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姓耿.祖籍辽宁铁岭.曾祖父“殿‘字辈.祖父”好’字辈.我的满姓是什么.是正白还是镶白旗?
八旗与姓氏没关系。不要把姓氏和旗联系在一起。
满族取
耿姓
的多了,不过铁岭的满族耿姓中,八旗汉军的后代比较多,
建议你回老家去查找一下本家族家谱。
---------------------------------------------------------------------------------------------
他塔哈拉
满语没这个词,
到是有
他塔拉
哈拉,意思是
他塔拉
家族。
你这是从哪听来的?
2014-06-30
杨峻岭(右一)和叔叔杨摄万(中间者)、父亲杨技万(左一)在翻看家谱
英雄社区一角
几天前,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消息传出后,长江第二大岛—扬中有一群姓杨的中老年人兴奋不已,根据家谱记载,他们是隋炀帝杨广的部分传人。“我们是杨广的后人,杨广在位时三修运河沟通南北,今天申遗成功也有他的功劳。”看到现代快报《发现》周刊征集家谱的报道后,扬中市民杨峻岭给现代快报打来电话。杨峻岭说,去年,扬州发现隋炀帝墓的消息就已经牵动着他的心,他和父辈密切关注着有关新闻,家里还留存着相关报纸,“有朝一日,我们也要到扬州去参观。”
杨广的后人是如何来到扬中的?他们在这个岛上生活得怎么样?杨氏后人有着怎样的故事?带着这些问题,现代快报《发现》周刊记者前往扬中一个叫英雄路的地方…… 现代快报记者 林清智 文/摄
寻根问祖
祖辈流传:“我们的祖先是隋炀帝”
“英雄路这个地方原来叫纱帽圩,上世纪90年代,它还是三茅镇的一个村庄。”6月27日上午,杨峻岭指着脚下的水泥马路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这里曾经是一派田园风光,现在的马路是曾经的河流,河上有小桥,河边有乡间小路,村里随处可见庄稼地、晒谷场,“小时候到了这个季节,晚上都是伴着蛙声入眠。”
如今,纱帽圩已经城镇化,并改名为英雄社区,属于三茅街道,这里聚集着40多户杨姓人家。
家乡面貌发生的巨变给杨峻岭带来了乡愁,他经常怀念起过去的人和事,进而想到和祖先有关的种种传说,有同感的还有他的亲戚邻居。
“英雄”这个名字是否和杨姓有关不得而知,但对于居住在这里的杨家人来说,有种历史的巧合,因为在他们看来,祖先隋炀帝就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英雄。
“小时候,我们常听老一辈人讲,我们的祖先是隋炀帝杨广。”杨峻岭的叔叔、69岁的杨摄万说,尽管杨广的功过在历史中存在争议,但作为杨广的后人而言,他感到很自豪,他和身边的亲戚都认为,杨广功大于过。
出生于1970年的杨峻岭表示,他们是杨广后人这个说法他小时候也听过。不过一直以来尤其是“文革”期间,祖辈们只是轻描淡写地向他提过,不敢大肆宣扬。直到2004年,丹阳发现了《杨氏宗谱》后,他们介绍自己的祖先时才有了更足的底气。
杨广部分后裔明代迁居丹阳
近年来,杨摄万对《中华姓氏通史·杨姓》一书颇有研究。据他介绍,杨姓诞生于周朝,始祖叫杨伯侨,周代以来,杨姓中出现了许多名门望族,其中,自称汉太尉杨震后人的杨坚统一中国,建立了隋朝,他所创立的王朝到儿子杨广这里就戛然而止。杨广死后留下诸多血脉,扬中英雄路的杨氏是杨广后世子孙的一个分支。2004年,丹阳后巷镇杨家埭村发现了一套民国年间修订的《杨氏宗谱》,据该家谱记载,隋炀帝杨广的一支后裔就定居在丹阳。
据《杨氏宗谱》记载,杨广有四子,长子杨昭生三子:杨炎、杨侗、杨侑。明朝时期,杨侗后裔杨汉义因祖父、父亲先后任江浙提学,先是居住在南京附近的句容,后寄居苏州,最后定居现在的丹阳后巷镇杨家埭。
这套宗谱共印有十套。珍藏这套宗谱的杨学海老人称,因其父当年在本村祠堂内管理事务,所以他家共有两套。文革中,其中一套家谱被抄收,另一套被家人隐藏后精心保存至今。
续修家谱
1947年,用轿子抬着一箧家谱渡江到扬中
杨汉义定居杨家埭后,其后裔除留居本村外,还迁至丹阳的新桥、杨家木桥、界牌包港以及扬中、江阴等地。其中,扬中英雄路的杨氏就是200多年前从丹阳后巷迁居过来的。当时,扬中还是长江中的一个荒岛,丹阳后巷镇杨家埭村同样地处长江之滨,村民杨嘉朋(杨汉义的第13代孙)带着家属渡江来到扬中,定居于现在的英雄路,目前杨嘉朋的后人已经传至第10代。
杨摄万告诉记者,杨家对于修谱一事向来十分看重。据英雄社区杨家几位“学”字行辈的长者回忆,1947年春天,在丹阳后巷镇杨家埭村,聚集了杨家各支系文化素质较高的人员,在那里续修宗谱,来自扬中纱帽圩的杨宏道曾参与此次修编。夏天,宗谱修订完成后,纱帽圩的杨学炳等人,曾用轿子从丹阳杨氏宗祠迎取一箧家谱,渡江来到扬中纱帽圩,放在杨芳家的阁楼上,学生时代的杨芳,时常在阁楼上整理古典书籍,也翻阅过1947年重修的宗谱。遗憾的是,这些家谱在文革中被抄收。
杨摄万说,杨芳就是他父亲,从丹阳抬回来的家谱应该是十套宗谱中的一部分。
1997年,凭回忆编写了“纱帽圩行辈简明表”
1997年,退休教师杨芬(杨峻岭的爷爷)、杨芳和杨芹兄弟三人,在没有宗谱参考的情况下,凭他们年轻时经常翻阅宗谱的记忆,靠手写油印,采用横式编排的方式,编写了纱帽圩近十代杨姓人的行辈简明表。这本手写的家谱在开头这样写道:“今天我们能看到子孙繁衍,是不简单的,应该追念先祖创业之艰难。”
这本家谱里记载的始祖并非杨伯侨,而是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名人杨震,杨摄万根据宗谱推算,杨震是杨伯侨的第25代孙。
2012年,为英雄路杨家修新谱
2004年,杨摄万看到丹阳发现《杨氏宗谱》的新闻后,驱车来到丹阳,见到宗谱后,他有了为英雄路杨氏编写新家谱的想法。2011年,杨摄万在1997年编写的“简明表”基础上,参考《杨氏宗谱》,于2012年编修完成了英雄路杨氏支谱。
通过这个家谱,记者看到,该家谱追溯到杨姓始祖杨伯侨,用脉络清晰的世系图,显示了杨伯侨如何一代代传至丹阳杨姓始祖杨汉义、杨汉义又是怎样一代代传至杨嘉朋,家谱中,汉代名士杨震,隋朝皇帝杨坚、杨广,初唐四杰杨炯等名人都在列,为了弘扬杨氏家族“厚德崇文”的优良传统,家谱中还为近代几位杰出人物撰写传记。
家谱修好后,杨氏家族在社区举办仪式,给每个家庭都发了一本。
家谱中的名人
杨震“四知辞金”
后人谨守“清白传家”传统
记者了解到,尽管在杨姓名人中,杨广的地位和名声无人能及,但在英雄社区的大部分杨姓居民看来,相比隋炀帝杨广,他们更在乎“四知先生”杨震。
谈到杨震,就不得不提一个有名的故事—四知辞金。
据《中华姓氏通史·杨姓》记载,杨震是东汉时期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到50岁时才开始做官,当时的昌邑令王密,本是杨震在荆州刺史任内推举出来的孝廉,当杨震做东莱太守的时候,王密为了感谢他的举荐之恩,便在深夜偷偷拿了10斤黄金送给他。杨震不肯接收,并责怪王密说:“故人之君,君不知故人,何也?”意思是说,我知道你,所以才举荐你做孝廉;你却不知道我是个清廉的官员,这是为什么?可是王密却说,这是深夜,不会有人知道的,请收下吧!
杨震反问道:“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怎么可以说没有人知道呢?”
王密听后,非常羞愧地谢罪走了。
有人见杨震家里清苦,就劝他整治产业,他却说:“让后世的人,称我的子孙为‘清白官吏的子孙’,拿这个当遗产,不是很丰厚吗?”由此,“清白传家”的美誉传颂至今。
英雄路杨氏的现在
人才辈出,文化氛围浓厚
四知辞金的故事广为传颂,弘农杨氏以“四知”为荣,并以“四知”为堂,以“清白传家”为额。此后,“四知堂”成为许多杨姓家族支派的堂号,英雄路杨氏家谱所用堂号即为“四知堂”。杨摄万介绍,宗谱显示,扬中杨氏也是杨震的后人,虽然杨姓历史上不乏王侯将相,光是唐代就有11个宰相,但没人能比杨震更让他们感到自豪,“我们是‘四知堂’的后裔,为四知堂始祖杨震‘勤政为民、清廉为官’,‘清白传家’而自豪。这次续修家谱的目的除了寻根问祖,还希望能让先人之德激励后人。”
据统计,今天扬中英雄路杨氏家族已有40余户,近年来这一家族可谓人才辈出:科、局级以上干部10人,具有中高级职称的知识分子和技术人才30多人,教育工作者20余人,知名企业家、公司总经理6人,建筑与工程设计师、总监5人。
在杨峻岭看来,扬中英雄路杨氏家族的繁荣和“厚德崇文”的家风不无关系,家族中有很多教师世家,他的父亲、74岁的杨技万就是一名退休教师。6月26日下午,记者第一次来到英雄社区时,杨技万正在创作中国山水画,地上铺满了等待风干的画作,“杨家人文化氛围非常浓,经常能看到大伙聚集在一起讨论诗词、创作书画。”
隋朝皇族不是弘农杨氏的后裔。
我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王桐龄曾提出以下几点质疑,认为杨隋先世应非汉族:1杨隋先世家于武川,其地为匈奴鲜卑人杂居之地;2隋室自谓系出弘农,但其世系中断,颇多暧昧不清之处;3隋室之家族关系常与儒教道德伦理相抵触,而与西北民族风俗习惯暗合;4隋室好与外族通婚。
杨忠(507年-568年)字揜于,小字奴奴, 陕西华阴人,隋文帝杨坚之父。看杨忠的字和小名都不是汉人该有的。杨忠不过是发迹之后,附会的的汉名罢了,依照六朝人取名的习惯,揜于应该是杨忠的本名。如高欢,本名贺六浑,发迹后,改名叫高欢。
宇文泰主掌西魏国事,大将杨忠(即后来隋文帝杨坚的老爸)出力甚多,东征西杀,血梁战袍,被魏慕帝“赐姓普六茹氏”,所以,大名鼎鼎的杨坚最早的名字就叫普六茹坚。
隋文帝杨坚的先世,《隋书》〈高祖纪〉载:弘农华阴人也。汉太尉震八代孙铉,仕燕为北平太守。铉生元寿,后魏代为武川镇司马,子孙因家焉。元寿生太原太守惠嘏,嘏生平原太守烈,烈生宁远将军祯,祯生忠,忠即皇考也。皇考从周太祖起义关西,赐姓普六茹氏,位至柱国、大司空、隋国公。
以上世系《北史》〈隋高祖本纪〉的记载基本上相同,一般就是据此记载而说杨坚是弘农华阴的汉族名门之后,但是《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对隋室系谱记载则有所不同:
震-牧-统、奇、亮、孕(十世孙)、渠-铉(十九世孙)-元寿-惠嘏-烈-祯-忠-坚
以上世系从杨震到杨铉历19 代,与《隋书》〈高祖纪〉所载只历8 代不合,此点清代沈炳震在〈唐书宰相世系表订伪〉已经提出质疑了。
隋朝开国四大名将
韩擒虎、贺若弼、高颎、史万岁
韩擒虎(公元538—公元5921226)原名擒豹,字子通,河南东垣(今河南新安县东)人,隋朝名将。韩雄子。容仪魁伟,有胆略,好读书。仕北周,袭父爵,以军功迁和州刺史。入隋,文帝欲图江南,特拜擒虎为庐州总管,委以平陈之任。伐陈为先锋,直捣金陵,执陈后主。进位上柱国,封寿光县公,终凉州刺史。 贺若弼(544—607),字辅伯,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隋朝著名将领。贺若弼出生在将门之家,其父贺若敦为北周将领,以武猛而闻名,任金州(今陕西省安康)刺史。北周保定五年(565年)十月,贺若敦因口出怨言,为北周晋王宇文护所不容,逼令自杀。临死前,曾嘱咐贺若弼说:“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隋书·贺若弼列传》)。并用锥子把贺若弼的舌头刺出血,告诫他慎言。 高颎(541—607)一名敏,字昭玄。渤海蓚(今河北景县东)人,隋朝杰出的政治家,著名的战略家、谋臣,隋代名相。自称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其父高宾是上柱国独孤信的僚佐,官至刺史。 史万岁,京兆杜陵人,隋朝名将。长于骑射,好读兵书。15岁随父从军。北周武帝时,其父战死,以忠臣子授开府仪同三司,袭爵太平县公。北周末,随上柱国梁士彦攻讨相州总管尉迟迥,每战先登,因功拜上大将军。隋初,因大将军尔朱绩谋反被杀而受牵连,发配敦煌为戍卒。隋开皇三年,秦州,总管窦荣定击突厥,遂至辕门请自效。奉命与突厥单骑比武决胜负,驰斩其一勇士,使突厥军不敢再战而退。每行军作战,身先士卒,善抚部下,将士乐为效力。因其南征北战,屡建战功,遭杨素嫉妒诬陷,被隋文帝冤杀。 隋朝开国功臣有哪些?1、上柱国贺若弼
贺若弼(543─607),字辅伯,河南洛阳人。父为北周名将。贺若弼少时受家教,能武能文,曾任寿州(今安徽寿县)刺史。入隋后,经高颎举荐,任吴州总管。后遇韩擒虎,二人不和。及后贺若弼进上柱国,封宋国公。贺若弼自恃功高,每以宰相自许,然而一直未能为相,大为不满。
他又常以将才自傲,炀帝为太子时,曾问他:“杨素、韩擒虎、史万岁三人孰为优劣?”贺若弼答道:“杨素是猛将,非谋将;韩擒虎是斗将,非领将;史万岁是骑将,非大将。”
太子再问:“然则大将是谁?”弼答:“唯殿下所择。”由此可见其颇以大将自许,故自此为炀帝所忌。后亦因非议时政,与高颎同时被炀帝所杀。
2、靠山王杨林
杨林,字虎臣,《说唐全传》《兴唐传》中的虚构人物,天下第八条好汉,隋炀帝杨广的叔父,隋朝开国九老之一,为隋王朝的建立与统一立下过汗马功劳,被封为靠山王。
他武艺高强,手持一对囚龙棒,后在隋朝统治濒临瓦解之际,设计做最后殊死一搏,事败,被第七好汉罗成的绝技回马枪刺死,其历史原型是杨爽。
3、越王杨素
杨素(544年—606年8月31日),字处道,弘农华阴(今属陕西华阴)人。北周隋朝权臣、诗人,杰出的军事家、统帅。出身北朝士族,北周时任车骑将军,参加平定北齐之役。
他与杨坚(隋文帝)深相结纳。杨坚建国,以为御史大夫,后以行军元帅率水军东下攻陈。灭陈后,进爵为越国公,任内史令。隋炀帝杨广即位,拜司徒,改封楚国公。大业二年去世,追赠光禄大夫、太尉公,谥曰景武。
4、双枪将定彦平
定彦平与罗艺、杨林是拜把子的兄弟,交情甚厚。起初定彦平为隋朝的创建立下汗马功劳,后来辞退海州大帅,归隐田园。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后来定彦平巧遇发兵攻打瓦岗的靠山王杨林,杨林摆一字长蛇阵攻打瓦岗寨,邀请定彦平助阵,为一字长蛇阵做阵胆。
定彦平前往前线途中遇到假托还愿之名前往瓦岗帮忙破阵的义子罗成,被罗成甜言蜜语弄得得意忘形的老爷子把单枪破双枪的秘诀传授给罗成。
5、昌平王邱瑞
邱瑞是隋朝开国元勋之一,秦琼的姨父,尚师徒的义父。邱瑞为人刚正不阿,在朝中称为长平王,和中正太师伍建章、李渊一起与宇文化及等奸臣抗衡。秦琼等七雄闹花灯打死宇文成祥,邱瑞将七雄藏在自己的长平王府,巧退前来搜府的宇文成都。
杨林带兵讨伐瓦岗摆下一字长蛇阵,前往助阵的邱瑞看破昏君奸臣,遂投瓦岗;打铜旗阵时,秦琼被邱瑞的义子尚师徒追赶,马坠枪折退到小庙正遇邱瑞,邱瑞劝说尚师徒归降不成,一怒之下向他撞去,不慎触柱而死。
-开隋九老
史万岁作为隋朝的开国名将和第一猛将,隋文帝为何要杀他?史万岁为什么最后会死我觉得也有一点功高盖主的成分在里面,史万岁在隋朝的将士中,可以说是基本上是隋朝第一猛将了,但是就是因为他太过的勇猛了,所以最终兵权掌握的比较集中帝王就比较害怕,就想办法把他弄死了。
史万岁的父亲他本来就是一个为国牺牲的烈士,而且他父亲的地位还是很高的,所以说当时的隋文帝为了表示对史万岁父亲的尊重,于是就将他的儿子提拔了上来。而且开始的时候史万岁的地位就比较高,到达了接近一品的位置,而且史万岁的战绩十分的惊人,慢慢的爬到了大将军的位置。本来很多人都认为他的前途都是一片光明的,因为他才30出头,就已经是一个正一品的官职,还带着一个大将军了。
但是老天有些不开眼,这个时候同样升为大将军的朱绩叛变了,所以说这个时候史万岁受到他的影响也被革职了。
史万岁后来被分配到边疆,他在边疆的战绩也十分的惊人。但是后来他受了别人的贿赂,贿赂他的这个人后来被逮到了,被逮到了之后将史万岁供了出来。本来在这种情况下,史万岁应该会被杀头的,但是因为周围他一帮兄弟的求情,所以他就没有死,但是随着后来隋文帝杨坚即将去世的时候就吩咐下去将史万岁给赐死了,史万岁的一生可以说为隋朝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正因为他的功劳太大了所以说那些君王怕他会造反,但是史万岁从来没有造反的心思,但是皇帝不相信,死人是不会造反的,所以就将他赐死了。
隋朝开国王爷都有谁?兴隋九老
第一老:忠孝王伍建章:忠孝王伍建章可以说是隋朝开国的第一元勋,他最为人喜闻乐道的一件事就是在当山洼闯重围、搬救兵,解救了隋文帝杨坚与隋朝大军,算的上是“未建其国,先救其主”了。虽然后来因为怒骂昏君隋炀帝杨广“欺娘戏妹、弑父鸩兄”而被“敲牙拔舌”,但他对隋朝的耿耿愚忠可见一般 第二老:开国老帅高颍:最重要人物隋朝第一功臣 第三老:靠山王杨林:靠山王杨林为隋文帝杨坚的同胞兄弟,开国之初,杨林随兄长南争北战,掌中一对水火虬龙棒,骁勇异常。人称“双棒无敌手,到老不失机”。不过,“到老不失机”这句话说的可能有些早,随着隋炀帝杨广登上历史舞台,这位老先生的平坦大路终于出现了危机。强烈的家族荣誉感与天生的“一根筋”性格使这位禀性还算纯良人物只顾一味回护已经“桅折钉锈”的大隋江山,但中国历史上数的着的“败家子”杨广却使他的努力化为乌有,让这位“愚忠”的悲情人物一步步走向了死亡的深渊,并最终丧身扬州城郊。 第四老:上柱国贺若弼:上柱国贺若弼是大隋王朝的又一柱石,不过,稳重、隐晦的性格让其成为隋朝开国元勋中最没有“风头”的一个。但他对隋朝的功绩却是没有人可以抹杀的,稳重的做事风格也颇得隋文帝赏识,这使得贺若弼最终坐上了上柱国这个令人垂涎的位置。而他的隐晦也使他在隋炀帝上台后得以保全自己。(历史对贺若弼的死有分歧:一说贺若弼在今陕西榆林因为连坐被斩,一说贺若弼得以善终)而且,其首创的“均甲制”也在他的默默耕耘下颇有成效,从某种程度上讲,是贺若弼的“均甲制”在隋朝末期让隋朝保持了“中兴”的一线曙光。要不是杨广这小子太能“造”,贺若弼也许可以成为改变中国历史的人。 第五老:越王杨素:越王杨素是隋文帝杨坚的另一个弟弟。在王朝建立之初,他同样功勋卓著。但荣华富贵迷失了他的“人生”。在成功之后,他想的不是如何进一步巩固自己得来不易的成果,而是没有节制的吃喝玩乐。最后终于没有逃脱覆灭的结果。 第六老:大都督鱼俱罗:大都督鱼俱罗应该可以算是隋朝的第一员勇将。在隋朝末年,他为了替自己的第二个徒弟“天宝无敌将”宇文成都报仇,曾经刀斩当时的“天下第一勇士”李元霸(也有野史说李元霸是因为“凭锤骂天”而被自己的雷鼓翁金锤砸死的)(注:兴唐传的演义中,李元霸是死在鱼具罗手中,隋唐演义中则是后一种情况,事实上两者都不是真实历史——)。但此人禀性刚烈,在隋朝立国未久之时,就因为不堪权贵的排挤而解甲归田。 第七老:昌平王邱瑞:昌平王邱瑞本是南陈降将,但由于其后来的卓越表现得以位列王爵。邱瑞有一个徒弟,号“四宝将”尚师徒。而昌平王邱瑞就是因为与自己的徒弟在政治信仰上有了分歧,而被自己的徒弟活活气死了。而“四宝将”尚师徒也未得善终,由于感觉愧对恩师,其人最后自尽而亡。师徒二人最后落的同归一剖坯黄土。 第八老:下柱国韩擒虎:下柱国韩擒虎是“兴隋九老”中最世故的一位。其人一方面做着顺臣,从来不说皇帝不爱听的话,另一方面也讲究朋友之义,在忠孝王伍建章死后,韩擒虎曾经不遗余力的保护伍建章的儿子南阳侯伍云召,最后终使伍云召逃出生天。 第九老:双枪将丁彦平:双枪将丁彦平在隋朝统一神州之后就辞官不做,化身“云龙僧”云游江湖,去做他自己想做的事情去了 隋朝开国大将怎么死的四大名将:韩擒虎,正常死亡。
贺若弼,被隋炀帝加以诽谤朝政的罪名杀害。 高颎,和贺若弼一起被杀。 史万岁,遭杨素嫉妒诬陷,被隋文帝冤杀。 其余十三个名将, 尔朱绩,以谋反罪被隋文帝杀死。 王谊,被隋文帝以“言论丑恶”赐其死。 梁士彦,以谋反罪被隋文帝杀死。 宇文忻,以谋反罪被隋文帝杀死。 刘昉,以谋反罪被隋文帝杀死。 元谐,以谋反罪被隋文帝杀死。 虞庆则,以谋反罪被隋文帝杀死。 宇文弼,和贺若弼一起被杀。 鱼俱罗,目有二瞳孔,有帝王之像,遭炀帝猜忌,被斩首于市。 杨素,被杨广猜忌,不过算是自然老死。 梁睿,长孙晟,贺娄子千,自然死。 大部分都是被杀的,而且是冤杀,这就是所谓伴君如伴虎吧。 大隋九大开国元勋是?大隋九大开国元勋分别是:忠孝王伍建章、大元帅高颖、靠山王杨林、上柱国韩擒虎、上柱国贺若弼、双枪将定彦平、越王杨素、大都督鱼俱罗和昌平王邱瑞。
忠孝王伍建章
隋朝九位开国元老之首,隋朝建立后,伍建章因为功高盖世,受封为忠孝王。后晋王杨广夺权篡位,伍建章披麻戴孝,手持哭丧棒,上殿骂君。杨广震怒,下令将伍建章满门抄斩,只有马夫伍保和其子伍云召逃过一劫。
靠山王杨林
天下第八条好汉,隋文帝杨坚的弟弟,隋朝开国九老之一,为隋王朝的建立与统一立下过汗马功劳,被封为靠山王。
他武艺高强,手持一对虬龙棒,后在隋朝统治濒临瓦解之际,做最后殊死一搏,事败,被第七好汉罗成的绝技回马枪刺死。
大元帅高颖
高颎(541—607)是一位出将入相的人才,智商极高,精通战略,高颎在军事上奇谋迭出、平南破北,堪称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政治上他为隋朝修订新法又打造首都,且为人低调谦和,为朝廷推荐了大批人才,所以又称得上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
越王杨素
杨素(544—606),这位美髯公堪称隋朝战功最显赫的名将。当初北周灭北齐的战争中,他就表现极佳,后帮助杨坚篡位,建立隋朝。在灭陈之战中,他担任水军统帅,统领超级战舰顺流而下,吓得陈军将士胆战心惊,竟把坐在船头、威风凛凛的杨素当作“江神”!
杨素还是一位了不起的文学家,他的诗文或雄浑悲壮,或清新秀美,堪称隋朝文学的绝佳典范。
大都督鱼俱罗
鱼俱罗武艺高强,而且嗓门大,和张飞似的,正所谓“声气雄壮,言闻数百步”,而且他长相特异——“目有重瞳”,也就是四个眼眸,和昔日的楚霸王项羽一样。
鱼俱罗在大隋武将中的突出特点就是个人武力超牛,出身大内高手(禁卫军)的他在灭陈朝、平江南豪强和伐突厥的战争中,杀敌无数,史书上形容他冲锋陷阵时“出左入右,往返若飞!
贺若弼出生在将门之家,其父贺若敦为北周将领,以武猛而闻名,任金州刺史。
上柱国贺若弼
贺若弼以伐陈有功,封上柱国,进爵宋国公,官至右武候大将军。公元607年,贺若弼被隋炀帝加以诽谤朝政的罪名杀害。
昌平王邱瑞
隋朝昌平王,邱福之父,秦琼姨父。为人正直,为官清正,不与宦臣为伍,被宦臣们视为绊脚石。
二打瓦岗寨任主帅,由于宇文成祥被杀的事,无法为自己开脱洗清,被逼无奈投了“大魔国”。封为瓦岗“福寿王”。在西魏兵发五关时,为劝降徒弟尚师徒投诚,来到虎牢关,阵前劝降不成,自戕身亡。
上柱国韩擒虎
容仪魁伟,有胆略,好读书。北周时,任都督、刺史等职,袭爵新义郡公。陈出兵进逼光州,任行军总管,率军将其击退 ,后又屡挫陈师。因功进位上柱国、大将军。后封寿光县公,以行军总管屯金城,旋任凉州总管。
双枪将定彦平
定彦平与罗艺、杨林是拜把子的兄弟,交情甚厚。起初定彦平为隋朝的创建立下汗马功劳,后来辞退海州大帅,归隐田园。
作为隋朝赫赫有名的大将,开国将领韩擒虎是怎么死的?作为隋朝赫赫有名的大将,开国将领韩擒虎是因为疾病而死的。韩擒虎征战沙场多年最有名的胜仗就是以少胜多的征战陈朝,他死后成为阎王是人们对他的敬畏和怀念不是真的。
韩擒虎原名擒豹是隋朝有名的大将,为隋朝的建立和开疆扩土立下了汗马功劳。
韩擒虎的父亲是韩雄,韩雄曾是北周的大将军,所谓将门虎子,韩擒虎从小受到父亲的教导和熏陶也成长为了一个文武全才的人。韩擒虎自幼习武,练了一身的武艺,而且非常喜欢读书。 杨坚推翻北周建立隋朝后一直希望统一江南,他觉得韩擒虎此人文武双全而且很有威望就让他去江南,担任庐州总管,到任后韩擒虎立即训练水兵,建造船只,收买陈朝的消息,收买人心。韩擒虎在庐州期间,深得人心,陈朝的士兵对他也有崇拜和敬畏之情。 后来隋朝大军对陈朝形成了包围之势,虽然陈朝兵势众多,但是当陈朝的兵听说是韩擒虎率领大军都逃的逃,散的散溃不成军了,韩擒虎在枯井当中活捉了陈后主。就此陈朝彻底灭亡,隋朝统一中原。 韩擒虎一生南北征战,立下屡屡战功在朝中很有威望,后又辅佐隋文帝,不过由于他征战多年身上的新伤旧伤不断,一直被病痛折磨着,常年在外没有悉心修养,到了55岁不治而终。 韩擒虎是隋朝名将,也是难得一直被器重,功高而未被镇压或杀死的人,我觉得这可能和他不仅是武官而且有文官的行事智慧,不但有勇还有谋略,通过他收复陈朝就可以看得出来。 名将(16)隋朝(35)
满族姓耿.祖籍辽宁铁岭.曾祖父“殿‘字辈.祖父”好’字辈.我的满姓是什么.是正白还是镶白旗?
本文2023-09-22 00:34:2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8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