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杜曲镇下辖村委会有哪些?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3收藏

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杜曲镇下辖村委会有哪些?,第1张

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杜曲镇下辖村委会包括杜街村村民委员会、周庄村村民委员会、长枪王村村民委员会、朱集村村民委员会、前韩村村民委员会、大车张村村民委员会、后韩村村民委员会、湾陶村村民委员会、贾徐王村村民委员会、刘庄村村民委员会、赵庄村村民委员会、郝路口村村民委员会、西街村村民委员会、东街村村民委员会、北徐庄村村民委员会、郭庄村村民委员会、吕集村村民委员会、申安张村村民委员会、大于庄村村民委员会、小于庄村村民委员会、大孟村村民委员会、大李集村村民委员会、小李庄村村民委员会、木掀王村村民委员会、龙堂村村民委员会、三朱村村民委员会、金赵村村民委员会、贾庄村村民委员会、岗张村村民委员会、河董村村民委员会。

“盖闻,木有本,水有源,人为一脉所传,孰不欲笃其亲爱哉,乃代远族繁,播迁无定,即亲之爱之,而本源有不能尽悉者,良以家乘不修故也。吾祖以宋忠武王(岳飞)为始,自南渡后子孙流寓,后籍不一,遂蕃衍半天下。余世居获加,闻自明初由汤阴而洪桐,又由洪桐而始迁居焉,数百年来未知一本九族之宜,不惟不能笃其亲爱,抑且昧溯本源,言念及此,不觉默然神伤者矣。”

草草几言,表达了岳氏后族,对祖先的无限怀念,和对岳族“代远族繁,播迁无定”,“后籍不一”的无限感慨的心情,以及决心撰修岳氏族谱的迫切愿望。

《岳氏族谱》始撰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本馆现藏《岳氏族谱》,为公元一九八一年岁次辛酉建年节印制,十九世孙祥生,二十二世孙启俊等序修。分为统谱和族谱,四号宋体字,十六开本筒子页印订,约九十四万字。

该族谱以宋代忠武王(岳飞)为始祖,‘‘今之岳氏人称己称,皆称忠武王第几世孙,即以忠武王为首称,不得不列之于始矣,况播迁以后,又为以南渡之为宗,当以忠武王为第一世,五候为第二世,相续绵绵,百世不易。’’

《岳氏族谱》记载了岳氏家族宗亲世系分布,各世系先人死后墓葬地理位置及康熙二十五、四十九年、乾隆三十年、嘉庆二十年、同治五年、光绪十三、三十三年历次修谱序,族谱小引,岳姓世系图引,家谱条例,修谱人名等,迄今为止历经十余次撰修。该谱现藏于辉县市档案馆。 族谱介绍

岳霆系岳飞第五个儿子, 字应时, 号君锡。岳氏阜阳世系,系岳飞第五子岳霆之后裔。霆公住黄梅,下传岳璠—(君见)—运—显孙—天—山—仁-原—辅君—忠—舜—文—玺。岳飞十五世孙岳玺,于明朝万历间任总兵,率师驻屯颍州府(今之阜阳)。因他酷爱颍州西湖 近六年来,岳炜勋、岳镇、岳树立、岳炳侠、岳树森、岳家涛、岳华九、岳树理、岳其尉等宗亲分别走访了阜阳市城乡、西岳湖口、西岳老庄、岳辛庄、东岳湖口、东岳老庄、小岳庄、岳营、凤台县城、岳张集等地,以及山东菏泽、曹县一带岳氏宗长,根据耆老记忆及碑文灵牌,文物记载,以及前人遗留之片纸资料等,始查明玺祖后几代祖宗名讳或谱字,经过编审连同本系凤台岳张集等地后裔调查世系表,经研究方排定安徽阜阳岳氏家谱世系表。

凤台岳张集支系,在使用乾隆皇帝钦赐32派字的同时,还自定派字“正学传千古,人文粹一家,承先多世泽,继贤广良才”20字,从22世至41世使用;阜阳支系自定派字“崇德敬祖,福禄寿康,文显皖颍,忠衍豫汤,恭俭传世,孝信永芳,景行维端,善心循良”32字,从30世至61世使用。两地自定派字与乾隆皇帝钦赐32派字同时并用。

之秀丽风光,民情纯朴,解甲后遂购置田宅,定居西湖之滨,因之为家,其当时住处,即今阜阳城西之岳老庄、岳湖口,二地乃因岳姓而得名。岳玺之西迁,奠定了岳氏阜阳世系之形成,而岳玺就是岳氏安徽阜阳世系之始祖。 根据现存历史资料证明,岳玺公迁颍时,当年曾携有圣祖岳飞之画像、“忠武谥书”、家谱、行状、御札、家集诸件文物。岳玺公生三子,称大公、二公、三公。大公住阜阳西岳老庄、西岳湖口、岳新庄,有老祖坟一座;二公后裔迁城东岳湖口、岳老庄、岳寨、岳营,有老祖坟四座;三公后裔迁至安徽凤台县岳大塘沿、岳张集,有老祖坟一座。岳玺,岳霆后裔,武穆王十五世孙,明万历年间,立军功,授职总兵,镇守颍州。玺公子三:大公随居颍州,二公徙居东岳湖口,三公奉父母迁居凤台。十六世岳三公至凤,堪定今之岳张集镇后岗村西头筑楼居焉。门前有一池塘,故曰岳家大塘沿,地距淝水三湾,东滨长淮,南屏楚山,西接淮河平原,沃野千里,水源充足,宜于业农,适于生活,先祖辈上乘武穆之家风,下秉耕读勤俭为本,吾族得以繁衍昌盛。为追终慎远计,乃于村之西北端,即祖墓北面,建立岳氏祠堂,供奉列祖列宗之牌位,祠堂大门门楣正中悬有二龙镶边中嵌圣旨之匾额,庄严肃穆,并设有专管人员,四时奉祀。物换星移,沧海桑田,巍峨祠宇,晚清年间毁于苗沛霖之乱军中。宗祠既毁,家谱失传,重修家谱,乃为族中共同系心之大事。1931年聚议为始迁祖修墓立碑,春秋祭祀。

人口:约71万人

人口密度:865人/km2

邮编:462600 代码:411122 区号:0395 拼音:Linying Xian

临颍县位于河南省中部,漯河市北,许昌市南。总面积821平方千米。总人口71万人(2002年)。

基本概况

河南省临颍县地处中原腹地,因濒临颍水而得名。全县辖9镇6乡,361个行政村,70万人,总面积821平方公里。是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依法治理百强县,河南省综合体制改革试点县、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乡镇企业科技工作先进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县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县。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红色亿元村--南街村就诞生在这里。

临颍县区位优势突出,地处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重要位置,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三条交通大动脉纵贯南北,逍襄路、许泌路横穿东西,北距郑州国际机场68公里,且有高速公路相连。县、乡、村公路四通八达,公路覆盖率全省第一,全国第三。全县电力供应充足,邮电通讯事业发达,实现了村村通油路、村村通电话、村村通有线电视。

临颍县工业基础雄厚,形成了医药化工、食品加工、机械电器制造三大工业主导产业。以全威制药为依托,建成了在全省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医药生产基地:全县有各类粮食加工企业183家,年加工能力80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小麦加工基地县,全国最大的膨化食品、油炸食品生产基地,是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命名为46个“全国食品工业强县”之一;机械电器制造方面形成了洗衣机、空调器等家用电器系列产品。

临颍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处于河南省领先位置,拥有龙云集团、北徐集团2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和3家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成了1个国家级,3个省级,7个市级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无公害生态型现代农业蓬勃发展。无公害蔬菜基地已发展到10万亩,龙云集团的“龙云”品牌无公害蔬菜已打入上海、广州、郑州等大中城市,专卖连锁店发展到30家,成为河南省无公害蔬菜第一品牌,被北京市“肉菜放心工程”指定为第一批进京绿色品牌。 以北徐集团为龙头,形成了良种繁育、饲料生产、商品猪养殖、宰杀分割为一体的生猪生产产业化体系,被确定为河南省百万头生猪养殖基地示范县。以胡桥工贸公司为依托,珍奇植物苗木繁育基地已发展到近万亩,成为河南省惟一的奥运会专用苗木基地和长江以北最大的“南水北凋”绿化工程育苗基地。

临颍县城市功能齐全,城镇化水平较高。抓住被确定为全省26个城镇化重点县机遇,聘请同济大学高标准修编了城市发展规划。近年来新辟了颍北新区,使城区面积扩展到21平方公里。城市市容市貌整洁美观,环境优雅,拥有南街村绿地广场、东方红广场、电信花园等休闲娱乐场所,拥有飞龙假日酒店、阳光大酒店等三星级酒店2家,大型综合性商场、量贩6家,是中原城市群中居住生活、投资兴业的理想城市。

临颍县文化灿烂,旅游资源丰富。现已形成以“红色旅游、绿色旅游、古文化旅游”为特色的平原旅游景观。境内汉魏政权交替的历史见证“受禅台”、“受禅碑”,早于赵州桥的天下第一桥“小商桥”和抗金名将杨再兴陵园等国家、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其丰厚的文化底蕴素负盛名;南街村的热带花卉植物园以及“外圆内方”的治村方略,每年吸引海内外游客达50多万人次;龙堂村、北徐庄创造的“乡村都市”景观和胡桥村近万亩珍稀植物生态林区,也吸引着大量的游人前来参观游览。

历史简介

临颍县位于河南省中部,地处北纬33°43’-33°59’,东经113°43’-114°09’,为漯河市的北部门户,东接鄢陵、西华,西连襄城,南靠郾城,北依许昌,西南与舞阳为邻。南北长30公里,东西宽38公里,总面积为821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780635亩。全县辖15个乡镇,362个行政村,779个自然村,居住着汉、回、藏、蒙、维、彝、壮、满、苗9个民族,总人口为70万人,汉族占994%,其中农业人口535060人,每一农业人口平均耕地l45亩。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78年的285‰,下降到1985年的42‰。

全县地势平坦,是黄淮平原的一部分,中部的土岗,俗称45里黄土岗,系山前冲积扇被大面积侵蚀后的孑遗。地貌自西北向东南略微倾斜,最高海拔为742米,最低为53米,平均海拔636米,平均地面坡降为o58%。境内土质有黑粘土、两合土、黄壤土、黄粘土、黄沙土、淤土,耕作性能好,肥力较高,宜于多种农作物生长。

临颍县属于暖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具有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明显特征。四季分配是春、秋较短,冬、夏较长,夏季115天左右,冬季130天左右,春、秋两季共120天左右。年平均气温145℃,一月份平均气温o5℃,七月份平均气温28℃,全年无霜期226天左右。年降水量平均在720毫米,由于受季风的影响,全年降水量极不均匀,雨量大部集中在6、7、8三个月,另外年际之间降水量变化幅度较大,经常出现暴雨、沥涝,干旱和干热风。

临颍县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到了西周出现了城颍邑(今固厢乡城顶村),大陵邑(今巨陵乡巨陵村)。西汉初年(公元前201年),始于城颍邑置县,因滨临颍水故名临颍县,属豫小商桥州部。其后县境及归属,随着时代不同或析或井而有所变化。隋大业四年(608年)颍水外溢,临颍县城被大水淹没,城址遂从固厢向南迁75公里到龙脾岗(今黄土岗)之最高处筑新城(今县城),宋属颍昌府,金属许州昌武军,元、明、清属许州。民国21年(1932年),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属河南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建国后属许昌行政公署。

在漫长的封建统治时期,由于地主的盘剥、官府的压榨、自然灾害的侵袭、土匪官军的滋扰,广大人民长期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为了改变这种悲惨处境,过上人的生活,全县广大劳动人民的反抗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

据记载,早在东汉建武八年(公元32年),县农民起义军曾一度占领县城。明崇祯十四年七月,农民领袖吴来庆、吴白兰响应闯王号召率起义军进攻县城。年底李自成派遣官员主持临颍政务,十二月二十八日,明政府军总兵左良玉突然兵临城下,城内当即开炮迎击,打死左兵裨将两名,左兵破城后纵兵屠戮,全城军民奋起反抗后全部被杀。至近代反抗斗争更是此起彼伏。自咸丰三年(1853年)六月至同治六年(1867年)14年中捻军与太平军在临颍一带活动频繁,并在临颍广大人民的协助下,多次占领县城。同治二年(1863年)八月十二日,捻军在临颍人民的配合下,一举攻下瓦店、南江、杨裴城、石佛陈等重要寨堡4座,给统治者以沉重打击。在农民起义军反帝爱国、反抗封建剥削等高潮的推动下,全县广大人民的觉悟日益提高。光绪三十年(1904年)知县蒋世芳串通劣绅赵炫等借口改革车马章程,征收苛捐杂税,遭到全县农民的反抗。皇帝庙、瓦店一带农民首先发难,二月十四日他们带着农具进城抗议示威,要求减免杂税。这一正当要求不仅被拒绝,蒋还下令弹压,这更激起农民的愤怒,他们捣毁县衙,痛打赵炫,清政府感到众怒难犯,宣布取消了新税,并撤士蒋世芳的职务,农民斗争取得了胜利。

辛亥革命以后,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加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1924年叶善枝来临颍传播马列主义,全县的政治形势为之一新。1927年中共临颍县委成立。从此,全县人民在中国***的领导下,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更加富有成效,并先后成立了东南、西南2个区委和17个党支部。在县委的领导下,建立农会13处,会员发展到5500人,井由骨干农会会员组成了1100人的敢死队。农会在党的领导下,抗捐抗税,打击反动势力,取得了很大成绩。当时河南省委给中央的报告中称临颍县是“豫中工作最好的地方”、“河南的小广州”。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的支持下,建立起了“抗敌后援会”,并组成一支抗日救亡宣传大队,在全县城乡和舞阳等地进行抗日宣传,起到很好宣传鼓动作用。

1944年5月临颍沦陷,1945年8月日寇投降,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全县广大人民不甘当亡国奴,纷纷起来反抗日寇的压榨和奴役,使得日伪经常龟缩在城镇的据点里,不敢轻易到农村去。

临颍战略地位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据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就经常发生战争,到民国年间更是战争频仍。频繁的战争给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加上自然灾害的侵袭,广大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据记载,民国24年(1935年)全县粮食总产仅2000多万公斤,平均亩产25余公斤,除去苛捐杂税,所剩无几。1943年全县就饿死42500人,逃荒要饭的54000人,离家未归2120户(约一万人),弃卖妻子的3500人,卖儿卖女的15200人。到解放前夕,国民党政府为支援内战,抓丁拉夫、征税、派款,搞得广大人民怨声载道,衣食无着,已濒临绝境。1947年12月13日,陈赓兵团27纵解放临颍,建立民主政权,从此揭开了临颍历史的新纪元。

建国后,临颍人民在中国***的领导下,经过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地主阶级对土地的垄断和占有,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结束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地主剥削,251416人分到了土地和其它生产、生活资料。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农业生产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到1952年农业总产值达到2328万元,比1949年1918万元增长了23%;粮食总产达到9320万公斤,比1949年的7554万公斤增长234%。1952年后互助组、合作社的建立与发展,使农业生产进入了—个新的历史阶段。1958年人民公社建立,生产资料全部转变为集体所有。但因操之过急,脱离了客观实际,在“左”的思想支配下,刮起了“共产风”、“浮夸风”。在生产管理和经济收益分配上推行“一大二公”、“一平二调”,加上连年自然灾害,使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到1961年粮食总产量仅有60185万公斤,比1952年下降3301.5万公斤,是建国以来最低的一年。工业总产值到1963年仅有947万元,比1949年的1462万元还下降515万元。教育事业也受到了很大损失,学校仅剩45所,比1949年的61所少16所,在校学生25745人,比1957年的60815人少35070人,教学质量也因以劳代学而严重下降。党中央针对这种严酷的现实从1960年起先后采取了一系列补救措施,在农村解散公共食堂,恢复家庭炉灶,借给农民少量土地自种自收,扩大自留地,奖励开荒,开放农贸市场,活跃城乡经济。在工业上施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缩短工业战线,劳力还田等,工农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到1965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达到99935万公斤,创历史最好水平,比1949年增加24395万公斤,增产3239%。

1966年至1976年,由于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破坏,在工农业生产上搞所谓“以阶级斗争为纲”、“以粮为纲”、“以钢为纲”限制多种经营。在生产中竭力推行“大寨模式” 和“吃大锅饭’,搞绝对于均主义,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民、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尽管广大群众在生产中对其倒行逆施作下不同程度的抵制,工农业业生产却长期徘徊不前。

1976年党中央一举粉碎了”四人帮”,结束了为期十年的动乱。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到1985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4570万元,比1949年的2064万元,增长167倍。

在工业方面,到1985年全县共有74家工业企业,其中全民工业27个,集体工业8个,乡镇工业39个,职工8270人。

1985年工业战线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改善经营管理,积极推行生产责任制,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大力发展适销对路产品,工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在能源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创产值15022万元,其中主要产品产量:原煤154647吨,碳铵2649吨,磷肥1681吨,机制纸1425吨,水泥28037吨,脱粒机3580台,四轮小拖2156台,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42%。

在农业方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县人民认真学习了党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的决定,落实了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从而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1985年农业总产值达到19546万元,比1978年的9040万元增加—倍多。粮食生产在遭受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仍然取得了较好的收成,总产达到231685万公斤,全县农业人口平均纯收入330元.经济作物以烟叶为主,烟叶生产是临颍县的又一优势,也是主要财源之一。1949牛种植38万多亩,总产1925 万公斤;1978年种烟94万多亩,总产2073万公斤,年产值2242万元,上交财政1460万元,占全年财政总收入的78%;1985年种植114万亩,总产值3851万元,实现税款1074万元,占财政收入的54%。所以烟叶生产能否搞好,一方面关系着临颍县财政状况的好坏,另一方面也直接关系着全县广大农民的经济收入和市场繁荣。

油料作物的生产也在迅速发展。1983年油料播种面积为48万亩,总产196.5万公斤。1985年播种油料6万亩,总产达到426.5万公斤,其中仅芝麻就达1715万公斤。

林业、畜牧业都得到相应的发展,1985年植树278万株,其中农桐间作19.4万亩,绿化道路1196条,总长554公里。

1985年,全县畜牧业出现了建国以来少有的好势头,大牲畜存栏59451头,生猪存栏13万头,其它家禽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临颍县的副业生产历史悠久,竹、木、刑、柳、铁等手上业遍及全县各村,尤其杜曲、台陈、固厢、瓦店为盛。近几年草编兴起,并打入国际市场,全年副业总产值达四千多万元。

全县共有大小河道18条,全长318公里,水域面积30922亩,较大河流有颍河、清_河、新沟河、蜈蚣渠,其中除颍河、清_河、新沟河常年有少量的水以外,其余河道,经常干涸,靠河道引水灌溉的面积剩少,绝大部分土地靠井水灌溉,因而农业生产比较落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很差。针对这种情况,建国以来每年都进行水利建设,先后开挖了新颖河,疏通了其它河道,改造低洼易涝面积39万亩,修建水闸8座,机灌站15座,配套井一万多眼,排灌动力机械11557台,有效灌溉面积达50多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66%。

1985年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2273万马力,其中大中型拖拉机312台,小型拖拉机4044台,机耕占耕地面积的31%。

全县化肥施用量52万余吨,农业用电2067万度,粮食产量由60年代的每亩200公斤,70年代的350公斤,发展到80午代初的550公斤。

1978年党的十一届二中全会后,全县商业管理工作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经营责任制逐步完善,服务质量经济效益均有明显提高,出现厂城乡市场繁荣、购销两旺的可喜局面。1985年全县商业网点发展到4271个,比1984年增长235%,商品纯购进额完成102亿元,比上年增长8%,纯销售额完成113亿元,比上年增长81%,社会商品零售额118亿元,比上增长2%。全县个体商户展到9834户,从业人员41万人,年经营额12亿元。

临颍的交通便利,京广铁路与京深公路(107国道)南北穿过,襄逍公路东西贯通。县城与各个乡镇所在地都先后铺成了渣油路面,到1985年县境内公路通车里程为178公里,其中晴雨公路120公里。机动车辆迅猛增加,截止1985年,全县已有公私机动乍四百多辆。交通的便利有力地支援了“四化”的建设,活跃了城乡经济,方便了人民群众。

十—届三中全会以来文化、教育、卫生工作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到1985年全县共有学校332处,其中高中(含农业高中)5处,教师进修学校1处,乡级中学15处,小学241处,全县在校学生93259人,其中高中生2670人,初中生20706人,小学生69883人,教职员2560人。白1979午恢复高考以来,全县每年送出的大中专学生都在200名以上,1985年达到335名,名列全市榜首。小学四率(入学、毕业、普及、巩固)均达99%以上,成为全省普及小学教育先进县之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广大群众对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断加深,集资办学的积极性空前高涨。1985年全县共集资350万元,对改善教学条件、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行政区划

临颍县辖9个镇、6个乡:城关镇、繁城回族镇、杜曲镇、王岗镇、台陈镇、巨陵镇、瓦店镇、三家店镇、窝城镇、大郭乡、皇帝庙乡、固厢乡、石桥乡、陈庄乡、王孟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城关镇 代码:411122100 

2006年,辖19个村委会:大木罗村、樱桃郭村、邢庄村、五里头村、岗石村、耿庄村、董畦村、西街村、北街村、北场村、东街村、东关村、曹姚村、吴寨村、丁庄村、聂庄村、双庙村、三里头村、南街村。

繁城镇 代码:411122101 

2006年,辖32个村委会:营王村、大杨村、米湾村、杜庄村、孙朱村、锅永口村、夏庄村、尼庄村、湾宋村、徐庄村、司马村、扁担杨村、双路姚村、靳庄村、辛庄村、吴刘村、马井村、大杜村、大韦村、前杨村、贾刘村、付杨村、面坊村、木掀杨村、韦寺村、关庙村、罗庄村、南街村、献街村、清街村、西街村、东街村。

杜曲镇 代码:411122102 

2006年,辖32个村委会:杜街村、周庄村、长枪王村、朱集村、前韩村、大车张村、后韩村、湾陶村、贾徐王村、刘庄村、赵庄村、郝路口村、西街村、东街村、北徐庄村、郭庄村、吕集村、申安张村、大于庄村、小于庄村、大孟村、大李集村、小李庄村、木掀王村、龙堂村、三朱村、金赵村、贾庄村、王凤楼村、东徐庄村、岗张村、河董村。

王岗镇 代码:411122103 

2006年,辖33个村委会:南村、北村、谢庄村、北郭村、吕庄村、承差桥村、善庄阎村、滕庄村、岗口赵村、大坑李村、祁庄村、韩场村、墩台李村、薛庄村、南王庄村、水牛宋村、良岗村、梨元张村、杓李村、南郭村、小庄李村、猫眼庄村、坡孙村、滕寺村、沙坑王村、赤里岗村、葛家村、寺后村、袁庄村、石桥李村、岗李村、纸坊村、赵家村。

台陈镇 代码:411122104 

2006年,辖32个村委会:台陈村、裴墩村、打绳陈村、海子龚村、荒张村、田庄村、小谌庄村、大沟桥村、夹濠王村、席贾村、李湾村、木掀吕村、谢庄村、下坡郭村、张陈村、龚庄村、安庄村、祁庄村、王曲村、桥口村、毛庄村、大周村、梁阁村、双楼村、邓庙村、元庄村、前杨村、临涯张村、水车梁村、席赵村、雷庄村、洼孙村。

巨陵镇 代码:411122105 

2006年,辖26个村委会:巨陵村、刘庄村、张庄村、孟庄村、娄庄村、油坊陈村、李庄村、纺车刘村、韩庄村、柿元王村、邰庄村、梁李村、杨林村、大段村、武路口村、伍极桥村、王庄村、豢龙村、潘庄村、拐子李村、马庙村、观街村、英王村、齐庄村、来脉张村、辛庄村。

瓦店镇 代码:411122106 

2006年,辖23个村委会:瓦店村、刘庄村、大张庄村、沟王村、坡李村、杨裴城村、尚河村、陶庄村、刘吴庄村、魏墩村、拾里村、叶庄村、柒里村、臧庄村、龚庄村、上坡高村、大李村、李华宇村、大庙张村、后徐村、夏坡高村、秦庄村、云庄村。

三家店镇 代码:411122107 

2006年,辖23个村委会:三家店村、潘庄村、罗庄村、南江村、冢城村、康庄村、石庄村、王绍宇村、吴庄村、东杨村、西杨村、邢庄村、高宗寨村、郑庄村、崔庄村、平宁城村、卜庄村、宋老桥村、宋小庄村、边刘村、安庄村、安郑村、清义冢村。

窝城镇 代码:411122108 

2006年,辖21个村委会:窝城村、后张村、军张村、前胡村、肖庄村、朱庄村、董庄村、司庄村、许庄村、豆庄村、王庄村、拐子村、姜庄村、黄庄村、沟张村、单庄村、白坡村、邢庄村、李庄村、张堂村、曹庄村。

大郭乡 代码:411122200 

2006年,辖27个村委会:大郭村、各岗村、陶庄村、何庄村、社西村、岗杨村、陈策村、闫庄村、大牛村、谷庄村、魏庄村、前营村、胡桥村、尚庄村、张杨村、路西村、社东村、孙庄村、坡李村、菜王村、周庄村、刘城村、曹城村、纣北村、纣南村、辛庄村、李城村。

皇帝庙乡 代码:411122201 

2006年,辖19个村委会:皇帝庙村、前张村、邓庄村、影台寺村、李小坡村、吴庄村、石佛陈村、河坡村、吴集村、大袁村、冉庄村、洪山庙村、九才田村、商桥村、潘牛村、王老庄村、坡高村、樊堂村、曹庄村。

固厢乡 代码:411122202 

2006年,辖14个村委会:固厢村、四村、七里北村、七里南村、新赵村、大屈村、小屈村、金仝村、大田村、阳午村、岗东村、小师村、下坡村、城顶村。

石桥乡 代码:411122203 

2006年,辖22个村委会:桥南村、桥北村、王庄村、徐寨村、岳庄村、袁庄村、陈庄村、二马张村、北马庙村、成陈村、银庄村、藕河村、潘庄村、双王村、杜庄村、另子李村、三角村、方庄村、吴刘村、大吴村、李庄村、驼铺村。

陈庄乡 代码:411122204 

2006年,辖14个村委会:陈庄村、管庄村、伙邵赵村、洛程村、潘庄村、夏城村、黄连城村、前研岗村、后研岗村、贾太石村、胡庄村、二甲王村、四家李村、大蒋庄村。

王孟乡 代码:411122205 

2006年,辖26个村委会:王孟东村、王孟西村、伍汲杜村、石拐村、张庄村、陈留东村、陈留西村、罗庄村、化庄村、李拐村、汤店村、北宋村、轩庄村、轩桥村、前杨村、仝沟村、高村、马庄村、宋庄村、潘庄村、巢村、坟台村、大范村、娄王村、邹庄村、西王庄村。

历史沿革

西汉置临颍县,因濒临颍河,故名。

1999年,临颍县辖6个镇、9个乡:城关镇、王岗镇、杜曲镇、繁城回族镇、瓦店镇、台陈镇、三家店乡、大郭乡、王孟乡、石桥乡、巨陵乡、陈庄乡、固厢乡、皇帝庙乡、窝城乡。

2000年,临颍县辖9个镇、6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632427人,其中:城关镇 90376人、繁城镇 50599人、杜曲镇 64338人、王岗镇 50534人、台陈镇 56177人、巨陵镇 38251人、瓦店镇 39862人、三家店镇 30553人、窝城镇 29031人、大郭乡 45677人、皇帝庙乡 28613人、固厢乡 28611人、石桥乡 23190人、陈庄乡 22237人、王孟乡 34378人。

截至2005年12月31日,临颍县辖9个镇、6个乡:城关镇、繁城回族镇、王岗镇、台陈镇、瓦店镇、杜曲镇、巨陵镇、窝城镇、三家店镇;固厢乡、石桥乡、王孟乡、陈庄乡、皇帝庙乡、大郭乡。

邮编:462600 代码:411122 区号:0395 拼音:Linying Xian

当地特产

玉皇大蒜

“玉皇”大蒜全部按照无公害农产品标准生产,本地土壤富含大蒜生生长所需的微量元素。所产大蒜品质独特,尤以蒜香浓郁,辛辣芳香、捣汁不懈久放不馊等特点而享誉中外,西汉末年即开始特供宫廷御膳所用,改革开放以来,产品畅销俄罗斯、日本、肯尼亚及东南亚等国。

据《本草纲目》记载,大蒜有归五脏,散痛肿疮,降风邪,杀毒气,下气,消痞;去水恶瘴气,伏邪恶,除风温,破冷风,健脾胃,固肾气,止霍乱等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大蒜所含的大蒜素及脂溶性挥发油对人体具有药用和保健功能,治病有防病,主要作用有五种:

1、 大蒜具有杀菌杀毒功能。大蒜所含的有效成分———大蒜素,有很强的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能抑制多达72种感染因素,并能增强肌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功能,可以有效地抵抗病毒和细菌。

2、 预防感冒、关节炎、肝脏疾病等。

3、 大蒜能降低低密度胆固醇及甘油三酸脂,并能使血液的黏稠度下降,减少血液凝固的危险,有助于降低低血压等。

4、 大蒜内含的硒是构成体内抗氧化体系的重要元素,抗衰老,有助于去除体内的重金属。

5、 大蒜中的多硫醚类化合物具有还原性,可抗自由基。

2021年1月14日,农业农村部推介临颍县为第三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

2020年11月,“2020中国

此地区的邮政编码是462600。

根据查询邮编库得知,46代表的是河南省,2代表的是漯河市,6代表的是漯河市临颍县,00代表快递县投放区域。因此,漯河临颍的邮政编码是462600。临颍县,隶属河南省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部,东接鄢陵县、西华县,西与襄城县毗邻,南连漯河市区,北邻建安区。

中国的古老姓氏之一,最早起源于邢,邢人为周公后裔,后来亡国于卫,子孙以国为氏。

《左传》上所载的:“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指出了邢人是制礼作乐的周公的后代。因周公四子被封食采于邢而得姓,详载于《姓纂》一书。该书指出:“周公第四子封于邢,后为卫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邢国,爵位为侯,春秋时代被卫国所灭,周公这一支后裔便“以国为氏”。有的安土重迁,留在故土;有的则不忍亡国之耻,出走各地。

当周公的邢姓後裔陆续出现于春秋诸国,并逐渐锋芒崭露时,位于山西一带的晋,又出现了第二支以邢为姓的人,那就是《姓考》一书所记述的:“晋大夫韩宣子之族食采于邢,后以为氏,望出河间”。

春秋时代晋国的韩氏,是一个极为显赫的家族,不但世代都贵为上卿,后来更进一步与赵、魏两家三分晋国为韩赵魏,揭开了战国时代序幕。这个显贵的家族,源自周文王的后裔唐叔虞,子孙后来由于食采于邢而以地为氏,发展成为邢氏之族的第二支。

第二支邢氏的发源之地,就是《史记秦本纪》所记载“秦昭襄王四十一年夏,代取邢丘”的那一个邢丘之地,该地的位置,已知即为今河南省温县东方的平邢故城。

这两支邢氏而追本溯,同为周公后裔。

另外,少数民族有的改为邢姓:北魏氐族人,清朝满州人、满州八旗性佳氏、黎族拉海氏,蒙古族等民族中均有改汉姓邢的。

北京

北京市房山区大石窝镇前石门村,几乎全部邢姓,一千五百多人。

天津

河北

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周村100多户姓邢,约500多人

河北省石家庄市无极县马村(600户),超半数姓邢。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邢桥村,一百多户姓邢

河北省邢台市新河县邢彦村,多数姓邢。

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邢洪林村,几乎全部邢姓,两千多人。

河北省深州市的深州镇大邢庄,有将近1000户姓邢

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铜冶镇北铜冶一多半姓邢。

河北省邯郸市魏县魏城镇邢于村,一多半都姓邢。

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周村,有一百多家姓邢的,地地道道的邢台人

河北省大城县臧屯乡——邢庄子村,全村邢氏10000多户

河北省大城县留各庄镇——龙华桥村,村里一半多姓邢。

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张各庄村,全村300多户姓邢,为邢氏祖先购买张家村落地盘,未改村名

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连镇镇大邢村和小邢村,两村一千多人,超过半数都姓邢。

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乌马营镇冯庄村300多人,超过半数都姓邢。

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邢堤村半数以上村民姓邢,为明朝朱棣时期自山西迁入至今。

河北省冀州市魏屯镇邢家村全村90%以上都姓邢,明末清初搬迁至此。

河北省沧州市海兴县后刁村,大部分姓邢。

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闫里乡大郝村,有部分姓邢,大约有几十户。

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县故意村,三分之一邢姓。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付营子乡邢家沟门村,一半以上邢姓。

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管陶乡上站村全村90%以上村民都姓邢,明末清初由山西搬迁至此。

河南

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城关镇北门村全部为邢姓,且有族谱(自唐初武则天起至今),30年一续。

河南省商丘市睢县西陵寺镇前邢堂村98%为邢姓。

河南省汝州市陵头乡庙湾村、宋庄和邢沟村多数居民为邢氏,其中陵头乡邢沟村为该支派邢氏之源,明初洪武年间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居而来,初祖号三老,现存有清乾隆、光绪时碑文。远籍河北邢台,始祖为周公。

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柴库村,多数姓氏为“邢”。

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南丰镇邢庄村,全村96%的人都姓邢。

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县魏庄镇邢口村,全村大部分都行邢。

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县方里乡-邢占村,全村95%的人都姓邢。

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张店镇白球村邢庄和邢老庄,先祖于明朝迁于此

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邢岗村委邢寨近三百户人家多为邢姓,村北有一冢子较为传奇。

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泰山乡邢庄村,全村60%的人都姓邢,其村疑为西周邢侯后裔。

河南省开封市杏花营镇邢堂村。

河南省沁阳市西向镇屯头村大部分姓邢

河南省鹤壁市浚县屯子乡荆寨村,邢氏100多家。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钜桥镇邢庄村,迁居至此约已近400年历16世,邢氏400多家

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岳村乡邢庄村,全部姓邢。

河南省濮阳市范县王楼乡皇姑庙村有100多户邢氏人家。

河南省濮阳市范县张庄乡杨堂村有95%的居民姓邢,大概500多户。

河南省濮阳市范县龙王庄乡大屯村也有部分居民姓邢。

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陈固乡邢庄村,有邢氏两百多户,全村人口共计1100多人,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姓邢。

河南省安阳市龙安区王二岗村有邢氏二三百户,拥有比较健全家族族谱。

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白沙乡石岭村,有一个叫邢岭村的自然村,有400多户邢姓,人数不详。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大邢屯村(后划入郑东新区),村中上千户,95%为邢姓。

河南省新郑市邢庄村,全村90%都姓邢;

河南省新郑狮子邢村,大部姓邢。

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李店镇半坡村邢冲村98%以上人。

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韩庄乡部落村,90%以上。

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商桥镇

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城关镇邢庄村

河南省巩义市鲁庄镇邢村,有健全的族谱。

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大封镇大南湖村(100%邢氏)、小南湖村(八十年代村名,现为南湖村)

山东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白马山街道朱家庄村1/4人口姓邢。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马山镇西太平村,全村80%都姓邢,村口立一石碑。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县)市曹范镇邢亭山村,全村95%为邢姓,明末清初由河北邢台迁至此处。

山东省济南章丘市垛庄镇上琴村,有将近一半为邢姓。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县)市黄河镇西王常,全村60%为邢姓。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县)市黄河镇东邢村,全村50%为邢姓。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县)市黄河镇石李村,全村40%为邢姓。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马山镇季家庄,有一半多为邢姓。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县新市镇邢楼村,大部分姓邢。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白桥镇岳桥村有600多人姓邢,占本村人口50%以上,并联合周边二十几个村修订邢氏族谱三部。

山东省济南章丘市黄河乡西王常村,全村大部分人都姓邢,周围几个邻村也有很多姓邢的

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县蓼兰镇邢家,全村300余人90%以上姓邢。

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邢家东庄村,奥运冠军邢慧娜的家乡,90%以上姓邢。

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固堤街道坫后村,全村200余户99%姓邢,当世为“万、志、世”三个字辈,曾联合周围数村邢氏之长修订族谱一份,先存于坫后村邢氏万芳处。2005年万芳卒,族本由其次子邢志栋交由万芳万字辈族弟万本之手,继续掌管。

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邢家常疃村,90%以上姓邢,当世“友”字辈居多。

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稻田镇宋三村,大部分姓邢。

山东省潍坊市青州经济开发区张皮村当世为“来、玉、宝、其、文、永”辈续,邢玠后代。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磁村镇小邢村,大部分邢姓,在明朝时从河间府迁入此地,共迁入兄弟四人,老大后人驻于此地,老二后人迁往章丘,老三、老四后人住淄博市桓台县索镇邢刘村。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军屯村大部分居民姓邢,据家谱记载,从河北河间府任邱县迁入。

山东省临沂市柏林镇邢家庄,位于蒙山景区万寿宫。

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汤头街道车庄村500人姓邢。

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东围沟二村大部分姓邢。

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筵宾镇邢家水磨村,大部分姓邢,明初自江苏东海迁入。

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保太镇后南埠崖村大部分姓邢。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浮来山镇邢家官庄村大部分姓邢。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明集镇窝村,多数都姓邢

山东禹城市梁家镇邢寨村,约 一千多邢姓人口

山东省禹城市张庄镇邢庄有二个,合计1000多人

山东省禹城市张庄镇三殿庙村,700多人九成姓邢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吕井村、陈营村,共有邢姓人口400余人

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邢庄村,全村大部分人都姓邢。

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宿安乡邢仙龙村,全村大部分姓邢,300多人。

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恒源街道办事处柳行村,全村绝大部分姓邢,700多人。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河套邢村,近200余户,基本姓邢。

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贾寨镇东邢庄村,邢胡刘村。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雁塔区有邢屯,有邢氏100多家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十八里铺镇小营村邢氏100多家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董杜庄镇夹堤村邢氏10多家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于集镇有邢庄,绝大多数都姓邢,有800多户,邻村沙店集也有百余户邢氏。

山东枣庄临城(薛城)、肇倩、下塘、古柏、固城等乡镇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鲍沟镇邢寨村有邢氏将近1000多户,临近有个村子叫邢庄,有500多户。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东郭镇大坞沟村有邢氏300多户,1200多人。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阴平镇邢店村、常庄村以及中寺村有邢氏数百人。

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太平镇邢村有邢氏200多户,800多人。

山东省龙口市东江镇邢家泊村,全村约40户姓邢。

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亭口镇杏家庄村,古名为邢家庄村,由于近谢氏人口增加改名为杏家庄,有邢氏两百多户,全村人口近3000人,其中60%姓邢。

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县辛庄镇邢家村100户左右邢姓,明末清初自山西搬至此处。

山东省招远市有两个邢家村,及其周边,总共有10000余人。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泽头镇岛集村990多户,99%为邢姓。元至元十六年,邢姓兄弟二人由安徽凤阳府定远县邱子山前来望岛村。至元二十六年老大迁半岛立村,名岛里。后设集称南岛集或岛里集。简作岛集。周边的里岛村、虎口窑村、虎口山村等有邢姓上千户。

山东省荣成市万马邢家村。

山东省东明县东明集镇邢庄村,全村大部分姓邢,2000余人。

山东省东明县渔沃街道办事处南吴庄村,全村1000余人,90%姓邢。

山西

山西省阳城县蟒河镇南坡村全村99%以上的人姓邢,同属一家,邢氏是明朝嘉靖年间从山西平阳府洪洞迁来的,至今已25代。

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白石村

山西省原平市大牛店镇神山四村,全村一半以上邢姓。

山西省阳城县蟒河镇南坡村全村99%为邢姓。

山西省阳城县驾岭乡封头村有一半邢姓

山西省原平市王家庄乡永兴村,全村90%近3000人邢姓。

山西省盂县梁家寨邢家庄也基本都是姓邢。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尉郭乡苗村,全村60%以上都是邢姓。

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孔氏乡南营村本村人基本姓邢,在古代有一支迁出至河北已形成村落。

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后瓦村,有很多姓邢。

陕西

陕西省岐山县蒲村镇邢家村,大部分人为“邢”姓。

陕西省麟游县招贤镇永丰村邢家岭,基本都姓邢。

陕西省户县苍游镇南庆叙村有一半邢姓。

陕西省礼泉县城关镇凹底邢家村,全村大都姓邢。

内蒙古

内蒙古赤峰市姓邢的源于山东省东山府,在闯关东的时候迁入赤峰一代。

辽宁

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西大杖子村石灰窑沟村,基本都姓邢,人口最多时达到200余人。

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新立镇,有邢氏宗亲;

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小洼村,有很多邢氏宗亲;

辽宁省锦州市凌海市阎家村邢家村民组,有很多邢氏宗亲;

辽宁省朝阳县南双庙乡邢家沟村民组;

辽宁省新民市高荒地村,基本上都姓邢。

吉林

黑龙江

安徽

安徽省宿州市萧县酒店乡任老家村40户,共约200人,全部姓邢。

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沫河口镇汪邢村,包括前邢和后邢,基本都姓邢。

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濠城镇邢圩村672户,3180人,基本都姓邢。

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武店镇,邢姓人口约两三千人。

安徽省界首市邢庄,居民全部姓邢。

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湖阳乡大邢村,村东紧临“日出斗金,日落斗银”的石臼湖。

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大邢家,全村都姓邢。

安徽省临泉县宋集镇邢庄,

安徽省太和县邢小街行政村,包括邢湾、邢范庄、邢小街三个村基本都是邢姓

安徽省涡阳县曹市镇邢村,全部姓邢,有百户左右。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铁佛村10队多数姓邢。

安徽省无为县、庐江县多有邢氏,在无为县鹤毛乡其中有邢洼村、邢桥村、邢湾村、邢敦村、基本都姓邢,其中邢洼村近40户人家只有一家外姓剩下全部姓邢,无为泉塘镇有水桥邢村,1954年因洪灾家谱遗失。

安徽省芜湖市鸠江区,有邢氏逾千户,约3000多人,其中多为无为县、庐江县邢氏分支,上世纪中期移居芜湖市。

安徽省明光市桥头镇楚塘村邢庄,大约400户,村西北有大片坟冢,经历无数代,家谱无考

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大庙乡邢庄村,全村近一百户人家,有家谱

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有一大部分邢家人,王海村江台孜大概近一百多户人家,只知道的辈分有“万,国,振,奎,” 其余的不详。

安徽省颍上县十八里铺镇邢洋村有大邢洋和小邢洋两个村庄,数百户。辈分有“为"、"善"等

安徽阜南县苗集镇邢桥村、张古村有邢氏一百余户。辈谱”德、凤、本、永、东、建、国、殿、长、青”

江苏省

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卢级镇 邢庄有一大部分姓邢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单集镇---邢楼村,1000多户。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安国镇邢寺,大部分人都姓邢。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岚山镇(高集乡)袁台村邢大户、邢圩村、新庄村、小邢庄,加起来近千户都是姓邢。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县,从古至今留传着四大姓氏“邢、孔、赵、李”的排名,全县邢姓人口百分之二十以上。高淳古属吴国固城,此地周边邢姓大多为春秋战国时迁徒至此的。

江苏省常熟市辛庄镇吕舍村有很大一部分人姓邢。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二甲镇余西大悲殿村有很大一部分人姓邢。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乐乡邢园村有很大一部分人姓邢,临近村也有很多人姓邢的人

上海

浙江

浙江金华市金东区曹宅镇五塘头村

浙江绍兴嵊州有邢姓望族。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双林镇邢窑村

湖北

湖北省阳新县浮屠镇 荻田村,大部分人姓邢。

湖北省利川市文斗乡石桥村,一半人姓邢。

湖北省咸丰县也有邢姓。

湖北省黄梅县孔垄镇(邢圩 邢大墩 小墩 等 )

四川

位于四川省仪陇县大仪镇协力村,大部分人为“邢”姓。

云南

云南省曲靖市沿江乡牛街2村 超过一半的村民姓邢,有超过九代的历史,有大约500余人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召夸镇大栗树村民委员会松林桥村有几十户村名姓邢,大概一百多人

广东

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县凤塘镇洪巷村,全部姓邢,三四千人。

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东郊村下围寨,大部分姓邢,五千多人。

广西

海南

邢肇周、邢肇文兄弟为海南邢氏迁琼始祖。

  宋建炎年间(1127—1130),宋高祖赵构南迁建都浙江临安(今杭州)为南宋之一年,资政大夫邢肇周(邢人称为“十二公”)、州长兼纲使(掌粮官)邢肇文(邢人称为“十三公”)兄弟为逃避战乱,南徙,途经闽(福建)潮(广东潮州)旋即渡海来琼(海 南),兄邢肇周居文昌东阁观霄村,弟邢肇文居东阁水吼村(今水吼村划归文教镇管辖),由此,邢肇周、邢肇文兄弟落籍琼州(海南)观霄、水吼二村,成为海南邢氏迁琼始祖。

  邢肇周第四代嫡孙邢宣议时任文昌知县,邢肇周第五代嫡孙邢禄(邢宣议之子),字梦璜,生育四子:子才、仲才、挺才、万胜。南宋咸淳一年(1263年)独携第四子万胜到崖州赴任万安知军,宋末定居乐东县黄流镇,成为乐东县一带邢氏始祖并发展成为又一邢氏家族分系,有《邢氏万胜家谱》流传于世,陈安人(邢禄之妻)以及其余三子(子才、仲才、挺才)与邢肇文(迁琼始祖“十三公”)继续留居文昌成为海南邢氏主系,其间,子才迁往文昌东阁南文村定居、仲才迁往文昌东路蛟塘村定居、挺才迁往文昌昌洒淡水定居。

  据明代进士邢宥撰写的"谱蝶小引"称:"邢以周之封国受姓,在冀州,其居于琼者,先世相传以梁开平间,有仕为武经大夫者,其后家于汴,宋建炎中避地南迁"……"琼之邢氏,今有二族尊卑长幼世存名称,皆谓同出于经武,同迁于汴。"

  可见,邢氏迁琼祖始祖邢肇周、邢肇文兄弟系武经大夫之后,海南邢氏之根在河南开封。

是不是要去看丈母娘拉?

不应该只单单了解结婚风俗呀,那样去了显的太死扳,我认为应该附加的什么都了解一些,这样去了遇到什么以外的事情,你处理起来才会显的游刃有余,别人才会看好你!!

漯河市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城市发展较快,外来人口较多,加之漯河人的现代意识较强,城市现代气息较浓,接受各种新生事物较快,但对传统的风俗习惯也不完全摈弃,部分仍沿袭至今。老传统新习俗相互渗透融合,是一个在继承传统习俗的基础上又接受新生事物的现代新兴城市。

婚姻习俗

八十年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复存在,婚姻自主,恋爱自由。在城市主要是自由恋爱,朋友介绍,婚介中心牵线和自登征婚启示等形式;在农村,以通过街坊邻居、亲朋介绍为主。经介绍后牵线人不再介入,男女双方确定恋爱关系。女性多注重对方的相貌、性格、职业、年龄、家庭;男性一般侧重女方的相貌、性格、年龄和品行。部分还存在父母左右或干涉男女婚姻自由或讲“门当户对”等现象。

男女双方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彼此没有意见,经双方家长同意后,由各自户口所在地出具证明到当地民政部门领取结婚证书,成为合法夫妻,但仍不能在一起生活,必须择定吉日男方上门迎娶,女方陪送嫁妆进门后方共同生活。根据男方所送彩礼的多少和女方家庭经济条件的好坏,嫁妆品种、数量不等,一般是小件日用品、电视机、洗衣机,部分家庭有电冰箱、摩托车等,家俱一般由男方置备。择定日期农村一般选在春节前的腊月逢双日,城市多选择五一、十一、元旦、春节前。迎娶队伍不断壮大。迎娶车辆都是轿车、面包车或农用三轮摩托车,少者三、五辆,多者二、三十辆。城市新娘多穿婚纱,到美容店美容化妆。婚前拍婚纱照,婚期搞摄影,录像以作纪念。新娘接回去后,由伴娘陪同下车,燃放鞭炮,举行结婚仪式,新郎新娘在主婚人的主持下,以鞠躬的形式一拜天地,二拜父母,夫妻对拜,然后由新郎背着、客人簇拥着进入新房。中午,男方大摆宴席招待客人,亲朋好友送红包表示庆贺,少者50元,多者三、五百元不等。

新娘三天回门的习俗沿用至今。新婚第三天,新郎新娘走第一趟娘家,叫“回门”,但有“七不出门,八不回家”之说,当天如遇“七、八”日期,则往后顺延一天。“回门”后,结婚仪式全部结束,夫妻开始新的生活。

九十年代,旅游结婚比较盛行,团市委和部分企业举办集体婚礼。但婚礼大操大办、比阔气、讲排场、铺张浪费现象也比较严重。

家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家庭组合结构发生了变化,原来的四世同堂、三世同堂几乎不复存在。尤其是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后,深得人心,传统的多子多福意识逐渐淡薄,家庭开始向小型化、两代化演变。城市以三口之家居多,农村基本保持四口之家。由于生活方式不同,思想观念不同,文化层次不同,老人不愿意同结婚成家后的子女生活在一起,子女成家后也乐意 独立生活,逢星期天或节假日相互团聚。也有因住房紧张或家庭关系融洽四世同堂或三世同堂的。

生日习俗

一般叫“过生日”,对老年人叫“祝寿”。在城市,给老人过生日祝寿,大多摆宴席,有的在家里自备酒席,自已一家人团聚祝贺。家庭条件好的或子女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大多在酒店设宴招待客人,参加者主要是子女、近亲属和朋友,他们带着生日蛋糕、酒、水果、饮料以及适合老年人的滋补品,也有不乏送红包者。个别有大肆挥霍、铺张浪费现象,也有极少数借祝寿之机敛财者。给儿童过生日较普遍,生日当天,父母定做生日蛋糕,并讲究几周岁蛋糕上插几支蜡烛。照生日照以作纪念。有姥姥、姥爷、爷爷、奶奶、姑姑、舅舅等参加的,还要摆酒席招待,祝贺者都给孩子买有礼物,主要是蛋糕、衣服、书包、食品等。年龄大点的在校学生,也有邀请同学给自已过生日的,同学送一些纪念品,本人或在家或在饭店设宴招待,有的干脆买些食品带着同学出去玩一圈。九十年代初期,盛行亲朋好友、父母、子女、夫妇在电台或电视台点播戏曲或歌曲,表示对亲属、朋友生日的祝贺。

丧葬习俗

1987年市政府发文,要求城市干部职工死后一律实行火化,丧事从简。从此开始城市居民死后进行火化。灵堂一般设在殡仪馆,也有设在自已家里的,亲朋好友前往吊唁,赠送花圈、挽帐以示哀悼,九十年代后期大多送钱,少者50元,多者几百元不等。尸体火化前进行整容,开追悼会,举行遗体告别仪式等,参加吊唁者佩带黑纱或白花。骨灰有的暂放骨灰堂,稍后选址进行安葬,有的直接选址安葬在公墓。子女在亡者“五七”、“百天”、“周年”等祭日前去祭奠,烧纸或送鲜花以示悼念。

农村仍实行土葬,办事程序、习俗基本没有改变。

节日习俗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普遍受到人们重视。进入上一年的腊月,人们就开始为过年作准备,尤其过了腊月二十三(祭灶日,又称“小年下”),人们更是忙碌着购新衣,办年货。有些单位还给职工发大米、面粉、食用油等之类的食品。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年货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品种增多,花样翻新。在农村,春节期间,一改原来的单一吃饺子、蒸馒头、炸油条,也是准备一些丰盛的酒菜庆贺新春。城市更是菜样品种齐全,应有尽有。正月初一,人们早晨起五更,穿新衣,燃放鞭炮,挂鞭少者5000头,多者上万头,响声一直延续到上午8点左右。早餐吃饺子和丰盛的菜肴,饺子内预包一枚硬币,预示着食者本年吉祥。长辈给晚辈发压岁钱,农村一般10元,城市少者50元,多者上百元。朋友路遇,相互问候“新年好”。市有关领导深入基层和部分居民家庭给节日期间坚守工作岗位的干部职工和居民以节日问候。节日期间,人们都要走亲访友,礼品多是水果、饮料、糕点、酒类等。城市由于机关放假7天,除了串亲访友之外,经济条件好的部分家族选择外出旅游过春节,去处国内一般选择海南,国外主要以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为主。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通讯设备的发达,人们的拜年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节日期间不能团聚的亲朋好友,用电话、传呼和手机等方式相互问候新年好,给对方以节日的祝贺。农村习惯,一般过了初五就算新年过完,开始从事田间劳动或其他活动,有的开始外出打工。城市则是从初八正式上班开始一切恢复正常。

元宵节,又叫灯节。漯河有吃元宵、观灯展、玩故事的习惯,并且形成自已独特的“十九会”。从正月十四至正月十九,市里要组织举办大型灯展活动,展灯上万只,千只百态,五花八门,吸引着市区及周边农村数十万人前往观展。农村民间艺术团体活跃在城乡街头、机关大院,表演龙舞、狮子、高跷、旱船等,演后被封赏烟、酒、点心等。为了活跃节日气氛,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节日期间,市里还组织举办民间艺术表演大赛,设一、二、三等奖,对获奖者颁发荣誉证书以示鼓励。九十年代末,市委、市政府投资数十万元,购置礼花,于正月十五日晚上分两个地点在市区燃放,时间长达近一个小时,使周边和市区群众大开眼界。

“三八”妇女节,为提高妇女综合素质,欢庆妇女自已的节日,以市妇联牵头,动员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妇女参加,开展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跳绳、短跑、自行车比赛等,有时还举办歌曲、戏曲比赛。

“五一”国际劳动节,一般由市总工会牵头,组织举办篮球运动会、乒乓球运动会、交谊舞比赛、职工美术书法展览等。市里召开会议,表彰工人队伍中的先进模范人物。

生活习俗

服饰。在城镇,家庭条件较好的男性冬季多穿毛呢大衣、皮西装、皮夹克、风衣、鸭绒袄、羽绒服、棉休闲衣、棉衬衣、保暖内衣、编织毛衣、羊毛衫等。一般家庭则穿普通棉衣、毛衣等。夏季侧重短袖衬衫、短袖T恤衫、衬衣、长裤或西式裤头等,条件好的讲究面料、款式,一般多在乎凉爽而已。春秋季一般穿西装、长袖T恤衫、夹克衫、休闲装、运动装等,机关工作人员或讲究的男青年多打领带。布料多追求毛料或棉织品,款式讲究新颖、大方、得体。穿鞋除夏季穿皮凉鞋外,其他季节主要穿皮鞋、休闲鞋或旅游鞋,部分男性冬季穿棉皮鞋。老年人多穿布鞋,中小学生除夏季穿凉鞋,其他时间多穿旅游鞋。农村随着经济条件的好转,男性着装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一年四季都是买成衣或订做,春秋季也大都穿西装、夹克衫或休闲装,只是档次较低,不讲品牌。大多数男性尤其是青年男性也以穿皮鞋为主。女性服装花色品种较多,款式更新较快。女性冬季多穿各式大衣、鸭绒袄裤、皮衣、毛衣、保暖内衣、棉衣裙等。夏季多穿套裙、连衣裙、T恤衫、百褶裙、马裤、背心、休闲衫、短裙或短裤等。春秋季主要穿西装、夹克衫、羊毛衫、长套裙、大摆裙、健美裤、筒裤、牛仔裤等。穿鞋多穿高跟皮鞋、皮凉鞋、长筒靴等,颜色亮丽、款式多样。部分企业和服务行业着专用制服。学生都有校服,有重大活动或重大节日期间穿,平时多穿运动服或休闲服。

饮食,漯河饮食习惯为一日三餐。城市居民早餐多食稀饭、豆浆、牛奶、荷包蛋、油条、胡辣汤、肉盒、油饼、小笼包子、豆沫等。午餐以汤面条、捞面条、炸酱面、大米饭、卤面、饺子等为主,吃大米饭时,多是炒几道菜配以鸡或鱼等供食。晚餐习惯上仍是稀饭、馍、菜,但菜的品种增多,质量提高。消费结构变化较大,面食大幅度下降,副食增长较快,平时基本不断肉、鸡、鱼、禽蛋等,以追求营养化、多样化和美味化,以至于逢年过节居民不知道还吃啥,戏说"天天都是过年"。粗粮玉米面、豆面、红薯面、小米等成了城市居民的热销食品,用以调节味口和增加多种营养。城市一般是在家围桌吃饭的习惯,除早餐外,多是边吃边看电视,或议论国际国内形势和当地新闻。农村饮食仍以主食为主,全是细粮。早餐多食稀饭、蒸馍,菜以时令菜为主,搭配咸菜,部分条件好的家庭也喝豆浆,吃油条。午餐主要吃汤面条或捞面条,有时也吃卤面、大米和饺子,一般都是来客人或过节。晚上仍是以稀饭、馍和简单的菜为主。农村习惯吃饭时,多端着饭菜拿着馍到街上或荫凉处串饭场,边吃边聊,谈古论今。

居住,九十年代之前,城市居民住房以平房为主,有部分楼房,多为公房。进入九十年代,楼房逐步取代平房,居民住房以单位分房免费居住为主,楼层多为五层、六层,结构多为两室一厅和三室一厅,面积多在60-90平方米之间。1995年以后,全部取消公房,住房实行商品化,住房面积也逐步扩大,以100-160平方米者居多,结构也由原来的两室一厅、三室一厅发展到四室一厅、三室两厅、四室两厅,并出现双卫生间、半复式、复式等结构。条件好的居民家庭多选择自已购地盖别墅,独家小院,居住面积少者100多平方米,多者达300平方米以上,最低两层,多者高达四层。装修越来越豪华,部分家庭装修费用甚至超过购房款。农村住房都是自已盖的独家小院,有平房、瓦房和部分楼房,少者三间,多者五、六间,配以厨房,楼房一般都是两层。每家都垒有院墙,安装大门。结构多追求美观、宽敞,室内也分

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杜曲镇下辖村委会有哪些?

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杜曲镇下辖村委会包括杜街村村民委员会、周庄村村民委员会、长枪王村村民委员会、朱集村村民委员会、前韩村村民委员会、...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