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氏的由来(我是河北保定曲阳人)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4收藏

米氏的由来(我是河北保定曲阳人),第1张

古有粟特人米国,唐时居于中国,米国为中亚昭武九姓国之一,大体应相当于今塔吉克斯坦片治肯特城郊(Pyanjikent),从汉晋以来便与中原王朝建立交往,其国的使者和商人就穿梭在丝绸之路上。

米姓有一部分就是来自米国,在保定顺平县曾出土一方墓志铭,《唐故朝议郎试太子右赞善大夫长沙罗公夫人秦州米氏墓志铭并序》,就记载了秦州米氏迁博陵,现定州一带。你可以测一下基因,男性染色体是R1a-Z93下游的,就是昭武九姓的来源,如果是其他的,比如O系,就是汉人来源。

米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09位。

起源一:

为历史上的北方少数民族姓氏「昭武九姓」之一。据《通志-氏族略》所载, 本为西域胡人, 为汉代康居支庶, 原居於昭武城(在今甘肃省境内), 为匈奴所败, 迁居於中亚阿姆, 锡尔俩河流域, 建立康 安 曹 石 米 何 史 火寻 戊地九姓政权 米国故址在今乌兹别克斯坦, 撒马尔罕的西南部, 一度属唐朝管辖 有进入中原者, 称米氏

起源二: 北宋画家米芾自己考证,米姓最早起源于春秋时的楚国。本姓芈,后改为同音字米。

此外,西域有一个米国(在现在乌兹别克国撒马尔罕的西南),汉朝时被匈奴攻击,就往中国迁移,到唐时作为中国的附庸国。以后又逐渐内迁中原,后裔以国名为姓氏。

历史名人

米芾,北宋书画家。

米友仁,南宋书画家。

米万钟,明朝画家。

米雯,清朝书画家。

现代名人

米杨,上海演员。

基本介绍

  米姓是一个中文姓氏,米姓的起源有六个说法:一说是米姓来自两周时期官职;一说是米姓来自远古时期舜的后代;一说是米姓来自先秦楚国米芾的后代;一说是米姓来自隋唐时期米国汉化改姓;一说是米姓来自回族汉化改姓;一说是米姓来自满族汉化改姓。

米姓-姓氏渊源起源

  北宋画家米芾自己考证,米姓最早起源于春秋时的楚国。本姓芈,后改为同音字米。

  此外,西域有一个米国(在现在乌兹别克国撒马尔罕的西南),汉朝时被匈奴攻击,就往中国迁移,到唐时作为中国的附庸国。以后又逐渐内迁中原,后裔以国名为姓氏。

   第一个渊源:源于官位

  第一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两周时期官吏舍人,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舍人,亦称米史、粟史,为西周之始即设置的官位,长官为舍令,官称舍人,俗称米史令、粟史令,下属有丞二人,史二人,徒六人,役若干人。主要职责就是掌管国库的九谷六米之出入,归地官府司管辖,为周王朝时期的重臣之一。在典籍《周礼·地官》中记载:“舍人掌米粟之出入。米粟,九谷六米。九谷六米者,九谷之中,黍、稷、稻、粱、苽、大豆六者皆有米,麻与小豆、小麦三者无米,故云九谷六米。”在舍人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米氏、粟氏,世代相传至今,如开国大将粟裕就是。

第二个渊源:源于姚姓

  第二个渊源:源于姚姓,出自远古舜帝,属于以先祖学名为氏。

  舜帝,是传说中的远古帝王,因为他的眼睛有两个瞳仁,因此又称重华,因为舜帝出身于有虞氏部落,是黄帝支系的一个大族,以后逐渐南迁至山东地区,分衍出许多支族。庠,亦入学有成之人。春秋时期的鲁国谓之为“米廪”。源出“虞帝(舜帝)上孝,令藏粢盛之委焉。”在典籍《周语》中解释:“廪于藉东南,锺而藏之。廪,御廪。一名神仓,东南生长之处。锺,聚也。为廪以藏所藉田,以奉粢盛。”粢盛,就是祭器内的谷物。后世,将人才比作代代宗承的“粢盛”,表示出中华祖先将人才的培养重视逾于己之生命,因此将人才培养比如米廪,入学之童满一年后,即由其师为学童起一学名,列入宗谱之记。在后世历朝历代,特别是大隋王朝正式创建科举制度以前,许多具有庠生资格的人,多有以起身份为姓氏者,称米氏,其源纷繁,不可一论。

  

第三个渊源:源自芈姓

  第三个渊源:源自芈姓,出自先秦楚国的后裔,属于以音讹为氏。

  米芾,是宋朝著名的书画家,他自称是先秦楚国的后裔,本姓芈,即芈芾。芈芾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他极善诗,工书法,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初师欧阳询、柳公权,字体紧结,笔画挺拔劲健,后转师王羲之、王献之,体势展拓,笔致浑厚爽劲,自谓“刷字”,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代四大书法家。其绘画擅长枯木竹石,尤工水墨山水。以书法中的点入画,用大笔触水墨表现烟云风雨变幻中的江南山水,人称芈氏云山,极其富有创造性。芈芾书法、绘画、诗作天下一绝,寸墨尺金,但就是总觉得自己的姓氏笔画太多,因此改以同音字“米”为姓氏。其后代便接受这个榜样,均以米为姓氏,称米氏,世代相传至。

  

第四个渊源:源于外夷

  第四个渊源:源于外夷,出自隋唐时期西域米国,属于以国名汉化改姓为氏。

  南宋邓名世在《古今姓氏书辨证》中说:“米,西域米国人,入中国者,因以为姓。”王应麟则在《姓氏急就篇》中说:“米氏,胡姓。唐米逢、米遂、米暨、米实、米海万;五代米君立志诚;宋米信、米璞、米贇、米芾、子友仁。芾以米氏为楚冒。又复姓,党项有米禽氏。”邵思在《姓解三卷》中也说:“米,胡人姓也,今南方有米国。”可知米氏最先源于西域米国,而米国最早为中国所知是在隋朝。米氏最先源出西域米国并在唐中叶以后大量涌入、繁衍,并逐渐中国化。

  

第五个渊源:源于回族

  第五个渊源:源于回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1)回族米氏,主要出自古西域康居国的米氏。该支米氏原居昭武城,为“昭武九姓”之一;在汉朝时期归属于匈奴,迁至中亚阿姆河、锡尔河两河流域之后,建立了米国。米国人在唐朝时期进入中国后,子孙遂以国名汉化为姓氏,称米氏。

  (2)回族中原阿拉伯名为“米纳勒”的族人,后取谐音汉字“米”为氏。

  (3)元朝时期的边帅\山西大同人米开庵,在明洪武六年归附于明太祖朱元璋,次年,他被调任福建邵武卫长官,直至年老辞官后,定居在邵武,为今福建米氏回族先祖。

  

第六个渊源:源于满族

  第六个渊源: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八旗通志》、《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1)满族米佳氏,满语为Mi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融入鲜卑,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襄平,后多冠汉姓为米氏。

  (2)满族密扎氏,源出卦勒察女真,满语为Mija Hala,世居卦尔察,后多冠汉姓为米氏。

  (3)满族索察氏,满语为Soca Hala,汉义“还愿时撒的米”,世居乌喇、哈达,后多冠汉姓为米氏。

米姓-迁徙分布

  

  米姓郡望辽阳郡

  米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到2009年1月为止,米姓在中国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一十位,人口约五十二万九千余,占中国人口总数的0033%左右。据北宋画家米芾自己考证,米氏最早起源于春秋时的楚国。但是,除了米芾自己的“考证”,史书上已经没有类似的记载了。又据《唐书》记载,“米”氏为“昭武九姓”之一。隋、唐时期,祁连山北邵武城(中国甘肃省临泽县)有个康国,后为匈奴击败,迁至中亚(中国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建立了安、曹、何、康、石、米、史、火寻、戊地等九个小国。其中米国在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西南一带。唐高宗永徽年间,“昭武九姓”先后归附内地,其中就有“米”氏。其国人遂在中原定居繁衍,并以汉字“米”为氏。米氏族人后来主要在陇西郡发展成望族,世称陇西望。

米姓-郡望堂号京兆

  京兆:亦称京兆郡、京兆尹,实际上“京兆”不是一个郡,而是中央政府所在的地域行政大区称谓,“尹”为其太守。西汉太初元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三国曹魏文帝黄初元年改京兆尹为京兆郡,治所在长安,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至华县一带。曹魏黄初二年封皇子礼为秦公,以京兆郡为秦国,曹魏黄初三年又改名为京兆国。北洋政府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府尹为京兆尹,符合金朝以前“京兆” 之意。民国政府成立时废黜“京兆”之称。

  

陇西郡

  陇西郡:战国时期秦国秦昭襄王二十八年(甲子,公元前279年)置郡,因在陇山之西而得名,治所在狄道(甘肃临洮),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东乡县以东的洮河中游、武山以西的渭河上游、礼县以北的西汉水上游及天山市东部,包括今甘肃省兰州市、临洮县、巩昌县、秦州市一带。西汉朝时辖地在今甘肃省东乡县东部的洮河中游、武山西部的渭河上游、礼县北部的西汉水上游及天山市的东部地区。三国时期曹魏国移治至襄武(甘肃陇西)。北魏时期辖地在今甘肃省陇西县附近一带。

  

高平郡

  高平郡:原为高平县(宁夏固原),西晋朝泰始元年,将汉朝原有的山阳郡改为高平郡,治所昌邑(山东巨野),辖七县,统辖范围包括今山东巨野、金乡、嘉祥、兖州、鱼台、邹县等地。两汉、十六国、北魏均有此县。北周改为平高郡(宁夏固原)。汉朝时期有“高平第一城” 之称,言其险固。北魏时期在这一带置军镇,置郡,皆称高平。南朝宋移治高平(山东微山),北齐移治任城(山东济宁),隋朝开皇初年废止。

  

辽阳郡

  辽阳郡:即辽阳,名称始于小辽水,“水北曰阳”。汉朝时期,辽阳因地处小辽水之北,敛名辽阳。辽阳是辽宁省最古老的城市。辽阳市战国时期属燕国辽东郡,治所在襄平。历经秦、汉、三国时期,均属幽州辽东郡的辖地。西晋时期属平州辽东郡。东晋时期的前燕、前奏、后燕等建立割据政权,仍属辽东郡。从北燕经南北朝到隋朝时期,被高句丽割据。唐朝时期属安东都护府。国民党占领时期仍沿用旧制。1949年后实行市、县分治,属辽东省。1954年划归辽宁省。1958年市县合并为辽阳市,属鞍山市。1961年市县分抬,仍属鞍山市。1966年改为辽宁省辖市。1968年市县合并为辽阳市,仍为省辖市。

  

南阳郡

  南阳郡:春秋战国时期称南阳的地区颇多。鲁国的南阳指泰山以南、汶水以北地。晋国的南阳指太行以南、黄河以北地区。战国时期魏国的南阳,一部分属韩国,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地亦称南阳,分属韩、楚两国。秦朝时期秦昭襄王三十五年,为秦国夺取楚国之地而设置南阳郡,治所在宛城(河南南阳),后秦国大将白起在秦昭襄王四十四年进攻韩国克取了南阳,使韩国本土与上党郡被分隔。两汉之际,南阳郡辖二十六个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熊耳山以南叶县内乡之间和湖北省大洪山以北应山郧县之间的大部分地区,后逐渐缩小。隋朝开皇三年被废黜,隋大业三年复置。唐朝初期又被废黜,唐天宝初年曾改邓州南阳郡为良穰县(河南邓县)治所。元、明、清诸朝,南阳府治皆在南阳,即汉朝的宛县、中国河南省南阳市。

  

堂号

  堂号:

  陇西堂:以望立堂。

  京兆堂:以望立堂。

  高平堂:以望立堂。

  辽阳堂:以望立堂。

  南阳堂:以望立堂。

  鹿门堂:宋朝礼部员外郎米元章号“鹿门居士”。

  宝晋堂:米元章好洁,所居曰“宝晋斋”。

  海岳斋:米元章又号米南宫,书法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四大家",自号“海岳外史”。

  

家乘牒谱

  河南新密米氏族谱,(现代)米保全等修,1997年计算机排版胶印本一册。到2009年1月为止,仍然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河南开封杞県湖冈左洼米氏家谱,

  忻州米氏族谱,(现代)米六章、米进荣修,1998年计算机排版胶印本一册。到2009年1月为止,仍然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山东泰安回族米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手写本。到2009年1月为止,仍然被收藏在济南军区陆军学院政治理论教研室教员赵锦铎处。

  广东南海叶米大堂世守书,(民国)叶弼俊编辑,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木刻活字印本。到2009年1月为止,仍然被收藏在美国纽约国立图书馆。

  邓河米山祠三修支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南阳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到2009年1月为止,仅存第二卷、第七卷、第十卷。

  

字辈排行

  山东齐河米氏字辈:“起士文宗青成长双守丰广继德志龙”。

  山东兖州曲阜、湖南辰溪、新化、溆浦、麻阳米氏字辈:“祖泽光昭允仁贤庆久长承家先孝友立本自伦常学必纯方显心存敬乃章儒生咸志道发达启嘉祥继绪宗文武肇基溯鲁姜习修期致远信义为之纲业尚工耕读治隆繁富强楷模存万世运命际明良”。

  湖南永顺米氏字辈:“显承泽惠欣”。

  湖南米氏一支字辈:“国正天兴顺官清民自安仁贤庆祖长世久昌隆远”。

  四川、湖北宣恩米氏字辈:“祖泽光昭远仁贤庆久长承家先礼孝发达识书常”。

  

各支始祖

  米洪崖:原居山东兖州曲阜县太平庄圳坝上银杏村,其曾孙米惟雅兄弟四人,于宋徽宗时奉旨征蛮,之后诸公归籍,独惟米雅留湘,开基于辰溪县永和乡龙头庵红花园,分布于湘西各县。辰溪米氏自明嘉隆以后即为文学世家,如:米万钟,瓮安令;米助国,天启进士;米肇颐,崇祯岁贡,有《踞松吟》传世;米元倜,崇祯举人,有《罗峰文集》三卷、诗集十卷、诗余二卷;米元侗,有《满竹园集》传世。

  米朝虎: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由辰溪择居新化田坪(现温塘镇)米家崖。生福、禄、寿三子,寿生正祖、正宗、正功,开三房。后人分布于新化、怀化、沅陵、隆回、洞口等地。班次同辰溪米氏,与辰溪米氏合谱。是为湖南新化米氏始祖。

  米天明:明初自湖南辰溪迁溆浦县,现主要集居八斗垅、米家庄、虎皮溪、虎儿岩。是为湖南溆浦米家庄始迁祖。

  米君禄:是为湖南溆浦虎皮溪始迁祖。

  米世亮:是为湖南溆浦虎儿岩始迁祖。

米姓-楹联典故

  

  米姓宗祠四言通用联:襄阳博士;长通参谋--上联典指北宋时期的书法家米芾,号襄阳博士、海岳外史。下联典指唐朝时期的文学家米放,字长通。

  米姓宗祠五言通用联:松性淡逾石;鹤情高不群--此联为清朝初期的书画家米汉雯题赠联。

  米姓宗祠七言通用联:吟楼万山风景聚;墨池濯砚鱼龙藏--此联为湖北省襄樊市樊城米公祠联,米公祠位于襄樊市樊城西南隅,又名米家庵,为纪念宋朝书画家米芾而建。

  米姓宗祠八言以上通用联:翰墨淋漓,继世友仁妙笔;风神俊逸,聚观海岳风姿--上联典指北宋时期的书法家米芾。下联典指北宋时期的敷文阁直学士米友仁,米芾子,善书画,世号“小米”。

米姓-历史名人

  

  米芾: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祖籍山西,迁居襄阳,自称吴人,定居润洲。著名北宋书画家、书画理论家。

  米友仁:初名尹仁,人称小米,著名南宋书画家。

  米喇印:回族;甘肃甘州人,著名清朝初期回族起义领袖。

  米万钟:字友石,一字仲沼、子愿,米芾后裔;祖籍顺天,居燕京,著名明朝书画家。

  米汉雯:清朝人,米万钟之孙;燕京人,著名清朝书画家。

  米思翰:满族,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著名清朝乾隆大帝之孝贤皇后的祖父。

  米文和: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第一八一师师长。

1、米静雯、米潇洒、米爱华、米秀云

2、米玉峰、米粒粒、米雷阳、米森竦

3、米玄生、米廉麒、米榕宗、米榕涛

4、米海贵、米风涛、米利群、米洪毅

5、米国华、米小民、米天然、米合建

6、米文群、米韪灵、米雪源、米合永

7、米聪宇、米树彤、米顾远、米红彦

8、米桢荣、米树荣、米科岩、米芝栋

9、米岩科、米允洪、米亦好、米佩琪

10、米昱绮、米烁宇、米烁月、米笑宏

11、米镜荧、米净宜、米镜霖、米韶航

12、米小航、米晓航、米少浦、米海军

13、米韶浦、米之宇、米雨佳、米东阳

14、米满阳、米旭东、米东旭、米宇航

15、米少阳、米旭阳、米海岐、米晓岚

1、班首窦世有

窦世有,男,生于1907年,陕西省绥德县辛店乡强家砭村人。其祖父为满清阁老,因犯罪被贬为龟子。龟子穿龟皮,只能干钉鞋、拉叫驴(驴公子)、吹鼓手等活计。为了生存,窦世有的祖父就学了吹唢呐。窦世有的父亲师承家传,学成了一把吹奏的好手艺,其吹奏帮地遍及今绥德县的大部及清涧、子洲、米脂的部分地区。窦世有也师承家传,技艺更是青出于蓝胜于蓝,名声在陕北大振,并教出了诸如王宪奇等唢呐吹奏名家。

2、班首王宪奇

王宪奇,艺名王恩,男,1917年生,绥德县白家碱南山村人。他母亲早年去世,从小在唢呐世家窦世有姑夫家过生活,获得了学唢呐吹奏得天独厚的条件。王宪奇在姑夫窦世有的精心培养下,刻苦专研,在少年时就学会了传统唢呐曲牌一百多首。后又吸取了陕北民歌的许多精华,使他的唢呐技艺更加娴熟,形成了浑厚纯朴的独特风格,受到同行的敬佩和音乐界的好评。

1955年,王宪奇参加了陕西省第一届民间文艺调演,获得唢呐演奏甲等奖。1982年又参加了陕西省第二届民间文艺调演,再次获得唢呐演奏甲等奖。并参加了影片《鲜花朵朵开》拍摄。

1960年至1964年间,先后应延安歌舞团、中央歌舞团的邀请传艺,多次接受延安歌舞团、陕西歌剧院、兰州军区战斗歌舞团等文艺团体的采访录音,并在历届地、县文艺汇演中获奖。1987年病故。

3、传承谱系 代别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文化程度 传承方式 学艺时间 居住地 第一代 窦世有 男 1907年 不详 家族传承 不详 辛店乡强家砭村已故 第二代 窦应升 男 1923年 不识字 家族传承 不详 辛店乡强家砭村已故 王宪奇 男 1917年 粗识字 师传 1925年 白家碱乡南山村已故第三代 刘德义 男 1935年 小学 师传 1944年 绥德名州镇 马 年 男 1934年 小学 师传 1943年 绥德名州镇第四代 王毛强 男 1960年 初中 家族传承 1968年 白家碱乡南山村 窦二娃 男 1952年 小学 家族传承 1970年 辛店乡强家砭村第五代 窦虎生 男 1989年 小学 家族传承 2003年 辛店乡强家砭村 1、班首常文周

常文周,男,1936年9月28日生,米脂县印斗乡常石畔村人。13岁随祖父学唢呐吹奏技艺,15岁开始独自吹奏,至今从事唢呐吹奏艺术58年,1960年转为公办教师,一边教书,一边学艺。曾参加地区文工团当吹奏员,先后参加省、市级重大文艺汇演当领吹。1990年9月,在北京亚运会开幕式上为安塞腰鼓队表演领吹,曾轰动京城,为陕北绥米唢呐在全国创下了名牌。

常文周不仅吹奏技艺高超,还是唢呐制作的高手。他师承父亲常家中的制唢呐技艺,制作的唢呐外观精美,音乐准确,在陕北及周边乃至西安地区享有盛名。民间唢呐手及西安各艺术院校和文艺演出团体都首选购买常文周制作的唢呐。

传承谱系 代别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文化程度 传承方式 学艺时间 居住地 第一代 常家中 男 不详 粗识字 家庭传承 不详 米脂县印斗乡已故 第二代 常文周 男 1936年 初中 家庭传承 1951年 米脂县印斗乡 第三代 柴随随 男 1956年 小学 师传 1976年 米脂县城关乡 第四代 高 九 男 1978年 初中 师传 1996年 米脂县十里铺乡 第五代 李冬冬 男 1982年 初中 师传 2002 米脂县城 申正华 男 1983年 初中 师传 2003 米脂县城 1、班首汪世发

汪世发,艺名“斗”,男,1949年8月出生,绥德县四十里铺镇后街村人,自幼多才多艺,十二岁开始,随本街唢呐艺人曹来前学艺,因聪明好学,十九岁出师立班,并继续刻苦磨练,形成了自己的演奏风格。由于他懂简谱,故精通数百首古今唢呐曲牌。由于技艺超群,为人厚道,在陕北唢呐演艺界中享有崇高威望。一九八四年受省文化厅邀请,由陕西省音像出版社出版本人录音盒带《陕北唢呐曲牌选集》,热销西北各地。

绥德汉唢呐团成立后,作为主吹参加过国家、省、市级二十多次大型演出活动,受到各级奖励和演艺界音乐家们的好评。

2、传承谱系 代别 姓名 姓别 出生年月 文化程度 传承方式 学艺时间 居住地址 第一代 汪维发 男 不详 粗识字 师传 不详 四十铺后街已故 第二代 曹来前 男 1944 小学 师传 不详 四十铺后街 第三代 汪世发 男 1949 初中 师传 不详 四十铺后街 第四代 张晓红 男 1965 小学 师传 不详 四十铺孟家沟 刘佩云 男 1962 小学 师传 不详 赵家砭乡姬刘家沟 1、班首马生祥

马生祥,艺名马栓,男,汉族,1906年出生,绥德县义合镇清水沟村人,自幼拜师于义合民间艺人胡彦华门下学习吹唢呐。1949年曾与李大牛、王恩、晋文华、常文清等人组建“陕北民间鼓吹乐班”,解放后曾多次参加榆林地区、绥德县举办的民间音乐舞蹈会演。在已故著名剧作家白龙同志的发起下,他曾组织艺人晋文华、王恩、刘应武等人学习演奏新秧歌曲牌和革命歌曲、民歌,使陕北唢呐的演奏内容和技巧得到了了很大的扩展和出新。

1955年,应延安歌舞团之邀,马生祥与王恩、麻胜高、米脂常文清等唢呐艺人一起参加了陕西省第一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他们在为“陕北八人场子”的伴奏中荣获演奏甲等奖。

1960年参加了省商业系统会演,马生祥改编并领奏的唢呐合奏《兰花花》、《三十里铺》等曲目受到好评,并在纪录影片《鲜花朵朵开》中留下了美好的演奏镜头。

1964年,马生祥与著名民间舞蹈表演艺术家李增恒(艺名“六六旦”)和著名唢呐艺人王恩赴北京中央歌舞团进行民间艺术交流,为榆林地区争得了荣誉。

1967年于绥德名州镇病故,终年61岁。

2、传承谱系 代别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文化程度 传承方式 学艺时间 居住地址 第一代 田启华 男 不详 粗识字 师传 不详 田庄镇田庄村已故 第二代 刘子德 男 1912年 粗识字 师传 1919年 薛家峁镇榆林坪村已故 第三代 刘勤俭 男 1935年 初中 家族传承 1945年 薛家峁镇榆林坪村刘勤富 男 1940年 初中 家族传承 1948年 薛家峁镇榆林坪村 第四代 刘世龙 男 1973年 小学 师传 1985年 薛家峁镇榆林坪村张宝林 男 1971年 小学 师传 1988年 薛家峁镇榆林坪村 第五代 刘江波 男 1987年 初中 家族传承 1993年 薛家峁镇榆林坪村 1、班首刘子德

刘子德,艺名刘五,男,1912年生,陕西绥德县薛家峁镇榆林坪村人。他七、八岁时开始随民间唢呐艺人田启华学吹唢呐,为了学艺,勤学苦练,倾注心血,在老师的启发下,他熟悉记了一百多首传统曲牌,还学会了独特的陕北民间小调演奏技巧。

刘子德的唢呐演奏技艺的特点是功底厚实,风格纯朴,乡土风味浓厚,音量粗犷洪亮,气势浑厚,在榆林地区,特别是在绥德、清涧、吴堡一带享有盛名。是陕北唢呐在演奏风格和技巧上典型性的艺人之一。 1、班首赵英武

赵英武,男,汉族,陕西绥德县石家湾镇赵家屯村人,1930年出生。从小爱听爱学陕北唢呐曲调,18岁拿上唢呐正式投师学艺,拜米脂唢呐艺人常文刚门下为徒,他遵循师傅教授,认真踏实苦学三年。出师后领班奔波于陕北各地,自谋生计。几十年来,由于不断学习别人的长处,努力提高自己的演奏技艺,使他的演奏风格婉转悠扬,逼真动听,节奏明快,耐人回味,深受广大群众好评。

他很注重培养接班人,在学生中享有盛名,并曾多次参加省地县调演在唢呐演奏方面获得不少奖励。

米姓的满族老姓:

米佳氏(辽东女真,世居襄平)、密扎氏(世居卦尔察)、索察氏(世居乌喇、哈达)、萨玛拉氏(世居宁古塔、苏完、黑龙江图拉屯)。

至于确切老姓请提供祖居地,现居地,家谱排字和家族故事。

米氏的由来(我是河北保定曲阳人)

古有粟特人米国,唐时居于中国,米国为中亚昭武九姓国之一,大体应相当于今塔吉克斯坦片治肯特城郊(Pyanjikent),从汉晋以来便与中原王朝...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