林水相映、水沙交融,构成了一幅独特的田园画卷。 周边还有架桑村峡谷漂流、唐回村峡谷漂流等知名的游乐景点。 名人及传说 嫘祖传说 夏县西阴,远古时期为西陵氏部落居住地。先民们生养繁衍在这块风水宝地上,创造了辉煌的「 ”西阴文化”(学术界公认)。有关嫘祖的故事有不计其数。 嫘祖,西陵(西阴)氏之女。黄帝正妃,教民养蚕治丝。使先民摆脱了束叶裹皮的原始生活,进而有了闻名于世的「 ”丝绸之路”,又有了近代的(中国)「 ”丝绸大国”。约1500年前的北周时,封嫘祖为「 ”先蚕”(蚕神)。从此全国开始祭典「 ”先蚕娘娘”。 夏县西阴村古时在灰土岭上有「 ”娘娘庙”占地约三亩,四季有人进香、供献,后毁于日寇的「 ”三光”蛮行,村人将「 ”泥塑”娘娘像搬到村边的一个土窑洞内,每年照归香火不断。洞壁上绘有娘娘生活、劳作的彩图。约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圣像被毁。窑洞在近几年因村民盖房建院被开挖不存。 1992年山西省省委工作队为弘扬五千年历史文明及西阴文化又重塑嫘祖像一尊,敬放于村南古庙中,并在墙壁上绘了有关嫘祖的画图若干组,为后人瞻仰。 司马光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 ,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一部长达300万字的皇皇巨著,19年的呕心沥血,书写的是中国编年体通史的千古绝唱。「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关于这部史学大典, 主席留下了「 ”精读17次”的感人佳话,并在书上写下了密密麻麻的眉批点评。有人盛赞它是开国领袖「 ”驮在马背上的秘密武器”「 ”放在床头边的高级参谋「 ”。 司马光砸缸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水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 ”砰”的一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这件偶然的事件使小司马光出了名,东京和洛阳有人把这件事画成图画,被人们广泛流传。 卫夫人 卫夫人,本名卫铄,字茂漪,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人,晋代著名书法家,廷尉卫展之女。 卫氏家族世代工书,卫夫人师承钟繇,妙传其法。卫夫人与王羲之母亲为表亲戚,成为「 ”书圣”王羲之的书法老师。 卫夫人,被誉为「 ”中华女书法家之祖”。她擅长一手「 ”簪花小楷”,「 ”如插花 ,低昂芙蓉;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又若红莲映水,碧沼浮霞。” 《笔阵图》是论述写字笔划的著作,阐述执笔、用笔的方法,并列举七种基本笔划的写法。《笔阵图》据信为卫夫人所作。 名优特产 泗交黑木耳 泗交黑木耳是山西省运城市夏县泗交镇的特产。泗交镇黑木耳历史悠久,早在唐宋时期,就作为贡品,品质好,营养价值丰富,有降血压、降血脂的特殊功能。 泗交黑木耳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夏县板栗 夏县板栗以野生为主,具有外形美观,面有光泽,水分少,易剥皮,出粉率高,肉质细腻,香甜味美,营养价值高等特点。夏县板栗肉质细腻,生吃脆甜,熟吃绵甜,而且都营养丰富。很多人都喜欢把剥好的板栗用来炖汤,汤汁鲜美,栗肉绵甜,也称得上是一款营养丰富,美味多汁的美食。 祁家河柿饼 夏县祁家河的柿子饼,这里环境优越,水源丰富,阳光充足,种植的柿子也非常好,个大,色泽纯正,肉质细腻,鲜香可口,用它来制作的柿子饼可谓是上乘品质,好看,绵甜可口,营养丰富。

小晁村地处中条山支脉鸣条岗上,大运路南侧。全村共有224户,1026口人,耕地面积2277亩。著名的司马温公祠位于小晁村北侧。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在支村委会班子成员与全体村民的奋斗努力下,我村大力开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努力改善我村基础设施建设,村经济得到了全面发展,基础设施和文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人民群众走上了基本富裕之路。

截至到目前,我村已形成了以桃为主的主导产业,建立了专业合作社,人均纯收入4561元;村主干道网络合理清晰,呈“井”字格局,村内巷道基本硬化,对外交通畅通,对村街巷道进行了绿化;对村内环境进行了整治,村内卫生有了明显改善;村内修建了中心广场及花园,广场内健身器材排放整齐,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

小晁村与牛家凹村、上牛村、下牛村、兴南村、马乔村、张庄村、岳村村、仪门村、西下晁村、后堡村、西张村、常村村、东张村、阎赵村相邻。

2020年8月26日,山西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小晁村为2020—2022周期山西省卫生村。

运城司马光祠

运城司马光祠司马光祠位于大(同)运(城)高速公路夏县段水头镇通往县城方向约2公里处小晃村北峨眉岭上。司马光(公元1019-1086年),字君实,北宋陕州夏县(即今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

小晁村附近有运城司马光祠、堆云洞、河东特委革命活动旧址、薛嵩墓、金楼山等旅游景点,有泗交黑木耳、山西小酥肉、祁家河柿饼、禹王乡柳编、夏县板栗等特产。

运城司马光祠位于哪里

运城司马光祠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运城司马光祠司马光祠位于大(同)运(城)高速公路夏县段水头镇通往县城方向约2公里处小晃村北峨眉岭...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