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成都线旅游景点宜宾-成都线旅游景点有哪些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4收藏

宜宾-成都线旅游景点宜宾-成都线旅游景点有哪些,第1张

1宜宾到成都这条线旅游景点有哪些

宜宾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迹以及美丽的自然风光。吸引人的景观包括沙无然n蜀的竹海,石海和洞穴镇,王波,西部大峡谷,万友峡谷,八仙山,七仙湖,李篆古镇,龙华古镇,哪吒宫和宜宾天池。

蜀南的竹海、石海和窑洞镇被评为AAAA,因此是全国第二高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2宜宾到成都沿途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很多年前,没有高速公路。从宜宾到成都只有206国道,起点是宜宾市区——吊黄楼——大麦坝——象鼻镇——金平镇——大关镇——黄沙镇——板桥——富顺县——白马镇——内江市——银山镇——资中县——秋溪镇——资阳——简阳市——龙。

3四川宜宾有哪些旅游景点

1大峡谷温泉生态园

大峡谷温泉生态园占地300多亩。同时可容纳3000多人洗浴,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天然露天温泉浴场。生态园有花瓣温泉、药温泉、地板温泉、醋温泉、酒温泉、牛奶温泉,还有安全刺激的陡水滑梯。

园内有400个泊位,可同时容纳600人的餐厅,可容纳500人的会议中心,140多间富丽堂皇的贵宾室和情侣泳池别墅,可容纳千人游玩的民族广场和景观大道。此外,还有滑草、网球场、羽毛球场、沙滩排球等娱乐设施。

2南溪古镇

长江第一县南溪县,有1400多年历史的长江第一县,基本形成了以明代郑德时期创建的文明门为核心的县级历史风景旅游区。云台山省级森林公园与马儿湖并称为小峨眉,都是风景旅游区;江南以观音寺为中心的宗教旅游区。南溪距川南珠海、石海洞乡等景点仅50公里。一年一度的梨花节和西瓜节在南溪县举办,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3座双子塔相互辉映

双子塔,通常被称为旧塔位于江南小镇红林山顶。据说它们建于元明时期,由砖石砌成,密檐八角七层金字塔形屋顶,高24米。塔壁上有佛龛,八角形沉箱顶部浮雕有双龙戏珠和两只凤凰对着太阳。塔的风格粗犷凝重,古朴沧桑,充满元明神韵。瀛南塔,俗称新塔位于这个镇的他信村。它建于明朝,在清朝重建。它的建筑形式基本上与旧塔。该塔造型优美,做工精致,东西对着老塔,相映成趣,隔江相望,令人浮想联翩。

4云台山森林公园

云台山森林公园是省级森林公园,以云台山和马儿岩湖为主要景点。位于南溪县城西北25公里,与宜宾市、自贡市接壤,总面积1306平方公里(约2万亩)。这是一座平均海拔450米的深山。区内有大小溪流5条,流入马儿岩(水库),再进入黄沙河,通过大坝汇入长江。

云台山雄伟壮观,群峰秀丽,树木参天。有龙灯、狮子、沙僧、猴子石、大耳窝、板凳梁、角窝山、平安寨、尖山子、云仙洞、千里坡、角顶寨、马儿湖、李安运寺、蛇神岩等景点。主峰岩石上有裂缝,形成三块相互依存的岩石。云台古寺,建于明代,殿宇雄伟,香火旺盛,长途朝拜,游人络绎不绝。它被称为小峨眉。

云台山古迹众多,其中以云台寺最为著名。云台寺的前身是元明时期的云台书院。明代南溪籍文人王琛、唐佐在此寒窗读书,留下无数不朽篇章。改成寺庙后,经过开发改造,规模越来越大。它已成为著名的三宝殿,四川南部的佛教圣地,被称为小峨眉被人。附近有永安村和平一个村庄,有高高的围墙,古老的树木和冰冷的藤蔓。云台山曾是兵家必争之地。1918年,朱德率滇军围剿盘踞云台寺的土匪。朱德驻南溪时的铸铜元厂旧址在云台山下的童家沟。

5南溪城墙

南溪城墙,原名南溪县城墙,位于中国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南溪城墙现存长度1000多米,至今仍有温明门、光复门、王莹门三座城门。

1985年12月,被列为南溪县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被列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东至碧水园居住区,西至滨江都城,全长1109米。文明门、广福门、王营门大门前后外缘延伸5m;王营门至滨江广场围墙向北延伸1米,向东、向南延伸20米;滨江广场至文明门围墙向北延伸2米,向南延伸8米;文明门至滨江广场的围墙向南延伸8米。

控制区:文明门、光复门、王营门城楼城墙保护区自东向西、向北各延伸5米,向南延伸至长江。

6大峡谷温泉生态园

大峡谷温泉生态园占地300多亩。同时可容纳3000多人洗浴,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天然露天温泉浴场。生态园有花瓣温泉、药温泉、地板温泉、醋温泉、酒温泉、牛奶温泉,还有安全刺激的陡水滑梯。园内有400个泊位,可同时容纳600人的餐厅,可容纳500人的会议中心,140多间富丽堂皇的贵宾室和情侣泳池别墅,可容纳千人游玩的民族广场和景观大道。此外,还有滑草、网球场、羽毛球场、沙滩排球等娱乐设施。

7南溪农民暴动旧址

农民暴迁旧址主要位于宜宾市翠屏区李庄镇、牟平镇、宋家镇。李庄镇安石村满东湾,位于宜(滨)至长(宁)公路北1公里处,距李庄镇75公里。遗址为木框架结构,小绿瓦房,占地约150m2,现为农房。农民旧址大会庆祝会场设在法默牟平镇s市场,是一座两层青瓦房,木结构,距宜宾市翠屏区约40公里,距长宁县18公里。宋家传址位于镇旧场中心,是一座木结构的小青瓦房。现有遗址面积约50平方米,现为居民楼,距宜宾市区约35公里,距长宁县城约25公里。

1928年4月7日,中共南溪县委领导的千余农民在牟平举行武装暴动,川南特委委员曾任暴动总指挥。庄、宋等地的农民也纷纷起义合作。5000多名各行各业的农民高举川南工农革命军,在各乡没收地主的武器,镇压共青团。10日,农民起义在牟平举行庆祝大会。根据川南特委成立之初的暴动计划,南溪农民暴动成功后,与宜宾沿江农民军会师,攻占宜宾公司

南溪农民暴动运动是贯彻中共八七会议精神后,由四川党组织发起和领导的第一次农民起义。结果,四川的农业暴力是八七会议后的第一次-。

8南溪朱德故居

宜宾市南溪县(后改为南溪区)朱德故居位于市区管沧街42号(原103号)。这是一座雅致的清代木质支撑建筑,沿街散布着三栋建筑,两边是砖砌的防火墙。入户门为一楼,二楼与三楼之间的天井辟为花园,二楼大厅一侧为朱德的卧室和书房。花园正对着窗户,非常优雅宜人。

朱德南溪故居与陈玉珍有关的婚姻。1916年,朱德率国民自卫军先遣队请袁经叙永县雪山进入四川,在纳西族棉花坡一战击败北洋军。朱德率团到泸州。此时,朱德已升任荆第二军第十三旅旅长。在泸州期间,朱德的下属陈平辉将妹妹陈玉珍介绍给朱德,并陪同朱德到南溪开会。陈玉珍21岁,毕业于南溪简单师范学校。陈玉珍的侄女。1917年6月,朱德与陈玉珍结婚。婚后,朱德将前妻小死后留下的儿子朱琦从昆明接到南溪,送给陈的母亲来提高。美国作家史沫特莱写的《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一书中详细描述了朱德和陈玉珍的婚姻。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后,陈玉珍离开南昌,回到四川老家。在朱德率领军队去广东的路上,有谣言说陈玉珍被四川军阀刘向杀死了。陈玉珍于1967年11月在南溪病逝。

由于岁月的变迁,朱德南溪的三栋建筑只有三分之一,即朱德的卧室和书房保持了原貌。老陈曼德清,陈玉珍的三哥,就住在那里,花园依然被陈德清打理得郁郁葱葱,雅致无比。剩下的都是其他居民用的,临街一侧已经改成了商店和小摊。朱德南溪故居已被列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东至南山厂机修车间后院围墙5m,南至紫云小区住宅旧居围墙边15m,西至肖家民住宅旧居围墙边向北15m。

控制区:东起保护区东边缘5米,西至保护区西边缘5米,西至管沧街西侧房屋,南至保护区南边缘10米,南至紫云社区房屋,肖佳人北方的房子。

南溪月亮湾9号

南岳月亮湾3A景区位于史培镇,是一个集党建示范、巴蜀家族文化传承、廉政文化教育、精致荷花欣赏、生态水果采摘、农耕文化体验、村民住宿酒店、露营休闲度假为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园区。景区内有1000多亩荷花,包括岳明塔、思乡树、河伯园、中华家风馆、巴蜀家风馆、宜宾名人馆、巴蜀家风墙、初心广场、亭台楼阁等32个景点。是省级廉政教育基地,传承巴蜀家风示范基地。

公园内有13个品种的荷花,配套水生美人蕉、睡莲、鲶鱼等湿地植物。不仅弥补了村容村貌,还大力发展荷花产业。在乡村景观建设中,荷兰文化、廉政文化和家庭文化融为一体,让游客感受到正直和正直以微妙的方式。

中华家风馆分为中华家庭、家族文化、中华家训、中华家风四个板块。寻根溯源,探寻人生道理,展现海内外中华民族情怀。

巴蜀族谱博物馆配有川南会馆、族谱档案、家谱

原名卡农吉飞来寺,相传一老僧受菩萨开导,发现了这个修行圣地,于是老僧开始在此搭帐篷。然而,在清理住所的过程中,老和尚意外发现了一座古墓,随之而来的是奇怪的事情。

有一天,天空送来一口洪钟,盖住了古墓。据师父说,洪钟上的钟重138斤,故名飞来寺。

4宜宾到成都这条线旅游景点有哪些地方

1、蜀南竹海蜀南竹海是国家AAAA旅游景区,面积120平方公里,核心景区44平方公里。八大景区、两大景区共134个景点。2009年入选中国国家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区名录。川南竹海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竹林景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云山竹海,天地。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度假胜地,中国唯一的竹文化、竹生态休闲度假胜地,集竹景、山水、湖泊、瀑布、古刹于一体,人文景观历史悠久。

2李庄古镇李庄古镇是国家AAAA旅游风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环境优美镇。李庄坝,位于长江南岸,距宜宾市郊19公里,古时是一个渔村。汉代有驿站。因为靠近长江,明清时期是水运和商业之地。李庄古镇文物古迹众多,人文景观丰富,古建筑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充分体现了明清时期川南民居、寺庙、厅堂等建筑的特色。

3七洞沟旅游景区七洞沟旅游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距成贵高铁长宁站约15公里。有9D海云玻璃桥(跨度388m,高188m)、绵溪河大峡谷生态漂流、旱滑梯(全长328m,高差188m)、桫椤谷、百年金丝楠木林、东汉古刹全飞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汉七洞崖墓等。

4贾茜山古民居山古民居是国家级旅游风景区,也是山风景区——座中国民间古建筑的活化石。西安甲山风景区距川南竹海15公里,199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保存完好的古代民居建筑之一。

5老君山老君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四川省的风景名胜区。川南最高峰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第一个四川山鹧鸪自然保护区,也是宜宾第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5宜宾到成都路过哪些地方

宜宾内宜高速成渝高速余一高速玉林高速大渝高速邻水/广安/南充/成都林迪安高速广林高速南广高速东关/渠县/南江国道318省道203嘉陵中路省道203/建设北路

:6宜宾到成都沿线景点

1灌云阁

这是张艺谋的拍摄地美国导演《百龟拜寿》。一座又一座的浅山被绿色覆盖。站在山上往下看,就像一百只乌龟前来瞻仰一样壮观。天气好的时候,早上5-6点是拍云和云的最佳时间。

2忘记烦恼之谷

碧绿的竹林,清澈的小溪,幽静的小路,一点点阳光透过竹林,在这里可以忘却烦恼,享受这青翠的山谷。

3翡翠长廊

翡翠长廊两边的绿竹林向内朝路中间倾斜,小路很深,小路四面都是绿的。这就是川南竹海的精髓,位于川南竹海的中部。是连接东西的必经之地,也是川南竹海的必游景点。

4竹海中的湖

湖水清澈见底,远处的绿岛将宽阔的湖面一分为二,伸向茫茫竹林,显得幽远。喝茶,打牌

有山,有水,有清泉,有瀑布。五彩瀑布位于石鼓山和石螺山之间的葫芦谷,落差近200米。有阳光的时候,瀑布上可能会出现彩虹,非常壮观。

8蜀南珠海观光索道

珠海观光索道全长2728米,分两站,上站是翡翠长廊和管亥塔,下站是忘忧谷和磨溪。坐在索道里,徜徉在竹海里。

7成都到宜宾沿途景点有哪些

从成都到宜宾县城,推荐路线如图:走鲁兹高速,内宜高速。

双流县、仁寿县、威远县、自贡市、宜宾市。

8宜宾到成都的旅游景点

宜宾必游景点川南竹海

南方竹海位于四川省宜宾市,距宜宾市区约60公里。景区内有58种竹子,占地7万多亩。它是最大的原始青竹公园在中国,它集山水、溶洞、湖泊、瀑布于一体,具有悠久的人文景观历史。

整个竹海呈之字形,东西宽,南北窄。是典型的山中丹霞地貌,林中溪流潺潺,瀑布高悬,湖水如镜,泉水清澈,空气清新,将人带入一个神秘的世界。植被覆盖率达87%,是国内空气负离子含量极高的天然氧吧。

宜宾必游景点李庄

这是一个有着文化历史遗迹的古镇,讲述着抗战和沧桑的故事。这是一个能反映中国文化和培养民族精神的古镇。李庄古镇位于宜宾东郊的长江南岸,被称为长江第一古镇。建于1460年前的李庄,是长江边上的千年古镇。它沿着长江茁壮成长,形成了河水流经岷山,流经楚泽河,峰峦叠岭,美不胜收。这里气候宜人,地势平坦,水陆交通便利,历史悠久,人文景观丰富。

宜宾必游景点知行文石海国家地质公园

文海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处于四川盆地南部和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该公园由四个公园组成,即小岩湾公园、博望山公园、泰安石林公园和凌霄山公园,总面积约156平方公里。公园内保存了距今49-25亿年的各种时代的碳酸盐或含碳酸盐地层,地层中富含海相化石和沉积相标志。公园内各种地质遗迹丰富,自然景观多样优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洞穴纵横交错,天坑星罗棋布,千姿百态的石林,壮丽的峡谷,优雅的瀑布,碧波荡漾的湖泊。

文士海被列为国家地质公园,将对“文士海”的保护和研究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博人文化。根据介绍,博人西南少数民族,春秋秦汉时期出现在四川南部。根据许多历史记录,博人至少在秦朝就存在于四川南部,他们被认为是彝族、辽族、苗族和_族中最坚韧和仁慈的民族。在中国明朝建武年间,博曼被明军围剿,然后灭亡。

宜宾必去的景点,人们在那里挂棺材

卜仁悬棺位于四川省宜宾市,分布在珙县、兴文县、筠连县。在中国古代南方民族中,百越、甘越、辽人、博(张度)等民族都有悬棺的习俗。最著名的是_人四川南部的悬棺和福建的船形悬棺。

博人美国的悬棺号称天下第一,是巴蜀的一绝。悬棺葬是古代少数民族的一种葬制。珙县和兴文与云南接壤,是古西南的腹地。汉武帝开夜郎,犍为县时,属不倒翁郡。

宜宾必游景点天宝寨

天宝村,又名天宝洞,位于四川省宜宾市蜀南竹海景区,竹海南缘仙峪洞东侧的悬岩峭壁中。据说天宝村是少道人修仙的地方。古村落长1500米,高20米,宽约10米。洞顶由岩石构成,大部分是半天然洞穴,也有部分是人工开凿的洞穴。洞的顶部是悬崖,洞的底部是陡峭的悬崖。它古蛮族军队还有一种传说是天宝村建于清朝咸丰年间的1862年,是当地政府为了防止石达开太平军进入四川而修建的。里面有13道独特坚固的石门,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民国初年,土匪强盗成灾,当地士绅为防土匪入室盗窃而迁居此地。

仙女湖,宜宾的必游景点

竹海著名景点之一的仙女湖,位于仙女洞顶上,距离游客集散地万灵桥12公里,与天宝寨、仙女洞形成旅游环线。仙女湖占地30多亩。湖水清澈碧绿。清晨,夕阳西下,在万缕阳光的照耀下,仙女湖就像一个金色的湖盆,壮丽辉煌。晨雾雨露中,青山翠竹构成美丽的水彩画卷。秋天的时候,这里的羽管键琴蛙嬉戏,叮当作响,像是瑶情仙子在打鼓,给美丽的竹海平添了几分优雅。在湖中央划舟,清凉的风让人神清气爽。

9四川宜宾旅游攻略景点必去

自然景观——川南竹海、石海洞乡、王波山、大峡谷西、遗忘谷、筠连喀斯特、筠连古楼山、八仙山、七仙湖、秋瑾湖人文景观李庄古镇、龙华古镇、六背池、五粮液工业园、贾茜山民居建筑群、赵一曼纪念馆、真武山古建筑群、中国长江零公里地标广场建在滨江路三条河的交汇处。广场周围保留着宜宾的古街区、古城墙、古城门。古牌坊是外国游客游览宜宾的必经之地。群山环抱,金沙江、岷江穿城而过,在和江门与长江汇合。古城宜宾,依山傍水,背靠全国第二大城市森林公园翠屏公园。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是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佛教胜地、文化古迹千佛寺,哪吒祖庙哪吒宫,都位于翠屏山。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真武山古建筑群分布在公园的真武山上十里酒城之旅位于市区江北区五粮液十里酒城。是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景区内有九胜山李庄游里庄镇,古镇,距宜宾市中区19公里,抗战时期中国大后方四大文化馆之一,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中国南方竹海风景区中国十大最美森林兴文石海风景区中国十大最美的地质公园之一嘉善风景区距南竹海15公里。199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民居建筑之一。博人悬棺主要分布在宜宾市的珙县和兴文县,被称为天下第一,巴蜀一绝。明代以前的古崖葬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乃至世界悬棺最多的地方。推荐的地方有竹海、大峡谷、兴文石林。来到宜宾,可以看到三江、竹海、燃面、竹海的竹晒席、李庄的白肉。

10云南离宜宾最近的景点

泸州至昆明沿渝昆高速,途经四川宜宾、昭通、云南曲靖、昆明等地区。著名的旅游景点有四川南部的珠海、宜宾、水富

2010年至2010年,川南旅游资源丰富,景点众多。名单如下:川南珠海,宜宾长宁县;兴文县石海东乡;昌宁县七洞沟景区;徐州地区向家坝水电站;徐州区天宫山景区;翠屏区李庄古镇;翠屏区五粮液景区;翠屏区茶园田园景区等。

哈尼族 ,东南亚称阿卡族,民族语言为哈尼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现代哈尼族使用新创制的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哈尼族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元江和澜沧江之间,聚居于红河、江城、墨江及新平、镇沅等县,和泰国、缅甸、寮国、越南的北部山区。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中国境内的哈尼族总人口数为1660932人。

基本介绍 中文名 :哈尼族 别名 :和人  人口 :1630万人(2010年人口普查) 文字 :拼音文字  信仰 :多神和崇拜祖先 分布地区 :中国云南,缅甸、缅甸等北部山区  别称 :阿卡族 名称,历史,人口,分布,聚居区,经济,文化,信仰,服饰,语言文字,文学,天文历法,艺术,建筑,乐舞,习俗,传统节日,家庭,姓氏,住屋形式,婚俗,日常礼仪,饮食,人物, 名称 哈尼族内部支系繁多,有多种自称,其中哈尼、卡堕、雅尼、豪尼、碧约、白宏等六个自称单位人数较多,另还有喔怒、阿木、多泥、卡别、海尼等自称单位。 本民族内部各自称单位之间的互称和其他民族对哈民族的称谓也不一致。如元阳的哈尼互称糯美、糯比、各和等;雅尼互称觉围、觉交,汉族又称其为爱尼;称豪尼为布都、称喔怒为西摩洛等。在汉文史籍中,哈尼族的历史名称有:和夷、和蛮、和泥、禾泥、窝泥、倭泥、俄泥、阿泥、哈尼、斡泥、阿木、罗缅、糯比、路弼、卡惰、毕约、豪尼、惰塔等。可以看到这其中大部分与目前的自称和互称相近或相同。 哈尼族 哈尼族的自称和历史名称虽多,但其音义基本一致。主要的自称有哈尼、豪尼、黑泥、和泥,其哈、豪、黑、和都从“和”音,其义均为“和人”。历史名称和夷、和蛮、和泥、禾泥、窝泥、斡泥、俄泥、阿泥、哈尼、罗缅(自称和泥)、糯比(自称哈尼)等,其禾、窝、斡、俄、阿、哈亦从“和”音,含义仍为“和人”。可以说,哈尼族在两千多年来,基本上就具有一个统一的名称即“和人”。 1949年以后,根据本民族大多数人的意见,以人数最多的自称——“哈尼”为本族统一的名称。 历史 哈尼族与彝族、拉祜族等同源于古代羌族。古代的羌族原游牧于青藏高原。公元前384至前362年间,秦朝迅速扩张,居住于青藏高原的古羌人游牧群体受到攻击,流散迁徙,出现若干羌人演变的名号。“和夷”是古羌人南迁部族的一个分支,当他们定居于大渡河畔之后,为适应当地平坝及“百谷自生”的地理环境和条件,开始了农耕生活。哈尼族在于大渡河畔定居农耕之后,因战争等原因被迫离开农耕定居地而再度迁徙,进入云南亚热带哀牢山中。根据史籍记载,公元前3世纪活动于大渡河以南的“和夷”部落,就是今天哈尼族的先民,从公元4世纪到8世纪的初唐期间,部分哈尼族先民向西迁移到元江以西达澜沧江地区。唐人文献中,哈尼族的先民被称为“和蛮”。 7世纪中叶,“和蛮”的大首领向唐朝进贡方物,唐朝在给云南各族首领的敕书中列入了“和蛮”首领的名字,并承认他们为唐朝的臣属。“南诏”、“大理”地方政权建立后,其东部的“三十七蛮郡”中,“官桂思陀部”、“溪处甸部”、“伴溪落恐部”、“铁容甸部”等,都在今天哈尼族聚居的红河地区。 10世纪(大理国时期),哈尼族向傣族封建领主纳贡,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元朝征服“大理”政权后,设定元江路军民总管府隶属云南行省。 明朝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推行土司制度,哈尼族部落首领由明王朝授予了土职官衔,并受所隶流官的统治。 清朝在云南实行改土归流,废除哈尼族地区的一些土官,流官制度代替了部分地方的土司制度,但思陀、溪处、落恐、左能、瓦渣、纳埂、犒牾卡等地土官仍被保留下来,土司仍然是这些地区的统治者。 1853年(清咸丰三年),哈尼族贫苦农民田四浪(又名田政、田以政,墨江县人)在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下,聚集三千多哈尼族、彝族、布朗族贫苦农民在团田乡绿叶凹壁村举行起义,迅速占领了哀牢山中段地区。 1856年,田四浪领导的起义军和彝族李文学领导的起义军共同联合作战,起义军在经济上实行“庶民原耕庄主之地,悉归庶民所有,不纳租,课税二成,荒不纳”的土地纲领,得到各族贫苦农民的拥护。 1895年,法国强迫清 割让哀牢山南部的“十五猛”中的猛蚌、猛赖、猛梭、猛乌、乌得等5个“猛”地区。 1900年,蒙自的汉、哈尼、彝等各族奋起反抗,焚烧了侵略者在蒙自开设的洋关。法国以此为借口,出兵侵占十五猛中的猛丁(今金平县龙膊地区),哈尼族和各族人民击退了侵略军。 1917年,元阳县猛弄和金平县猛丁地区近两百个村寨爆发哈尼、苗、彝、傣等族联合大起义,起义军领袖是元阳哈尼族贫农妇女卢梅贝。 1925年和1935年,法国两次出兵侵扰红河、绿春、金平、江城等地,受到哈尼族和各族人民的英勇反击。 中华民国建立后,国民 在红河南岸哀牢山区逐步改土归流,推行区、乡、镇制度。但土司区仍为“流官不入之地”,土司制度仍然完好无损。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 ,土司封建领主制度被废止。 1951年4月,中央民族访问团到红河地区访问,带来了党中央对各族人民的热情关怀,使哈尼族人民受到极大的鼓舞。 1951年,中央民族访问团帮助成立蒙自专区民族民主联合 和元阳县民族民主联合 。 1952年初,盘踞在哈尼族地区的土匪、特务已基本肃清,社会秩序安定,开始进行民主改革,发展生产创造。 1952年,中央人民 政务院颁布了“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同年,哈尼族地区成立了“红河哈尼族自治县人民 ”,及区、乡级的“元阳县太和哈尼族彝族傣族联合自治区人民 ”、“元阳县麻栗寨哈尼族自治乡人民 ”。 1953年,西双版纳“格朗和哈尼族自治区”建立。 1954年元旦,成立红河哈尼族自治区。 1957年,红河哈尼族自治区与蒙自专区合并建立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人口 分布 云南省哈尼族人口163万(2010年),位居云南省少数民族人口第二。云南省哈尼族主要分布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普洱市和玉溪市。 哈尼族分布 红河州哈尼族人口为7897万人,占红河州总人口的175%;西双版纳州哈尼族人口为21543人,占总人口的1901%;普洱市哈尼族454666人,占普洱市总人口的1788%;玉溪市哈尼族人口为130279人,占玉溪市总人口的566%。昆明市、楚雄市、曲靖市等地也有哈尼族分布。楚雄州哈尼族人口为6176人,占楚雄市总人口的02%;曲靖市哈尼族人口为 2114人,占曲靖市总人口的004%。 聚居区 自治州: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自治县: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 经济 哈尼族主要从事农业,善于种茶。哈尼族种植茶叶的历史相当久远,西双版纳格朗和的南糯山,是驰名全国的“普洱茶”的重要产区,哈尼族地区的茶叶产量占云南全省产量的三分之一。 新中国成立前,哈尼族地区生产力低下,以粮食种植业为主的原始、传统农业十分普遍,生产落后,工业十分薄弱,仅有少量的矿业土法采冶和手工业作坊。 新中国建立起,哈尼族农民因地制宜地改坡地为梯田,改旱地为水田,修建水库,扩大灌溉面积。农业机械化程度有了较大提高,大部分地方实现了粮食加工机械化。现已建立了冶炼、采矿、机械制造、化工、建材、能源、纺织、塑胶制品、卷菸、食品加工等工业部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市为全国的“锡都”。 文化 信仰 哈尼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多神崇拜和祖先崇拜。认为天地间存在着强有力的天神、地神、龙树神和具有保护神性质的寨神、家神等,必须定期祭祀,祈求保佑。对于给人们带来疾病和灾难的各种鬼神,则要通过祭祀和巫术加以制约、驱赶。西双版纳的哈尼族每年要祭“龙巴门”(即寨门)。 哈尼族 在红河南岸哈尼族社会中,神灵鬼魂有主次之分。其主要的神有天神、地神、山神、寨神和家神。这些神灵是须臾不可怠慢的,要定时祭祀。“龙树”被认为是人类的保护神,各地每年都要祭祀。每个村寨都有公共的龙树,有的地方如红河南岸一带还有家族自己的龙树。在西双版纳哈尼族地区,每年的羊日都是忌日,遇到不吉利的事,如寨内死人,野兽进寨,狗爬屋顶,发生火灾等也都认为是忌日,必须停止生产,进行祭祀活动,以避免灾祸降临。 20世纪初,基督教传入部分哈尼族地区,佛教也曾在一些地区传播过,信教的人不多,影响不大。1949年以后,上述宗教活动已逐渐减少。 服饰 哈尼族喜用藏青色土布做衣服,土布漂染是将靛青染料放入一个容器,加水和酒溶解,七八天后开染。染后将布浸泡在牛皮制作的胶水中,用清水漂洗晒干。有些地区,洗一次衣服要重染一次,以保证色彩鲜艳。 哈尼族服饰 哈尼族男子头裹黑或白色包头,老人戴瓜皮帽,穿对襟上衣和长裤。穿布鞋或用木板、棕绳制作的木板鞋。西双版纳的哈尼族男子身穿右开襟上衣,沿大襟镶两行大银泡。每逢年节或与姑娘约会,小伙子们把美丽的羽毛或鲜花插在头上。澜沧一带的男子裹黑布包头,身穿对襟上衣,大襟镶两行银币,两侧绣几何图形。 女子的服饰各地各有特色。红河地区穿右开襟无领上衣,以银币做纽扣,下穿长裤,著盛装时外加一件披肩,有的还系花围腰,打花绑腿。在衣服的托肩、大襟、袖口及裤脚上,都镶有几道彩色花边,坎肩则以挑花做边饰。穿高筒尖头绣花鞋。西双版纳和澜沧一带的妇女,下穿长及膝盖的摺叠短裙,打护腿。平时多赤足,喜庆节日爱穿绣花鞋。女子蓄发编辫,少女多垂辫。岁数较大的妇女把辫子盘于头顶,用黑或蓝布缠头,或戴自制的帽子。帽上镶小银泡、料珠,或是垂下许多丝线编织的流苏。也有的喜爱用银链和成串的银币、银泡作胸饰,戴耳环和耳坠。澜沧的妇女喜戴大银耳环。 节日的哈尼族妇女在靛青色的包头巾上,用五彩丝线刺绣出美丽的图案花纹,额前脑后还挂著一束束艳丽的璎珞。上衣胸前缀满银泡、银纽,中间挂一块八角大银牌,小腿要包一块绣花布,上面扎一对用红色毛线制成的绒花。 哈尼族的男孩子长到一定的年龄,要摘掉头上的帽子,改用布包头,同时将牙齿染红,表示他已成人,可以谈情说爱了。哈尼族少女用猪油抹发,梳成下垂的单辫。女孩子到了一定的岁数,也要染红牙齿,系上围襟,戴上银饰,这表明她已成熟,可以参加“串姑娘”了。哈尼族成年妇女多编双辫,并把辫子缠绕在头上。墨江部分少女系白或粉红色围腰,婚后改系蓝色围腰,系围腰的高低是区分女子是否结婚的标志。 叶车是哈尼族的一个支系,红河县叶车妇女一般头戴白尖帽,上身穿靛青色对开式短袖土布衣,无领无扣,由宽宽的五色腰带扎腰。布衣是一件一件地套著穿,少则七八件,多达十余件,里长外短可以看出衣服的件数。叶车人认为,衣服件数越多,服装越美,越能显示出家庭的富裕。她们下身穿黑色短裤,裤脚口打上适当的褶纹,褶纹数与上衣数大致相等,大腿以下全部 。 语言文字 语言 哈尼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同彝语、傈僳语、拉祜语、纳西语比较接近。哈尼语又分为哈(尼)雅(尼)、碧(约)卡(多)、豪(尼)白(宏)三个方言,方言的分布同有关自称单位分布的地区相当。方言之间差别较大。 哈尼语特点为元音有松紧之 分,无长短之别;韵母多是单元音,复合韵母多是借用。居住在西双版纳境内的哈尼族多讲哈雅方言中的雅尼次方言。由于长期与其他民族交往,哈尼族多会讲汉语、傣语等语言。 文字 1949年以前哈尼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有些地方曾刻木结绳记事。1957年,中国 帮助哈尼族以拉丁字母为基础创造了一种拼音文字,1958年在哈尼族地区试行。1981年西双版纳州在中国科学院民族语言研究所帮助下,以格朗和哈尼族乡苏湖丫口老寨的语言为标准音,对试行的哈尼文进行修改、补充和调整,制定了一套哈雅方言雅尼次方言的文字方案在西双版纳试行。 文学 在云南哀牢山哈尼族流传着哈尼族迁徙史诗《哈尼阿培聪坡坡》(阿培:祖先,聪坡坡 :从一处搬到另一处,也有逃难之意),记录了哈尼族漫长曲折的迁徙过程。 哈尼族的传统文学是口头文学,依世代口耳相传保存下来并不断充实。神话传说和“史诗”是哈尼族文学中最古老的部分,《创世纪》解释了天地物的来历、河流山川的起因。《合心兄妹传人种》是叙述人类经历了严酷的江水灾害继续繁衍的故事,还有《祭龙春规矩歌》、《叫谷魂》、《老人安葬歌》、《讨媳妇的歌》等,反映了哈尼人多神崇拜的宗教观念和富有民族色彩的习俗,是了解哈尼族的思想意识和习俗的重要资料。 天文历法 在哀牢山区,哈尼族将全年分为三季,“造它”为冷季,“渥都”为暖季,“热渥”为雨季,每季四个月。冷季相当于夏历的秋末和冬季;暖季约当于夏历的春季和初夏 ;雨季约当于夏历的夏季和初秋,体现和适应哈尼族农业生态梯田农耕的季节性和阶段性。 哈尼族在“三季节”划分之外,有物候历的划分。物候历将一年分为12个月,根据哀牢山气候变化、植被变化、动物(主要是鸟、虫等)变化的规律来确定月份及安排农事活动 。 哈尼族的农事历法基本上同于夏历,按自然界天象和哀牢山区物候变化轮回周期纪年,每年分为12个月,以月亮圆缺周期纪月,每月30天,一年360天;哈尼族的日,以12生肖命名,推算方法同于夏历。哈尼族的历法,是对自然生态、自然规律的逐步认识而逐步发展的。据研究,哈尼族曾实行过“十三月历”,即将一年分为13个月,其中有两个月是各15天。哈尼族还实行过“十月历”,即每年分为10个月,每月36天。上述“十二月历”、“十三月历”、“十月历”都是每年360天,与现行公历(太阳历)的365·25天略有差异。哈尼族不是采用隔年置闰的方式解决,而是每年五月和十月各设三天过年日,,一年为366天。 艺术 建筑 哈尼族选择半山居,哈尼族人家都建有耳房,建有双耳房的建筑形成四合院。耳房建筑为平顶。房顶铺以粗木,再交叉铺以细木和稻草,上加泥土夯实(如今则多用水泥抹顶)作为晒台。晒谷、晾衣、乘凉、孩子游戏、妇女纺织往往都在晒台上进行。晒台成为人们生产劳动、日常生活和闲暇活动的重要场所,是梯田农业和居家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 哈尼族建筑 耳房一般都做为未婚儿女的住房。哈尼族社会盛行青年男女社交自由,凡成年的男女青年其自由社交父母均不干涉。有的地方,在儿女成年未婚时,在住宅的旁边建盖小房(扭然)供儿女住。耳房则做为碓房,或作为客房,或堆放农具等杂物。墨江一带多是土基楼房,平面屋顶,间间相连。西双版纳哈尼族住的则是竹木结构的楼房,旁设凉台。 乐舞 哈尼族能歌善舞。乐器有三弦、四弦、巴乌、笛子、响篾、葫芦笙等。“巴乌”是哈尼族特有的乐器,用竹管制成,长六、七寸,7个孔,吹的一端加个鸭嘴形的扁头,音色深沉而柔美。舞蹈有“三弦舞”、“拍手舞”、“扇子舞”、“木雀舞”、“乐作舞”、“葫芦笙舞”等。流行在西双版纳地区的“冬波嵯舞”,舞姿健美,节奏明快,气氛浓烈,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是民众喜爱的一种舞蹈形式。 哈尼族舞蹈 哈尼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有独绳秋千、打陀螺、爬杆、射弩、抢拔竹签、撑杆跳高、蔑帽舞、拔河等。 习俗 传统节日 六月年(苦扎扎):是哈尼族一个传统的农业生产的节日,节日期间杀牛(黄牛)祭祀,祭天神、土地神和祖先神。牛肉平均分配,集体安排生活。五月、六月村里容易发生疾病,田间容易遭受虫害,因而清扫水井,夜晚点燃松明火把,照亮屋内,驱赶邪恶,火把插到田间路旁,送走瘟神。苦扎扎节日期间开展各种文体活动。 哈尼族节日 耶苦扎:是西双版纳一带哈尼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从每年农历六月的第一个属牛日(哈尼人的吉日)开始,节期3—5天,过节期间,人们都停止上山生产劳动,在家里吃喝玩乐,或外出走亲串友。节日期间,还举行赛马、打陀螺、跳竹筒舞等活动。 活瑟瑟:汉族称之为“黄饭节”或“二月年”,哈尼族以此节祭献仓摩米天神的使者布谷鸟和“笔苦”鸟,因此节日是在听到布谷鸟和“笔苦”鸟的第一次呼叫之后,选择一个亥猪日举行,节日一天结束。 扎勒特:是哈尼族最大的节日,因在农历十月间进行,故又称“译腊和实”,即十月年,前后历时六天。新年当天,每个寨子要共杀一口猪。猪无论大小,肉按户平均分配。 十月年:哈尼族以农历十月为岁首,过十月年,就是过新年。节期五、六天,多至半月。有条件的人家要杀猪、舂糯米粑粑。亲友互相拜访,有说亲的就趁这个节日请媒说亲,嫁出去的姑娘回娘家探望。 哈尼族节日 嘎汤帕节:是云南西双版纳哈尼族的主要节日,“嘎汤帕”是哈尼语,意为万物复苏或万象更新。过节的时间在每年的1月2日至4日,节日期间有展示哈尼族风情的文娱节目如长竹杆舞及荡秋千、射弩等比赛。 新米节: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卡多人的“新米节”。这天,卡多人要把收获的新谷舂成新米做成饭“尝新”,这被认为可以增强体质,同时,也表示庆祝“五谷”、“六豆”丰收。 母亲节:每逢农历二月第一个属牛日,是云南哈尼族支系卡多人的“母亲节”。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位卡多母亲含辛茹苦,将儿子养大成人。儿子长大后反而打骂母亲,致使母亲羞愤投河自杀。后来这个年轻人为了表达自己的悔恨之情,使把母亲去世这天定为纪念母亲的“母亲节”,一直沿袭至今,成为一种传统性的节日。 老人节:为每年的农历腊月十五,在老人节这一天,哈尼族青年男女身着传统服饰,用独特的舞蹈和丰盛的酒宴为村寨中的老人庆祝节日。 家庭 哈尼族家庭是父权制家庭,男子主管生产、出售牲畜等大事,妇女负责家庭琐事,如饲养家畜,烧火做饭等。妇女如能多生儿子,在家庭中的地位与丈夫基本平等。子嗣婚后分住于子房或另盖房子。父亲去世后,长子迁入母房行使家长职责,瞻养老人,次子幼子成婚后即分家自立门户。过去,无子也不可招婿上门,现在可以招婿上门,也可与其他民族通婚。 在红河地区,重大节日(包括丧礼)之时,男女不可同桌吃饭(特殊情况,家中最长男性去世,则家中最长女性则会代替其为,重大节日需长辈先言祝福语及先食),幼嗣同女性吃饭,在客人多的情况下,先给所有男性排椅子,如不够,家中二代女性一般站着吃饭。 姓氏 古代哈尼族有名无姓,采用父子连名制,即父名的尾字为儿名首字。如父名是松山,子名为山达,孙名为达飘,以此类推,形成一代一代的家族连名谱系,认宗族、亲戚,就靠背诵家谱,女儿也行父子连名,但不能列入谱系,若某代出现非正常死亡、双胞胎和生理缺陷的人,不连父名,须逃过一代,重新取名列代。 吉维支系是以孩子出生的那天的属相取名,如生在牛日,取名牛xx,生在鸡日,取名鸡xx;吉坐支系一般是与“莫批”连名,如大儿子死了,下面的儿子名“批修”;孩子生在路途间,就以路连名,如嘎(路)南;妻子怀孕期间,丈夫在外非正常死亡,婴儿生下来就用“罗”连名。 现代哈尼族各支都有自己的姓氏,哈尼语称为“阿古”,但是这种姓氏不普遍使用,也不与名字连用。只是在需要证明自己宗族归属时才使用。姓氏的种类很多,如“当参阿古”、“鱼鸟阿古”、“当且阿古”,这些姓氏的名称一般是各支宗族祖先的名字。 哈尼族名字有乳名、小名和大号之分,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名字。大号只在背诵家谱、给小孩命名或比较隆重祭礼仪式上才使用,用得最普遍的是小名。如今哈尼族也取汉族名字。现在约定俗成的习惯是“当参阿古”用“杨”姓.“参先阿古”用“李”姓等等。但取啥尼族名字时,仍保持传统的“父子连名”习俗。 住屋形式 哈尼族村寨一般为数十户,多至三、四百户。在红河南岸的哀牢山中,哈尼族建造被称为“土掌房”的土木结构住房。这种住房有坚实的土墙,厚重的草顶。这草顶不仅遮风挡雨,更为重要的是使住房内冬暖夏凉,通风干燥。一般为三层楼房。由于哀牢山区湿度较大,地气严重,直接地面的房屋第一层不宜人居住,多用于关养牲畜;第二层则住人。住人房层中有火塘,在楼板上用土筑成方形,有的人家还在火塘边筑有灶台,供炊爨之用。该层内靠墙隔出数室供人居住,一般为房主夫妇及幼儿居住。第三层,堆放粮食及贮藏食物,该层是为顶楼,蘑菇形房顶使其具有良好的通风效果,粮食及其他物品不易受湿宜于保存。 哈尼族房屋 婚俗 住在红河边上的哈尼族支系叶车人的男女丰年往往以配对就宴的方式选择恋人,一般在配对就宴前,男方在征得女方应诺后,由小伙子凑钱,请烹调师傅主厨,杀公鸡、煮肥肉、炒菜、打酒、泡糯米进行准备。夜里10点钟左右开宴,参加者约10—30人,围观者熙熙攘攘。届时灯火通明,桌上摆满各式菜肴。先将煮熟的大公鸡头朝上摆上餐桌,并把两个鸡睾丸和一只活螃蟹悬挂在鸡身上,由“伙子头”和“姑娘头”从首席坐起,其余男女依次配对入坐,随后举杯祝酒对歌,尽兴方散。这时小伙子们用芭蕉叶包上糯米饭和菜送给姑娘们在回家的路上吃。如男女双方情意合,可相约下次会面的时间。当地人称这种求爱方式为“阿巴多”,为农闲时举行。 哈尼族婚俗 青年男女在婚前可以自由社交,谈情说爱。结婚要征得父母同意,不少地区实行包办婚姻。墨江碧约人有“踩路”订婚的习惯,就是男女双方情投意合后,由双方老人同走一段路,如果在路上没有遇到兔子、狼等野兽,就算订婚了。结婚后两三天,新媳妇就回娘家,一直到要栽秧时才回夫家。红河一带结婚第二天回门后即落夫家。 哈尼族婚俗 哈尼族的婚姻制度为一夫一妻制,在西双版纳比较严格。一般认为多妻不符合哈尼人的习俗,弃妻再娶要受舆论的谴责,还得给前妻及其舅家送礼赔不是,婚后多年不育男孩而娶妾则被允许。 日常礼仪 哈尼族素来热情好客,只要有客人来,都要以酒相待。客人落座后,主人要先敬一碗米酒,三大片肉,称“喝焖锅酒”。待客食吕讲究食多量大,真诚实惠。在筵席期间常常酒歌不断。客人离开时,有的还要送上一块大粑粑和一包用芭蕉叶包好的腌肉、酥肉、豆腐圆子等食吕。西双版纳的僾尼人,宴请客人有男女分桌之习。按传统习惯,家中分别设有男室、女室。只有男人可以与客人同桌用餐,妇女一般不陪客。进餐时的席位以靠近火塘的一方为首,首席一般由长者坐。在男室进餐,首席由男性长者坐,在女室就餐,首席则由女性长者坐。 哈尼族 饮食 饮食习惯 哈尼族日食两餐,以大米为主,玉米为辅,喜食干饭、粑粑、米线、卷粉和豌豆凉粉,将瘦肉剁细,与大米、姜末、八角、草果一起熬粥,爱吃糯米粑粑,用芭蕉叶包著与腌肉一起吃。 哈尼族饮食 哈尼族极爱吃肉,猪、牛、羊、鸡、鸭,大块朵颐,大碗喝酒才是主人待客之礼,客从主意之道,大家聚集一堂,尽欢而散。村里有人家杀猪宰鸡或做了什么可口的食物,各户男女长者都被邀去共食,而且把肝脏等最鲜嫩可口的部位俸敬给老者享用。 哈尼人把吃鲜剩余的猪肉、牛肉制成别具风味的火熏腊肉和干巴,常年储备以待客。 哈尼族喜饮酒,酒节特多。如祭母节、老人节、黄饭节、命名节,祭龙节、认舅节等。逢节便有美酒。最有趣的是"阿巴多"酒与歌的恋爱宴会。 特色饮食 长街宴:哈尼语称为“资乌都”,被译作“祭龙比菜”、“长街宴”或“全寨团结酒宴”。“长街宴”在农历十月的哈尼新年期间举行,历时3天,全寨农户分为三拨轮番做东——每家办一桌精美的酒菜,连桌椅一起抬出到街心,摆成百多米长的街心盛宴,全寨公推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祭龙仪式。 长街宴 暴腌芭蕉心:哈尼语称为阿罗喔切。烹饪时将野芭蕉的幼嫩茎心切细,加入适量盐巴和稀饭拌合均匀,放入瓦坛内腌渍1~2天,即供食用。 蜂蛹酱:哈尼族僾尼支系风味小吃,用蜂蛹剁细与调料拌成酱而成。 煮蛇圆子:哈尼族风味菜肴,用蛇肉泥挤成丸子先炸后煮。 清汤橄榄鱼:哈尼族传统风味菜,用橄榄树皮与小白鱼煮制而成。 其他特色哈尼族饮食还有酸笋炒麂子肉、省肉松酱、螃蟹炖蛋清、竹筒鸡、炸竹虫等。 人物 田四浪:原名田以正,又名田政,“四浪”是其绰号。清朝咸同年间哈尼族起义军首领,他郎厅(墨江)农民。

  天下张氏出清河

  上古时代,轩辕部落与未全进化的蚩尤部落争战,八战不胜,节节败退。轩辕的第五子挥,夜观天象,发现流星飞渡弧矢星,顿生灵感。于是制造了弓箭,并辅佐轩辕发起第九次对蚩尤的殊死决战。弓箭威力无边,势难抵挡。蚩尤大败后逃遁入海而亡,轩辕从而定天下,称黄帝。黄帝奠定君临天下的地位后,对挥公大加封赏,并赐姓为张,世居清阳,即今天的清河县。

  台湾的张姓,组合的情形较为特殊,有“清张”、“张廖”及“张简”之分。所谓“单张”,就是一脉相承自四千多年前得姓始祖张挥的张姓,而本省的“清张”省籍人士,大多属于著名的清河衍派,根源在遥远的河北、山东地区。

  “张廖”,则是从福建地区衍传到台湾来的, 父系为张,母系为廖,他们的家族标识,也是张、廖二姓的混合 —— 从张姓的清河郡和廖姓的武威郡,各取首字,合成为“清武堂”。

  张简,也是产生于宋朝时的福建,父系为简,母系为张,由于父系的祖籍是在福建上杭县太平里的洪源村,所以本省的张简氏子孙,迄今仍然以“洪源”表示自己的根源所在。

  清张、张廖和张简三支系统,组合成了目前台湾省第四大姓的张姓家族,他们虽然各有各的源流,但是在血缘方面,却毫无疑问是殊途同归,全都是五千年前黄帝轩辕氏的后裔。因此,台湾的张姓,不论属于哪一个系统,早已彼此互认为一家人,不但张、廖、简三姓的联宗组织处处可见,数年前,大家还合编了一部《张廖简氏大族谱》,以最具体的方式,团结宗亲,共清本源。

  以台中地区的张姓 来说 较特别的一支系

  台中神冈张氏。这一支张氏,是本省民间有名的“番仔驸马”张达京和土著岸里社公主所传的后裔。 张达京是广东人,于雍正年间渡海来台,在台中地区开垦。常时,台中地区还是土著的地盘,张达京为了开关新天地,就与六个番社的士著合作,由他出资开圳,把水分给土著装溉,土著则以土地换水,不久之后,张达京并且娶了岸里社的公主为妻,所以被称为“番仔驸马”。

  台中盆地的开发,张达京的功劳不小,由于他的开路,此后,使神冈、丰原、潭子、石冈、东势以及新庄一带,才大量出现了大陆移民的聚落。他的这番贡献,连满清皇帝都认为了不起,后来,还曾经特别把他和岸里社的头目阿穆一起召到北京面圣褒扬呢!

  “番仔驸马”的子孙,两百多年来,一直人才辈出,表现优异,以目前的情况而言,更多的是在社会上倍受敬仰的人物,前几年,还出过一位台中市长。据说,他们也修了一部族谱,对于自始祖张达京以下的子孙繁衍情形,记述得极为详细。

  台中另一张姓源流 应该与您家族最契合 应该初在西屯后迁南屯

  廖朝孔是康熙、雍正年间的大垦首,漳州府诏安官坡社人,西元一七0一年二十四岁渡台垦于云林二仑,后应张达京之邀北上为「六馆业户」,合凿「葫芦墩圳」,合垦于猫雾拺之野,配得今西屯区港尾里(永兴庄)之地。享年五十九岁,生子三,廷镐、廷钰、廷钰,皆捐纳监生,今祀港尾里「清武家庙」。廖姓为台湾第十八大姓,全台以西螺最多,本市则集中于西屯区。云霄张愿(再辉)入赘诏安官坡廖三九郎,单生一子友来,乃以张廖为姓,俗称「张公廖妈」,二姓为一脉,互不婚。其堂号「清武衍派」,系取张姓堂号「清河」;廖姓「武威」,各一字而成。西屯廖氏自称「活廖死张」由来于此,「张廖家庙」为其宗祠。

  西屯「张家祖庙」为大陆马堂张氏后裔,早期来台中垦殖,为奉祀入闽开基文通公而设的宗祠。

  张家祖庙位于西屯区协和里安和路;是张姓的后代,为了弘扬祖先的恩德,而共同建立的。它是建于光绪三十年(西元一九0四年),第二年农历十一月完工,命名发祥堂。民国四十六年曾修前殿,七十四年八月修后殿及过水廊,八十七年全面整修完毕。

  张家祖庙命名「发祥堂」,建筑和一般民宅相似,有著传统的作法,即「前鱼池,后刺竹」的空间配置。

  台中市的大姓

  东南区的林姓

  西屯区的张姓和廖姓

  北屯区的赖姓

  北区的邱姓和赖姓

  南屯区的刘姓和陈姓

  西屯区张廖家庙(承祜堂)

宜宾-成都线旅游景点宜宾-成都线旅游景点有哪些

1宜宾到成都这条线旅游景点有哪些宜宾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迹以及美丽的自然风光。吸引人的景观包括沙无然n蜀的竹海,石海和洞穴镇,王波,...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