磕头的介绍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3收藏

磕头的介绍,第1张

旧时礼节,跪在地上两手扶地,头挨地。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之间,青年及成年人要几人一组去邻居和亲戚家中磕头。这段时间,家中正屋挂着家谱牌位的画卷,门前摆放供人磕头的席子。客人来时,首先站在祖谱前,拱手祭拜三次,再跪下磕头三次。然后给年长并且辈分大的人磕头三次。如果有儿童参与,并且与被磕头的人有非常亲密的亲戚关系的话,就要给儿童压岁钱。磕头大体分两波,第一波在初一起早的时候,主要去邻居家。第二波在初一以后的几天,拜访其他亲戚时进行。

小孩可以去寺庙烧香拜佛吗

小孩可以去寺庙烧香拜佛吗,人们对于文化是有非常多的信仰的,而且其中佛教就是我国信仰最多的宗教之一,去拜佛这时就可以得到佛菩萨的加持。以下分享小孩可以去寺庙烧香拜佛吗

小孩可以去寺庙烧香拜佛吗1

小孩子不能去寺庙,具体解释如下:

1、小孩子易受环境影响

小孩子长大一些,行为和心理成熟一点才可以去寺庙。而小孩子不能去寺庙的原因主要就是因为孩子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然后使心理容易受到惊吓。一般的小孩子没有经历过这种严肃的场合,她的心灵会不适合去这种庄严的寺庙场合。

2、寺庙焚香烟气对眼睛有刺激性

第二种不让小孩进入寺庙的原因就是因为寺庙里的香火很旺盛,而且来拜佛的人员来自四面八方,特别是对于一些当地有名的寺庙的人流量会很大,而且家长一不注意小孩子也是比较容易走丢的。

而且在拜佛的时候香火的焚烧会引起一部分的空气污染,而这对于还未生长发育完好的小孩子们来说,这些焚烧的烟气对孩子们的眼睛会有一些刺激性,这些烟气是对小孩子们来说是有害的,如果一些家长不小心控制好自己的烟火时,可能还会使孩子烫伤。

小孩子不适合去的其他场所

1、葬礼

葬礼是为了怀念逝去的人而举办的,并且在葬礼当中的气氛也会比较沉重,也会有许多怀念亲人的人在那里失声痛哭。就是这一种环境因素,可能会让孩子被这样的气氛给吓到,以至于影响到小孩子的心理健康以及他的情绪发展。而且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是小孩子一般都会比较调皮,他们小不懂事,更不懂得葬礼的真正意义,所以会引起他们在那里欢乐地玩跑,或者大脑吵大闹,这样子的行为是对逝者的不尊重。因此葬礼是不建议家长带上年龄太小的孩子参加的。

2、成年人的娱乐场所

第二种不适合小孩子去的地方,就是成年人的娱乐场所,比如KTV、酒吧等等。这种场所是属于成年人的娱乐场所,因为这些场所一般都是非常吵闹的,而且有很多的噪音,如果带上孩子去的话,会影响孩子的听力发育。而且在这些场所上面,大人们会在酒桌上抽烟、喝酒或者是猜拳,如果经常带小孩子进出,这些成年人的娱乐场所的话,可能就会导致小孩子长大以后染上这些不良的嗜好。因此,小孩子要尽量少去成年人的娱乐场所。

小孩可以去寺庙烧香拜佛吗2

去寺庙的进殿礼仪

1、进寺院:

要从左往右绕,不可从右往左绕,这叫右绕塔寺。

2、进大殿:

要往左进,要抬左脚进门。要往右进,抬右脚进门。不可在正中间拜佛,因大殿里中间的拜垫,是寺院方丈或当家师主法用的,其它人不可。

3、进殿堂:

不可在正中间问寻(既鞠躬)必须到两侧方可。因中间只有方丈及当家才可。

4、烧香:

最好在寺院殿堂外面的大香炉烧香,因寺院大多数使用木料建筑,再殿堂里烧香,如有不当会烧坏寺院物品。但是到寺院里,每个殿堂都会有“香灯师”有什么事情也可问“香灯师”。

进庙上香:意思是点燃自己的心香,点灯是点亮自己的心灯,这时就可以得到佛菩萨的加持,使自己得到智慧等等。所以可以燃上一枝、可以两枝、最三枝。不必多上。

进庙上香:可以自己带,也可以在寺院请,不过一般大殿上都备有香,所以你也可以直接用,如果经济条件允许,你可以往功德箱中放点功德钱,如果困难,佛菩萨不会怪罪你的,你拜了佛也一样有功德。

寺庙文化的真正含义

寺庙文化历史远久,有兴盛和繁衍的时代,也有隆替隐藏的经历,寺庙道场的变更,证明了我国古今信仰宗教者,心目中对寺庙文化历史意义认识不够,庙内供奉的偶像含义不明,甚至认为寺庙是扶乱和谶纬之说的求解所,完全是一种粗俗的心眼藐视寺庙文化。来自信众的误解,不是主要原因,因为神化感应的宗旨,是一种非常正确的向导,启迪人们见贤思齐。可是,千百年来的传承发展中,由于封建朝代的统治错误影响,重事毁理的争霸,导致了寺庙文化和宗教教理,没有受到合法的布置,使一些教内信徒仍然停留在盲从阶段,由此以来,寺庙文化的佛化世间的真正意义中,因人为的观念偏见,再加教职人员对宗教的宗旨不够明确,所以正常的寺庙文化发展中,潜伏了一些旁门左道的非法行为,潜移默化了佛法教育形象,因此社会上出现了一些落伍之徒,还有一些知识分子断章取义的领旨教理,引起了一些信仰者的不良现象,社会各界怎么能对寺庙文化不生狐疑呢?

尤其在当今物质条件富裕下,一味攀比享受物欲的人们,只有哀求仙佛临福家门的恃怙之心,少见忏悔自咎的积善之行,再者人心难免出现忿恨之念,时常心口不一,怙恶不悛,骄横恣肆,肆无忌惮的心态来拜佛,不是杯水救薪难消业障吗?佛家有言:佛门广大难济不善之人,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人无善行,何来善报?没有善的种子付出,岂有福果来报?一意孤行的错误形式,不但使自己获益不多,也有负于佛心,更是对佛不敬,如此信仰怎能沾到佛光普照;先贤有云:福由自己作,命由自己造,做善是立命之本,善而不执善行事是解脱烦恼的根本。

寺庙是信仰宗教人的活动场所,是僧人主持佛法和修正行为的居地,是实践佛陀慈悲济世教义的道场,是联系一切信仰宗教者的纽带,是团结各民族大和谐的凑合之地,是一切信众信仰宗教的指南交点。于是我寺发心建设道场,充分发挥其多方面职能,发扬我国佛、道、儒三教并化的优良传统,提倡人间佛教积极进取思想,利乐有情,走与社会主义相协调道路为立足点。

关于寺庙文化的传播,我们应该戮力同心杜绝一切非宗教,非教育意义的歪理邪论,将人们心中的鄙俗之见,和一些前代遗留的陈腐观点,以及人们常说的那些陈词滥调,一一给予纠正,这一点敷衍不得;因为宗教信仰上出现了不良现象,直接给社会和家庭会造成严重后果,轻者干扰社会秩序稳定,重者令家庭破裂,甚至伤害到生命财产,当今信仰者的心里多数还存在着非宗教教育的污点。此等不正之风,追本溯源非他人之过,其责有攸归不可推卸的责任,应该属于宗教徒本身对宗教领域和修养。我认为在今天科学先进和人们生活条件的高潮中,作为宗教教职人员,必须做到明大体,识真伪,依教闻宗,务存通会,不可随波助澜与污合流,行言传身教的标榜,经常抑制信众不正常的行为。这样做才能促使信众树立一个合国家宪法和佛法民情的正确信念,才能使古人塑造的精神支柱和净化人心的建设事业正常发展,有利于社会和家庭以及个人的素养道德思想,令寺庙文化的正法灌输到人们心里。此举势在我们这一代绝对不能听让一蹶不振,这是我们这一代的神圣使命,唯愿共同勉励扭转往昔“不识之无”者所濡染遗传下来的不良风气。所以本寺领众建设寺庙的宗旨以教育信众正信爱教正行爱国,为社会塑造有用之才,造就承古启今造福大众的正法之器。因此希望社会各界人士大力支持正觉寺的建设,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事业做出贡献。

小孩可以去寺庙烧香拜佛吗3

拜神的渊源

过去老祖宗们斩荆披蕀,跋山涉水,开拓土地,安置社稷,在饱经风吹雨打,雷轰电击之余,内心里面油然生出对大自然的敬畏,便相信天地日月的山川万物者各有各的神祇。后来有了宗教思想,这种神道观念也变的更具体、更实际。中国人的胸襟其实是很宽阔的。总认为,神既然为保护人类而来,当然是越多越好,于是就来者不拒,佛教有佛教的神佛,道教有道教的神,儒家虽然没有发展出宗教的形式、宗教的组织,但孔夫子却说过一句「聪明正直谓之神」的话,等于是替「神格」订了一个标准。

敬天尊祖乃我国五千年来,一脉相承的道统,全民遵循,其根源出于天性,而贯彻于风俗习惯中,形成了中华固有文化的基石,祭祀祖宗为人伦要件、治国根本、岁时节令,或婚丧喜庆,皆需祀神,亦必祭祖。

拜神有什么讲究

关于拜神烧香的人

1、女性月事来了不能进殿拜神烧香。

2、未满周岁的小孩也不要进殿拜神烧香。

关于拜神烧香的方法

1、拜神烧香前需要洗手,干净的手才能够拿香。

2、点燃的香火如还没有灭就不要直接吹灭,口有浊气会被视为不敬。

3、自己请自己的香,不能由别人付香火钱。

4、在寺庙里拿的香不能叫“买”而应该叫“请”。

5、香头平对菩萨圣像,注意香头不能朝向地面。

6、上香时先上香后礼拜,不要抓着一大把燃着到处拜。

7、心中的期望都可向佛菩萨倾诉,注意不要念出声来。

8、拜神上香的正确方法:上香时,用大拇指、食指将香夹住,余三指合拢,双手将香平举至眉齐,观想神仙菩萨显现在眼前,接受香供养。如果人很多时,将香直竖向上,以免烧到他人,然后走到距神像三步远的距离,举香观想拜佛。一般烧三支清香即可,一支敬佛,一支敬法,一支敬僧。

供奉家谱的规矩可能因为不同地区而有不同的讲究的,下面是一般常见的供奉家谱的规矩:

1、记载家谱的卷轴,家谱轴子的幅面较大,一般宽11米左右,高165米(来丁尺寓意添丁进口)。

2、家谱轴子展示的内容是程式化的。主体画面自上而下分为二部分。上部分的顶部,绘厅堂楼阁、松竹等吉祥之物。

3、楼阁有一供桌,其上置一牌位,写着 “供奉历代宗祖(祖宗)之位” 八个字。供桌的下面长长的甬路,甬路的两侧,画有一排排规整的格子,用来记录已逝的祖先、长辈或同族人的名字。名字排列是有规矩的,男居左女居右,夫妻二人左右对称呼应;辈分最高的在顶层一格,其他长辈名次按辈分高低依次向下排列。早先的社会,讲究男尊女卑,一般说来男人都有名字,女人的地位低贱,除富贵人家的女人外,很多女人都没有正式的名字,特别是贫苦农家的女人更是如此。但女人去世后,是必定要在家堂上登记的,所以这些没有名字的女人,就只好冠以“李氏”、“王氏”或“张氏”等等的称呼了。

4、供奉是一般是初一十五上香上供供奉;不过,这其中供香一定是供奉天然香才是正确的供奉家谱的方式;所以,建议你不妨可以到无相铜炉官网一对一定制一款好点的天然香供奉为好。

祭祀先祖,是春节期间一项隆重的民俗活动。除夕到来之前,家家户户都要把家谱、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还有的地方还叩拜玉皇大帝(中国民间信仰中的最高之神)、王母娘娘(玉皇大帝的妻子)。供品有羊、五碗菜、五色点心、五碗饭、一对枣糕、一个大馍馍,俗称"天地供"。由家长主祭,烧三炷香,叩拜后,祈求丰收,最后烧纸,俗称"送钱粮"。人们在春节期间祭祀祖先、叩拜神灵,其实就是给祖先、诸神拜年。

祭献礼仪包括上香、读祝文、奉献饭羹、奉茶、献帛、献酒、献馔盒、献胙肉、献嘏辞(福辞)、焚祝文、辞神叩拜等。有的地方在焚帛烧钱纸时,主祭要在神前献上一杯酒,然后由礼生送至焚帛处,将酒酹在上面,酹时将酒滴成一“心”字,以示祭者献上钱帛之虔诚。在祭祀过程的重要环节,还几次鸣锣击鼓或弦乐伴奏,为祭礼增添热烈。气氛。祭礼结束后,将猪肉、羊肉等祭品分给参祭代表。也有将祭品用于宴请参祭人员,只给少数的行祭人员与乡绅、长老等发点祭品。

中国人有慎终追远的传统,过节总不会忘记祭拜死去的先人,春节也不例外。供奉食物或鲜花以表心意,是中国普遍采用的仪式,祭祖的形式或许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纪念祖先的意义却是相同的。家庭祭祀活动最主要的内容之一。按照民间的观念,自己的祖先和天、地、神、佛一样是应该认真顶礼膜拜的。因为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时时刻刻的在关心和注视着后代的子孙们,尘世的人要通过祭祀来祈求和报答他们的庇护和保佑。 春节时必须祭祖,缅怀自己的祖先,激励后人。但因各地习俗不一,所以有的地方在年夜饭之前祭拜;有的地方在除夕夜子时前后祭拜;有的地方在初一早上开家门前祭拜;而台湾地区是在除夕午后,进行一年中最后一次祭拜祖先。还有的地方初一在家里祭拜之后,还要去祠堂祭祖。也有上坟祭祖的,俗称墓祭,主要是在坟地烧香、上供、叩拜。近代一般是到亲人的墓地祭拜。

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汉人祭祖,多半做鱼肉碗菜,盛以高碗,颇有钟鸣鼎食之意。南方人流寓北京的,祭祖尤为隆重,大半是八碗大菜,中设火锅,按灵位设杯箸,在除夕、元旦、元夜,都将火锅扇开,随时换菜。旗族人祭祖,满蒙不蒙古旗人供以黄油炒黄米面,撤供时炸以香油,蘸以白糖,另有风味。满洲旗人祭祖,供核桃酥、芙蓉糕、苹果、素蜡檀香,静肃异常。除夕和元旦供素煮饽饽,上元夜供元宵,每日早晚焚香叩头,献供新茶。祭祖形式虽各不同,大半都是除夕夜悬影,上元夜撤供,亲朋之至近的,拜年时也必须叩谒祖先堂。不独慎终追远至意不泯,因其人敬其祖的美德,也借此保存了。

祭祀分成祭拜祖先和祭拜各种鬼神二类。祭祀乃起源于商朝,商人认为鬼神有很大的权威,能够决定人们的命运,所以他们十分崇敬鬼神。他们把鬼神分为天神、地祇、人鬼三类,且以人鬼-祖先为祭拜的主要对象。他们认为祖先虽然死了,灵魂仍然存在,可以降祸、赐福与子孙,因此他们每天都排定日程,虔诚祭祀。这种崇拜祖先的观念一直延续到现今,形成我国文化的特色。再者,东汉时的丁兰(二十四孝之一)以砍柴为生,常因母亲未能按时送饭,而怨怒再三。一日因见乌鸦反哺恩情受感,见母前来便迎向前去,母不解其举,于惊慌之余,竟投河自尽。丁兰救援不及,只得一木,于是以之为母日夜祭拜,此一孝举流传民间,亦形成日后人们祭祖之习俗的由来。

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节日。据史书记载,秦汉时期,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汉书严延年传》记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随着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越来越强固,远古时代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了“五礼”中,之后朝廷的推崇也使墓祭活动更为盛行。

除夕祭祖,是中国流传至今的传统风俗之一。一方面是源于“百善孝为先”和“慎终追远”的传统观念,在辞旧迎新之际对祖宗先辈表示孝敬之意和表达怀念之情;另一方面是由于人们深信祖先神灵可以保佑子孙后代,使子孙后代兴旺发达。这一传统习俗代代相传,人们每逢除夕总要举行祭祀仪式,感恩追始,祈求保佑。在过去,祭祖仪式一般在除夕下午在族人祠堂举行,身穿盛装的同一姓氏宗族参加,仪式较为隆重。而现在,老百姓一般都在吃团年饭之前在家中的先祖神龛面前摆起美酒佳肴,进行拜祭。

在东北的农耕地区,一年中最重要的祭祖活动一般都是在岁末举行,而且大部分是在腊月二十八至除夕这几天。祭祀的形式依条件而有所不同。一些祖上做高官而且人丁兴旺、财力殷实的家族,往往建有本族的宗祠,俗称“家庙”,他们祭祖活动则集中在这里举行。在祭祖的日子,当地本家各支系的主要男性成员齐集家庙,事先已将应用的供器擦洗干净、供品预备齐全,把各代先人的神主(牌位)和画像(俗称影像)按辈份顺序摆挂。随后在族长主持下,所有人按辈份高低,分批向各位祖先上香行礼。

各家各户的祭祖则虽是一番形式。很多地方都是在吃晚饭前进行。先是到自家的坟茔地祭祀,有的只是磕头,有的还要用炕桌抬一桌酒菜,称为“给老祖宗送席”。祭祀的顺序当然是从坟地中辈份最高者开始。把炕桌摆在坟前,磕头行礼,再倒一盅酒于地上,照此依次祭完之后,把饭菜埋进土里,算是给祖宗们“送去”了,同时还要在坟前烧纸,算是孝敬祖先们过年期间的“零花钱”。

主要的祭祀则是在家中进行,时间多是在除夕晚饭前后,民间称之为“接老祖宗回家过年”。因为传说死者的魂灵不能在白天行动,所以要等天黑以后进行,以满族人家的做法比较典型。先将香炉、香筒、烛台 (俗称五供)或者木香碟,摆放在西炕上或堂箱的箱盖上,将平时放在“祖宗匣”里的族谱“谱单”(世系表)请出打开挂在西墙上,有的人家因不是长房主枝没有谱单,则按照谱书的记载把自己各代直系祖先的“名讳”写在一张长纸条上张挂,俗称“祖宗条子”或“谱条子”,也有的是摆放木牌位。摆挂好后开始上香摆供,全家大小依次磕头行礼。所摆的供品一般是面食和水果之类。许多人家专门为除夕祭祖蒸白面馒头,每个上面点一个红色的圆点,每两个平面相合摞在一起为一组,一般是三至五级,各盛放在白色瓷盘当中。这些供品一直摆到正月初五,而且从初一到初五每天早晚两次在祖先神位(谱单)前上香,直到初五晚上,才经行礼后把“老祖宗”送走,即将谱单或牌位收归原处。还有一些地区在除夕晚上为去世不久的祖父母或父母举行一些祭奠仪式。比较有特点的是将其生前穿过的衣服叠好摆在炕上,然后晚辈们跪下磕头,嘴里还要说“xx(对长辈的称呼)回家来过年吧”。另有在房山头“落地式”烟筒根处烧纸祭奠,因民间传说这里是本家亡故之人魂灵常栖身之处。烧纸时嘴里还要“叨咕”一些寄托思念和请求保佑的话语,而且相信祖先们一定会听到,给家里人带来幸福和安康。(百度的)

一般给年岁过高的人过寿时,都是磕三个头,还有在拜见德高望重的老师等一些隆重的场合也是磕三个头;而磕四个头一般都是给已过世的人,因“四”与“死”谐音。

葬礼磕头的习惯,因地域不同,风俗习惯也不同,磕法讲究也不一样。东北的习惯是跪拜,在灵堂内跪拜一般是磕四个头,逝世之子女在灵位四周,来人后,别人磕几个头,逝世着子女必须回应几个头,所谓代表长辈回礼(一般是长孙代为谢礼,直属男性和直属女性)。

另外,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之间,青年及成年人要几人一组去邻居和亲戚家中磕头。这段时间,家中正屋挂着家谱牌位的画卷,门前摆放供人磕头的席子。客人来时,首先站在祖谱前,拱手祭拜三次,再跪下磕头三次。

如果有儿童参与,并且与被磕头的人有非常亲密的亲戚关系,就要给儿童压岁钱。

当然可以吃了,不吃的话不是都坏掉了,那样就都浪费了,而且上供只是为了能够得到神灵庇佑,那些食物其实也只是做做样子,为了显示对神灵的尊重,只是刚上供的时候一定不可以吃,因为那样不好,显示对神灵不敬,所以一定要等撤下来以后才可以吃,听老人们说吃了上供的东西会好,学习会越来越好,身体也会越来越棒,所以小时候会特别愿意吃上供的东西。

在我们农村逢一十五就会给神像烧元宝上供,就会摆些水果啊,糕点之类的,是想让神灵可以保护家宅平安,还会让我们小孩子去磕头,而且强调必须要心诚,小时候跟着奶奶去庙里上供,只觉得神灵都很威严,大家都特别尊敬,在神灵面前都会很小心翼翼,长大了看了很多的仙侠电视剧,我才知道其实这些都是虚幻的,这个世上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神仙,只不过这么多年流传下来了,大人们也只能继续供奉神像,在我们农村每到过年的时候就会在天地窑就是玉皇大帝,神像下面摆上很多的好吃的,总共有七八样吧,然后我们每个人起来以后第一件事就是去天帝那磕个头,这样就可以保佑我们每个人平平安安的,等到天亮了以后,就把把桌子搬走,那些上供的吃的就会给大家分着吃了,每个人必要要吃一样,这样才能保佑来年平安。

其实,虽然心里明白这些只是迷信,但是有些事也说不好,反正多拜拜菩萨绝对是好事,神灵会多保佑我们。

一个家族的始祖及始祖母是谁?始祖如有几个妻子,谁是嫡,谁是庶?他们各有几个儿子,名叫什么?他们的妻又是谁,又各有几个儿子?家族的各支各房是怎样一代一代地传下来的?现在众多族人的父、祖、曾祖、高祖等等是谁?谁和谁是堂兄弟?新家族始祖是从旧家族的哪一代分裂出来的?它又怎样一代一代地传到现在?总之,家族所有成员的各种复杂的血统关系必须清楚。在没有文字的时候,血缘关系靠一代一代的口耳相传,储存在人们的记忆中,时间长了,记忆难免有差错。当文字产生以后,人们就用文字把这种血缘关系记录下来。这就是家谱。

家谱,又称族谱、家乘、通谱、统谱、世谱、支谱、房谱、祖谱、宗谱等。名称各异,其内涵是同一的,只是外延有所区别而已,现在一般统称家谱和宗谱或族谱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家谱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以姓氏为“某一同宗共祖血缘集团”的标识符号,来记录某一姓氏家族成员间的血缘关系的图册。

供奉家谱是尊敬祖先的表现,中国人有很纯洁朴素的祖先信仰。在中国,家谱已有约3000年的历史,素来与国史、方志并称为三大历史文献。根据历代文献记载和本世纪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字考证,中国家谱起源于商、周时期。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发展史。一个家族要发展壮大,除需要雄厚的物质条件外,还需要足以“强宗固族”的精神条件,而良好的家风的形成,正是这种精神条件的基础和内容之一。家谱是家族史,是家族的史料汇编,是史的一种,属于历史学范围,这已成定论。在家族概念淡化的今天,与家族相连的很多观念、行为规范也发生变化。家谱中的家训,在教化族人孝敬、和睦、祭祀、亲情、乡情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潜移默化作用。家谱维系的不仅是一个家族,更是一个民族。在中国,一个家族的迁徙传播过程被生动地形容为“开枝散叶”。叶落总要归根,在游子的眼中,家谱就是根的象征。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标榜尊崇祖先,维系亲情,表示追思,祈求保佑。

家谱能以合书、图、史、表、志为一体者,它的利用价值就显得大些。现如今,家谱主要以文字内容为主,资料为仆。大多采用欧式: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欧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几十代为一表,用起来很方便。 在表格的最上面有两个人画像,一男一女,象征着家族中最早的长辈,被称作老祖宗,也称始祖公,始祖母。在人头像下面的左右表格中填写着密密麻麻的人名,都是按照辈分排列的,左右相互对,男的写全名,女的则填些某某氏之位,(旧社会家庭妇女大都没有名字的原故)填写的时候,有的时候需要跳格,一个是已逝世男人没有娶妻,相对的地方就要空格,再一个就是按哥们排行,给活着的老人留下的位置。家谱的“行辈字派”是家谱所包含的主要规矩。行辈字派又叫祧字,是以之入名并区分辈份、排行的一些字。行辈字派是对各辈人名中的用字的限定。比如某一辈人的名中都用“福”字,另一辈都用“禄”字等等。行辈字派一般都是由家族中的某一位有文化修养的长者制订的,很多都编成几句吉祥话,有的文人甚至可以写成诗。比如“福禄永昌隆,和良端世美,才智瑞宁聪”。行辈字派有的用在名字的头一个字,有的用在后一个字,以前一种居多。考虑行辈字派,既要考虑其意义,又要照顾读音,字形适宜人名,而且还可以与大量的字组合成名,不致于因人多而重名。行辈字派快要用完的时候,就由家族中德高望重的旅长再次将其延长。所以说家谱在现代人们意识中,既有纪念祖先的作用,又有为下代人起名字作为依据。

一个家族的家谱,必须定期续修。因为每隔一段时间,家族中总要新生孩子,娶进媳妇,增加人口,还会逝去老人,新增坟墓。定期续修,把上述种种新的变化反映到家谱上来,这样才能确保家族血缘关系上的清楚准确。续修的间隔时间,绝大多数家族规定为三十年或三世。“谱必三代一修,恐世远年久,无不散失,乖离之弊,其所失为不小。”一个家族三十年不修谱,即被认为不孝,“修谱不宜历年久远。古人云:谱宜三十年一修,若不遵此,即属不孝”家谱三十年一修,大体上可以把家族中的两代人衔接起来。三十年是一代人的成长时间。每隔三十年续修一次家谱,就能趁老一辈还健在,新一代又已成长的时候,将三十年里家族中的亲缘关系的变化准确记录下来。如果间隔时间过长,老人陆续死去,族中人丁变化就会记不准确,势必引起血缘关系的混乱。在修家谱的时候,要将过去的老家谱升了。家谱升了,其实就是烧掉了,说升是表示恭敬。一般是拿到坟地烧掉。新修的家谱或新请的家谱按规矩是要开光的,一般是用朱砂和公鸡血,用针尖蘸着点在家谱上所有的人名上。这样家谱就可以正式供奉了。

供家谱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准备供品和祭器,主要有供桌,蜡台,蜡烛,香炉,烧纸等供品包括水果,点心,馒头,米饭,饺子等。一般在腊月二十八就蒸供馒头,蒸的时候还要在馒头上加上五个大枣,在供桌两边分别叠放起来,一堆五个下面三个上面对叠两个。供米饭要将煮好的大米饭,装到玻璃杯子里压实,倒在碗里,形成一个规规矩矩的圆柱状也是五碗。再摆上五双筷子,五个倒满酒的小酒杯,五大碗菜(有鱼有肉,荤素搭配,色彩艳丽;摆鱼,寓意年年有余,配有生菜,年年生财),依次摆放。汉人祭祖,多半做鱼肉碗菜,盛以高碗,颇有钟鸣鼎食之意。旗族人祭祖,满蒙不同,蒙古旗人供以黄油炒黄米面,撤供时炸以香油,蘸以白糖,另有风味。满洲旗人祭祖,供核桃酥、芙蓉糕、苹果、素蜡檀香,静肃异常。

一般都是在年三十早上太阳还没出来,就挂上家谱,摆上祭品。在天黑的时候提着灯笼去十字路口接年,请祖先回家过年。在路口烧纸、念叨祖先回家过年,磕头礼毕。提灯回家,路上不许回头,如果回头,就说明祖先还都没有回来,你在张望。回到家门里,要用个棍子横住门口,这个棍子是给祖先拴马的用的马桩。将房门打开,烧几张纸请到屋里,来到家谱前,要点起蜡烛,点起香火,拜上三拜。从这时开始你就要早晚给祖先磕头,定时上香,每顿吃饺子,都要给供桌上先放上两个,以表示尊敬。到初三晚上就要送年了,要把所有供品撤掉,卷起家谱,放好备用。在撤掉挂家谱的位置中间贴上大福字,两边贴上对联。一般对联都是这样写的:"俎豆千秋永,本支百世长",“敬祖先长命富贵,孝父母金玉满堂”。横批:“俎豆千秋、本支百世、永言孝思”。一直到正月十四,再把家谱供上,再去请,到十六再去送。在煮元宵的时候,也一定要给祖先敬上。祭祖形式或有不同,但大半都是除夕夜悬影,上元夜撤供,亲朋之至近的,拜年时也必须叩谒祖先堂,不独慎终追远至意。就是按照这样的规矩在春节和元宵节的两个节日里来供奉家谱。结束这一祭祀过程后,把家谱卷起来,等明年再供

一个家族,往往在家法族规中对家谱的收藏、保管提出严格的要求。如必须将家谱装进特制版木匣,供于祖龛之上,或藏于书室之中,不得随意乱放,以致亵渎家谱。木匣不准移作他用,家谱不准鼠蚀虫蛀、污损油浸、腐败霉烂、遗失散落、私自誊录或借给外姓人观看,违者依家法处罚。如果领谱人敢于瞒众觅利、鬻谱卖宗、出卖家谱者,则视为不孝,从重惩治。

供奉家谱既是中华民族的民俗传统,更是一种道德文化,作为华夏子孙,我们有必要将这种纪念祖先的方式,代代相传!

旧时礼节,跪在地上两手扶地,头挨地。

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自己的父母跪下磕头两个,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父母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我们晚辈。然后我们再去自己的爷爷奶奶家磕头拜年,同样的祝福,同样会得到“压岁钱”。

然后我们还会走向自己的邻居,只要是经常见面的大叔大婶们我们都要走向他们的堂屋,背对着正门跪下叩头。路上一些不是很熟悉但是认识的,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之间,青年及成年人要几人一组去邻居和亲戚家中磕头。这段时间,家中正屋挂着家谱牌位的画卷,门前摆放供人磕头的席子。客人来时,首先站在祖谱前,拱手祭拜三次,再跪下磕头三次。然后给年长并且辈分大的人磕头三次。

如果有儿童参与,并且与被磕头的人有非常亲密的亲戚关系的话,就要给儿童压岁钱。磕头大体分两波,第一波在初一起早的时候,主要去邻居家。第二波在初一以后的几天,拜访其他亲戚时进行。

磕头的介绍

旧时礼节,跪在地上两手扶地,头挨地。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之间,青年及成年人要几人一组去邻居和亲戚家中磕头。这段时间,家中正屋挂着家谱...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