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家家谱辈分排列表内容是什么?
安徽天长方氏字辈:“高伦序定绍法敦行”。
安微阜阳方氏字辈:“伸子建学万”。
安徽舒城方氏字辈:“良存仁茂德家道远昌”。
安徽寿县方氏字辈:“德茂登家庆贤良玉国华”。
安徽合肥方氏字辈:“观美善怀开宗明义孝友传家贤能继世”。
安徽淝南方氏字辈:“大宗延世则群秀正家申中孝成先德”。
安徽桐城方氏字辈:“世德延长曾元”。
安徽枞阳方氏、许氏字辈:“敬承宗系培植本支实修名立勋铭钟彜”。
安徽方氏一支字辈:“永世承宗业万年振家声贤良光大宇慈孝庆文明”。
河南唐河方氏字辈:“宝文德昌万世咸大恒守先志信义昭明”。
湖南邵阳方氏字辈:“怡泽远绵延”。
湖南岳阳方氏字辈:“德永言仙星□□□云红”。
湖南临湘方氏字辈:“任永传家敦孝”。
湖北汉川方氏字辈:“实武昭世名嗣承先宏扬基业”。
地望分布
诒谋堂: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白泽湖乡独秀社居委(原沈店村)方祠组坨埂方氏,现分布美国等海外国家,台湾、江苏、湖北均有坨埂方氏后裔。
始祖法斌公,字枚臣,生于明洪武二十三年己巳二月二十七日未时,配潜邑郡庠生李元勋公女生于洪武二十八年甲戌九月十六寅时。生子四:道圆、道寿、道清、道澄。公享年六十八卒于天顺元年丙子十二月十五日巳时,妣享寿七十三终于成化三年丙戌五月十二日子时。
公妣合葬怀邑渌水谷家桥有碑,二〇〇八年冬至始祖迁葬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镇桃元村三移克岱山,墓葬坐北朝南,北依山,南有洪冲水库,风水宝地。
-方氏家谱
明代中后期是中国家谱体例演变与内容更新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以下摘录了一套家谱的七大主要内容。
一 姓氏源流
姓氏源流就是同一族得姓的来源与变迁,中国人的姓氏渊源大多很为古老,假若没有古书或旧谱的记载,后人就很难考究得清楚。从一姓到一国一家,不能不知晓自己根源来自何处,认清自己的姓氏来源,每套《家谱》都详细介绍了自己姓氏源流,这样才能世世代代承继,也能将族系根缘流传千百年。
中国姓氏在经过历史不断演变,如:战乱,迁移,改朝换代,以及避讳改姓、避难改姓、复姓改为单姓等,姓氏变得更为复杂,其真正的出处、源头就更需要详细考证了,《家谱》中有详细记载。
封建时代,许多姓氏为了抬高自己的门第和郡望,习惯于与名人扯上关系,或硬追溯到某皇帝作自己的祖先。却不知道,这影响了血缘的纯正和确实性,后人不可不慎。
《家谱》中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它的目的也在于“明世次、别亲疏”以及考订姓氏源流。《家谱》均有记载姓氏的一章,以叙述家族得姓的来源,或是家族因某种原因改姓的历史。所以《家谱》中的姓氏源流就变得很重要,它是明辨您家族血统的证明文献 二 堂号 堂号是一个姓氏的特殊标识,它能显示姓氏发源的地缘关系。在家谱中,堂号具有联系姓氏与宗族关系的意义,也是后代寻根问祖的重要线索之一。
堂号名称一般取自于郡号名或为纪念家族史祖或名人而自创。
一般来说,堂号多取自于郡号名,郡是秦、汉时期对行政区域的建置,郡号名又取自于郡名,或诸侯国名,地方府、州、县名。随着姓氏家族的发展壮大,就出现了以各姓氏名门望族发祥地的郡名作为郡号的由来。
大家族日久人众,或是遇至天灾连年之时,族人就会因迁徙流离,而散布各地。于是就有了在“总堂号”之下,再加入“分堂号”名称的方法。“总堂号”代表家族(姓氏)的发祥地,寓后人以不忘本源,“分堂号”则是族人迁徙至新地,成为当地有名望家族后,以该地的郡号作为堂号,“总堂号”和“分堂号”统称为“郡望”。
因为各族姓基本上都是以郡名作为自己家族的郡号,所以就有了若干姓氏同为一个堂号的现象。例如:王,胡这两个姓的郡望都是“清河堂”。
堂号名称的另一出处:自创堂号,乃家族中人自立的堂号,该堂号名称一为有别于各姓氏的分支别派,二为铭记祖先或名人的公德事迹或教诲。例如:杨氏的“四知堂”寓意“天知、地知、我知、子知”的为人风范。
三 世系表
如果发现一本关于您身世的家谱,您最想看的是什么哪?是不是想知道自家的祖先是谁?家族中曾有过哪些名人、功绩?家族中人现在哪里?等等,所有的答案就在家谱的世系表中。
作为家谱中最重要的内容,“世系表”,简而言之,就是说明一个家族成员,如:父子、兄弟间的相互关系,写清楚祖先后代每一个家族成员名字的图表。它有四种基本的记述格式:欧式、苏式、宝塔式和牒记式。
欧式: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欧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藏地、功绩等。
苏式:又称垂珠体,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苏式世系表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
宝塔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宝塔式采用横竖线连接法,竖线永远处在横线的中间,这对人多的大家族来说,因人名不可能排在同一页纸上,兄弟之间长幼关系不清,会为写谱、看谱带来很多不便。
牒记式: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如: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藏地、功绩等。牒记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较节约纸张。
以上四种世系表形式都各有特色,这是一般族谱中比较常见的世系表,但也有其它的变化,我们在记述家族世系表时,可根据掌握材料的多少、家族成员的多少等灵活采用,总之,世系表要易看易懂、内容真实、层序分明,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四 家训
家训也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传统宗族教育起了很大的作用。
远古时代,人类社会经历了氏族、家族、家庭的变迁,然而,这些都是形成一个国家的基石。在国家不安定和国法不明确之际,家训即可发挥稳定社会秩序的力量。因为,家族为了维持必要的法制制度,就拟定一定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家族中人,这便是家法家训的最早起源。
自汉初起,家训著作随着朝代演变渐丰富多采。家谱中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成为人们倾心企慕的治家良策,成为“修身”、“齐家”的典范。例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节俭持家思想,今天看来仍有积极意义。在家谱中有不少详记家训、家规等以资子孙遵行的。当中,最为人称道的名训,如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等,至今脍炙人口。
家训之所以为世人所重,因其主旨乃推崇忠孝节义、教导礼仪廉耻。此外,提倡什么和禁止什么,也是族规家法中的重要内容,如:“节俭当崇”、“邪巫当禁”等。
简言之,每个家族都有不同的族规家训。家谱中较为常见者,大致包括了以下内容:
(一)、注重家法、国法
(二)、和睦宗族、乡里
(三)、孝顺父母、敬长辈
(四)、合乎礼教、正名分
(五)、祖宗祭祀、墓祭程序
五 家传
要想深入了解世系表中族人的历史功绩,那就得看家传了。家传,是用来记述家族中有名望、有功绩人的事迹的文体,是一种正式的传记,明朝之前,传与谱是分开来记的。
“传记”记述了一个人一生的功绩品德,从对国家、民族、社会的贡献,到对地方、家族做的每一件业绩,如:出资修建词堂、祖墓等,全部记述在内,以作为后人学习之榜样,并荣耀家族。
家传一般分为:列传、内传和外传等。列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功绩男子的传记;内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品行女子的传记;外传是记录家族中已出嫁有品行女子的传记。
传记中多配有该人的画像或关于该人的故事图画,让后代读起来倍感生动形象。
家传之用词以真实平朴为重,最忌溢美之词。这也是评价一部“家传”水平高低与否的重要标准。
六艺文著述
“谱乃一家之史”,其中当然少不了家人的艺文著述。自六朝起,就有将家族中名人的著作录入家谱的惯例,尤其是到了明朝,此风更盛,这部分的内容更加丰富了,涉及史学、文化、经济、宗教等许多领域,在形式上甚至堪于“经典史料”相媲美。
家谱中的艺文著述,在体例上一般称作:艺文志、辞源集、文征集等。
艺文著述以家族中名人所写的诗文著作为主要内容,也收集本族人与外人的书信来函,以及经籍、表策、碑文、书札等,有的还有版画、肖像画、版本作品、名家书法、歌曲等,从形式到内容都十分丰富。
艺文著述是家族先人的心血结晶,其中的大量珍贵史料文献,有着非常珍贵的参考和欣赏价值。但是,由于艺文著述的种类、内容繁多,而又良不齐,所以还需后人用心整理,方能使家族中的艺文精品得以流传和利用。同时,我们在续补家谱现代艺文著述时,更需精心挑选,慎重录入,把最有价值和代表性的文献传给后代。
七 家谱图像
家谱之体现,能合书、图、史、表、志为一体者,它的利用价值就显得大些。家谱主要以文字内容为主,资料为副,但一张好的、照片仍是能将时代的精神面貌和特质传达出来。
将、照片纳入家谱的意义在于,为家族传承提高了一个最直接的环境背景,使家谱不在局限在文字文字记录、整体概念也变得鲜明而生动起来。
只要是能让人对家谱有更进一步认识的古地图或老照片,均应该被收入家谱里,包括:
1)老照片:家中存有的古老黑白照片、一家人的合照等,都有其历史价值,也是见证家谱的最原始材料。
2)祖先(遗像、人物画、肖像画):中国历代以来多有大量之人物画及肖像画,其中有大部分是为了纪念先人,或表达对圣贤亲人的追慕。也有些家谱将家族先人中显达之人,画出其仪容,置于卷首,以求达到光大族望,启迪后人的目的,有些也刊载一些先人手泽遗墨。
3)风水图(祠堂图、墓图):祠堂是供奉先人的地方,在古代更是家族聚会之所,所以一般的家谱均有记载和刊载建物版图、描绘实状,有些更是附刊墓图,有些甚至详记地理方位。人们相信一个家族的兴衰和祖辈所居住、埋葬的地点有很深的关系,这些都蕴涵着丰富的“风水”内容,所以也被称为“风水图”。
4)故居/村庄图:明清族谱中不但记述居址迁徙,很多富家所修的谱书中,还以精美的版图,印制出他们家族的庭院、楼阁、书斋、房舍等。
Babylon 巴比伦
Babylonia 巴比伦尼亚
Back 巴克河
Badajoz 巴达霍斯
Baden 巴登
Baffin 巴芬岛
Bag(h)dad 巴格达
Baguio 碧瑶
Bahamas,the 巴哈马
Bahia,Blanca 布兰卡港
Bahrain,Bahrein 巴林
Baikal,Lake 贝加尔湖
Baku 巴库
Balearic 巴利阿里群岛
Bali 巴厘岛
Balikpapan 巴厘巴板
Balk(h)ash Lake 巴尔喀什湖
Balkan 巴尔干半岛
Balkans the 巴尔干半岛诸国
Baltic Sea 波罗的海
Baltimore 巴尔的摩
Baluchistan 俾路支
Bamako 巴马科
Ban(d)jarmasin 马辰(班贾尔马辛)
Ban(g)ka 邦加岛
Bandar Seri Begawan 斯里巴加湾市
Bandung Bandoeng 万隆
Banffshire 班夫郡
Bang(u)I 班吉
Bangalore 班加罗尔
Bangkok 曼谷
Bangladesh 孟加拉人民共和国
Bani(y)as 巴尼亚斯
Banjul 班珠尔
Barbados 巴巴多斯
Barbuda 巴布达岛
Barcelona 巴塞罗那
Barisan Moutains 巴里桑山脉
Baroda 巴罗达
Barranquilla 巴兰基亚
Bartle Frere,Mount 巴特尔。弗里尔山
Basel 巴塞尔
Bashi Channel 巴士海峡
Basra 巴士拉
Basutoland 巴苏陀兰
Bataan 巴丹
Batan 巴坦
Batangas 八拉雁
Batavia 巴拉维亚
Bath 巴斯
Bathurst 巴瑟斯特
Battersea 巴特西
Batumi 巴统
Bavaria 巴伐利亚
Bavarian Alps 巴伐利亚山脉
Bear Lake 熊湖
Beaufort 波弗特海
Beaumont 博蒙特
Bechuanaland 贝专纳
Bedfordshire 贝德福德郡
Beijing 北京
Beirut, Bayrut 贝鲁特
Belem 贝伦
Belfast 贝尔法斯特
Belgium 比利时
Belgrade 贝尔格莱德
Benares, Banaras 贝拿勒斯
Bengal 孟加拉
Bengal, Bay of 孟加拉湾
Benin 贝宁
Berchtesgaden 贝希特斯加登
Bergen 卑尔根
Bering 白令海; 白令海峡
Berkeley 伯克利
Berkshire 伯克郡
Berlin 柏林
Bermuda 百慕大群岛
Bern(e) 伯尔尼
Berwickshire 贝里克郡
Bessarabia 比萨拉比亚
Bethlehem 伯利恒
Bhamo 八莫
Bhutan 不丹
Bialystok 比亚韦斯托克
Bilbao 毕尔巴鄂
Billiton 勿里洞岛
Birkenhead 伯肯黑德
Birmingham 伯明翰
Biscay, Bay of 比斯开湾
Bishkek 比什凯克
Bismarck Range 俾斯麦山脉
Bismarck 俾斯麦群岛/海
Bissau 比绍
Bizerte 比赛大
Black Hills 黑山
Black Sea 黑海
Blackburn Mount 布莱克本山
Blackburn 布莱克本
Blackpool 黑潭
Blagoveshchensk 布拉戈维申斯岛
Blanc,Cape 布朗角
Blanca Peak 布兰卡峰
Bland,Mont 勃朗峰
Bloemfontein 布隆方丹
Blue Mts 兰山山脉
Bo Hai 渤海
Bogota 波哥大
Bokhara 布哈拉
Bolivia 玻利维亚
Bologna 波洛尼亚
Bolton 博尔顿
Bombay 孟买
Bonin Islands 博宁群岛
Bonn 波恩
Bordeaux 波尔多
Borders 博德斯
Borneo 婆罗洲
Bosporus 博斯普鲁斯海峡
Boston 波士顿
Botany Bay 博特尼湾
Bothnia,Gulf of 波的尼亚湾
Botswana 博茨瓦纳
Bougainville 布干维尔岛
Boulder 博尔德
Boulogne 布洛涅
Bournemouth 伯恩茅斯
Bradford 布拉德福德
Brandenburg 勃兰登堡
Brasilia 巴西利亚
Bratislava 布拉迪斯拉发
Brazil 巴西
Brazos 布拉索斯河
Brazzaville 布拉柴维尔
Bremen 不来梅
Breslau 布雷斯劳
Brest 布列斯特
Bretagne 不列塔尼
Bridgetown 布里奇顿
Brighton 布赖顿
Brisbane 布里斯班
Bristol 布里斯托尔
Britain 不列颠岛
British Columbia 不列颠哥伦比亚
Brno 布尔诺
Bronx 布朗克斯
Brooklyn 布鲁克林
Brunei 文莱
Brunswick 布伦瑞克
Brussels 布鲁塞尔
Bucharest 布加勒斯特
Buckinghamshire 白金汉郡
Budapest 布达佩斯
Buenaventura 布埃纳文图拉
Buenos Aires 布宜诺斯艾利斯
Buffalo 布法罗
Bug River 布格河
Bujumbura 布琼布拉
Bulgaria 保加利亚
Bungay 邦吉
Burma 缅甸
Burundi 布隆迪
Bute 比特岛
Bute(shire) 比特郡
Byelorussia 白俄罗斯
1家谱有哪些基本内容
标准家谱的编写格式
一部体例完整的家谱,大致应有以下24项:
1谱名。一般称为族谱、家谱、家乘、家志、家传、通谱、统谱、谱录、谱牒、世牒、世谱、世家、世典、宗谱、支谱、房谱、祖谱、故谱、合谱、谱传、真谱、私谱、本书、族系、族讲、石谱、系谱等,也有的称为渊源录、源流考、清芬录、世恩录、族谱图、大同谱、大成谱、联宗谱、先贤录、传芳集、家传薄、先德传、谱志略、家谱汇编、家模汇编、源流大典等,是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事迹为中心的历史图籍。
2谱序。稍具规模的家谱,卷首一定会有一篇至几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谱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谱序包括新序、旧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语、目录和刻印人名以及其它关于本族的记述。
3谱例。又称凡例,主要是阐述家谱的纂修原则和体例。
4谱论。许多家谱都专门辟有谱论一章,专收先贤的谱说、谱论、谱议的篇章和古代经典中的有关论述,对修谱的作用、功能、意义、历史、原理、方法等加以发明和阐述,是研究谱学的宝贵资料。
5恩荣录。主要内容为历代皇帝对家族中的官员及其家谱的敕书、诏命、赐字、赐匾、赐诗、赐联、御谥文、御制碑文以及地方官府的赠谕文字等,以显示和炫耀朝廷对该家庭及其成员的奖励和表彰,同时反映该家族的地位和身份。
6遗像、像赞。祖先及家族中历代英贤、重要人物的图像资料,一般为正面是遗像,背面是像赞。
7姓氏源流考。中国家谱素来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明清以来各家谱也大多有记姓氏源流的一章,或称姓氏源流,或称宗族源流。它主要是用来记述本姓来源、本族的历史渊源、始祖、世派、迁徙、各支派间关系、甚至改姓的原委等。
8族规族约。是宗族家族成员共同制定的、用以约束和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规,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名称各异,种类很多,诸如家规、家约、家戒、家法、家礼、家典、家仪、家条、族规、族约、祠规、祠约、规范、规条、规矩、条规、戒谕等。
9祠堂。记载宗族、家族祠堂修建的历史,介绍祠堂的建筑规模、地理位置,收录有关祠堂的碑文、诗文、祠联、祠匾、祠堂图、建祠捐资人名,记录祠堂内神位世次、配享、附享、祭祀情况等。
10五服图。又称服制图。所谓五服,就是指古代丧服制度中的五种服色,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2中国家谱知识简介
一、家谱 又称族谱、家乘、宗谱等,是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的历史图籍。
先秦重要史籍《世本》为我国家谱的开山之作,其内容系黄帝以来至春秋时帝王公侯卿大夫的记录,其作用在于尊世系、辨昭穆、别贵贱等。魏晋时期,门阀势力盛行,家谱成为门阀豪族势力维持其政治经济特权的重要工具。
二、大宗小宗 古代宗法规定,同一始祖的嫡系长房继承系统为大宗,其他儿子即庶子,庶子系统属小宗,小宗仅继承其父,故称继祢者为小宗,小宗超过五世,即无丧服规定。随着世代的推移,一个宗族扩展到旁系林立时,仍然可以通过尊奉大宗的方式被约定在血缘集团之内,而不会导致零乱。
上述以家族为中心,按血缘远近区别嫡庶亲疏的法则叫宗法。宗法制在周代极为完善,后世或尊行大宗之法,或恪守小宗之法,都对周代的宗法制度作了变通处理。
三、事宗礼 聚族而居是古代中国人常见的居住形式,族人常恪守的事宗礼包括:平居遇事应咨告宗祠,如祭祀、嫁女、聚妻、凶事、生子、易名、出外求学、荣归故里等。如遇族内发生吉凶大事,宗子需率全体成年男性族人赴祠禀告,祭祀先祖。
祭毕合族会食。四、义田 指宗涝用于赈恤族内贫寒人家和奖励贞节义行的田产,始创于北宋范仲淹。
义田大多由宗族显贵捐献而产生的,一般设有专人管理,以防族人侵渔,并且不准典卖,地权比较稳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族人的生活困难。清朝政权考虑到义田的巨大作用,严厉惩罚那些盗卖义田的不孝子孙,以保护宗族公产。
五、家讳 即家族或家庭之内的忌讳,又称“私讳”,与“国讳”相对。古人视直呼尊长姓名为大不敬,故晚辈在日常言谈和使用文字时,要回避祖、父等长辈的名字。
六、排辈 宗族内以宗谱规定辈分用字以公开族人所处的辈分。族人在命名时(尤其是男性),名字中必须含谱定辈分用字,放于名字中间,俗称某字辈,以此作为族人相互关系的标志,防止族内人际关系发生混乱。
七、遵昭穆 是在周代确立嫡长子继承制的前提下,为适应宗族组织的存在而出现的一种行辈标志制度,其盛于西周,后世则仅用昭穆表示辈分如父子的关系。其制,在确定宗族庙次和墓次时,始祖居中,父昭子穆,父穆子昭,左昭右穆,依次转换,以使在祭招、丧葬、继承和赐爵等礼仪活动中明确区分行辈,严防宗族内部的辈分发生紊乱。
八、九族是先秦时期概括宗亲关系的一种说法,以西周为最典型,见于《左传”桓公六年》:“亲其九族”。《尚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即睦,平章百姓。”
关于九族所包含的亲属范围,古人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解释。其一认为九族全系父系宗亲,即指上至高祖,经曾祖、祖、父、已身、子、孙、曾孙、直至玄孙的九代的合称;其二,认为九族亦包括异姓有服的亲属,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认为几族亦包括并姓百服的亲属,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九、六亲 即六代宗亲。古代有宗族亲情到第六代为止的民间成规。
到了第六代,即出了五服,已无亲情关系。宋代以后,以族规、义田、家训等为特征的宗族制度开始兴盛,宗族亲情被无限延伸,以激发族人的木本水源之思,但仍然注重六亲之制,只不过与六亲之外的族人可以保持较谈的宗族亲情。
九、谱学 自有文字出现,即有早期的人物记录。由简单的零散的记录发展到连贯系统的世系记载,由分衍世系到综合为后来的整体宗族世系体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不断充实、完善,从而创造了人记录自己生平世系及血缘关系的专著,这就是谱牒。
十一、谱法 所谓谱法,是按一定的规则制度、体例进行编撰谱牒的方法。这个方法,其要点就是怎样完整、准确、明了、有序地记载族人世系及其有关事项。
十二、支谱 顾名思义,支是主干之外的分支,意属为同祖之下分衍的众多后裔,而后又各有其世系的支派。所谓支谱,就非常明确了它的谱牒定位,即局限在该祖之下的一个独特分支。
十三、家乘 家乘,原意为以记载私家之事的文录。罗大经《鹤林玉露》载:“山谷晚年作日录,题曰家乘。”
家乘属于家谱的范畴,因此后有少量的家谱也冠用家乘。家乘是从“史乘”袭用而来。
冠用家乘的不太多。
3一部完整的家谱基本哪些常见内容
一、谱名
谱名中最重要的是谱籍和姓氏,即是什么地方、什么家族的家谱,为什么这样要这样写?更准确的反映家谱作为“史书”来反映信息,不然,编修的人当时明白,经年累月之后,转之何人何地?便无从查考,给后人寻根带来巨大困难。
二、像赞
人物像赞有各种表达,或始祖,如三皇五帝,也可以是近祖,或者迁祖,还可以是自古到今的家族内非凡的人物,特别杰出的人才。以昭示后人发奋图强。
三、谱序
稍具规模的家谱,卷首一定会有一篇至几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谱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谱序包括新序、旧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语、目录和刻印人名以及其它关于本族的记述。
四、目录
全部家谱内容提要,以便检索。
五、谱论
谱论,即谱学理论,从司马迁开始历代都有名家,如欧阳修,苏轼,王安石,朱熹,王阳明,比如章学诚的《文史通义》曰:“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且有天下之史,有一国之史有一家之史,有一人之史。传状志述,一人之史也;家乘谱牒,一家之史也;郡府县志,一国之史;综纪一朝,天下之史也。
六、凡例
凡例,即修谱的原则,规定,比如哪些人可以入谱,哪些人不能入谱,对人的次序的排定,哪些内容怎么去写等等,就是规定家谱里面都有什么,这个显示出编修之人的主观态度,如明朝家谱对女性入家谱,就很明确的规定:丈夫之后跟原配,接着依次是:继配,侧室,妾,纳,除原配外,这些二三四五老婆不可以有名字,原籍,生卒,等,这个男尊女卑的“名分”观念,尤 是对女性的一种变态的歧视。
七、家训
不要误解,《家训》不是家谱内容,这里为了突出家训的内容做个配图,中国是家天下的社会结构,名门望族是一大特色,家训家风起了很重要的教育作用。
八、世系
世系是家谱内容的核心部分,从家族第一世开始,记载其生卒,婚配,事略,墓葬,其人如何?一目了然。
九、传记
传记,不是每个人都有,是对家族内的杰出人物,立功立德之人的具体描写,反应出这些人物的杰出品质, 垂范后辈,是榜样力量。可分内传。外传,内传是五服之内,外传是五服之外,还有列传,分门别类,比如家佣,二三四老婆中的贞烈之妇,可做列传,这已经不适合今天。
十、谱跋
上图是梅曾亮的家谱跋语,他自夸了一下,“知岩”以乡兵保障宣州,然后对家族的分派流迁做了陈说,所以跋语就是做谱之后的感想,经验,过程等含有者的寄托之语。
十一、领谱字号
家族支派繁多广布,必须有字号,作为验证, 跟对号入座一样。家谱一般就包括上述内容,除此之外比较重要的包括,祠堂,敕封,艺文,契约等还有一些图表,制作时可根据原谱内容确定。没有原谱,就必须另起创谱,不使历史中断,再根据个人情况确定内容。
4家谱国际:修家谱需要必备什么知识
族谱是一个家族的发展史。一个家族要发展壮大,除需要雄厚的物质条件外,还需要足以“强宗固族”的精神条件,而良好家风的形成,正是这种精神条件的基础和内容之一。
族谱中所保存的家规、家训以及治家格言等,从一开始就以积极、进取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态度来讨论家庭环境和家庭氛围的建设。在家规、家训中,伦理纲常礼教作为其理论基础占有中心地位,三纲五常、孝悌忠信的内容占全部内容的大半。族谱中的家规、家训除上述内容外,还有“睦族人”、“和亲友”、“恤孤贫”以及“戒赌博”、“戒奢侈”、“戒懒惰”、“戒*逸”等等,对家族成员的行为、举止作出规范,这也是足资我们今天借鉴的有益的成分。
族谱研究的另一现实意义是通过家谱研究,满足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谒祖”的需求。“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海外华侨看到祖国繁荣昌盛,欣欣向荣,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他们纷纷回国寻根谒祖,探亲访友,慷慨解囊,投资家乡的经济建设。家谱作为一个家族血缘关系的总记录,将海外华人与祖国亲人紧紧连在一起。
研究家谱的意义还在于通过对我国传统家谱进行内容、体例、结构等的分析,来构建一种能适应社会主义新时代需要的新型族谱。一部新型族谱或家族档案,其编制原则应是既符合现代家庭的需要,顺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也具备传统族谱的“敦宗睦族”、“凝聚血亲”的功能作用;编法既继承传统族谱中的一些优秀成分,也要创制适应现代需要的内容。小家安,国家强。
族谱研究的现实意义当然不止于此,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族谱这个蕴藏丰富的资料宝库还会为我们提供许多新的其它资料,谱牒学这门古老又年轻的学科也会不断发展,日益走向成熟。
5家谱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
家谱的主要内容:姓氏源流和世系表。
一、姓氏源流中国姓氏在经过历史不断演变,如:战乱,迁移,改朝换代,以及避讳改姓、避难改姓、复姓改为单姓等,姓氏变得更为复杂,其真正的出处、源头就更需要详细考证了。一些史学专家认为,历史上的王朝更替、社会动荡导致了家谱的断裂残缺,很多族谱都由后人凭想象臆造。
封建时代,许多姓氏为了抬高自己的门第和郡望,习惯于与名人扯上关系,或硬追溯到某皇帝作自己的祖先,这影响了血缘的纯正性和确实性。重视传统的中华民族,有不少家族在重修宗谱,由于南北各地的语言、风俗、长相等均不同,世系联系在一起,其纸谱真实性值得推敲。
二、世系表作为家谱中最重要的内容,“世系表”,简而言之,就是说明一个家族成员,如:父子、兄弟间的相互关系,写清楚祖先后代每一个家族成员名字的图表。它有四种基本的记述格式:欧式、苏式、宝塔式和牒记式。
(1)欧式: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欧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
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葬地、功绩等。(2)苏式:又称垂珠体,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
苏式世系表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3)宝塔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
宝塔式采用横竖线连接法,竖线永远处在横线的中间,这对人多的大家族来说,因人名不可能排在同一页纸上,兄弟之间长幼关系不清,会为写谱、看谱带来很多不便。(4)牒记式: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
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如: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葬地、功绩等。牒记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较节约纸张。
扩展资料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历史记载,通过家谱,能够了解当时的历史面貌、时代精神、社会风尚,了解在那个历史背景下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相传它是由正史中的帝王本纪及王侯列传、年表等演变而来。
家谱是和正史、方志一样重要的历史典籍,是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国的家谱一般都有家规族训,对于规范人生和教育子弟有着积极的意义。
家谱,亦称族谱、宗谱、家乘、通谱、统谱、世谱、支谱、房谱等等,名称各异,其内涵是同一的,只是外延有所区别而已,如今一般统称家谱或族谱。家谱是系统记述某一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或兼及其他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
而姓氏是“某一同宗共祖血缘集团”的标识符号,家谱、族谱就是记录某一姓氏家族成员间的血缘关系的图册。-家谱 (人文资料)。
6家谱都记载些什么内容
家谱 又称族谱、家乘、祖谱等。
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 族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在汉族有悠久的历史,后来在民族融合中。
逐渐在各民族中开始出现族谱。族谱是中华民族的三大文献(国史,地志,族谱)之一,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在1960年代中国的破四旧运动中,家谱被当作四旧遭到清理,“成千上万”的家谱被毁,很多中国人不得不毁掉家族世代珍藏的家谱,这对于研究中国人的人文历史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 [编辑本段]家谱的起源 关于家谱的起源,虽然目前学术界众说纷纭,但从出土的甲骨文、金文、碑文等中国早期文字,及史类文献对家谱起源的考证,家谱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
周代已有史官修谱制度并撰有《世本·帝系篇》。尽管先秦《世本》早已亡供,今本《世本》是清人所辑,但从辑有的篇目可见,《世本》汇集了中国自黄帝到春秋各代天子、诸侯、卿大夫的世族谱系,是一部对前代和当代各血缘集团系谱进行综合、总结的全国性的总谱。
家谱的起始与士族门阀制度有重要的关系。 自魏晋以后,谱牒之学大盛,一些士族门官都以此互为夸耀。
但隋唐及其以前得到谱牒早已亡佚殆尽,宋、元及明朝的家谱也所存寥寥。现在能见到的,主要是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家谱。
家谱的名称很多,大体唐以前都称家谱、家传的,宋代又有宗谱或族谱之谓。到了明代,特别是清代以后,名称更多,如宗谱、世牒、世谱、家谱、家乘、家志、谱录等。
[编辑本段]家谱的形式 家谱的形式有多种。在文字家谱出现之前就有口授家谱和结绳家谱。
后来,人们有的用图表裱制垂挂于中堂的,也有的装订成册供家人翻阅的。历史上,官宦人家一般都是采用装订成册的家谱。
而平民百姓、经商士绅、豪门则多为悬挂供后人供奉的图表式家谱。 [编辑本段]家谱的内容和作用 上古时期的家谱,仅为君王诸侯和贵族所独有,家谱的作用仅为血统的证明,是为袭爵和继承财产服务的,其内容也比较单一,仅为世系的说明。
魏晋以后,选官、婚姻以至社会交往都要看门第,这样一来,家谱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就大大增强,家谱的内容也比以往有所增加。 到了宋代,官方修谱的传统禁例被打破,民间编撰家谱的风气更加兴盛,这时的家谱在政治生活中基本上不再发挥作用,其作用转移到尊祖、敬宗、睦族上。
家谱经常被反复修撰,每次修谱,也就成了同姓同族人之间的大事。 到了明清两代,家谱修撰的结构已基本定型,流传到现在的家谱也极为丰富。
家谱的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世系图,既某人的世系所承,属于何代、其父何人;第二部分是家谱正文,是按世系图中所列各人的先后次序编定的,分别介绍各人的字号、父讳、行次、时代、职官、封爵、享年、卒日、谥号、姻配等。这些介绍性的文字,长者50余字,短者仅二三字,实际是人物小传;第三部分为附录。
有些家谱,在立谱时,便确定了家族世系命名的辈分序列,而且事先标定字号,辈分清楚,乡间名之为“排辈”,实则是排资论辈的意思。由于历史上形成的重男轻女思想,男子在起“大名”时,必须以预定的某字作为名字的一部分。
这个字要放在全名三字的中间或最末,各个辈数层次不一定完全一样,但有着约定俗成的规矩。 [编辑本段]家谱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一 、家谱是以记载一个血缘家族的世系与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史类文献。
关于家谱的起源,目前学术界众说纷坛,从出土的甲骨文、金文、碑文等中国早期文字及史类文献对家谱起源的考证,家谱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 周代已有史官修谱制度并撰有《世本·帝系篇》。
尽管先秦《世本》早已亡供,今本《世本》是清人所辑,但从辑有的篇目可见,《世本》汇集了中国自黄帝到春秋各代天子、诸侯、卿大夫的世族谱系,是一部对前代和当代各血缘集团系谱进行综合、总结的全国性的总谱,《世本》的意义还在于证实谱学研究发轫于周代,是家谱研究的源头。 就家谱的形式而言,唐代以前的古谱和现存的以欧阳修、苏洵创制编撰体例为特征的明清家谱有所不同,但家谱作为绵延不绝的人类历史象征受到历代学者的重视,究其原因除了追本溯源寻根问祖的目的以外,还在于对家谱重要价值的认识。
清代史学家章学诚有过"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之说,把家谱与国史、方志相提并论可见其重要。 古代家谱研究的内容主要在于对谱学的本身,包括谱例的撰写以及家谱发展历史的研究等方面。
家谱的应用研究始于汉代,《史记》中有关帝王谱牒的记载,说明汉代司马迁已经把家谱资料应用到史学领域一纪传体史书的撰写中去。后代史学家继承了这一传统,后代编撰的纪传体断代史如班固撰《汉书》、陈寿撰《三国》。
都不同程度地运用了谱牒资料。
中国古代对家谱资料的应用主要在史书、方志和人物评传的撰写过程,体现了谱牒的史料价值。 二 、到了本世纪20年代,随着社会科学新领域的开拓,有学者从人口学、优生学。
7百家姓各家家谱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通志·氏族略》曰:三代(夏商周)以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妊人(女子)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天下同姓是一家,故而同姓不婚)。
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注“贵者有氏”: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裂土封侯),若夫保姓受氏,以守宗祊,世不绝祀,无国无之。
张姓是华夏大姓之一,人口近一亿,遍布全国及世界各地。张姓祖根在哪里?有的说河北清河,有的说山西太原,有的说河南濮阳。
为了寻清这个问题,本会邀请省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举行了两次张姓起源学术研讨会,进行了实地考察,掌握了大量史实,确认中华张姓始祖是挥公。挥公得姓于帝丘(今河南濮阳),帝丘是张姓先民最早的祖居地,张姓源于濮阳,其他地方只能是流,是支脉。
一、史籍及谱牒依据 我们查阅有关张姓始祖挥公的记载见之于书的有17种之多。 《世本》日: “挥作弓,牟夷作矢。”
这是今见最早的关于挥的记载。《史记·五帝本纪》日: “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西陵之女,是为嫘祖。
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日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日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日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
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唐·林宝《元和姓纂》云:黄帝第五子青阳生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张氏。”
宋·欧阳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日: “张氏出姬姓,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 ”清·乾隆朝重修《张氏族谱·受姓渊源考》: “张氏出自黄帝轩辕氏,生少吴金天氏,又号青阳氏,第五子挥始制弓矢,官为弓正,主祀弧星,世掌其职,赐姓张氏。”
从上述文献可知,挥为张氏得姓祖,这一观点,除宋代郑樵所著《通志》认为解张是张姓始祖外,其他史书均无疑义。 但是,挥是黄帝之孙,或是黄帝之子;挥是玄嚣青阳氏之子,或是少昊青阳氏之子,却有分歧。
我们认为,挥是黄帝之孙、玄嚣青阳氏之子。其根据有二:①《国语·晋语》日: “凡黄帝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嬉、姑、儇、依是也。
”(其中有二人同为姬姓,二人同为己姓)。《史记·五帝本纪·注释》、《世本》、《大戴礼记》等文献均有同样记载。
黄帝子所得十二姓中没有张姓,这说明张姓非黄帝所赐,挥公非黄帝之子,乃黄帝之孙,和帝颛顼是亲叔伯兄弟,是同时代人。②当代著名民族源流学家何光岳先生考证,少昊金天氏本东夷族,非黄帝后裔青阳氏,亦就排除了少昊为黄帝之子说,挥为玄嚣青阳氏之子是比较可信的。
但是,鉴于“挥为黄帝之子或孙”的问题,在历史上已争论了几千年,且各有重要文献依据;挥生活在上古传说时代,后世史书不一致、有争议,是正常的。所以,我们的态度是:两种观点应相互尊重,相互包容,求大同存小异,谁也不能强迫谁改变族谱。
我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姓氏文化研究的深入,认识会逐步统一的。 二、地望考察 玄嚣因何得号青阳氏?这与其封邑有关。
我国自古至今,均以“山南水北为阳”。青阳,即清水之阳(青、清古通用),而古清河就流经濮阳。
《读史方舆纪要》日:“淇水过内黄县南为白沟,亦日青河。”又日:“淇水……经内黄、清丰之间,其下流人大河,故渎今湮。”
《前汉书·地理志》日:“清河水出内黄县南。”以上引文说明古清河与淇河、白沟为一河的不同名称。
《诗经·卫风·氓》篇: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涉淇”即“涉过淇水”,“淇水”即是“古清河”;“顿丘”古邑名,在今濮阳城西、浚县境内。从这首古诗也说明帝丘附近有古清河。
今濮阳市区张仪村、班家、店当一带村民,仍称村北为北清河、村南为南清河。张仪村系战国时期纵横家张仪故里,至今村内尚有“张仪祠遗址”。
该村有张、尹、李等八姓,只有张姓是老住户,其他均是迁入户。据清光绪二十五年续修的《李氏族谱》载:“李氏出陇西蔓延天下,明洪武年间,自洪洞迁于开州北王家庄后,自王家庄移居清邑张仪村。”
清光绪年间续修的《尹氏家谱》载:“尹氏世居山西之洪洞,明成化年间徙居清邑张仪村。 ”该地为什么称“清邑”?定与古清河流经此地有关,很可能就是玄嚣的封地“清阳”。
“清邑”明代尚存,今已不在。据著名历史学家朱绍侯先生讲:“帝丘(今濮阳)在上古时期是东夷族势力与黄帝族势力的交接地区。
因此,黄帝必须在帝丘设防,所以把其子玄嚣封于青阳。 ”由此可知,张姓始祖挥公,自幼便生活在古清河上游其父的封邑,年长之后又在帝丘辅佐帝颛顼。
由于挥十分聪明英武,他夜观弧星,折枝弯条,始制弓矢,大大提高了颛顼部族的战斗力。弓矢用于狩猎,猎获的鸟兽空前增多,提高了部族的生活水平;用于战争,打败了与颛顼争帝的共工部族,。
三国南北朝
古地名 时代 今地名或范围
洛邑 三国 洛阳
河北涿郡 三国 河北涿县
幽州 三国 河北北部,辽宁大部分
官渡 三国 河南中牟东北
邺城 三国 冀州的治所,在今河北临漳西南
黎阳 三国 河南浚县
延津 三国 河南延津西北
江东 三国 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
丹阳 三国 安徽宣城
历阳 三国 安徽和县
巴丘 三国 湖南岳阳
琅琊郡阳都县 三国 山东沂水县南
隆中 三国 湖北襄阳西
荆州和益州 三国 四川、云南和陕西、甘肃、湖北、贵州的一部
樊城 三国 湖北襄樊市
江陵 三国 湖北江陵
当阳长坂坡 三国 湖北当阳县东北
夏口 三国 湖北武汉市
柴桑 三国 江西九江西南
赤壁 三国 湖北武昌县西赤矶山
华容 三国 湖北潜江县西南
南郡 三国 治所在今湖北江陵
汉中 三国 陕西汉中市东
雒城 三国 四川广汉北
陆浑 三国 河南嵩县东北
陆口 三国 今湖北嘉鱼西南
寻阳 三国 湖北黄梅西南
麦城 三国 湖北当阳东南
蜀 三国 四川、云南大部,贵州全部,陕西、甘肃一部分
江州 三国 四川重庆
巫县 三国 四川巫中县北
秭归 三国 湖北省西部,秭音zǐ
猇亭 三国 湖北宜都西北
彝陵 三国 湖北宜昌东
永安 三国 四川奉节
南中地区 三国 四川省大渡河以南和云雨、贵州一带
牂柯 三国 贵州遵义一带
越巂 三国 四川西昌县东南
郿城 三国 陕西眉县
箕谷 三国 陕西褒城北
祁山 三国 甘肃礼县东
街亭 三国 甘肃庄浪东南
散关 三国 陕西宝鸡西南
陈仓 三国 宝鸡东
武都 三国 甘肃成县
阴平 三国 甘肃文易西北
斜谷口 三国 陕西眉县西南
剑阁 三国 四川剑阁县
绵竹 三国 四川绵阳西南
建业 三国 江苏南京市
横江 三国 在今安徽省
广汉 晋 四川广汉北
义兴 南北朝 江苏宜兴县
略阳 南北朝 治所在今甘肃天水东北
左国城 南北朝 山西离石北
平阳 南北朝 山西临汾西南
司州 南北朝 治所在今洛阳东北
晋阳 南北朝 山西太原市西南
襄国 南北朝 河北邢台西南
乐平 南北朝 山西昔阳西南
建康,原名建业 南北朝 今江苏南京市
泗口 南北朝 江苏清江市北
豫州 南北朝 河南东部和安徽北部
蓬陂 南北朝 安徽和县
项城 南北朝 河南沈丘南
彭城 南北朝 江苏徐州市
陈郡阳夏 南北朝 河南太康
广陵 南北朝 江苏扬州市
京口 南北朝 河苏镇河市
寿阳 南北朝 安徽寿县
洛涧 南北朝 安徽淮南东
淝水 南北朝 今淝河,在安徽寿县南
彭泽 南北朝 在今江西省
广固 南北朝 今山东益都西北
历城 南北朝 在今山东省
瓜步 南北朝 江苏六合
新亭江 南北朝 南京市西南
平城 南北朝 山西大同市东北
左云冈 南北朝 山西大同市武周山
沃野镇 南北朝 内蒙古五原北
瀛州 南北朝 治所都在今河北
博野镇 南北朝 河北省中部
秀容 南北朝 在今山西省
洪氏家谱辈分排明细表如下:
1 湖南洪氏字辈:“兴应正光汝承家永先志尚德培基业恢彰定有贤诗书徵锡类孝友克昌传瑞启谋犹远祥钟秀杰绵人文丕振起国器重瑶编允光文运锡汝本业克振家声常思先泽”。
2 湖南娄底洪氏字辈:“福茂记贵传端广洪兴应正光汝承永宗先哲之训明德亲昭穆忠孝启家声祖泽流芳远诗书礼裕英学博振基业经纬辅乾坤贤能展盛世海宇庆升平”。
3 湖南新化县白溪镇岩塘村潘洋村洪氏字辈:“福茂记贵传端广洪兴(惟)应正光汝承永宗先哲之训明德亲昭穆忠孝启家声祖泽馨芳远经书育后英鼎新开泰运钧天禹甸昌繁华多硕果世代乐安康”。
此外,洪氏家谱辈分排还有“文”字辈、“学”字辈等。
方家家谱辈分排列表内容是什么?
本文2023-09-22 17:08:4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80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