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姓都我们的家谱怎么是这样的?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2收藏

我姓都我们的家谱怎么是这样的?,第1张

看你们家谱辈分排字,若第一字是天字,应该说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才修订的,最多是在民国晚期。

修谱人根据本族所记载以前上辈的字序排列,往下排20字,无上辈排序,一般按健在的最长辈及其以上两三辈的字,接序下排,也为20字。但20字的一般情况是四句五言诗,以便后辈族人容易铭记,以防乱了辈份和次序。但你们的20字既不像诗也不像顺口溜,确实不太好记。但这肯定是当时很多修谱人在长时间的多方商榷后议定的,肯定有其原因和道理,也是希望本族能后续有人、兴旺发达、吉祥如意、讲求文化、重振你们姓氏和本族的兴旺之意。

嘉禾花溪周氏

濂溪四世孙时泰公自福建汀州府归祭舂陵(即道州),而后卜居临武之燕溪。数传至明道公自燕溪迁北乡之油榨头花厅,即嘉禾油榨头花溪。明道公八传至景聪,为平田区花溪周氏支祖。

嘉禾神渡周氏

始迁祖荣任公,明时自桂阳北乡花园迁此。

嘉禾清溪、石桥周氏

始祖万盛公,宋咸淳9年(1273)自临武白竹迁居于此,称"清溪周氏"。至1930年,有444人。其后裔子美于元至元年间自清溪迁居石桥周家,称"石桥周氏"。

嘉禾石桥周家周氏

始迁祖子美公,偕子宗杰元初由临武清溪迁嘉禾石桥周家。宗杰长子先,分析清泉坊,至1930年,共553人;次子潮,分析丹桂坊,至1930年,共483人。

嘉禾石鼓园周氏

始迁祖思政公,明时自新田县之板溪迁此,以农创业。后人分居于里平墟、大岭脚。

嘉禾南源周氏

始迁祖瑲琳公,由嘉禾石桥区清泉坊迁南源。

嘉禾下屏山周氏

始迁祖国成公,清同治间自衡州迁嘉禾下屏山。

嘉禾泮溪周氏

始迁祖树伯公,元时自临武白竹迁嘉禾泮溪。至1930年,凡28户,男64人,女59人,共123人。族人分布石砠岭。

嘉禾泮溪坊周氏

支祖维琳、维球公,清乾隆间自嘉禾老庞家分迁泮溪坊。至1930年,凡28户,男66人,女66人,共132人。

嘉禾山元坊周氏

支祖如兴、思杨公,明时自嘉禾清泉坊分迁山元坊。至1930年,凡134户,男258人,女203人,共461人。

嘉禾秀庭坊周氏

始迁祖思泰公,明时自嘉禾清泉坊迁秀庭坊。至1930年,凡64户,男138人,女154人,共292人。

嘉禾陶家坊周氏

始迁祖思显公,明时自嘉禾清泉坊迁陶家坊。至1930年,凡50户,男99人,女98人,共197人。

嘉禾官田坊周氏

始迁祖伟旻色,明时自嘉禾丹桂坊迁官田坊。至1930年,凡113户,男267人,女233人,共500人。

嘉禾老庞家周氏

始迁祖文义公,清康熙时自嘉禾县丹桂坊迁老庞家。至1930年,凡30户,男54人,女58人,共112人。

嘉禾新庞家周氏

支祖文为、文爵,清康熙间自嘉禾丹桂坊迁新庞家。至1930年,凡22户,男73人,女52人,共125人。

临武平田燕溪周氏

祖籍山东青州。宋时时泰公奉祖遗命于舂陵告祖时,迁居临武平田燕溪(今花塘乡)居住。1982年有周姓12635人,大部分居麦市(4246人)、万水(3020人)。

汝城马岭周氏

始迁祖少卿郎,宋嘉定时自江西吉水县泥田因官郴州太守而迁湘,开基于汝城县津忝乡马岭。族人分布在长塘、前山、下洞及郴州走马坪等地。至1948年,全族人口约1500余人。宗祠在马岭。

汝城永丰周氏

始迁祖辂公,字万二郎,宋宁宗时自江西吉水县泥田随父仕湘而迁湘,开基于汝城县和平乡永丰。四世逢圣迁濠头丰亨,五世良叟迁高原,六世廷华迁江西雁湖。至1948年,已传28代,全族人口3000余人。宗祠在本乡之永丰。

汝城岩前周氏

始迁祖竹溪公,明正德时由宜章县黄土塘迁汝城岩前。至1932年,已传15代,丁口400余人。族人分布管垅、姜阳、大盈等。

王姓,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世界三大姓氏之一。王姓超过李姓成为中国第一大姓,有大约9288.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5%;在中国河北、辽宁、山西、山东、江苏等省,国外也有。王姓历史悠久,名人众多,如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书圣王羲之,唐代著名诗人王勃、王维、王昌龄、王之涣。2013年4月,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通过综合分析:“王”姓是中国第一大姓。

 源于姬姓,出自周朝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裔,属于以王族身份为氏。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之后,因本来是王族,所以他们以王为姓。东周灵王太子姬晋,因直谏被废为庶民,迁居于琅琊(今山东[3]省),世人称其为“王”家,其后亦以“王”为姓,称为王氏。太子晋周灵王太子晋是天下王姓人最重要的得姓始祖之一。太子晋又称王子晋、王子侨、王乔,是东周灵王的太子,本为姬姓。《通志·氏族略》言:"若太原、琅邪王之王,则曰周灵王太子晋,以直谏废为庶人,其子宗恭为司徒,时人号曰王家。"晋生于洛阳,在周灵王初年被立为太子,当时流经洛阳的谷、洛二水经常泛滥,灵王派人壅塞河道,他力陈不可,主张因势利导以治水,不被灵王采纳,后终因忤逆之罪被夺去太子名位,废为庶人。后代被世人称为王家,便以王为氏。太子晋去世后,楚国诗人屈原在《远游》中有云“轩辕不可攀援兮,吾将从王乔而娱戏。”唐代李白也曾写过“吾爱王子乔,得道伊洛滨”的诗句。姬姓之王的另一支京兆王、河间王为周文王的第十五子、周武王之弟毕公姬高之后。姬高始封于毕,其裔孙毕万入晋为官,封为魏成侯,战国时与赵、韩三家分晋,立魏国。后魏王假在位时,魏国被秦所灭,子孙分散,因号为王家,以王为氏。

  例如信陵君魏无忌,先是避难于泰山,至西汉时期入朝,被汉高祖刘邦封为兰陵君,其后裔子孙认为自己源于王族显贵之家,便易姓为王氏,世代相传至今。

福建王氏的祖先是三王开闽的王潮

不知道生活在现在的你,有没有见过一本书,那就是家谱。可以说这本书记载着你的祖祖辈辈的姓名。小编就见过自己家的家谱,它真的记载了我的祖先的姓名。而且我觉得这也是一本神奇的书,它让我知道了我这个姓氏,一个大家族,从古至今的发展。它也能看出我们家族的人员体系,说起来也是一件特别有趣的事情。但是其实,可能许多零零后就已经没有见过家谱这种东西了,因为现在可能许多人都不修家谱了。

其实家谱这个东西,从古代就开始有了,但是每一个时期的要求还不一样。早在北宋年间,这个东西只能存在于皇宫,平常百姓家庭是不允许私自修谱的。从这一点也能看出,古代封建制度的等级森严。但是从先秦时期开始,修家谱这种事情就变得很普遍,因为他只是简单的记载一下祖先的姓名之类的。这也是让后人对自己的祖先有一个认识吧,可能也是告诫后人不要忘本,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我国孝文化历史悠久。

但是在如今,修家谱这种事情真的很少见,那为何现在很多人都不修家谱了?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一:因为许多人远走他乡,再也不是生活在祖先生活的地方,而出门在外的他们,家谱这种东西他们是顾不上的,因为这对他们来说可能根本没有必要。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传统观念也发生了改变,大家对家谱这个东西也没有那么重视。二:自改革开放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导向,基本上大部分人的观念都是以“钱”为导向,修谱不仅不能赚钱,还要花费大笔资金和时间,与当下的观念大相径庭。

这也让我们想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到底该不该修家谱呢?不过每个人的思想观念都不同,有的人觉得有必要,肯定也有人觉得没那个必要。毕竟时代在进步,无论是我们的生活方式,还是思想观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一些老旧的东西,可能真的会被时间慢慢的淘汰。但是,即使没有家谱,我们还是要注重孝道,不能忘本。没有我们的祖先,就没有我们的今天,也没有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一些传统文化,我们还是不应该把它抛弃的,有的也需要我们去发扬光大,因为这是我们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的历史文化。

任何时候都不晚,只要你开始做就不晚,不过若之前没有家谱参照,现在再来做会比较艰难,毕竟人的记忆都是有限的,没有记录记住的东西会非常少,去搜集资料范围也会比较广,不过如果有心去做,这一切都不会是问题。

山东桓台岳、罗、朱、齐、赵、方、王七姓都是岳家人 (2009-09-21 17:35:50)转载▼

标签: 世系 白巾 岳飞家史考 后裔 桓台 杂谈 分类: 关于岳家

岳霖次子岳琛山东桓台县后裔考

山东桓台县岳飞后裔,系岳飞三子岳霖之后,岳飞—霖—琛—宽—速—温—超之—让-瑜-河-选-讲,十二世讲祖为桓台岳姓发派祖。根据桓台县《岳氏世谱》记载,十二世讲、训、诲兄弟三人,原始居河北枣强,明洪武四年(1371年)奉旨迁山东,讲迁桓台,诲转迁博山,训留枣强加会。十二世讲祖迁桓台时,有世系图传世,万历丙申(1596年)大水淹没了桓台城,东北三关房舍无存,世系图遗失,数代之后的子孙,只知道自己是岳飞之后,而不知属于哪一支,前几年续谱,先人们都想寻根问祖,但由于条件限制,未成其事。1999年,博山族人、二十七世岳禄昌,东奔西走,查找祖根,后终于在岳力先生主编的《岳飞家史考》二册72页东明世系中查到训、讲、诲兄弟是岳飞十二世孙,系岳飞三子岳霖之后,岳禄昌拜访了东明县西关村,东明县岳氏祖茔碑文中亦有记载。2000年11月,岳飞思想研究会主要负责人岳力先生为此到淄博进行了考察。

据东明族人讲,讲、诲兄弟是奉旨随同其他移民,坐船沿运河北上至直隶(今河北省)枣强县移民集中点,而分发至桓台、博山的。桓台讲祖,在索镇定鼎后,当时周边地区黑恶势力突起,以“白巾”为号的白巾贼,作乱于桓台、长山、高苑(今高青县)、博兴与临淄等地,他们抢劫掠夺无恶不作,民不聊生,故里众乡皆知桓台岳讲一家,父子八人坚毅刚强,伸张正义,具有先祖遗风,胆略过人,拥其带领乡众,剿战乌河河畔,追杀白巾,灭贼数人,溃败而去,乡里称快。因此,贼心抱恨思毒岳氏,岳讲深为此惧,弥留之时,即命其长子独一本姓,迁居桓台城里,即现在新城北关岳家胡同。以下六子,各迁其妻父家,并随妻姓,其后代起名,也只改其姓,辈份仍按岳氏排辈不变。从此,在桓台出现了众所周知的岳、罗、朱、齐、赵、方、王的七姓一家,此乃桓台“岳七姓”之由来也。

在桓台县索镇乌河两岸,原有一官亩3314亩茔地,其中只有一墓,名曰七姓祖坟,在桓台很有名气,是桓台八景之一。

十二世岳讲迁居桓台,迄今已有630年的历史,据不完全统计,现已繁衍人口6800余人,分布数省市县,散居70余个村庄,传世快慢距离甚大,慢者二十五世也还有老翁,快者三十四世也见新人。

桓台《岳氏世谱》已续修五次。分别为雍正十二年(1734年),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嘉庆十年(1805年),民国八年(1919年)和1995年。在第四次、第五次续修中,都聘请了名人作序。为了不至于犯讳重名之谬,在嘉庆十年第三次续修时,规定了从二十二世开始,排辈世系按“毓德振宗,端本可大,维道乃兴,念祖先发”十六字辈,民国八年第四次续修时又增加了“儒业传家,英俊华国”八字辈。当前,适逢盛世,在迎接纪念岳飞诞辰900周年之日,终于把飞祖与讲祖这段谱系衔接起来。

岳飞至今,时近900年,其后裔遍布海内外,各地人才辈出,美不胜举。且看桓台后裔,发扬先祖岳飞公“尽忠报国”精神,在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一批批优秀卓越的人才英杰,现将他们的名字与业绩载入《岳飞家史考》这部光辉史册。

在军界,二十六世有跟随傅作义南征北战、坚持抗日的高级将领岳锡峰;二十七世有在越南战场上履立战功的27军后勤处处长岳本祯,有渡江南下的干部王本江;二十八世有空军飞行大队长岳可星,有26军军务参谋岳可双(城东),有沈阳军区司令部飞行大队长兼教练岳可信;二十九世有淮海战役中多次立功、第一船上岸的渡江英雄赵大贵,有多次立功晋升为团长的王大峰,有省部级干部、上海农垦局局长罗大明。

在政界的县处级干部有,二十五世岳宗秀;二十六世岳淑德、岳淑祥;二十七世朱、罗本田;二十八世岳可村、岳可云、岳可信;二十九世罗大纯、罗大博、罗大智、赵大明。

科局级干部有:二十六世岳端前、岳端宝、岳端玉、岳端杰、岳锡岭;二十八世岳可功、朱可军、罗可绪、罗可义、罗可让、罗可普、岳可生;二十九世岳大永、罗大义、罗大前;三十世岳维杰、岳维新、罗维贤。

近期还出现了一批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硕士,有识之士,层出无穷,名繁不胜枚举。

1岳飞—2霖—3琛—4宽—5速—6温—7超之—8让-9瑜-10河-11选-12讲丶—13贵德—14吉—15继成—16东山—17良善—18冲儒—19安—20怀印—21景运—22毓琪—23德溥—24振声—25宗沂—26端方—27本泰—28可登—29大德—30维顺—31道岗—32乃福—33兴中

(《岳飞家史考》(第六册)36-39、107—109页)

(文本录入:河南社旗岳宗高)

分享: 分享到新浪Qing

6

喜欢

阅读(496)┊ 收藏(0) ┊转载(3) ┊ 喜欢▼ ┊打印┊举报

已投稿到: 排行榜 圈子

前一篇:岳飞是中华民族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我姓都我们的家谱怎么是这样的?

看你们家谱辈分排字,若第一字是天字,应该说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才修订的,最多是在民国晚期。 修谱人根据本族所记载以前上辈的字...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