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余氏图腾
余姓,起源于姬姓,东周春秋时期秦国上卿由余之后。中国百家姓氏之一,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显示,中国大陆余姓人口约460余万,约占中国人口总数的038%, 排名 第51位。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百家姓余氏图腾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百家姓余氏图腾
余姓是以司天俞得族称。余由坛台和个俞、相风鸠鸟组成。在瑶台(灵台)上设立的天齐(天俞、天余)中天表木称余,又作“俞”、“榆”、“个”、“亭”、“舎”、“危屋”、“华盖”等。以此为图腾的余。始祖燧皇、徐偃王。
余氏起源
源流一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之秦国宰相由余后。由余,周携王姬余臣(字伯服)的子孙,祖上因 政治 避乱逃亡到西戎。后在西戎为官时奉命出使秦国,秦穆公嬴任见由余才德横溢,遂用计留由余在秦国为臣,赐封其为秦国上卿(即宰相)。由余在秦国,为秦穆公谋划了征伐西戎之计。周襄王三十年(公元前623年),秦穆公采用由余之计,率军先攻占北地郡和陇西地区,割裂了西戎诸部落之间的联系,之后逐个击破,灭西戎十四国,拓地千里,使秦国成为了春秋时期的西方霸主。由余是 历史 上最早提出“仁治”的。详见史记·秦本记。由余死后,秦王罢朝三日,为由余造墓三处,后代子孙为了纪念先祖以由余名字为姓氏,一部分称余氏,一部分称由氏。由、余二氏同宗同源,史称余氏正宗,读音作yú(ㄩˊ)。余氏世居歙州(今安徽黄山歙县),成为为新安大族。余氏族人大多尊奉由余为得姓始祖。
源流二
源于姒姓,出自上古禹帝的小儿子姒罕,属于帝王赐姓为氏
源流三
源于党项羌人,属于汉化改姓,最早生活在松藩草原上。唐代迁至河西走廊和今宁夏西部;西夏时期,党项羌贵族和大户分布在灵州和西凉府。《西夏书事》载:“(1226年)秋七月,蒙古破西凉府。蒙古主进兵攻西凉,宿卫官粘合重山执大旗指挥六军,手中流矢,不稍动。守臣斡扎箦力屈,率父老启门降。于是,搠罗、河罗等县皆不守。”由于是“启门降”,蒙古军没有对西凉府百姓进行大规模杀戮,居住在西凉的党项族大户得以保全了家业。余阙的高祖父是“铣节”一族的首领,以族名为姓名,代代世袭。铣节家族生活在凉州南山,到余阙祖父时,蒙古军队扩充兵源,把西凉州的唐兀色目人编为军户,开拨内地同南宋作战。余阙父亲在战争中因功赐官,被元朝统治者赐以蒙古名字“沙喇藏卜”,派往庐州驻守。生子五改汉姓余:闑、少剌八、供保、阙、福。第四子即忠宣阙公余阙。沙喇藏卜即为合肥余氏追认始祖。
源流四
源于地名,出自汉朝时期古蜀国褒余之道,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李白在著名的《蜀道难》中对褒余栈道有明确的描述。世代居于褒余栈道沿途之民众工匠、驿站官吏、商家栈伙等,皆有以居地名称为姓氏者,称褒余氏、褒斜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褒氏、余氏、斜氏,余氏读音作xié(ㄒㄧㄝˊ)。
源流五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尼玛哈氏,源于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尼漫古不姓氏、金国时期为尼庞古部,以部为氏,满语为Nimaha Hala,汉义“鱼”,世居辽阳(今辽宁辽阳),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余氏、俞氏、于氏、胜氏等。
⑵满族裕瑚噜氏,满语为Yúhúrú Hala,以地为氏,世居虎尔哈(今黑龙江黑河对岸俄罗斯地区)、讷殷(今吉林抚松松花江上游流域)、安楚拉库(今吉林安图松花江上游二道河一带)、长白山、裕瑚鲁(今黑龙江右岸俄罗斯耶拉布加),后多冠汉姓为余氏、玉氏、裕氏、于氏、娄氏等。
源流六
源于赤狄,傈僳族,羌族,锡伯族,古氐族,唐朝时期白马氐族等等,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余氏始祖
由余:春秋时秦国的上卿。他原先为晋人,逃亡入西戎(古代西北少数民族的泛称)。初在西戎任职,后奉命出使秦国,见秦穆公贤德大度,便留秦国为相,很得穆公信任。时秦作为众多诸侯国之一,其地位并不显要。由余为上卿后,果然不出穆公所望,他助秦穆公谋划攻伐西戎之策,灭国十二,拓地千里,而称霸西戎,最后使秦穆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由余因曾为秦国富强、统一 天下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人引以为荣,遂以其字为氏,尊其为余姓的得姓始祖。
余良:字宁仲,初名史咸,字亨仲。自歙州徙洪之分宁安居坳下初开长茅为始祖。寿九十八,卒葬长茅六墓埚子午兼癸丁向。与长茅祖居南北想望事详宁州志。宋真宗仁宗朝赠刑二部尚书。元配:南宫氏,葬合夫墓。有五子:革、贲、旅、咸、升。
余琥:字炳雯,呈珀菴。明正德元年丙寅五月十四午时生,万历十三年乙酉九月初八日酉时没,寿八十,葬旧尊阳都八甲社坟土地现称沙田乡卽松木潭对河之马蹄段屋侧。是为迁长始祖炳雯公世系始祖。
余阙:贯庐州路录事司,唐兀人氏。字廷心,行四。曾祖铣节,祖铣节,父屑耳为,母尹氏。慈侍下。兄闑、少剌八、供保,弟福。娶耶卜氏。乡试河南第二名,会试第二名。授淮安路同知泗州事。至正十二年(1352),余阙代理淮西宣慰副使、都元帅府佥事,分兵守安庆。至正十八年(1358)春正月,赵普胜军围东门,陈友谅军围西门。阙身先士卒,斩首无数,负伤十余处。后城中失火,阙知城已陷没,乃引刀自刎。追赠官衔摅诚守正清忠谅节功臣、荣禄大夫,淮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柱国。追封豳国公,谥号忠宣。余阙父亲沙喇藏卜,蒙古语名即屑耳为,为官庐州。阙于元成宗大德七年(1303)正月十一日出生于合肥,即为合肥余氏改汉姓一世祖。
余氏迁徙分布
余氏最早的发祥地应在今陕西凤翔至咸阳一带,具体迁徙情况因缺乏历史资料,故难以详考。
春秋时的秦国,建都于雍(今陕西省风翔东南),占有今陕西中部和甘肃东南端,由余的后裔在春秋时应繁衍于这一带。
秦汉以后,余姓族人东迁,一支迁入陕州(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一支迁居江南,主要繁衍于今安徽。在我国的北方和南方,余姓的后人基本上是同时不断地繁衍滋长。
北方此际战火连绵,社会动荡不安,中原士族开始第一次大举南迁,余姓大族所处之地正当其冲,故其南迁也就不可避免。其中有一部余姓族人继续南迁,进入湖北、湖南等地。晋初余姓著名的人物有余昭元,因功高绩伟敕赐姓佘,为佘姓著名得姓始祖。南朝宋有余齐民,晋陵(今江苏省常州)人,以孝行著称。
唐初,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有余姓将佐随往并落籍福建。唐中期有集贤院学士余钦。唐末,有建阳(今属福建省)人校书郎余镐在黄巢攻陷建州时,避居莆田,后隐居田园耕隐壶山以终;还有余渊海因避黄巢兵,自福建同安北迁邵武,于唐僖宗光启年间再转入韶州曲江县(今属广东省)武溪,是为余姓入粤始祖。此后不久余渊海次子余咸徙居湖南长沙,三子余衮迁居浙江杭州,长子余从留居当地。其三子后裔又有迁江西之奉新、临川、广东省之五华、梅州、大埔、平远、海丰等地者。到了宋代,余姓基本上遍布全国,而且人才济济。
明洪武年间,余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陕西、甘肃、河南、山东、江苏、浙江、河北、安徽等地。明清之际,余姓不仅遍及江南各地,而且北方之余姓也得以繁衍发展。清代,有余姓自福建省迁至台湾,知名人物有抗日首领余日清。此后又有移居海外者,比较著名的有前加州省会城市萨克拉门托市余福庆(两次连任)。
如今,余姓分布广泛,尤以四川、广东、江西、云南、河南、湖北、安徽等省多此姓,上述七省余姓约占全国余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七。
余氏十万公,原名余元诏(744—827)唐朝人,名迪,讳耕隐,迁鄡阳大塘余村。某年当地遭灾,饥馑连年,余元诏捐出十万银两赈济灾民,声名远播,人称“十万公”。后裔遍及江西湖北等地,是余氏宗亲中最有影响的支系之一。
1、余镐
余镐(生卒不详),字周京,莆田市荔城区黄石镇人。唐懿宗咸通十年(869)进士及第。除校书郎。黄巢乱后回归故里莆田黄石隐居。
2、余靖
余靖(1000~1064年),本名余希古,字安道,号武溪,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北宋政治家,“庆历四谏官”之一。天圣二年,考中进士,历任集贤校理、右正言,出使契丹,还任知制诰、史馆修撰,出任桂州知府、集贤院学士、广西体量安抚使,以尚书左丞知广州,跟随名将狄青打败侬智高。
3、余深
余深(约1050—1130年),字原仲,北宋时罗源人,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进士,官位太宰(副宰相),进拜少保,封丰国公,再封卫国公加太傅。《宋史》、《八闽通志》、《福州府志》、《罗源县志》皆有传。
4、余天锡
余天锡(1180-1241),字淳父(或作纯父),号畏斋。庆元府昌国(今浙江舟山)人,南宋官员,官至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对拥立宋理宗赵昀起到了重要作用。
5、余有丁
余有丁(1526~1584) 。明世宗嘉靖四十一年(1562)壬戌科申时行榜进士第三人。万历元年(1573)以右庶子领南翰林,次年为国子祭酒,颇多建树,谥文敏。告病辞官回乡后,于东湖一古洞外构筑亭榭,门外种五棵柳树,名“五柳庄”,林园之美,盛极一时。
-余镐
-余靖
-余深
-余天锡
-余有丁
左宗棠的家谱如下:
曾祖父:左逢圣,字孔时,一字仁乡,湘阴县学生员,以孝义闻名,居贫好施。
祖父:左人锦,不详。
祖母:杨氏。
父亲:左观澜,1778-1830,余氏(1775-1827)丈夫。
母亲:余氏,1775-1827。
妻子:周诒端,字筠心,1812-1870,湘潭黄荆坪辰山人。
妾:张氏。
兄长:
左宗棫,1799-1823,字伯敏,县学廪生。
左宗植,1804-1872,字仲基,一字景乔,1825年道光乙酉拔贡生,1832年壬辰本省乡试解元,即第一名举人。
子女:
长女:左孝瑜,1833生,字慎娟,适陶澍之子陶桄,著有《小石屋诗草》。
次女:左孝琪,1834-1873,字静斋,著有《猗兰室诗草》。
三女:左孝琳,1837生,字湘娵,适湘潭黎福昌,著有《琼华阁诗草》。
四女:左孝瑸,1837生,字少华,适湘潭周翼标,著有《淡如斋遗诗》。
长子:左孝威,1846-1873,字子重。
次子:左孝宽,1847生。
三子:左孝勋,1853生。
四子:左孝同,1857-1924,字子异。
后裔:
左景伊。
左景鉴。
左焕琛。
左焕琮。
左景权。
延藏法师。
余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也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五十一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六百五十六万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41%左右。主要分布在湖北、广东、四川、江西、安徽、浙江、河南等省。汉族主要得姓始祖有周携王姬余臣(黄帝直系33世孙),由余(姬余臣孙)等。少数民族余姓得姓始祖有铁木健(成吉思汗的五世孙)等。
寻根溯源 余姓来源有四:
1、春秋时秦由余之后。据《风俗通》所载,余姓为“由余之后,世居歙州,为新安大族,望出下邳、吴兴。”以字名为氏。
2、据《姓考》所载, 相传夏禹之有余氏。
3、出自赤狄族,为隗姓之后。据《国语》所载:“潞、洛、泉、余、满五姓,皆赤狄隗也。”
4、由他族和他姓改姓而来。如云南镇雄县余 姓,原复姓铁木,有诗为证:“余本元朝宰相家,洪兵赶散入西 ……前传诗句词如此,后嗣相逢系本家”,(见《余氏总谱》),另僳僳族以鱼为图腾的挖饶时氏族,汉姓为余;羌族余约志房名,后改为余;四川、甘肃一带白马 藏族之严茹氏,热则氏、陪茹氏等汉姓为余;锡伯族余木尔其氏汉姓为余;其他如苗、彝、布依、满、土家、白、保安、羌等民族均有此姓
曲江衍派源流远
风采流芳世泽长
下泽村余氏大宗祠对联
狮嶂钟灵持厚
蝉林世泽孔长
余氏蝉林祠
下邳衍派家声远
雁塔流芳世泽长
南安院下余氏宗祠对联
三使契丹寒赤胆
七平西夏建奇勋
澄海名贤余氏家庙楹联
耕读为本幸前人双登进士
仁德当先希后辈独占鳌头
湖北孝感祝站镇余氏宗祠
祖自古杉分一脉
族居连幕发千支
燕翼贻谋绵世泽
克绳祖武耀宗风
余氏一脉传千秋
庆府祥和留万芳
宣和天子御书瘦
庆历铮臣谏草香
八贤望重家声远
三谏风高世泽长
宗功祖德流芳远
子孝孙贤世泽长
忠孝持家碧海开龙藏
诗书处世青云起雁堂
春祀秋赏万年礼乐
左昭右穆百代源流
宗功祖德千秋难享尽
敬老尊贤万代永长存
先祖功德绵长百代冠裳鹊起
后昆人才继世千秋簪笏蝉联
修宗祠忠心尽职扬名百世
建祖业无私奉献颂德万年
泗水溯源有八贤三谏冠裳显赫
浮洲分派传百子千孙俎豆馨香
鹤山又见鹰扬气祠禴蒸尝永继
鳌水更闻鲤跃声诗书礼乐长弘
杉镇分枝余氏万里鹏程添锦绣
幕洲聚族宗祠千秋祖业更辉煌
鹿洞衍薪传百代人文蔚起留余庆
鹤山崇树本千秋子姓瓜绵沗祖恩
肇下邳衍禅林光前裕后与时俱进
派杉洋支幕浦继往开来为国争光
幕云开处日斜照鹰扬祠上徴佳谶
浦水涨时潮正平鲤跃江头兆吉祥
少师气节凛冰霜名齐庆历三家谏院
殿撰文章昭日月才冠绍熙一代明经
狮距古田彰祖德 先贤百世鸿基定
鹤翔鳌北显宗功 后裔千秋骏业兴
追本泗州承世德同源皆弟兄谦和为贵
札根幕浦绍宗风异姓亦朋友礼让当先
南听敖江浩荡潮数百年望族同怀盛世
西观凤邑氤氲气千余户宗亲共拓新天
自元代开基七百年以至孝承先宗祖功德无量
从昉公衍派廿余世于笃亲启后子孙业勋有光
百家姓余氏图腾
本文2023-09-22 17:02:4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79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