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姓的来源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1收藏

刘姓的来源,第1张

刘为华人第四大姓。起源有三;

①源出于祁姓。相传帝尧姓伊祁,他的子孙有一支以祁为姓,被封在刘国(河北唐县),后代称刘氏。

②源出于杜姓。杜伯的孙子士会在晋国任士师,晋襄公死后,士会去秦国接公子雍回国继位,因晋国国内有变故而留在秦国,其后世取姓刘(即“留”之意)。

③源出于姬姓。春秋时,周匡王封小儿子王季于刘邑(河南偃师县南),号刘康公,后代也称刘氏。刘姓历史上望族很多。彭城刘隗家族、南阳刘瑾家族、诸城刘墉家族在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至于开劈大汉帝国的沛县刘邦家族就更不用说了。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刘氏你帝400多年;三国时刘备建立蜀汉,两代称帝43年;南北朝刘裕建立宋,历时60年;元末刘伯温辅佐朱元璋建立明朝,统一中国276年。可见刘氏善于建基立业。

刘姓家族较复杂 组成分子达五群

这个家族,组织情形也比较复杂。据考证,他们的组成分子至少有以下的五群——滞帝之裔、王季(周文王之父)之裔、娄氏之改姓、项氏之改姓及匈奴之改姓。

关于刘姓的得姓经纬,有一部《泰和刘氏先得录》的序文,记述得最为清楚:“惟刘姓出自祁,其后生子有文在手曰刘累,因以为名,事夏孔甲为御龙氏,子孙在商更为豕韦氏,又更为唐杜氏,至周又更为杜氏,杜氏生士荐为士师,因官命氏,又更为士氏,至晋,士会入秦,虽复归于晋,而子孙留秦者,遂稽刘累之名别姓刘氏,此得姓之所始。”

距今4000多年前的圣君唐尧,大家都知道是“五帝”之一帝喾之后,乃是黄帝的姬姓子孙。因此,追本溯源,的刘姓家族,很显然也是最为道地的黄帝子孙。

另外,在黄帝的其他子孙之中,根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的记载,也还有一支以刘为姓的。该书指出:“周大夫食采于刘亦为刘氏,康公、献公,其后也”,而这项文献所谓“周大夫”,经过历来许多学者的考据,已知为周文王之父周太王的后裔,在周成王的时候,被封于刘邑,也就是现在河南省偃师县西南的地方。换言之,这一支源自周太王的刘氏,是发于源河南。

那么,上述源自帝尧的刘氏,最初又是发源于何处?《通志氏族略》上记载:“陶唐氏之后,受封于刘,其地今定州唐县”,就明白指出了这一支刘氏的老家是在现在的河北省唐县。

大名鼎鼎的汉高祖刘邦,是出身于源自帝尧的那一支。据考证,这一支刘氏,初期是繁衍于现在的陕西、甘肃一带,到了公元前300年前,也就是周朝赧王的时代,开始向河南及江苏播迁。其中,辗转迁移到江苏丰、沛之地的子孙当中,有一位叫作刘端的人,生了4个儿子,依次为伯、仲、邦、交。老三刘邦,就是后来白手起家登上皇帝宝座的汉朝开国之主刘邦。

刘邦以一介平民东征西讨地打下了天下之后,很快地分封同姓于各地。于是,其后支派繁衍,很自然地到处为刘氏家族札下稳固的基础,形成了2000多年以来刘氏在每一处地方的盛况。据说,有汉一代,刘氏的皇亲国戚是分布于彭城、尉氏、临淮、南阳、广平、丹阳等地。到了第16世纪的明、清之际,刘氏的繁衍中心已增至25处,大致就是《中华姓府》一书所详列的彭城、沛国、弘农、河间、中山、梁郡、顿丘、南阳、东平、高堂、高密、竟陵、长沙、河南等地。

公元220年,曹操病逝,世子曹丕即位为魏王。然而曹丕实际上早就已经迫不及待,当即赶到洛阳宫中,向汉献帝与自己已经嫁给献帝的妹妹曹节索要玉玺。玉玺乃是权力的象征,索要玉玺实际上意味着曹丕暗示刘协“禅让”皇位给自己。刘协无奈之下只好交出了玉玺,然而皇后曹节却抱住不放,破口大骂,结果当然是徒劳的。

结果就是汉献帝刘协被废为山阳公,而曹丕则是代汉建魏,完成了父亲曹操未能完成的夙愿。而汉献帝虽然被迫禅让,不过却依旧锦衣玉食,和妻子曹节安度晚年,得以善终。前代皇帝禅让,一般得以保全性命,不过这个惯例却在二百年之后被刘裕打破了

首开恶例

刘裕自从京口起事以来,讨灭桓玄,南枭卢循首,北擒慕容超,收复关中可谓军功赫赫,因此被封为宋公,并且得以加九锡,获得剑履上殿、赞拜不名之权。

熟悉中国历史的都知道,加九锡一般也就意味着谋朝篡位。果不其然,420年刘裕代晋称帝,距离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刚好过去200年,南朝宋就此建立。

但是刘裕比起曹丕来说似乎有那么点“心胸狭窄”,因为他下令将晋恭帝司马德文用棉被捂死。而且这已经不是刘裕第一次杀死皇帝了,早在一年之前刘裕便命令王韶之缢杀了晋安帝,刘裕称得上是皇帝杀手,再算上之前被他擒杀的南燕皇帝慕容超、后秦末帝姚泓等人,死在刘裕手中的皇帝已经有六位了,这也为刘宋皇族惹来了杀身之祸。

宿命将在刘宋皇族身上轮回

针对刘裕杀死晋恭帝司马德文一事,胡三省《资质通鉴音注》中评价:“自是之后,禅让之君,罕得全矣”。从此之后,禅让之君几乎难以保全性命。

刘裕虽然雄才大略,但是他的后代却是一代不如一代,宋文帝刘义隆北伐变成了“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不过政治上总算还是有所作为,但是其后即位的宋武帝等皇帝却是荒诞不经。

477年刘宋大将萧道成击杀后废帝刘昱,立刘准为帝,也就是宋顺帝。然而萧道成册立刘准为帝不过是一个过渡阶段而已,他要为自己称帝争取时间。两年之后萧道成受到宋顺帝“禅让”登基建号,也就是南朝齐。萧道成派遣部将王敬则率兵入宫,刘准惊恐万分道:“欲杀我乎?”王敬则表示不过是让他换一间宫殿住而已,然而刘准已经听出了弦外之意,泪流满面道:“只愿来世不再托生帝王家。”

萧道成过去没多长时间,就命人暗杀了刘准,刘宋皇室几乎被萧道成赶尽杀绝。或许萧道成下手之前会想到刘裕,而刘准被杀之前也会想到自己的这位祖宗,要不是他开了先河,刘准说不定还能保住性命。

但是,刘裕真的如此愚蠢么?

不得已而为之

刘裕之所以屠杀司马皇族自然不是那么简单,实际上是他饱含深意做出的决定。魏晋南北朝以门阀士族为尊,当时比较著名的士族有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太原王氏、琅琊王氏、弘农杨氏、陈郡谢氏、清河崔氏等等。

而在这些士族当中则是涌现出了许多人才,比如曾经造反的王敦,率领八万晋军取得淝水之战胜利的谢安,他们之所以能够执掌大权靠的并非是杰出的个人能力,而是出身的门阀士族。

东晋王室偏安,因此世家大族实际上与皇帝共掌政权,所谓的“王与马,共天下”,“谢与马,共天下”也就是这个道理。而刘裕是什么人?往好听了说,他是汉朝后裔,往难听了说就是个寒门贱人。刘裕的父亲刘翘不过是个低级官员,工资勉强可以养家糊口,以至于刘裕不得不“织席贩履”来维持生活。

然而偏偏就是这么一个出身寒门的刘裕,却偏偏登上了晋王朝政治权力的最高舞台,主宰着整个东晋王朝。但是别看刘裕权高位重,实际上当时的世家大族却是根本看不起刘裕,甚至暗中准备反对刘裕,因为刘裕打破了规则,世家大族才应该掌握政权,寒门就老老实实的做贱民好了。

此时留着司马德文等晋朝王室,万一有世家大族想要拥立晋朝王室复位怎么办?新莽年间的起义军不就是这么干的么?因此刘裕干脆下令将司马皇族斩尽杀绝,如此一来世家大族想拥立皇帝也没有了人选。

寒人掌机要

自从陈群对魏文帝曹丕提出九品中正制以来,中国的权力便几乎操持在世家大族手中,但是自从刘裕代晋称帝以来,却是打破了这一局势,形成了“寒人掌机要”的局面,刘裕麾下的文武诸臣,比如心腹刘穆之,多为寒门出身。

刘裕斩杀司马德文的用意便在于此:那就是他要改天换地,彻底开启寒门掌权的新时代!司马德文一死,刘裕用屠杀手段血腥的震慑了高门大户,与此同时又消灭了他们反对自己的武器,虽然手段稍嫌粗暴,但不能不说是有效的招数。

对于刘裕屠杀司马皇族一事,在后世的确引起了不良影响,导致每一次改朝换代都要伴随着腥风血雨。但其实这并非是刘裕的本来意愿,刘裕之所以斩尽杀绝便是为了能够打破这种世家大族把持政权的局面,此后在南北朝数百年之间,寒门之中能人辈出。

公元479年,趁乱掌握了大权的萧道成,迫宋顺帝禅让帝位,改国号为齐,南朝宋终被南朝齐所取代。

南朝宋(420年~479年),中国南北朝时代南朝的第一个朝代,也是南朝版图最大的朝代,当时所谓“七分天下,而有其四”。

公元420年,宋武帝刘裕取代东晋政权,改国号宋,定都建康(今南京)。因国君姓刘,为与后来赵匡胤建立的宋朝相区别,故又称为刘宋。因刘裕故乡为春秋宋国故地,故以之为国号。又以五德终始说,刘宋为水德,故别称水宋。

南朝宋的开国皇帝刘裕出身于行伍,自幼家贫。时值东晋末期,民变此起彼伏,朝廷内部斗争也十分激烈。公元402年,东晋门阀大族桓玄乘朝廷实力虚弱,起兵篡位,改国号为楚,史称桓楚。

刘裕与刘毅等起兵勤王,并最终消灭了桓玄的力量。此后,刘裕率军南征北伐,其势力不断得到稳固壮大,并先后攻灭刘毅、司马休之等实力派,最终迫使晋恭帝将帝位禅让给他,南朝宋建立。

南朝宋建立后,北方诸国虎视眈眈,战事不断。公元424年,宋文帝刘义隆即位,他在位三十年,励精图治,国家生产经济终于有所恢复,遂有元嘉之治。

但公元453年,其长子刘劭为了篡夺皇位,惨无人道地杀害了父亲,之后王室诸子争位,混战不止,帝王荒*残暴,朝政日益腐败,国家实力从此一蹶不振。

刘裕

宋高祖武皇帝刘裕(363年4月16日-422年6月26日),字德舆,小名寄奴。祖籍彭城郡彭城县绥舆里,生于晋陵郡丹徒县京口里,西汉楚元王刘交之后 。东晋至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南朝刘宋开国皇帝(420年-422年在位)。

刘裕是南朝刘宋的开国皇帝,在他执政期间,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被称为是南朝第一帝。而他对子孙的训诫也一直被人们传颂至今。

南朝刘裕生平简介

刘裕生于363年,卒于422年,本为东晋权臣,后功高盖主,即位为王,开启了南朝政权。刘裕虽出生寒门,却才能出众,胸怀大志,王导之孙王谧就曾断言,刘裕一定可以成为一代英雄。

刘裕初次展露锋芒是在平定孙恩的反叛之战中,他以以少胜多、治军有方而被世人所知,他也因平乱有功,而被封为建武将军。

真正使他进入朝廷权利核心的是平定桓玄之乱。孙恩之战给了桓玄可乘之机,不久,桓玄就起兵谋反,篡位为王。刘裕当机立断,表面上降于桓玄,实际等待时机,图谋大计。而桓玄则看中刘裕在军中的声望,对其恩宠有加。

两年后,时机终于成熟,刘裕一举杀死桓玄之兄桓修,刘裕被众人推举为首领,追讨逆贼,檄文所到之处纷纷响应。经过4个月的奋力厮杀,刘裕终于成功将桓玄诛杀,使皇帝得以复位。405年,在江陵的桓玄旧部全部被清,桓玄之乱彻底平定。刘裕在此战中,战功赫赫,战功卓著。经此一役,刘裕名声大振,无人不知。

其后两年,刘裕一步步走入朝廷权利的核心之处,终于掌握了朝政大权。

此后数年,刘裕对内铲除各大势力,使南方一统,将整个东晋都掌控在自己手中,成为了东晋的实际掌权者。对外,刘裕北伐关中,消灭南燕,使东晋的版图进一步扩大。

刘裕南征北战,功高盖主,终于于420年,刘裕称帝,南朝由此开始。

然而,在短短两年的时间之后,刘裕也病逝了。422年,刘裕去世,时年60岁。刘裕虽然去世了,但是他留下的遗训,却告诫了一代又一代的刘氏子孙。

刘裕诫子训

《资治通鉴》有记载,刘裕留下了遗训,这就像是一声声警钟,一直警醒着刘氏子孙。

刘裕在做了南朝的皇帝之后,命令侍从把他地位卑微时,用来耕种的农具收藏起来,以后可以留给后世的子孙看。后来他的儿子刘义隆看到了这些农具,为自己现在的奢侈生活感到深深地惭愧。于是他身边的大臣趁机谏言:大舜亲自耕种,大禹亲自治水,陛下只有看到这些东西才能够感受到收获的不易与艰辛。刘义隆深以为然。

以上就是关于刘裕生平简介和刘裕诫子孙的介绍。刘裕是南朝的开国皇帝,骁勇善战,有勇有谋,深得人心。其后因功高盖主,即位为帝,他的遗训敲打了一打一代的刘氏子孙。

刘裕平定桓玄之后,晋安帝司马德宗对刘裕更加器重,封他为送王,地位更加牢固。自此,刘裕一鼓作气,先后灭掉了南燕、后秦,使东晋帝国的边防得到了巩固。可以说,刘裕为东晋的社稷安危立下了汗马功劳,而朝中亦没有了能与他分庭抗礼的人,所以,刘裕起来“做皇帝”的念头。

刘裕本想等安帝死后再扶立一个傀儡皇帝,然后逼迫新帝“禅位”,进而夺取皇权,但是安帝身体却十分的健康,精力也很旺盛,在刘裕看来,大有“长命百岁”的迹象,这让刘裕甚为着急。于是,他在时机成熟、万事俱备之后,派人用绳子活活的勒死了晋安帝司马德宗,并谎称皇帝暴毙而亡。如此卑鄙邪恶之事,是历朝历代忠臣良将所不齿的。

安帝死后,其弟司马德文即位,是为晋恭帝。恭帝即位之初,就非常明白他只不过是刘裕所拥立的傀儡,同时也深知刘裕那宛若虎狼蛇蝎的本性,所以恭帝一直小心翼翼,以求保全性命。

一次,刘裕暗示恭帝:“做皇帝不容易,整日为了国家社稷殚精竭虑,若恭帝疲累,微臣愿意为恭帝分忧。”恭帝强作笑颜,只能连连说好。

公元420年,刘裕在都城建康搭就受禅台,正式登基为帝,建国号宋,恭帝司马德文降为零陵王。司马德文本以为将王位拱手相让,刘裕就会放他一马,但是他错了,正所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登上帝位的刘裕为了巩固统治,定会杀司马德文,而且他身为帝王,想让司马德文死,司马德文就不可能活。

次年,刘裕便派人给司马德文送去了一坛毒酒,要他自鸠而亡。司马德文不肯喝,且以佛教徒自居,不肯自杀,刘裕派来的军士们迅速将这个消息告诉刘裕,刘裕听罢大怒,命军士一拥而上,用一床棉被,活活的捂死了司马德文。

刘姓的来源

刘为华人第四大姓。起源有三; ①源出于祁姓。相传帝尧姓伊祁,他的子孙有一支以祁为姓,被封在刘国(河北唐县),后代称刘氏。 ②源出于杜...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