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刘璋的帐下最牛猛将是哪些?有何依据?
在三国演义里,刘江虽然是一个并不怎么厉害的人,就连曹操都说了,在三国之中真人英雄只有刘备和曹操,这两个人像刘璋这样的人的话都是软弱无能的,迟早都会被曹操削扁,而这一个事情的话都已经发生了,最终是被曹操消灭了,但是刘璋虽然并不怎么厉害,但是手底下还是有一员猛将的,这个人就是李严。
孔明曰:“吾已见李严武艺,不可力取。来日再战,汝可诈败,引入山峪,出奇兵胜之。”
像诸葛亮都说这个人都非常武功高强,完全不可能够凭借着强大的武力去打败他,哎,这个时候蜀国武将都已经拥有了,想要打败的话也是非常有可能的,但是诸葛亮却说出了自己不能够打败他,不能够凭借着武力。从这一个方面上来看,也是多么强大,诸葛亮都感到非常的懊恼,他只能够想到一些计谋才能够打败李严。
李严的话不仅是能够带兵打仗,更重要的是能够得到很多人的信任,就连刘备都被他信任了,让他当上了托孤大臣,和诸葛亮一个地位,可想而知他是多么的厉害。
在三国之中有很多厉害的人物,你觉得他并不怎么厉害,甚至是默默无闻,但是他却能够让三国搅动的是天翻地覆,就像有一个人曾经是别人手底下的一个厉害的首领,但是这个人的手里被打败了,却依然能够到了另一个人手里做上非常重要的大臣,能够做到这一点的话,也就只有李严这一个人。
当时诸葛亮是花了计谋才打败了他,要不然的话可能是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诸葛亮觉得他也是一个非常好的人才,尤其是在当地生长有很大的威望,刘备是特别需要这个人才治理当地的,要不然的话刘备就算占领了这个地方没有得到人心,那迟早也是会被灭亡的。
而李岩的话,在当地治理的非常好,让当地人民过上了好的生活,这个让刘备非常的欢喜,而且逐渐的是得到了刘备的信任,在刘备临死的时候,又被让他当作了托孤重臣。
而且的话在刘备死后,诸葛亮和他闹了很大的矛盾,但是诸葛亮最后还是没有杀掉他,而是选择了放他,就连诸葛亮都舍不得杀死他,可想而知这个人是多么受人喜欢,虽然自己有很多奸诈的地方在三国演义描写,他总是喜欢给诸葛亮使小辫子,但是从这一个方面上来看,有才的人都是恃才放旷的。
1 曹家: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辛毗、杨阜、桓范、司马懿。
2 孙家:张昭、鲁肃、张纮、顾雍、诸葛瑾、步骘、阚泽。
3 刘家:诸葛亮、庞统、法正、黄权、刘巴、马良、李恢。
4 袁绍:田丰、沮授、审配、逢纪、许攸、郭图。
5 刘表:蒯越。
6 吕布:陈宫、陈登。
7 张鲁:阎圃。
8 刘璋:张松。
三国十大谋士排名
1诸葛亮
孔明可谓一个神人,不单是在三国中,即便在中国历史上也找不出第二个孔明式的人物,真是太公望和张子房所不及。刚出道就两把火烧得曹军狼狈不堪,取西川后又七擒孟获,六出祁山,为蜀汉的建立和发展鞠躬尽瘁,可谓“历史第一相”。
2司马懿
曹操在时,诸葛亮面对曹操手下众多谋臣而不惧,何以后来单对一个仲达却有三分胆怯,足以说明仲达之重。试想若无仲达,曹魏能支持多久?
3荀昱
被曹操称之为“吾之子房”,一直留守许昌,曹操南征北战时都常写信问计。
4郭嘉
正如曹操所说,若有奉孝在,则不致有赤壁惨败。遗计定辽东更显示出郭嘉的先见之明。可惜死得太早,不然定会与孔明切搓一番。
5周瑜
年少有为,人称周郎。最大贡献莫过主持赤壁之战,极大削减了曹操的势力,为三国形成奠定基楚。
6陆逊
东吴的另一位年轻将领,主持了彝陵之战,为东吴后期能够立足有很大贡献。
7庞统
很多人认为庞统没什么本事,其实从诸葛亮痛哭庞统就可看出士元还是很了不起的。
8贾诩
先后在吕布和张绣手下大破曹操,而操仍用其。后来也立下不少战功。曹丕时官至太傅。
9程昱
曹操谋士。赤壁时曾识破粮船之假,可惜为时以晚。
10徐庶
宛如一小孔明,足智多谋。但终因中了曹操之计而离开刘备。
三国中,都认为刘璋偏安一隅,只是东汉王朝的一只看门犬。刘备寄身曹操时,在青梅煮酒中曹操问道当今天下谁可为英雄?刘备回答道:“益州刘季玉,可为英雄乎?”曹操大笑:“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可见刘璋确实被当时的豪强所鄙视,觉得他懦弱无能,不足以成大事。
事实真的是如此吗?刘璋确实没有英雄之气,刘璋继父刘焉之位,张鲁不服,在汉中不听号令,刘璋杀死张鲁之母,双方称为仇敌。刘璋惧张鲁,于是命张松迎接刘备,作为外援帮助刘璋守护益州。都知道刘璋引狼入室,最后益州被刘备吞并,刘璋不但丧失了基业,还被贬到偏远地区,最后郁郁而终。
刘璋虽然无能,但是手下却有一拼不可多得的谋臣武将,武将如张任,冷苞,严颜等,都是当世名将,可惜刘璋不听良言,最后落得如此下场。刘璋手下文臣也是十分厉害,早就看出了刘璋这货根本不足以成大事,那下面盘点一下刘璋手下的五大谋士,连诸葛亮对第一名都要自愧不如!
第五,张松,刘璋手下的益州别驾,岂容容貌丑陋,身不满五尺,但却十分有才干。在刘璋手下做事,觉得刘璋不能尽其才,自己的抱负不能伸展。所以在张鲁准备攻打西川时,向刘璋建议出使许都。曹操当时位极人臣,实力大的没边,又见张松长得这模样,十分怠慢。话不多说,直接把张松赶了回来。张松无奈在回途中走到了刘备处,张松感刘备礼遇,便把益州地图献与刘备,愿为内应。张松回到益州,大赞刘备之功德,极力劝说刘璋拒绝曹操,联合刘备。于是刘璋派人迎接刘备入川。虽然是引狼入室成功,但在刘备假装回军时,张松信以为真,写信给刘备不可错失良机,后被其兄张肃举报,被杀。
张松智谋过人,而且过目不忘。在与杨修交谈中,看了一遍《孟德新书》,就能倒背如流,令杨修大惊。可惜张松买主求荣,故排在第五。
第四,李恢,刘璋手下谋士。在刘璋听信张松之言,引刘备入川时,李恢就劝说刘璋不要迎接刘备,不然基业必为他人所有。可惜刘璋不听后兵败投降。其后在马超攻打刘备时,刘备爱马超之才想收服,可惜没有合适人去说降马超。正在此时,忽报李恢来降。刘备大喜,李恢为人机敏,有辩才。帮助刘备收服马超,自此刘备手下又多一员虎将。
第三,刘巴,在刘璋迎接刘备时,刘巴就劝阻刘璋,不要把军马钱粮供给刘备,不然就如虎添翼。刘备吞并益州后,刘巴不得已而归顺刘备。刘备十分高兴,为得到刘巴这样的人才。刘备刚平定益州的时候,府库被军士抢空。刘备非常担心。刘巴向刘备建议道:"此事很容易就能解决,只需铸造铸值百钱的铜板通行,统一物价,并实行公卖制度就可以了。"刘备听从了刘巴的建议,果然数月之间,府库得以充实。刘巴又与诸葛亮、法正、李严、伊籍共同制定制定《蜀科》,奠定了蜀汉政权的法制基础。
第二,黄权,在刘璋受张松蛊惑时,黄权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为此还被刘璋贬到外地任职。在刘备攻占益州后,黄权归顺刘备。在刘备东征时,黄权就进谏,要求做先锋先行,刘备坐镇后方,这样不会有什么错失。可惜刘备没采纳,不过任命黄权为镇北将军,率军防御北边曹魏。不想刘备兵败猇亭,黄权退无可退,只得率军投奔曹丕。曹丕大喜,十分器重黄权。刘备也说,不是黄权辜负我,是我有负黄权啊!
第一,法正,可谓蜀中第一谋士。在刘备入川中,法正多次献计,帮助刘备顺利夺取益州,进驻成都。在汉中之战中,法正帮助黄忠,居高临下,斩杀大将夏侯渊。刘备进位汉中王时,命法正为尚书令,与诸葛亮总理军国重事。后来关羽被杀,刘备不听劝阻执意东征孙权。诸葛亮与赵云荐阻都没用,诸葛亮不禁感叹道:“若法孝直还在,便能够制止主上东征;就算不能制止,若随行东征,一定不致大败而归”
以上五位谋士,都是智谋可匹敌荀彧,郭嘉之人,可惜刘璋无能,不能尽用之。不然保守西川,称霸一方决不是问题。
似乎大多数人都认为刘璋是刘焉的三儿子,就算去百度上搜搜,出来的刘璋简介也会说他是刘焉的第三子。但是,本着不是原始文献就不可以全信的精神,这个问题还是很值得讨论的。
这个说法的来源,无疑是《三国志 刘焉传》,里面说“时焉子范为左中郎将,诞治书御史,璋为奉车都尉,皆从献帝在长安,惟(小)子别部司马瑁素随焉。”也就是说,按这句话的说法,刘焉共有4个儿子,刘瑁是刘焉的小儿子,而刘璋是刘焉的三儿子。
然而在《三国志 刘璋传》却说了“加璋振威将军,兄瑁平寇将军。”按这句的说法,刘瑁就是刘璋的哥哥。此外,《后汉书 刘焉传》里也说了“兄瑁”。可见,刘瑁确实是刘璋的哥哥,这一点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根据这些,中华书局版的《三国志》以及我书架上的那本《三国志》里,就按照《华阳国志》的说法,把那句“小子”改成了“叔子”。这样一来,就变得很通顺了,刘瑁才是老三,而刘璋是老四。至于《三国志 刘焉传》里说的“小子”,按照《三国志锁言》的说法,很可能是庶孽之子的意思。
另:以表字辨别排行
除了上述的理由外,个人认为,还有另一个证据可以证明刘璋是老四。那就是他的字——“季玉”。
乍看,这个字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但是如果结合其他人物表字就会发现含义了。古人在男子(周时女子也有字)20岁时取字,也就是为自己取的用来在社会上与别人交往时使用、以示相互尊重的别名。构成形式各不相同,有些并无规律,只是一些含义美丽的词汇,但有些就有规律可循。例如,许多人选择第一个字用男子的尊称“子”,像杜甫字子美,太史慈字子义;又如,选择和名的含义相关的字,像韩愈字退之(愈有过头一点的意思),诸葛亮字孔明(明亮同意),周瑜字公瑾(瑜瑾都是美玉的名字);再如,在字前加排行字表示排行,就像孔丘字仲尼,而刘璋字季玉。
仅以我比较熟悉的三国时代的人物表字作为例证,就可以看出第三种构成方法的使用十分普及,也可以说明刘璋的这个字就足以说明他的真实排行。
伯、仲、叔、季分别对应的是从1到4的排行,现在可以最清楚查到的最完整的系列不外乎孙家四兄弟了。那个时代的孙家从孙坚17岁独身摆平海贼之后就不断上演英雄出少年的好戏,只可惜大家的寿命都被孙权一个人耗尽了。扯远……孙坚那四个嫡生的儿子孙策、孙权、孙翊、孙匡分别字“伯符、仲谋、叔弼、季佐”,不连在一起看还真是很隐蔽的说。此外,孙坚的四弟孙静的五个儿子暠、瑜、皎、奂、谦,1号和5号的字没查到,其他三个却分别字仲异、叔朗、季明,也是成系列的。
此外,三国比较有名的人里面还有马良、马谡兄弟分别字季常和幼常,是马家五兄弟里的老四和老五;司马朗、司马懿、司马孚兄弟分别字伯达、仲达和叔达,正好对应老大、老二和老三(其下不太有名的分别是馗字季达,恂字显达,进字惠达,通字雅达,敏字幼达,合称“八达”);许褚字仲康,他有个大家都不熟悉的哥哥叫做许定(这人物陈某都能利用,拜服);夏侯霸字仲权,夏侯威字季权,夏侯惠子稚权,夏侯和字义权,正好夏侯渊还有个长子叫做夏侯衡,《世语》又补充三子称字叔权,五子荣字幼权,看来夏侯衡当字伯权了;孙桓字叔武,是孙河的第三子。此外还有我懒得去考证的陆逊字伯言,姜维字伯约,满宠字伯宁,邓芝字伯苗,郭淮字伯济,郝昭字伯道,董卓字仲颖,程昱字仲德,虞翻字仲翔,文聘字仲业,王粲字仲宣,霍峻字仲邈,毋丘俭字仲恭,陈翔字仲麟,范康字仲真,淳于琼字仲简,羊祜字叔子,崔琰字季珪,耿纪字季行等等等等,举不胜举,所以不再举了。
刘璋---
张任,刘璋的部下,益州从事,以忠勇著称。少有胆量,有志节。
三国演义第60回登场。刘备入蜀时,张任出言劝谏刘璋提防刘备,刘璋不听;宴会之际,庞统设计让魏延舞剑,趁机除掉刘璋,张任见势,出面对舞,解救了刘璋。后来,刘备攻打刘璋,张任引兵对抗,多次击退刘备,并在落凤坡埋伏射死庞统;后诸葛亮从荆州前来支援,用计擒获张任;张任宁死不降,遂被处斩。
严颜,原为刘璋的部下,巴郡太守。
211年,刘备受刘璋的邀请入蜀,经过巴郡,严颜感叹:“此所谓独坐穷山,放虎自卫也!”
212年底,刘备开始进攻刘璋,严颜据守江州。
《三国志·蜀志·张飞传》:“(张飞)至江州,破璋将巴郡太守严颜,生获颜。飞呵颜曰:‘大军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颜答曰:‘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飞怒,令左右牵去斫头,颜色不变,曰:‘斫头便斫头,何为怒邪?’飞壮而释之,引为宾客。”
法正字孝直,生于176年,卒于220年。扶风郿人也。祖父真,有清节高名。建安初,天下饥荒,正与同郡孟达俱入蜀依刘璋,久之为新都令,后召署军议校尉。既不任用,又为其州邑俱侨客者所谤无行,志意不得。益州别驾张松与正相善,忖璋不足与有为,常窃叹息。松于荆州见曹公还,劝璋绝曹公而自结先主。璋曰:“谁可使者?”松乃举正,正辞让,不得已而往。正既还,为松称说先主有雄略,密谋协规,原共戴奉,而未有缘。后因璋闻曹公欲遣将征张鲁之有惧心也,松遂说璋宜迎先主,使之讨鲁,复令正衔命。正既宣旨,阴献策与先主曰:“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张松,州之股肱,以响应於内;然后资益州之殷富,冯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犹反掌也。”先主然之,溯江而西,与璋会涪。北至葭萌,南还取璋。后刘备伐吴诸葛亮叹曰:“法孝直若在,必能制止主上东行,不致夷陵之败。”
黄权,字:公衡。年青时为郡吏,后来州牧刘璋征召为主簿。时别驾张松议接刘备,讨伐张鲁。黄权劝谏,刘璋不听,遣法正迎刘备,而降黄权为广汉长。
[212年],刘备攻益州,分下郡县,各郡县望风归顺,而黄权闭城坚守,待刘璋投降,乃见刘备归顺。封偏将军。[221年],刘备称帝,将要伐吴,黄权自愿为刘备先锋,议刘备总镇后方,刘备不听,封黄权为镇北将军,督江北军以防魏军,刘备统兵江南。战败之际,刘备撤退,道被吴军所封,黄权不能归还,是率领部下降于魏国。曹丕甚识之,任为镇南将军,封育阳侯,加侍中。
黄权弘雅思量,以所长,显名发迹,遇其时也。既忠谏於主,又闭城拒守,得事君之礼。武王下车,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闾,所以大显忠贤之士,而明示所贵之旨。先主假权将军,善矣,然犹薄少,未足彰忠义之高节,而大劝为善者之心。思,筹画有方,导师禳秽,遂事成章。偏任东隅,末命不祥,哀悲本志,放流殊疆。
张松,刘璋的部下,益州别驾,为人短小,放荡不治节操,然而很有才干;他认为刘璋暗弱,在他手下不足以发挥自己的才能,经常叹息。赤壁之战前夕,张松奉命出使结交曹操,不被礼遇,因此怀恨曹操,劝刘璋改为结交刘备。进而,张松与好友法正一同密谋出卖刘璋,将益州献给刘备,劝说刘璋迎接刘备入蜀。后来,刘备假意离开益州,张松写信劝阻,被兄长张肃发现并告发,被杀。
蜀左将军司马。初为议郎,与刘焉通家,焉阴令子范通马腾袭长安,事败,羲募将焉诸孙入蜀。后焉子璋立,汉宁太守张鲁稍骄恣,不承顺璋,璋杀鲁母及弟,遂为雠敌。璋累遣羲等攻鲁,数为所破。鲁部曲多在巴西,故以羲为巴西太守,领兵御鲁。后羲与璋情好携隙,赵韪称兵内向,众散见杀,皆由璋明断少而外言入故也。先主入蜀,张松言羲恃功骄豪,欲有外意。初,邓芝闻羲好士,往依焉。璋长子循妻,庞羲女也。先主定蜀,羲为左将军司马。
还有一个李严,被诸葛亮称为奇才的人
刘璋(生卒年不详),字季玉,江夏竟陵(今湖北省天门市)人。东汉末年宗室、军阀,益州牧刘焉幼子,在父亲刘焉死后继任益州牧。
刘璋为刘焉幼子,母费氏,是后来娶了刘璋女儿的费观的族姑。
刘璋的父亲是刘焉,下面我们跟着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刘璋的父亲刘焉的生平吧。
刘焉(?-194年),字君郎(《华阳国志》又作君朗)。江夏郡竟陵县(今湖北省天门市)人。东汉末年宗室、军阀,汉末群雄之一,西汉鲁恭王刘余之后。
刘焉初以汉朝宗室身份,拜为中郎,历任雒阳令、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太常等官。因益州刺史郄俭在益州大肆聚敛,贪婪成风,加上当时天下大乱。刘焉欲取得一安身立命之所,割据一方,于是向朝廷求为益州牧,封阳城侯,前往益州整饬吏治。郄俭为黄巾军所杀,刘焉进入益州,派张鲁盘踞汉中,张鲁截断交通,斩杀汉使,从此益州与中央道路不通。刘焉进一步对内打击地方豪强,巩固自身势力,益州因而处于半独立的状态。
兴平元年(194年),刘焉因背疮迸发而逝世,其子刘璋继领益州牧。
这是一个相当厉害的人物。和刘备一样,刘焉也是汉室宗亲,是西汉鲁恭王刘馀的后裔,他年轻时在州郡任职,因为宗室身份而被授予郎中一职。
简而言之,是个有野心也有能力的角色。
他提出的以宗室、重臣为州牧代替刺史控制地方州郡,直接导致了汉末各地军阀林立,中央对地方控制力的下降,应该说汉末的混乱也有他的一份功劳。
关于刘焉的故事还有一句话引人注目。
非英杰不图,吾既谋之且射毕。
不是英雄豪杰的话就不能图谋了吗?我不仅图谋了还得到了。
这句话出现在三国杀刘焉的口中,在大部分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不会对他有多少印象。他是益州牧,刘璋的父亲,他图谋了益州。也就是诸葛亮,庞统劝刘备取得的立国之所。
《三国演义》刘璋的帐下最牛猛将是哪些?有何依据?
本文2023-09-22 16:48:5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78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