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的庞姓名人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3收藏

庞的庞姓名人,第1张

庞涓:战国时时期,魏国人。在魏国任大将。公元前354年,庞涓率大军包围赵都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王命孙膑为军师,率军救赵。孙膑乘魏国内部空虚,率军直捣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庞涓撤军回救。疲惫不堪的魏军走到桂陵(今河南长垣北)遇到埋伏在那里的齐军。齐军以逸待劳,大破魏军。“围魏救赵”的桂陵之战,成为历史上的著名战例。

庞统(179-214年8月29日):字士元,荆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官拜军师中郎将。才智与诸葛亮齐名,道号“凤雏”。在进围雒县时,统率众攻城,不幸被流矢击中去世,时年三十六岁。追赐统为关内侯,谥曰靖侯。庞统死后,葬于落凤庞统墓坡。现于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县城西的鹿头山白马关处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庞统祠墓。

庞德(—219)字令明,东汉末年南安狟道(今甘肃陇西东南)人。曹操部下重要将领。官至立义将军、关门亭侯。谥曰壮侯。有一子庞会。

庞苍鹰:太原(今属山西省)人,南北朝时北齐大臣。爱交游豪侠,高欢常去其家做客。高欢起兵后,弃家投归,为兼行台,仓部郎中,后擢安州刺史。

庞勋:唐末桂林戍卒起义军领袖。初在戍守桂林的徐州,泗州军中任粮料官。公元863年,唐曾在徐州、泗州募兵二千戍守交趾,其中抽出八百人戍守桂林(广西桂林)。原定戍卒三年调换一次,至868年已满五年仍朱调换。868年,戍守桂林的都虞侯许信等发动兵变,杀死都将王仲甫,他被推为领袖,经湖南、浙西,入淮南,攻克宿州(安徽宿县),称兵马留后。全歼彭城(江苏徐州)来攻的崔彦曾所遣的三千人。他北渡濉水,取彭城,俘唐徐泗观察使崔彦曾等,扩展至万余人。他巩固彭城外围,人们远道来归,发展至二十万人,占有今鲁南、皖北、苏北大片地区,乘胜连克濠、滁、和等州。唐命康承训为都招讨使,并约沙陀朱邪赤心(后来唐赐名为李国昌)协助镇压,他也屡胜,滋长骄傲轻敌情绪,部众纪律松懈。他派徐州归将张玄稔拒守,玄稔叛变,宿、徐失守。他反攻失利,在蕲县(宿县南)西渔水边战死。

庞福成:太谷(今属山西省)人,五代十国时后蜀名将。公元九三零年,石敬瑭征西川,攻占剑门天险,庞福成率兵袭破唐营,以少胜多,扭转战局。

庞籍:字醇之,单州成武(今山东成武县)人,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及第后,任黄州司理参军,深得知州夏竦的赞许,认为庞籍极具宰相之才,他日必成大器。不久庞籍又先后升任为江州军事判官,开封府司法参军,刑部详复官,群牧判官,大理寺丞,殿中侍御史,累迁至枢密副使,枢密使,宰相等。 庞籍还是韩琦、范仲淹等人的好友,司马光、狄青等人的恩师。

庞安时:字安常,宋朝人,幼时读书,过目不忘,他家里世代是医生,所以家里藏有许多医学书,凡是来求诊的人,都留宿家中,亲煎汤药,病痊愈后,才让回去,从试验中又归纳出了许多秘方。著有《难经解数》、《草本补遗》、《伤寒总病论》等,对医学的贡献最大。

庞尚鹏:字少南,广东南海人。是中国明朝官员。

嘉靖三年(1524年)生于南海叠滘乡。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进士,由乐平知县历巡按河南、浙江。万历年间上任福建巡抚,清廉自洁,《虚室行》诗云“细视瓶中久无粟,举火终朝待邻曲。长饥近午始一餐,敢望丰年收万斛。”主要从事福建之军政事务,以推行一条鞭法和清理整顿两淮盐法而闻名。一条鞭法成闽省定制。隆庆二年(1568年)任右佥御史。隆庆三年(1569年)十二月,河东巡盐郜永春劾尚鹏行事乘违。神宗即位,御史计坤亨等上疏言尚鹏无罪。

万历四年(1576年)福建巡抚庞尚鹏与胡守仁发生冲突,首辅张居正以重言谴责庞尚鹏。隔年罢官南归。万历八年(1580年)卒于家。谥“惠敏”。著有《百可亭稿》、《奏议》、《殷鉴录》、《行边漫议》、《庞氏家训》。

庞云镨:(1833年—1889年),字芸皋,是庞夷筒之孙,原籍绍兴。父庞听泉,在湖南历任师爷、幕僚,庞云镨在南浔读书侍奉母亲。1843年上海开埠后,洋商大购南浔辑里丝,丝价步涨,业丝成为发家捷径。庞云镨15岁即去镇上“八牛”之一陈熙元开设的陈裕昌丝行当学徒,满师后已通晓蚕丝经营之道,以及品评丝质优劣的技术,他遂以小本贩运牟利,逐渐积累资本。后来成为南浔“四象”之一。

庞钟璐:江苏省常熟人,清代大臣。道光年间进士,历任编修、国子监祭酒、礼部侍郎等职。后迁工、刑等部尚书。

庞中华:四川达州市人,著名书法家、教育家和诗人。当代中国硬笔书法事业的主要开拓者。现任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主席,庞中华硬笔书法学院院长,曾当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庞中华练习硬笔书法几十年,遍临名帖,他认为对前辈的书法不能一味临摹,失去自我,而应该不断创新,用他的话说就是“读古帖写现代字”。

庞中英:中国当代著名的国际政治学者之一。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教授,博士生导师。 1962年12月31日(农历壬寅年腊月初五)生于山西省。北京大学亚非研究所毕业,获法学(国际政治学专业)博士学位。 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和中国驻印度尼西亚大使馆从事研究工作。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访问学者(客座研究员)。主要研究和教学方向为:全球问题与全球治理、亚洲和非洲研究、国际政治经济、外交政策分析。

庞玉良: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人,1966年出生。1988年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经济管理专业,曾在北京饭店、北京新世界宾馆、华润饭店工作,后进入美国西北航空公司从事货运业务。1995年在北京创办北京林德国际运输代理有限公司,目前在迪拜、尼日利亚、香港、莫斯科、美国等地设有分公司。2007年出资10亿元买下德国帕希姆国际机场的河南商人庞玉良,2007年被中国并购公会评选为2007年全国十大并购人物。

庞青年:男,1958年1月出生于浙江省台州天台县,金华尼奥普兰车辆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青年汽车集团董事局主席。他把节能降耗、提高运营效率、节省道路空间融入产品设计当中,契合了城市运营在公共服务领域“以人为本”的新理念;他把国际造车的尖端技术引进中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再创新,规避了低门槛造就的过度竞争,开辟了民企造车的新路径。

庞龙:内地歌手,辽宁省阜新市人。

庞赟:河南泌阳人,中国互联网90后站长,移动端互联网站长,日全购、安沫网创始人,中国白客联盟站长。

庞树江:山东临沂人,2011年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现留疆。

庞承瑞:自由职业者,山东菏泽人。

庞开计:安徽人、合肥新娱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董事长

庞胜泽:诗人,骑行客,作品入选《一墙之隔》,昆明恒萧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

庞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零一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七。庞姓起源于哪个朝代呢?庞姓名人又有哪些呢?

庞姓族人是周文王的后裔。根据《千家姓查源》的记载,庞姓出自周朝,周文王的儿子毕公高因受封于庞乡,他的后世子孙以其受封地名“庞”作为姓氏。而根据《通志·氏族略》上的记载,庞氏出自姬姓,是有4000多年历史的古老姓氏。后,毕公高的儿子庶受封于庞,后代因以庞为姓氏,望族出于谯国,居于始平郡,即现在的陕西省兴平县东南部;谯国郡即今天的安徽省毫县。

寻根溯源庞姓来源有四:

1、出自姬姓,为毕公高之后。据《通志氏族略》及《千家姓查源》等所载,周文王之子毕公高之后,其支庶封于庞,后世子孙以邑为氏。

2、出自高阳氏,是黄帝之孙颛顼的后代。据《百家姓注》所载,颛顼八子之一庞降,后世子孙以祖上的名为姓。

3、襄阳庞姓,相传其家富盛,好为高屋,乡党荣之,曰庞高屋,后遂以庞为姓。

4、出自他族或他族改姓。据《汉书王莽传》所载,西汉西羌人中有庞恬;清满洲人姓,世居盖州;又,清满洲八旗姓庞佳氏后改为庞姓;今满、土家、瑶、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

庞涓:战国时魏国将领。早年与孙膑同学兵法,涓后仕魏惠王,自认为能力不及孙膑,乃阴谋断其膑骨(即膝盖骨),后为孙膑设计杀于马陵道(今山东范县西南)。

庞统: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东汉末刘备谋士,初与诸葛亮齐名,号“凤雏”。从刘备入蜀,谋策居多,为刘备军师中郎将,后在进军雒县途中,中流矢而死,年仅三十六岁。庞德:南安狄道人,三国魏名将。先从马腾,后事张鲁,后同张鲁一起降曹。曹操知其勇猛善战,拜其为立义将军,封关门亭侯。后被水淹七军,为关羽所擒,不屈而死。

庞苍鹰:太原(今属山西)人,南北朝时北齐大臣。爱交游豪侠,高欢常去其家做客。高欢起兵后,弃家投归,为兼行台,仓部郎中,后擢安州刺史。

庞孝泰:白州(今广西博白)人,唐初任左骁将军,为辽东行军总管,与苏定芳征高丽岭西。兵近蛇水,盖苏文来攻,孝泰身先士卒,冲杀在前,过关斩将。但因出征遥远,接济困难,寡不敌众,偕同十三子为国捐躯。孝泰逝后,部署尊其遗嘱:“泰生于白州,死当归白州。”将其头颅取下护送归里,葬于云飞山巅。此“千古英杰”千百年来一直受到博白人民和两广庞姓子孙的垂仰和崇敬。

庞勋:唐末桂林戍卒起义首领。唐末为防止南诏东侵,从徐州藩镇召募士卒八百人,戍守桂林,约定三年轮换,六年后,当权者仍然食言,戍卒遂发动暴动,并推他为首领。北归途中,饥民纷纷响应,队伍迅速发展到二十万人。后战死。

庞师古:曹州南华(今山东菏泽西北)人,唐末朱温部将。初从黄巢,后事朱温。唐昭宗光华二年(八九九年)冬,唐武安军节度使马殷,派李琼攻连州,城破后,庞师古自杀。

庞福成:太谷(今属山西)人,五代十国时后蜀名将。公元九三零年,石敬塘征西川,攻占剑门天险,庞福成率兵袭破唐营,以少胜多,扭转战局。庞籍:单州成武(今属山东)人,北宋大臣。进士出身,历任侍御史、天章阁待制等职。西夏元昊反,为陕西安抚使,又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延州,用名将狄青。宋夏议和后,任相五年。

庞安时:蕲州蕲水(今湖北浠水)人,北宋医学家。少从父学医,年未二十即通黄帝扁鹊医书。为人治病,十愈八九。着有《难经辨》、《伤寒总病论》、《本草补遗》等。

庞尚鹏:南海(今广东广州)人,明朝官吏。嘉靖年间进士,曾任右佥都御史,福建巡抚等职。“一条鞭法”是其首创,为政颇得民心。浙江、福建、广东皆感德之,立祠祭祀。有《百可摘稿》。

庞钟璐:江苏常熟人,清代大臣。道光年间进士,历任编修、国子监祭酒、礼部侍郎等职。后迁工、刑等部尚书。

庞雄:广东吴川人,近代民主革命烈士。曾因策划广州新军起义未果,亡命日本。一九一一年参与广州起义被俘,宁死不屈,被清廷杀害,年仅二十岁。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庞姓起源参考之一

「庞」源出:

出自姬姓,以地名为氏。 据《通志.氏族略》所在载,周文王子毕公高之后,其支庶受封於庞乡, 因以为氏。

家族名人

庞涓 战国时魏将,与孙膑同学兵法於鬼谷子,因嫉膑之能而刖其足。后魏、齐交战,膑为齐将,困涓於马陵,涓智穷自刭而死。(并不是给孙膑射死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庞统(179~214)三国时襄阳人,字士元,德公之侄。少时朴顿,未有识者,往见司马徽,徽甚异之,称为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渐显。刘备召以为治中从事,与诸葛亮并为军师中郎将,佐刘备取蜀。后因围雒县,攻城时中流矢而卒,时年三十六。

地望分布:陕西户县,安徽亳县。

庞姓起源参考之二

庞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庞姓的起源十分古老,远祖可以上溯到古代部族领袖黄帝时期,上古时黄帝的孙子古帝颛顼有八个儿子,其中一个名叫“庞降”,庞降的子孙后代就以“庞”为姓。因此,这支庞姓起源于黄帝嫡裔。到了周代,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毕公高受封为诸侯,封在毕地,爵位公爵。毕公高的一个庶子被封到庞乡,他的子孙后代遂以封地名“庞”为姓。因此这支庞姓起源于周王朝王室之姓,姬姓。庞姓后来在南安郡发展成 望族,世称南安望。

姓 氏 来 源

姓氏: 庞 祖籍: 庞乡

祖宗: 毕公高 郡望: 始平郡

分类: 以封、住地为氏

历史名人

庞氏在历史上始终拥有较好的声名。战国时期,就有与孙膑斗智的魏将庞涓;三国时期有与“卧龙”诸葛齐名的“凤雏”先生庞统,庞统为刘备谋士,可惜英雄,竟中流矢而死;魏有将军庞德;宋有宰相庞籍、医学家庞安时

姓氏来源

庞姓是周文王是后裔。根据《千家姓查源》的记载,庞姓出自周朝,周文王的儿子毕公高因受封于庞乡,他的后世子孙以其受封地名“庞”作为姓氏。而根据《通志·氏族略》上的记载,庞氏出自姬姓,是有4000多年的古老姓氏。周文王的儿子毕公高之后,他的儿子庶受封于庞,后代因以庞为姓氏,望族出于谯国。望族居于始平郡,就是现在的陕西省兴平县东南部;而谯国郡就是今天的安徽省毫县。

玉林市辖5县(市)两区,境内地形多样,山川河流平原丘陵皆有分布,树木郁郁葱葱,动植物丰富,极适宜人类生存发展,所以新石器时代已经有不少原始人类在此生活繁衍。这些原始人类在玉林福绵马头岩大岩洞、福绵竹山、兴业龙安石井岭、城北竹山、容县石头镇大神岭和打铁岗等地生产和生活。他们打磨石器、狩猎、采果,过着简单而无忧的生活。这些人是与5万年前的桂林甑皮岩人及1万年前的柳江人一脉相承的,是现代壮族祖先的一部分。就是这些人发展起来的西瓯、骆越族及其后裔,与后来的汉民族一起构成玉林人的主流。 唐代以前,玉林广大区域主要还是少数民族居住,少数定居此地的汉人慢慢也入乡随俗,成为既保留有汉文化特点又吸收了部分原住民文化的人群。 玉林辖区内,从先秦时期至南北朝,一直是古百越族居住之地。其中主要为西瓯、骆越及其后的乌浒、俚、僚等族群。现代壮族与他们有着极其密切的渊源关系。这是现代民族学研究的通识,也是现代社会的共识。但可以肯定,居民多数为西瓯、骆越及其后的乌浒、俚、僚等。这从各县市区有史可证,先后出土且分布很广的100多面从汉代至唐代的铜鼓就足以证明这一点。因为铜鼓是骆越族及其后裔所制造和使用,有铜鼓出土的地方即说明此地过去有少数民族存在。秦王朝南迁号称50万汉人,实际上只居留于广西桂东北及桂东的一些地方,有无汉人实际到达今玉林境内还是未知数。目前为止,仅在桂东北的兴安发现秦城、桂东的一些地方发现秦代遗物或遗迹,但今玉林市境内既无秦墓也无其它遗迹,似乎从另一方面说明汉人足迹尚未到达这方土地。但汉代统一岭南后,汉族人到广西的增多了,影响有所扩大。特别是东汉时马援南征,所到之处,通渠道,修城廓,其部属有的留居于骆越人中,即是史籍记载的“马留人”。 这时期,玉林境内有汉人的可能性才大大增强。贵港发现大量汉墓、南流江作为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通道、玉林出土五铢钱、玉林境内大量与马援有关的传说与遗迹等,都充分说明汉人确实在此留下深刻影响。但同时,从中也发现一个规律,那就是汉人的居住地和遗迹,都局限在交通要道沿线和治所附近。西瓯、骆越和乌浒人仍是玉林大地上的主要居民。他们仍然是玉林的主要开拓者。但既然同居一地,必然会发生交往交流,包括语言文化婚姻生活习惯等等。汉人在保留自己特点的同时也吸收了当地的一些文化和字汇,同样,少数民族中的一些先进分子也吸收了部分汉文化。现代粤语系中的古代汉语字汇及语音,应当是这一时期奠定的基础。 南朝及隋、唐时期,史书中对于包括玉林在内的岭南地区民族记载还是俚、僚等族属。但这一时期,由于东晋、南朝时期战乱频起,大批北方人南迁,有可能进入玉林境内。同时,由于从南朝至隋唐时期都左右着岭南局势的宁氏家族和冯氏家族(特别是冼太夫人主政时期)主动接受中央政府领导,推行民族团结和睦政策,带头实行和汉族的通婚,积极吸纳汉族先进文化和制度,从而使得原住民族慢慢丧失少数民族特性而向汉族靠拢转化。据史书不完全记载,现玉林一带唐代户口在7万人以上,其中容州17087人,牢州11756人,郁林州9699人,白州9498人,绣州9773人,禺州17048人。毫无疑问,其中相当部分是汉化了的少数民族。这部分汉化了的少数民族及南迁至此的汉人,正是现代玉林人的先驱。

至宋代,玉林原住民族要么已经同化,要么迁移它乡,还保留本民族特性的居民在玉林大地上已经成为少数,而汉族一跃而成为玉林主体民族。 从目前所掌握的史料而言,直接指明玉林古代少数民族的有限记载始于宋代。宋初的《地理志》有“郁林州夷人,居山谷……”及“废党州古党洞夷人……巢居夜泊”的记载。这里所指郁林州,州治实际在今兴业境内,而废党州古党洞,也是在今兴业县卖酒、小平山、北市、龙安一带。所谓“夷人”,根据相关文字推定属于现代壮族前身的一部分。这说明至宋初,作为现代壮族的前身俚僚僮等族属,已经不再作为主要族群存在于郁林州、南流县等地(即今兴业、玉州、福绵)。从唐五代至两宋时期,相当数量的汉人到达玉林。如容县的封、关、张姓等、玉林的陈姓、陶姓、钟姓、庞姓等迁入,还有其它无法考证的众多姓氏也迁居玉林。事实上,宋朝时,玉林一带已有“主、客”之分。在户籍记载中的“主”户,应当就是前代已定居此地的汉人及已经汉化了的原住民。所谓“客”,实际上就是唐宋时期迁至此的汉人,这就是广泛意义上的客家人,也就是从其它地方迁至此的北方人。数量有多少呢?据史料不完全记载,当时已经有6700多户迁居至今玉林一带。其中,“容州普宁郡,户,主,一万零二百二十九;客,三千五百四十七”;“郁林州,户,主三千五百四十二;客二千三百”;“白州,户,主三千七百二十七,客八百六十二”。 这是玉林客家人祖先最早的记载。

明清时期,伴随着官府镇压及防范瑶民等少数民族起义的需要,其它地方的瑶、僮、俍、回族被迁至玉林安置,而大量汉族也因种种原因从邻近省份或地区迁移到玉林,汉族与少数民族间的互相融合交流,最终形成了现代玉林人。 瑶族在玉林的聚居,主要是绵延250年的大藤峡瑶民起义的结果。据相关学者研究认为,瑶族是从唐宋时期才开始南迁广西的。何时到达玉林大地,目前还无法考究。但是从相关资料可知,明清时期存在于玉林的瑶族相当部分是政府安置的结果,也有一部分属于自由迁徙而来。民国版《兴业县志》引用史料有“明洪武二年,瑶人王龙关反,主簿颜珍剿平之”的记载,说明最迟在元朝已有瑶族在兴业县定居。容县瑶族既有流动不定的过山瑶,也有定居的瑶族支。主要存在于容县南部地区。过山瑶这一支,性好迁徙,实行火葬。博白和北流瑶族都属于政府安置而来。明朝绵延250年的大藤峡瑶民起义,使得朝廷头痛不已。所以天顺、成化年间压制下瑶民起义后,就把瑶民安置到各地,设瑶目管制。在这种情况下,博白瑶,“自明成化年间平大藤峡起义后来县治。”北流瑶则是天顺年间被安置在县治南部。史书另有陆川山子、博白山子之记载,实际上也都属于瑶族之一支。 容县僮族及北流僮族皆与瑶杂居,分布在容县及北流南部地区。北流回族则是清康熙年间从柳州迁置而来,居住于县城。 玉林“狼人”自明代始入境内。所谓“狼人”,实际上是土官统治下的居民,“狼兵”即土官统治下兵丁。 “狼人”具有兵民合一身份。 古代玉林少数民族最值得一提的是“俍人”。俍人,从明清时代一直至民国,都被称为带有侮辱性质的“狼人”。其实,俍这一名称,乃来源于壮语,所谓“俍”就是土官,“俍人”或“俍民”,就是土官统治下的居民,“俍兵”就是土官统治下的“兵丁”, “俍目”就是替土官办事的头目,“俍田”就是属于土官所占有的山地。本居住于左右江流域,明代因兵寇不断,募充戌兵而分散到各地。直隶郁林州俍,居住于“州东北四十里抵大容山”的范围,明正德年间被募充戌兵,其后授田编户,谓之熟俍。博白俍人,是明代成化年间朝廷平大藤峡起义后,从贵县三江独木村调到博白守石梯、界牌诸隘。陆川俍人,则是明初来自宾州。兴业俍人,明成化年间入县境。这些俍人,具有兵民合一身份,授田耕守,别置俍籍,设俍目管之。 明清两代,大量汉族人出于各种原因(如因任职至仕而留下来、因经商而定居、因战乱而流落、因军屯而世居等)从江西福建广东湖南等地迁入玉林境内,广泛分布于辖区内各个角落,如玉林苏姓始祖明洪武年间从广东顺德迁居州佩、玉林晏姓周姓黎姓来自江西吉安、玉林大部分李姓的始祖来自湖南长沙府、玉林州佩蒋姓来自湖南、北流新丰李姓始祖则来自福建、玉林州佩张姓自广东来玉林经商而定居、玉林高山牟姓始祖因宦而定居玉林、福绵唐姓因军而居玉林、玉林南门陈自陈应定居兴业龙安后至明代时子孙扩散到各地、定居兴业大平山阳护的陶姓至明代时子孙扩展至陆川县,容县潘姓自河南、卢姓自江西、陆姓等自广东迁入。还有一些不太出名的姓氏也都在这一时期从各地迁入玉林居住。明清时期玉林较稳定的环境及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得汉民族人丁兴旺,定居地不断扩散,从而使得不同民族杂处相间,为玉林最终的民族融合创造了必要和充分的条件。 先进文化的吸引、融化及现实生活中的民族歧视,且伴随着与汉族的交流融合,语言、文化、风俗、服饰等日益接近、同化,慢慢的也就失去了少数民族习性。久而久之,原来是壮族或瑶族聚居地的居民,也说不清自己祖宗是壮族或汉族,而想当然为汉族了。 应当说,由于玉林从古至今都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没有发生大的战乱,居民也没有像其它地方一样发生根本性变化,使得来自不同地方的人群间融合过程是渐进式的,保留了更多古代地方传统特色,在语言方面表现尤为明显,受外来影响少,就保留了更多古代的语音语调,这也就是为什么玉林话流行范围小的主要原因。可以这么说,操玉林话的人群,其根基都建立在玉林数百年至一千多年的地方语言基础上,操其它方言的人群要么定居玉林的时间相对少,要么是保持客家人语言累世不变。 注:本文有关资料引用自下列地方志:《容县志》、《博白县志》、《北流县志》、《兴业县志》、《陆川县志》,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出版、光绪版《玉林州志》、民族学家黄现璠《壮族通史》、《玉林市地名志》、清嘉庆版《广西通志》。恕不一一说明。

庞的庞姓名人

庞涓:战国时时期,魏国人。在魏国任大将。公元前354年,庞涓率大军包围赵都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王命孙膑为军师,率军救赵。孙膑乘魏...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