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史上姓萧的名人有哪些?
萧叔大心、萧何、萧望之、萧道成、萧衍等。
1、萧叔大心:萧大心,宋国公族,春秋时期宋国萧邑大夫,因平定宋国内乱有功而被宋桓公封于萧邑建立子爵萧国,因其是当时宋桓公的叔辈,故曰“萧叔”、“萧叔大心”。后来萧国为楚国所侵并,子孙就以国为姓,为萧氏。子孙世代尊萧大心为萧姓始祖。
2、萧何:萧何汉族,沛丰人,秦末辅佐刘邦起义,建立汉朝,封“相国”,史称“萧相国”。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萧何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为《九章律》。在法律思想上,主张无为,喜好黄老之术。
3、萧望之:萧望之,字长倩,是萧何的六世孙,居儒达学,名节并隆,元帝太傅,位列三公,辅佐朝政,忠君爱民,刚直清正,功标汉史,为华夏萧氏圣祖,贵尊萧王爷。后因奸臣诬告入狱,含冤饮鸠自杀,葬于兰陵镇小仲村南村。其子萧良、萧咸、萧由以儒学传家,数代不辍。萧望之在世时主治《齐诗》,兼学诸经,是汉代《鲁论语》的知名传人,李白在《客中行》赞颂的“兰陵美酒”相传就是萧氏家酿。
4、萧道成:齐高帝萧道成(427年—482年4月11日),祖籍东海郡兰陵县,南北朝时期南齐开国皇帝。升明三年(479年),受刘准禅让,即皇帝位,国号齐,史称南齐。萧道成戒于刘宋灭亡之弊,务从俭约,减免百姓逋租宿债,宽简刑罚。建元四年(482年),萧道成去世,年五十六。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葬于泰安陵。萧道成广览经史,能文擅书,喜爱围棋,曾有《齐高棋图》二卷问世,是史载首位亲自著作围棋书的皇帝。
5、萧衍:梁武帝萧衍(464年—549年6月12日),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郡武进县东城里人,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建立者。出身兰陵萧氏,为西汉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中兴二年,接受萧宝融“禅位”,建立南梁。在统治初期,萧衍尚能留心政务,对宋、齐以来的种种弊端有所纠正。为使各州郡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他采取了更换异己、任用亲信,兼以讨伐的方针。但对门阀士族,萧衍一改前例,尽可能地恢复他们尊崇的地位,并对尽量授予宗室诸王实权。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家族观念,族谱世袭甚至也已经深入到了每一个人的骨髓当中。我国古代曾经产生了许多家族,不过,若论家族之旺,无出这六大家族之右,今天就带你来了解一下我国历史上的六大名门望族。
陇西李氏是我国古代一大盛世家族,其家族之旺,堪称我国姓氏之最。陇西李氏出自于颛顼和皋陶之后,其家族居于今天的甘肃地区,在历史上,陇西李氏也曾产生了许多名将,甚至该家族子弟后来还建立了大唐王朝。
有据可靠,陇西李氏在早在秦朝时期就非常耀眼。其祖先李信曾是秦朝大将,他曾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西汉时期,该家族又产生了李广、李敢、李陵等一批西汉名将,到了十六国时期,李暠又在凉州建立了西凉国。隋朝末年,陇西李氏首领李渊开创大唐王朝,其真正成为了贯通古今的大家族。
陇西李氏之外,弘农杨氏也是帝王专业户家族。弘农杨氏又被称为华阴杨氏,该家族在历史上也非常耀眼。西汉时期,弘农杨氏祖先杨敞曾担任西汉丞相,后来到了东汉时期,杨敞的后代杨震也成为了东汉名臣。
弘农杨氏还是大隋王朝的开创者,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就出自于这一家族。该家族名人颇多,三国时期杨彪、杨修父子,甚至军阀杨奉也都是出自于这一家族。
太原王氏是我国古代又一名门望族。
太原王氏的始祖为东周周灵王的太子太子晋,姬晋死后,其后代迁居于太原,遂以王氏为姓氏。太原王氏也是一个名家辈出的家族,秦朝大将王翦、王贲、王离就出自于这一家族。秦朝之后,太原王氏多出文才,唐朝诗人王昌龄、王之涣,北宋宰相王安石,明清思想家王阳明、王夫之皆出自于该家族。
和陇西李氏相似,兰陵萧氏也是帝王专业户家族。
兰陵萧氏的始祖为西汉开国丞相萧何,萧何为西汉三杰,其本人曾为西汉王朝的建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萧何之后,其家族多出帝王,南北朝时期,兰陵萧氏后裔建立了南齐和梁朝,南齐的开国皇帝萧道成,梁朝的开国皇帝萧衍也都出自于这一家族。隋朝末年,兰陵萧氏后裔萧铣在江陵建立了梁氏割据政权,其与李渊争夺天下,后来被唐朝消灭。
汝南袁氏亦为我国古代一大望族。
汝南袁氏传说是虞舜之后,西周时期,虞氏的后代建立了陈国,后来陈国为楚国灭亡,该家族便迁居汝南,形成了袁氏家族。汝南袁氏在东汉时期非常耀眼,东汉中后期,该家族出将入相者颇多,袁汤、袁隗、袁安等皆出自于这一家族。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之时,汝南袁氏后裔袁绍、袁术各领兵割据一地,他们与曹操争夺北方,一度成为了曹操统一北方的最大障碍。袁绍死后,其子袁熙、袁谭不和,后来曹操趁虚而入,袁熙等分别被灭。
琅琊王氏家族也非常耀眼。
琅琊王氏的始祖为王元,王元之后,其家族迁居琅琊。琅琊王氏在两晋时期最为出名,西晋的玄学家王弼、王衍就是其中的代表。晋元帝司马睿在建康建立东晋政权的时候,也是琅琊王氏的王导、王敦兄弟出力最多,当时,东晋内部流传着王与马共天下一说,足见琅琊王氏之隆。琅琊王氏还是书法家集中的家族,东晋王羲之、王献之也出自于这一家族。
祖籍南兰陵,南朝梁宗室后裔,乃是梁武帝萧衍的长子萧统之后嗣。西汉开国名相萧何,功冠群臣声施后世。萧何,江初谋略家,汉王朝开国名相。秦末,天下大乱,萧何乃一刀笔小吏,也能乘势而起,拥立沛公,反了沛县。劝刘邦避项羽锋芒,屈尊汉中王,立稳脚跟,徐图天下;他慧眼独具,月下追回韩信,使“汉兴三杰”到了刘邦一人手下,乃汉初开国两件大事,功在萧何。楚汉相争,萧何留守关中,为刘邦大军提供了充足可靠大后方,首功在萧何!汉王朝初定,治国安邦,颁法立规,更有“萧规曹随”之誉。身居相位,历时二主,善始善终;“功冠群臣,声施后世”的盛誉,太史公受之无愧!
这两人之间,并无亲缘关系。
首先,萧何是什么人?《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以文无害为沛主吏掾。 ”也就是今天的江苏丰县。
萧太后的来历:据《辽史》,名绰,小字燕燕。是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辽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萧思温之女,历史上被称为“承天太后”。萧思温是辽朝的开国宰相萧敌鲁(述律皇后之兄)的侄子。萧敌鲁,字敌辇。五世祖曰胡母里,都是从两个契丹族姓氏乙室氏、拔里氏二部族转姓而来的。
不过你的问题并不是毫无意义,而是有历史上的来历的。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立辽国以后,因为追慕汉高祖皇帝刘邦,便将自己的耶律氏兼称刘氏。由于他认为乙室氏、拔里氏“世任其国事”,功劳极大,比得上汉朝的开国丞相萧何,所以将与之通婚的后族即乙室氏、拔里氏两族一律改称萧氏。
所以呢,萧太后竟然是自封的萧何族人,呵呵
萧屋塘边萧屋是长汀萧氏,除翁家畲山乡外在长汀建立的最早的居住地,其他几处均由此支分派出,兰陵萧氏,在长汀城未建祠堂,故萧屋塘边萧屋,也起着举族庆典,族裔团聚的作用,族人多称之为祖屋。
祖屋地处城南是宋、元、明、清最为繁华地的崇善坊,主体建筑座北朝南正丁位。自南迄北逶迤百余米,沿中轴线,厅、井交错,计达八厅七井之多,为客家典型的一种家族聚居建筑形式,屋中还有砖墙隔离,两片大门可开可合,再配以若干穿堂门,内室门,使全屋房舍既相连又相隔,既可分也可合。客厅与天井两侧均为大小不等的厢房,左右门窗相对,各户相亲相近,又自成一体。体现了深宅大院举族聚居的特点。
早年,祖屋南面,越过街道还有两栋配房互作呼应,三者恰好构成一品字形。其中偏东一处,占地约一亩余,传说是家塾所在,屋内有大小堂房十几间,还有供学童读经习礼的正堂和天井,以及烧茶热水的厨房。路南偏西,是另一栋房舍,其大门朝向祖屋正门。估计当为人丁兴旺时的分居之所。惜时序更替,东边的学堂早已坍塌,成为小儿追逐嬉戏的草坪了。西边的房宅也早已另有新主。但即使如此,也不影响祖屋本身的恢宏与庄重。
祖屋位置优越,由大门沿萧屋塘巷迄东不远处,即是汀州古城门之一的惠吉门。走出城门,可以观赏汀水滔滔的奔腾景象。出后门往北少许,则可到达宽畅的县前大街,与早已无存的县衙与箭坪遗址近在咫尺。往西与南大街相通,北经三远阁可直扣府衙,向南穿过尚算完好的宝珠门城楼,可亲睹宝珠晴岚的秀美风光。
祖屋大门门框及横梁均用大条石块砌成,并与两侧翼墙构成略向前弯的弧形。大门正上方刻有“名冠三杰”,这四字的意思是:我祖公萧何,被刘邦尊为张良韩信之前的意思。两侧门柱上分别刻有“八叶名臣第,五经学士家”的家风,字体苍劲,用笔锋利,相传是汀州书法家我十八世祖公仪徴公所书。跨过宽厚的门坎,大门上方朝里一面镶有“致中和”三个石刻大字,也是先祖对后代遵循儒家中庸平和思想的期待。
越过门楼,为约十几平米的的大天井,周围以宽大的条石为沿坎,中间也用石条铺成步道,走过此道即是正厅。正厅十分宽阔、高大,南来的光线充足,上方五根横梁上分别悬挂五块巨匾,前面一块是“侍郎第”三个大字,他是我的始祖萧律景德二年在汀州任知府而后迁任金部任侍郎的“招牌”。其它几块也各有出处惜均在文革时被诬以四旧而拆除。目前所幸尚有一块十分可贵,是乾隆七年知县方暨谟题写的“重桑梓义”,该匾是知县大人对我十八世秀徴公热心乡里建设的表彰,迄今此匾何以逃脱浩劫,原因不详,但据老人说,是因为,此匾因不够格上厅堂,是挂在后门的门背的,没被发觉,后来被族人拿去隔猪栏而被侥幸保留下来的。
说到对联也是大厅的重要特色,大厅至少有五付长短不一,挂于各立柱上的油漆楹联,楹联间每逢年节,还要悬挂巨大的画卷和中堂,据说这些文字和图画均出自不同的朝代名家,如伊秉授、上官州等人之手,当然这些人是否真实我们是不得考证的了。不过南宋理学大家,朱熹的门生杨方是我五世祖公进士萧雍的好友,还有清朝被誉为“黎青天”的黎士弘是我十八世祖公的姻亲,他们留下的墨宝倒是有可能的,只可惜都无以保存了,现大厅四壁空无一物了。
大厅两边是祖屋最重要的两间厢房,它不止房间宽大,房内还有独立的的小天井,隔着天井是用来招待挚友和贵宾饮茶议事下厅,厅内摆设有太师椅,和小案桌,墙上挂满名人字画,整个小厅书卷气实足。正房屏后有小门通往后间,由此再转入屏风后的过厅,外人家人来往互不干扰,真乃屋中有屋,厅内有厅。由大厅跨过中堂两边的门坎,即进入过厅,过厅的面积不大,约可容两张八仙桌和若干座椅,它是前厅举行庆典是茶水酒菜中转的地方,平时则可供一小家用膳或休息。过厅北面是是天井,然后是中厅。它也比较高大,但面积略小于大厅,如果说大厅主要用于接待外客贵宾的话,中厅则是家族聚会之所,它的后方最高处,隔出一个约一米深、一米高、四米宽的开放式大神龛,龛上供奉着先祖的神位,中间最高的一块是:兰陵堂一脉宗亲神主牌,往下一点是马国典画的我祖公的神像。顺便说一句,马国典是一位非常出色的人物画家,他的画人物逼真出神,因此长汀人有一说:马国典都画你不足。表示此人丑态百出,连人物画家马国典都没办法画好你的。神龛上还备有大小五具香炉,每逢初一十五,族人都要登梯进香,各家各户供品则分别摆在厅前的供桌上,供桌是由两张八仙桌合在一起的。天长日久,神龛四周已被烟火熏得乌黑,当然,在乌黑的烟火也万万不能去清洗的,这样才能体现祖宗的烟火是很旺的。穿过中堂左右的两个侧门,则又是一过厅和天井的,其北则是一堵隔墙把全屋分成前厅和内宅两部分,墙正中开有大门,大门关闭十时,不知者以为房子到此为止,开启后则两者合为一体,才见后面另有洞天,足证当年工匠设计之用心。跨过此门又是天井、厅堂,再后则是两层楼房突兀而起,建筑立面为之一新,楼下是内厅,平时家长里短餐饮活动多在此进行,两侧则是居室,楼上楼下房间较多,内厅,后面是一较大的天井,其间还有一深水井可供家人汲水之用。往后即到后厅,后厅分南北两片,北厅向北展开,厅口宽阔,由此既能目击北方天空观赏,又能观赏北山风光,自成一番风景。再往前走地形陡然突起,高出其他许多,即到了俗称的“毓墩子”的地方,“毓墩子”在汀州客家话中其发音为“有丁子”,传说旧时萧家妇女在此处生孩子,长大后不至于“白丁”。穿过“毓墩子”及与其相连的走廊,掠过一排居室,即来到小花园,花园面积不算大,约百余平米,据说当年这里曾有过四季花开如锦,常年枝头飘香的繁荣年代。唯迄晚清,家道衰落,花园已成一片荒地,族人用来开垦种菜,昔日芳影已难再寻。
祖屋始建于何年?已无可考。从《长汀县志》,卷之六--城池篇及我家旧谱关于我十二世尚瑛公开挖萧屋塘来看,可知祖屋在明嘉靖之前当已有之了,然考家谱尚瑛公前后数代似无建此大宅之力。再往前推测是我五世祖公谦斋公,旧家谱记载:公士宦多年,为安养父母乃由翁家畲迁家郡南门,迎父母城中就养。另,几年前挖基地,发现祖屋地底下,并没有瓦砾,而是黄土质,说明祖屋在建之前原是一块荒地。从谦斋公存河坑口祖山雄浑墓葬比较,似有可能。唯斯时人丁尚少,也无建此大宅之必要。据此似可推定以为:祖屋初建南宋淳熙年间,而后由十八世秀徴公与十九世杰翰公父子,也就是说在康乾年间在原有房址上扩建而成的。其原因:一是此时家中人丁繁盛,旧屋已容纳不下。二是从十七世君元公开始,萧氏几代在汀均有较大的影响和较高的声誉,现存《汀州府志》和《长汀县志》均多次载入诸公之事迹。而大门族联传为仪徴公所书,现存在大厅横匾为县宪对秀徴的嘉奖,均与扩建新屋相呼应。事实上,此后数代人丁兴旺,名人迭出,与此也无关关系。据此似可以为:祖屋初建于南宋孝宗与宁宗朝,迄今已历八百余年,而扩建当推清康乾盛世,屈指也历三百载矣!
祖屋历史悠久,各朝各代均孕育过不少为国效力、为政清廉、绩著乡里、名流青史的英才志士。如不计始祖北宋景德进士、汀州知府萧律,也不计本屋肇建者南宋淳熙进士官监南岳五世祖公萧雍与宋州知事五世叔祖,单计生于本屋,长于本屋的在在明代就有:明永乐进士,官户部郎中兼监察御使八世萧清;吏部儒事官十世萧竹庵;训导十世萧静轩:县丞十二世萧华轩;抚标材官十三世萧鄞溪;巡检历署知县事十四世萧溪;宝坻县典史十四世萧华溪;督标千总十六世萧祥英等。在清代则有造福乡里、人文慈善事迹先后进入《汀州府志》和《长汀县志》的人就有十余人之多。至于到了民国时期,担任国民党将校官的也有约十人其中有国民革命军十八军十一师中将师长福建保安司令萧乾、国民党抗战战况发布组长少将萧敬、国民政府高级翻译官萧嗣章。解放后,更是人才辈出,有解放军教导团长萧老九、中国著名作家萧建亨、清华大学教授萧华庭、福建省交通厅总工程师萧莹等等。可以这么说我的祖屋,不仅仅是历史悠久、而且人杰地灵。堪称汀州一绝,遗憾的是祖屋,年久失修,房屋败坏,又没有引起政府的注意和保护!
从古到今姓萧名人 萧姓历史上的名人很多。如战国时吹箫引凤的萧史;西汉时的丞相萧何,大臣萧望之;南北朝时建立南宋的齐高帝萧道成,竟陵王萧子良;建立梁国的武帝萧衍,梁简文帝萧纲,梁元帝萧绎,史学家萧子云、萧子显,文学家萧统;唐初大臣萧,散文家萧颖士;北宋辽国的萧太后,史学家萧韩家奴,大臣萧思温;南宋画家萧照,诗人萧德藻;元代戏曲作家萧德祥;明清之际画家萧云从;清 朝太 平 天国西王萧朝贵;民国音乐教育家兼作曲家萧有梅;当代有中国人民 大将萧劲光、上将萧华,实验核物理学家萧健,历史学家萧一山,医学家萧龙友,书法家萧蜕,京剧艺术家萧长华等,不胜枚举。
历史上姓肖的名人? 凡 “肖”氏 都将族谱直接 写在 “萧”氏的族谱上 。 本为一家 。“萧”与“肖”都是很古老的姓,春秋时两姓就已并行。但二者不同的是,“萧”姓两千多年来一直在使用,而“肖”姓在汉代以后却难寻踪迹,这从各时代的姓谱中可以得到证明。(可以说,现在全中国内所有姓“肖”者中有99999999均系原来姓“萧”者。)
半个世纪前,“萧”姓很多,“肖”姓则罕见。《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和《汉字简化方案》颁布以后,很多人认为“萧”是“肖”的异体字,或认为“肖”是“萧”的简化字。于是不少“萧”姓者为书写简便,把“萧”写作“肖”;一些部门的工作人员在为“萧”姓者办理身份证、户口登记、入学手续时,也常将“萧”写作“肖”。因此,近几十年来,“肖”姓多了起来(不排除部分人原本姓“肖”),甚至大有取代“萧”姓的趋势。
工具书注释中的问题,是“萧”、“肖”二姓使用混乱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辞源》、《辞海》等工具书,在注“萧”时有“姓”这一义项,而注“肖”时并无“姓”的义项。这是沿袭了一些老工具书的注法。《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在“肖(xiāo)”的字头下,均注作“姓,’萧’俗作’肖’”。这是把作姓氏用的“肖”当作“萧”姓之“萧”的俗体字了。《汉语大字典》注“肖”时说,“姓,也作’萧’”,1962年版的《新华字典》注“肖(xiāo)”时说,“姓,同’萧’”。这都是把“肖”、“萧”看作异体的关系了。无论是把“肖”看作俗体,还是把“肖”、“萧”看作异体,实际上都是把“萧”和“肖”当成一个姓,注音均为阴平的xiāo。《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独树一帜,它把“肖”注成只读xiào的单音字,字头下的第二个义项就是“姓”。这样处理,“肖”与“萧”就完全脱钩,“肖”已成为独 立于“萧”姓之处的另一个姓,如果这样,它的读音将变成了去声的xiào,从而成了另外的姓氏了。从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语言文字的规定看,“萧”与“肖”既非异体关系,又非繁简关系。而民间认为“’肖’也作’萧’”、“’肖’同’萧’”等说法,是不是不可取呢“’萧’俗作’肖’”的说法如何呢因为“肖”实质上不是“萧”的简化字,二者又非异体关系,所以一些工具书的编者就把“肖”看作“萧”的俗体字――即引为通用 。实际上“某俗作某”是一种很模糊的说法。
但未受到建国后的一场文字改革冲击的全球其他地方,如香港,台 湾,东南亚等,所有的萧家人都是姓“萧”的,没有一个人写姓“肖”。
一个人的名字是自已的,但是一个人的姓氏却是祖宗传下来的,中国人最讲究传统了。古人云“行不改名,坐不改姓”毕竟,“肖”姓毕竟是不规范的姓,不是所有萧家人的姓啊,萧何祖宗泉下有知,也不会瞑目的。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后,全国已有越来越多的姓“肖”者改回姓“萧”。也算是氏族上的统一。
由于时间已过数十年了,有些年轻的姓“肖”者可能并不知自已原系萧家人(从身份证看,其爷其父等,均也已写姓“肖”),以轻易否认自已是萧姓人,其实, 这些人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考证:
1,如宗祠,不管建国后萧姓如何被改,但建在各地萧姓聚集地的萧家宗祠上的“萧”字是不会改的。
2,问长辈,特别是一些上了60岁以上年纪的长辈,他们在小时候,在年轻时一定用过姓萧。
3,祖坟,祖上的坟墓上刻的字一定是萧字。等等。
但不管考证如何,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现在的全中国,写姓肖者中,有9999999999都是原来的姓萧者,这一点是无可置疑的。
在此,建议所有“肖”姓家人都尽可能的改正错误,改回祖宗留下的姓“萧”。
大陆同族人改姓背判祖宗之事,也引起了全世界萧氏宗亲>>
历史上姓萧的名人有哪些 西汉开国丞相萧何、南朝齐开国皇帝萧道成、南朝梁武帝萧衍、清朝太平天国西王萧朝贵
求古代姓萧的名人 萧 何:沛县(今属江苏省)人,汉朝政治家,秦末随刘邦起义,他知人善任,在楚汉相争中为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朝起到重要作用,后因功被封为侯。
萧 统:南兰陵人,南朝梁著名的文学家,梁武帝之子。少时遍读儒家经典,善词赋,辑《文选》三十卷,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文章总集,对后世文学创作颇有影响。 萧 衍:南朝南兰陵人,南朝齐时著名大将,后因朝廷腐败内乱,萧衍于五零二年代齐称帝,建立梁朝,建都建康(今江苏南京)。
萧 琛:南朝梁南兰陵人,少明悟,有才辨,不事产业,特进金紫光禄大夫,著有《汉书文府》、《齐梁拾遗》文集。
萧 禹:唐朝开国宰相。
萧 照:宋代山水画家。
萧望之:汉朝东海兰陵(今山东省苍山)人,从师后巷学诗,又从师夏侯胜学《礼》及《论语》,官至御史大夫、太子太傅等职。
萧思话:南兰陵(今江苏省常州)人,南朝宋尚书左仆射,好书史,有令誉,后拜郢州刺史,因有才被武帝以国器许之,他先后历十二州,爱才好士,人咸归之,卒谥穆。
萧道成:南朝南兰陵人,仕宋为中领军,后乘朝廷内乱,壮大势力,拥立顺帝刘准,自为太傅领扬州牧,升为相国,被封齐公,后废宋称帝,建立齐王朝,史称齐高帝。
萧子显:萧道成之孙,长于文学,编纪传体《齐书》60卷,今称《南齐书》。
萧颖士:兰陵人,唐开元年间进士,对策第之,曾仕秘书正字、扬州功曹参军等,高才博学,致力于古文。
萧良有:明代汉阳(今湖北省武汉)人,生而聪颖异常,以神童名,万历中会试第一。领国子祭酒,著有《玉堂遗稿》流传。
萧云从:清代山水画家。
萧朝贵:广西省武宣东乡人,太平天国著名***之一,在战争中屡立战功,被封为西王,后在与清军作战中阵亡。
萧姓著名人物有哪些? 萧何:沛县(今属江苏省)人,汉朝政治家,秦末随刘邦起义,他知人善任,在楚汉相争中为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朝起到重要作用,后因功被封为侯。
萧望之:汉朝东海兰陵(今山东省苍山)人,从师后巷学诗,又从师夏侯胜学《礼》及《论语》,官至御史大夫、太子太傅等职。
萧思话:南兰陵(今江苏省常州)人,南朝宋尚书左仆射,好书史,有令誉,后拜郢州刺史,因有才被武帝以国器许之,他先后历十二州,爱才好士,人咸归之,卒谥穆。
萧道成:南朝南兰陵人,仕宋为中领军,后乘朝廷内乱,壮大势力,拥立顺帝刘准,自为太傅领扬州牧,升为相国,被封齐公,后废宋称帝,建立齐王朝,史称齐高帝。
萧子显:萧道成之孙,长于文学,编纪传体《齐书》60卷,今称《南齐书》。
萧衍:南朝南兰陵人,南朝齐时著名大将,后因朝廷腐败内乱,萧衍于五零二年代齐称帝,建立梁朝,建都建康(今江苏南京)。
萧统:南兰陵人,南朝梁著名的文学家,梁武帝之子,即昭明太子。少时遍读儒家经典,善词赋,辑《文选》三十卷,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文章总集,对后世文学创作颇有影响。
萧琛:南朝梁南兰陵人,少明悟,有才辨,不事产业,特进金紫光禄大夫,著有《汉书文府》、《齐梁拾遗》文集。
萧r:唐朝开国宰相。
萧照:宋代山水画家。
萧三:湖南省湘乡人,国际著名诗人,无产阶级文化战士,早年与 、蔡和森创建“新民学会”,参加“五四”运动,为我国无产阶级文艺运动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文化交流事业做出过重要贡献,著有《和平之歌》、《伏枥集》译本、《新木马计》、《前线》等。
萧颖士:兰陵人,唐开元年间进士,对策第之,曾仕秘书正字、扬州功曹参军等,高才博学,致力于古文。
萧良有:明代汉阳(今湖北省武汉)人,生而聪颖异常,以神童名,万历中会试第一。领国子祭酒,著有《玉堂遗稿》流传。
萧云从:清代山水画家。萧朝贵:广西省武宣东乡人,太平天国著名***之一,在战争中屡立战功,被封为西王,后在与清军作战中阵亡。
萧楚女:原名萧秋,湖北省汉阳人,中国 早期青年运动***之一,曾积极参加革命运动,后在反革命屠杀中被害。
萧克:湖南嘉禾人,1926年参加革命,建国后曾任国防部副部长等职,有“儒将”之称。
萧华(1916―1985),中国人民 高级将领。参加过土地革命战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空军政委、总政治部副主任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萧华谱写的《长征组歌》被评为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之一。
中国史上,萧姓的名人有哪些? 5分 梁武帝萧衍(464年-549年),字叔达,小字练儿萧衍在位时间达四十八年,在南朝的皇帝中列第一位。
萧何,汉代大臣
萧峰(1030-1065)辽朝大臣,契丹乙室部人。道宗(耶律洪基)即位后, 历文班太保,同知枢密院事。
三国姓萧的名人有哪些??????、、 东汉倒是有几个。至于三国时期。只有几个不知明的小将。没名气。很遗憾,不能帮助你。我想楼主姓萧吧。呵呵
三国有姓萧的名人么 国里没有姓萧的名将,或许有人姓萧,但是并没有在三国的名册里,给个采纳谢谢
肖姓的古代名人有哪些,萧不是肖!!! 历史上“肖”姓,非常罕见。
仅见于明代《万姓统谱》卷103:
汉,肖安固。肖始、肖玉、肖雩。
明,肖靖,襄城人,宜德中解元。
其他现在写作“肖”的,在历史上均作“萧”。
是姓肖还是姓萧? 此萧非彼肖也,正如一楼所说的,汉字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但是着俩字作为姓氏是是不可混淆。下面偶来说一下萧与肖二姓氏的由来: 萧姓的由来: 在今天的安徽萧县西北,有一位宋国的公族子弟,名叫大心。大心因为在一次平乱中有功,得到了奖赏,皇上让他在萧地建立了萧国,称为萧叔,是当时宋国的统治的一个小国。公元前597年,萧国被楚国消灭,于时萧国的子孙便以国名为姓,这就是萧姓的由来。战国时,大心的子孙都很不简单,在丰,沛(今天的丰县,沛县)一带生活。秦末时沛县人萧何,协助汉高王朝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南北朝时期,萧氏家族繁荣富贵,并繁衍昌盛,代代出人才。南朝有一将领叫萧道成,祖先是今天的山东的枣庄东南)人,后来迁居到南兰陵(今天的常州西北),他乘宋代时皇族内部混乱,掌握军政大权,杀死了皇后并废除了皇帝,在479年做上皇帝的宝座。国号为齐,建立了城都建康(今天的江苏南京),历史上称南齐或萧齐。南兰陵萧氏中另一个叫萧衍的,在502年时夺取了皇位,国号为梁,也在建康建立城都,历史上称萧梁。南朝齐国,梁国两朝,萧氏皇室子孙众多,萧氏人在此期间有较大的发展。与此同时,北魏,北齐,北周的萧氏,也是比较兴旺的家族。除了汉族萧氏外,居住在中国北方及东北的契丹族萧氏,是一个很有富贵气且庞大的家族。南朝时的萧氏名人,都出自南兰陵萧氏家族,齐武帝的次子萧子良,是当时竟陵王。南齐有萧子云,精通文学历史,写下《晋书》110卷。齐国高皇帝的孙子萧子显,是南朝的历史学家,梁代武皇帝萧衍,擅长文学,精通音乐,并善于长书法,萧衍的弟弟,萧宏,是大富翁,萧衍的大儿子萧统,是文学家。隋末,有后梁宣帝的曾孙萧铣,于618年称皇帝,建立城都在江陵,分割并占据了长江中游等地。唐代有散文家萧颖士,南宋有画家萧照,诗人萧德藻。辽国有景宗后萧太后,女诗人萧观音,元代有戏曲作家萧德祥。清代有画家萧云从,太平天国***之一萧朝贵。近现代有著名京剧演员萧长华,音乐教育家萧友梅。在中国当今100姓中,萧姓居于第30位。 肖姓的由来:在古代,肖姓极为罕见,历代史书都很少见到,甚至连宋代《百家姓》、明代《千家姓》中都不曾见到肖姓,只是在明凌迪知的《古今万姓通谱》中,才首次出现了 “肖”姓,载汉代有肖安国、肖绍;明时有肖靖者,宣德时举解元等等。在廿四史中,也惟有《辽史》、《元史》提到有肖姓人物,均是少数民族。 至于“肖”姓的起源,无从查考。网友炎黄传人提供的一则资料很有价值。陈剑在《战国金文两篇》中提到,“‘(梁惠王)廿七年大梁司寇鼎’,刻铭一行20字:‘梁廿又七年,大梁司寇肖(赵)亡(无)智金寸(铸),为量容半 。下官。’作为国名、姓氏的‘赵’,在古文字材料中大多就写作‘肖’(赵本从肖得声。)。” 另外,也有人猜测,部分“肖”氏是来自原本姓“萧”,但后来因犯罪被贬姓的家族。这也很有可能。中国古代有褫夺原有姓氏,贬改他姓以惩罚罪人的作法,萧氏自身就不乏这方面的例子。一个是南梁萧纪,他在与萧绎争位败亡后,萧绎以为他不配再用“萧”这个高贵的姓氏,因此“赐姓饕餮氏”(《梁书》)。另一个是南齐萧子响,因叛乱被杀,“赐为蛸氏”(《南齐书》)。 萧、肖两姓后来混用,主要是因为近代的汉字简化趋势。其实,萧字本身已经是简化字,原写作“萧”,多达16笔,也难怪越来越多的人去繁就简,以肖作萧。(部分资料来自《中华姓氏谱萧氏卷》)
中国古代历史上姓萧的名人有哪些?
本文2023-09-22 16:50:56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79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