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可以提供,长治市所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表,包括朝代,和列入年份。谢谢!!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3收藏

哪位可以提供,长治市所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表,包括朝代,和列入年份。谢谢!!,第1张

观音堂        明         山西省长治市

潞安府城隍庙     元至清       山西省长治市

潞安府衙       明    山西省长治市

正觉寺        金至明       山西省长治县

长治玉皇观      元至清  山西省长治县

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 1938年 山西省武乡县

洪济院        金至清       山西省武乡县

武乡县大云寺     宋至清       山西省武乡县

会仙观        金至清       山西省武乡县

法兴寺 唐 山西省长子县

崇庆寺        宋         山西省长子县

天王寺        金      山西省长子县

天台庵 唐 山西省平顺县

大云院 五代至清 山西省平顺县

龙门寺        五代-清      山西省平顺县

淳化寺        金         山西省平顺县

明惠大师塔      五代        山西省平顺县

九天圣母庙      北宋至清      山西省平顺县

佛头寺        宋      山西省平顺县

回龙寺        金      山西省平顺县

夏禹神祠       元至清  山西省平顺县

金灯寺石窟 明 山西省平顺县

沁县大云院      宋至清       山西省沁县

普照寺大殿      金      山西省沁县

三峻庙        金至清       山西省壶关县

真泽二仙宫      元至清  山西省壶关县

原起寺        宋         山西省潞城市

东邑龙王庙      金至清    山西省潞城市

灵泽王庙       金至清    山西省襄垣县

昭泽王庙       金      山西省襄垣县

襄垣文庙       元至清  山西省襄垣县

宝峰寺        元至明  山西省屯留县

黄崖洞兵工厂旧址   1941年 山西省黎城县

八路军总司令部北村旧址 1938~1939年 山西省潞城市 归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

平顺县,隶属山西省长治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长治市东部,县域面积1550平方公里 ,辖5镇6乡、151个行政村 ,截至2020年末,平顺县总户数为56308户,户籍人口150585人 ,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平顺县常住人口为115927人。

平顺县地处太行山脉南段西半侧,是典型的干石山区和革命老区。全境地形崎岖,山高谷深,土壤瘠薄,干旱缺水,自然条件恶劣。抗战时期平顺县是太行抗日根据地的一部分,朱德、杨秀峰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此生活和战斗。20世纪50年代农业合作化时期,李顺达、申纪兰等先进模范带领西沟村群众发展农林生产的事迹家喻户晓,“西沟精神”成为中国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

作者:梁瑞强

山西档案 2012年05期

 中图分类号:K87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625(2012)02-0016-06

 

 大云院初名仙岩院,位于山西平顺县,坐北向南,气象庄严。此院的五代壁画弥足珍贵,存于大殿内东壁和扇面墙上。东壁绘“维摩变相”,扇面墙正面绘观世音、大势至二菩萨,扇面墙背面画“西方净土变”,虽年代久远,色泽线条依然可见。我国现存五代寺观壁画极为少见,除敦煌莫高窟外,全国仅存此例。那么,大云院是如何修建的?壁画又反映了五代时期佛教与艺术的哪些信息?这正是本文要探讨的内容,不当之处,还望方家不吝指正。

 一、石敬瑭与大云院

 中国佛教,以唐代为盛,学派繁多,众皆称之。及至五代,则显寥落,翻看教史,大都寥寥数笔,评价颇低,如黄忏华所说:“五代五十余年间,王朝交迭,战乱频仍,佛寺荒废,经籍散佚,隋唐三百年间鼎盛之佛教,至此零落殆尽。大小各宗,莫不衰息。”此为五代佛教总的情况,至于其时之南方,却非如此,“南方之吴越,以其王钱镠钱俶,累代尊崇佛教,其领域内,佛教甚盛”[1](p253)。北方佛教虽不如南方兴盛,却也并非无可述者。

 (一)石敬瑭礼佛

 后晋皇帝石敬瑭,是一位对佛教颇有好感的皇帝,钩稽相关史料,主要表现如下:

 造寺。天福三年(938)十二月,“以河阳潜龙旧宅为开晋禅院,邢州潜龙旧宅为广法禅院”[2](p1023),此为见于本纪者。此外尚有寺庙多处,从《册府元龟》所载之寺院名数可见。

 赐名。“故皇子河南尹重乂妻虢国夫人李氏落发为尼,赐名悟因,仍赐紫衣、法号及夏腊二十”[2](p1031)。又“故皇子重英妻张氏落发为尼,赐名悟慎,并夏腊二十”[2](p1033)。

 饭僧。天福五年(940)二月乙巳“御史中丞窦贞固奏:‘国忌日,宰臣跪炉焚香,文武百僚列坐。窃惟礼例,有所未安。今欲请宰臣仍旧跪炉,百僚依班序立。’诏可之,仍令行香之后饭僧百人,永为定制”[2](p1038)。国忌之日,饭僧百人,且使永为定制,这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并不多见。

 佛礼往来。天福五年十月“契丹使舍利来聘”[2](p1043),天福六年六月“迦叶弥陀国僧室哩以佛牙泛海而至”[2](p1048)。这是见于本纪者,其它往来亦不在少数。

 诏令中尚有“大道之崇三宝”[2](p1019)的语句,将“大道”与“三宝”合称,这就给予了佛教制度上的合法性,且将“三宝”的位置放在“大道”之上,佛教之地位不可谓不重。城门亦有称“观音门”[2](p1059)者。

 (二)石氏礼佛原因蠡测

 石敬瑭为何对佛教如此推崇?从史籍中或可找到些许线索。

 其一,汤用彤曾说:“胡人入主,则西域之教亦因之以张。”[3](p240)石敬瑭本为沙陀人,沙陀远在西域,深受佛教影响,石敬瑭后虽东迁应亦受其风。

 其二,后唐“庄宗听刘后之言,佞佛最甚,诸臣亦喜浮屠”[3](p240)。明宗亦信佛,长兴二年(931)四月,“幸龙门佛寺祈雨”[2](p577)。石敬瑭为庄宗所喜爱,“擢居左右”,后为明宗深为宠幸的大将之一,“深心器之,因妻以爱女”[2](p978)。石氏与两位皇帝关系密切,很可能受其影响而信佛。

 其三,毗沙门天王为佛教的护法神,由印度战神转化而来,手执金刚杵,勇猛无比。传入中国后,亦深受国人喜爱。如梁思成曾指出:

 高僧传谓天宝间西番大食康居诸国侵凉州围城,沙门不空诵咒,北方毗沙门天王率神兵现于城东北云中,敌兵畏退,城北门楼上毗沙门天王现身放光明。故敕诸道镇节所在,州府以下,于各城西北隅安置毗沙门天王像,又于佛寺别院安置天王像。直至五代,此风尚盛。[4](p150)

 又,据石敬瑭本纪记载:

 

 晋阳有北宫,宫城之上有祠曰毗沙门天王,帝曾焚修默而祷之。经数日,城西北闉正受敌处,军侯报称,夜来有一人长丈余,介金执殳,行于城上,久方不见,帝心异之。[2](p988)

 

 

 石敬瑭为武将,信奉毗沙门天王,希望获得其护佑,因天王而信奉佛教,似也合乎逻辑。

 (三)石氏与仙岩院的关系

 石敬瑭信佛,那么仙岩院与石氏有无关系呢?据寺内现存宋天禧四年(1020)《赐双峰山大云院十方碑》记载:

 天福三年戊戌岁,降迹褂锡于双峰山下,洗心并修住持。至天福庚子岁,牒请住下王宗、王贵、王密等,充十方都维那,盖早佛殿方丈室。

 以此推知,寺院创建于后晋天福三年(938),至天福五年建造大佛殿(弥陀殿及方丈诸室)。不过,石敬瑭在天福四年曾下诏“今后城郭村坊,不得创造僧尼院舍”[2](p1034),但从其“殿宇有一百余间”来看,天福五年仙岩院并未停止建造。皇帝本已下诏,可仙岩院仍在修建,这除非有皇帝的特许,然皇帝为何有此特许?也许与息尘有关。

 据《宋高僧传》,石敬瑭与息尘过从甚密。“时晋高祖潜跃晋阳,最多钦重。洎乎龙飞,尘每入洛京朝觐,必延内殿从容,锡赉颇丰,帝赐紫服并懿号”。息尘圆寂后,“晋祖敕葬于晋水之西山”。由上可见,石敬瑭与息尘关系非同一般。而息尘曾“游仙岩岳寺,养道栖神”[5](p59-p593)。

 又,大佛殿现存的五代壁画主要为维摩变、净土变,以及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由此壁画可知,仙岩院甚重禅、净,有禅、净并重的特点。而息尘出家后“即投草堂院从师诵净名经菩萨戒,达宵不寐。将周一祀,舍本讽通。年当十七,便听习维摩讲席,粗知大义。及乎弱冠,乃圆上品”[5](p592)。据此可知,其与《维摩经》的殊胜因缘。息尘为五代人,不能不受唐以来禅宗的影响,此从其对《维摩经》的态度可以得知。又“武皇帝请(息尘)居大安寺净土院,四事供养。专览藏教,修炼上生业”[5](p592)。所谓“上生业”,即是死后能去极乐世界。由此又可知息尘之重视净土修行,故息尘是禅、净双修的。仙岩院壁画的禅、净双重与息尘的禅、净双修应有所关联。

 种种迹象表明,石敬瑭与仙岩院关系非同一般,其重视仙岩院可能与息尘有关。

 二、大云院壁画与五代佛教

 前面我们提到,仙岩院壁画有典型的禅、净并重特点,赖永海说:

 唐宋以后,净土宗与禅宗逐渐合流。本来,禅宗注重坐禅,净土宗强调念佛,但唐宋之后的佛教多主张“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把禅净巧妙地融为一体。另外,由于禅净都崇尚简便易行,比较适合当时社会的要求,因此,唐宋之后,中国佛教几成禅净之天下。[6](p65)

 禅宗初奉《楞伽经》,至五祖以《金刚经》印心,唐末《维摩经》大兴,被奉为禅门重典,仙岩院的维摩经变可视为其时重《维摩经》的重要佐证。净土信仰在中国由来已久,自东晋慧远创莲社以来,逐渐普及,到唐善导大师正式立宗。但净土又分为弥勒净土与弥陀净土,武则天时期,弥勒净土盛行,及其失势,弥陀净土抬头。仙岩院壁画为弥陀净土,可为当时社会信仰弥陀的证明,从维摩经变和净土经变同处一室看来,二宗尚有合流之势。

 从《宋高僧传》中可以看到,当时甚重《维摩》,几乎人人学之。如:

 (巨岷)年十岁,诵终法华、维摩二经,日持十卷,更无间隔,如执琉璃之器。[5](p151)

 (僧照)受具已来,历于再闰,暗诵经典,已逾六大部矣,即最胜王、大悲、维摩、法华等经。[5](p154)

 故吕澄先生说,“禅家虽也曾取《楞伽经》作过印证,又曾以《金刚经》、《法华经》、《维摩经》作凭借”[7](p2987)。

 其中一些人又兼修净土,如前面提到的息尘,这可能与五代战乱有关。净土思想在大乘佛教初兴时就已占相当的分量,在谈到原因时,吕澄指出:

 

 这种对东方、西方追求的思想,反映了当时印度的国外贸易状况和地理环境的。印度东西方都是无边无际的大海,当时人们对海外的知识又不多,在本土求之不得的东西,只好寄希望于遥远、渺茫的海外。再说,当时印度社会动荡不安,净土之类的幻想,是很容易欺骗群众的。[7](p2049)

 初期大乘的净土思想对群众的影响是大的,因为当时印度社会正处于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时期,各阶级的思想都空前动荡,变化激烈,对一般非知识分子的基层群众讲,净土的宣传,作用更大一些。[7](p2051)

 吕先生谈印度净土思想兴起的原因,正好可以用来解释五代净土兴盛的现象。其实,《维摩经》虽然适合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和尚,但对于下层百姓来说则显得高不可攀,而他们苦于生计又没有多少时间来专门修行,念佛即可往生的净土法门就比较适合他们的需要。由于“禅宗是以注重心性悟解、提倡超佛越祖的自尊自信去否定印度的传统佛教,那么,净土宗正好从相反的方向,即以‘信、愿、行’为宗本,以自悲为特点,把佛教注重三学兼修的传统修行方法扫地出门。净土宗与禅宗两面夹击,把传统佛教与佛教传统破除殆尽”[6](p65)。禅、净逐渐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

 三、大云院壁画与五代画风

 大云院壁画的主要内容为维摩经变与西方净土变。

 唐代经变中,维摩经变相当流行,这与禅宗大兴有关,莫高窟中可见的有三十多铺。维摩经变一般以“问疾品”为主题,大云院壁画所示正为维摩居士与文殊菩萨论证佛法时诸菩萨虔心倾听的情景。画面中诸菩萨面相丰盈,略具笑意,目光炯炯,或正视、或侧耳,全神贯注,似为双方精彩的辩论触动了心弦。画面形象的造型与敦煌壁画几无二致。

 一般而言,西方净土变画面中心是坐在莲花座上的主尊佛,左右分别是观世音和大势至菩萨,供养菩萨和力士、护法天王等形象环绕四周。主佛前方有伎乐天载歌载舞,上方有飞天翱翔。背景是高大的楼阁,画面下方多为莲花池,池中莲花朵朵,池边为菩提树和迦陵频伽。

 大云院壁画则否,左边是大势至,右边是观世音,这说明这两尊画像非净土变中的内容,而是画在扇面墙上作为前方阿弥陀佛塑像的胁侍菩萨而出现的,其作用是供人礼拜瞻仰的。背面才是净土变,山峰迭起,楼阁环绕,确如仙境。画中的人物刻画细致,力求准确,线条流畅,布局规范,以细笔为主。可是作为背景的山峰则带有典型的写意风格,不再以细笔为主,多侧锋用笔,克服了用笔的三忌:板、刻、结,显得生气盎然。对比壁画中的山水和人物就会发现,人物是实,是主体;山水为虚,为客体。因数百年来的逐渐规范,人物画反而失去其生气,让位于山水。这样一来,本来是作为主体出现的人物成了客体,山水因其气韵生动,反客为主,主客颠倒,虚实也因此发生了变化。五代壁画正好体现了由人物占主体向山水占主体的过渡。唐以前用笔较细,很少写意,是因为写意通过诗体现了,宋以后直接在画中显出写意精神,这与当时诗道大衰有关。五代壁画中人物与山水的虚实颠倒正反映了未来艺术的趋势,写意将要大兴。

 

 壁画中的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和释迦佛,唇上皆有细小胡子。佛菩萨画像有小胡子,多见于早期画像,如新疆柏孜克里克石窟供养礼佛图中的佛和菩萨皆有胡须,[8](p99)甘肃炳灵寺石窟第169窟的西秦佛像、[8](p27)敦煌西千佛洞壁画中的佛和胁侍菩萨亦有之。[8](p93)从空间上看,越偏向西方的壁画,胡子越多,越往东则越少。从时间上看,越是早期的画像胡子越多,唐中后期逐渐减少,晚期乃至宋代更少。大云院壁画中的画像有胡子,可见其受西域画风的影响之深,也可能与石敬瑭为沙陀人有关。

 另外,大乘佛法早期重在家众,“菩萨的制作常常以人的形象来体现,并以各种鸟兽的装饰来配合。制作菩萨像或装饰性的鸟兽像与造塔的情形是一致的,基本上是为了满足在家信徒的信愿”[9](p251)。而在家众中,女性地位不如男性,“一个男人可以有一个以上的妻子,但一个女人绝不能有一个以上的丈夫”、“妻子是丈夫身体的一部分”[10](p162),故菩萨以男性形象出现也是情理之中。

 同时我们注意到,莫高窟的经变壁画着色比较鲜丽浓艳,可谓重彩,大云院壁画着色较淡,可谓淡彩,此可看成是画史上五彩向水墨的过渡。徐复观说:“唐代彩色革命的另一成就,是以淡彩代替浓彩。淡彩在颜色上的意义,与水墨完全相同。”[11](p276)这是就其革命性的一面而言的,具体到唐代壁画,依然“敷色浓丽,线条劲秀”[12](p112),不以淡彩为主。大云院壁画以淡彩为主,正是唐代彩色革命的具体体现,唐代绘画上的改革至此方开花结果,并直启后世。

 但总的来说,大云院五代壁画已显得生气不足,呆板滞涩,世俗气重而出世气淡。

  资料提供:山西晋之源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作者介绍:梁瑞强(1980-),男,山西平定人,山西戏剧职业学院教师,硕士。

奔腾湍急的浊漳河在流经山西平顺县境时,有一处水势平缓、河岸宽阔的地带,被称作太行水乡。水乡风景区中段,河谷南岸的高坡上,有一个古老的山村阳高乡侯壁村。

这个依山傍水的古老山村 历史 悠久,最自豪的是拥有两处国保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侯壁村又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就在这个古老的山村里,有一个闻名四里八乡的古老庙会——三月二十四庙会。这个庙会起源于唐朝,是浊漳河畔四乡八社共同举办的一个大型庙会活动,自打兴起后就一直绵延不断,一直持续到今天。

侯壁村三月二十四庙会与别的庙会有所不同,一是它没有一丁点儿宗教迷信色彩,和宗教没有任何关联;二是庙会活动也没有宗教仪轨,而是以社火活动为主,完全就是一个大型的民间狂欢活动;三是古时候,三月二十四庙会是周边村庄共同举办的大型活动,盛况空前。

庙会举办时除了敬香礼神外,主要的活动就是以踩高跷、跑旱船、舞狮子等群众喜闻乐见的社火活动为主。会期三天,不在庙前,而是就在村子中央的人民舞台广场上举行。

届时,周边村庄的百姓都会前来赶会看红火,小小的山村一时之间就变成了欢乐的海洋。经历了岁月的嬗变之后,2019年,侯壁村在古庙会的基础上,举办了第一届古庙会暨文化 旅游 艺术节。

胡哥手中有一份当时举办艺术节的节目单,20个节目安排得满满当当。有传统的跑旱船、威风锣鼓等,更有现代舞蹈水兵舞、健身操、诗歌朗诵、反串表演等节目。

参演的不只是侯壁村的人,还邀请了周边的阳高村、石城村、奥治村、车当村、王家庄村、榔树园村等一起参加。广场周边挤满了人,附近的屋墙上、树杈上都有胆大的骑在上面,一饱眼福。

舞台正对面的村党群服务中心的二楼是最佳观看点,上面挤满了人,就连楼梯上或坐或站都是人。

除了社火和歌舞表演外,脑子活络的小商贩也早早来到侯壁村里,占据有利地形摆摊设点,贩卖各式零食、农具种子等,一派赶集的兴旺场景在古村展现,洋溢着四射的活力。

侯壁村的三月二十四庙会 历史 悠久,知名度也挺大,可是庙会是凭据哪座庙而办的呢?为啥庙会不在庙前举办呢?

这里面有个很有趣的传说故事,竟然和治水的大禹以及唐朝名相魏征有关。

这座庙就是魏征庙,当地人也叫它赈布爷庙,供奉的就是唐朝著名政治家、思想家,一代名相魏征。魏征庙位于侯壁村西,浊漳河岸边一处名叫鼋滩的河滩地上。

庙是带前廊的三间普通房屋,砖墙木门,坐北朝南,立在青石台阶基上,台基前有石头供桌,四周没有院墙,孤零零地立在那里。

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重修的。原有庙宇历代皆有修葺,规模形制或大或小,方位也有迁移,但是不论如何变动,魏征庙却香火不断、祭祀不衰。

在山西长治辖区范围内,供奉魏征的庙宇十分少见,目前所见仅此一座。而侯壁村这里既非魏征家乡,也非其为官之地,可是魏征庙却偏偏出现在了深山峡谷中的浊漳河岸边,这是十分奇怪的事情。这是为什么呢?

根据侯壁村民口口相传,再经过平顺地方文化研究学者赵伟平老师整理,魏征庙的来历是这样的。

侯壁村的最高处叫做禹王垴,上面建有一座夏禹神祠,供奉治水的大禹。唐朝时,朝廷拨款扩建夏禹神祠,潞州的一个小官李岩具体负责。

当时施工指挥部就设在夏禹神祠下面的回龙寺。没想到,寺僧崔云见钱眼开,谋盗钱财,还逼出人命。李岩因为管理不力,又劳民伤财,被百姓举报到官府。

朝廷遂委派魏征前来督查此案。魏征经过明察暗访,在浊漳河岸边鼋滩一带走访百姓,了解到了工程施工详情。

于是,魏征在此传讯潞州知州、李岩、回龙寺住持等一干人等,分别训斥警告。魏征还宣布了朝廷减赋五年的赈救措施。

此事大受百姓欢迎,后来,村民为了纪念魏征惩治腐恶、减免赋税、赈灾救民的德政,就在魏征住过的鼋滩茅屋处修建庙宇一座,供奉祭祀,并且把宣布赈济措施的农历三月二十四那一天,定为祭祀日。

从此以后,每年到这一天,浊漳河沿岸各村村民都会聚集在一起,举行社火活动进行纪念。后来就演变成了三月二十四庙会活动,也是周边各村规模较大的一个群体性集会活动。

它和神灵无关,和宗教无关,而是纪念一位有恩于一方百姓的贤臣良相。传说故事具有深刻的警示教育意义,通过年年一度的社火庙会活动流传至今。

在传说故事中说到的夏禹神祠和回龙寺,都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夏禹神祠俗称禹王庙,建于元至元二年(1336年),明、清皆有修葺。

现存一进院落,主要建筑有山门(倒座戏台)、正殿、东西配殿。正殿为元代遗构,殿前有一处精美的石雕月台,两侧有台阶。

月台是平面方形,高约一米,长宽约三米,为束腰须弥座形制。三面都有精美凸雕动物图案。在东侧一角刻着清晰的创建记录题字。

回龙寺则是金代建筑,它能够保存下来并入选国保很有传奇性。它偏居村子西边一隅的农田里,连个院墙也没有,就是比较大的三间大殿,长期作为村里的木料仓库使用,说白了就是个材料库房,谁也没把它当回事。

200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文物建筑专业的师生在平顺县进行古建筑测绘实习。师生们发现了这个带有悬山顶样式的房屋,明显和普通民房迥异,应该是一座庙宇。

在后续的详细测绘、建材取样测定,以及建筑形制的科学分析下,“材料库房”回龙寺露出真容:金代早期建筑。原本默默无闻的材料仓库,顶大了是个乡野小庙,结果却一跃而成为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个在村子最高处禹王垴,一个在村西河岸的高处,一高一低,上下呼应,守护了村庄数百年。

而侯壁村的 历史 则要比这两座庙宇更早,传说侯壁村原来叫做候璧村,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和氏璧有关,传说是蔺相如携带和氏璧出使秦国时,提前安排人在此地等候接应,所以得名候璧。后来阴差阳错,名字被写成了“侯壁”,想改回去也不太容易做到了。

古老庙会诠释的减税赈灾德政以及警示教育意义,在新的时代同样值得我们继续传承下去。古村、古庙会、两处国保,成了平顺县阳高乡侯壁村发展乡村 旅游 事业的最佳资源,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狠抓乡村振兴的一个有力抓手。

欢迎关注@跟胡哥看古村,看更多古村故事。

1600多年的古堡长啥样?来山西介休张壁古堡看看就知道了

山西长治一条千年古官道重现,引出一段唐玄宗的风流事件

山西临汾古村发现门匾上的姓氏密码,牵出与汉高祖刘邦的隐秘渊源

一栋农村的破旧老房子见证了人性有多贪婪

世界文化遗产

  平遥古城、云冈石窟、五台山,涌现出一批风景区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纪录。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大同(第一批)、平遥(第二批)、祁县 、新绛、代县(第三批)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山西省灵石县静升镇(第一批)、山西省临县碛口镇(第二批)、山西省襄汾县汾城镇 (第三批)、山西省平定县娘子关镇 (第三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临汾市(13处)

  丁村遗址 旧石器时代 山西省临汾县丁村,位于襄汾县城南五公里的地方

  丁村民宅 明至清 山西省襄汾县山西襄汾县城南4公里丁村

  陶寺遗址 新石器时代 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

  牛王庙戏台 元 山西省临汾市临汾县魏村

  霍州州署大堂 元 山西省霍州市霍州市东大街北一侧

  千佛庵 明 山西省隰县城西一里许的凤凰山巅

  山东岳庙元至清山西省蒲县城东二公里的柏山之巅

  柿子滩遗址旧石器时代山西省吉县东城乡西村

  曲村--天马遗址 周 山西省曲沃县曲村、翼城县

  大悲院宋、金山西省曲沃县曲村北

  侯马晋国遗址 东周 山西省侯马市遗址在侯马市汾、浍两河交汇处

  广胜寺 元、明 山西省洪洞县东北17公里霍山南麓

  洪洞玉皇庙元山西省洪洞县

  晋城市 (14处)

  姬氏民居 元 山西省高平市城东北18公里的陈怄镇中庄村

  崇明寺北宋至明山西省高平市东南15公里的圣佛山东麓

  开化寺北宋至清山西省高平市城东北17公里的舍利山腰

  游仙寺北宋至清山西省高平市城南10公里的游仙山麓

  定林寺元至清山西省高平市城东南5公里的七佛山南麓

  南、北吉祥寺 宋~清 山西省陵川县城西15公里的礼义镇

  龙岩寺金、明山西省陵川县晋城市陵川县梁泉村

  小会岭二仙庙北宋至清山西省陵川县晋城市陵川县小会村

  崔府君庙金至清山西省陵川县晋城市陵川县礼义镇

  西溪二仙庙金至清山西省陵川县晋城市陵川县西溪村

  青莲寺 唐至清 山西省晋城市东南17公里的泽州县硖石山腰

  玉皇庙 宋至清 山西省晋城市东13公里府城村后的黄土岗上

  晋城二仙庙 宋 山西省晋城市东12公里的泽州县金村乡东南村

  泽州岱庙宋至明山西省泽州县晋城市冶底村

  长治市 (18处)

  正觉寺金至明山西省长治县看寺村

  观音堂明山西省长治市

  潞安府城隍庙元至清山西省长治市

  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 1938年 山西省武乡县

  洪济院金至清山西省武乡县沁县城北30公里的南涅水村北隅

  武乡县大云寺宋至清山西省武乡县

  会仙观金至清山西省武乡县东25公里的监漳村西

  沁县大云院宋至清山西省沁县郭镇

  原起寺宋山西省长治市潞城市辛安村

  法兴寺 唐 山西省长子县 城东南15公里的慈林山

  崇庆寺 宋 山西省长子县紫云山

  三嵕庙金至清山西省壶关县乡南阳护村

  天台庵 唐 山西省平顺县东北25公里王曲村

  大云院 五代至清 山西省平顺县西北23公里的实会乡实会村北龙耳山中

  龙门寺 五代~清 山西省平顺县西北65公里的石城乡源头村北二里许的龙门山腰

  淳化寺金山西省平顺县

  明惠大师塔五代山西省平顺县长治市平顺县虹霓村

  九天圣母庙北宋至清山西省平顺县城西10公里处的北社乡东河村西的土丘上

  吕梁市(6处)

  马茂庄墓群东汉山西省离石市

  安国寺明山西省离石市

  太符观金至清山西省汾阳市

  兴东垣东岳庙金至清山西省石楼县

  香严寺金至明山西省柳林县

  则天庙 金 山西省文水县

  晋中市(11处)

  榆次城隍庙 元~清 山西省榆次市

  乔家大院清山西省祁县

  平遥城墙 明 山西省平遥县

  镇国寺 五代至清 山西省平遥县

  双林寺 明 山西省平遥县

  慈相寺北宋至清山西省平遥县

  平遥文庙金至清山西省平遥县

  祆神楼 清 山西省介休市

  介休后土庙明、清山西省介休市

  旌介遗址 商 山西省灵石县

  资寿寺明山西省灵石县

  阳泉市 (2处)

  关王庙 宋 山西省阳泉市

  大王庙金至明山西省盂县

  朔州市(3处)

  广武汉墓群 汉 山西省山阴县

  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 辽 山西省应县

  崇福寺 金 山西省朔县

  运城市(22处)

  马村砖雕墓宋、金山西省稷山县

  青龙寺元山西省稷山县

  绛州大堂 元 山西省新绛县

  福胜寺元、明山西省新绛县

  稷益庙明山西省新绛县

  太阴寺金山西省绛县

  万荣东岳庙 元至清 山西省万荣县

  万荣后土庙 清 山西省万荣县

  万荣稷王庙金山西省万荣县

  临晋县衙元至近代山西省临猗县

  禹王城遗址 东周至汉 山西省夏县

  司马光墓 北宋 山西省夏县

  西阴村遗址 新石器时代 山西省夏县

  东下冯遗址新石器时代至商山西省夏县

  解州关帝庙 清 山西省运城市

  泛舟禅师塔唐山西省运城市

  蒲津渡与蒲州故城遗址唐至明山西省永济县

  永乐宫 元 山西省芮城县

  西侯度遗址 旧石器时代 山西省芮城县

  清凉寺元山西省芮城县

  广仁王庙唐山西省芮城县

  芮城城隍庙北宋至清山西省芮城县

  忻州市(11处)

  洪福寺金山西省定襄县

  阿育王塔元山西省代县

  边靖楼明山西省代县

  雁门关明山西省代县

  平型关战役遗址 1937年 山西省繁峙县

  岩山寺 金 山西省繁峙县

  南禅寺大殿 唐 山西省五台县

  佛光寺 唐至清 山西省五台县

  白求恩模范病室旧址 1938年 山西省五台县

  显通寺 明至清 山西省五台县

  广济寺大雄宝殿元山西省五台县

  大同市(12处)

  云冈石窟 北魏 山西省大同市

  善化寺 辽、金 山西省大同市

  华严寺 辽、金、清 山西省大同市

  平城遗址 北魏 山西省大同市

  方山永固陵北魏山西省大同市

  大同九龙壁明山西省大同市

  悬空寺 明 山西省浑源县

  荆庄大云寺大雄宝殿金山西省浑源县

  浑源永安寺元山西省浑源县

  曲回寺石像冢唐山西省灵丘县

  觉山寺塔辽山西省灵丘县

  许家窑一侯家窑遗址 旧石器时代 山西省阳高县、河北省阳原县

  太原市 (5处)

  晋祠 宋 山西省太原市

  龙山石窟 元 山西省太原市

  晋阳古城遗址春秋至五代山西省太原市

  窦大夫祠元至清山西省太原市

  天龙山石窟东魏至唐山西省太原市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历山、交城庞泉沟、宁武芦芽山、阳城莽河、五鹿山

国家地质公园

  黄河壶口瀑布、宁武万年冰洞、五台山、壶关太行山大峡谷、大同火山群

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

  山西省图书馆、山西博物院

河南省林州市茶店镇仙岩村、清沙村有姓石的。据林州石氏家谱记载,林州石氏的始祖是石有信兄弟四人,四人于元末明初自山西平顺县城关村迁至林州,石有信居石家壑,其余三人分别居崖岩村、壑门口和武家水。

哪位可以提供,长治市所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表,包括朝代,和列入年份。谢谢!!

观音堂        明         山西省长治市潞安府城隍庙     元至清       山西省长治市潞安府衙       ...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