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颜曾的族谱用字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1收藏

孔孟颜曾的族谱用字,第1张

朱元璋赐的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是10个。后来又有了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目前见到做多就是庆繁祥令德。

到了民国又有了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御赐孔姓派字“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四句20字定辈序。

扩展资料:

孟曾颜“通天谱”是一家,所谓一家,指的是孔孟曾颜四家有相同的家谱。件事看起来好像与国家民族无关,实际上充分表现了我们这个民族崇高文化,重视血统的精神。  

四姓是所谓“通天谱”的,意思是普天之下,全世界只有一种家谱的。这四姓就是孔、孟、曾、颜。这四姓的祖先都分别追溯到孔丘、孟轲、曾参、颜回四大圣贤。

参考资料:

-曾氏族谱

-孔氏家族族谱

曾 子即曾参春秋末期鲁国南武城今山东省费县人他是孔子的弟子以孝著称。相传《大学》是他所著被后世儒家称为“宗圣”。 曾 谭汉代泉陵人。推举为孝廉拜官为尚书郎。有文韬武略之才官累至太常。 曾 玉曾参十三代孙二支曾顼的长子、曾嘉的孙子扶风今陕西省兴平东南人。拜官汉御史大夫。 曾 万汉镇南将军曾率兵征讨南部边境开拓了南康郡的境界。后被封为南康逸士。 曾 辉曾骈次子、曾庆的孙子任吴散骑常侍镇南节度银青光禄大夫、国子监祭酒兼御史中丞。 曾 芳唐代曾经任程乡县令当时老百姓为瘴气所苦曾芳用药来接济百姓。来求药的人接连不断。 曾 布北宋建昌军南丰今属江西省人嘉佑进士曾参与王安石变法任三司使在徽宗年间为相主张调和新旧两派。 曾 慥今福建晋江人北宋末南宋初诗人能诗文曾编有《类说》又广辑有关遒教的文献资料编成《道枢》。 曾 几今江西赣州人南宋诗人曾历任江西、浙江提刑。其诗学江西派风格清隽。陆游曾从他学诗。 曾 巩北宋文学家字子固1019-1083南丰今属江西省人世称南丰先生。嘉佑进士尝奉诏编校史官书籍官至中书舍人曾为王安石所推许。散文平易舒缓长于叙事说理讲究章法结构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些文章对当时在位者的因循守旧表示不 满主张在“合乎先王之意”的前提下对“法制度数”进行一些改易更革。有《元丰类稿》。另《隆平集》也题为所作。

所有姓氏中,哪个姓的字辈最混乱?哪个姓的字辈又最(几乎都排得起来)呢?中国人是比较讲究辈分的,不管哪个姓氏,都有自己一套规矩,都进行非常具有特色的辈分排序。不过不同的姓氏,排序的规范程度也各不相同,其中有一定的规律。、

通常来说,姓氏分布地域越广,人数越多的姓氏,管理难度也越大,沟通起来也不容易,排辈分也容易出乱子。

比如我们老家一个老干部姓王,他的老家并不是我们那儿的,但距离我们那里也只是有几十公里,他是从小被送人到了我们那里。他这一宗的王姓不愿意融入我们当地的王姓,也不跟老家的王姓沟通、协调,因为自己很成功,自己就有点特立独行,辈分自己排。

他这一枝王姓人丁兴旺,七个儿子,生息繁衍,很快就有了百十口人,四世同堂。改革开放之后,才跟老家来往,结果闹笑话。自己的孙子叫玉字辈,而老家的侄子也是玉字辈,看看,辈分乱了不是?

像这样的事情,不是个例,非常多。因为大姓的人数全国都上亿了,遍布五湖四海,大家都忙得不可开交,沟通起来太困难。

大家每天忙忙碌碌,到了春节难得有几天清净日子,走亲访友日程都安排不过来,哪有功夫去归宗认祖。

据我所知,我们这里的张姓、王姓,他们排辈分的沟通范围也就局限于方圆百十里范围,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地区。尤其是老一代人渐渐老去之后,新一代人不那么在乎这些,对此比较冷漠。辈分的乱,就不可避免了。

哪个姓氏不乱呢?

一般来说,姓氏人数较少的不太乱,但也不是绝对的。

对于那些有文化传承的豪门,名门望族,他们人数无论再多,辈分从来都不会乱的,因为由于历史原因,他们的家谱正规,有权威性,大家都非常讲究,也都愿意遵守。

说白了,他们有通用族谱,是四海通用,甚至是全球通用的,哪怕你走到美国、加拿大,也要遵循族谱的规矩。

在我们中华大地,那么多的姓氏,有全球通用家谱的,只有四个姓氏,这四姓就是孔、孟、曾、颜。

对于这四大姓氏,年轻一点的朋友也许会感到有点陌生,但出生在50年代前后的人,应该非常熟悉,因为他们的祖先都是春秋战国时的名人。

这四家的祖先名字如雷贯耳,大名鼎鼎,他们的先辈都是儒家的先师和圣贤,分别是孔子、孟轲、曾参、颜回。

而且这四大家族的家谱在起名、排辈分的时候,用的字也是完全一样的。孔、孟、颜、曾四姓为何使用的号称是“通天家谱”,辈分用字一致,以至于千年不乱?

这只能说他们重视传承,也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才让他们的排辈永远都那么规范,不会乱套。

中国从汉朝汉武帝开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此后历代王朝,包括元朝和清朝,把儒学当做国学,儒家思想更是处于至高无上的支配地位。

其中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后周太祖郭威、宋真宗赵恒、清朝康熙皇帝、乾隆皇帝为了表示自己尊重儒学,感谢孔子给他们提供了驭人之术,甚至亲自到曲阜祭祀过孔子。

有了这样优秀的前辈,子孙也跟着富贵和荣耀,中国历代王朝规定孔子、孟子、颜渊的后裔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专管祀典、祀产。

到了明朝的时候,对名人后代的照顾范围扩大,曾参的后裔曾质粹,在明嘉靖十八年(1539),皇帝下诏,曾氏跻身于"翰林院五经博士"之列。

孔孟两大家族的辈分开始规范,应该是从孔子第五十六代开始的,应该归功于皇帝大人,因为孔孟姓氏的辈分还是皇帝老儿赐予的。

明朝建立后,明太祖朱元璋御赐孔姓八个辈字: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专门供孔孟家族起名用。

当时的"公"字辈是孔门第58代。因为孔姓五十六代孙孔希学,及五十七代孙孔讷也曾在明初先后袭封衍圣公,所以把他们两个名字当中的"希"和"讷"字的偏旁"言"也加上去,放在前面,共为十个字:即: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

到了清代,因为跟大清皇帝雍正名讳相同(爱新觉罗·胤禛)"胤"改为"衍";"弘"为了避讳乾隆爷的名字"弘历"改为"宏"。

清圣祖康熙帝继位后,为了把满族装扮成正统,在尊孔上也不甘落后,不遗余力将儒家思想发扬光大,把尊孔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康熙南巡山东曲阜,专程拜谒了孔庙。

在拜访期间,大笔一挥,向孔家后人御赐孔姓"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四句20字定辈序,这下孔氏一下子可有起名的资源了,几个世纪都不会为起名发愁了。

因曾子、颜回和孟子都是孔子的得意弟子,还为孔子的思想的发扬广大做出过突出贡献,也一并被康熙他老人家拥有特权,可以在起名的时候用那20个字。

于是,孔姓从第 61派、 颜姓第 62派、曾姓第63派、孟姓从第64派启用"宏"字辈。此后,孔、孟、颜、曾四姓统一辈字派谱,辈份进入规范,全球范围得到统一。

到了乾隆时期,皇帝对儒家思想推崇到了作秀的地步,老人家曾先后八次朝孔,并于乾隆九年御赐十个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1774年(乾隆三十八年),朝廷发出红头文件,凡孔、曾、颜、孟家族后裔都必须按大清***御赐的20字取名,不然的话就被开除出本姓,"四姓"家谱从此成为"通天族谱"。

1920年,眼见前面的二十字辈分经过二百多年的轮回,再不更新就有点捉襟见肘了,北洋政府又批准公布了二十个字为几大家族姓的起名依据:"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但实际上,颜姓并没有使用御赐的字,因为颜家与孔家是表亲关系,这样皇帝另外御赐一套传世字辈。

颜氏自六十一世起为:公重从嗣胤,伯光绍懋崇。怀士锡振承,景世廷秉培。克建永沛昭,启裕显兆守。

除此之外,江南谢姓、钱姓,以及湖南曾姓,后人的排辈也比较正规。

总之,越是名门望族,后代名人越多,对辈分就越讲究,取名的时候就比较规范,不会乱套。

江西宁都 湖南邵阳太平 福建平和 广西玉林 宜宾县永兴 详细:http://baikebaiducom/view/33145htm

孔孟颜曾的族谱用字

朱元璋赐的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是10个。后来又有了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目前见到做多就...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