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4收藏

陈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第1张

  在中国,陈姓是大姓,七千万的人口位居第五位,其中颍川衍派约5000万;在海外,五千万的华人中,又有“陈林半 天下 ”之称。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陈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希望大家喜欢!

  陈姓姓氏源流

 源流一

 出自舜帝姚重华裔孙陈胡公妫满,属于以先祖封地为氏。周武王将长女太姬嫁给满,备以三恪,奉祀虞舜。陈国始建都于株野(今河南 柘城胡襄镇)史称陈胡公,后迁都于宛丘(今河南淮阳城关一带),辖地最大时达十四邑,大致为河南东部和安徽一部分。从胡公受封至公元前479年,楚惠王杀陈湣公为止,陈国共历25世,延续568多年。陈亡后,陈的分支仕齐的陈公子完的后裔于公元前386年取代了姜姓齐国,史称陈氏(田氏)代齐。

 陈姓出自姚姓和妫姓,舜帝姚重华的后裔。舜,也称虞舜,姚姓。 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武王灭纣以后,建立周朝以后,找到舜的后人胡公满,封他在陈(今河南省淮阳县)这个地方,建立了“陈国”。 子孙有以国为姓的,即成为陈姓的由来。

 舜在被选为尧的接班人前,尧为了考察他,让舜搬到妫水旁居住,所以舜的部分后代便以所居住的这条河为姓,为妫氏。 部分改姓的本姓是姚的族人后来有改回姚氏,部分没有改回来,便发展出其他姓,比如陈姓——《唐书·宰相世系》:部分又改回本姓姚的:舜裔33世嫡长孙妫满封于陈,至陈敬仲(陈完)仕齐,又改为田氏。王莽封本姓为姚的姚氏族人田丰为代眭侯,后丰子田恢为避王莽之乱,过江徙居吴郡,又改为妫姓,其五代孙妫敷,又改回为姚氏。从姚姓发展到妫姓,再到妫陈胡公满传至10世孙陈完,陈国内乱,陈厉公的儿子陈完怕株连自己,出奔到齐国,以故国为氏,称陈氏,后改田氏。到十代孙田和时,废齐康公而自立为齐太公,并受到周王朝和诸侯列国的承认。这就是 历史 上著名的“田代齐姜”。 公元前221年,齐王建时,齐国为秦所灭。齐王建亡国后,子孙纷纷改姓避难,舜帝一系又经历了一次大分化。田姓今在中华大姓中列第34位。齐王建三子:升、桓、轸。升、桓改为王氏,其后代即汉代王莽一族。轸奔楚为相,后迁入颍川(今河南长葛)。田轸复姓陈。自秦汉以来,由田姓复姓归宗的颍川陈氏一支,在中国历史上十分显赫,繁衍极盛,播迁极广。前文已经叙述,从姚姓族人衍生出妫姓,再妫姓改姓陈姓、胡姓,部分陈姓再改为田姓。田姓族人再改为妫姓,其五代孙妫敷,又改回本族人最早的祖宗舜帝姚重华的本姓姚姓。至舜帝姚重华嫡裔69世嫡长孙西汉谏议大夫冀州刺史姚平为保舜帝正统血脉,避战乱而迁隐江南吴兴郡[今浙江省吴兴县]。部分田姓族人改为王姓。其它从从姚姓族人衍生出的姓氏没有改回族人最早的本姓姚姓的,便继续发展出其他姓。陈姓发展历程:舜重之以明德,自虞幕至虞舜,有近1500多年的历史,《韩非子》说:虞夏二千余岁。《国语》记载幕能帅颛顼者也,有虞氏报焉;杼能帅禹者也,夏后氏报焉;上甲微能帅契者也,商人报焉;高圉大王能帅稷者也,周人报焉。虞夏商周四代是奴隶社会的顶峰的代表,华夏正统。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彰明德。因舜帝生于姚虚而姓姚,其子商均生于妫汭而姓妫,《尧典》记,舜“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夏代虞后,虞族子孙亦姓虞,姓妫,姓姚,姓王,姓吴在夏代,有虞氏的首领虞思曾帮助禹的后代少康复国;在商代,《世本》宋忠注:“虞思之后,箕伯直柄中衰,殷汤封遂于陈,以为舜后是也。”;在周代,《史记》、《左传》记载:《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之产曰:昔虞阏父为周陶正,以服侍我先王,我先王赖其利器用,与其神明之后,以备三恪,庸以元女太姬配胡公而封诸侯。”《史记》详细见陈杞世家;自陈胡公以后其子孙姓陈,姓胡,姓袁;陈完,陈厉公之子,陈氏重要支系,详见田敬仲完世家,陈完的子孙代姜齐称孤道寡,陈完的子孙姓陈,姓孙,姓王,姓田,姓陆,虞舜帝部分后裔简表,商族姓氏参考宋微子世家,此不累述。《通志‧氏族略》。

 源流二

 源于妫姓,出自春秋时期陈国公后裔,属于以国名为氏。陈国在妫满死后,其子孙有以国名为氏,就是陈氏。除陈完这一支主系之外,在陈国内乱至亡国期间,还有三支陈国公族后裔避居他乡,亦以国名为氏姓陈。

 除了胡公满的子孙陈完这一支主系外,还有三支:一是陈哀公之子陈留,避居陈留郡;二是陈湣公之长子陈衍,避居阳武户牍乡或颍川;三是迁居固 始,源于陈湣公次子陈温之后陈琏,其后因无子,便以颍川陈寔为嗣子,遂融入颍川陈氏。

 源流三

 少数民族陈姓,韩国朝鲜族陈氏:全部来自中国,本贯有130多个,但现存不到10个,主要是:江陵陈氏、广东陈氏、南海陈氏、德昌陈氏、罗州陈氏、骊阳陈氏、骊州陈氏、临波陈氏、梁山陈氏、三陟陈氏、神光陈氏、福州陈氏、杨州陈氏, 这些陈氏的祖上都是从中国迁过去的。除梁山、广东本贯外全部是骊阳本贯的分支。骊阳陈氏是中国宋朝陈诱东渡后的子孙,梁山陈氏是明太祖时陈普才的后代,明朝末年又增添了东援将领陈磷的后孙,即广东陈氏。韩国的陈氏和中国朝 鲜族陈氏实际全部是中国汉族人被同化而形成的。

 北魏鲜卑族陈氏 据《魏书·官氏志》记载:五代北魏鲜卑族原有三字姓侯莫陈氏,随北魏孝文帝迁都而到洛阳,在孝文帝实行汉化改革、改族姓时,于496年改为单姓陈氏。

 女真族陈氏 主要系女真族皇族完颜氏所改,有的在金末已经形成。

 蒙古族陈氏 是明太祖朱元璋赐给已经降明的蒙古贵族的姓。

 满 族陈氏 有两种情况:一是后金努尔哈赤统治时,居住在东北的汉族陈氏,被强迫改为满族陈氏;二是本系满族姓氏,改为陈氏,仍属满族。

 哈尼族陈氏 如国家民族委员会委员陈文兴、第五届政协委员陈批鲁等即是哈尼族陈氏。

 侗族陈氏 如广西民族研究所副教陈衣、《优秀的传统建筑艺术》一书作者陈璃春园等即是侗族陈氏。

 土家族陈氏 如第六届人民代表、湖 北人陈忠信即是土家族陈氏。

 布依族陈氏 如贵州省民委副主任陈永康即是布依族陈氏。

 瑶族陈氏 湖南新宁县黄卜洞瑶民、麻雷洞瑶民、圳源洞瑶民及汝城县瑶民个均有陈氏。广西大瑶山山子瑶十五姓也有陈氏。

 京族陈氏 为该族大姓,如第六届人民代表、广西防城县人陈润芬(女)即是京族陈氏。

 羌族陈氏 如第六届人民代表、四川茂汶县人陈花花(女)即是羌族陈氏。

 回族陈氏 明成祖时,山东历城回 民陈氏被指定为葬于德州北郊北营村的苏禄东王墓供役。民国初年,由河南各地迁到湖北沙市三岔路、迎禧街一带的回 民有陈氏。

 苗族陈氏 如广东省民族委员会委员陈斯德、城步县政协主席陈加寿等即是苗族陈氏。此外,壮族、黎族、彝族、朝鲜 族、白族、高山族、畲族等少数民族中也都有陈氏。

 源流四

 源于改姓,属于以帝王赐姓为氏。隋朝时期有一个叫陈永贵的将军,原来是陇右地区(泛指陇山以西地区,在今甘肃陇山、六盘山以西和黄河以东地带)的胡人,姓白,甚得隋文帝杨坚的宠信,官至柱国,领兰、利二州总管,封北郡陈公,陈永贵便以封号中的陈字作为自己的姓氏。

 明朝统一全国后,朱元璋为笼络已经降明的蒙古贵族,往往赐给汉姓汉名,如恰恰赐名陈守忠,哈哈赐名陈元等。明成祖时,灭安南国黎朝,国王黎季厘寒流笔大多移居中国,其子改姓名陈澄,官至工部尚书。

 其它源流说

 商朝未年,舜的第33代孙遏父(又称阏父)投附了周国,担任陶正一职,他制陶的技艺极为精湛,博得了周文王的欢心。周武王灭商建周后,追封先贤遗民时,把遏父的儿子妫满封于陈(今河南开封以东,安徽亳县以北),国号陈,荣为侯爵,奉守着帝舜的宗祀,并将大女儿太姬嫁给他为妻。妫满死后,谥号为陈胡公,所以又被称为胡公满。他的子孙有的以国为氏,就是陈氏。

 公元前672年妫满的第12代孙陈完因避难逃到齐国,改姓田。后来他的10世孙田和建立了田氏齐国。战国末年,齐被秦灭。齐王的长子升次子桓先后改姓王氏,三子田轸逃至颖川(今河南禹州、许昌一带),恢复陈姓。从此陈氏一门在中原瓜瓞连绵,生生不息,发展成为名门望族。

 陈姓还有一支是少数民族改姓,也出自河南,据记载,北魏孝文 时自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后,于496年将代北鲜卑族三字姓侯莫陈氏改为单姓陈氏。 唐代中,环公(临海令)带着陈伯琪等六个儿子避难于莆田仙游, 其第五子伯瑄(满公之70世孙),那时因 江南西道 南康县 有一位署官食禄的马聪与他友善。在造访马府时,两人结伴游览了庐山,后遂迷恋匡庐气势磅礴,蠡泽风景优美,乃偕其子旺徙而居之, 晦迹于江州德安县太平乡长乐里永清村, 伯瑄遂成为浔阳陈氏的开山之祖,德安位居江州 境内,九江之南,两地相距较近,因而被称之为江州陈氏

 唐初期、中期,陈氏有过两次影响深远的南迁福建之举。669年,朝廷派 河东人陈政、陈元光,率兵镇压福建南部的少数民族动乱。经过九年战争,局势平定后,于686年报请朝廷批准,设置了漳州。

陈姓迁徙分布

 陈姓是全球华人、韩国人、越南人的姓氏,在广东省、福建省、浙江省、海南省、 江苏省、香港、澳门以及台湾、新加坡 马来西亚都是第一大姓。中国姓氏密度图册中,陈姓分布与闽海民系的分布范围极一致,在浙南、福建以及广东沿海皆极高密度,呈极深红色,人口密度在78%以上,在珠三角、长三角呈次深红色,人口密度在65%-78%之间,在北方游牧民族的地区极少分布。南方地区陈姓位居第一大姓,则在北方地区位居第七大姓,超过很多北方典型姓氏。

 陈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当今中国大陆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五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一位;人口七千一百三十八万四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大约51左右。全球约达9800多万之众。

 陈氏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尤以广东、福建、四川、浙江、江苏、河南、湖北、湖南等省多此姓,在台湾省和广东两省,陈氏约占当地人口的10%以上。

 宋嘉佑七年(1062年),由于陈氏族人过度集中,形成了地方上的压力,有碍于其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时经朝中的文彦博、包拯等大臣合议,宋仁宗准奏, 决定 采取双分流的 办法 。是年七月,由宋仁宗御赐编号,将家族财产列为291份,将陈氏分流至江西、河南、浙江、湖北、广西、江苏、广东、福建、山东、上海、天津等16个省125个县市,入住的田庄达290余处,致使义门陈氏遍植于华夏四方,这是中国历史上较早的人口分流和远距离的动迁行动。这些陈氏徙居新址后,家家门口都挂起“义门”灯笼。

 颍川世泽,太丘家声。天下陈姓源出于颍川(河南长葛)。东汉时,陈实系胡公满之43世孙,为太丘长,人称“陈太丘”。唐代中,环公(临海令)带着伯琪等六个儿子避难于泉州仙游(今天莆田市仙游县),其第五子伯瑄(满公之70世孙),勤奋好学,文采出众。当时因南康有一位署官食禄的马聪与他友善。在造访马府时,两人结伴游览了庐山。遂迷恋匡庐气势磅礴,蠡泽风景优美,乃偕其子旺徙而居之,晦迹于江州德安县太平乡长乐里永清村。伯瑄遂成为浔阳陈氏的开山之祖。德安位居九江之南,两地相距较近,因而被称之为江州陈氏

 再就是颍川陈后裔陈忠之子陈邕,唐中宗时进士,官至太子太傅,因受宰相李林甫排挤,迁至漳州南厢山。其子陈夷行,唐文宗时任宰相。此后子孙兴旺,在福建发展成为"太傅派"陈氏,尊陈邕为"南院"始祖。

 陈氏入粤,始于南宋。北宋末年,金兵南侵,中原士族大批南迁,陈后裔陈魁率族人93口移居福建宁化、上杭,至其曾孙二郎、三郎再迁至广东梅州,后散居大埔、兴宁、长乐、龙川等县。陈氏入台,始于明末。福建同安人陈永华,于明末随郑 成功 入台湾,官至东宁总制使,在台湾建立屯田制度,设立学校,被尊为陈氏入台始祖。自清初至新中国建立的300多年间,陈氏迁台人数很多,其中仅武荣诗山霞宅陈氏一支就2000余口,成为台湾人口最多的首姓大族,与林姓共"陈林半天下"之美誉。

 在陈氏分流远迁之时,陈宗俞(系满公之80世孙)在润州任职别驾。携子孙迁居丹阳珥陵越塘,成为丹阳陈氏始祖。《丹阳县志·城廓》载,“越塘桥,宋祥符八年(1016年),里人陈诚建。”陈诚之4世孙陈震,在越塘生两子,长子陈东,次子陈南。陈东死于1127年,年42岁。有遗腹子,取名嗣宗。《丹阳县志·荫袭》载,陈嗣宗以父陈东之荫袭,授迪功郎。陈嗣宗生有四子,幼子陈明,由越塘迁往珥陵花家渡。陈明为花家渡陈氏始祖。

 处于日本的西南部,在九州岛与台湾岛之间,面积约4600平方公里,人口110多万 (1970年)。

 琉球群岛于我国明代初年,曾建立中山国,归附于明朝,成为一个藩属国。明太祖为了便于琉球的朝贡和彼此的贸易往来,便赐给这个小国许多艘大海船,并派遣了同船而去的船工、水手。“闽人三十六姓善操舟者,令往来朝贡。” 这些姓氏即:梁、郑、金、蔡、毛、陈、林、曾、高、吴、李、阮、沈、魏、田、王、马、钱、翁、穆、韩、宗、昆、尹、查、伍、向、武、吉、英、陶等。 暹罗(泰国)、满刺甲(今马来西亚马六甲)的使者、通事的陈氏有:陈康、陈泰、陈耀、陈义、陈武、陈赋、陈继荣、陈继成、陈继章、陈继茂、陈贵、陈富、陈华、陈荣、陈浩、陈文鉴、陈爵、陈宜、陈诏、陈营等。他们在琉球国定居多年,并世代担任琉球国的大使、通事、大夫、长史、火长等要职。所以《久米村系家谱·陈氏家谱》载:”陈氏之称闽人也,盖永乐年间迁中山国三十六姓唐荣,以备出使之先。

陈姓郡望堂号

 郡望

 颍川郡:秦时置郡。秦王政十七年置郡。以颍水得名,治所在今河南禹县。相当于今河南登封、宝封以东,尉氏以西,密县以南,叶县、武县以北的地区。此支陈氏,其开基始祖为齐王建三子陈轸。

 汝南郡:汉高帝置。治所在上蔡(今河南省上蔡)。郡治相当于今天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

 下邳郡:东汉置郡,治所在下邳(今江苏省睢宁西北)。辖地北至江苏邳县,南至安徽嘉山,东至江苏涟水、淮安一带。

 广陵郡:西汉置国,东汉改为郡。治所在广陵(今江苏省扬州)。

 东海郡:秦置郯郡,后改称东海郡,置郯县,属徐州刺史部,为县、郡、刺史部治所。治所在郯(今山东省郯城北)。

 河南郡:汉高帝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省洛阳)。

 武当郡:北魏置郡,治所在湖北省均县西北。这一支出自陈寔之后。

 新安郡:晋时由新都郡改置,相当于今天的浙江淳安以西,安徽新安江流域,祁门等地。隋代玫歙州置,后来移到了歙县。

 庐江郡:汉名舒,属庐江郡,隋初皇置庐江县。治所在舒(今安徽省庐江)。辖境相当于今天安徽省长江以北庐江一带。

 冯翊郡:汉武帝置郡,治所在临晋(今陕西省大荔)。此支陈氏,出自陈宣帝之子沅陵王陈叔兴之后。

 京兆郡:汉时置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省西安)。此支陈氏,出自唐代迁居京兆的陈寔后裔陈忠之后。

 堂号

 三恪堂:恪是尊敬的意思,又是客人的意思。周武王灭纣后,把夏禹之后封于杞,商汤之后封于宋,虞舜之后封于陈。称为三恪。表示他们是周朝的客人,不是臣子,格外地尊敬他们。

 德星堂、德聚堂:源自太丘长陈实子侄,同以孝贤闻名,当年访名士荀淑父子,正值德星聚,德星乃一岁星,岁星所在有福,故取堂名曰德星。太史为此上奏曰:“德星聚奎,五百里内有贤人聚。”族人遂有以“德星”或“德聚”为堂号。

 此外,陈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渑武堂”、“颍川堂”、“四勿堂”等,以及以上十一个郡望均可为陈姓的堂号。

1 2017中国姓氏排行榜排名

2 陈姓的来源介绍

3 2017年陈姓男孩取名大全

4 陈姓的姓氏来源都有哪些

5 2017年陈姓男孩取名的方法

仅供参考:

萧县陈八集陈氏 

十八世起字辈: 秉 怀 从 高 尚 力 为 思 念 功[现已到26世] 

各分支现用辈字繁多,大致有: 

十七世: 广 大 朝 钟 志 兆 

十八世: 秉 兴 献 建 照 凤 开 玉 

十九世: 怀 昭 名 鸿 万 玉 

二十世: 从 淮 忠 景 福 广 乐 

二十一世: 高 宗 升 

萧县甚少沟陈氏 

十八世起字辈: 履 文 明 世 修 善 恒 昌 尊 经 崇 儒 

萧县陈沟陈氏 

十四世起字辈: 仲 昌 益 尚 有 玉 胜 洪 广 升 

萧县演武陈氏 

十五世起字辈: 大 怀 素 有 凌 云 志 圣 德 绵 延 百 世 同

陈彦和。海南陈氏祖谱记载,海南陈氏最早过琼始祖是陈彦和。

陈彦和属江州义门世系,过琼前在福建泉州当参军,1078年从福建泉州过琼任琼州府参军;彦和落户文昌县沙港朝庇村(陈策将军祖籍沙港,是彦和后代),死葬在海口市长流镇附近。陈彦和过琼后子孙分布遍及文昌、琼山、海口、澄迈等几十村。 

陈甫。系实公四十五世孙。大约在宋朝建炎至绍兴年间(公元1127--1131年),甫公偕其子仲良从福建南渡琼州,担任珠崖军民府(今琼山东南部)通判。

甫公渡琼后,最初居住在珠崖的罗颜村。后来,他们由珠崖到乐会,喜爱这里山明水秀,民安物阜,便定居在龙泉村(今名龙塘村)。过了几年,二世祖仲良公于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荣登癸丑科进士,是乐会县历史上第二位进士,也是海南岛历史上第三位进士。甫公曾被朝廷敕授为奉直大夫后又封为朝议大夫,于1156年逝世。

甫公子孙蕃衍兴旺,如今在世者,男男女女,不少于4500人,主要分布在琼海、万宁、三亚、屯昌和琼中34个村庄。此外,甫公还有不少子孙移居国外,主要分布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 

陈拱宸,又名三老,举人,系实公四十九世孙。

生于南宋嘉定八年(1215年)正月初八,配余氏,黄氏;男仲达。 陈拱宸公在南宋1242年因避乱而带子仲达自福建福州府莆田县祷坑村渡琼。来时落脚在文昌县溪尾村,后任文林郎文昌县知县,再次以官为家,住在青蓝子,是溪尾(溪梅)支始祖,1256年九月初五逝世。

子孙分布:81支和600个村庄。

陈十五,名陈实,系太丘实公四十六世孙。俊卿之长子,福建莆田县坎头人,生于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九月十一日,累官福建、广东安抚司参议积阶奉直大夫,封莆田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生三子。

南宋绍熙四年(1193)避乱携带第三子陈塾渡琼,始居琼山府城白玉庵,后移居大林道玉村,(此村今不存在,已移居桥头村)。历经若干年后,公婆重返福建莆田县。寿终后公婆合葬在莆田保丰龙汲山,明朝年间,在琼众支子孙为了纪念先祖,在琼山大林兴坡置地一块,建墓场一座,以两石刻日、月为公婆替身合葬此风水宝地。

后来在琼山府城东周巷(现府城第一小学)置地建造书舍3间,横廊一眼,便于祭祀十五祖和子弟读书之用。后经道光、光绪、同治年,先后扩建续修,并买洪家宅场土,更造旁廊28个铺面,已成为一座完整的“陈氏宗祠”,一直保留到1992年才被人为拆除。

1湖北省广水市陈姓义门宗祠字辈:

  道可光家,昌延奉昭;义乃韶祖,庆启鸿文

  2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有一支陈氏家族:起源于百犬同槽,江门分庄时,一支到了麻城孝感乡,后时逢湖广填四川,8个兄弟一起到重庆,后有7个兄弟一起到了贵州遵义府,1个到了四川合江,落脚到了合江大桥乡盐井坝,字辈诗是:

  世泽时钟秀,克纯代有贤,道乃身之本,国以家为先。目前这一支有了先字辈了。

  3福建安溪县美法村陈氏家族的字辈诗是:

  文章华国,诗礼传章。

  4湖南岳阳陈氏的辈分排行是:

  青云其捷步,恢振赐书荣;义重传家远,修齐赞治平。

  续谱是:

  光华开复旦,万国庆常新;任巨资英俊,行成在礼仁。

  合群敦孝友,奕世绍文明;谟训承先泽,贤才望后昆。

  同宗隆爱敬,念祖倍尊亲;达道宜兼善,兴邦贵正伦。

  均权依宪法,笃志建洪勋;位禄偕名寿,千秋典策馨。

  5湖南永州市祁阳县羊角塘陈氏的辈分排行是:

  仁慈景运昌, 安闲德殷长

  6 浙江义乌市倍磊

  贤良雕(音)逢景运兴献文章(结束)

  7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白马镇清塘村

  如、继、元、善、家、国

  8 浙江鄞县茅山走马塘

  开天文荣 祖烈愈隆 贤宗跃人

  9 江西上饶

  (1)旨方温润,光大正辉,文行忠信,礼义贤良,恭庆嘉祥,恒丰履泰,豫顺谦和,孝友树帮,学道同芳,长绍万世,炳承家有,源远永思,崇祖继宗,培元植德,天锡其美,善寿汝康。

  (2)上饶县石人乡青山村青山头

  河清征圣瑞 海晏兆升平 国泰祯祥献 邦兴选举明 启佑文福德 吉建禄长生 士进经纶志 登朝入相卿。

  10 江苏江都

  恩、锡、万、福、世、寿、方、桂

  11 湖北汉阳

  永国良振,必育英华, 荣昌祖顺,志礼益芳, 诗书佩泽,锡福增强, 遵仁安义,事业维长

  12 山东省陵县陈辇庄

  德、文、兴、相、世、少、传、卿

  13 汉阳

  克永光明,荣华迪吉,和平治世,忠厚传家

  14 重庆永川

  天星经纶,人利礼至,文章报国,私(或诗、思)书传家,永远少树,世代光华

  15 山东省莘县张寨乡土陈村

  王广西兴玉,计风连清怀,韶生时恒良,道远在明德

  16江苏盐城郊区伍佑镇

  采、如、锦、宏、国

  17四川省永川县

  天星经纶,人利茂知,文章报国,私书传家,永远绍树,世代光华。

  18海南省琼海市

  运、会、永、绍、辉

  19江西省吉安府泰和县龙子口

  秉懋邦家善庆长,翼为明听焕文章。 虞夏殷周汉唐宋,六经世受绍其芳。

  从来作述敦仁礼,万代声名启俊良。志据依游克念力,丕承祖德永光扬。

  20湖北黄洲府麻城县孝感乡落叶沙子场郭家狮子岩几子湾

  国、正、碧、加、大、元、庭、永、远、兴、文、天、耀、祖、德、官、清、民、自、安

  21江苏东海

  増 景 方 贵 秀 步 兴

  22湖北省竹山县东川

  之元国治兴隆长 祖德宗功世代扬 尊守延绵恢先绪 诗书彦秀起贤良。

  23福建省石狮市永宁镇港边村

  仁。义。长。发。祥。忠。和。永。垂。芳

  24河南郑州

  宗,邦,万,选,天

  25徐州北郊

  龙兴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

  26四川达州市

  先维加大启,正应于朝学,其昌永曰继,思尚信义卓,家长宗可传,荣锡用安乐,富贵万年兴,甲弟连登科

  27四川广安岳池玉皇庙

  一启思良上,尧舜禹汤周,文武忠天世,万代显鸿 猷

  28湖北省石首市

  世宗有大训,孝义惟先,永正一家典则

  29湖南长沙

  仲思旺兴国,善德嘉立朝。学开文仕启,永远定祥曜。

  30湖南绥宁

  远历代善名扬

  31陕西汉中

  春、启、文、明、正、乾、坤

  32湖北孝感市

  永崇亭尚立,天述四登齐。文学开创景, 中云自定基

  33柳州融安

  以兴光登文,世国良相正,君德岳山重,贻谋燕翼长,培植基业永,克昌后裔祥

  34四川

  春先思龙来 明道西光富

  35河南省濮阳市孟轲乡

  贵鸣冠书林 建广瑞祥云 文豪佐志仕 英武正乾坤

  36山东潍坊诸城——山东诸城市马庄镇鞠家庄子村(本村二百多年无鞠姓),现叫贾悦镇鞠家庄子村。本次续谱人是陈明忠,字志乾(同音)和我村陈会堂的爷爷(清末武生)共同走访山东各地续谱,有潍坊大花岭陈姓名人支持,陈明忠于1958年去世,终年83岁左右无后人,和我明字辈爷爷是叔伯兄弟,目前我是仁字辈男性老大,族谱于建国后破四旧时全部焚毁。

  字辈:世玉德廷景,文明会家安; 仁海永昌泰,忠元光济远

  37湖南省衡州府衡阳县金兰乡

  公/良/明/有/道/定/国/显/朝/廷/德/兆/鸿/隆/运/

  38安徽灵璧

  明 昌 兴 龙 忠 厚 传 家 远 诗 书 继 世 长

  39湖北麻城孝感乡

  天正世代昌,朝廷兴万邦;高明悠久顺,永远照真祥。

  40 湖南省临武县

  光龙公焕世 宗允上元如 良甫叟伯楚 舜侣寿存思 志士大夫卿 文才俊秀英 贤能应选举 道学崇高明

  41江苏高邮一沟镇河南陈家庄

  统、绍、学、林、鹤、凤、启、智、海、龙、飞、生

  42四川营山县

  崇贞宗千祖,国子名文胜,朝邦万代永,其昌兴隆善,嘉志立刚常,仁义得富贵

  43 湖北省钟祥市

  正编:

  大元祖德,宏启宗道。仕本文学,显怡门庭。

  正裕家生永克昌,

  天开文运吉照祥。

  光宗耀祖世为美,

  安邦定国华锦长。

  44 广西龙州

  德、崇、厚、福、天、宝、盛、人

  45 潮州

  仕 应 天 选大 班 良 秦经 国 帝 地由 义 举 仁明正科开选 精忠上致君 泽化传永远 本端定家兴

  孝友绍克绪 经书启嗣贤

  46 江苏徐州铜山县

  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

  47 湖南衡阳

  孔、武、大、君、圣、高、瞻、远、见、佑

  48 湖北荆州市荆州区弥市镇陈家湾村

  明正科开选 精忠上致君 泽化传永远 本端定家兴 孝友绍克绪 经书启嗣贤

  49 湖北石首

  诗书光乾业;忠孝启后坤

  50安徽当涂县

  福禄寿永 肇祚延长 祖源省上 行表言坊 克遵懿范

  能叙纲常 修齐有本 相得益彰 典谟训诰 先后辉煌

  经纶化育 迪吉尔康 孝友为政 郅治祯祥 匡 辅翼

  安定明良

  51 四川大竹

  真天存得玉,大金嘉时祚曰应楚之才,华国文章绪

  朝廷用贤良,立学明庠序诗礼传家珍,世代受恩遇

  52 湖南省临澧县四新岗镇马家村

  心、书、礼、光、家、祖、忠、义、耀、朝、廷

  53 江西九江瑞昌县

  添文福守、亮席成宗、其应以余、家之道通、学茂德立、洪新世绪、敬狄全()、华国文章

  54 江苏淮泗

  象、翠、豫、临、丰、履、同、升、复、泰、孚、观、咸、谦、有、宜

  55 南京

  修仕国家宝鸿儒道德芳

  56 福建汀州彭屋碑村安名排辈

  茂良秉文世,凝依安(作、理)胜昌,

  敬(志、英)德修原美,名才继愈长,

  庆余恒积善,业大永遗芳,

  兴盛家声显,荣华国瑞光,

  立泰泽新远,昆强伟福庄,

  尚士宏开建,宗辉耀祖邦。

  57贵州 辈份是:

  锡、大、天、先(薪)、应;

  文、光、学(华)、世(永)、鸿;

  思、余、平、安、义;

  镇、国、定、庭、忠。

  58 广东揭阳

  君、臣、佑、益、禾责(责)、厚、能、发、光、大、统、有……

  59 武汉市黄陂区长岭街

  辈分排序是:春焕耀家庭,君臣道义,永振大明。

  60 四川省平昌县

  九、位(卫)、运、奉、云、文、明、光、大、正、贤、仕、登、朝、庭(廷)、焕、直、兆(朝)、灯、

  61 安徽怀宁三桥陈氏。堂号“树德堂”

  辈份是:陈栾日仕普 友延金木水 尚九毓永昌 王廷光国祚 传家惟一经 中存务广厚 

  62 四川省遂宁胖土入陕之巩昌府阶州陈家山公妣讳氏皆无考有墓有碑惟字刑剥蚀莫辨公生子五长绍纲次号纲三福纲四联纲五桂纲

  宗谱取名定派歌:继自其汝之 九邦第宏基 培应醇厚广 裕启显扬时 勤慎佐国宜 绵长锺嗣烈 世泽万年思

  63 四川巴中恩阳义阳山陈氏湖广填川的第六代开始的宗谱: 鸿,绍,启,中,永,定,顺,安

  64 清康熙年间,陈之贵迁入贵州都匀骆家田

  二十个流水字辈:荣、学、际、国、治、延、祐、宏、世、德、孝、友、惟、敬、修、光、显、永、尔、锡。

  65 湖南双峰荷叶镇陈氏排辈表 :

  大朝必兴宗祖庆

  世祚公卿焕一门

  习礼敦诗垂荫远

  服畴绍德迪光蕃

  英才荟蔚占星聚

  丹诏荣颁表义尊

  欲识泽长绵楚派

  颜川正可诉渊源

  66 安徽省肥西县

  文学光宗、贤能辅国、明理安常、宏昭世泽

  67 辽宁省庄河县大陈庄和小陈庄

  二十字家谱如下:

  元学春广兆,仁复日焕祥,连仲丕继本,玉树振永昌。

  68福建南安市丰州镇铺顶村

  永彰范仕,秉政德资,

  孔广世体,伯宏叔甫,

  尔念及祖,志学溥章,

  诒宗奕茂,华国扬廷

  静重明敏,雍穆皇庆,

  嘉谦昭硕,睿哲典永,

  绪纲景蔚,猷谟超诇

  熙隆承祜,海峤攸敬

  69贵州威宁县 江南原序"乐安"排行

  廷凤安光祖 仲贤文芳殿

  铃裴纶世汝 嘉国圣言元

  仁道之良 卫大永昌

  70湖南省澧县王家厂镇

  字辈中有: 登 大 培 元

  71资阳乐至县迁至广元剑阁(绵阳梓潼)

  光先启列 士志达登

  72重庆市江津区长冲

  朝文世纯阳 万德永清光 宗正上天泽 世代大吉昌

  73河南省禹州市刘楼村

  九三世德 学传起山清 礼乐从仙进 诗书振家邦

  74重庆奉节县草堂、巫山县龙溪、官阳、大昌等地陈姓

  一文一伏一,道君启朝一,文载天庭章,玉裔绍祖芳,安邦定国泰,继述齐家昌,圣代崇经学,升平展大襄,嗣源千岁荣,世泽万年光

  75 安徽池州陈姓辈字:国正天心顺,时和圣德昌,传家敦孝友,治世肃纲常。

  76四川合江陈姓字辈:其文思光大,天元少世兴。基开宗本正,汝学庆荣登。洪希启玉金,志德超邦国。明良家善继,永远在朝廷。

  77 湖北宜昌枝江陈姓辈字有:功 德 贻 燕 长

  78、河南信阳市陈姓辈子有:

  友方明世、德茂永丰、天冉奇秀、家学严宏

  79山东定陶县陈姓辈字有:先言尔成红 希常保元庆 下面尚有十六个辈分待续

  80湖北省郧县城关陈姓字辈有:世大金太国 生天星都进 中山道路平

  81四川省遂宁市大英县河边镇桂阳村陈姓辈字有:良友天心顺、长同国泰春

  82、安徽蚌埠五河陈台村字辈

  开业寿昌、广大美德

  83、河南省新乡市凤泉区大块西庄村、获嘉县张巨乡陈姓:福禄尚清,连步承修

  84江西吉安永新县高市乡汉中村。堂号-树德堂。辈份是;廷仕光祖德,文章振家邦,高富世源远,钱塘庆泽长, 汉树忠 义在,乔溪定汪洋,梅花修知道,心田完书香。

  85湖北宜昌枝江陈家港村陈姓祖先陈觉兴,源自山东济南小北门孝悌坊。曾跟随成祖朱棣征战有功封王,后辅襄王迁至湖北荆州,住大北门外。传至祖字辈分为三支,老大祖英在荆州大北门;老二祖雄在当阳;老四祖杰在湖北枝江陈家港(老三名祖豪夭折)。

  辈字:国大祖仕,忠志全廷,家运宏远,正大光明,万代昌。

  86,山东泰安肥城市王庄镇北尚任村,陈氏家谱在世,最近几代辈分为:清明文西胜

  87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远襄镇陈老三寨村,陈氏祖谱在世,上面记载为明朝前期从山西洪桐县迁此,为世有25世,周围村庄及附件乡县有十几万人均为陈姓。与开封的杞县陈姓均为一家。辈份为:立宪政体,兴杰发胜。

  88四川资阳市乐至陈姓:永 远 朝 廷 富 贵 兴 国 泰 是 安 庆(清)

  89广东汕头澄海溪南镇十三乡陈,恪斋公后裔:昭兹来许,绳其祖武,亿万斯年,受天之祜

  90四川绵阳三台,陈姓:国 正 天 星 顺 官 清 民 自 安

  91湖北荆州江陵沙市,陈姓:(-----)德厚生利用,齐家能治国,忠烈必孝先。

  92重庆市涪陵土地坡,陈姓:儒金正文章 万代福荣昌 孝友传家宝 忠义启朝纲。

  93南京浦口区星甸镇陈姓:

  守祖宗法 读圣贤书

  94湖北省随州市唐县镇陈氏字辈:洪恒富贵,明礼守正,丹平木宗,仁才日广,家道亦隆

  95湖北省仙桃市长埫口陈氏家谱:虞第相传远,宗德仪燕长,蔚起尊祖义,万代永治昌 

  96江苏省灌云县陈氏家谱:云三期怀,如修尔德,永作家世。

  97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欢城镇陈氏字辈 定开世维新

  98山东黄县陈氏族谱:生景贵兆祥(学),守业百世昌。

  99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县九龙镇中岩脚背得来部陈姓:

  国正天星顺 官清民自安 妻贤夫增福 子孝父心宽

  永绍祖芳德 锦秀定乾坤 学高智慧大 恩泽万年春

  文武家中聚 江山显荣华 俊杰建富贵 伟业再发达

  100河南省泌阳县桥上村委陈庄陈姓 字辈:天关赐福,吉庆必多,功重孝有,家道永和。

陈 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四位的大姓,人口众多。

寻根溯源

1商朝末年,舜的第33代孙遏父(又称阏父)投附了周国,担任陶正一职,他制陶的技艺极为精湛,博得了周文王的欢心。周武王灭商建周后,追封先贤遗民时,把遏父的儿子妫满封於陈(今河南开封以东,安徽亳县以北),国号陈,荣为侯爵,奉守着帝舜的宗祀,并将大女儿太姬嫁给他为妻。妫满死后,谥号为陈胡公,所以又被称为胡公满。他的子孙有的以国为氏,就是陈氏。

公元前672年妫满的第12代孙陈完因避难逃到齐国,改姓田。后来他的10世孙田和建立了田氏齐国。战国末年,齐被秦灭。齐王的长子升次子桓先后改姓王氏,三子田轸逃至颖川(今河南禹州、许昌一带),恢复陈姓。从此陈氏一门在中原瓜瓞连绵,生生不息,发展成为名门望族。

2陈姓还有一支是少数民族改姓,也出自河南,据记载,北魏孝文帝自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后,於496年将代北鲜卑族三字姓侯莫陈氏改为单姓陈氏。

迁徙

唐初期、中期,中原陈氏有过两次影响深远的南迁福建之举。669年,朝廷派河南固始人陈政(胡公满的68世孙)任南行军总管,率兵镇压福建南部的少数民族动乱。667年四月,陈政卒,由其20岁的儿子陈元光代父领兵,经过九年战争,局势平定后,於686年报请朝廷批准,设置了漳州郡。陈元光致力於发展漳州一带的农工商各业,使当地得到了繁荣发展。

他被后人尊为"开漳圣王",子孙后代被称作"开漳圣王派",成为闽、粤、台及南洋诸岛陈姓最主要的一支。台湾现有陈圣王庙53所,这从一个方面表明了台湾同胞对陈元光的崇敬之情。

再就是颍川陈后裔陈忠之子陈邕,唐中宗时进士,官至太子太傅,因受宰相李林甫排挤,迁至漳州南厢山。其子陈夷行,唐文宗时任宰相。此后子孙兴旺,在福建发展成为"太傅派"陈氏,尊陈邕为"南院"始祖。

陈氏入粤,始於南宋。北宋末年,金兵南侵,中原士族大批南迁,陈后裔陈魁率族人93口移居福建宁化、上杭,至其曾孙二郎、三郎再迁至广东梅州,后散居大埔、兴宁、长乐、龙川等县。陈氏入台,始於明未。福建同安人陈永华,於明末随郑成功入台湾,官至东宁总制使,在台湾建立屯田制度,设立学校,被尊为陈氏入台始祖。自清初至新中国建立的300多年间,陈氏迁台人数很多,其中仅武荣诗山霞宅陈氏一支就2000余口,成为台湾人口最多的首姓大族,与林姓共"陈林半天下"之美誉。

陈氏迁入越南的历史比较久远,有的成为安南(今越南)王朝的重臣。其中,李朝女皇李昭皇之夫陈(即陈日),於1228年创建越南陈朝,历时175年,促进了陈姓人口的发展。至今,陈姓仍被列为越南十大姓之首。陈氏移居日本始於明初,大都是明太祖派去的水手。明清以后,闽粤等沿海地区的陈氏,有许多人出海到今新马泰一带谋生。另有一些人不断迁至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美、英、法、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世界各地,对当地的繁荣与进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 陈氏家谱

明成化间,我宪赞府君在祁阳首创陈氏用宾公家乘。明嘉靖间,用宾公第六世嗣孙、永宁县主簿斗在祁阳第一次续修用宾公家乘。清乾隆丁亥,用宾公第十五世嗣孙 大亮在祁阳第二次续修用宾公家乘。同时,拟定并颁行用宾公为迁祁始祖,用宾公第十一世嗣孙为"我"字派的班行,其字派为:我伟国宏大(文)正,科开彰祖德,有道应时昌,家学宗铭载,世遵永发祥。清康乾时期,用宾公的后裔奉《清圣祖仁皇帝招民徙蜀诏》,由湖广永州府祁阳徙蜀,乾隆乙未,用宾公其后裔从《祁谱》中增补了入蜀32州县的嗣孙,定名为《西蜀续修陈氏宗谱》,简称《蜀谱》,此为第三次续修用宾公家乘。重庆市铜梁县人事局陈彰模历经十年以《蜀谱》为基础,辑录了该谱大部分史料,还从典籍、口碑选录了有关史料予以充实,内容涉及陈氏家族文化的各个领域,对清康乾时期由祁阳徙蜀的用宾公后裔的世系进行了续记,1999年 主编了《陈氏家乘记》 。《陈氏家乘记》为大32开、700多页,铅印出版, 精 装本。

2002年清明,陈彰模率渝蜀陈氏宗亲7人到湖南省祁东县寻根祭祖,并带来《陈氏家乘记》。2002年4月6日祁东会议,经湖南、广西、四川、重庆4个省市 中30余个县市的子良、子政、子铭、子文、子贵5个分派代表组成的《陈氏家乘记(续)》编纂委员会成员190余人,以及广大族众的共同讨论、修改、完善,历时8个月,三易其稿,正式颁行了陈氏用宾公裔孙统一续拟字派(见迁祁始祖陈用宾公源流一文)。

陈彰模在当今市场经济大潮中,不图名、不图利;收集资料,查阅典籍,潜心考研,引用大量的古今历史资料,分析了唐朝以来在陈氏源流中出现的各种分歧,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主编的《陈氏家乘记(续)》还选刊了古今历史名人对陈氏源流的考证文章。由于从陈氏支分出的中华姓氏达40多个,故这些材料不但对陈氏源流研究有参考价值,而且对这40多个其它姓氏源流亦有参考价值;还着重记录近现代名人的详细情况,涉及重庆、四川、湖南、台湾等省市中30余个县市的县处级职务以上人员60余人(其中台湾国民党军级职务1人,团级职务1人),还有著名专业技术人员、离休干部、百岁老人、企业家、革命烈士等人的详细情况。

《陈氏家乘记》、《陈氏家乘记(续)》只记载了湖南、广西、四川、重庆四个省市的用宾公派下大部分后裔世系图。还未包括在清康乾时期,用宾公第十一嗣孙向陕西、云南、贵州、安徽、江苏、湖北等地迁徙的后裔。他们的子孙有的迁往其它省市县(包括台湾)、有的还到国外居住。

《陈氏家乘记(续)》为大32开、一千多页、铅印、精装本。2003年11月出版。

今天给陈彰模(按辈份他是我曾祖)通过电话,他说最近居住四川省三台地区的子良派下一千多人要求续谱。《陈氏家乘记》、《陈氏家乘记(续)》中,初步统记,用宾公派下第二十二世嗣孙名字叫"有刚"的达80多人;叫"有钢"的超过8人;叫"有纲"的超过7人。

陈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

  在中国,陈姓是大姓,七千万的人口位居第五位,其中颍川衍派约5000万;在海外,五千万的华人中,又有“陈林半 天下 ”之称。下面...
点击下载
上一篇:许氏家谱下一篇:肖氏家谱字辈排序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